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當……”


    京城鍾鳴長響。


    不傻的京城百姓,從鍾聲裏,都聽出來了關鍵啊。


    天子駕崩了。


    新天子登基了。


    這一年,宏武二十三年。


    這一年,同樣是宣惠元年。


    這一年,福娘膝下有三子,她年滿二十三周歲。


    京城。


    東宮。


    女眷們都知道了,聖上駕崩了。屬於宏武帝的年月過去了。宣惠帝,就是東宮裏的女眷們的未來。


    皇城,是他們這些嬪妃的未來居所。


    皇宮。


    是一片寂寥。


    宏武帝是一位狠心的帝王。


    他的遺旨裏,留了遺言。凡他的嬪妃,若無子嗣者,全數為帝王殉葬。


    活人殉葬……


    太狠了。


    多少的嬪妃,多少天下人眼中的貴人,前麵還享受著錦衣玉食。一眨眼間,全部成為了泡影。殉葬,那是無數女人的血淚。


    皇太孫,不,應該是宣惠卻是知道的。


    這是皇祖父對他的恩典。


    一代帝王的後宮,有太多的恩恩怨怨。裏麵盤根錯節的,未必是好事。


    所以,才會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說法。宣惠帝朱高錦不傻,他看得出來,宏武帝讓沒有生育嬪妃的殉葬,實則是為他洗清了後宮的格局,讓他沒有後患之憂。畢竟,有子嗣的嬪妃要隨藩王去藩地,又或者隨公


    主居於公主府裏養老。


    這算是對有子嗣的嬪妃的一種恩獎。


    “聖上下旨了。”


    小宮女在承徽胡雅蓮的耳邊,小聲的嘀咕著這一日的新鮮事。


    對於胡雅蓮而言,她的人生將迎來新一章。


    因為,皇太孫不在是皇太孫了,他成為了帝王,他是宣惠帝。胡雅蓮生下的庶長子,不再是東宮的一個庶子,而是成為了宣惠帝的大皇子,還是唯一的皇子。


    母以子貴。


    胡雅蓮的未來前程,多少人眼熱著。


    曾經的太子妃常氏,被宣惠帝迎進了壽康宮,成為了母後皇太後。


    至於太孫妃馬氏?


    宣惠帝沒有下旨,要冊封了皇宮。


    相反,宣惠帝近日裏,那是常常去給皇太後請安。


    東宮。


    正殿。


    還掛著太孫妃的馬氏,是心頭堵得慌。


    “嬤嬤,聖上是什麽意思?”


    “你說說,為何還沒有冊封皇後的聖旨?會不會是太後和常良娣在中間搞得鬼?”馬氏沒了冷靜。


    她在東宮的地位很尷尬。


    嫡子沒了,宣惠帝不喜歡。馬氏一族在宏武朝時,又是損失慘重啊。


    這等情況下,馬氏真的擔心。


    皇家,無子廢後的,真算不得大事。


    “主子,您不必擔憂。您可是宏武爺指的婚,指給了聖上的。”嬤嬤的勸慰,讓馬氏稍稍的用這等理由也是騙了一下自己。


    馬氏一直在讓自己鎮靜。


    隻是,她還是擔心啊。


    一個嫡妻,若是不能隨著夫君登上了皇後的位置。那麽,她會是什麽下場?


    馬氏光想想,就是寒顫不止。


    皇宮裏,就是血雨腥風的,卻又是麵上和氣,那無形的硝煙,總是讓女人們在這等鬥獸場裏,要麽生,要麽死。


    要麽活的憋屈,要麽活得精彩。


    壽康宮。


    太後常氏,目前還是良娣的常氏,這一對姑侄二人,正在說著話。


    “哀家請聖上立你為後……”


    太後說了這麽半句話,常良娣的眼神都發光了。


    “不過,讓聖上拒絕了。”


    常良娣聽得後半句,一下子閃閃發光的眼神,黯然滅了。


    希望來得太快,去得也太快。


    “馬氏無子,無子就是她的硬傷。聖上賜登基,一切求一個穩字。你急什麽?有哀家在呢,你那後位又不是不能想想法子?”太後常氏點拔了一二。


    常良娣瞬時聽出了味道來。


    “妾糊塗了,謝姑母的點拔。”常良娣滿麵笑容。


    在心裏頭,常良娣在想著,馬氏倒台後,她如何炮製了這個女人。這個與她有殺子之仇的女人。


    若知道,常良娣也是生了宣惠帝的庶三子。可惜,小孩兒沒來得及長大,就已經是夭折在了東宮裏。


    常良娣自然翻到了證據。


    隻是,這證據有的是推斷,還不夠詳實罷了。


    但是,常良娣不是斷案官,她不需要太多的證據,有時候,一些答案就足夠了。


    梁子,殺子之仇,這一筆血債在哪兒。常良娣有太後的撐腰,她跟馬氏之間,沒什麽和平可言的。


    後位之爭,你死我活啊。


    燕地。


    燕王府。


    燕王早在秘報到達前,已經從道衍和尚推算的術數裏,有了一些眉目。直到秘報的到來,不過確定罷了。


    “父皇,父皇……”


    燕王是一個性情中人。


    宏武帝的駕崩,讓燕王是傷心難過。


    不過,在傷心難過後,燕王又覺得渾身輕鬆。因為,燕王知道的,他頭頂最大的山,被挪移開了。


    機會,在向燕王招手了。


    時機,燕王在等待了盟友的結盟,以及時機的到來。


    燕王府的正院內。


    燕王妃招唿了三個兒媳婦說話呢。


    “天子剛登基,除了舉行天子祭典外,不家封後大典。”


    “天子有召書,要讓藩王進京,當然,包括了女眷,這要給皇後的冊封大典祝賀。”燕王妃說了聖旨的來意。


    福娘聽了這話後,心頭在嘀咕著。


    要是新天子宣惠帝狠狠心,把宗室的王爺們一窩兒的燴了,嗬嗬,那可就是一場大樂子了。


    當然,也就是想想。


    這一種事情,新天子宣惠帝是肯定幹不出來的。


    畢竟,宣惠帝的帝位,那是幹幹淨淨得來的。


    這等情況下,宣惠帝怎麽可能是去挖了禮儀的根基,去動搖了自己的權力的根基呢?所以說,其實藩王和女眷們進京,單純聚會一下,給皇後賀禮嘛,那是很安全的。


    迴京,迴京。


    這詞語在福娘的腦海中響起時。


    福娘真想迴京城了。


    她離開京城日子後,與生她的爹娘難相見啊。


    “母妃,咱們肯定是要進京城的。聖旨下來了,自然不能違抗。兒媳覺得,如今這關鍵的,就是備好了出行的一切物拾,以及給帝後的賀禮。”


    “這些關乎了出行的安全,也以燕王府的體麵,到了京城後的光彩如何?”


    福娘說了她的看法。


    張謹兒這個妯娌同意了福娘的看法。


    齊惜春自然是讚同了兩位嫂嫂的話。


    “甚好。”


    燕王妃撫掌而笑,說道:“繼續你們妯娌三人皆同意了。那麽,福娘你為首,謹兒、惜春,你二人協助,把這出行準備和賀禮的事情,辦妥當了。”


    “咱們在九月中旬後,就一定要到京城。”


    “九月末的皇後冊封大典,是不能晚了時間的。”燕王妃說了她的交待。


    福娘妯娌三人全是應下了。


    爹娘的忙碌,祖父、祖母,還有叔叔嬸嬸們的忙碌,朱瞻元在燕王府的前院,都是查覺到了。不過,朱瞻元不在乎。


    朱瞻元還是安靜的過著,他世孫的生活。


    隻是在心中,朱瞻元的目光啊,有些的冷。


    朱瞻元在琢磨了,這一迴,迴了京城後,他這個外孫對於外祖家應該進些孝心了。


    京城,不在是外祖家應該待的地方。


    那裏將會有一場決戰啊。


    靖難之役。


    朱瞻元在前一世時,可是瞧見過了,他姑父家的下場。


    要說,前一世,還是因為朱瞻元的爹死了,他們母子沒個依靠。畢竟,因為如此,他的外祖家才是在京城拖身容易些。早早來了燕地。


    如今嘛……


    應該也不難。


    朱瞻元覺得,有誌者,事競成。


    當晚。


    晚間。


    元熙堂。


    福娘跟夫君聊了話。


    “這一趟迴京城,真是物事人非啊。”


    “皇太孫是正式成為了帝王。”


    “五郎,你心頭有些念想嗎?”福娘挑眉問了話道。


    “新天子登基,咱們就是去觀禮的。畢竟,從冊封皇後的大典上,總有些端倪的。”朱高熙迴了妻子的話,繼續說道:“再說,那是大堂兄的富貴。”


    “往日的過去,全是過去了。”


    “帝王啊,不同於普通人了。”朱高熙蠻感慨的。


    畢竟,大堂兄從太子的庶長子,再到皇太孫,再到帝王。這一條路下來,瞧著也是不容易的。隻是,燕王有些預感,事情沒那麽的簡單。


    身為燕王府的世子,朱高熙雖然沒參合進了一些事情。


    但是,朱高熙總有查覺的。


    就因為如此,朱高熙的腦海中,總是崩緊了一根弦。


    朱高熙心中害怕啊,他害怕他的猜測,最後會實現……


    因為,那意味,戰爭在中原大地上,將要開始了。


    隻是,朱高熙避不開,避不開啊。因為,他是燕王府的世子,他無處可避。要麽贏,要麽輸。


    贏了,皆大歡喜。


    輸了,禍及子孫後代。


    “你在害怕什麽?”福娘查覺到了夫君最近情緒的不對頭。


    她一直想問了,隻是話到嘴邊,又咽了下去。


    今晚,瞧著話題到位了,福娘便是問了。


    “我有些不好的預感……”朱高熙歎一聲,繼續說道:“隻是,我又沒查到了太多的東西,難免霧裏看花,有些糊塗著。”“所以,真要我說個明白清楚,我自己都是弄不出什麽明白清楚來。”朱高熙說話時,情緒真是低落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皇家媳婦日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華卿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華卿晴並收藏皇家媳婦日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