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澈、曹操雖對屠殺俘虜存有非議,卻也不得不承認這是個最好的震懾“反賊”的辦法。
昆陽既定,何曼授首,數萬俘虜被屠,用不了多久,皇甫嵩、朱儁就能率部來到舞陽。
曹操、周澈收拾起被震驚的心情,在帳中商議軍事。
周澈定了定神,說道:“昆陽光複了,這是好事兒,但是孟德,對你我來說,現下卻是最危險之時。”
曹操頷首,讚同周澈的意見,說道:“不錯,賊波才在知道昆陽被王師光複後,必定驚恐,很有可能會趁我主力未到之時,突圍逃竄。你我萬萬不可掉以輕心啊。”起身在帳中轉了幾步,對周澈說道,“皓粼,你我隻有七千人馬,要想把波才拖住,非得再次用計不可!”
“孟德有何妙計?”
“我倒是想出了一個對策,隻是不知可行不可行,你幫我斟酌斟酌?”
“君請言之。”
“首先,傳令全軍白天警戒,夜不解甲,枕戈待戰。”
“嗯。”
“其次,分出一半兵馬,分別潛至從舞陽去南陽、汝南的必經之地,埋伏下來。若波才果真突圍,有這兩路埋伏,至少可以阻擊一陣,盡量堅持等到皇甫將軍、朱將軍和府君來。”
“此計大妙!孟德。”
兩人商定:周澈負責派兵去城南埋伏,阻擊波才去南陽,曹操負責派兵去城東南埋伏,阻擊波才去汝南。
計議定了,周澈出了曹操的將帳,歸迴本部,召來諸將分派任務,令周倉、江偉、方悅帶本部悄悄離營,前去指定地點埋伏。周澈領餘眾留守營中。曹操那邊也指派將校出營埋伏。曹操與周澈一樣,亦在營中留守。
周倉等走後,軍營中頓時變得空落落的。
周澈在帳中獨坐了會兒,聽得營中安靜無聲,召來王慧、荀攸,問道:“營中還有多少馬匹?”
王慧答道:“百匹上下。”
“令將馬匹分散營中各處,命士卒鞭打馬匹,務使馬匹不停嘶鳴。”
“諾。”
“再集合起來一些兵卒,令他們亦分散去營中各處,各執樹枝拖地,來迴行走不得停歇。”
“諾。”
周倉等人一走,營中少了半數的人馬,盡管紮營之地距舞陽有四五裏遠,舞陽城中可能看不出變化,但也要有所防範,所以周澈令鞭打馬匹,命兵卒在營中行走。王慧接令,出去傳令。帳中隻剩下了荀攸、周澈兩人。荀攸見左右無人,乃問周澈:“皓粼,你這是怎麽了?剛在曹都尉帳中時,我就見你麵色不好,這會兒更是蹙眉歎氣,似有心事?”
“唉。”
周澈長歎一聲,離席負手,行到帳口。營中的兵卒接了他的命令,或將馬匹從廄中牽出,或出去尋找樹木的枝葉,忙亂一片。他看著這一片繁忙的景象,心情沉重,說道:“皇甫將軍與朱將軍盡誅俘虜,殺伐太重啊!”荀攸是自己人,他不必隱瞞真實想法。
荀攸說道:“兩位將軍殺伐雖重,但也是為了能盡快地平定賊亂啊。要想盡快地平定賊亂,非得用酷烈手段不可。”
“話是這麽說……唉,幾萬人說殺就殺了。”周澈麵現不忍。
他不是個有婦人之仁的人,當年在東鄉他族滅季氏,以及後來滅了安鹿部落,殺伐也很重,要非隨後大力推行仁政,春秋斷獄、撫恤孤老,幾乎要被人視為酷吏,饒是如此,也被族人長輩等告誡了一番,但對黃巾軍他真是不忍下這麽狠辣的手。黃巾軍和季氏、安鹿部落不同,季氏是地方惡霸,欺淩百姓;安鹿部落是外族入侵;而參加黃巾軍的人都是活不下去的,是為了求一條生路。周澈在內心深處對黃巾軍是極為同情的,可是為了保命,他卻又不得不與黃巾軍敵對。
他有時也會想,如果張角能夠像前朝的劉邦或者後世的朱元璋一樣,最終以布衣之身而奪取了天下那該有多好?他也不必為此矛盾掙紮了。
他望著帳外,隻覺陽光明亮的刺眼,四個字又一次浮上他的心頭:“階級鬥爭。”
穿越以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對這四個字的理解越來越深刻。天子也好、閹宦也好、士大夫也好,他們都是統治階級,老百姓是被統治階級。這兩個階級之間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漢之前、漢以後,縱觀數千年之曆史,包括周澈穿越來的那個時代,統治階級,或名之曰獲益的權勢階級與被統治階級之間的對立一直都是存在的。翻遍古今曆史,遍數所有的統治階級之代表,周澈心道:“也許隻有一個人是真正心向百姓的。”
站在統治階級而心向百姓,這是對本階級的背叛,是要受到本階級的排斥的,是要被後來的統治階級或獲益階層痛恨並謾罵的。
周澈自問,他沒有“那個人”的勇氣,就算他有這個勇氣,在眼下這個時代也是斷然做不成那樣的事的。
前世時,周澈不說養尊處優,也沒受過什麽苦,穿越之後,他雖也沒受過什麽苦,但與百姓、農人接觸得遠比前世要多,他對勞動人民充滿了愛意和同情。他望著在營中忙碌的兵卒,心情複雜地想道:“這些兵卒與城裏的那些黃巾軍兵卒又有什麽本質的不同呢?我身上所穿,口中所食,悉由民來,皆為民脂民膏。如今民活不下去了,揭竿造反,我卻帶著和他們出身同一個階級的士卒來鎮壓他們,來殺戮他們。良心何忍,良心何忍啊!”良心很不安。
不安也得鎮壓,也得殺戮。
不鎮壓、不殺戮,他就進入不了統治階級,當不上統治階級,他就得被鎮壓、被殺戮。這不是一個多選題,而是一個單選題,他隻能選這條路。
他不覺又想到了閹宦和士大夫。不錯,閹宦和士大夫是對立的,但此兩者又是統一的。歸根結底,他們同屬一個階級,都是統治階級。在太平時,壞的閹宦魚肉百姓,好的士大夫愛民仁民,而當百姓起來造反的時候,他們兩者就又沒有什麽不同了,都是堅決地站在這些起義百姓的對立麵。曹操、皇甫嵩、太守、鍾繇、郭圖、荀彧,就是他們的代表。
不止他們這些貴族子弟、士族子弟,就連朱儁、孫堅這些出身寒門而如今成為統治階級一員的人,鎮壓起造反的百姓來不也是毫不手軟麽?雖然他倆的這個“寒門”隻是相對而論,實際上是高於底層百姓的,但原本畢竟不是統治階級。
時也,勢也。周澈縱是對黃巾軍有百般同情,因為他前世也隻是個尋常的百姓,他甚至覺得自己和那些黃巾軍的士卒是同屬一個階級的,然而這份同情他卻也不能付諸行動,隻能將之深深掩藏。
荀攸悄然走到他的身邊,看到了他憂傷的麵孔,默然片刻,握住了他的手,輕聲說道:“朱將軍說:‘仁民可也,豈可仁賊’?這句話是有道理的。坑殺數萬俘虜雖然殘酷,但卻能殺一儆百,震懾心存不軌之徒,救出天下的百姓啊。殺一人,救百人,這是‘大仁’。”
荀攸盡管家境貧寒,可是因為民間對讀書人一貫的尊崇,他有著知識分子高高在上的優越感,所以他並不認為自己與那些農夫、氓隸是一個階級的,對皇甫嵩、朱儁屠殺俘虜他並不反感,可也正因為他早年家境貧寒之故,所以他對這些造反的百姓卻也不像朱儁、皇甫嵩那樣殺戮無情,也能理解周澈此時的心態。——不過細細比較下來,他對造反的百姓卻不是像周澈那樣“同情”,而是一種居高臨下近似“憐憫”的情緒。
他勸慰周澈,說道:“而今黨錮已解,待平定賊亂後,朝廷必會選賢任能,治牧地方。皓粼,天下的百姓會過上好日子的。”
“會過上好日子的?”周澈心道,“黃巾亂後是董卓,董卓亂後是割據,割據之後是晉,晉時五胡亂華,神州陸沉,晉後南北朝,仍舊戰亂不休。從黃巾之亂開始,百姓將會經受四五百年的浩劫。……,會過上好日子的?”他閉上眼,長出了一口氣,心道,“殺一人,救百人,這是‘大仁’。公達此言有理。可是真正的大仁是什麽?”又一句話浮上了他的心頭:“‘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再睜眼時,他的臉上已經褪去了憂傷,他望著帳外的兵卒,微微笑道,“是啊,百姓會過上好日子的。”
荀攸現為周澈的兵曹幕僚,手底下也有幾個小吏幫他處理公文案牘。他迴到自家帳中後,一個小吏見他坐入席上,撫著胡須,似在想事,問他在想什麽。他默然片刻,感慨地答道:“周君是一個仁義的人啊!”
……
周澈、曹操的設伏沒有派上用場,波才並沒有突圍。
兩天後,皇甫嵩、朱儁率主力來到,與周澈、曹操合兵。周澈、曹操終於放下了心,將各自遣出的兵馬召迴,聚於皇甫嵩的帳中,向皇甫嵩、朱儁、潁川太守匯報了這幾天舞陽城中的敵情。眾人商議接下來的行動。幾萬大軍齊聚城下,已將舞陽團團圍住,接下來自然是要攻城了。
皇甫嵩、朱儁令:周澈、曹操為一路,佯攻北城牆。朱儁為一路,佯攻南城牆。皇甫嵩分兵三千,加上魏校尉收攏起來的殘兵合共六千餘人,佯攻西城牆。皇甫嵩親帶主力猛攻東城牆,仍以孫堅為先鋒。
舞陽城中雖然隻有一萬四五千的守卒,但應該是因為昆陽俘虜被屠的緣故,人皆拚死抵抗,鬥誌極其堅定。
急攻五日,不下。
汝南、南陽、東郡、陳國等地的黃巾軍聲勢日大,不能在潁川久留。
皇甫嵩見久攻不下,心中著急,帶著諸將登到高處,觀望了半天孫堅等人攻城,當晚思忖一夜,得了一個破敵的計策,次日一早複又召集諸人。
皇甫嵩不愧是個名將,善用計謀。他對諸人說道:“賊所以死戰者,定是因見我軍屠俘,懼死,故而死戰。兵法雲:一夫死戰,足懼萬夫,況萬餘眾?以今觀之,吾等不應再繼續強攻了。”
朱儁問道:“那該如何?”
“孫子雲:上兵伐謀,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既然賊兵死守,不好攻城,那麽吾等就把他們引誘出來,野戰取勝。”
“引誘出來?將軍上次用誘敵之計,在澧水岸邊殲滅了賊援昆陽之卒五千眾。波才已經吃過將軍誘敵的虧了,再誘?恐怕他不會上當吧。”
曹操插嘴說道:“敢問將軍打算如何誘敵?操願聞之。”
“我打算誘賊突圍。”
朱儁說道:“波才要想突圍,早就突圍了。我等主力來前,他沒有突圍逃竄,現今我等兵臨城下,他會突圍麽?”
皇甫嵩猜度波才的心態,分析說道:“在我等主力來前,波才沒有突圍是因為中了周度遼、曹都尉之計,以為他們兵多,故此不敢冒險,因而選擇了守城。人皆好生惡死,他雖選擇了堅守,卻不見得就是想死在舞陽。以我度之,他必是想先守城,然後等我軍疲憊後再尋機突圍。”
皇甫嵩的分析有道理。波才肯定不想死,那麽他為什麽此前不突圍呢?是因為對突圍沒把握,所以索性守城。
他守城,漢軍攻城,費力的當然是漢軍。這樣,等漢軍疲憊之後,他再突圍。
朱儁沉吟說道:“將軍言之有理。將軍適才說,波才是想等我軍疲憊後再‘尋機’突圍,那麽將軍所謂之誘賊突圍,是想主動把這個‘機’給波才麽?”
“然也!”
“如何給之?”
“從今天起,逐漸放緩攻城,做出我軍‘久戰不支’之態。我軍先戰昆陽,再擊舞陽,持續作戰近有半月之久,說實話,兵卒也確實疲憊了。我軍疲憊,波才的日子想來也不好過,他死戰多日,賊兵怕是也都累了,且賊兵之糧皆為搶掠而來,料來不會有太多存儲,估計也快要盡了。戰至今時今日,可以說我疲敵也疲,波才定急於脫身。隻要我軍主動露出破綻,十有八九他會中計!”
朱儁被皇甫說服了,帳中諸將也無異議。
皇甫嵩便就下令,做出具體部署。他令道:“文台,今日攻城仍以你為先鋒,不過今天你不可逞勇,隻可示弱。昨天你離城頭最近時有五六尺遠,今天上午,你要離城頭六七尺遠,下午,要離城頭七八尺遠。”
孫堅應諾。
皇甫嵩對孫堅下過命令,接著對諸將說道:“這幾天,我軍日夜不歇地輪換攻城,今夜,就不攻城了,一則示弱,二則也借機讓兵卒們休息休息,養精蓄銳,以待波才突圍。”
諸將應諾。
“這幾天攻城,我軍每次都是以三千人為一批次,所選皆為精勇,明天改用餘眾攻城,並且在人數上也要減少一些,上午減掉五百人,下午再減掉五百人。”皇甫嵩點了幾個這幾天沒有參與過攻城的“雜牌”將校,令道,“明天就由爾等率部攻城。”
這幾個將校應諾。
“明晚,朱將軍,你可使你部人馬假裝營嘯夜亂。”
朱儁應諾。朱俊負責看守的南城牆,從這裏突圍而出,可以直下南陽,對波才來說是個極好的突圍方向。
安排好誘敵,皇甫嵩又安排設伏。把波才誘出城後需要精銳去殲滅他。他選了曹操、孫堅、周澈等人,以及他與朱儁部中有勇武之名的數員將校,令他們:“明天入夜後,汝等帶本部去朱將軍營外埋伏。波才若中我計,從此處突圍,汝等即在前擊之,我會率主力從後圍攻!”
曹操、孫堅、周澈等人應諾。
皇甫嵩分派停當,軍議就要散了時,帳中有人忽然問道:“萬一波才沒有中計,不肯突圍怎麽辦?”
“若他不中我計,那就是天意如此,繼續攻城就是。”
這世上沒有十全十美之計,波才會否突圍?皇甫嵩也不能做出保證。兩軍交戰,有時不是比誰的謀略高明,而是比誰犯的錯少。
昆陽既定,何曼授首,數萬俘虜被屠,用不了多久,皇甫嵩、朱儁就能率部來到舞陽。
曹操、周澈收拾起被震驚的心情,在帳中商議軍事。
周澈定了定神,說道:“昆陽光複了,這是好事兒,但是孟德,對你我來說,現下卻是最危險之時。”
曹操頷首,讚同周澈的意見,說道:“不錯,賊波才在知道昆陽被王師光複後,必定驚恐,很有可能會趁我主力未到之時,突圍逃竄。你我萬萬不可掉以輕心啊。”起身在帳中轉了幾步,對周澈說道,“皓粼,你我隻有七千人馬,要想把波才拖住,非得再次用計不可!”
“孟德有何妙計?”
“我倒是想出了一個對策,隻是不知可行不可行,你幫我斟酌斟酌?”
“君請言之。”
“首先,傳令全軍白天警戒,夜不解甲,枕戈待戰。”
“嗯。”
“其次,分出一半兵馬,分別潛至從舞陽去南陽、汝南的必經之地,埋伏下來。若波才果真突圍,有這兩路埋伏,至少可以阻擊一陣,盡量堅持等到皇甫將軍、朱將軍和府君來。”
“此計大妙!孟德。”
兩人商定:周澈負責派兵去城南埋伏,阻擊波才去南陽,曹操負責派兵去城東南埋伏,阻擊波才去汝南。
計議定了,周澈出了曹操的將帳,歸迴本部,召來諸將分派任務,令周倉、江偉、方悅帶本部悄悄離營,前去指定地點埋伏。周澈領餘眾留守營中。曹操那邊也指派將校出營埋伏。曹操與周澈一樣,亦在營中留守。
周倉等走後,軍營中頓時變得空落落的。
周澈在帳中獨坐了會兒,聽得營中安靜無聲,召來王慧、荀攸,問道:“營中還有多少馬匹?”
王慧答道:“百匹上下。”
“令將馬匹分散營中各處,命士卒鞭打馬匹,務使馬匹不停嘶鳴。”
“諾。”
“再集合起來一些兵卒,令他們亦分散去營中各處,各執樹枝拖地,來迴行走不得停歇。”
“諾。”
周倉等人一走,營中少了半數的人馬,盡管紮營之地距舞陽有四五裏遠,舞陽城中可能看不出變化,但也要有所防範,所以周澈令鞭打馬匹,命兵卒在營中行走。王慧接令,出去傳令。帳中隻剩下了荀攸、周澈兩人。荀攸見左右無人,乃問周澈:“皓粼,你這是怎麽了?剛在曹都尉帳中時,我就見你麵色不好,這會兒更是蹙眉歎氣,似有心事?”
“唉。”
周澈長歎一聲,離席負手,行到帳口。營中的兵卒接了他的命令,或將馬匹從廄中牽出,或出去尋找樹木的枝葉,忙亂一片。他看著這一片繁忙的景象,心情沉重,說道:“皇甫將軍與朱將軍盡誅俘虜,殺伐太重啊!”荀攸是自己人,他不必隱瞞真實想法。
荀攸說道:“兩位將軍殺伐雖重,但也是為了能盡快地平定賊亂啊。要想盡快地平定賊亂,非得用酷烈手段不可。”
“話是這麽說……唉,幾萬人說殺就殺了。”周澈麵現不忍。
他不是個有婦人之仁的人,當年在東鄉他族滅季氏,以及後來滅了安鹿部落,殺伐也很重,要非隨後大力推行仁政,春秋斷獄、撫恤孤老,幾乎要被人視為酷吏,饒是如此,也被族人長輩等告誡了一番,但對黃巾軍他真是不忍下這麽狠辣的手。黃巾軍和季氏、安鹿部落不同,季氏是地方惡霸,欺淩百姓;安鹿部落是外族入侵;而參加黃巾軍的人都是活不下去的,是為了求一條生路。周澈在內心深處對黃巾軍是極為同情的,可是為了保命,他卻又不得不與黃巾軍敵對。
他有時也會想,如果張角能夠像前朝的劉邦或者後世的朱元璋一樣,最終以布衣之身而奪取了天下那該有多好?他也不必為此矛盾掙紮了。
他望著帳外,隻覺陽光明亮的刺眼,四個字又一次浮上他的心頭:“階級鬥爭。”
穿越以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對這四個字的理解越來越深刻。天子也好、閹宦也好、士大夫也好,他們都是統治階級,老百姓是被統治階級。這兩個階級之間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漢之前、漢以後,縱觀數千年之曆史,包括周澈穿越來的那個時代,統治階級,或名之曰獲益的權勢階級與被統治階級之間的對立一直都是存在的。翻遍古今曆史,遍數所有的統治階級之代表,周澈心道:“也許隻有一個人是真正心向百姓的。”
站在統治階級而心向百姓,這是對本階級的背叛,是要受到本階級的排斥的,是要被後來的統治階級或獲益階層痛恨並謾罵的。
周澈自問,他沒有“那個人”的勇氣,就算他有這個勇氣,在眼下這個時代也是斷然做不成那樣的事的。
前世時,周澈不說養尊處優,也沒受過什麽苦,穿越之後,他雖也沒受過什麽苦,但與百姓、農人接觸得遠比前世要多,他對勞動人民充滿了愛意和同情。他望著在營中忙碌的兵卒,心情複雜地想道:“這些兵卒與城裏的那些黃巾軍兵卒又有什麽本質的不同呢?我身上所穿,口中所食,悉由民來,皆為民脂民膏。如今民活不下去了,揭竿造反,我卻帶著和他們出身同一個階級的士卒來鎮壓他們,來殺戮他們。良心何忍,良心何忍啊!”良心很不安。
不安也得鎮壓,也得殺戮。
不鎮壓、不殺戮,他就進入不了統治階級,當不上統治階級,他就得被鎮壓、被殺戮。這不是一個多選題,而是一個單選題,他隻能選這條路。
他不覺又想到了閹宦和士大夫。不錯,閹宦和士大夫是對立的,但此兩者又是統一的。歸根結底,他們同屬一個階級,都是統治階級。在太平時,壞的閹宦魚肉百姓,好的士大夫愛民仁民,而當百姓起來造反的時候,他們兩者就又沒有什麽不同了,都是堅決地站在這些起義百姓的對立麵。曹操、皇甫嵩、太守、鍾繇、郭圖、荀彧,就是他們的代表。
不止他們這些貴族子弟、士族子弟,就連朱儁、孫堅這些出身寒門而如今成為統治階級一員的人,鎮壓起造反的百姓來不也是毫不手軟麽?雖然他倆的這個“寒門”隻是相對而論,實際上是高於底層百姓的,但原本畢竟不是統治階級。
時也,勢也。周澈縱是對黃巾軍有百般同情,因為他前世也隻是個尋常的百姓,他甚至覺得自己和那些黃巾軍的士卒是同屬一個階級的,然而這份同情他卻也不能付諸行動,隻能將之深深掩藏。
荀攸悄然走到他的身邊,看到了他憂傷的麵孔,默然片刻,握住了他的手,輕聲說道:“朱將軍說:‘仁民可也,豈可仁賊’?這句話是有道理的。坑殺數萬俘虜雖然殘酷,但卻能殺一儆百,震懾心存不軌之徒,救出天下的百姓啊。殺一人,救百人,這是‘大仁’。”
荀攸盡管家境貧寒,可是因為民間對讀書人一貫的尊崇,他有著知識分子高高在上的優越感,所以他並不認為自己與那些農夫、氓隸是一個階級的,對皇甫嵩、朱儁屠殺俘虜他並不反感,可也正因為他早年家境貧寒之故,所以他對這些造反的百姓卻也不像朱儁、皇甫嵩那樣殺戮無情,也能理解周澈此時的心態。——不過細細比較下來,他對造反的百姓卻不是像周澈那樣“同情”,而是一種居高臨下近似“憐憫”的情緒。
他勸慰周澈,說道:“而今黨錮已解,待平定賊亂後,朝廷必會選賢任能,治牧地方。皓粼,天下的百姓會過上好日子的。”
“會過上好日子的?”周澈心道,“黃巾亂後是董卓,董卓亂後是割據,割據之後是晉,晉時五胡亂華,神州陸沉,晉後南北朝,仍舊戰亂不休。從黃巾之亂開始,百姓將會經受四五百年的浩劫。……,會過上好日子的?”他閉上眼,長出了一口氣,心道,“殺一人,救百人,這是‘大仁’。公達此言有理。可是真正的大仁是什麽?”又一句話浮上了他的心頭:“‘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再睜眼時,他的臉上已經褪去了憂傷,他望著帳外的兵卒,微微笑道,“是啊,百姓會過上好日子的。”
荀攸現為周澈的兵曹幕僚,手底下也有幾個小吏幫他處理公文案牘。他迴到自家帳中後,一個小吏見他坐入席上,撫著胡須,似在想事,問他在想什麽。他默然片刻,感慨地答道:“周君是一個仁義的人啊!”
……
周澈、曹操的設伏沒有派上用場,波才並沒有突圍。
兩天後,皇甫嵩、朱儁率主力來到,與周澈、曹操合兵。周澈、曹操終於放下了心,將各自遣出的兵馬召迴,聚於皇甫嵩的帳中,向皇甫嵩、朱儁、潁川太守匯報了這幾天舞陽城中的敵情。眾人商議接下來的行動。幾萬大軍齊聚城下,已將舞陽團團圍住,接下來自然是要攻城了。
皇甫嵩、朱儁令:周澈、曹操為一路,佯攻北城牆。朱儁為一路,佯攻南城牆。皇甫嵩分兵三千,加上魏校尉收攏起來的殘兵合共六千餘人,佯攻西城牆。皇甫嵩親帶主力猛攻東城牆,仍以孫堅為先鋒。
舞陽城中雖然隻有一萬四五千的守卒,但應該是因為昆陽俘虜被屠的緣故,人皆拚死抵抗,鬥誌極其堅定。
急攻五日,不下。
汝南、南陽、東郡、陳國等地的黃巾軍聲勢日大,不能在潁川久留。
皇甫嵩見久攻不下,心中著急,帶著諸將登到高處,觀望了半天孫堅等人攻城,當晚思忖一夜,得了一個破敵的計策,次日一早複又召集諸人。
皇甫嵩不愧是個名將,善用計謀。他對諸人說道:“賊所以死戰者,定是因見我軍屠俘,懼死,故而死戰。兵法雲:一夫死戰,足懼萬夫,況萬餘眾?以今觀之,吾等不應再繼續強攻了。”
朱儁問道:“那該如何?”
“孫子雲:上兵伐謀,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既然賊兵死守,不好攻城,那麽吾等就把他們引誘出來,野戰取勝。”
“引誘出來?將軍上次用誘敵之計,在澧水岸邊殲滅了賊援昆陽之卒五千眾。波才已經吃過將軍誘敵的虧了,再誘?恐怕他不會上當吧。”
曹操插嘴說道:“敢問將軍打算如何誘敵?操願聞之。”
“我打算誘賊突圍。”
朱儁說道:“波才要想突圍,早就突圍了。我等主力來前,他沒有突圍逃竄,現今我等兵臨城下,他會突圍麽?”
皇甫嵩猜度波才的心態,分析說道:“在我等主力來前,波才沒有突圍是因為中了周度遼、曹都尉之計,以為他們兵多,故此不敢冒險,因而選擇了守城。人皆好生惡死,他雖選擇了堅守,卻不見得就是想死在舞陽。以我度之,他必是想先守城,然後等我軍疲憊後再尋機突圍。”
皇甫嵩的分析有道理。波才肯定不想死,那麽他為什麽此前不突圍呢?是因為對突圍沒把握,所以索性守城。
他守城,漢軍攻城,費力的當然是漢軍。這樣,等漢軍疲憊之後,他再突圍。
朱儁沉吟說道:“將軍言之有理。將軍適才說,波才是想等我軍疲憊後再‘尋機’突圍,那麽將軍所謂之誘賊突圍,是想主動把這個‘機’給波才麽?”
“然也!”
“如何給之?”
“從今天起,逐漸放緩攻城,做出我軍‘久戰不支’之態。我軍先戰昆陽,再擊舞陽,持續作戰近有半月之久,說實話,兵卒也確實疲憊了。我軍疲憊,波才的日子想來也不好過,他死戰多日,賊兵怕是也都累了,且賊兵之糧皆為搶掠而來,料來不會有太多存儲,估計也快要盡了。戰至今時今日,可以說我疲敵也疲,波才定急於脫身。隻要我軍主動露出破綻,十有八九他會中計!”
朱儁被皇甫說服了,帳中諸將也無異議。
皇甫嵩便就下令,做出具體部署。他令道:“文台,今日攻城仍以你為先鋒,不過今天你不可逞勇,隻可示弱。昨天你離城頭最近時有五六尺遠,今天上午,你要離城頭六七尺遠,下午,要離城頭七八尺遠。”
孫堅應諾。
皇甫嵩對孫堅下過命令,接著對諸將說道:“這幾天,我軍日夜不歇地輪換攻城,今夜,就不攻城了,一則示弱,二則也借機讓兵卒們休息休息,養精蓄銳,以待波才突圍。”
諸將應諾。
“這幾天攻城,我軍每次都是以三千人為一批次,所選皆為精勇,明天改用餘眾攻城,並且在人數上也要減少一些,上午減掉五百人,下午再減掉五百人。”皇甫嵩點了幾個這幾天沒有參與過攻城的“雜牌”將校,令道,“明天就由爾等率部攻城。”
這幾個將校應諾。
“明晚,朱將軍,你可使你部人馬假裝營嘯夜亂。”
朱儁應諾。朱俊負責看守的南城牆,從這裏突圍而出,可以直下南陽,對波才來說是個極好的突圍方向。
安排好誘敵,皇甫嵩又安排設伏。把波才誘出城後需要精銳去殲滅他。他選了曹操、孫堅、周澈等人,以及他與朱儁部中有勇武之名的數員將校,令他們:“明天入夜後,汝等帶本部去朱將軍營外埋伏。波才若中我計,從此處突圍,汝等即在前擊之,我會率主力從後圍攻!”
曹操、孫堅、周澈等人應諾。
皇甫嵩分派停當,軍議就要散了時,帳中有人忽然問道:“萬一波才沒有中計,不肯突圍怎麽辦?”
“若他不中我計,那就是天意如此,繼續攻城就是。”
這世上沒有十全十美之計,波才會否突圍?皇甫嵩也不能做出保證。兩軍交戰,有時不是比誰的謀略高明,而是比誰犯的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