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福娘的話,朱高熙自然是相信的。


    隻是蕃薯真有那個神奇嗎?妻子說的高產量,朱高熙沒有眼見為實,肯定是有些不敢相信的。畢竟,真獻給了父王做為賀禮,這肯定是需要實打實的證據。


    “等咱們這幾天去莊子上,收獲了以後再說吧。”朱高熙決定了,實際瞧一瞧收獲後,再打算後續的安排。


    “到時候,邀請母妃一起去莊子小住吧。”


    福娘提議道。


    “也行。到時候還能問一問三弟、三弟妹可是要同行?”朱高熙又補充了一話道。福娘自然是點頭應了。


    九月末。


    這一年是宣惠三年的秋。


    這個季節本是宜人之時。朱琳琅的日子,卻是不好過。或者說,她嫁到李家後,今年的日子是特別的難過。


    因為,她的夫君李壤雖然是站在了父王這一邊。


    可李氏一族很多的族人是京城那邊為官的。特別是李氏一族近祖籍便是在應天府。燕藩造反了,身為女婿的李壤自然是被京城的朝廷派係視過了眼中釘。


    李壤這個女婿為了表忠心,對於朝廷的招攬自然是拒絕了。而且,還把朝廷的說客,也是給上報了上去。


    於是,說客,以及與說客相關的人,盡數是被燕王給收拾了。


    禍不及家人?


    這在這個時代是不流行。這個時代講究的是株連。因為,一人得道了,全家都會跟享受了榮華富貴。這有人惹了麻煩,肯定也會是全族的麻煩。


    所以,李壤的做法,肯定是惹了不少人的眼睛。


    這事情若是到這兒,還不算什麽?


    真正麻煩的是李壤的做法,接著燕王的打擊。京城那邊在燕藩南下之時,把李氏一族在應天府那邊的族人,全數是殺的殺,流放的流放了。


    特別是李壤在京城的父母,也是跟著被殺了。


    這等情況下,本來到哥哥嫂嫂家中做客的小叔子和小姑子,能對嫂子有好臉色嗎?


    這不能恨哥哥,還不能恨嫂嫂嗎?


    朱琳琅自然是坐蠟了。朱琳琅的小姑子可不是一個吃素的,這些日子裏給朱琳琅添得麻煩那叫一個多。可偏偏對著一個失父失母的小姑子,朱琳琅為了孝悌也得忍著。更何況,旁邊還有一個同


    仇敵愷的小叔子呢。


    直到這下旬了。


    南邊的最新消息傳來。


    朱琳琅知道了,他的父王贏了,贏了這一場南征之戰的最終結果。


    她朱琳琅未來會成為了大周朝的公主。


    公主?


    光想想,朱琳琅還是有些心神搖曳的。


    不過,更讓朱琳琅在意的是她得越發需要討好了嫡母。想到這裏時,朱琳琅的神色雙有些黯然了。


    因為,朱琳琅打小就明白了一件事情。嫡母待她很客氣,不是假的,是真客氣。


    她與嫡母之間,就是麵子情。


    就想當初她的婚事一樣,嫡母並不插手。夫婿李壤就是父王為她挑選的。


    總之,嫡母待她完全是一種客人的態度。


    朱琳琅不知道為什麽?


    可朱琳琅還是知道一些風聲的,她知道,那跟她的身世有關。想一想,她一個庶女,生在了王府嫡長子朱高熙的前麵。


    這中間若說她的生母跟嫡母沒一翻爭鬥?那肯定不可能的。


    這些年來,父王與她的感情也是淡淡的。朱琳琅就是不敢去查了往事,她有一種預感,真相擺開了一定是她難堪。


    從父王的某些態度上,朱琳琅就是敏感了。


    “郡主。”


    陪嫁嬤嬤在喚了話。朱琳琅被這一聲話,是擾得從紛亂的思緒中清醒過來了。


    是的。朱琳琅是郡主。哪怕她是庶女,當年她出嫁前,嫡母還是給足了體麵,向朝廷請封她為了郡主。


    雖說,皇室中王爺的女兒應該是郡主的。但是,沒得請封的隻能算是宗女。這封號與食邑,是需要朝廷冊封的。


    若不然,就算不得郡主,而隻是宗女。


    “嬤嬤,出了什麽事情?”


    陪嫁嬤嬤喚了她,肯定有事情的。若不然,這些侍候的人是一定在旁邊靜靜的站著,等待她的吩咐即可。“大姑娘的奶嬤嬤來了,說是大姑娘今個兒頭疼,要讓請大夫進府裏瞧瞧。”嬤嬤說了來意。朱琳琅聽罷後,迴道:“這不是什麽難事,嬤嬤吩咐下去即可。至於大姑娘那邊


    ,再讓大夫瞧瞧需要什麽補身子的藥村,開了府上的庫房,取過去便是。”


    陪嫁嬤嬤聽了朱琳琅的話,恭敬的應了話。


    至於這位朱琳琅嘴裏的大姑娘。那位李大姑娘這時候正在鬧騰。


    當然,會鬧騰的原因不簡單了。


    李大姑娘心頭不痛快。


    打從爹娘死了後,她就一直是以淚洗麵。


    李大姑娘對大嫂是恨在心頭,隻是麵上折騰了。可盡的折騰了。她目的夠簡單,就是想讓大哥大嫂不合。


    李大姑娘出身不錯,又是爹娘的嫡女。打小在家中時,那是被捧了手裏寵愛著的。


    他大哥李壤打從取了一個郡主進門後,這家中的規距就是變了。大嫂是被大哥敬重著。就是爹娘也不敢拿捏了這個兒媳婦。


    姑嫂之間肯定會有矛盾的。


    這些矛盾若是從前,還算得不太明顯的。


    但是,在因為大哥娶了朱琳琅後,累得整個李氏一族是死傷無數後,被遭殃了。李大姑娘就是恨上了朱琳琅這個嫂嫂。


    有時候,人就是這般樣。


    總需要一個出氣桶,來發泄了心底的恨意與怨氣的。


    不巧合的是朱琳琅在李大姑娘還有李二爺,這一對小姑子、小叔子眼中,就是這麽一個角色。


    “大姑娘。”


    奶嬤嬤在勸了大姑娘話,道:“郡主娘娘聽說往後,就要成為公主了。您啊,何苦跟郡主娘娘嘔氣?”


    “大姑娘,您將來就是出嫁了,還得要郡主娘娘多多幫襯著的。”


    奶嬤嬤對於一心奶大的孩子,肯定是心裏真疼愛的。


    “嬤嬤,我一閉眼,就是爹娘死不瞑目。”李大姑娘哭得,哭得一個梨花帶雨,她說道:“我做不到原諒她,若不是大哥娶了她,我李氏一族何苦落得如今的境地?”


    李大姑娘哭得叫一個楚楚可憐。


    奶嬤嬤想勸,真是都不知道如何勸了?


    對於府裏的郡主娘娘,奶嬤嬤是希望大姑娘能好好跟這位嫂子相處的。畢竟,將來大姑娘出嫁了,這娘家做主的還不是這位長嫂嗎?


    “大姑娘,您呀,何苦自己為難自己?老太爺和老夫人肯定希望大姑娘您一輩子都過得幸福美滿的。”


    奶嬤嬤這時候也不敢深勸了,就怕奶大的姑娘是鑽了牛角尖裏去。


    秋。


    郡馬府李壤的府上。


    這府上的荷花早是謝了,蓮子也是結得甚好。


    這時節早應該采摘了。


    不過,因為李大姑娘的鬧騰,所以,府上的蓮子今年特別的沒采摘,而是留在了幹癟的蓮蓬上。


    朱琳琅和郡馬爺李壤就生了一個嫡子。


    這位郡馬府的小少爺,就是朱琳琅的心肝寶貝。對於一個女子而言,在這等男尊女卑的時代,兒子比夫君自然更可靠的。


    對於朱琳琅而言,兒子就是她的心頭肉。


    “小少爺,您可不能去湖邊。這湖水太深了,您若是想要蓮子,奴才去給您摘了。”


    侍候著少小爺的小廝,那是勸了話。


    在這位小少爺的身邊,是兩個小廝隨身候著,同時,還有四個丫鬟跟隨。這麽六個人的目的,就是照顧好了這位郡馬府裏的頭號精貴人兒。


    “不行,我要做小船,我親自摘了蓮子。母親喜愛喝蓮子粥,我要敬孝道。”小少年的話,說得叫一個擲地有聲。


    小廝們是勸不了,丫鬟們又是上前勸話。


    不過,小少年不聽了侍候的下人們的勸話。他這個當主子的,自然是他的驕傲性子。說出去的話,哪能作了假?


    最終,小廝們勸不住,丫鬟們也是勸不住,隻能是小廝給劃了小舟哄著小少爺上去小心些。這兩個小廝護了左右,看得一個嚴實。


    就怕哪兒磕了碰了,他們這等下人就是被打死了,也沒個地兒哭訴的。


    蓮子摘了不少。


    小少年特高興。


    當晚,朱琳琅就喝了蓮子粥。


    次日,朱琳琅又喝了蓮子粥。


    雖說,連喝了兩日,還讓郡馬李壤也是喝了兩迴。不過,這一對夫妻心情頗是不錯的。到底是兒子的孝心。


    當爹娘的心底高興。


    有人高興了,自然就有人不高興。


    郡馬府上,說誰不高興?


    李大姑娘就是一個。當然,李二爺也是一個。


    李二爺原本挺是喜歡的小侄兒,如今卻也是喜愛不起來了。不過,李二爺還沒有小妹那般的別扭性子。


    一碼歸一碼,大嫂討厭著,那是到底是外家人。


    而且,不看僧麵看佛麵。


    這外麵的消息,李二爺還是清楚著。知道燕王已經造反成功了。將來大嫂就是未來的公主殿下。郡馬府往後就不是郡馬府,而是駙馬府了。


    這等情況,對大嫂再是恨了,在大勢麵前,李二爺還是非常識實務的。


    有道是識實務者為俊傑也。李二爺認為,他不比小妹是閨閣少女,他就得服從了大勢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皇家媳婦日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華卿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華卿晴並收藏皇家媳婦日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