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客看得目瞪口呆,又往下瞧了眼自家,心中自卑。又見那花魁似要上來替那公子撫弄,正瞧到關鍵處,卻聽得粉衣丫鬟叫道“甚麽人”,以為是被發現,慌忙撒丫子逃了。
那客狂奔出來,見門口有個驢車,有個小哥在喂草,便摸出一塊銀,說是有急事去北縣,到了還有賞。那小哥微微一笑,便讓他上車,立時往北縣趕去。
彩虹見那客逃了,忙上雅間去看,隻見何梅香賴在郭蘭貞身邊,直誇這白衣好看。毛婉妁揉著身上粉衣,嘟囔這衣服太過俗豔,舜娘蒙著輕紗,正卸頭上的釵哩。
彩虹攔道:“這釵好看,不如留著”,舜娘迴道:“好是好看,綴得頭疼”,又見彩虹盯著那釵,戀戀不舍,笑道:“你若喜歡,就戴上罷”。
彩虹聽得,紅著臉搖頭,又躊躇一會,問舜娘道:“舜姐姐,你怎得有這些首飾,樣樣都不凡。那白衣也甚貴重,像是王孫公子穿的”,舜娘迴道:“這是我從家中帶出的,可惜再也迴不去了”,又說:“那錦氈也是千金難買,難得蕊娘弄來”。
一旁身著仆婦衣服的姚蕊娘笑道:“我的嫁妝雖被奪了,也有兩件遺留的。你們都扮得美人,隻我一人扮得粗陋,我不服哩”,笑鬧一番,都說那白衣公子甚是像樣。
卻見郭蘭貞從衣裳裏取出劍鞘,紅臉道:“這公子甚是難當,下次我不扮了”,何梅香卻不依,將那白衣細細疊好,又問舜娘衣料價錢,心想再湊幾年銀,給郭姐姐做身白衣罷。
胡管事見眾人收拾齊整,撚須笑道:“可有好戲瞧了。王東家主意真不差,不僅唬住那紅眼傻子,還請來北縣鄭書辦,順路把那紅眼的賊窩摸個清,真是爽利”,卻見眾人笑鬧,無人迴應,身旁李小黑還揉著耳朵,向蕊娘喁喁抱怨哩,便覺冬天快過,春日將至,一時搖頭歎氣地走了。
先不提嫣娘妙計安分店,隻談談愚夫慌亂奔北縣。那客人坐著驢車迴了北縣,見沒人跟隨,便要車小哥在外等著,自家去取賞錢。那小哥遍等不來,隻得嗤笑一聲,將那驢車牽到鄰近客棧安置好,便偷溜入隔壁的迎客樓,尋那客人。
那鄭小哥遍尋不見,妝個發怒,罵那剛進酒樓,身著錦繡的官人,竟賴了自家車錢。那跑堂的實心眼,迴罵道:“我家丁管事怎賴得你這廝的銀,該不是來訛詐的罷”。
鄭小哥聽得有戲,跳腳叫罵,要那人下來對賬,惹得跑堂邊趕人邊罵:“管事正和東家在樓上議事,哪有空聽你渾說”。
鄭小哥妝個氣唿唿模樣,明著掉頭走了,暗著尋個地兒,脫了外衣,將那反麵穿上,又重梳頭發,竟換了番模樣。那跑堂眼拙,眼睜睜見這客人上了樓,向樓裏夥計套起話來。
☆、第59章 吳家迎客樓
話說那鄭客人上了樓,見到提水夥計,就摸出銀角子,引那夥計說話。
那夥計見了,恨不得將肚腸倒出來,再換些銀,誰知那青衣小官人隻問貴東家在哪,又說自家肉禽積壓,隻得來轉賣。那夥計迴道:“東家在月桂閣議事哩,客人若是著急,去尋楊管事也可”。
青衣小官問得月桂閣位置,又說怕被同行曉得行徑,斷了門路,特地拿出五兩銀封口。提水夥計連連點頭,恨不得用漿糊黏住,以表誠心。那青衣小官隻是微微一笑,將銀子往外一拋。等夥計拾起來,那官人已不知去向了。
原來那鄭小哥閃身到月桂閣隔壁,拿出一隻聽管,尋到最佳位置,便偷聽起來。隻聽得丁管事道:“…那花魁拿出烏金丸,給趙姓公子吃了,過了片刻,巨物隆起,兩人就成了好事”。
又說:“烏金丸隻做了五百粒,剩的不多哩。若咱有方子,製它個幾千丸,就算每丸損點利,也能壓過王家”。
丁管事話剛落,一個溫言溫語的道:“但這烏金丸要等三年哩,年後就要和她家成事,竟得讓我臥薪嚐膽麽”。
又一個驕矜的道:“真是三年麽,我怎得不信。這東西也就個三四旬,和著些香料醃製即可”。
丁管事問道:“郎君既曉得烏金丸製法,那方子不要也罷”,那驕矜聲音迴道:“我也是明得大概,怎會曉得細節。那鬆花…咳咳,烏金丸的方子先弄來,她家的烏金丸有奇效,說不得加了甚麽草藥”。
溫言溫語的忙道:“八郎,我精通藥材哩,到時過來幫襯”,那驕矜聲音拒絕道:“你呆在藥鋪就好,別跑來跑去讓人疑心”,又尋由頭遣走丁管事。
鄭小哥繼續細聽,卻聽得屋內兩人壓低了聲。那溫言溫語的道:“心肝,我為你騙那女娘,你當真隻想要王家酒樓麽”。
那驕矜聲音道:“當然,溫大哥你疑我作甚”,那溫大哥道:“年後過了禮,洞房花燭起來,又怎得避過?那女娘也不是蠢鈍的,到時發現可咋辦”。
隻聽那驕矜小官道:“我曉得你不喜女娘,花燭前灌醉王騷狐,找個人去替你,誰能發現”。溫大哥沉默片刻,勸道:“八郎,替我的人若漏了口風,可不攀扯出我們”,那八郎笑道:“所以我去最好,等破了那騷狐的身,她就退不得親,到時咱們架空她家,我吳家可不臨安第一”。
那溫大哥半晌無言,八郎道:“溫哥哥,我曉得你心裏不爽利,可那狐狸是有天命的,誰奪她元陰,誰家就能富貴哩。我為你甘願在下麵,你就不肯幫我麽”。
又道:“你也曉得我家迎客樓和她家打擂台,我上門提親定是不成,才求你幫忙。我隻是個庶出,若不幹番事業,攢不了家產。若咱得了王家酒樓,賣後一同奔去他鄉,做對神仙眷侶,可不好麽”。
鄭小哥聽得目瞪口呆,又等了一會,沒聽那溫大哥說甚,卻聽得八郎喘息起來,又一陣桌響椅搖,那溫大哥後來還吼了一聲。
鄭小哥急忙拔下聽管,揉著耳朵,心內抱怨:“都說看了非禮長針眼,不知我這聽了非禮的長甚麽”,又心疼嫣娘所遇非人,忙忙往清波門趕去。
先不談南縣清波門瑣事,隻說說那出門在外的張小九三人。原來那日車夫淋了一身汙物後,被鳥糞蝕了麵皮,心中怒氣衝衝,隻趕小九三人下車。
小九三人被半路扔下,都求那車夫先帶進鎮子,好歹也是順路。誰知那車夫朝小九啐了一口,罵道:“你這廝也不知幹了甚麽欺男霸女的事,惹得老鴰一路追,又偏偏隻坑了我,真是老天沒眼”。
“我麵皮被蝕,要趕去尋醫館哩,車錢就當是藥錢,你們公母仨去雇別人罷”,說完頭也不迴地走了。小九去追,車夫猛抽那驢,一會兒就不見了。
桂姐氣得大罵:“誰欺男霸女,該不會你惹了那老鴰”,又抱怨:“整整十兩銀哩,說是一路送到建康留都,全被他賴了”,小九追得氣喘籲籲,坐在路邊,等那兩人趕上,三人商量之後打算。
捧珠累得滿頭汗,邊說邊喘:“我看快要日落,咱們先尋個地兒安頓罷”,桂姐說道:“這四周沒甚人家,要不再往鎮子走走”,捧珠道:“我也想走,可這腳挪不了”。
小九與桂姐細細看去,原來那對小腳剛才走得甚急,已滲出血來。這捧珠行戶出身,本按著清倌模樣教導,隻是琴棋書畫樣樣蠢笨,才貶做岑行首的貼身丫鬟。雖說沒學到什麽技藝,一雙小腳卻纏得瓷實。
小九和桂姐都是天足,跑一段路也不算甚。捧珠心疼那錢,也小跑一段,卻把腳扭腫,等蹭著過來,已流出血來。小九兩人急忙告罪,又要背著捧珠走,誰知兩人都是女子,沒甚力氣,沒走幾步就踉蹌不前,隻得放下捧珠來。
捧珠見自己拖累小九,急得直捶那小腳。小九急忙攔住,和桂姐四臂作了個人轎,抬著捧珠往前走,卻是走百步就得歇息一次,直到日落也沒走遠。
三人都肚餓口渴,卻不敢分頭尋人家,隻得坐下歇息。本以為要露宿野路,卻見一個老丈趕著個驢車,悠悠從來路行來。
小九忙上去唱了個喏,求那老丈順路帶上自家,那老丈道:“小官人,我這驢車還能坐下兩個,剩下的得跟著跑”,小九笑著應承,扶捧珠上車,又叫了桂姐,最後把行李搬上去。
捧珠桂姐等小九上車,卻見她跟著跑起來,忙叫老丈停下。那老丈道:“小娘子不知哩,我這驢弱,若再上一人就走不動了,才勞煩你們兄長跑動”,桂姐忙道:“那是我主家,這是娘子哩”,那老丈忙忙告罪,說是老漢眼拙,竟認錯了。
那老丈見小九跟得吃力,便讓驢跑得慢些,又和小九閑話兩句,句句妥帖,不禁歎起來:“老漢我這些年,沒見過像你這等疼惜女娘的好後生。今日你們去我家休息一夜,明兒再趕路罷”,喜得小九連連道謝。
那老丈趕了七八裏路,進個村子,又走了片刻,停到一家門口。門裏有人聽得驢叫,忙去開門,卻看見幾個麵生的男女,隻得怔怔站在那裏。
小九正不知如何稱唿,老丈笑道:“這是大孫,呆頭呆腦,小官人不要見怪”,那小哥聽了,憨笑撓頭,招唿幾人進來。
小九跟那老丈進了院子,見過老丈的兒子,就跟著上桌。捧珠兩人隨著媳婦們,自去灶下。
老丈的大兒本暗地埋怨,老父怎得帶生人進來,卻見那小官人甚有禮數,又暗中塞給自己一吊錢,求大哥明日尋個車馬。那大兒握著製錢,滿臉堆笑,說定尋個老成的車把式,張小哥放心罷。
那大兒得了錢,立時喚來媳婦,給桌上添道肉菜。等飯過三巡,敘起話來,那張小哥說話甚是得心,連二弟三弟都聽住了。
那大兒聽得小九是個飯館賬房,陪娘子去留都探親,便道:“張小哥,你好不曉事。那留都雖說被嶽家軍平定,卻不時有金人探子搗亂哩。那裏七八年前血海一片,現在屯著軍,你那親眷也該搬走了罷”。
小九迴道:“我是前月接到信,才去探那親眷。近來在臨安謀生,隻聽得前幾年韓將軍鎮江戰敗,嶽將軍長江大勝,今年又傳聞要議和,其他的事竟不曉得”。
小九說完這話,那二兒竟沉了臉,罵道:“你們這些臨安行都的,隻曉得賺銀,一點也不管北麵人的死活”,小九被罵得愣住,隻求助地望向老丈。
那老丈喝住二兒,歎氣道:“張小官不知,我家本在山東,父子四人來南邊收貨,竟發了禍事。家鄉迴不去,遍托人也問不得消息,本以為官家能發兵北上,卻一年年蹉跎,隻得給孩兒們娶親,落戶在此”。
又抹淚道:“別說官家,去臨安城內一逛,那些商戶小民,早忘了舊年慘事。那清波門清河坊之地,隨便問個開店的,都要議和。整城人忙著賺錢消受,誰顧得北麵人死活”。
張小九聽得,心下難過。王家是商戶,自是盼著安生日子,若大舉北上,苛捐雜稅成倍上漲。那些將領,除了幾個能臣名將,剩下的都要喝兵血,若是那稅給了他們,真是不甘心。
可站在北麵人角度看,妻子女兒全折在那裏,也不知是死是活,又見官家一路逃跑,早就滿腹怨氣。
那官家剛即位時還主戰,沒幾年就想議和,罷免李綱,宗澤,從建康逃到揚州,又到臨安。
近年臨安歌舞升平,不僅朝廷,連多數苟活小民也想忘了舊事。
人已死了,那就罷了,活人還得活,那些主戰的,大多是衣食無憂。若問個餓肚子的,隻想少收些稅,戰不戰的,都沒肚子重要哩。
老丈四人在臨安城內聽得這話,心裏氣憤,隻恨南邊商家逐利,小民愚鈍。又因內囊不多,才在郊區尋個村兒住下。如今聽小九是臨安商戶,便心內不悅起來。
☆、第60章 榻上有夜話【倒v結束】
話說那二兒聽得小九竟不曉得戰事,心中不悅,又顧忌是老父請來的客人,隻得悶悶坐在那裏。
老丈見了,勸道:“石頭,別給張小官沉臉子”,轉頭對小九道:“張小官,你不曉得城外事,我不怪你。若老漢我也有個鋪麵在城內,親眷全在南邊,也想議和的。再說這些年換了十來個相國,誰曉得後事如何,還是先緊著眼前日子罷”。
那二兒聽得老父竟泄了氣,說道:“爹,你前些年叫我們去參軍,殺了金狗,今日怎得說起喪氣話”,那老漢道:“前幾年官家還要收複,如今卻想議和,你們真當了兵,能有甚麽好下稍,隻得當那些歹人的墊腳石罷”。
那二兒聽得不服,卻不好和老父對嘴,隻是氣唿唿跑了。牛老丈自覺過意不去,拉著小九說了些話,便都散了。
等到了晚間,小九和捧珠躺在榻上,桂姐在下麵打個地鋪,互相聊起晚飯之事。原來捧珠桂姐來到灶下,和那些媳婦一起吃飯,有個眼尖的,看得捧珠缺個小指,竟叫了一聲。其餘兩個聽得,也都湊上來看。
桂姐見這三人恁得無禮,忙擋住捧珠,瞪那些媳婦。那驚叫的訕訕笑著,說是自家冒失,張娘子原諒則個。捧珠說了句“無妨”,又讓桂姐去取筷來。
那大兒媳婦見捧珠人物齊整,心中癢癢得緊,沒幾時就問起指頭的事。捧珠隻說是逃難時遇到惡霸,拿刀砍人,自家用手去護,竟削掉小指。那媳婦聽得咋舌,直罵強人可惡,又說捧珠可憐,少了指頭,又嫁個幹瘦鬼,捧珠隻作沒聽見。
二兒媳婦聽得桂姐要尋個郎中買藥,給捧珠貼腳,便瞄了眼那小小金蓮,讚道:“這等小隻,嫁咱鎮上首富都夠,家裏有田有牛,還有幾個長工,當個地主娘子,可不比在酒樓做賬房婆娘的好”。
又瞥見小九一副幹瘦身板,便歎道:“唉,你若不是缺個指頭,怎落得這樣。不是我說,張官人這等身板,路遇強人可不得吃大虧”。
那桂姐聽得不悅,插嘴道:“我家官人雖然清瘦,腦瓜靈,心又善,從不對娘子說重話,咱南縣誰人不誇”,捧珠忙止住她,笑道:“桂姐嘴快,各位姐姐別和她計較”。
又說:“我若不是這雙腳,早和官人進了鎮子,哪能如此拖累他。這腳小也得看長在誰上,我一個飯館幫傭的,生著這腳,倒是個麻煩”。
大兒媳還未說甚,二兒媳笑道:“張娘子竟說傻話。這等小腳誰人有得,若我家妮子纏成這樣,早被媒人踏破門檻,最差也嫁個家有田產的,整日在繡房裏享清福,哪用得上走路”。
三兒媳也道:“是哩,每日在內室,隻守著翁婆官人,穿得綿,吃得肉,可不就是神仙日子。哪像我們這些大腳,甚麽重活都幹,稍抱怨幾句,我家那個就罵我作耗,不是小腳,還妝疼作甚”。
又說:“我隻恨娘家沒錢供我養小腳,才受一輩子苦。若有小腳,不幹田間物什,不受風吹雨淋,別說一個小指,十指沒了也甘願”。
捧珠見這幾人和自家不是一路,隻得笑著轉過話頭。又說那老丈是見小九疼惜女娘,才請來做客,不曉得是甚麽緣故,那大兒媳笑道:“怪不得哩,我家翁公在老家有個胞姐,和翁公最親,卻嫁了個渾人,日夜挨打,沒幾年就亡故了”。
“翁公那時還小,親眼見得胞姐慘事,最恨男子虐待女娘。我家那個和兩位叔叔,都不敢打我們哩,頂多嘴上罵罵。噫,能嫁進牛家,也算我祖上積福了”,又說:“我家還是第一次接待生客,定是張小官真心疼你,才使翁公發了善心”。
捧珠笑笑,又閑話幾句,都困覺去了。等屋內隻剩自家三人,小九便道:“我先前隻知酒樓事物,竟不曉得外間戰事,今日被那老丈一說,心裏慚愧得緊”。
捧珠勸道:“外間戰事,我們小民隻能幹眼瞧著,哪有甚麽法子。若不是東家全家女娘,李秀才又有功名,早被拉去戰場。樓裏各個夥計,家裏貧寒的,誰沒個上戰場的兄長,若是有一百兩銀,才能混過一時哩”。
“別的不說,隻說胡婆婆。那胡大兒不是胡家大兒,他家真大兒九年前損在黃天蕩,胡婆婆哭了半年,隻曉得將二兒喚作大兒,那二兒也應了,又養了幾年,才緩過來,卻痛得緊了,忘了自己生過兩個,隻記著大兒沒有從軍,還陪著她哩”。
“那黃天蕩也是慘烈,韓將軍將金四太子困了四十八天,卻被奸細指出暗路,那金人一夜鑿渠三十裏,逃到建康,又有奸狗教導法子,在鎮江大敗韓將軍,才逃迴北麵。胡婆婆本以為大兒得勝迴來,最後卻連屍首都沒見著,兩隻眼都哭得昏了”。
小九聽得難過,問道:“胡婆婆從不談這事,我竟不知。捧珠,你怎曉得這些”,捧珠道:“是李幹娘告訴我的,還說怕談戰事,刺得胡婆婆犯病,整個樓都不說哩。你每日櫃上忙,沒和女娘們閑話,自是不知”。
小九聽得,心中越發愧疚。自己本以為是個種田文,頂多有貪官惡霸,靠著女主的天命之氣總能避禍,又有閑錢,才辦了學習班。
享用別人兒子血肉換來的平安,還時常嫌棄胡婆婆不讀書識字,自甘文盲,也不體諒她一個老人家,記憶都缺了,還苛求她甚麽。
自己這三年隻忙著賺錢,看不過眼救幾個女娘,就覺得做了功德。有時聽一耳朵某將軍奪迴某地,也隻是清風過耳,沒放心上。那些輕飄飄的死傷數字,竟是如此沉重,主角是人,配角路人就不是人麽,就算猛大隨手寫了幾個數字,在這世界也是活生生的人呀。
北麵逃難的人看南麵,的確是苟且偷生;南麵掙紮生存的小民,隻想忘了慘痛屈辱的過去,重新開始生活。若一直沉湎傷痛,人發了瘋,該怎辦呢。再說打著收複的名號收重稅,已不是一兩次了,如若議和,還能過幾年安穩日子。
南麵北麵,誰對誰錯,沒站在那個位置,無法真正體會。有一心盼收複的,也有渾水摸魚的,還有忘了被金人奴役的大楚俘虜,隻想自家過好日子的。難道人性就是如此,好了傷疤忘了疼?
小九呆呆想著,卻被桂姐拍醒。那桂姐笑道:“三掌櫃,你不曉得,這家媳婦說你比不上鎮上富戶哩。人家有牛有田,比在城裏開飯館的快活”。
“真是奇了,咱們行都人都沒笑他村裏的。臨安城花團錦簇,咱酒樓也是數得上的,怎比不過那田舍兒,這可不是舜娘子教的那個井裏蝦蟆的成語麽”。
捧珠說道:“那媳婦還說我這小腳能嫁個富戶,整日坐在房裏,才是個體麵人哩。也不想想,成天困在房裏吃睡,可不是坐牢麽”,桂姐接話道:“這竟成了那豬,隻吃隻睡,下一窩崽子,就等過年殺哩”。
小九見她倆越說越過分,便止住這話。見她倆還要說,心道定是受了氣,便問道:“那媳婦該不是說了甚麽,惹得你們生氣”,桂姐道:“那三個嘴裏羨慕小腳,心裏諷刺捧珠姐缺指頭,還罵你是幹瘦鬼哩”。
小九打趣道:“我不是邪道麽,怎得又多個諢名,這話可不能傳迴酒樓去”,又說:“這家媳婦沒讀過書,成日田裏勞作,見我們擾了她家,刺幾句也罷了”。
“她們也沒甚惡意,隻是覺得捧珠浪費了小腳,又認為商賈是賤業。小腳將女娘困在屋裏,出不得門,聽不了事,日久天長越來越傻,隻會依賴男人。男人被賴得緊了,便打罵糟蹋,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反正年年都有豆蔻女娘”。
“種田若不能耕讀傳家,又沒有做官親戚,年年都要多繳稅。繳個幾年,再遇上些事,幾畝田就沒了,隻能當長工佃戶,自己血汗捂出來的糧食,都歸了別人”。
“思來想去,還是商賈輕便些,嫣娘又良善,入股之後才覺日子有奔頭。若是天下人都去經商,糧食從何而來?因而朝廷才定的農貴商輕,又在科舉上諸多限製”。
捧珠問道:“不是商人子弟不禁科舉麽”,小九道:“就是禁,那些商賈哪個背後無靠山,官商早是一體,隻等著喝小民的血。如今朝廷缺銀,先是能捐官,再是放開科舉,恨不得將商賈嘴裏的肉搶來吃哩”。
桂姐問道:“官家發話,那商賈竟不吐出銀麽”,小九道:“如今官家也是臨危受命,龍椅都沒做熱哩。剛開始還有幾分血氣,沒幾年就磨光棱角,今年都要議和了。這牛老漢家要迴山東的心願,怕是實現不了”。
捧珠見三人竟聊到禁事上,忙忙岔住,勸道:“官家也好,神仙也好,他們定下的咱們能改麽,嘴裏說說出個氣就罷了,還是早點歇下的好”,小九也醒悟過來,又隨意聊了幾句,三人便都睡下不提。
那客狂奔出來,見門口有個驢車,有個小哥在喂草,便摸出一塊銀,說是有急事去北縣,到了還有賞。那小哥微微一笑,便讓他上車,立時往北縣趕去。
彩虹見那客逃了,忙上雅間去看,隻見何梅香賴在郭蘭貞身邊,直誇這白衣好看。毛婉妁揉著身上粉衣,嘟囔這衣服太過俗豔,舜娘蒙著輕紗,正卸頭上的釵哩。
彩虹攔道:“這釵好看,不如留著”,舜娘迴道:“好是好看,綴得頭疼”,又見彩虹盯著那釵,戀戀不舍,笑道:“你若喜歡,就戴上罷”。
彩虹聽得,紅著臉搖頭,又躊躇一會,問舜娘道:“舜姐姐,你怎得有這些首飾,樣樣都不凡。那白衣也甚貴重,像是王孫公子穿的”,舜娘迴道:“這是我從家中帶出的,可惜再也迴不去了”,又說:“那錦氈也是千金難買,難得蕊娘弄來”。
一旁身著仆婦衣服的姚蕊娘笑道:“我的嫁妝雖被奪了,也有兩件遺留的。你們都扮得美人,隻我一人扮得粗陋,我不服哩”,笑鬧一番,都說那白衣公子甚是像樣。
卻見郭蘭貞從衣裳裏取出劍鞘,紅臉道:“這公子甚是難當,下次我不扮了”,何梅香卻不依,將那白衣細細疊好,又問舜娘衣料價錢,心想再湊幾年銀,給郭姐姐做身白衣罷。
胡管事見眾人收拾齊整,撚須笑道:“可有好戲瞧了。王東家主意真不差,不僅唬住那紅眼傻子,還請來北縣鄭書辦,順路把那紅眼的賊窩摸個清,真是爽利”,卻見眾人笑鬧,無人迴應,身旁李小黑還揉著耳朵,向蕊娘喁喁抱怨哩,便覺冬天快過,春日將至,一時搖頭歎氣地走了。
先不提嫣娘妙計安分店,隻談談愚夫慌亂奔北縣。那客人坐著驢車迴了北縣,見沒人跟隨,便要車小哥在外等著,自家去取賞錢。那小哥遍等不來,隻得嗤笑一聲,將那驢車牽到鄰近客棧安置好,便偷溜入隔壁的迎客樓,尋那客人。
那鄭小哥遍尋不見,妝個發怒,罵那剛進酒樓,身著錦繡的官人,竟賴了自家車錢。那跑堂的實心眼,迴罵道:“我家丁管事怎賴得你這廝的銀,該不是來訛詐的罷”。
鄭小哥聽得有戲,跳腳叫罵,要那人下來對賬,惹得跑堂邊趕人邊罵:“管事正和東家在樓上議事,哪有空聽你渾說”。
鄭小哥妝個氣唿唿模樣,明著掉頭走了,暗著尋個地兒,脫了外衣,將那反麵穿上,又重梳頭發,竟換了番模樣。那跑堂眼拙,眼睜睜見這客人上了樓,向樓裏夥計套起話來。
☆、第59章 吳家迎客樓
話說那鄭客人上了樓,見到提水夥計,就摸出銀角子,引那夥計說話。
那夥計見了,恨不得將肚腸倒出來,再換些銀,誰知那青衣小官人隻問貴東家在哪,又說自家肉禽積壓,隻得來轉賣。那夥計迴道:“東家在月桂閣議事哩,客人若是著急,去尋楊管事也可”。
青衣小官問得月桂閣位置,又說怕被同行曉得行徑,斷了門路,特地拿出五兩銀封口。提水夥計連連點頭,恨不得用漿糊黏住,以表誠心。那青衣小官隻是微微一笑,將銀子往外一拋。等夥計拾起來,那官人已不知去向了。
原來那鄭小哥閃身到月桂閣隔壁,拿出一隻聽管,尋到最佳位置,便偷聽起來。隻聽得丁管事道:“…那花魁拿出烏金丸,給趙姓公子吃了,過了片刻,巨物隆起,兩人就成了好事”。
又說:“烏金丸隻做了五百粒,剩的不多哩。若咱有方子,製它個幾千丸,就算每丸損點利,也能壓過王家”。
丁管事話剛落,一個溫言溫語的道:“但這烏金丸要等三年哩,年後就要和她家成事,竟得讓我臥薪嚐膽麽”。
又一個驕矜的道:“真是三年麽,我怎得不信。這東西也就個三四旬,和著些香料醃製即可”。
丁管事問道:“郎君既曉得烏金丸製法,那方子不要也罷”,那驕矜聲音迴道:“我也是明得大概,怎會曉得細節。那鬆花…咳咳,烏金丸的方子先弄來,她家的烏金丸有奇效,說不得加了甚麽草藥”。
溫言溫語的忙道:“八郎,我精通藥材哩,到時過來幫襯”,那驕矜聲音拒絕道:“你呆在藥鋪就好,別跑來跑去讓人疑心”,又尋由頭遣走丁管事。
鄭小哥繼續細聽,卻聽得屋內兩人壓低了聲。那溫言溫語的道:“心肝,我為你騙那女娘,你當真隻想要王家酒樓麽”。
那驕矜聲音道:“當然,溫大哥你疑我作甚”,那溫大哥道:“年後過了禮,洞房花燭起來,又怎得避過?那女娘也不是蠢鈍的,到時發現可咋辦”。
隻聽那驕矜小官道:“我曉得你不喜女娘,花燭前灌醉王騷狐,找個人去替你,誰能發現”。溫大哥沉默片刻,勸道:“八郎,替我的人若漏了口風,可不攀扯出我們”,那八郎笑道:“所以我去最好,等破了那騷狐的身,她就退不得親,到時咱們架空她家,我吳家可不臨安第一”。
那溫大哥半晌無言,八郎道:“溫哥哥,我曉得你心裏不爽利,可那狐狸是有天命的,誰奪她元陰,誰家就能富貴哩。我為你甘願在下麵,你就不肯幫我麽”。
又道:“你也曉得我家迎客樓和她家打擂台,我上門提親定是不成,才求你幫忙。我隻是個庶出,若不幹番事業,攢不了家產。若咱得了王家酒樓,賣後一同奔去他鄉,做對神仙眷侶,可不好麽”。
鄭小哥聽得目瞪口呆,又等了一會,沒聽那溫大哥說甚,卻聽得八郎喘息起來,又一陣桌響椅搖,那溫大哥後來還吼了一聲。
鄭小哥急忙拔下聽管,揉著耳朵,心內抱怨:“都說看了非禮長針眼,不知我這聽了非禮的長甚麽”,又心疼嫣娘所遇非人,忙忙往清波門趕去。
先不談南縣清波門瑣事,隻說說那出門在外的張小九三人。原來那日車夫淋了一身汙物後,被鳥糞蝕了麵皮,心中怒氣衝衝,隻趕小九三人下車。
小九三人被半路扔下,都求那車夫先帶進鎮子,好歹也是順路。誰知那車夫朝小九啐了一口,罵道:“你這廝也不知幹了甚麽欺男霸女的事,惹得老鴰一路追,又偏偏隻坑了我,真是老天沒眼”。
“我麵皮被蝕,要趕去尋醫館哩,車錢就當是藥錢,你們公母仨去雇別人罷”,說完頭也不迴地走了。小九去追,車夫猛抽那驢,一會兒就不見了。
桂姐氣得大罵:“誰欺男霸女,該不會你惹了那老鴰”,又抱怨:“整整十兩銀哩,說是一路送到建康留都,全被他賴了”,小九追得氣喘籲籲,坐在路邊,等那兩人趕上,三人商量之後打算。
捧珠累得滿頭汗,邊說邊喘:“我看快要日落,咱們先尋個地兒安頓罷”,桂姐說道:“這四周沒甚人家,要不再往鎮子走走”,捧珠道:“我也想走,可這腳挪不了”。
小九與桂姐細細看去,原來那對小腳剛才走得甚急,已滲出血來。這捧珠行戶出身,本按著清倌模樣教導,隻是琴棋書畫樣樣蠢笨,才貶做岑行首的貼身丫鬟。雖說沒學到什麽技藝,一雙小腳卻纏得瓷實。
小九和桂姐都是天足,跑一段路也不算甚。捧珠心疼那錢,也小跑一段,卻把腳扭腫,等蹭著過來,已流出血來。小九兩人急忙告罪,又要背著捧珠走,誰知兩人都是女子,沒甚力氣,沒走幾步就踉蹌不前,隻得放下捧珠來。
捧珠見自己拖累小九,急得直捶那小腳。小九急忙攔住,和桂姐四臂作了個人轎,抬著捧珠往前走,卻是走百步就得歇息一次,直到日落也沒走遠。
三人都肚餓口渴,卻不敢分頭尋人家,隻得坐下歇息。本以為要露宿野路,卻見一個老丈趕著個驢車,悠悠從來路行來。
小九忙上去唱了個喏,求那老丈順路帶上自家,那老丈道:“小官人,我這驢車還能坐下兩個,剩下的得跟著跑”,小九笑著應承,扶捧珠上車,又叫了桂姐,最後把行李搬上去。
捧珠桂姐等小九上車,卻見她跟著跑起來,忙叫老丈停下。那老丈道:“小娘子不知哩,我這驢弱,若再上一人就走不動了,才勞煩你們兄長跑動”,桂姐忙道:“那是我主家,這是娘子哩”,那老丈忙忙告罪,說是老漢眼拙,竟認錯了。
那老丈見小九跟得吃力,便讓驢跑得慢些,又和小九閑話兩句,句句妥帖,不禁歎起來:“老漢我這些年,沒見過像你這等疼惜女娘的好後生。今日你們去我家休息一夜,明兒再趕路罷”,喜得小九連連道謝。
那老丈趕了七八裏路,進個村子,又走了片刻,停到一家門口。門裏有人聽得驢叫,忙去開門,卻看見幾個麵生的男女,隻得怔怔站在那裏。
小九正不知如何稱唿,老丈笑道:“這是大孫,呆頭呆腦,小官人不要見怪”,那小哥聽了,憨笑撓頭,招唿幾人進來。
小九跟那老丈進了院子,見過老丈的兒子,就跟著上桌。捧珠兩人隨著媳婦們,自去灶下。
老丈的大兒本暗地埋怨,老父怎得帶生人進來,卻見那小官人甚有禮數,又暗中塞給自己一吊錢,求大哥明日尋個車馬。那大兒握著製錢,滿臉堆笑,說定尋個老成的車把式,張小哥放心罷。
那大兒得了錢,立時喚來媳婦,給桌上添道肉菜。等飯過三巡,敘起話來,那張小哥說話甚是得心,連二弟三弟都聽住了。
那大兒聽得小九是個飯館賬房,陪娘子去留都探親,便道:“張小哥,你好不曉事。那留都雖說被嶽家軍平定,卻不時有金人探子搗亂哩。那裏七八年前血海一片,現在屯著軍,你那親眷也該搬走了罷”。
小九迴道:“我是前月接到信,才去探那親眷。近來在臨安謀生,隻聽得前幾年韓將軍鎮江戰敗,嶽將軍長江大勝,今年又傳聞要議和,其他的事竟不曉得”。
小九說完這話,那二兒竟沉了臉,罵道:“你們這些臨安行都的,隻曉得賺銀,一點也不管北麵人的死活”,小九被罵得愣住,隻求助地望向老丈。
那老丈喝住二兒,歎氣道:“張小官不知,我家本在山東,父子四人來南邊收貨,竟發了禍事。家鄉迴不去,遍托人也問不得消息,本以為官家能發兵北上,卻一年年蹉跎,隻得給孩兒們娶親,落戶在此”。
又抹淚道:“別說官家,去臨安城內一逛,那些商戶小民,早忘了舊年慘事。那清波門清河坊之地,隨便問個開店的,都要議和。整城人忙著賺錢消受,誰顧得北麵人死活”。
張小九聽得,心下難過。王家是商戶,自是盼著安生日子,若大舉北上,苛捐雜稅成倍上漲。那些將領,除了幾個能臣名將,剩下的都要喝兵血,若是那稅給了他們,真是不甘心。
可站在北麵人角度看,妻子女兒全折在那裏,也不知是死是活,又見官家一路逃跑,早就滿腹怨氣。
那官家剛即位時還主戰,沒幾年就想議和,罷免李綱,宗澤,從建康逃到揚州,又到臨安。
近年臨安歌舞升平,不僅朝廷,連多數苟活小民也想忘了舊事。
人已死了,那就罷了,活人還得活,那些主戰的,大多是衣食無憂。若問個餓肚子的,隻想少收些稅,戰不戰的,都沒肚子重要哩。
老丈四人在臨安城內聽得這話,心裏氣憤,隻恨南邊商家逐利,小民愚鈍。又因內囊不多,才在郊區尋個村兒住下。如今聽小九是臨安商戶,便心內不悅起來。
☆、第60章 榻上有夜話【倒v結束】
話說那二兒聽得小九竟不曉得戰事,心中不悅,又顧忌是老父請來的客人,隻得悶悶坐在那裏。
老丈見了,勸道:“石頭,別給張小官沉臉子”,轉頭對小九道:“張小官,你不曉得城外事,我不怪你。若老漢我也有個鋪麵在城內,親眷全在南邊,也想議和的。再說這些年換了十來個相國,誰曉得後事如何,還是先緊著眼前日子罷”。
那二兒聽得老父竟泄了氣,說道:“爹,你前些年叫我們去參軍,殺了金狗,今日怎得說起喪氣話”,那老漢道:“前幾年官家還要收複,如今卻想議和,你們真當了兵,能有甚麽好下稍,隻得當那些歹人的墊腳石罷”。
那二兒聽得不服,卻不好和老父對嘴,隻是氣唿唿跑了。牛老丈自覺過意不去,拉著小九說了些話,便都散了。
等到了晚間,小九和捧珠躺在榻上,桂姐在下麵打個地鋪,互相聊起晚飯之事。原來捧珠桂姐來到灶下,和那些媳婦一起吃飯,有個眼尖的,看得捧珠缺個小指,竟叫了一聲。其餘兩個聽得,也都湊上來看。
桂姐見這三人恁得無禮,忙擋住捧珠,瞪那些媳婦。那驚叫的訕訕笑著,說是自家冒失,張娘子原諒則個。捧珠說了句“無妨”,又讓桂姐去取筷來。
那大兒媳婦見捧珠人物齊整,心中癢癢得緊,沒幾時就問起指頭的事。捧珠隻說是逃難時遇到惡霸,拿刀砍人,自家用手去護,竟削掉小指。那媳婦聽得咋舌,直罵強人可惡,又說捧珠可憐,少了指頭,又嫁個幹瘦鬼,捧珠隻作沒聽見。
二兒媳婦聽得桂姐要尋個郎中買藥,給捧珠貼腳,便瞄了眼那小小金蓮,讚道:“這等小隻,嫁咱鎮上首富都夠,家裏有田有牛,還有幾個長工,當個地主娘子,可不比在酒樓做賬房婆娘的好”。
又瞥見小九一副幹瘦身板,便歎道:“唉,你若不是缺個指頭,怎落得這樣。不是我說,張官人這等身板,路遇強人可不得吃大虧”。
那桂姐聽得不悅,插嘴道:“我家官人雖然清瘦,腦瓜靈,心又善,從不對娘子說重話,咱南縣誰人不誇”,捧珠忙止住她,笑道:“桂姐嘴快,各位姐姐別和她計較”。
又說:“我若不是這雙腳,早和官人進了鎮子,哪能如此拖累他。這腳小也得看長在誰上,我一個飯館幫傭的,生著這腳,倒是個麻煩”。
大兒媳還未說甚,二兒媳笑道:“張娘子竟說傻話。這等小腳誰人有得,若我家妮子纏成這樣,早被媒人踏破門檻,最差也嫁個家有田產的,整日在繡房裏享清福,哪用得上走路”。
三兒媳也道:“是哩,每日在內室,隻守著翁婆官人,穿得綿,吃得肉,可不就是神仙日子。哪像我們這些大腳,甚麽重活都幹,稍抱怨幾句,我家那個就罵我作耗,不是小腳,還妝疼作甚”。
又說:“我隻恨娘家沒錢供我養小腳,才受一輩子苦。若有小腳,不幹田間物什,不受風吹雨淋,別說一個小指,十指沒了也甘願”。
捧珠見這幾人和自家不是一路,隻得笑著轉過話頭。又說那老丈是見小九疼惜女娘,才請來做客,不曉得是甚麽緣故,那大兒媳笑道:“怪不得哩,我家翁公在老家有個胞姐,和翁公最親,卻嫁了個渾人,日夜挨打,沒幾年就亡故了”。
“翁公那時還小,親眼見得胞姐慘事,最恨男子虐待女娘。我家那個和兩位叔叔,都不敢打我們哩,頂多嘴上罵罵。噫,能嫁進牛家,也算我祖上積福了”,又說:“我家還是第一次接待生客,定是張小官真心疼你,才使翁公發了善心”。
捧珠笑笑,又閑話幾句,都困覺去了。等屋內隻剩自家三人,小九便道:“我先前隻知酒樓事物,竟不曉得外間戰事,今日被那老丈一說,心裏慚愧得緊”。
捧珠勸道:“外間戰事,我們小民隻能幹眼瞧著,哪有甚麽法子。若不是東家全家女娘,李秀才又有功名,早被拉去戰場。樓裏各個夥計,家裏貧寒的,誰沒個上戰場的兄長,若是有一百兩銀,才能混過一時哩”。
“別的不說,隻說胡婆婆。那胡大兒不是胡家大兒,他家真大兒九年前損在黃天蕩,胡婆婆哭了半年,隻曉得將二兒喚作大兒,那二兒也應了,又養了幾年,才緩過來,卻痛得緊了,忘了自己生過兩個,隻記著大兒沒有從軍,還陪著她哩”。
“那黃天蕩也是慘烈,韓將軍將金四太子困了四十八天,卻被奸細指出暗路,那金人一夜鑿渠三十裏,逃到建康,又有奸狗教導法子,在鎮江大敗韓將軍,才逃迴北麵。胡婆婆本以為大兒得勝迴來,最後卻連屍首都沒見著,兩隻眼都哭得昏了”。
小九聽得難過,問道:“胡婆婆從不談這事,我竟不知。捧珠,你怎曉得這些”,捧珠道:“是李幹娘告訴我的,還說怕談戰事,刺得胡婆婆犯病,整個樓都不說哩。你每日櫃上忙,沒和女娘們閑話,自是不知”。
小九聽得,心中越發愧疚。自己本以為是個種田文,頂多有貪官惡霸,靠著女主的天命之氣總能避禍,又有閑錢,才辦了學習班。
享用別人兒子血肉換來的平安,還時常嫌棄胡婆婆不讀書識字,自甘文盲,也不體諒她一個老人家,記憶都缺了,還苛求她甚麽。
自己這三年隻忙著賺錢,看不過眼救幾個女娘,就覺得做了功德。有時聽一耳朵某將軍奪迴某地,也隻是清風過耳,沒放心上。那些輕飄飄的死傷數字,竟是如此沉重,主角是人,配角路人就不是人麽,就算猛大隨手寫了幾個數字,在這世界也是活生生的人呀。
北麵逃難的人看南麵,的確是苟且偷生;南麵掙紮生存的小民,隻想忘了慘痛屈辱的過去,重新開始生活。若一直沉湎傷痛,人發了瘋,該怎辦呢。再說打著收複的名號收重稅,已不是一兩次了,如若議和,還能過幾年安穩日子。
南麵北麵,誰對誰錯,沒站在那個位置,無法真正體會。有一心盼收複的,也有渾水摸魚的,還有忘了被金人奴役的大楚俘虜,隻想自家過好日子的。難道人性就是如此,好了傷疤忘了疼?
小九呆呆想著,卻被桂姐拍醒。那桂姐笑道:“三掌櫃,你不曉得,這家媳婦說你比不上鎮上富戶哩。人家有牛有田,比在城裏開飯館的快活”。
“真是奇了,咱們行都人都沒笑他村裏的。臨安城花團錦簇,咱酒樓也是數得上的,怎比不過那田舍兒,這可不是舜娘子教的那個井裏蝦蟆的成語麽”。
捧珠說道:“那媳婦還說我這小腳能嫁個富戶,整日坐在房裏,才是個體麵人哩。也不想想,成天困在房裏吃睡,可不是坐牢麽”,桂姐接話道:“這竟成了那豬,隻吃隻睡,下一窩崽子,就等過年殺哩”。
小九見她倆越說越過分,便止住這話。見她倆還要說,心道定是受了氣,便問道:“那媳婦該不是說了甚麽,惹得你們生氣”,桂姐道:“那三個嘴裏羨慕小腳,心裏諷刺捧珠姐缺指頭,還罵你是幹瘦鬼哩”。
小九打趣道:“我不是邪道麽,怎得又多個諢名,這話可不能傳迴酒樓去”,又說:“這家媳婦沒讀過書,成日田裏勞作,見我們擾了她家,刺幾句也罷了”。
“她們也沒甚惡意,隻是覺得捧珠浪費了小腳,又認為商賈是賤業。小腳將女娘困在屋裏,出不得門,聽不了事,日久天長越來越傻,隻會依賴男人。男人被賴得緊了,便打罵糟蹋,舊的不去新的不來,反正年年都有豆蔻女娘”。
“種田若不能耕讀傳家,又沒有做官親戚,年年都要多繳稅。繳個幾年,再遇上些事,幾畝田就沒了,隻能當長工佃戶,自己血汗捂出來的糧食,都歸了別人”。
“思來想去,還是商賈輕便些,嫣娘又良善,入股之後才覺日子有奔頭。若是天下人都去經商,糧食從何而來?因而朝廷才定的農貴商輕,又在科舉上諸多限製”。
捧珠問道:“不是商人子弟不禁科舉麽”,小九道:“就是禁,那些商賈哪個背後無靠山,官商早是一體,隻等著喝小民的血。如今朝廷缺銀,先是能捐官,再是放開科舉,恨不得將商賈嘴裏的肉搶來吃哩”。
桂姐問道:“官家發話,那商賈竟不吐出銀麽”,小九道:“如今官家也是臨危受命,龍椅都沒做熱哩。剛開始還有幾分血氣,沒幾年就磨光棱角,今年都要議和了。這牛老漢家要迴山東的心願,怕是實現不了”。
捧珠見三人竟聊到禁事上,忙忙岔住,勸道:“官家也好,神仙也好,他們定下的咱們能改麽,嘴裏說說出個氣就罷了,還是早點歇下的好”,小九也醒悟過來,又隨意聊了幾句,三人便都睡下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