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0章 算一筆賬
重生軍婚:首長,早上好! 作者:錦紅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娶媳婦哪是那麽簡單的事兒。
當年周正跟喬子衿結婚,周家在喬子衿的身上,也是砸了不少錢的。什麽金首飾,鑽石戒指,太貴的買不起,可基本配備,一個都沒有少。結婚那一天,迎賓時穿的婚紗,不是租的,是喬子衿自己去挑的,周家出的錢買的。加上之後的兩套敬酒服,前前後後,喬楠總共換了四身衣服。
別人都是用租的,周家款,給了喬子衿一筆錢,都是讓喬子衿買的,即便這些衣服,隻可能也隻會穿這一次了。
想當然的,喬子衿當初有過的待遇,周正的前女友是不要想了。喬子衿千不好,萬不好,嫁到周家來的時候,還是個大姑娘,又給周家生了一個孫女兒。最重要的一點,娶了喬子衿之後,周家是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的。
出於禮尚往來的原則,周母對喬子衿才會那麽大方。她這麽給喬子衿麵子,想著大家做了一家人之後,都客客氣氣,別吵得太難堪。
直到喬子衿被周正抓到出軌之前,喬子衿嫁到周家後的生活,的確如周母早先設想的一樣,也算是太平地過了十年。
換了一個人做自己的兒媳婦,周母的態度毫無疑問要不一樣。
為了防止有人說他們騙婚,在兒子二婚之前,周父作為代表,把所有的情況跟周正說清楚了:“你要給你媳婦兒買什麽東西,我跟你媽管不著。你也是三十好幾的人了,我跟你媽把你養這麽大,你都沒有買過什麽東西給我和你媽。以後,你二婚了,這個家,你就得自己看著啊。”
周母是個比較絕的人,你娶一個我喜歡的兒媳婦,我就多照顧一點這個家。這個家需要多少錢,我照出不誤,我樂意啊。反之,兒子娶個自己看不上眼的姑娘迴來,我也不反對,你們想結婚,那就結唄。
隻是吧,你們結婚所有的費用,別問我拿。你新娶的媳婦兒有什麽要求,別告訴我,你自己掏錢滿足。
當爹媽的,把你養大,看著你結婚成家,最後能幫兒子的,是留一套房子給兒子。在周母的觀念裏,有房子才能稱之為一個家。
周父周母明明已經在裝修第二套房子,那套房子不但比現在這套大,裝得又漂亮,基本上已經竣工了。隻要放兩、三個月,讓位置散一散,去去毒,人直接可以拎包入住。
一般的家長,肯定會把這套新裝修的大房子,留給要結婚的子女,自己倆老住舊的。周正偏不這麽幹,東西都是我們老的賺來的,給你一套房子就不錯了,你別想挑。你挑了,我也不給。
其實最初,這套房子二老裝修是準備讓喬子衿去住的。隱隱聽人說,國家似乎有意開放二胎,更何況,周母一直是農村戶口。依照周家的情況,隻要把喬子衿和周瑩的戶口跟周母放在一起,喬子衿還能生個二胎。
如果家裏有兩個孩子,那麽現在住的這一套,一定會小的。
委屈誰也不能委屈了自己的小孫子啊,周母果斷地裝修了二套,隻是還沒來得及告訴喬子衿,喬子衿跟陳軍的事就給曝光了。
聽到父親說,自己這次結婚,要啥啥沒有,做啥啥不行,周正的臉立馬黑了。這是讚同他二婚的態度嗎?
他前女友早把他跟喬子衿結婚時的事情打聽得一清二楚,給他下了軍令狀了。像喬子衿這麽一個敢給他戴綠帽子的女人嫁過來的時候,都有這麽好的待遇,她跟他認識得早,戀愛得早,沒道理,她比喬子衿廉價。
但凡喬子衿有的,她也要有,喬子衿沒有的,她也可以有。一句話,她嫁給他的時候,婚禮舉行的一定不能比喬子衿那會兒簡陋。
周正早知道,這事兒不可能那麽容易解決,自己估計要好好磨一磨父母,才可能答應。
這下子好了,周父這麽一說,周正知道,這事兒連磨一磨的餘地都沒有。衝他爸媽的脾氣,這事兒,沒的商量:“爸,媽,你們這樣做,是不是不想讓我結婚啊!”
周母笑了:“我不讓你結婚?我都把戶口本兒給你了,你想什麽時候結婚就什麽時候結婚,你想什麽時候扯證,哪怕是明天都可以啊。我怎麽不讓你結婚了。瑩瑩都十歲了,再過十來年,瑩瑩嫁人,就得你給瑩瑩辦婚禮了。總不可能你女兒結婚,還要問我跟你爸拿錢吧?我早說了,錢是我跟你爸賺的,那就是我們的。哪怕是死了,那也得你等我們死的那一天,看看我跟你爸的錢,是不是全是你的。不然,我跟你爸活著,我們倆老的錢,你就別想了。”
愛怎麽花,給不給,都是她的事兒,連親生兒子都別想插手。
周正又氣又惱,偏偏拿他媽沒辦法:“爸,你……你聽聽媽這話說的,你不幫我勸勸我媽。我前女友的性格,我跟你們提過。照你們那樣的說法,她絕對不會答應嫁給我的。難不成,喬子衿做了對不起我的事兒,我還得為喬子衿守一輩子的身,連跟其他女人結婚的資格都沒有了?”
這哪裏是結婚啊,分明是結仇。
哪怕勉強辦了婚禮,結婚之後,他前女友一想到這事兒,都能跟他鬧一輩子。自此,他再也沒有好日子可過,說不準,那個時候的日子過得,還不及跟喬子衿結婚時候的好呢。
“勸什麽勸,你媽什麽脾氣,你不知道啊。你娶個你媽喜歡的,這些事兒都由你媽來管,包括怎麽出錢怎麽花。你非得硬著脾氣來,想娶個你自己喜歡的,你媽也沒反對你啊。你都三十好幾的人了,要不了幾年,也是要當爺爺的。難不成,你還想我跟你媽管你管到死嗎?出息!”
作為老婆奴的周父毫無立場地站在老婆自己這一邊,對周母的話,那是聽得不要不要的:“別急著氣,說句難聽點的話,我們也來算一筆賬,你結婚十年,工作十幾年。”
當年周正跟喬子衿結婚,周家在喬子衿的身上,也是砸了不少錢的。什麽金首飾,鑽石戒指,太貴的買不起,可基本配備,一個都沒有少。結婚那一天,迎賓時穿的婚紗,不是租的,是喬子衿自己去挑的,周家出的錢買的。加上之後的兩套敬酒服,前前後後,喬楠總共換了四身衣服。
別人都是用租的,周家款,給了喬子衿一筆錢,都是讓喬子衿買的,即便這些衣服,隻可能也隻會穿這一次了。
想當然的,喬子衿當初有過的待遇,周正的前女友是不要想了。喬子衿千不好,萬不好,嫁到周家來的時候,還是個大姑娘,又給周家生了一個孫女兒。最重要的一點,娶了喬子衿之後,周家是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的。
出於禮尚往來的原則,周母對喬子衿才會那麽大方。她這麽給喬子衿麵子,想著大家做了一家人之後,都客客氣氣,別吵得太難堪。
直到喬子衿被周正抓到出軌之前,喬子衿嫁到周家後的生活,的確如周母早先設想的一樣,也算是太平地過了十年。
換了一個人做自己的兒媳婦,周母的態度毫無疑問要不一樣。
為了防止有人說他們騙婚,在兒子二婚之前,周父作為代表,把所有的情況跟周正說清楚了:“你要給你媳婦兒買什麽東西,我跟你媽管不著。你也是三十好幾的人了,我跟你媽把你養這麽大,你都沒有買過什麽東西給我和你媽。以後,你二婚了,這個家,你就得自己看著啊。”
周母是個比較絕的人,你娶一個我喜歡的兒媳婦,我就多照顧一點這個家。這個家需要多少錢,我照出不誤,我樂意啊。反之,兒子娶個自己看不上眼的姑娘迴來,我也不反對,你們想結婚,那就結唄。
隻是吧,你們結婚所有的費用,別問我拿。你新娶的媳婦兒有什麽要求,別告訴我,你自己掏錢滿足。
當爹媽的,把你養大,看著你結婚成家,最後能幫兒子的,是留一套房子給兒子。在周母的觀念裏,有房子才能稱之為一個家。
周父周母明明已經在裝修第二套房子,那套房子不但比現在這套大,裝得又漂亮,基本上已經竣工了。隻要放兩、三個月,讓位置散一散,去去毒,人直接可以拎包入住。
一般的家長,肯定會把這套新裝修的大房子,留給要結婚的子女,自己倆老住舊的。周正偏不這麽幹,東西都是我們老的賺來的,給你一套房子就不錯了,你別想挑。你挑了,我也不給。
其實最初,這套房子二老裝修是準備讓喬子衿去住的。隱隱聽人說,國家似乎有意開放二胎,更何況,周母一直是農村戶口。依照周家的情況,隻要把喬子衿和周瑩的戶口跟周母放在一起,喬子衿還能生個二胎。
如果家裏有兩個孩子,那麽現在住的這一套,一定會小的。
委屈誰也不能委屈了自己的小孫子啊,周母果斷地裝修了二套,隻是還沒來得及告訴喬子衿,喬子衿跟陳軍的事就給曝光了。
聽到父親說,自己這次結婚,要啥啥沒有,做啥啥不行,周正的臉立馬黑了。這是讚同他二婚的態度嗎?
他前女友早把他跟喬子衿結婚時的事情打聽得一清二楚,給他下了軍令狀了。像喬子衿這麽一個敢給他戴綠帽子的女人嫁過來的時候,都有這麽好的待遇,她跟他認識得早,戀愛得早,沒道理,她比喬子衿廉價。
但凡喬子衿有的,她也要有,喬子衿沒有的,她也可以有。一句話,她嫁給他的時候,婚禮舉行的一定不能比喬子衿那會兒簡陋。
周正早知道,這事兒不可能那麽容易解決,自己估計要好好磨一磨父母,才可能答應。
這下子好了,周父這麽一說,周正知道,這事兒連磨一磨的餘地都沒有。衝他爸媽的脾氣,這事兒,沒的商量:“爸,媽,你們這樣做,是不是不想讓我結婚啊!”
周母笑了:“我不讓你結婚?我都把戶口本兒給你了,你想什麽時候結婚就什麽時候結婚,你想什麽時候扯證,哪怕是明天都可以啊。我怎麽不讓你結婚了。瑩瑩都十歲了,再過十來年,瑩瑩嫁人,就得你給瑩瑩辦婚禮了。總不可能你女兒結婚,還要問我跟你爸拿錢吧?我早說了,錢是我跟你爸賺的,那就是我們的。哪怕是死了,那也得你等我們死的那一天,看看我跟你爸的錢,是不是全是你的。不然,我跟你爸活著,我們倆老的錢,你就別想了。”
愛怎麽花,給不給,都是她的事兒,連親生兒子都別想插手。
周正又氣又惱,偏偏拿他媽沒辦法:“爸,你……你聽聽媽這話說的,你不幫我勸勸我媽。我前女友的性格,我跟你們提過。照你們那樣的說法,她絕對不會答應嫁給我的。難不成,喬子衿做了對不起我的事兒,我還得為喬子衿守一輩子的身,連跟其他女人結婚的資格都沒有了?”
這哪裏是結婚啊,分明是結仇。
哪怕勉強辦了婚禮,結婚之後,他前女友一想到這事兒,都能跟他鬧一輩子。自此,他再也沒有好日子可過,說不準,那個時候的日子過得,還不及跟喬子衿結婚時候的好呢。
“勸什麽勸,你媽什麽脾氣,你不知道啊。你娶個你媽喜歡的,這些事兒都由你媽來管,包括怎麽出錢怎麽花。你非得硬著脾氣來,想娶個你自己喜歡的,你媽也沒反對你啊。你都三十好幾的人了,要不了幾年,也是要當爺爺的。難不成,你還想我跟你媽管你管到死嗎?出息!”
作為老婆奴的周父毫無立場地站在老婆自己這一邊,對周母的話,那是聽得不要不要的:“別急著氣,說句難聽點的話,我們也來算一筆賬,你結婚十年,工作十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