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至正十三年公元1353年,張士誠於白駒鹽場起義,各場紛紛響應,從者如雲。
年三月“攻陷泰州。殺參知政事趙璉”,同月“陷興化,結寨得勝湖”。五月,“破高郵,遂連興化攻寶應”。第二年,於高郵稱誠王,建國大周,改元天佑。
此舉引起了元朝廷的極度恐慌。遂遺丞相脫脫率全國之精銳,圍剿高郵。興化和泰州。丞相脫脫提拔手下重將董搏霄為主將,其人驍勇善戰,戰功累累,幾欲將興化義兵盡殺之。
然,朝中風雲突起,順帝忽下旨撤脫脫丞相及統帥之職。臨陣換將,引起全軍恐慌,軍心大亂。義軍乘機全線反攻,元朝百萬大軍頓成鳥獸散。董搏霄隻得退守泗州。
董搏霄河南開封人,膝下隻有一女,名奕雲,年十二,美麗端莊。聰穎過人。但因董搏霄是個漢人,所以雖然豔名震動朝野,但卻並不為正統的蒙古貴戚所接納。
董搏霄其人也頗有心計,雖然眾多漢家子弟紛紛求婚,但是,董博霄心中卻早已有了乘龍快婿的人選,其人名叫王保保。
此人父親是個漢人,母親卻是正統的蒙古人,乃元末名將察罕貼木兒的姐姐。王保保年紀雖輕,然文韜武略,弓馬刀箭無一不精,又聰明睿智,沉穩大度。董博霄觀其將來必成大氣。
而且王保保之母舅為蒙古名將,若是得以靠上親戚關係,便全家可安享富貴。
於是,他令人偷察王保保行蹤,聞得其要去野外狩獵,故命其女身邊下女誘小姐出去騎馬。北人最重馬上功夫,即便是女子也無不擅騎射。而奕雲小姐也好此術,聽聞出去騎馬,便欣然前往。
下女誘著小姐一路騎往王保保狩獵之處,果然兩人相遇。
王保保一見此女,果然驚為天人。速著下人打聽,探聽之下,原來就是豔名高熾的董家小姐。王保保迴家便向其母請求納董奕雲為妻。但其母早已暗定蒙古貴戚家的閨女,董奕雲是個漢人女子,所以不允。
誰知王保保如此多情,竟一病不起,其母無耐之下隻得下聘董家。原訂董搏霄得勝還朝便辦婚事,可惜卻事與願違。
因王母並不喜歡這門親事,所以下聘之事,辦的草草了之,朝中並無幾人知道,董家雖不滿,卻也無可奈何。
董搏霄人在泗州,其妻女卻在京城,聞聽董搏霄被困泗州,且再無半點消息能傳出來,萬分焦急。其女董奕雲素有誌向,想著父親被困,竟瞞著母親隻帶了一名侍女乘夜離家,欲前往找尋其父。
下人天亮後發現小姐不見了,急報夫人。
夫人一聽之下大驚,急招府中眾人商議對策,大家都覺無計可施,有人便提議不如告知親家代為尋找,夫人已沒了主意,隻是連連點頭稱是。
還是老管家辦事穩妥,言道:“王家老夫人一向不看好這門親事,現在再給對方一個借口,萬一被對方指責小姐品行有失,隻怕……”
夫人一聽不由呆了,左也不行右也不行,不知該當如何。
管家見夫人如此,又出一計:老爺有一好友之子現在江西為官,兩家本是世家通好,又曾與老爺共破逆匪方國珍。現在京中訴職,馬上就要離京赴任。前兩天還來探望過老夫人,此人人品上乘,不如讓此人代為秘密尋找小姐。
夫人一聽管家提起此人,大喜:“怎麽把他忘了,快請。”另外命一家上上下下嚴禁口風,隻說小姐身體不適,近期概不見客,若有人走漏風聲,家法從示。
眾人也知董府現是處在風口浪尖上,若是再斷了這門親事,隻怕又多了更多落井下石之人,都唯唯諾諾,竟將此事瞞了個滴水不漏。
再說那要托付的人,並非旁人,正是劉基。他那時剛剛調任江浙儒學副提舉,在京述職,現在已經一切事畢,正在做迴任所的準備。聽得董府相邀,便急急趕了去。
劉基自小時,因是通家之好,便已見過董奕雲。那時他便對董奕雲的才貌一見傾心。
本來他並不看好元朝,認為當時天下已臨大亂,君子當立危世扶明主。隻因為私心一片,期許董家能將奕雲小姐許配與他,隻得出仕,誰知雖然智計才能出眾,但因元朝素來抑製漢官,所以並未得以重用。
這次進京,聽聞奕雲小姐已經許配王保保,雖心疼難忍,但畢竟是個君子,心中隻有祝福奕雲小姐得嫁有情郎。
誰知老夫人竟告訴他奕雲小姐已連夜趕往泗州。心中不由焦慮萬分,天下大亂,四處興兵,兩個女孩家,萬一遇到不測。越想越怕,忙急急出來,好在述職已畢,本來就要迴去了。於是隻帶了貼身的幾個待從,就快馬加鞭向泗州方向趕了去。
好在兩人出行時間間隔不久,那小姐也並不敢走小道趕夜路,隻是化妝成普通男子,走官道,曉行夜宿。
而劉基一向心細,路上很少停宿,一路上不止打聽行程之中的女子,就是年青男子也並不放過。那小姐又長的花容月貌,怎麽打扮也是無法完全掩飾了的,因此隻不過兩三天的行程,竟讓劉基尋到了小姐。
但董小姐死活不肯迴家,隻要前去尋找父親。劉基雖覺不妥,但因為素來愛慕小姐,隻恨不得捧在手心裏,又怎忍見小姐痛哭哀泣,隻得答應了下來。一行人隻得繼續向泗州方向行進。
一路之上,烽煙四起,民不聊生。許多地方都禁止通行,眾人隻得走走停停,風餐露宿,還曾遇到劫匪前來打劫。好在劉基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又很是了解當時各地局勢,倒並未有生命危險。
劉董兩人也是舉止有禮,從不敢壞了禮數,隻是時間越長,劉基越覺得小姐溫柔可愛,聰慧非凡。小姐也覺得劉基學識過人,人品高潔。兩人竟有些惺惺相惜起來。
隻是竟行走了大半年,方到泗州。
張士誠部久困泗州不下,漸漸轉而去攻打其它地方,眾人得以安全入城。
誰知等見了董搏霄,他因為聽說女兒竟拋頭露麵,一反往日慈愛麵孔,大怒不已,連劉基也落了責備。劉基隻得告辭,鬱鬱寡歡,返迴任上。
董搏霄知道現在路上極不安全,隻得由著女兒在泗州住下。不過見到女兒愈發沉穩聰慧,到也是老懷安慰。
可惜有誰知道此舉竟駐成大錯。
丞相脫脫在元順帝前實已失寵,泗州圍困稍稍緩解,順帝便派人前來協調軍務,其實仍是監視董搏霄。
其人奸佞小人,聽聞董家小姐也在,素知其美豔之名。而順帝好女色,廣選天下眾美,以前顧慮脫脫,不敢提及,現在其勢已倒,一個董搏霄又豈會看在眼裏。
於是命人偷窺小姐,果然美豔絕倫。此人大喜,連夜草擬奏章,言董女之美並附上小像一副,命人快馬加鞭送往朝廷。
不多久,朝廷果派欽差前來宣旨,封董女為妃,命速派人護送入京。
董博霄大驚,忙道已納給了王保保為妻,怎能再嫁天子。
誰知,來人出京前早已私下與王母協商過此事,王家一紙休書隨同聖旨一同帶了來。董搏霄無奈隻得接下聖旨。
奕雲小姐聽聞大驚,她早知皇帝性好漁色,隻是因為自己是漢女又是官家之女才未被選入。誰想這次竟然……,她不願嫁給這樣的人,終老皇城。而且自己竟然被王家所休,豈不是終身要被別人指指點點。想著竟要懸梁而死。
董父隻得苦苦相勸,言道若她死,則全家都不能活。奕雲小姐向來純孝,隻能忍辱偷生。隨著欽差,在眾多衛兵的保護下離開泗州,前往京都。
再說那元順帝,自從見了奕雲小姐的畫像,竟是輾轉反側,寢食難安,每日都親問隊伍到了哪裏。又調沿途駐軍前往保架。
三個月後,當隊伍到達德州時,順帝竟已先到了這裏,原來他再也奈不住性子,隻帶著幾個內監就出了宮,在這裏等著隊伍,要先觀美人。待到見了董奕雲,順帝不由大喜過望,隻覺得比那楊玉環。趙飛燕。王昭君一定是更美的,宮中三千佳麗與之相比,更是雲泥之別。
封麗妃,宣侍寢。
但奕雲小姐深恨順帝荒淫無道。便以不合理數為由堅不奉召。
言:若逼急了,少不得掙個魚死網破。
順帝從未見過如此剛毅的女子。以往那些妃子們哪個不是絞盡腦汁,想著方法以獲聖眷。董奕雲如此清冷,反令順帝更覺此女隻為天上有,自己必要使出萬般心計,討得美人歡心。
於是隻好先返大都,命人操辦大禮。
那王保保這一年來一直為董家小姐的病而擔憂,並不知道董家小姐其實在泗州,也不知道其母已代他休了董奕雲,聽聞順帝封了自己未過門的妻子為妃,不由怒發衝冠,衝去董府論理。
董府早已得到董搏霄的家書,深恨王家竟如此無義,聽說王保保還敢上門論理,隻派了眾家丁守在門前,將家書甩給他看。
王保保看了家書,目眥欲裂,暈暈沉沉迴到了家中,想向其母問清緣由。其母知他知道了此事,也知道他必不肯罷休,竟急急先避上都去了。
王保保怒氣過後,迴想小姐,不由的心痛難忍,騎了快馬,並不帶任何人,去截送嫁隊伍。他一路上快馬加鞭,在河間終於遇上,王保保想劫了小姐,便帶她遠走高飛,於是夜裏悄悄潛入大營。
好不容易避開巡夜的士兵,靠進了小姐的帳篷,在外麵苦苦守候,隻等到裏麵無一點聲響,才悄悄進了去,見兩名侍女都已睡著,便又一人補了一下,隻讓這兩人短時是醒不來的。
這才放心的坐在床邊,隻見小姐烏發如雲,麵白如玉,容貌更加明豔動人,隻是眉頭微蹙,臉上兩行清淚順著臉頰一滴滴打在枕頭上,竟濕了一大片。
想著佳人也與自己一般痛苦,王保保的心這才稍微平複下來,忍不住輕輕用手指小心的替小姐拭去眼淚。
誰想自己卻滴下淚來,淚珠兒滴在小姐臉上,驚醒了小姐,小姐醒來見到床前坐著一少年先是一驚,卻並未唿喊。因為她馬上就認出了此人正是自己的前夫婿王保保。
想到自己曾經心裏偷偷為能許配給這個少年而慶幸過,現在卻讓自己飽受此等侮辱,不由大恨,不願於他言語。
王保保見小姐這樣,知道是在恨自己,但卻又無法申辯。隻得輕聲道:“小姐,我是來偷偷接你走的,那封休書我也是剛知道。你莫要氣了,我在這裏向你陪罪就是了。”
董奕雲是個心思靈巧的女子,聽他這樣說,已經大致猜到了事情的原委。不由心裏深深喟歎。神色稍和,半晌才說:“你走吧,從此大家就當沒見過吧。”
王保保大急道:“為何?難道你……”他想說董奕雲是不是戀上了那滿眼的榮華富貴,但心裏卻不願做此想來侮辱心中聖女。
董奕雲聽他說,已知他的意思,慘道:“你以為我們這樣走的脫嗎,就是走的脫,你我的家人呢,難道你也放的下嗎?”說著,深深的注視著王保保,見王保保已是麵目慘白,便知他是放不下的,淡然道:“你迴去吧,從此肖郎是路人。”
說罷,身子一扭,麵向裏麵,閉目再不答理。
王保保暈暈的出了來,所幸命大,竟未碰到巡衛,一路騎著馬,由著寶馬將自己帶迴京去。
後來,王保保也是因此深恨順帝,雖然後來為元與明戰,但卻與朝廷一直不睦。也為自己的人生埋下了重重的一筆,這也是後話了。
董奕雲進了宮,被封為麗妃,賜住景芸宮,皇上寵愛至極,賞賜了無數奇珍異寶。但她卻並不為所動,總是冷麵冷語,漸漸的順帝也失了興趣,加之又新得了各地許多的美人,便很少去麗妃處,但還是給了她很高的待遇。當然,這也正是董奕雲想要的。皇上不來,她正樂的清靜。
兩年後,脫脫被順帝毒殺。新的勢力開始在朝中操控一切。形勢越來越糟。董搏霄雖因麗妃的緣故沒有被陷害,但卻總被派去打一些很艱苦的仗。
至正十八年,董搏霄在南皮與毛貴做戰,戰死。
董奕雲聞聽父親終究還是免不了一死,不由更恨順帝。心心念念隻想逃出去,好在她為人謙和大度,又美麗善良。宮人都十分喜愛這位娘娘,對她的心思並不上報,有一兩個宮人還偷偷幫她想了辦法。
至正十八年夏,天幹物燥,後宮一場大火,燒了景芸宮,麗妃正有病,沒能逃的掉,與幾名內廷俱被燒死。順帝聽聞痛惜不已,下令厚葬。
劉基聽說董奕雲死了,便再也支持不下去了,毅然辭官,歸了故裏。沒想到,他剛迴到青田沒多久,竟有幾個人前來尋他,沒想到竟是已死的董奕雲。劉基這才知道原來不過是布的局罷了。
董奕雲自從逃了出來,四處遍尋落腳之處,後來想起昔日曾與劉基相處過一些時間,其人是真正的大丈夫。於是便前來投奔。
劉基高高興高的安排董奕雲與那幾個隨從住了下來。
隻可惜董奕雲久曆風雨,並不想再嫁什麽人,執意要認劉基做大哥,劉基無奈隻得如此。不過想到能與她終身相守,便覺也不枉此一生了。
年三月“攻陷泰州。殺參知政事趙璉”,同月“陷興化,結寨得勝湖”。五月,“破高郵,遂連興化攻寶應”。第二年,於高郵稱誠王,建國大周,改元天佑。
此舉引起了元朝廷的極度恐慌。遂遺丞相脫脫率全國之精銳,圍剿高郵。興化和泰州。丞相脫脫提拔手下重將董搏霄為主將,其人驍勇善戰,戰功累累,幾欲將興化義兵盡殺之。
然,朝中風雲突起,順帝忽下旨撤脫脫丞相及統帥之職。臨陣換將,引起全軍恐慌,軍心大亂。義軍乘機全線反攻,元朝百萬大軍頓成鳥獸散。董搏霄隻得退守泗州。
董搏霄河南開封人,膝下隻有一女,名奕雲,年十二,美麗端莊。聰穎過人。但因董搏霄是個漢人,所以雖然豔名震動朝野,但卻並不為正統的蒙古貴戚所接納。
董搏霄其人也頗有心計,雖然眾多漢家子弟紛紛求婚,但是,董博霄心中卻早已有了乘龍快婿的人選,其人名叫王保保。
此人父親是個漢人,母親卻是正統的蒙古人,乃元末名將察罕貼木兒的姐姐。王保保年紀雖輕,然文韜武略,弓馬刀箭無一不精,又聰明睿智,沉穩大度。董博霄觀其將來必成大氣。
而且王保保之母舅為蒙古名將,若是得以靠上親戚關係,便全家可安享富貴。
於是,他令人偷察王保保行蹤,聞得其要去野外狩獵,故命其女身邊下女誘小姐出去騎馬。北人最重馬上功夫,即便是女子也無不擅騎射。而奕雲小姐也好此術,聽聞出去騎馬,便欣然前往。
下女誘著小姐一路騎往王保保狩獵之處,果然兩人相遇。
王保保一見此女,果然驚為天人。速著下人打聽,探聽之下,原來就是豔名高熾的董家小姐。王保保迴家便向其母請求納董奕雲為妻。但其母早已暗定蒙古貴戚家的閨女,董奕雲是個漢人女子,所以不允。
誰知王保保如此多情,竟一病不起,其母無耐之下隻得下聘董家。原訂董搏霄得勝還朝便辦婚事,可惜卻事與願違。
因王母並不喜歡這門親事,所以下聘之事,辦的草草了之,朝中並無幾人知道,董家雖不滿,卻也無可奈何。
董搏霄人在泗州,其妻女卻在京城,聞聽董搏霄被困泗州,且再無半點消息能傳出來,萬分焦急。其女董奕雲素有誌向,想著父親被困,竟瞞著母親隻帶了一名侍女乘夜離家,欲前往找尋其父。
下人天亮後發現小姐不見了,急報夫人。
夫人一聽之下大驚,急招府中眾人商議對策,大家都覺無計可施,有人便提議不如告知親家代為尋找,夫人已沒了主意,隻是連連點頭稱是。
還是老管家辦事穩妥,言道:“王家老夫人一向不看好這門親事,現在再給對方一個借口,萬一被對方指責小姐品行有失,隻怕……”
夫人一聽不由呆了,左也不行右也不行,不知該當如何。
管家見夫人如此,又出一計:老爺有一好友之子現在江西為官,兩家本是世家通好,又曾與老爺共破逆匪方國珍。現在京中訴職,馬上就要離京赴任。前兩天還來探望過老夫人,此人人品上乘,不如讓此人代為秘密尋找小姐。
夫人一聽管家提起此人,大喜:“怎麽把他忘了,快請。”另外命一家上上下下嚴禁口風,隻說小姐身體不適,近期概不見客,若有人走漏風聲,家法從示。
眾人也知董府現是處在風口浪尖上,若是再斷了這門親事,隻怕又多了更多落井下石之人,都唯唯諾諾,竟將此事瞞了個滴水不漏。
再說那要托付的人,並非旁人,正是劉基。他那時剛剛調任江浙儒學副提舉,在京述職,現在已經一切事畢,正在做迴任所的準備。聽得董府相邀,便急急趕了去。
劉基自小時,因是通家之好,便已見過董奕雲。那時他便對董奕雲的才貌一見傾心。
本來他並不看好元朝,認為當時天下已臨大亂,君子當立危世扶明主。隻因為私心一片,期許董家能將奕雲小姐許配與他,隻得出仕,誰知雖然智計才能出眾,但因元朝素來抑製漢官,所以並未得以重用。
這次進京,聽聞奕雲小姐已經許配王保保,雖心疼難忍,但畢竟是個君子,心中隻有祝福奕雲小姐得嫁有情郎。
誰知老夫人竟告訴他奕雲小姐已連夜趕往泗州。心中不由焦慮萬分,天下大亂,四處興兵,兩個女孩家,萬一遇到不測。越想越怕,忙急急出來,好在述職已畢,本來就要迴去了。於是隻帶了貼身的幾個待從,就快馬加鞭向泗州方向趕了去。
好在兩人出行時間間隔不久,那小姐也並不敢走小道趕夜路,隻是化妝成普通男子,走官道,曉行夜宿。
而劉基一向心細,路上很少停宿,一路上不止打聽行程之中的女子,就是年青男子也並不放過。那小姐又長的花容月貌,怎麽打扮也是無法完全掩飾了的,因此隻不過兩三天的行程,竟讓劉基尋到了小姐。
但董小姐死活不肯迴家,隻要前去尋找父親。劉基雖覺不妥,但因為素來愛慕小姐,隻恨不得捧在手心裏,又怎忍見小姐痛哭哀泣,隻得答應了下來。一行人隻得繼續向泗州方向行進。
一路之上,烽煙四起,民不聊生。許多地方都禁止通行,眾人隻得走走停停,風餐露宿,還曾遇到劫匪前來打劫。好在劉基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又很是了解當時各地局勢,倒並未有生命危險。
劉董兩人也是舉止有禮,從不敢壞了禮數,隻是時間越長,劉基越覺得小姐溫柔可愛,聰慧非凡。小姐也覺得劉基學識過人,人品高潔。兩人竟有些惺惺相惜起來。
隻是竟行走了大半年,方到泗州。
張士誠部久困泗州不下,漸漸轉而去攻打其它地方,眾人得以安全入城。
誰知等見了董搏霄,他因為聽說女兒竟拋頭露麵,一反往日慈愛麵孔,大怒不已,連劉基也落了責備。劉基隻得告辭,鬱鬱寡歡,返迴任上。
董搏霄知道現在路上極不安全,隻得由著女兒在泗州住下。不過見到女兒愈發沉穩聰慧,到也是老懷安慰。
可惜有誰知道此舉竟駐成大錯。
丞相脫脫在元順帝前實已失寵,泗州圍困稍稍緩解,順帝便派人前來協調軍務,其實仍是監視董搏霄。
其人奸佞小人,聽聞董家小姐也在,素知其美豔之名。而順帝好女色,廣選天下眾美,以前顧慮脫脫,不敢提及,現在其勢已倒,一個董搏霄又豈會看在眼裏。
於是命人偷窺小姐,果然美豔絕倫。此人大喜,連夜草擬奏章,言董女之美並附上小像一副,命人快馬加鞭送往朝廷。
不多久,朝廷果派欽差前來宣旨,封董女為妃,命速派人護送入京。
董博霄大驚,忙道已納給了王保保為妻,怎能再嫁天子。
誰知,來人出京前早已私下與王母協商過此事,王家一紙休書隨同聖旨一同帶了來。董搏霄無奈隻得接下聖旨。
奕雲小姐聽聞大驚,她早知皇帝性好漁色,隻是因為自己是漢女又是官家之女才未被選入。誰想這次竟然……,她不願嫁給這樣的人,終老皇城。而且自己竟然被王家所休,豈不是終身要被別人指指點點。想著竟要懸梁而死。
董父隻得苦苦相勸,言道若她死,則全家都不能活。奕雲小姐向來純孝,隻能忍辱偷生。隨著欽差,在眾多衛兵的保護下離開泗州,前往京都。
再說那元順帝,自從見了奕雲小姐的畫像,竟是輾轉反側,寢食難安,每日都親問隊伍到了哪裏。又調沿途駐軍前往保架。
三個月後,當隊伍到達德州時,順帝竟已先到了這裏,原來他再也奈不住性子,隻帶著幾個內監就出了宮,在這裏等著隊伍,要先觀美人。待到見了董奕雲,順帝不由大喜過望,隻覺得比那楊玉環。趙飛燕。王昭君一定是更美的,宮中三千佳麗與之相比,更是雲泥之別。
封麗妃,宣侍寢。
但奕雲小姐深恨順帝荒淫無道。便以不合理數為由堅不奉召。
言:若逼急了,少不得掙個魚死網破。
順帝從未見過如此剛毅的女子。以往那些妃子們哪個不是絞盡腦汁,想著方法以獲聖眷。董奕雲如此清冷,反令順帝更覺此女隻為天上有,自己必要使出萬般心計,討得美人歡心。
於是隻好先返大都,命人操辦大禮。
那王保保這一年來一直為董家小姐的病而擔憂,並不知道董家小姐其實在泗州,也不知道其母已代他休了董奕雲,聽聞順帝封了自己未過門的妻子為妃,不由怒發衝冠,衝去董府論理。
董府早已得到董搏霄的家書,深恨王家竟如此無義,聽說王保保還敢上門論理,隻派了眾家丁守在門前,將家書甩給他看。
王保保看了家書,目眥欲裂,暈暈沉沉迴到了家中,想向其母問清緣由。其母知他知道了此事,也知道他必不肯罷休,竟急急先避上都去了。
王保保怒氣過後,迴想小姐,不由的心痛難忍,騎了快馬,並不帶任何人,去截送嫁隊伍。他一路上快馬加鞭,在河間終於遇上,王保保想劫了小姐,便帶她遠走高飛,於是夜裏悄悄潛入大營。
好不容易避開巡夜的士兵,靠進了小姐的帳篷,在外麵苦苦守候,隻等到裏麵無一點聲響,才悄悄進了去,見兩名侍女都已睡著,便又一人補了一下,隻讓這兩人短時是醒不來的。
這才放心的坐在床邊,隻見小姐烏發如雲,麵白如玉,容貌更加明豔動人,隻是眉頭微蹙,臉上兩行清淚順著臉頰一滴滴打在枕頭上,竟濕了一大片。
想著佳人也與自己一般痛苦,王保保的心這才稍微平複下來,忍不住輕輕用手指小心的替小姐拭去眼淚。
誰想自己卻滴下淚來,淚珠兒滴在小姐臉上,驚醒了小姐,小姐醒來見到床前坐著一少年先是一驚,卻並未唿喊。因為她馬上就認出了此人正是自己的前夫婿王保保。
想到自己曾經心裏偷偷為能許配給這個少年而慶幸過,現在卻讓自己飽受此等侮辱,不由大恨,不願於他言語。
王保保見小姐這樣,知道是在恨自己,但卻又無法申辯。隻得輕聲道:“小姐,我是來偷偷接你走的,那封休書我也是剛知道。你莫要氣了,我在這裏向你陪罪就是了。”
董奕雲是個心思靈巧的女子,聽他這樣說,已經大致猜到了事情的原委。不由心裏深深喟歎。神色稍和,半晌才說:“你走吧,從此大家就當沒見過吧。”
王保保大急道:“為何?難道你……”他想說董奕雲是不是戀上了那滿眼的榮華富貴,但心裏卻不願做此想來侮辱心中聖女。
董奕雲聽他說,已知他的意思,慘道:“你以為我們這樣走的脫嗎,就是走的脫,你我的家人呢,難道你也放的下嗎?”說著,深深的注視著王保保,見王保保已是麵目慘白,便知他是放不下的,淡然道:“你迴去吧,從此肖郎是路人。”
說罷,身子一扭,麵向裏麵,閉目再不答理。
王保保暈暈的出了來,所幸命大,竟未碰到巡衛,一路騎著馬,由著寶馬將自己帶迴京去。
後來,王保保也是因此深恨順帝,雖然後來為元與明戰,但卻與朝廷一直不睦。也為自己的人生埋下了重重的一筆,這也是後話了。
董奕雲進了宮,被封為麗妃,賜住景芸宮,皇上寵愛至極,賞賜了無數奇珍異寶。但她卻並不為所動,總是冷麵冷語,漸漸的順帝也失了興趣,加之又新得了各地許多的美人,便很少去麗妃處,但還是給了她很高的待遇。當然,這也正是董奕雲想要的。皇上不來,她正樂的清靜。
兩年後,脫脫被順帝毒殺。新的勢力開始在朝中操控一切。形勢越來越糟。董搏霄雖因麗妃的緣故沒有被陷害,但卻總被派去打一些很艱苦的仗。
至正十八年,董搏霄在南皮與毛貴做戰,戰死。
董奕雲聞聽父親終究還是免不了一死,不由更恨順帝。心心念念隻想逃出去,好在她為人謙和大度,又美麗善良。宮人都十分喜愛這位娘娘,對她的心思並不上報,有一兩個宮人還偷偷幫她想了辦法。
至正十八年夏,天幹物燥,後宮一場大火,燒了景芸宮,麗妃正有病,沒能逃的掉,與幾名內廷俱被燒死。順帝聽聞痛惜不已,下令厚葬。
劉基聽說董奕雲死了,便再也支持不下去了,毅然辭官,歸了故裏。沒想到,他剛迴到青田沒多久,竟有幾個人前來尋他,沒想到竟是已死的董奕雲。劉基這才知道原來不過是布的局罷了。
董奕雲自從逃了出來,四處遍尋落腳之處,後來想起昔日曾與劉基相處過一些時間,其人是真正的大丈夫。於是便前來投奔。
劉基高高興高的安排董奕雲與那幾個隨從住了下來。
隻可惜董奕雲久曆風雨,並不想再嫁什麽人,執意要認劉基做大哥,劉基無奈隻得如此。不過想到能與她終身相守,便覺也不枉此一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