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還沒吃罷。”許萱上前摸了摸他的手,冰冰涼的,她忙放在手裏吹了又吹,待覺得熱了,便把人往飯桌前領,輕聲道,“再怎麽也得吃點東西,你的身子最要緊。人生在世,最普通不過的事情便是生離死別,李郎這些年來,應該是習慣了的。”
“是啊,習慣了。”他這三十多年來,從記事起,便同身邊的人漸漸分離,幼時是與父親和兄弟,再大些便是和老師以及身邊的好友,再後來就是在遊曆途中偶遇那麽一些人生知己,有的也不過是見上一麵,交談幾句,第二日便又分道揚鑣了,這些年確實是習慣了的。
“重要的是我們一家人會一直在一起,這便夠了。”許萱笑著給李白夾了菜,“別人總有別人的活法,也有他們自己的選擇和路。世事無常,然而人生短短不過數十年光陰,同行的那段時間李郎已然十分珍惜,這便足夠了。”
李白看著燈下眉眼柔和的許萱,忽覺得這些年來,不管他遇到什麽樣的事情,心中有怎樣的心結,許萱就仿佛他手邊最為趁手的一把剪子,輕輕鬆鬆就能將那個死結打開,還感受不到一丁點的疼痛。
原來,許萱才是那個活的最為明智的人。
“娘子的話,為夫記下了。”
第129章 我輩豈是蓬蒿人(四)
一個月中, 李隆基近乎有一半的時間不上早朝, 一些大臣對此怨聲載道,甚至有人直罵楊玉環為禍國妖孽, 聖人極為震怒, 然而那幾位還都是三朝元老,說不得罵不得, 隻得勉強撐起來上早朝,也不過是敷衍了事罷了。
李白每日被李隆基宣召入宮,見過那楊玉環幾次,確實如傳聞中一般絕色,也怪不得聖人沒了上朝的心思,原來武惠妃還在時, 聖人雖然多加寵愛,卻不會荒廢政事,到底還是這楊玉環的本事更大一些。
李隆基曾欲恢複李白供奉翰林的職位, 被李白婉拒了, 禦用文人,聽起來威風,但其實也隻有他自己知道,聖人若有一日不喜歡他了,便會將他棄之敝履, 況且這個位置一點實權都沒有,甚至參政的機會都沒有,做聖人的禦用文人, 倒不如做個閑散詩人來的更自由更快活些。
對於李白的拒絕,李隆基是非常不悅的,他雖然喜歡李白的文采,但少他一人也不會覺得有何損失,若不是楊玉環偶然提起李白此人,他自不會平白無故將李白再次招來,不過是因為楊玉環喜歡他的詩罷了。
李隆基派的馬車就候在門外,許萱拿了聖人上次賞賜的宮錦袍欲給李白換上,卻被他拒絕了。
“金線銀線,豈是我等一介白身可以用的,承受不起,還是莫要太招搖了。”李白穿了許萱為他做的那件淺藍色長衫,他雖然嘴裏說著不要許萱辛苦親自做衣,但他卻最是喜歡穿許萱親手做的。
許萱原本想著,如此會讓李隆基看了龍心愉悅,不過現在李白似乎對仕途沒有之前那般炙熱,倒也不必再刻意討好,也就隨他去了。
興慶池,宴內鶯歌燕舞,除卻坐於龍椅上的李隆基,還有許多大臣,以李林甫為首,看樣子大多數都是他手下的人,各個拍馬屁一流。
宴席上並非全是男子,還有幾位公主,鹹宜公主的駙馬楊洄也在之列,許萱跟在李白身後,目不斜視,她衣著低調,頭上也並未佩戴多少首飾,素淨中帶著淡雅,與身著華服的其它女子一比,倒是顯得突出了。
“這便是......許圉師的孫女兒?”李隆基看著跪在地上的女子,好奇道,“倒是有幾分與許圉師當年的風骨相似,起來吧。”
李白道了謝,便領著許萱入了座,兩人的位置較為靠前,與李林甫錯對。
察覺有道幾位炙熱的目光,許萱微微偏頭,見是許久未見的彭允,她愣了一下,隨即禮貌的點了點頭。
隨後太子李亨翩然而至,行過禮,看到坐在一旁的李白,笑道:“許久未見先生了,嗣升這幾年一直很用功的看書,雖然有許多政事需要學著打理,但也沒有荒廢太多,若是哪日先生得空,不知可否教導嗣升一二?”
無論是幾年前,還是現在的此刻,李亨對李白的態度一直未曾變過,似乎將自己以學生自居,而李白是他的一位幾位尊敬的老師。
李白忙起身道:“不敢,太子的進步自然是與自身的努力有關,白隻是會作幾首詩罷了,當不得太子一個‘先生’之稱。”
李隆基笑道:“嗣升確實努力,朕一直看在眼裏。記得那年嗣升欲請你去府內教他一二,看來是真的欽佩你的才華,不如哪日你來指教指教罷。”
李白連道不敢,他現在不想與皇室中人有過多的牽扯,生怕如今身為太子的李亨將他納入麾下,不知道如今的李隆基又是什麽想法,會不會就此應了李亨。
李亨卻好像下定了決心要將他請進太子府內,勸說了幾句,忽而被人打斷。
玉真公主一身道袍,麵無表情的走進來道:“你若是真有這份心,便不應該是當著你父皇的麵,如此豈不是有以勢脅人的嫌疑了?”
李亨被戳透了小心思,頓時尷尬的看了眼李白,見他並未有何異樣的表示,心裏舒了口氣,乖乖地坐迴了自己位置。
玉真行過禮,又問道:“我最近都在觀內閉關,不曾出來過,不過也聽說你得了一位很是貌美的妃子,還未曾見過,怎麽不見她人?”
提到楊玉環,李隆基總是心情極好,笑盈盈道:“她在梳妝,女人家家的總是要打扮打扮的,不著急。”忽然想起一事,又對李白道,“前幾日朕為愛妃作了首詩,卻總是被她嫌棄,說是不如你的十分之一。”
李白忙道:“白不敢,聖人乃天子之軀,自然要多加勤政,怎會有精力作詩玩樂,白不過是占了個時間多的便宜罷了。”
“你也會說客套話了。”李隆基說是這般說,卻很是受用。
人陸陸續續到齊,宴內忽而一靜,原是一曲歌盡,眾位舞姬退了下去,隻聽著一陣丁丁玲玲的鈴鐺響聲,一位膚白勝雪,身穿鵝黃色宮裝的女子婀娜而來,她雙眸大而有靈性,精巧的鼻子下,薄唇微勾,朝李隆基盈盈一拜,還未開口,便見李隆基忙親自下來扶到自己座位旁邊,一雙眼睛怎麽也離不開眼前的美人兒。
“想來這位,便是將皇兄迷得不能自已的楊玉環了罷?”玉真公主冷冷道。
楊玉環美眸掃過眾人,在李白身上停了片刻,而後望向玉真,柔聲道:“這位便是玉真公主罷?比聖人口中所述的愈發的清貴,想來是讀了很多書,乍一看去,都不像是這人間的凡人了。”
這楊玉環太會說話,原本對她還帶有敵意的玉真一聽此話,頓時不好再板著一張臉,聲音也忍不住輕了下來:“怕是待在屋裏太久了,哪裏稱得上如此讚美。”
楊玉環掩嘴笑道:“若公主稱不得,還有何人能稱得?玉環一向羨慕那些讀書多的人,通體的氣質都不與尋常人一般,我生來笨拙,看不了幾個字就要睡著了,真真是惱死了自己。”
說罷,她峨眉輕蹙,十分惹人憐惜,饒是玉真這樣的閱人無數的女人,也不禁軟了心腸,更何況李隆基了。
果然,李隆基一見愛妃露出難過的表情,忙安慰道:“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天分,愛妃多才多藝,即便讀書少些,也無傷大雅,人無完人,愛妃也要給別人留些活路不是?”
楊玉環噗嗤一聲笑了出來,似怒含嗔的瞪了李隆基一眼,小聲道:“聖人就會拿我尋開心。”
見她終於笑出來,李隆基鬆了口氣,一顆心又變得水汪汪的:“哪裏是尋你開心,都是朕心裏的大實話。”
這兩人私底下恩愛不行,還非得要在大庭廣眾之下,李林甫咳了一聲,討好道:“論才華,莫過於李太白最甚也,聖人特地請了他來,想來也是為了娘娘。”
楊玉環下意識的將目光移到李白身上,嘴上卻問道:“哦?早就聞此大名,但不知在座的哪位是呢?”
李隆基對李林甫在楊玉環麵前為自己邀功很是滿意,於是一指李白,欣然道:“這位相貌出眾的便是太白了。”說著,他還特意打量楊玉環的神色,像是想知道麵對如此英俊之人,楊玉環是否也會因相貌而心生歡喜。
楊玉環早就心中有數,她不動聲色的看了眼李白身邊低眉順眼的許萱,笑道:“這位夫人......倒是有些眼熟。”
許萱抬頭看了她一眼,較之那年初遇,楊玉環出落的愈發嬌豔動人,隻是少了些天真,多了幾分世故和圓滑。
“迴娘娘,有一年在一家成衣店內,有幸與娘娘相遇,實乃妾身的榮幸。”
楊玉環又仔細瞧了眼,一開始隻覺得眼熟,卻不想竟是如此有淵源的人,遂高興的拍了拍手,對李隆基道:“聖人不知道,那一年臣妾還不到十一歲,就在一家成衣店內遇見了這位夫人,當時還多虧夫人出手幫了我,說起來這緣分真是太奇妙了。”
“哦?還有這等事?”李隆基對高力士道,“朕記得有塊上好的和田玉,拿來贈予許夫人罷,正好也配得上許夫人素雅的氣質。”
楊玉環好奇的看了眼李白和許萱,在李隆基看過來時,又忙斂了神色,笑道:“既然李才子如此出名,不如就現場作首詩來,讓臣妾也開開眼界。”
“是啊,習慣了。”他這三十多年來,從記事起,便同身邊的人漸漸分離,幼時是與父親和兄弟,再大些便是和老師以及身邊的好友,再後來就是在遊曆途中偶遇那麽一些人生知己,有的也不過是見上一麵,交談幾句,第二日便又分道揚鑣了,這些年確實是習慣了的。
“重要的是我們一家人會一直在一起,這便夠了。”許萱笑著給李白夾了菜,“別人總有別人的活法,也有他們自己的選擇和路。世事無常,然而人生短短不過數十年光陰,同行的那段時間李郎已然十分珍惜,這便足夠了。”
李白看著燈下眉眼柔和的許萱,忽覺得這些年來,不管他遇到什麽樣的事情,心中有怎樣的心結,許萱就仿佛他手邊最為趁手的一把剪子,輕輕鬆鬆就能將那個死結打開,還感受不到一丁點的疼痛。
原來,許萱才是那個活的最為明智的人。
“娘子的話,為夫記下了。”
第129章 我輩豈是蓬蒿人(四)
一個月中, 李隆基近乎有一半的時間不上早朝, 一些大臣對此怨聲載道,甚至有人直罵楊玉環為禍國妖孽, 聖人極為震怒, 然而那幾位還都是三朝元老,說不得罵不得, 隻得勉強撐起來上早朝,也不過是敷衍了事罷了。
李白每日被李隆基宣召入宮,見過那楊玉環幾次,確實如傳聞中一般絕色,也怪不得聖人沒了上朝的心思,原來武惠妃還在時, 聖人雖然多加寵愛,卻不會荒廢政事,到底還是這楊玉環的本事更大一些。
李隆基曾欲恢複李白供奉翰林的職位, 被李白婉拒了, 禦用文人,聽起來威風,但其實也隻有他自己知道,聖人若有一日不喜歡他了,便會將他棄之敝履, 況且這個位置一點實權都沒有,甚至參政的機會都沒有,做聖人的禦用文人, 倒不如做個閑散詩人來的更自由更快活些。
對於李白的拒絕,李隆基是非常不悅的,他雖然喜歡李白的文采,但少他一人也不會覺得有何損失,若不是楊玉環偶然提起李白此人,他自不會平白無故將李白再次招來,不過是因為楊玉環喜歡他的詩罷了。
李隆基派的馬車就候在門外,許萱拿了聖人上次賞賜的宮錦袍欲給李白換上,卻被他拒絕了。
“金線銀線,豈是我等一介白身可以用的,承受不起,還是莫要太招搖了。”李白穿了許萱為他做的那件淺藍色長衫,他雖然嘴裏說著不要許萱辛苦親自做衣,但他卻最是喜歡穿許萱親手做的。
許萱原本想著,如此會讓李隆基看了龍心愉悅,不過現在李白似乎對仕途沒有之前那般炙熱,倒也不必再刻意討好,也就隨他去了。
興慶池,宴內鶯歌燕舞,除卻坐於龍椅上的李隆基,還有許多大臣,以李林甫為首,看樣子大多數都是他手下的人,各個拍馬屁一流。
宴席上並非全是男子,還有幾位公主,鹹宜公主的駙馬楊洄也在之列,許萱跟在李白身後,目不斜視,她衣著低調,頭上也並未佩戴多少首飾,素淨中帶著淡雅,與身著華服的其它女子一比,倒是顯得突出了。
“這便是......許圉師的孫女兒?”李隆基看著跪在地上的女子,好奇道,“倒是有幾分與許圉師當年的風骨相似,起來吧。”
李白道了謝,便領著許萱入了座,兩人的位置較為靠前,與李林甫錯對。
察覺有道幾位炙熱的目光,許萱微微偏頭,見是許久未見的彭允,她愣了一下,隨即禮貌的點了點頭。
隨後太子李亨翩然而至,行過禮,看到坐在一旁的李白,笑道:“許久未見先生了,嗣升這幾年一直很用功的看書,雖然有許多政事需要學著打理,但也沒有荒廢太多,若是哪日先生得空,不知可否教導嗣升一二?”
無論是幾年前,還是現在的此刻,李亨對李白的態度一直未曾變過,似乎將自己以學生自居,而李白是他的一位幾位尊敬的老師。
李白忙起身道:“不敢,太子的進步自然是與自身的努力有關,白隻是會作幾首詩罷了,當不得太子一個‘先生’之稱。”
李隆基笑道:“嗣升確實努力,朕一直看在眼裏。記得那年嗣升欲請你去府內教他一二,看來是真的欽佩你的才華,不如哪日你來指教指教罷。”
李白連道不敢,他現在不想與皇室中人有過多的牽扯,生怕如今身為太子的李亨將他納入麾下,不知道如今的李隆基又是什麽想法,會不會就此應了李亨。
李亨卻好像下定了決心要將他請進太子府內,勸說了幾句,忽而被人打斷。
玉真公主一身道袍,麵無表情的走進來道:“你若是真有這份心,便不應該是當著你父皇的麵,如此豈不是有以勢脅人的嫌疑了?”
李亨被戳透了小心思,頓時尷尬的看了眼李白,見他並未有何異樣的表示,心裏舒了口氣,乖乖地坐迴了自己位置。
玉真行過禮,又問道:“我最近都在觀內閉關,不曾出來過,不過也聽說你得了一位很是貌美的妃子,還未曾見過,怎麽不見她人?”
提到楊玉環,李隆基總是心情極好,笑盈盈道:“她在梳妝,女人家家的總是要打扮打扮的,不著急。”忽然想起一事,又對李白道,“前幾日朕為愛妃作了首詩,卻總是被她嫌棄,說是不如你的十分之一。”
李白忙道:“白不敢,聖人乃天子之軀,自然要多加勤政,怎會有精力作詩玩樂,白不過是占了個時間多的便宜罷了。”
“你也會說客套話了。”李隆基說是這般說,卻很是受用。
人陸陸續續到齊,宴內忽而一靜,原是一曲歌盡,眾位舞姬退了下去,隻聽著一陣丁丁玲玲的鈴鐺響聲,一位膚白勝雪,身穿鵝黃色宮裝的女子婀娜而來,她雙眸大而有靈性,精巧的鼻子下,薄唇微勾,朝李隆基盈盈一拜,還未開口,便見李隆基忙親自下來扶到自己座位旁邊,一雙眼睛怎麽也離不開眼前的美人兒。
“想來這位,便是將皇兄迷得不能自已的楊玉環了罷?”玉真公主冷冷道。
楊玉環美眸掃過眾人,在李白身上停了片刻,而後望向玉真,柔聲道:“這位便是玉真公主罷?比聖人口中所述的愈發的清貴,想來是讀了很多書,乍一看去,都不像是這人間的凡人了。”
這楊玉環太會說話,原本對她還帶有敵意的玉真一聽此話,頓時不好再板著一張臉,聲音也忍不住輕了下來:“怕是待在屋裏太久了,哪裏稱得上如此讚美。”
楊玉環掩嘴笑道:“若公主稱不得,還有何人能稱得?玉環一向羨慕那些讀書多的人,通體的氣質都不與尋常人一般,我生來笨拙,看不了幾個字就要睡著了,真真是惱死了自己。”
說罷,她峨眉輕蹙,十分惹人憐惜,饒是玉真這樣的閱人無數的女人,也不禁軟了心腸,更何況李隆基了。
果然,李隆基一見愛妃露出難過的表情,忙安慰道:“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天分,愛妃多才多藝,即便讀書少些,也無傷大雅,人無完人,愛妃也要給別人留些活路不是?”
楊玉環噗嗤一聲笑了出來,似怒含嗔的瞪了李隆基一眼,小聲道:“聖人就會拿我尋開心。”
見她終於笑出來,李隆基鬆了口氣,一顆心又變得水汪汪的:“哪裏是尋你開心,都是朕心裏的大實話。”
這兩人私底下恩愛不行,還非得要在大庭廣眾之下,李林甫咳了一聲,討好道:“論才華,莫過於李太白最甚也,聖人特地請了他來,想來也是為了娘娘。”
楊玉環下意識的將目光移到李白身上,嘴上卻問道:“哦?早就聞此大名,但不知在座的哪位是呢?”
李隆基對李林甫在楊玉環麵前為自己邀功很是滿意,於是一指李白,欣然道:“這位相貌出眾的便是太白了。”說著,他還特意打量楊玉環的神色,像是想知道麵對如此英俊之人,楊玉環是否也會因相貌而心生歡喜。
楊玉環早就心中有數,她不動聲色的看了眼李白身邊低眉順眼的許萱,笑道:“這位夫人......倒是有些眼熟。”
許萱抬頭看了她一眼,較之那年初遇,楊玉環出落的愈發嬌豔動人,隻是少了些天真,多了幾分世故和圓滑。
“迴娘娘,有一年在一家成衣店內,有幸與娘娘相遇,實乃妾身的榮幸。”
楊玉環又仔細瞧了眼,一開始隻覺得眼熟,卻不想竟是如此有淵源的人,遂高興的拍了拍手,對李隆基道:“聖人不知道,那一年臣妾還不到十一歲,就在一家成衣店內遇見了這位夫人,當時還多虧夫人出手幫了我,說起來這緣分真是太奇妙了。”
“哦?還有這等事?”李隆基對高力士道,“朕記得有塊上好的和田玉,拿來贈予許夫人罷,正好也配得上許夫人素雅的氣質。”
楊玉環好奇的看了眼李白和許萱,在李隆基看過來時,又忙斂了神色,笑道:“既然李才子如此出名,不如就現場作首詩來,讓臣妾也開開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