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
唐煜在禦書房批閱完奏折之後,迴到了蘇蓉的寢宮。
進來的時候,蘇蓉正在不停的抹眼淚。
這讓唐煜有點奇怪。
“皇後,誰惹你不開心了?”
跟蘇蓉認識這麽救,他還真的很少見蘇蓉流淚,要說真的有那麽一次,就是蘇蓉的父親戰死沙場那次。
蘇蓉正在流淚,聽到唐煜來了,神情頓時變的有點緊張起來,可臉上的淚痕,卻還是那樣的清晰。
“聖……聖上,您什麽時候過來的?”說著,連忙把臉上的淚痕給擦了去。
唐煜道:“剛進來,皇後這是怎麽啦”
‘感動,感動的了。’
聽到這個,唐煜又好奇起來:“什麽把皇後感動成這個樣子。”
蘇蓉拿出了幾張紙,上麵都是密密麻麻的字,唐煜凝眉,拿起來看了起來:薑部郎在渭南的宅邸,因為鬼魅眾多,且經常迷惑人,便舉家搬遷。隻留下一個仆人看守宅院,但是時間不長仆人就意外地死了。仆人屢屢更換,但都相繼死掉,薑部郎不得以,隻好把宅子徹底地廢棄了…
…
這樣看了一點之後,唐煜神色微動,這不是《聊齋誌異》裏麵的一篇故事嗎,名字好像叫《小謝》
在這個時候看到這麽一個故事,唐煜是有點吃驚的。
“皇後從那裏來的故事?”
蘇蓉道:“最近京城有個書生,叫蒲鬆齡,他在長安城講故事謀生,他的故事有人抄了下來,我讓宮人在外麵求購來的,這蒲鬆齡寫的故事,真好,人鬼情未了,真真的讓人感動……”
說著,皇後就又要哭了起來。
唐煜一愣,原來蒲鬆齡也來京城參加科舉考試了,不過他並沒有在進士的名單上看到蒲鬆齡的名字,那也就是說,這個蒲鬆齡落地了。
“皇後既然喜歡這個蒲鬆齡的故事,那朕給他個賜進士出身如何,讓他多寫故事,讓皇後來看。”
蘇蓉不解,道:“聖上直接讓他寫故事就行了,何須再給他進士出身?”
“這人嘛,有了功名在身,就有了生存的資本,寫故事的人若是還為食物奔波,那隻怕也是沒有時間坐下來好好寫故事的,你說是不是?”
聽唐煜這樣說,蘇蓉覺得好像也挺有道理的,他點了點頭,道:“如此的話,那就聽聖上的,給那個蒲鬆齡一個賜進士出身吧,不過,故事是一定要他繼續寫的。”
“放心,我會安排下去的。”
蒲鬆齡這樣的人,也許治國什麽的不是一把好手,但這寫鬼神之類的故事,卻無人能及,他也算是一個大才了,該激勵一下,還是要激勵一下的。
唐煜很快找了一宮人,把情況跟這個宮人說了一下,宮人領命之後,便急匆匆的退了去。
--
偉子茶館,蒲鬆齡已經把今天的故事講完了。
接連講了好幾天的故事,他的嗓子最近有點不舒服。
吳偉子從費雨那裏迴來之後,就直接來見蒲鬆齡。
“蒲先生,這次能夠贏費雨的茶館,蒲先生是功不可沒的,以後你在我這裏的花費全免了,這裏有十貫錢,不多,蒲先生別嫌棄。”
最近三天講故事,蒲鬆齡收到的打賞錢也是不少。
長安城有錢的人很多,有錢喜歡聽故事的人也很多,這些人出手相當闊綽,幾天時間,蒲鬆齡得到的打賞錢已經有十幾貫錢之多了。
除了打賞錢外,他的小說還有幾家書店要,這些書店同時也是出版社,一些人想要出版詩集什麽的,都是來他們這裏的。
這些人很有經商頭腦,見蒲鬆齡的小說風靡,立馬就找到了蒲鬆齡,把蒲鬆齡的原稿要了去,並且想要出版。
當然,如今蒲鬆齡的小說這麽火,書店給的出版費肯定是不少的。
蒲鬆齡雖然讀書多,但腦子並不秀逗,並沒有要一口價,而且要出版社把利潤的三成分給他,這樣的話,肯定比他一口價賣出去的要多。
所以,現如今的蒲鬆齡並不差錢。
不過,吳偉子的十貫錢蒲鬆齡還是照樣收了。
一個曾經飽受饑餓的人,對於錢財是很看重的,至少他知道,有了這些錢財,他以後就不用擔心餓肚子了。
有了錢財,蒲鬆齡倒也沒有說就不在這裏說書了,在這裏的收入還不錯,在沒有絕對的財政自由之前,他覺得在這裏說書還不錯。
很有成就感。
不過,就在他這樣想著的時候,一個宮人來到了偉子茶館。
宮人進來之後,掃了一圈,問道:“誰是蒲鬆齡?”
聲音是公鴨嗓,一聽就在是個太監,蒲鬆齡喲度緊張,但還是連忙上去,道:“我是。”
宮人點點頭,道:“皇後很喜歡你的故事,所以聖上賜了你一個進士出身,不過,聖上說了,要你好好寫故事,說不定能一直流傳下去,成為我們華夏文壇的瑰寶。”
這評價就有點高了,蒲鬆齡整個人都傻眼了,自己突然就這麽成為進士了?
以前在他的國家,那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啊,他這個時候才終於覺得,唐國的天子是個不拘一格用人才的人,隻要有才,不管是那方麵的,他都會給予重用。
雖說唐煜的意思,有一點不讓他入朝為官,但能夠得到天子這樣的讚譽,那也絕對是一件榮耀的很的事情啊。
蒲鬆齡並沒有猶豫,連忙就應了下來。
而就在蒲鬆齡應下來之後,這個消息很快就在長安城傳開了。
中了進士的蒲鬆齡,怕是不能在傳繼續說書了。
長安城的百姓也覺得樂嗬,有意思。
“你們說說,這白樸考上了進士,結果又被取消了,這蒲鬆齡沒考上,聖上卻賜給了他一個進士出身,都是講故事的,他們倒還真是有趣。”
“不錯,不錯,我大唐文壇最近湧現出了好多人才啊,真是可喜可賀,我長安城熱鬧了。”“誰說不是,這也多虧了我唐國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不然若戰事起,那有讀書人吟詩作對的閑暇……”
唐煜在禦書房批閱完奏折之後,迴到了蘇蓉的寢宮。
進來的時候,蘇蓉正在不停的抹眼淚。
這讓唐煜有點奇怪。
“皇後,誰惹你不開心了?”
跟蘇蓉認識這麽救,他還真的很少見蘇蓉流淚,要說真的有那麽一次,就是蘇蓉的父親戰死沙場那次。
蘇蓉正在流淚,聽到唐煜來了,神情頓時變的有點緊張起來,可臉上的淚痕,卻還是那樣的清晰。
“聖……聖上,您什麽時候過來的?”說著,連忙把臉上的淚痕給擦了去。
唐煜道:“剛進來,皇後這是怎麽啦”
‘感動,感動的了。’
聽到這個,唐煜又好奇起來:“什麽把皇後感動成這個樣子。”
蘇蓉拿出了幾張紙,上麵都是密密麻麻的字,唐煜凝眉,拿起來看了起來:薑部郎在渭南的宅邸,因為鬼魅眾多,且經常迷惑人,便舉家搬遷。隻留下一個仆人看守宅院,但是時間不長仆人就意外地死了。仆人屢屢更換,但都相繼死掉,薑部郎不得以,隻好把宅子徹底地廢棄了…
…
這樣看了一點之後,唐煜神色微動,這不是《聊齋誌異》裏麵的一篇故事嗎,名字好像叫《小謝》
在這個時候看到這麽一個故事,唐煜是有點吃驚的。
“皇後從那裏來的故事?”
蘇蓉道:“最近京城有個書生,叫蒲鬆齡,他在長安城講故事謀生,他的故事有人抄了下來,我讓宮人在外麵求購來的,這蒲鬆齡寫的故事,真好,人鬼情未了,真真的讓人感動……”
說著,皇後就又要哭了起來。
唐煜一愣,原來蒲鬆齡也來京城參加科舉考試了,不過他並沒有在進士的名單上看到蒲鬆齡的名字,那也就是說,這個蒲鬆齡落地了。
“皇後既然喜歡這個蒲鬆齡的故事,那朕給他個賜進士出身如何,讓他多寫故事,讓皇後來看。”
蘇蓉不解,道:“聖上直接讓他寫故事就行了,何須再給他進士出身?”
“這人嘛,有了功名在身,就有了生存的資本,寫故事的人若是還為食物奔波,那隻怕也是沒有時間坐下來好好寫故事的,你說是不是?”
聽唐煜這樣說,蘇蓉覺得好像也挺有道理的,他點了點頭,道:“如此的話,那就聽聖上的,給那個蒲鬆齡一個賜進士出身吧,不過,故事是一定要他繼續寫的。”
“放心,我會安排下去的。”
蒲鬆齡這樣的人,也許治國什麽的不是一把好手,但這寫鬼神之類的故事,卻無人能及,他也算是一個大才了,該激勵一下,還是要激勵一下的。
唐煜很快找了一宮人,把情況跟這個宮人說了一下,宮人領命之後,便急匆匆的退了去。
--
偉子茶館,蒲鬆齡已經把今天的故事講完了。
接連講了好幾天的故事,他的嗓子最近有點不舒服。
吳偉子從費雨那裏迴來之後,就直接來見蒲鬆齡。
“蒲先生,這次能夠贏費雨的茶館,蒲先生是功不可沒的,以後你在我這裏的花費全免了,這裏有十貫錢,不多,蒲先生別嫌棄。”
最近三天講故事,蒲鬆齡收到的打賞錢也是不少。
長安城有錢的人很多,有錢喜歡聽故事的人也很多,這些人出手相當闊綽,幾天時間,蒲鬆齡得到的打賞錢已經有十幾貫錢之多了。
除了打賞錢外,他的小說還有幾家書店要,這些書店同時也是出版社,一些人想要出版詩集什麽的,都是來他們這裏的。
這些人很有經商頭腦,見蒲鬆齡的小說風靡,立馬就找到了蒲鬆齡,把蒲鬆齡的原稿要了去,並且想要出版。
當然,如今蒲鬆齡的小說這麽火,書店給的出版費肯定是不少的。
蒲鬆齡雖然讀書多,但腦子並不秀逗,並沒有要一口價,而且要出版社把利潤的三成分給他,這樣的話,肯定比他一口價賣出去的要多。
所以,現如今的蒲鬆齡並不差錢。
不過,吳偉子的十貫錢蒲鬆齡還是照樣收了。
一個曾經飽受饑餓的人,對於錢財是很看重的,至少他知道,有了這些錢財,他以後就不用擔心餓肚子了。
有了錢財,蒲鬆齡倒也沒有說就不在這裏說書了,在這裏的收入還不錯,在沒有絕對的財政自由之前,他覺得在這裏說書還不錯。
很有成就感。
不過,就在他這樣想著的時候,一個宮人來到了偉子茶館。
宮人進來之後,掃了一圈,問道:“誰是蒲鬆齡?”
聲音是公鴨嗓,一聽就在是個太監,蒲鬆齡喲度緊張,但還是連忙上去,道:“我是。”
宮人點點頭,道:“皇後很喜歡你的故事,所以聖上賜了你一個進士出身,不過,聖上說了,要你好好寫故事,說不定能一直流傳下去,成為我們華夏文壇的瑰寶。”
這評價就有點高了,蒲鬆齡整個人都傻眼了,自己突然就這麽成為進士了?
以前在他的國家,那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啊,他這個時候才終於覺得,唐國的天子是個不拘一格用人才的人,隻要有才,不管是那方麵的,他都會給予重用。
雖說唐煜的意思,有一點不讓他入朝為官,但能夠得到天子這樣的讚譽,那也絕對是一件榮耀的很的事情啊。
蒲鬆齡並沒有猶豫,連忙就應了下來。
而就在蒲鬆齡應下來之後,這個消息很快就在長安城傳開了。
中了進士的蒲鬆齡,怕是不能在傳繼續說書了。
長安城的百姓也覺得樂嗬,有意思。
“你們說說,這白樸考上了進士,結果又被取消了,這蒲鬆齡沒考上,聖上卻賜給了他一個進士出身,都是講故事的,他們倒還真是有趣。”
“不錯,不錯,我大唐文壇最近湧現出了好多人才啊,真是可喜可賀,我長安城熱鬧了。”“誰說不是,這也多虧了我唐國繁榮昌盛,百姓安居樂業,不然若戰事起,那有讀書人吟詩作對的閑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