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和陳友諒已死,投降我唐國者,不殺。”
唐煜又是一聲大喝,那些明國的將士仍舊是有些手足無措。
唐煜凝眉:“殺!”
一聲令下,唐軍再次拚殺起來,而因為常遇春和陳友諒身亡的緣故,明國的將士士氣低落,麵對奮勇的唐軍,他們根本沒有多少還手之力。
很快,明國的將士就感覺到了一股無法言明的恐懼。
唐煜見明軍越來越害怕了,心中大喜,再次喊道:“常遇春和陳友諒已死,投降我唐國者,不殺。”
這一次,他喊了之後,立馬就有明軍把兵器給放了下來。
“投降,我投降。”
一個明軍投降之後,緊接著,其他明軍也都跟著陸陸續續的投降起來,沒過多久,所有的明軍都投降了。
明軍投降,六安城內的戰事結束。
城外,徐茂公還正命令著兵馬快速攻城,而就在他們這樣攻打著的時候,城門突然開了。
看到六安城城門打開,徐茂公心中大喜,而又因為擔心唐煜的安危,他也來不及多想,立馬就喝道:“衝進去,救聖上……”
不過,就在他這麽喊了一聲的時候,一名唐將從裏麵急匆匆跑了出來:“明軍已經投降,六安城破。”
唐將出來喊了這麽一聲之後,徐茂公等人頓時反應過來,緊接著就欣喜不已。
“好啊,沒想到聖上用四萬兵馬就破了六安城,好,好,進城,快進城。”
徐茂公進城之後,發現那些明軍已經投降了,唐煜正派人收錄這些明軍,如今一戰,他們唐軍折損也算是嚴重有了這些明軍做補充,對他們接下來的戰事還是很有幫助的。
“聖上,六安城終於破了。”
走來後,徐茂公就說了這麽一句話,唐煜點點頭:“是啊,六安城破了,廬州那邊也沒有什麽防備,我們差不多可以直逼金陵城了。”
當然,唐煜雖說是直逼金陵城,但肯定是要把所有他們占領地方的百姓都安撫好之後才能去的,不然後方出現了問題,對他們來說也不是好玩的。
唐煜這樣說完,徐茂公等人立馬就應了下來。
收兵的收兵,安撫的安撫,唐軍在六安城這裏一番忙碌。
而就在唐煜攻破六安城的時候,朱樟已經迴到了金陵城,並且得知了六安城破的消息。
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朱樟頓時氣的吐血。
“怎麽會這樣,常遇春和陳友諒差不多九萬兵馬了,怎麽還守不住六安城?”
在朱樟看來,五萬兵馬隻要不出城,也能守住六安城了,可是常遇春和陳友諒的九萬兵馬都沒能守住六安城,這實在是太過匪夷所思了一些。
“可惡,可惡,這到底是怎麽迴事?”六安城破,朱樟的內心突然焦慮起來,他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明國會亡,可在這一刻,他真的有了亡國之感。
六安城破,唐軍隻怕要如入無人之境,直逼金陵城嗎?
唐軍到了金陵城,明國還能存在嗎?
“聖上,陳友諒與常遇春鬧矛盾,出城與唐軍一戰,兵馬折損嚴重,後來,陳友諒又要詐降,以至於被唐軍所殺……”
探子把六安城的情況跟朱樟說了一遍,朱樟聽完之後,氣的不行。
“陳友諒誤我,陳友諒誤我啊……”
陳友諒的失誤,讓他們明國要亡國。
大殿之上,氣氛顯得十分凝重,大家都沉默不語。
他們自然也有了一種亡國之感,也許,他們真的要亡國了。
寂靜,寂靜。
許久之後,朱樟才再次開口,問道:“諸位愛卿,現如今這種情況,我明國應該如何應對?”
群臣相互張望,緊接著就有人站了出來。
“聖上,唐煜和韓信的兵馬很快就會趕到金陵城,那個時候,我金陵城的情況隻怕不妙,臣之見,不如將朱權王爺的兵馬撤迴金陵城,抵抗唐軍。”
這個官員說完,整個大殿之上,頓時有人跟著附和,他們金陵城有兵馬十幾萬,已經不算少了,但他們真的很擔心金陵城破,所以才想要在金陵城增加兵馬,至於這個策略怎麽樣,他們才不關心呢。
“聖上,還是讓朱權王爺撤迴金陵城吧,隻要保住了金陵城,我明國就還在啊。”
“是啊,是啊,聖上,請讓朱權王爺迴京。”
“…………”附和之聲此起彼伏,可就在這個時候,劉伯溫站了出來,道:“聖上,朱權王爺不能迴京啊,我金陵城十幾萬兵馬,阻擋唐軍足夠了,隻要我們不出城作戰,唐軍想攻下我們也不容易,而隻要朱權王爺能夠阻擋住宋國的兵馬,等周國與宋國打的激烈,宋國低壓不住,必定退兵,隻要宋國退兵,朱權王爺和周國的兵馬再來金陵援救,我們明國才有希望,不然,朱權王爺一旦退兵,宋國兵馬也勢必迴來金陵城
,那個時候,我們明國才是真的要亡國。”
劉伯溫很清楚現如今明國的情況,他們的敵人不隻是唐國,還有宋國,所以,絕對不能讓宋國也進來,隻要宋國進來,周國的加入就顯得毫無意義了。
隻有先讓朱權和周國擊敗宋國,然後迴援,他們明國才有機會。
劉伯溫這樣說完,大殿上的那些人並不認同,這個世上,真正能夠看清楚局勢的,又能有多少?
而能夠看的長遠的,又有多少?
“劉大人胡說,有了朱權王爺的兵馬,我們明國才能夠保住,不然金陵城被攻破了,就算朱權王爺能夠擊退宋國,那又有什麽用?”
“就是,就是,請朱權王爺迴京吧,聖上……”
很多官員都不讚同劉伯溫的觀點,朱樟坐在龍椅上,雙眉凝著,如今的情況,的確有點難辦,朱權的迴來或者不迴來,都不是一件能讓人輕鬆解決的事情。
思慮片刻之後,朱樟才終於做出決定。
“不必讓朱權迴京,讓他給我狠狠的打宋國,把宋國擊敗了,我明國自然有希望保住,我就不信,唐煜的十幾萬兵馬,能夠攻破我明國的金陵城。”聽到這話之後,劉伯溫才終於鬆了一口氣。
唐煜又是一聲大喝,那些明國的將士仍舊是有些手足無措。
唐煜凝眉:“殺!”
一聲令下,唐軍再次拚殺起來,而因為常遇春和陳友諒身亡的緣故,明國的將士士氣低落,麵對奮勇的唐軍,他們根本沒有多少還手之力。
很快,明國的將士就感覺到了一股無法言明的恐懼。
唐煜見明軍越來越害怕了,心中大喜,再次喊道:“常遇春和陳友諒已死,投降我唐國者,不殺。”
這一次,他喊了之後,立馬就有明軍把兵器給放了下來。
“投降,我投降。”
一個明軍投降之後,緊接著,其他明軍也都跟著陸陸續續的投降起來,沒過多久,所有的明軍都投降了。
明軍投降,六安城內的戰事結束。
城外,徐茂公還正命令著兵馬快速攻城,而就在他們這樣攻打著的時候,城門突然開了。
看到六安城城門打開,徐茂公心中大喜,而又因為擔心唐煜的安危,他也來不及多想,立馬就喝道:“衝進去,救聖上……”
不過,就在他這麽喊了一聲的時候,一名唐將從裏麵急匆匆跑了出來:“明軍已經投降,六安城破。”
唐將出來喊了這麽一聲之後,徐茂公等人頓時反應過來,緊接著就欣喜不已。
“好啊,沒想到聖上用四萬兵馬就破了六安城,好,好,進城,快進城。”
徐茂公進城之後,發現那些明軍已經投降了,唐煜正派人收錄這些明軍,如今一戰,他們唐軍折損也算是嚴重有了這些明軍做補充,對他們接下來的戰事還是很有幫助的。
“聖上,六安城終於破了。”
走來後,徐茂公就說了這麽一句話,唐煜點點頭:“是啊,六安城破了,廬州那邊也沒有什麽防備,我們差不多可以直逼金陵城了。”
當然,唐煜雖說是直逼金陵城,但肯定是要把所有他們占領地方的百姓都安撫好之後才能去的,不然後方出現了問題,對他們來說也不是好玩的。
唐煜這樣說完,徐茂公等人立馬就應了下來。
收兵的收兵,安撫的安撫,唐軍在六安城這裏一番忙碌。
而就在唐煜攻破六安城的時候,朱樟已經迴到了金陵城,並且得知了六安城破的消息。
聽到這個消息之後,朱樟頓時氣的吐血。
“怎麽會這樣,常遇春和陳友諒差不多九萬兵馬了,怎麽還守不住六安城?”
在朱樟看來,五萬兵馬隻要不出城,也能守住六安城了,可是常遇春和陳友諒的九萬兵馬都沒能守住六安城,這實在是太過匪夷所思了一些。
“可惡,可惡,這到底是怎麽迴事?”六安城破,朱樟的內心突然焦慮起來,他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明國會亡,可在這一刻,他真的有了亡國之感。
六安城破,唐軍隻怕要如入無人之境,直逼金陵城嗎?
唐軍到了金陵城,明國還能存在嗎?
“聖上,陳友諒與常遇春鬧矛盾,出城與唐軍一戰,兵馬折損嚴重,後來,陳友諒又要詐降,以至於被唐軍所殺……”
探子把六安城的情況跟朱樟說了一遍,朱樟聽完之後,氣的不行。
“陳友諒誤我,陳友諒誤我啊……”
陳友諒的失誤,讓他們明國要亡國。
大殿之上,氣氛顯得十分凝重,大家都沉默不語。
他們自然也有了一種亡國之感,也許,他們真的要亡國了。
寂靜,寂靜。
許久之後,朱樟才再次開口,問道:“諸位愛卿,現如今這種情況,我明國應該如何應對?”
群臣相互張望,緊接著就有人站了出來。
“聖上,唐煜和韓信的兵馬很快就會趕到金陵城,那個時候,我金陵城的情況隻怕不妙,臣之見,不如將朱權王爺的兵馬撤迴金陵城,抵抗唐軍。”
這個官員說完,整個大殿之上,頓時有人跟著附和,他們金陵城有兵馬十幾萬,已經不算少了,但他們真的很擔心金陵城破,所以才想要在金陵城增加兵馬,至於這個策略怎麽樣,他們才不關心呢。
“聖上,還是讓朱權王爺撤迴金陵城吧,隻要保住了金陵城,我明國就還在啊。”
“是啊,是啊,聖上,請讓朱權王爺迴京。”
“…………”附和之聲此起彼伏,可就在這個時候,劉伯溫站了出來,道:“聖上,朱權王爺不能迴京啊,我金陵城十幾萬兵馬,阻擋唐軍足夠了,隻要我們不出城作戰,唐軍想攻下我們也不容易,而隻要朱權王爺能夠阻擋住宋國的兵馬,等周國與宋國打的激烈,宋國低壓不住,必定退兵,隻要宋國退兵,朱權王爺和周國的兵馬再來金陵援救,我們明國才有希望,不然,朱權王爺一旦退兵,宋國兵馬也勢必迴來金陵城
,那個時候,我們明國才是真的要亡國。”
劉伯溫很清楚現如今明國的情況,他們的敵人不隻是唐國,還有宋國,所以,絕對不能讓宋國也進來,隻要宋國進來,周國的加入就顯得毫無意義了。
隻有先讓朱權和周國擊敗宋國,然後迴援,他們明國才有機會。
劉伯溫這樣說完,大殿上的那些人並不認同,這個世上,真正能夠看清楚局勢的,又能有多少?
而能夠看的長遠的,又有多少?
“劉大人胡說,有了朱權王爺的兵馬,我們明國才能夠保住,不然金陵城被攻破了,就算朱權王爺能夠擊退宋國,那又有什麽用?”
“就是,就是,請朱權王爺迴京吧,聖上……”
很多官員都不讚同劉伯溫的觀點,朱樟坐在龍椅上,雙眉凝著,如今的情況,的確有點難辦,朱權的迴來或者不迴來,都不是一件能讓人輕鬆解決的事情。
思慮片刻之後,朱樟才終於做出決定。
“不必讓朱權迴京,讓他給我狠狠的打宋國,把宋國擊敗了,我明國自然有希望保住,我就不信,唐煜的十幾萬兵馬,能夠攻破我明國的金陵城。”聽到這話之後,劉伯溫才終於鬆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