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效應,叫多諾米骨牌效應。


    當第一塊被推倒時,大勢就會產生了。


    宣惠三年的春,寧王起兵的事件,就是這麽一件大事情。藩王造反,在哪朝哪代都不是小事兒。這等事情,關乎了皇位的歸宿,也關乎了天下的安定。


    宣惠帝下旨,朝廷中樞發了召書,將寧王起兵的性質定義為了叛亂者、謀逆者。


    謀逆,十惡不赫之罪也。


    這等罪名,寧王知道後,仰天大笑。


    然後,寧王是發布了討檄文書,裏麵的內容嘛,自然是懷疑了宣惠帝的位置得來不正。這裏的不正,不是指了皇太孫的身份,而是宏武帝的死亡……


    這簡直是誣蔑嘛。在宣惠帝眼中,寧王這位王叔啊,若是在帝王的跟前,宣惠帝恨不能生吞活剝了這位王叔。


    天下似乎將要紛紛亂也。


    當然,這隻是開頭。


    燕地。


    燕王府。


    書房內。


    燕王與心腹,還有三個兒子皆是列席,討了這一場關於燕地命運的會議。


    “聖上與寧王之戰,一觸即發。這事情定要分個勝負的。王爺召開此次的議會,是想探討了咱們的立場。”


    開場白燕王隻是講一講,然後,當了燕王喉舌發言的是左軍師張源。


    在場的人,皆是燕地的高層。這時候,人人聽著張源的開場白。


    “軍師之言,皆是本王的意思。眾位,且不妨坦言一下各自的看法。”燕王做決定之前,自然是要給下麵的人發表一下意見的。


    集眾人之意,由燕王拍板後,事情才算是定了性子。這時候,道衍和尚接了話頭,說道:“王爺的意思,是非常重要的。這等關鍵時候,燕王府的態度在這一場即將來臨的大戰中,有著關鍵性的作用。隻是,咱們的作用究竟


    用於哪一方麵?這是有待商量的……”


    道衍和尚說道這兒後,望了一眼燕王,見燕王沉默不語,隻是靜靜聆聽的樣子,道衍和尚繼續說道:“以貧僧之見,當今天子的夾袋之中,無甚領兵大才之能。寧王……”


    “寧王未必是真龍……”


    “燕王府的立場,不妨以待靜變。”道衍和尚說了這話後,給出了他的態度。他是不支持了寧王,也不支持了宣惠帝,這是兩方皆不支持了。


    有道衍和尚的開頭,下麵接著的領兵將領,以及幕府之中的高層,也是一一有了意見。


    大意嘛,不外乎三類。


    一類是支持道衍和尚的意思,以觀靜變。


    二類就是支持了寧王。


    三類就是支持了宣惠帝。


    當然,這三類人的目的,更是簡單了。都是想燕王府不要急著出手,隻待最後關鍵時刻出手,攬了最大的功勞。


    對於這些屬下們的話,燕王聽後,望著三個兒子,說道:“高熙、高晸、高孜,你等三兄弟的意見為何,且說來聽聽。”


    燕王對於兒子尋問了。


    仨兄弟自然是相視望了一眼。


    朱高熙是老大,自然當先迴話,道:“兒子支持道衍大師的意見。”


    朱高熙表明了立場,朱高晸望了一眼大哥,然後,躬身迴話,意思跟老大一樣。至於朱高孜,自然也是這麽一個答案。


    燕王聽完三個兒子的話,目光又轉了轉,望見了現場裏唯一的豆丁,一個本來湊數兒的人物。那便是他的嫡長孫朱瞻元。


    朱瞻元能來參加了會議,這是道衍和尚的推薦。


    燕王對於嫡長孫的關注也高,得了道衍和尚的多多稱讚後,對於嫡長孫是重視的。所以,這一個旁聽的資格,就是給了嫡長孫。


    這時候,見著立那兒,跟小大人一樣的嫡長孫,燕王忽然來了興致,他對嫡長孫問道:“瞻元,你也是王府的未來繼續人。你這孩子,可有建議說與祖父聽?”


    燕王這一問,也沒想著嫡長孫給了什麽答案。不過,出乎了燕王的意料之外,朱瞻元拱手一禮後,還是提了他的建議。朱瞻元小臉蛋兒認真且嚴肅,他說道:“祖父,孫兒以為,對於將在中原大地之上,上演的一場戰


    爭。無論是南邊的天子贏了,還是東麵的寧王贏了,對於燕王府而言,都不是好事。”“孫兒以為,燕王府有燕王府的立場。咱們不必支持了天子,更不必支持了寧王。”朱瞻元目光一轉,狡黠的一笑後,繼續說道:“去年的冬天非常冷,開春後,北麵的胡人


    多有襲擾了邊境的郡縣之地……”


    “身為藩王,保護大周朝的疆土,義不容辭。孫兒請戰,請祖父為了燕地百姓的安危,出兵塞外,一血恥辱。”


    朱瞻元的話,提出了一個新的建議。


    這個建議就是,宣惠帝和寧王打他們的,燕王府打自己的。


    宣惠帝他們是忙著內戰,燕王府是要去抗擊了外敵。立意之上,燕王府自然是高出了一籌的。外寇可恨啊,這肯定是中原大地上,老百姓們的樸實觀念。


    朱瞻元這個提議出來後,在場沒人多說話。朱瞻元見不得眾人的迴應,隻得再多說了兩句,道:“祖父,孫兒並不是想在這等時候,肖弱了燕地的軍力。而是孫兒以為,胡人就是燕王府的草場,祖父的親軍出擊,在


    塞外打打草場,讓將士們收獲一翻以彌補了一冬的消耗。”


    當然,朱瞻元還有沒說的,那就是這將士們在塞外見見血,搶一搶,這血性出來了。這麵對戰爭時,更加能從容些,不是嗎?


    更甚者,朱瞻元很清楚,藩王裏,還有周王沒跳出來呢。


    等著寧王、周王接連挑戰了宣惠帝,而宣惠帝不能滅之後。朝廷中樞的顏麵,會在天下人的眼中掃落到塵埃裏的。


    嗬嗬……


    到時候,燕王府再閃亮登場,一錘定音。


    “軍師,你以為世孫的提議如何?”


    燕王問了左軍師張源。


    張源的目光,打量了一眼世孫朱瞻元。然後,低了頭,迴道:“迴王爺,世孫建議甚好。”這位張源左軍師之前,也是有著跟朱瞻元這位世孫差不多的建議。


    當然,人家的更靠譜些。這是有了詳細計劃與謀算的。


    隻不過,左軍師一直是燕王手中的領兵之才,又是燕王的心腹。這事情在之前,左軍師已經上了折子,在這等會議上,就是謹慎從事了。


    “道衍大師的意見呢。”


    燕王問了道衍和尚。


    道衍和尚自然是一個佛禮後,笑道:“世孫建議甚好,甚好。”


    這誇讚,讓燕王是喜行於色。


    “世孫的建議,既然兩位都同意。本王瞧著,也不錯。”“南邊,他們打他們的。北邊,咱們打咱們的。”燕王做出了決定。這時候,燕王這個燕地的藩王有了主意,下麵的討論自然就是圍繞著,如何的合理開展了這一次行動不


    基準了。


    朱瞻元當了背景板,對於這等詳細的計劃。他自然隻是聆聽著。


    朱高熙是高興的。


    朱高晸嘛,則是多瞄了一眼侄兒。


    對於侄兒,朱高晸是關注的。畢竟,這可是燕王府的第三代。當然,從旁人的嘴裏,朱高晸也沒少聽說了,這個大侄兒是一個聰慧的,而且,也討了父王母妃的歡心。


    這等侄兒,朱高晸覺得,若是自己的兒子就好了。可偏偏是大哥的兒子,唉,侄子兒子,這不用多講,肯定是侄子沒有兒子親啊。


    有句怎麽講的?


    妻子是別人的更美,兒子是自己的親近。


    宣惠三年,春,三月初。


    燕王府北擊胡人的事情,自然是瞞不了人的。畢竟,大軍出擊,這等聲勢,也是想隱藏了行蹤,亦是不可能的。


    對此。宣惠帝在南邊的京城,得到了消息時,是鬆了一口氣的。


    京城,皇宮。


    宣惠帝沒有歇了乾清宮,也沒有去了坤寧宮。他是駕臨了景仁宮,去了皇貴妃胡氏的宮中。


    帝王駕臨時,胡雅蓮正與太子說話。


    宣惠帝到了,太子和皇貴妃胡氏自然是母子二人出迎。


    見到了兒子,宣惠帝的神色算得平靜的。當然,眼神裏,還是有許多的關心。


    到了殿內,落坐後。


    宣惠帝簡單問了太子的課業,見太子對答不錯,是欣慰的神色。


    “太子,你教導的不錯。”


    宣惠帝誇了胡雅蓮。


    胡雅蓮笑說道:“也是書房師傅們教導的好,妾哪有什麽功勞?”


    “說起來,也是太子學了聖上,為人好學,多多努力上進。”胡雅蓮沒占了功勞,這光彩全是貼到了太子的東宮師傅們身上,以及宣惠帝這位親爹的身上。


    宣惠帝算得高興,這一迴,在景仁宮用了午飯。


    午飯後,太子告退,迴東宮了。


    宣惠帝留在了景仁宮內小憩。


    胡雅蓮對於帝王表現出來的寵愛,自然是巴不得。畢竟,她這位皇貴妃是恨不能得了帝王更多的信任與喜歡。


    要知道,胡雅蓮是太子的生母,她僅僅隻是副後,是皇貴妃。這副後的名頭再想,也是妾。


    胡雅蓮的頭,可還有一位皇後馬氏在呢。


    宣惠帝的小憩,睡得並不是穩。


    胡雅蓮要榻邊上時,還是注意到了,帝王似乎有些夢魘。


    這時候,胡雅蓮也不敢多留了殿內。她怕……


    胡雅蓮聽到了某些不應該聽到的東西。皇家的忌諱,就是知道了某些不應該知道的東西啊。特別是最近,寧王起兵,意圖謀反。


    這起子事情,姐夫紀德差人傳了信。


    胡雅蓮就是知道了,朝廷之上,也是大朝會中有大辯論的。


    明顯著,帝王的權威,這時候,是受了置疑的。


    胡雅蓮吩咐宣惠帝的宮人,仔細照料好了帝王。她本人去了景仁宮的小佛堂裏,念了經文。這時候,胡雅蓮是真心祈佛的。


    胡雅蓮盼望著,佛主保佑,保佑這一場兵災早些過去。也保佑著宣惠帝早些掃平了逆亂之人。對於胡雅蓮而言,她的一切都是係於宣惠帝的喜怒之間的。


    當然,宣惠帝若是倒台了,身為帝王嬪妃的胡雅蓮的收場一定不會好的。這中間也包括了,胡雅蓮生下來的太子殿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皇家媳婦日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華卿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華卿晴並收藏皇家媳婦日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