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下旬。
福娘在貓冬。
當然,更貼切些的說法,她是在躲懶。
午後。
天最暖和時。
妯娌齊惜春來了元熙堂。
“三弟妹,快,屋裏坐。”福娘迎了三弟妹齊惜春進屋裏坐。
等待妯娌進了暖閣裏,瞻亨、瞻利來給三嬸嬸請安了。齊惜春笑嗬嗬的讓瞻亨、瞻利兄弟到了身邊,還是打趣了一二,又是給了兩個小禮物。
當然,不是什麽值錢的玩意兒,就是小孩兒玩的陀螺,能玩兒的禮物。這是心意嘛,重要禮輕情義重。
朱瞻亨、朱瞻利兩位小盆友得了陀螺,自然是到了一邊玩兒去。
福娘和妯娌三弟妹這才是得了空閑,兩人談了閑話,聊聊天,鬧鬧磕。
“大嫂這兒舒服,人屋裏待著舒坦。”齊惜春的目光,望了望不遠處的瞻亨、瞻利兄弟,眼神裏啊,全是羨慕與喜愛之色。
“真盼望我來年,給瞻亨、瞻利侄兒也是添了一個弟弟。”齊惜春撫了撫還是微平的小腹,帶上了母性的溫柔與慈愛。
齊惜春語氣裏的溫暖,福娘自然感覺的出來。
這女性的本能,隻要當娘的女人自然是母愛濃濃的。
“弟妹定然能得償心願的。”
福娘附合了一句。
“說起來,這過年了,王府裏忙碌了。我等做媳婦的全是躲了懶,倒是讓母妃受累了。”齊惜春此時,又是找了一話,說了一個話題。福娘神色一正,語氣帶著一些平和,她說道:“母妃是瞧著我們三人懷了胎,冬季裏又是冷。這燕地下雪天裏,外麵總是總易積水積雪的,這不出些門子,也免得遇上了什
麽事兒?”“我想,若是來年咱們給母妃添了三個孫兒,母妃必然是不嫌棄了一年的勞累的。”福娘說完了這話後,就是忍不住捂嘴笑了,她道:“當然,也是母妃待我等媳婦兒好啊,
好得跟親生娘親似的一樣。”
“在母妃跟前,我也是這個說法的。我這話,講的真心實意。”
福娘這般擺了心意。
齊惜春是聽得連連點頭。
“大嫂說的是。”
“母妃待我們,真是跟親生女兒沒兩樣。”齊惜春嫁進燕王府後,這日子過得確實不錯。她也是真心覺得,燕王妃是一個好婆母。
兩妯娌這般聊了些話。
聊到了後麵,齊惜春就是轉移了話題,提到了她來的用意。“大嫂,我這臉皮薄,有些話兒說得直接了,你莫笑話我。”齊惜春略是紅了紅臉,道:“我娘家,還是一個嫡親的妹子,我們一母同胞感情真的好。我妹妹的年紀也到了說
親的時候,我聽說,大嫂娘家的二哥尚未說親事的?”
“是這樣嗎?”
齊惜春的話,講得夠明白了。
福娘懂啊。
“是啊,我那哥哥與我一天出生,我們是龍鳳胎。”
福娘帶了一點迴憶的目光,她在追憶了往惜,她說道:“也不知道是不是男大十八變,我那哥哥如今是長得壯實,滿臉的絡腮胡子,我就怕他長得過於粗曠……”
話到這裏,福娘停頓了一下後,才又道:“唉,這模樣總不討了一些閨閣女兒的喜歡。到底是少女嘛,總喜愛那些風流些的才子。”
“就這原因啊,我那二哥的婚事才是擔擱了下來。”
福娘給二哥張春福的身上,套了一個漢子的光環。
說起來,福娘小時候跟二哥張春福是長得一模一樣。那叫一個多相像啊。奈何這些年歲月過去了……
兩人是越來越不像了。
模樣上有了變化,氣質上了有了變化。
再加上環境的不同,時光的催促,這福娘和二哥張春福是完全沒多少相似之處了。
事實上,若不是這事情就在福娘自己親人的身上發生,她真的不敢相信,她二哥那等翻天覆地的變化的。
“婚姻之事,是兩姓之好。”
齊惜春笑道:“大嫂的二哥是一個大丈夫,又是官場上的官老爺。我開口前,還是怕了大嫂嫌棄了我妹妹一個嬌養的少女,讓大嫂娘家嫌著嬌氣了呢。”
“怎麽會?”福娘望著三弟妹,笑說道:“憑著三弟妹的氣質與性情,我就能想像得到,三弟妹的弟弟是何等溫婉女子。”
“這門婚事若能成,我是巴不得。”福娘覺得二哥真能娶一個薊城當地大戶的人家閨女,再好不過了。
而且,憑著與三弟妹的相處,福娘對齊氏一族對女兒的教養,還是蠻有信心的。
當然,信心發信心,這一門親事還要看二哥的心意。
“三弟妹,你瞧瞧,我也是出嫁女,倒底不好做娘家哥哥的主。我這給娘家傳個話兒,到時候,由得我爹娘做主如何?”
福娘這是爹娘尚在呢。她二哥張春福的婚事,她爹娘肯定得過目啊。
“應當的,應當的。”
齊惜春表示,大嫂的話非常在理。
宣惠元年。
新一年來臨之前。
張啟家和齊氏一族的眉來眼去,相處有結親的意思,自然在兩個出嫁女的撮合下,那是拉起了紅線來。
大年三十。
薊城非常的熱鬧。
燕王府更是非常的熱鬧。
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在大團圓嘛。
燕王妃跟三個兒媳婦聊了磕,談一談來年的展望。嗯,不如說,談一談來年,她又有三個嫡出的孫兒孫女呢,這位又要當祖母的燕王妃太高興了。
有得意人,就有失意人。
元晸堂。
梅姨娘、月姨娘二人,就是失意人。
這兩位姨娘亦是懷孕的,來年三月就會生產。但是,在王府裏,她二人是被忽視的對象。燕王妃對於兩個兒子房裏的妾,是不關注的。
至於元晸堂主母,二夫人張謹兒更在意了她自己肚子裏的孩子。
嫡庶之別,嫡庶之別……
這四字在兩位姨娘的眼前,是赤果果的展現了出來。
“天空……”
三歲的朱貴娘指著夜空上,正像是天女散化一樣美麗的煙花。
院子裏,姨娘們圍了一桌,這時候,在守歲呢。
當然,元晸堂的姨娘們,沒那等資格去正院陪著燕王、燕王妃守歲。所以,她們隻能在元晸堂裏,是聚了一起守歲。
天空的煙花,甚美。
“真羨慕白姐姐,有大姑娘這等可愛的閨女。”柳姨娘這時候突然插嘴說了話道。
柳姨娘這話一提出來,白姨娘是摟緊了女兒,然後,微低了頭,溫柔的望著大姑娘朱貴娘,說道:“柳妹妹將來自然會有自己的兒女。”
“何必羨慕我呢。”白姨娘攏了攏女兒的軟軟總角發髻,說道:“我在二爺跟前,完全就已經成了一個透明的人兒,不得寵了。”
“不像是柳妹妹,亦得了二爺的歡心。”
白姨娘這話,說得麵上平靜,心頭卻是不平靜的。
柳姨娘是燕王妃跟前的大丫鬟,至少曾經是。她娘又是晸二爺的奶嬤嬤。可以說,幾位姨娘裏,柳姨娘的靠山最硬挺。
如今,這位最硬靠山的姨娘,偏偏沒個身孕。
白姨娘一直就覺得,柳姨娘是麵上聰明的人,心底不知道如何糊塗呢?
燕王妃的避子湯,元晸堂的姨娘們哪個沒喝?可喝了的人,都還是漏網了嗎?不過是姨娘們心頭都有著野心罷了。
隻要懷孕了,能生個一兒半女的,總歸下半輩子有了依靠,失寵又如何?
白姨娘不後悔的。
白姨娘覺得,想必如今懷了孩子的月姨娘、梅姨娘應該也不後悔的吧?
“白姐姐說笑了。”
柳姨娘微垂了眼簾,麵上是苦澀一笑。
柳姨娘是元晸堂裏,所有姨娘中最老實的。至少,在燕王妃和晸二爺的心目中如此。嗯,在二夫人張謹兒的心頭,柳姨娘也夠老實的。
至少,這些姨娘裏,就這位沒小動作。
說起元晸堂來,晸二爺這位男主人嘛,對於這些個妾啊,姨娘的,目前也是沒了興趣。因為,他更在意了,他被他爹燕王安排進了藩王的親軍之中打熬。
軍權啊……
哪怕是藩王的親軍的軍權,這也是邁向了戰場的第一步。
對於戰爭,對於打仗這迴事兒,朱高晸是有興趣的。
子類父,這最相像的,自然是從興趣愛好開始。燕王樂意北上打胡人,朱高晸這個最像爹的兒子,自然是同樣是把胡人誅盡的心思。
軍權、戰功,那都是朱高晸目前最大的樂趣所在。
當然,這背後嘛,張鎮江這位嶽父大人,也是出了一把子力氣的。
張鎮江,明教外門的目前頭麵人物。
當然,也是接收了他那位好長輩,張太上長老的遺產。在官麵上,張氏一族有人脈和底子。在背地裏,張氏一族同樣是有人脈的。
張鎮江這位嶽父大人給朱高晸的支持,可謂是全方位,很給力的。
相比較起來,福娘的娘家,張啟一家子人嘛,給朱高熙這位世子女婿的幫襯,就是要相行見絀了。
宣惠元年,微有波瀾的過去了。
迎來了宣惠二年。
春。
一場倒春寒。
去年的冬,北方的草雪又是一場白災。這一年春,大周朝的邊境上,胡人犯境之事,便是免不了。
福娘在貓冬。
當然,更貼切些的說法,她是在躲懶。
午後。
天最暖和時。
妯娌齊惜春來了元熙堂。
“三弟妹,快,屋裏坐。”福娘迎了三弟妹齊惜春進屋裏坐。
等待妯娌進了暖閣裏,瞻亨、瞻利來給三嬸嬸請安了。齊惜春笑嗬嗬的讓瞻亨、瞻利兄弟到了身邊,還是打趣了一二,又是給了兩個小禮物。
當然,不是什麽值錢的玩意兒,就是小孩兒玩的陀螺,能玩兒的禮物。這是心意嘛,重要禮輕情義重。
朱瞻亨、朱瞻利兩位小盆友得了陀螺,自然是到了一邊玩兒去。
福娘和妯娌三弟妹這才是得了空閑,兩人談了閑話,聊聊天,鬧鬧磕。
“大嫂這兒舒服,人屋裏待著舒坦。”齊惜春的目光,望了望不遠處的瞻亨、瞻利兄弟,眼神裏啊,全是羨慕與喜愛之色。
“真盼望我來年,給瞻亨、瞻利侄兒也是添了一個弟弟。”齊惜春撫了撫還是微平的小腹,帶上了母性的溫柔與慈愛。
齊惜春語氣裏的溫暖,福娘自然感覺的出來。
這女性的本能,隻要當娘的女人自然是母愛濃濃的。
“弟妹定然能得償心願的。”
福娘附合了一句。
“說起來,這過年了,王府裏忙碌了。我等做媳婦的全是躲了懶,倒是讓母妃受累了。”齊惜春此時,又是找了一話,說了一個話題。福娘神色一正,語氣帶著一些平和,她說道:“母妃是瞧著我們三人懷了胎,冬季裏又是冷。這燕地下雪天裏,外麵總是總易積水積雪的,這不出些門子,也免得遇上了什
麽事兒?”“我想,若是來年咱們給母妃添了三個孫兒,母妃必然是不嫌棄了一年的勞累的。”福娘說完了這話後,就是忍不住捂嘴笑了,她道:“當然,也是母妃待我等媳婦兒好啊,
好得跟親生娘親似的一樣。”
“在母妃跟前,我也是這個說法的。我這話,講的真心實意。”
福娘這般擺了心意。
齊惜春是聽得連連點頭。
“大嫂說的是。”
“母妃待我們,真是跟親生女兒沒兩樣。”齊惜春嫁進燕王府後,這日子過得確實不錯。她也是真心覺得,燕王妃是一個好婆母。
兩妯娌這般聊了些話。
聊到了後麵,齊惜春就是轉移了話題,提到了她來的用意。“大嫂,我這臉皮薄,有些話兒說得直接了,你莫笑話我。”齊惜春略是紅了紅臉,道:“我娘家,還是一個嫡親的妹子,我們一母同胞感情真的好。我妹妹的年紀也到了說
親的時候,我聽說,大嫂娘家的二哥尚未說親事的?”
“是這樣嗎?”
齊惜春的話,講得夠明白了。
福娘懂啊。
“是啊,我那哥哥與我一天出生,我們是龍鳳胎。”
福娘帶了一點迴憶的目光,她在追憶了往惜,她說道:“也不知道是不是男大十八變,我那哥哥如今是長得壯實,滿臉的絡腮胡子,我就怕他長得過於粗曠……”
話到這裏,福娘停頓了一下後,才又道:“唉,這模樣總不討了一些閨閣女兒的喜歡。到底是少女嘛,總喜愛那些風流些的才子。”
“就這原因啊,我那二哥的婚事才是擔擱了下來。”
福娘給二哥張春福的身上,套了一個漢子的光環。
說起來,福娘小時候跟二哥張春福是長得一模一樣。那叫一個多相像啊。奈何這些年歲月過去了……
兩人是越來越不像了。
模樣上有了變化,氣質上了有了變化。
再加上環境的不同,時光的催促,這福娘和二哥張春福是完全沒多少相似之處了。
事實上,若不是這事情就在福娘自己親人的身上發生,她真的不敢相信,她二哥那等翻天覆地的變化的。
“婚姻之事,是兩姓之好。”
齊惜春笑道:“大嫂的二哥是一個大丈夫,又是官場上的官老爺。我開口前,還是怕了大嫂嫌棄了我妹妹一個嬌養的少女,讓大嫂娘家嫌著嬌氣了呢。”
“怎麽會?”福娘望著三弟妹,笑說道:“憑著三弟妹的氣質與性情,我就能想像得到,三弟妹的弟弟是何等溫婉女子。”
“這門婚事若能成,我是巴不得。”福娘覺得二哥真能娶一個薊城當地大戶的人家閨女,再好不過了。
而且,憑著與三弟妹的相處,福娘對齊氏一族對女兒的教養,還是蠻有信心的。
當然,信心發信心,這一門親事還要看二哥的心意。
“三弟妹,你瞧瞧,我也是出嫁女,倒底不好做娘家哥哥的主。我這給娘家傳個話兒,到時候,由得我爹娘做主如何?”
福娘這是爹娘尚在呢。她二哥張春福的婚事,她爹娘肯定得過目啊。
“應當的,應當的。”
齊惜春表示,大嫂的話非常在理。
宣惠元年。
新一年來臨之前。
張啟家和齊氏一族的眉來眼去,相處有結親的意思,自然在兩個出嫁女的撮合下,那是拉起了紅線來。
大年三十。
薊城非常的熱鬧。
燕王府更是非常的熱鬧。
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在大團圓嘛。
燕王妃跟三個兒媳婦聊了磕,談一談來年的展望。嗯,不如說,談一談來年,她又有三個嫡出的孫兒孫女呢,這位又要當祖母的燕王妃太高興了。
有得意人,就有失意人。
元晸堂。
梅姨娘、月姨娘二人,就是失意人。
這兩位姨娘亦是懷孕的,來年三月就會生產。但是,在王府裏,她二人是被忽視的對象。燕王妃對於兩個兒子房裏的妾,是不關注的。
至於元晸堂主母,二夫人張謹兒更在意了她自己肚子裏的孩子。
嫡庶之別,嫡庶之別……
這四字在兩位姨娘的眼前,是赤果果的展現了出來。
“天空……”
三歲的朱貴娘指著夜空上,正像是天女散化一樣美麗的煙花。
院子裏,姨娘們圍了一桌,這時候,在守歲呢。
當然,元晸堂的姨娘們,沒那等資格去正院陪著燕王、燕王妃守歲。所以,她們隻能在元晸堂裏,是聚了一起守歲。
天空的煙花,甚美。
“真羨慕白姐姐,有大姑娘這等可愛的閨女。”柳姨娘這時候突然插嘴說了話道。
柳姨娘這話一提出來,白姨娘是摟緊了女兒,然後,微低了頭,溫柔的望著大姑娘朱貴娘,說道:“柳妹妹將來自然會有自己的兒女。”
“何必羨慕我呢。”白姨娘攏了攏女兒的軟軟總角發髻,說道:“我在二爺跟前,完全就已經成了一個透明的人兒,不得寵了。”
“不像是柳妹妹,亦得了二爺的歡心。”
白姨娘這話,說得麵上平靜,心頭卻是不平靜的。
柳姨娘是燕王妃跟前的大丫鬟,至少曾經是。她娘又是晸二爺的奶嬤嬤。可以說,幾位姨娘裏,柳姨娘的靠山最硬挺。
如今,這位最硬靠山的姨娘,偏偏沒個身孕。
白姨娘一直就覺得,柳姨娘是麵上聰明的人,心底不知道如何糊塗呢?
燕王妃的避子湯,元晸堂的姨娘們哪個沒喝?可喝了的人,都還是漏網了嗎?不過是姨娘們心頭都有著野心罷了。
隻要懷孕了,能生個一兒半女的,總歸下半輩子有了依靠,失寵又如何?
白姨娘不後悔的。
白姨娘覺得,想必如今懷了孩子的月姨娘、梅姨娘應該也不後悔的吧?
“白姐姐說笑了。”
柳姨娘微垂了眼簾,麵上是苦澀一笑。
柳姨娘是元晸堂裏,所有姨娘中最老實的。至少,在燕王妃和晸二爺的心目中如此。嗯,在二夫人張謹兒的心頭,柳姨娘也夠老實的。
至少,這些姨娘裏,就這位沒小動作。
說起元晸堂來,晸二爺這位男主人嘛,對於這些個妾啊,姨娘的,目前也是沒了興趣。因為,他更在意了,他被他爹燕王安排進了藩王的親軍之中打熬。
軍權啊……
哪怕是藩王的親軍的軍權,這也是邁向了戰場的第一步。
對於戰爭,對於打仗這迴事兒,朱高晸是有興趣的。
子類父,這最相像的,自然是從興趣愛好開始。燕王樂意北上打胡人,朱高晸這個最像爹的兒子,自然是同樣是把胡人誅盡的心思。
軍權、戰功,那都是朱高晸目前最大的樂趣所在。
當然,這背後嘛,張鎮江這位嶽父大人,也是出了一把子力氣的。
張鎮江,明教外門的目前頭麵人物。
當然,也是接收了他那位好長輩,張太上長老的遺產。在官麵上,張氏一族有人脈和底子。在背地裏,張氏一族同樣是有人脈的。
張鎮江這位嶽父大人給朱高晸的支持,可謂是全方位,很給力的。
相比較起來,福娘的娘家,張啟一家子人嘛,給朱高熙這位世子女婿的幫襯,就是要相行見絀了。
宣惠元年,微有波瀾的過去了。
迎來了宣惠二年。
春。
一場倒春寒。
去年的冬,北方的草雪又是一場白災。這一年春,大周朝的邊境上,胡人犯境之事,便是免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