到得第三日,三人又尋了一天,見仍無收獲。便決定離開出潁川奔周倉營寨而去。路上見一人手搖一縷馬尾草,哼著詩文,頗有些韻味。

    墨雲天笑著上前幾步問道:“這位先生,不知何名?”

    那人也是笑著說道:“在下單福,不知將軍何人?”

    單福?墨雲天搖了搖頭,剛要說話,諸葛亮卻湊到前麵笑著說:“不知單福先生,還能避得了幾時?不知昔日為他人打抱不平的徐庶徐元直,今在何處?”

    墨雲天聽到這裏怎麽會不明白,他笑著說:“元直,不知還要躲幾時?不若隨某去並州可好?"

    "並州?不知將軍是何人?"徐庶也不在隱瞞,隻是滿臉怒氣地看著墨雲天。

    墨雲天也不在意,笑著說道:"在下並州牧墨雲天,不知元直可滿意?"

    並州牧墨雲天?徐庶很滿意地笑了笑,說道:"常聞墨並州虎牢關外大敗呂布,卻不知是否有當日之勇?”

    "些許本事,何足掛齒。"墨雲天笑著擺了擺手。

    徐庶聽到墨雲天如此謙虛,也不點破,能得如此慈祥之主,為臣為將者的榮幸。想到這裏,他跪倒在地,說道:“既是如此,元直拜見主公。”

    “得元直相助,某幸甚已。”說著,忙把徐庶扶起。

    眾人入得周倉營寨。墨雲天忙召周倉、裴元紹。他拉著徐庶的手說道:“元直,在下知你有一老母在家,不若遷往並州。你看如何?”

    “主公,此事……'徐庶詫異地看著墨雲天。心中想到,我既已決心效忠於你,不想卻做如此之事。他心中甚是憤怒,卻也沒表現出來,隻是直直地看著墨雲天。

    墨雲天一看不好,又要誤會,隻好無奈地說道:"我觀元直麵相,家中老母會有一劫,卻是因你而起。若不遷至並州,他日你如何照應?"說著又搖了搖頭說道:"元直,我知你孝義雙全。你既效忠於我,我又怎會作此下作之事?切說我墨雲天可曾做過不忠、不仁、不義之事?"

    徐庶見墨雲天如此說,忙下拜叩首說道:"元直過失,誤會主公,請主公責罰。"

    墨雲天笑著扶起徐庶說道:“元直莫要如此,在下年幼,多有失言,還望元直莫怪才是。”

    看徐庶起身,他命令道:“張寧、周倉領一百五十兵士隨元直尋其母親,速迴並州。記得好生照料,不得有誤。”

    見二人領命隨徐庶尋母。

    墨雲天便帶領諸葛亮、裴元紹和一百多名兵士收拾行囊向長安方向趕去。

    諸葛亮見墨雲天形色匆忙,知有急事,便也未問,待到得司馬風長安營寨處時,卻見近萬人馬立寨與側,此時正是交戰之時。墨雲天忙策馬來到本軍陣中,不待司馬風說話便衝了上去。此時典韋正與一將打的難解難分,見墨雲天來到,忙撤雙戟,喊道:“主公。”

    墨雲天看了看典韋,並沒有受傷,便讓他下去。可敵軍陣中卻不知情,以為墨雲天欲以二敵一,又一將衝了出來。墨雲天立馬陣前,看著這兩員將領,心中想道:這定是董卓兵馬,徐榮一般都是自己領兵,來的又不是呂布。而能跟典韋大戰數十合的應該也就是張遼、高順這兩個人了吧。想到這裏,他拱手說道:“不知可是張遼、高順二位將軍?”

    二將皆是一驚,虎牢關前墨雲天大敗呂布的情景此時仍曆曆在目。呂布之能二人可是早已熟知,或者說二人對呂布本就畏懼。能大敗呂布之人,二人怎能不懼,兩人對視一眼,皆有退意。但見墨雲天如此問話,高順無奈硬著頭皮說道:“在下高順,未想到並州牧竟也知道我二人姓名,甚是榮幸。”

    墨雲天搖了搖頭說道:“董卓不仁,殘害百姓,迫害百官,又挾持天子。而二位將軍卻是忠義之輩,何以於此人為伍?”

    高順聞言,看了看張遼。張遼無奈地說道:“我二人與呂布等人自小相識,便一直追隨,後呂布降董,我等便也隻好相隨。如今雖壞了名聲,但某不懼也,某為將隻為戰前功績,不為其他。”

    “好一個隻為戰前功績。卻不知你二人如何對得起原並州刺史丁原的知遇之恩?”墨雲天怒目二人厲聲說道:“他為何人所殺?呂布也。難不成你二人不知?”

    高順滿目愧色,他低下頭,卻是用餘光看著墨雲天。而張遼也是羞愧難當,他問道:“不知並州牧此話何意?”

    墨雲天搖搖頭說道:“此時諸侯紛亂,並州世家亦是有欲起之意。你二人既隨並州刺史來此,當隨我並州牧還於並州。不知二位將軍以為如何?”

    高順聞言,頗有意動之像。高順雖然有些愚忠,但他第一個忠的人卻是並州刺史丁原,如今並州牧墨雲天來請,同是並州之地,雖是不同主公,卻是同一方百姓。焉能不心動。

    張遼卻哈哈大笑道:“不知並州牧何出此言,不過是勸降而已。可笑之至。”

    墨雲天見張遼如此說,也不理會接著說道:“我等存與世間所為何事?無外乎名利而已。但此名利卻應取於天地間,聞與百姓之口。董卓不仁天地悲兮,百姓慘兮。卻不聞良禽擇木而息,我雖身不足七尺,尚且欲以此皮囊還百姓一個朗朗乾坤。卻不知你二人,身足七尺,年歲亦大於某,卻是如此無為?隻留百姓唾罵之聲?”

    高順聞言策馬前行,來到墨雲天身側下馬跪拜在地。“若主公不棄,順願隨主公左右,還百姓一個朗朗乾坤。”

    墨雲天看了看張遼,笑了笑便下馬扶起高順。說道:“得順相投,雲天之幸。”

    此時的張遼卻有些麵紅耳赤,他與高順關係最好,但又不舍呂布情誼。他猶豫地看了看高順,又看了看毫無防備的墨雲天。他現在很想策馬殺了墨雲天,但見墨雲天在自己的麵前竟如此的無畏,卻不知其是何想法。他看高順、墨雲天上了馬,便問道:“不知墨並州剛才為何不對某防備?可知方才若某持槍刺去,你命不保也。”

    墨雲天笑著答道:“文遠可會如此趁人之危?”

    張遼搖了搖頭說:“斷然不是。”

    墨雲天哈哈大笑,說道:“那某又防備何人來?”

    張遼聞此,心中翻騰,敵對之時卻對自己如此相待,此等英雄蓋世識人不疑之人,張遼想到這裏翻身下馬跪在地上,說道:“在下張遼,願降。”

    墨雲天下馬來到張遼麵前問道:“何來降字一說?你本是並州將領,如今仍迴並州,何謂降?”

    張遼愣了一愣。大聲說道:“末將張遼,拜見主公。”

    墨雲天笑著扶起張遼說道:“文遠,我等該迴家了。”

    ‘迴家’!聽到這兩個字,張遼、高順二人心中皆是一暖。

    於是,高順、張遼二人所領八千並州騎兵、八百陷陣營也歸了墨雲天。

    諸葛亮笑眯眯地看著墨雲天,心中澎湃。不戰而驅人之兵,可為上策;不戰而得人兵將者,乃天策也。

    墨雲天大手一揮,對著眾人說道:“並州將士,我們迴家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墨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若隨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若隨風並收藏三國墨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