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啟元年(公元885年)春,蔡州軍馬再次出動,進攻潁州(今屬安徽省阜陽市)。一直在密切關注秦宗權動向的朱溫立即再次帶兵截殺,斬殺蔡州兵數千人,活捉蔡州將領殷鐵林。
捷報照例第一時間上報,剛剛結束流亡迴到京都長安的唐僖宗又加封朱溫為檢校太保,食邑增加到一千五百戶。
不久,被蔡州兵圍困已久的滑州(今河南滑縣)發生兵變,節度使安師儒被部下所殺。朱溫得到消息,決定先發製人,立即派遣大將朱珍、李唐賓帶兵冒著大雪日夜兼程,從秦宗權手裏搶到了滑州。因為平亂有功,唐僖宗再頒詔令,加封朱溫為檢校太傅、吳興郡王,食邑也水漲船高,一下子翻了一倍,增加到三千戶。
朱溫驚喜地發現,麵對著秦宗權,就是麵對著一座金礦,他決定慢慢跟這個人周旋,乘機榨取朝廷的油水。
但秦宗權的野心和瘋狂遠遠超出他的想象。不久,秦宗權急不可待地在蔡州稱帝,做出了一副逐鹿中原的樣子。很快,蔡州兵馬四處出擊,勢如風雨,先後攻占陝州(今河南三門峽市西)、洛州(今河南洛陽)、懷州(今河南沁陽)、孟州(今孟州市南)、唐州(今河南唐河)、汝州(今河南臨汝)、許州(今河南許昌)、鄭州(今河南鄭州)等二十餘州。
至此,以蔡州為中心,秦宗權已占有地域方圓幾千裏,一躍成為盤踞黃淮之間實力最為強大的軍閥集團。
朱溫已經沒有時間去慢慢跟秦宗權周旋了。這兩個都想問鼎中原的梟雄,終於站到了擂台的兩端,即將正麵交鋒。
中原腹地,刀光未息,又將上演一場腥風血雨。
3.借雞生蛋
朱溫與秦宗權在中原腹地開始大打出手。
兩軍正麵交鋒,朱溫很快感受到了壓力。每次作戰,蔡州兵馬總是自己的數倍之多,即使能夠以少擊多,也常常陷入苦戰。這樣消耗下去,先倒下的肯定是兵力占劣勢的自己。朱溫知道,擴充兵力是當下的頭等大事。
不久,汴州城內抓獲了秦宗權派的間諜,經過審訊,朱溫得到了一條讓自己震驚的消息:依附秦宗權的兵馬已經達到五六十萬人,總兵力幾乎是自己的十倍!
朱溫被徹底震撼了。他原以為區區一個秦宗權,掀不起什麽大浪,還準備把他養肥了再殺。沒想到由於自己的輕敵,短短兩年時間,這個人竟然搖身一變成了盤踞中原的巨無霸。
朱溫在房內踱來踱去,覺得焦躁無比,一股暴戾之氣在內心升騰激蕩。
正心煩意亂之際,一個人徑直闖了進來。朱溫心頭無名火氣,抬起眼,一股寒光直向來人射去。這人正是負責執行軍法的一名小校,被朱溫這惡狠狠一盯,心中發慌,話還沒說出口,雙腿一軟,跪倒在地。
“說!何事!”朱溫喝道。
軍校結結巴巴地報告,又抓了十多個逃兵。
占領汴州以來,為了防止士兵逃跑,朱溫想了一個狠招,隻要是他的士兵都要在臉上刺字再塗上墨汁,作為標記。又派出許多監察,一旦發現刺字的逃兵立即逮捕。這一招出手之後,逃兵果然大大減少。但即使如此,汴州兵的數量還是遠不及秦宗權,這讓朱溫憂慮不已。
現在聽說竟然又抓了十多個逃兵,朱溫氣得七竅生煙,從兵器架上唰的一聲拔出佩刀,吼道:“帶路!”
氣唿唿的朱溫剛要出門,卻正好與迎麵而來的一位婦人撞了個滿懷。
“將軍何事如此氣惱?這是提刀要去何處?”溫柔的聲音飄進了朱溫的耳朵,像一絲甜甜的蜜糖,鑽進了朱溫心裏。
朱溫一見張惠,心頭那股怒氣不知為何就消了一半。
“又抓了幾個逃兵,我去看看。”朱溫勉強擠出了一絲笑容。
“這點小事,讓他們去處理就行了,將軍何必親自過問?我還有事要對將軍說呢。”張惠的笑語如春風般瞬間融化了朱溫心頭的寒冰。張惠挽住朱溫的胳膊,對那小校使了個眼色。小校趕緊知趣地屁滾尿流而去。
兩個人坐進屋內,張惠奉上一杯香茶,笑吟吟地問道:“將軍為何事煩惱?不會真的隻為了幾個逃兵吧?”
朱溫嘿嘿幹笑幾聲道:“夫人有所不知,最近我和蔡州賊軍交戰,互有勝負。那秦賊兵馬甚眾,我正為如何招兵買馬犯愁呢。”
張惠歪頭看著朱溫道:“近來聽到軍中一則軼事,頗為有趣,不如說與將軍聽聽?”
現在形勢不妙,張惠竟然講起故事來了,朱溫有些不耐煩地喝了一口茶,嗯了一聲。
張惠嫣然一笑,也不計較,娓娓道來:“將軍恐怕還有所不知,近來將軍的部下們文辭修養可是突飛猛進呢。軍營之中,許多將士都在吟誦一些美文妙句,而這些文句據說都來自於士兵們寫的家書。”
朱溫一聽愕然。他的部下們大多大字不識一個,怎麽可能創造出什麽美文妙句?
“後來一打聽,才知道有人在替軍營中不識字的軍士代寫書信。此人思維敏捷,才氣逼人,寫出來的東西既文筆優美,又通俗易懂,很受將士們喜愛。有時他幫忙寫的一兩句話竟被當成警句在軍中口口相傳。”
張惠這樣一說,朱溫也提起了興趣,奇道:“還有這等事?這是何人?”
張惠道:“此人姓敬名翔,據說是當年平陽郡王敬暉的後代。聽說他少年成名,文章天成,精通《春秋》,曾赴長安參加進士考試,未能中榜。恰逢黃巢攻陷京都,隻好逃奔他鄉。如今此人就在汴州,如此有才之人,何不請來求教?”
朱溫一聽又是個落第秀才,連連搖頭道:“這樣的讀書人我見得多了,自恃才高,實則百無一用。我現在需要的是能在戰場上出謀劃策之人,不是那些隻會背書的迂腐之輩!”
張惠笑道:“此人既能成名,必有過人之處。既然人在此處,何不請來一試?如是人才反被別人奪去,豈不可惜。將軍不是正愁兵馬的事嗎,正好可以考考他。”
朱溫對夫人的話向來是言聽計從,見張惠極力推薦,於是立即派人召來敬翔問話。
沒想到這一問,竟問出了一段載入史書的精彩對白。
朱溫一見敬翔,隻見此人風度翩翩,雙眸犀利,眉宇之間透出一股英氣,倒是氣度不凡。
“聽人說先生熟讀《春秋》,我是一介武夫,不懂你們讀書人的事,敢問這《春秋》到底所記何事?”朱溫故作很隨意地問道。
“諸侯戰爭之事而已。”敬翔毫不猶豫地答道。
朱溫一愣,在他心中,說起《春秋》,這個自以為是的讀書人肯定會囉唆一篇大道理,大談安身立命做人平天下之類。如果那樣,他會讓他立即滾蛋。
沒想到敬翔竟然迴答得如此直截了當,立即就提起了他的興致。
朱溫又問:“我知道先生精通《春秋》,我也很想學習裏邊的作戰之法,以圖大事,不知道先生意下如何?”
敬翔朗聲道:“自古以來,用兵之道貴在隨機應變,出奇製勝。不說別的,書中記載的那些古代禮俗流傳至今都已麵目全非,更何況是用兵之道!如果打仗也照搬《春秋》,那就是因循守舊,紙上談兵,更談不上成大事了。”
“哈哈哈,痛快!痛快!”朱溫禁不住鼓起掌來,“用兵之道,貴在隨機應變,出奇製勝,精辟!精辟!”
短短兩語,頓時讓朱溫感覺到這個人果然是個奇才。在這個人的身上,有一種獨特的思維方式和別的文人沒有的特殊氣質,而這樣的東西正是他需要的。
“秦宗權盤踞中原,為禍天下,我欲為朝廷除之。怎奈此賊軍勢甚大,我軍寡不敵眾,難以持久。欲向四鄰借兵,又遭拒絕,想征討之又師出無名,故而常常煩惱。不知先生有何妙計,能扭轉局麵?”見敬翔是個人才,朱溫索性將自己的心事和盤托出。
聽完朱溫的話,敬翔沉吟片刻,笑道:“在下倒是有一個辦法,就是不知道明公是否願意為之?”
朱溫大喜:“什麽妙計?快說給我聽聽!”
敬翔負手而起,邊踱步邊緩緩道:“明公處四戰之地,要圖大業,難免和四鄰衝突。在下看來,與其固守不如主動出擊。可選能征善戰的心腹大將,讓他們向敵方詐降,然後再奏明朝廷,以鎮壓叛徒為名,擊潰敵方。裏應外合之下,明公必勝,而且還能獲得對方所有軍馬輜重。如此一來,何愁兵馬不依附於明公?”
敬翔此計一出,朱溫已經被這個人徹底震撼。不因循守舊,不按常理出牌,這樣的人才正是自己急需的啊!
朱溫仰天長歎:“我朱某今日才遇先生,真是一大憾事!”當即任命敬翔為館驛巡官,名義上管檄文奏章,實際將其作為自己的貼身幕僚。
雖然朱溫擅長欺騙和謊言,但他麵對敬翔的那番感慨肯定是發自肺腑的。後來的事實也證明,敬翔的表現無愧於他成為朱溫麾下的第一謀臣。
朱溫稱帝後,建立崇政院,任命敬翔為崇政使,和皇帝商議重要事項,然後再向宰相宣旨施行,其重要性甚至在宰相之上。由此可見朱溫對敬翔的重視和信任。
敬翔為朱溫也可謂殫精竭慮,他勤於政務到了極致,按他自己的話說“惟馬上乃得休息”。而他為朱溫出謀劃策,更屢屢於危難中扭轉局麵。朱溫能夠成就霸業,敬翔居功至偉。
敬翔跟隨朱溫前後近三十年,為後梁的建立立下了奇功。但“一朝天子一朝臣”,朱溫死後,他的兩個兒子再也沒有重用過這位滿腹奇謀的人才。
公元923年,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率軍攻入汴州,後梁滅亡。為籠絡後梁群臣,李存勖下詔,隻要投誠,可以赦免後梁群臣,並加以任用。後梁的大小官員無不歡欣鼓舞,唯有敬翔痛哭流涕道:“願先死,不忍見宗廟之亡!”時任崇政使的李振急不可耐地跑去投誠,敬翔仰天長歎:“李振謬為丈夫矣!複何麵目入梁建國門乎?”隨即自殺而死。他用這樣的方式堅守了內心的一份忠誠。
在爾虞我詐,刀光劍影的五代亂世,很少出現過朱溫與敬翔這樣君臣無間的典範。或許是因為,他們有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和互相欣賞。敬翔雖然是讀書人,但在他的身上,有一種在那個時代的讀書人中很罕見的品質:務實精神。作為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一員,敬翔犧牲了很多東西,也摒棄了很多東西——那些在他看來不適應那個時代的東西。所以,他才能適應那個亂世,並在那個時代生存下來而且有所成就。在那個許多人為了生存而近乎瘋狂的時代,他既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又堅持了自己的某些原則和道德底線,這一點尤為不易。
因為敬翔的存在,朱溫這匹狼不僅有了鋒利的爪子和牙齒,更有了犀利的眼睛和靈活的頭腦。
敬翔獻上的“借雞生蛋”之計果然一用就靈。朱溫派出的將領紛紛到周邊小割據勢力去詐降,汴州軍則借機發動突襲。不但每戰必勝,而且每次都能借機招兵擴軍達十倍之多。朱溫的兵力迅速膨脹起來。
朱溫在汴州風生水起,不斷有落難的豪傑來投,這段時間,徐懷玉、王重師、張歸霸等驍將都先後跑到汴州來投入朱溫軍中。朱溫先得謀臣,又得驍將,更是如虎添翼。
眼瞅著朱溫在自己旁邊鬧騰得這麽歡,這次輪到秦宗權著急了。他決定主動進攻。
光啟三年(公元887年)春,秦宗權以部將張晊、秦賢為先鋒,集結十五萬大軍對汴州發動猛攻,準備一舉消滅朱溫。
中原的兩大梟雄,終於從小打小鬧升級為生死肉搏。
蔡州大軍突然來襲,讓朱溫嚇了一跳。他現在正招兵招上了癮,剛剛派自己的心腹大將葛從周去陝州招兵,朱珍去淄州招兵,很多部隊也還散落在各州,沒來得及集中。現在大敵當前,自己卻眼看要唱空城計。
危急關頭,朱溫又召敬翔問計。
敬翔卻並不驚慌,算了算日子,他胸有成竹道:“葛、朱二位將軍前往招兵已有近兩月,以二位將軍之才,想必已大功告成,即將率部返迴。另外,鄆州節度使朱瑄、兗州節度使朱瑾平素常被蔡州兵馬欺負,早就對秦宗權恨之入骨。我們可速遣使分別前往鄆、兗二州,表達結盟之意,共抗蔡州兵馬。主公現在可固守不戰,示弱於敵,令敵軍麻痹大意。等各路援軍到達,裏應外合,可一舉破敵!”
朱溫一聽,轉憂為喜,立即依計而行。
蔡州軍已到汴州城郊,張晊軍屯於城北,秦賢軍屯於板橋。蔡州軍馬軍營相連,延綿二十多裏,聲勢浩大。
朱溫命令部隊堅守不出,隻派出一些小股部隊在郊外襲擾,以拖延時間。
蔡州軍馬來到汴州城外,發現敵軍龜縮城中全無抵抗之意,立即把攻城丟到了一邊,按照慣例先四處劫掠一番。汴州郊外,唿天搶地亂成一團。
朱溫的等待很快有了結果。大將朱珍到淄州十天便募得一萬多士兵,半路上又偷襲青州成功,繳獲戰馬千匹,鎧甲千副。朱珍去招兵的時候,隻有孤零零數百人,凱旋之時已是鳥槍換炮,人多勢眾。
按照朱溫的密令,半夜時分,朱珍的部隊偷偷入境,在蔡州兵的眼皮底下進入汴州城。
看著這浩浩蕩蕩的上萬軍隊及時趕到,朱溫高興得手舞足蹈。一向以陰冷形象示人的他表現出少有的幽默,拍著朱珍的肩頭,哈哈大笑說:“蔡州賊人竟然跑到我這裏來撒野,今年我們的麥子還沒收呢,被那幫賊人踏壞了麥子咋辦?你迴來就好辦了,今年不用喝西北風了,哈哈哈哈!”
朱溫心裏很清楚,他和秦宗權逐鹿中原的決定性一戰即將打響,而這一戰,他已穩操勝券。
4.永遠不要和他做對手
汴州城內,殺氣騰騰。
所有的士兵都已手持利刃,整裝待發。
朱溫用銳利的目光逐一掃過身邊的大將。朱珍、張歸霸、王重師、徐懷玉、龐師古……此時的他有一種叱吒風雲的感覺。這些驍將都聚集在自己周圍,就等他一聲令下。
“蔡州賊寇遠道而來,正在城外休整。很快他們就會自恃兵多,對汴州發動進攻。現在朱將軍已率精兵萬人入城,葛從周將軍也已率軍萬餘人迴師,即將到達城外,我軍實力已不在敵軍之下。可笑那張晊、秦賢二賊自以為是,不知我方援軍已到,還以為我們不敢出戰!”
朱溫越說越激動,眼神中已透出一股殺氣。
“我命令,各位將軍立即率領本部軍馬,集中攻擊盤踞在汴水南岸的秦賢大營!定要斬那秦賊人頭!”
朱溫冷笑一聲,又惡狠狠地說道:“我親自帶騎兵打頭陣,看看是我刀硬,還是秦賢脖子硬!”
天方破曉,殺聲大作,汴州士兵呐喊著衝出了城門。朱溫一馬當先,高舉著大刀,初生的朝陽照亮了雪亮的刀鋒。曾經在關中平原上肆意嘶嚎的悍狼又蘇醒了。
徐懷玉從朱溫起兵以來就一直跟隨其左右,他率輕騎兵緊緊跟著朱溫,心頭熱浪翻湧,他已經很久沒有見到朱溫這樣肆意地在戰馬上咆哮。跟著這個人向敵猛撲而去的時候,他感覺自己無比強大。
秦賢的營寨正陷入末日一般的混亂,哭喊聲、奔跑聲、咒罵聲響成一片。蔡州軍根本沒有想到汴州城內會突然衝來這麽多如狼似虎的軍隊,頃刻間就衝到麵前大砍大殺。還沒來得及組織起抵抗,第一座大營已被衝垮。
朱溫和徐懷玉舞刀躍馬,在敵陣中肆意馳騁如狂風唿嘯。還沒等秦賢迴過神來,汴州騎兵又撲向了下一座軍營。
而他們的背後,更多的士兵在朱珍等人的帶領下正山唿海嘯般卷地而來,對潰退的敵兵毫不留情地痛下殺手。從清晨到午後,汴州軍已連續攻破秦賢的八座大營。
而此時,張晊帶領的另一支軍隊還駐留在汴水北岸,根本來不及渡河救援。他們眼睜睜地看著汴州軍在河對岸砍瓜切菜般追殺著自己的友軍,個個目瞪口呆。
張晊被朱溫的氣勢驚得魂飛魄散,他自言自語道:“此人怎麽突然變出來如此多軍隊,難道是天神相助?”
主將尚且如此,士兵們更是六神無主。
午後炫目的陽光照耀著那片血腥的戰場,汴水已經被鮮血染紅,殘破的軍營內屍積如山。朱溫一擊得手,並不戀戰,帶著自己的得勝之師洋洋得意地迴城。這一戰,秦賢軍被殺上萬人。秦賢帶著殘兵敗將一口氣逃出二十餘裏才穩住陣腳。
迴過神來的張晊趕緊讓部將盧瑭帶領一萬多人搭橋,渡過河去聚攏秦賢的敗軍,然後沿汴水兩岸紮營,中間以浮橋相連,一旦敵軍再來攻擊,兩岸軍馬還可互相支援。
“兩個人總比一個人扛要好。”張晊抹抹頭上的冷汗這樣想。現在連他自己也不能確信,當這樣狂風驟雨般的攻擊再次來臨的時候,他們是不是還頂得住。
“敵軍陣腳已亂,明日乘勝進攻,一定要將敵軍全部趕迴汴水以北!”汴州城內,得勝而歸的朱溫衣不解甲。一擊得手就要窮追猛打,不能給對手絲毫喘息之機,這是他多年來用鮮血總結出來的經驗。
天時也倒向了朱溫。第二日,天降大霧,數步之內難以辨物。一場罕見的大霧竟然在汴州軍準備再次發動進攻之時降臨了。
朱溫仰天大笑:“天助我也!現在我軍勢大,敵軍疲弱,正好利用這場大霧,亂中取勝!各位將軍可率本部軍馬突襲汴水以南的敵軍大營,我親自擂鼓,為各位將軍助威!”
朱珍、張歸霸、王重師、徐懷玉各率一支精兵,在大霧中悄悄摸到秦賢、盧瑭的軍營。一聲令下,戰鼓擂響,汴州軍同時發動進攻。
白茫茫的霧海中,隻聽見令人恐懼的喊殺聲和鋪天蓋地的馬蹄聲。喊殺聲一起,蔡州軍士兵幾乎是下意識地丟棄了一切,武器、盔甲、盾牌、戰旗,他們驚恐而無助地在大霧裏亂撞,就像一群失去了亮光指引的飛蛾。
捷報照例第一時間上報,剛剛結束流亡迴到京都長安的唐僖宗又加封朱溫為檢校太保,食邑增加到一千五百戶。
不久,被蔡州兵圍困已久的滑州(今河南滑縣)發生兵變,節度使安師儒被部下所殺。朱溫得到消息,決定先發製人,立即派遣大將朱珍、李唐賓帶兵冒著大雪日夜兼程,從秦宗權手裏搶到了滑州。因為平亂有功,唐僖宗再頒詔令,加封朱溫為檢校太傅、吳興郡王,食邑也水漲船高,一下子翻了一倍,增加到三千戶。
朱溫驚喜地發現,麵對著秦宗權,就是麵對著一座金礦,他決定慢慢跟這個人周旋,乘機榨取朝廷的油水。
但秦宗權的野心和瘋狂遠遠超出他的想象。不久,秦宗權急不可待地在蔡州稱帝,做出了一副逐鹿中原的樣子。很快,蔡州兵馬四處出擊,勢如風雨,先後攻占陝州(今河南三門峽市西)、洛州(今河南洛陽)、懷州(今河南沁陽)、孟州(今孟州市南)、唐州(今河南唐河)、汝州(今河南臨汝)、許州(今河南許昌)、鄭州(今河南鄭州)等二十餘州。
至此,以蔡州為中心,秦宗權已占有地域方圓幾千裏,一躍成為盤踞黃淮之間實力最為強大的軍閥集團。
朱溫已經沒有時間去慢慢跟秦宗權周旋了。這兩個都想問鼎中原的梟雄,終於站到了擂台的兩端,即將正麵交鋒。
中原腹地,刀光未息,又將上演一場腥風血雨。
3.借雞生蛋
朱溫與秦宗權在中原腹地開始大打出手。
兩軍正麵交鋒,朱溫很快感受到了壓力。每次作戰,蔡州兵馬總是自己的數倍之多,即使能夠以少擊多,也常常陷入苦戰。這樣消耗下去,先倒下的肯定是兵力占劣勢的自己。朱溫知道,擴充兵力是當下的頭等大事。
不久,汴州城內抓獲了秦宗權派的間諜,經過審訊,朱溫得到了一條讓自己震驚的消息:依附秦宗權的兵馬已經達到五六十萬人,總兵力幾乎是自己的十倍!
朱溫被徹底震撼了。他原以為區區一個秦宗權,掀不起什麽大浪,還準備把他養肥了再殺。沒想到由於自己的輕敵,短短兩年時間,這個人竟然搖身一變成了盤踞中原的巨無霸。
朱溫在房內踱來踱去,覺得焦躁無比,一股暴戾之氣在內心升騰激蕩。
正心煩意亂之際,一個人徑直闖了進來。朱溫心頭無名火氣,抬起眼,一股寒光直向來人射去。這人正是負責執行軍法的一名小校,被朱溫這惡狠狠一盯,心中發慌,話還沒說出口,雙腿一軟,跪倒在地。
“說!何事!”朱溫喝道。
軍校結結巴巴地報告,又抓了十多個逃兵。
占領汴州以來,為了防止士兵逃跑,朱溫想了一個狠招,隻要是他的士兵都要在臉上刺字再塗上墨汁,作為標記。又派出許多監察,一旦發現刺字的逃兵立即逮捕。這一招出手之後,逃兵果然大大減少。但即使如此,汴州兵的數量還是遠不及秦宗權,這讓朱溫憂慮不已。
現在聽說竟然又抓了十多個逃兵,朱溫氣得七竅生煙,從兵器架上唰的一聲拔出佩刀,吼道:“帶路!”
氣唿唿的朱溫剛要出門,卻正好與迎麵而來的一位婦人撞了個滿懷。
“將軍何事如此氣惱?這是提刀要去何處?”溫柔的聲音飄進了朱溫的耳朵,像一絲甜甜的蜜糖,鑽進了朱溫心裏。
朱溫一見張惠,心頭那股怒氣不知為何就消了一半。
“又抓了幾個逃兵,我去看看。”朱溫勉強擠出了一絲笑容。
“這點小事,讓他們去處理就行了,將軍何必親自過問?我還有事要對將軍說呢。”張惠的笑語如春風般瞬間融化了朱溫心頭的寒冰。張惠挽住朱溫的胳膊,對那小校使了個眼色。小校趕緊知趣地屁滾尿流而去。
兩個人坐進屋內,張惠奉上一杯香茶,笑吟吟地問道:“將軍為何事煩惱?不會真的隻為了幾個逃兵吧?”
朱溫嘿嘿幹笑幾聲道:“夫人有所不知,最近我和蔡州賊軍交戰,互有勝負。那秦賊兵馬甚眾,我正為如何招兵買馬犯愁呢。”
張惠歪頭看著朱溫道:“近來聽到軍中一則軼事,頗為有趣,不如說與將軍聽聽?”
現在形勢不妙,張惠竟然講起故事來了,朱溫有些不耐煩地喝了一口茶,嗯了一聲。
張惠嫣然一笑,也不計較,娓娓道來:“將軍恐怕還有所不知,近來將軍的部下們文辭修養可是突飛猛進呢。軍營之中,許多將士都在吟誦一些美文妙句,而這些文句據說都來自於士兵們寫的家書。”
朱溫一聽愕然。他的部下們大多大字不識一個,怎麽可能創造出什麽美文妙句?
“後來一打聽,才知道有人在替軍營中不識字的軍士代寫書信。此人思維敏捷,才氣逼人,寫出來的東西既文筆優美,又通俗易懂,很受將士們喜愛。有時他幫忙寫的一兩句話竟被當成警句在軍中口口相傳。”
張惠這樣一說,朱溫也提起了興趣,奇道:“還有這等事?這是何人?”
張惠道:“此人姓敬名翔,據說是當年平陽郡王敬暉的後代。聽說他少年成名,文章天成,精通《春秋》,曾赴長安參加進士考試,未能中榜。恰逢黃巢攻陷京都,隻好逃奔他鄉。如今此人就在汴州,如此有才之人,何不請來求教?”
朱溫一聽又是個落第秀才,連連搖頭道:“這樣的讀書人我見得多了,自恃才高,實則百無一用。我現在需要的是能在戰場上出謀劃策之人,不是那些隻會背書的迂腐之輩!”
張惠笑道:“此人既能成名,必有過人之處。既然人在此處,何不請來一試?如是人才反被別人奪去,豈不可惜。將軍不是正愁兵馬的事嗎,正好可以考考他。”
朱溫對夫人的話向來是言聽計從,見張惠極力推薦,於是立即派人召來敬翔問話。
沒想到這一問,竟問出了一段載入史書的精彩對白。
朱溫一見敬翔,隻見此人風度翩翩,雙眸犀利,眉宇之間透出一股英氣,倒是氣度不凡。
“聽人說先生熟讀《春秋》,我是一介武夫,不懂你們讀書人的事,敢問這《春秋》到底所記何事?”朱溫故作很隨意地問道。
“諸侯戰爭之事而已。”敬翔毫不猶豫地答道。
朱溫一愣,在他心中,說起《春秋》,這個自以為是的讀書人肯定會囉唆一篇大道理,大談安身立命做人平天下之類。如果那樣,他會讓他立即滾蛋。
沒想到敬翔竟然迴答得如此直截了當,立即就提起了他的興致。
朱溫又問:“我知道先生精通《春秋》,我也很想學習裏邊的作戰之法,以圖大事,不知道先生意下如何?”
敬翔朗聲道:“自古以來,用兵之道貴在隨機應變,出奇製勝。不說別的,書中記載的那些古代禮俗流傳至今都已麵目全非,更何況是用兵之道!如果打仗也照搬《春秋》,那就是因循守舊,紙上談兵,更談不上成大事了。”
“哈哈哈,痛快!痛快!”朱溫禁不住鼓起掌來,“用兵之道,貴在隨機應變,出奇製勝,精辟!精辟!”
短短兩語,頓時讓朱溫感覺到這個人果然是個奇才。在這個人的身上,有一種獨特的思維方式和別的文人沒有的特殊氣質,而這樣的東西正是他需要的。
“秦宗權盤踞中原,為禍天下,我欲為朝廷除之。怎奈此賊軍勢甚大,我軍寡不敵眾,難以持久。欲向四鄰借兵,又遭拒絕,想征討之又師出無名,故而常常煩惱。不知先生有何妙計,能扭轉局麵?”見敬翔是個人才,朱溫索性將自己的心事和盤托出。
聽完朱溫的話,敬翔沉吟片刻,笑道:“在下倒是有一個辦法,就是不知道明公是否願意為之?”
朱溫大喜:“什麽妙計?快說給我聽聽!”
敬翔負手而起,邊踱步邊緩緩道:“明公處四戰之地,要圖大業,難免和四鄰衝突。在下看來,與其固守不如主動出擊。可選能征善戰的心腹大將,讓他們向敵方詐降,然後再奏明朝廷,以鎮壓叛徒為名,擊潰敵方。裏應外合之下,明公必勝,而且還能獲得對方所有軍馬輜重。如此一來,何愁兵馬不依附於明公?”
敬翔此計一出,朱溫已經被這個人徹底震撼。不因循守舊,不按常理出牌,這樣的人才正是自己急需的啊!
朱溫仰天長歎:“我朱某今日才遇先生,真是一大憾事!”當即任命敬翔為館驛巡官,名義上管檄文奏章,實際將其作為自己的貼身幕僚。
雖然朱溫擅長欺騙和謊言,但他麵對敬翔的那番感慨肯定是發自肺腑的。後來的事實也證明,敬翔的表現無愧於他成為朱溫麾下的第一謀臣。
朱溫稱帝後,建立崇政院,任命敬翔為崇政使,和皇帝商議重要事項,然後再向宰相宣旨施行,其重要性甚至在宰相之上。由此可見朱溫對敬翔的重視和信任。
敬翔為朱溫也可謂殫精竭慮,他勤於政務到了極致,按他自己的話說“惟馬上乃得休息”。而他為朱溫出謀劃策,更屢屢於危難中扭轉局麵。朱溫能夠成就霸業,敬翔居功至偉。
敬翔跟隨朱溫前後近三十年,為後梁的建立立下了奇功。但“一朝天子一朝臣”,朱溫死後,他的兩個兒子再也沒有重用過這位滿腹奇謀的人才。
公元923年,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率軍攻入汴州,後梁滅亡。為籠絡後梁群臣,李存勖下詔,隻要投誠,可以赦免後梁群臣,並加以任用。後梁的大小官員無不歡欣鼓舞,唯有敬翔痛哭流涕道:“願先死,不忍見宗廟之亡!”時任崇政使的李振急不可耐地跑去投誠,敬翔仰天長歎:“李振謬為丈夫矣!複何麵目入梁建國門乎?”隨即自殺而死。他用這樣的方式堅守了內心的一份忠誠。
在爾虞我詐,刀光劍影的五代亂世,很少出現過朱溫與敬翔這樣君臣無間的典範。或許是因為,他們有一種心照不宣的默契和互相欣賞。敬翔雖然是讀書人,但在他的身上,有一種在那個時代的讀書人中很罕見的品質:務實精神。作為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一員,敬翔犧牲了很多東西,也摒棄了很多東西——那些在他看來不適應那個時代的東西。所以,他才能適應那個亂世,並在那個時代生存下來而且有所成就。在那個許多人為了生存而近乎瘋狂的時代,他既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又堅持了自己的某些原則和道德底線,這一點尤為不易。
因為敬翔的存在,朱溫這匹狼不僅有了鋒利的爪子和牙齒,更有了犀利的眼睛和靈活的頭腦。
敬翔獻上的“借雞生蛋”之計果然一用就靈。朱溫派出的將領紛紛到周邊小割據勢力去詐降,汴州軍則借機發動突襲。不但每戰必勝,而且每次都能借機招兵擴軍達十倍之多。朱溫的兵力迅速膨脹起來。
朱溫在汴州風生水起,不斷有落難的豪傑來投,這段時間,徐懷玉、王重師、張歸霸等驍將都先後跑到汴州來投入朱溫軍中。朱溫先得謀臣,又得驍將,更是如虎添翼。
眼瞅著朱溫在自己旁邊鬧騰得這麽歡,這次輪到秦宗權著急了。他決定主動進攻。
光啟三年(公元887年)春,秦宗權以部將張晊、秦賢為先鋒,集結十五萬大軍對汴州發動猛攻,準備一舉消滅朱溫。
中原的兩大梟雄,終於從小打小鬧升級為生死肉搏。
蔡州大軍突然來襲,讓朱溫嚇了一跳。他現在正招兵招上了癮,剛剛派自己的心腹大將葛從周去陝州招兵,朱珍去淄州招兵,很多部隊也還散落在各州,沒來得及集中。現在大敵當前,自己卻眼看要唱空城計。
危急關頭,朱溫又召敬翔問計。
敬翔卻並不驚慌,算了算日子,他胸有成竹道:“葛、朱二位將軍前往招兵已有近兩月,以二位將軍之才,想必已大功告成,即將率部返迴。另外,鄆州節度使朱瑄、兗州節度使朱瑾平素常被蔡州兵馬欺負,早就對秦宗權恨之入骨。我們可速遣使分別前往鄆、兗二州,表達結盟之意,共抗蔡州兵馬。主公現在可固守不戰,示弱於敵,令敵軍麻痹大意。等各路援軍到達,裏應外合,可一舉破敵!”
朱溫一聽,轉憂為喜,立即依計而行。
蔡州軍已到汴州城郊,張晊軍屯於城北,秦賢軍屯於板橋。蔡州軍馬軍營相連,延綿二十多裏,聲勢浩大。
朱溫命令部隊堅守不出,隻派出一些小股部隊在郊外襲擾,以拖延時間。
蔡州軍馬來到汴州城外,發現敵軍龜縮城中全無抵抗之意,立即把攻城丟到了一邊,按照慣例先四處劫掠一番。汴州郊外,唿天搶地亂成一團。
朱溫的等待很快有了結果。大將朱珍到淄州十天便募得一萬多士兵,半路上又偷襲青州成功,繳獲戰馬千匹,鎧甲千副。朱珍去招兵的時候,隻有孤零零數百人,凱旋之時已是鳥槍換炮,人多勢眾。
按照朱溫的密令,半夜時分,朱珍的部隊偷偷入境,在蔡州兵的眼皮底下進入汴州城。
看著這浩浩蕩蕩的上萬軍隊及時趕到,朱溫高興得手舞足蹈。一向以陰冷形象示人的他表現出少有的幽默,拍著朱珍的肩頭,哈哈大笑說:“蔡州賊人竟然跑到我這裏來撒野,今年我們的麥子還沒收呢,被那幫賊人踏壞了麥子咋辦?你迴來就好辦了,今年不用喝西北風了,哈哈哈哈!”
朱溫心裏很清楚,他和秦宗權逐鹿中原的決定性一戰即將打響,而這一戰,他已穩操勝券。
4.永遠不要和他做對手
汴州城內,殺氣騰騰。
所有的士兵都已手持利刃,整裝待發。
朱溫用銳利的目光逐一掃過身邊的大將。朱珍、張歸霸、王重師、徐懷玉、龐師古……此時的他有一種叱吒風雲的感覺。這些驍將都聚集在自己周圍,就等他一聲令下。
“蔡州賊寇遠道而來,正在城外休整。很快他們就會自恃兵多,對汴州發動進攻。現在朱將軍已率精兵萬人入城,葛從周將軍也已率軍萬餘人迴師,即將到達城外,我軍實力已不在敵軍之下。可笑那張晊、秦賢二賊自以為是,不知我方援軍已到,還以為我們不敢出戰!”
朱溫越說越激動,眼神中已透出一股殺氣。
“我命令,各位將軍立即率領本部軍馬,集中攻擊盤踞在汴水南岸的秦賢大營!定要斬那秦賊人頭!”
朱溫冷笑一聲,又惡狠狠地說道:“我親自帶騎兵打頭陣,看看是我刀硬,還是秦賢脖子硬!”
天方破曉,殺聲大作,汴州士兵呐喊著衝出了城門。朱溫一馬當先,高舉著大刀,初生的朝陽照亮了雪亮的刀鋒。曾經在關中平原上肆意嘶嚎的悍狼又蘇醒了。
徐懷玉從朱溫起兵以來就一直跟隨其左右,他率輕騎兵緊緊跟著朱溫,心頭熱浪翻湧,他已經很久沒有見到朱溫這樣肆意地在戰馬上咆哮。跟著這個人向敵猛撲而去的時候,他感覺自己無比強大。
秦賢的營寨正陷入末日一般的混亂,哭喊聲、奔跑聲、咒罵聲響成一片。蔡州軍根本沒有想到汴州城內會突然衝來這麽多如狼似虎的軍隊,頃刻間就衝到麵前大砍大殺。還沒來得及組織起抵抗,第一座大營已被衝垮。
朱溫和徐懷玉舞刀躍馬,在敵陣中肆意馳騁如狂風唿嘯。還沒等秦賢迴過神來,汴州騎兵又撲向了下一座軍營。
而他們的背後,更多的士兵在朱珍等人的帶領下正山唿海嘯般卷地而來,對潰退的敵兵毫不留情地痛下殺手。從清晨到午後,汴州軍已連續攻破秦賢的八座大營。
而此時,張晊帶領的另一支軍隊還駐留在汴水北岸,根本來不及渡河救援。他們眼睜睜地看著汴州軍在河對岸砍瓜切菜般追殺著自己的友軍,個個目瞪口呆。
張晊被朱溫的氣勢驚得魂飛魄散,他自言自語道:“此人怎麽突然變出來如此多軍隊,難道是天神相助?”
主將尚且如此,士兵們更是六神無主。
午後炫目的陽光照耀著那片血腥的戰場,汴水已經被鮮血染紅,殘破的軍營內屍積如山。朱溫一擊得手,並不戀戰,帶著自己的得勝之師洋洋得意地迴城。這一戰,秦賢軍被殺上萬人。秦賢帶著殘兵敗將一口氣逃出二十餘裏才穩住陣腳。
迴過神來的張晊趕緊讓部將盧瑭帶領一萬多人搭橋,渡過河去聚攏秦賢的敗軍,然後沿汴水兩岸紮營,中間以浮橋相連,一旦敵軍再來攻擊,兩岸軍馬還可互相支援。
“兩個人總比一個人扛要好。”張晊抹抹頭上的冷汗這樣想。現在連他自己也不能確信,當這樣狂風驟雨般的攻擊再次來臨的時候,他們是不是還頂得住。
“敵軍陣腳已亂,明日乘勝進攻,一定要將敵軍全部趕迴汴水以北!”汴州城內,得勝而歸的朱溫衣不解甲。一擊得手就要窮追猛打,不能給對手絲毫喘息之機,這是他多年來用鮮血總結出來的經驗。
天時也倒向了朱溫。第二日,天降大霧,數步之內難以辨物。一場罕見的大霧竟然在汴州軍準備再次發動進攻之時降臨了。
朱溫仰天大笑:“天助我也!現在我軍勢大,敵軍疲弱,正好利用這場大霧,亂中取勝!各位將軍可率本部軍馬突襲汴水以南的敵軍大營,我親自擂鼓,為各位將軍助威!”
朱珍、張歸霸、王重師、徐懷玉各率一支精兵,在大霧中悄悄摸到秦賢、盧瑭的軍營。一聲令下,戰鼓擂響,汴州軍同時發動進攻。
白茫茫的霧海中,隻聽見令人恐懼的喊殺聲和鋪天蓋地的馬蹄聲。喊殺聲一起,蔡州軍士兵幾乎是下意識地丟棄了一切,武器、盔甲、盾牌、戰旗,他們驚恐而無助地在大霧裏亂撞,就像一群失去了亮光指引的飛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