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出的陽翟,行四十餘裏,中間又渡了一次河,此時天已傍晚。
周澈傳下令去,命各部的士卒先就地歇息。等了大約半個時辰,親兵帶著一群吏員迴來了。當先一吏,年約四十,大約因來得急,沒乘公車,駕了輛軺車,黑綬銅印,這是六百石地方長吏的打扮,正是現任的潁陽令。
周澈從馬上跳下,一邊嚴令各曲不許妄動,一邊帶著諸將迎將上去。
兩邊相見,互相行禮。
周澈穿著戎裝,行了個軍禮,笑道:“在下度遼將軍周澈,緣府君之令南下擊賊,打算先在貴地駐紮一段時間,因擔憂冒然入城會驚擾到城中百姓,故遣親兵入城稟報,不意竟驚動縣君!罪過罪過!”
潁陽令早從車上下來,長長一揖,說道:“足下之名,吾久聞之。前數日陽翟之戰,足下身先士卒,與賊周旋,因得以大敗波才賊兵。又前幾天,足下在陽翟縣東練兵,使潁、汝之間的賊兵不敢入陽翟一步,威震郡南,吾亦聞之。今足下率部南下擊賊,實乃郡南百姓之幸!”
“縣君謬讚了。前番陽翟之戰,所以能敗賊者,悉賴全軍將士,澈焉能得此讚譽。”
潁陽令望了望坐在路邊休息的各曲新卒,問道:“足下今至我縣,不知打算停留多久?不知將軍對下吏可有何交代?”
周澈取出一道公文遞給他,說道:“我此行自帶的有糧秣輜重,糧秣用完之前,不需貴縣相助,至於打算在貴縣停留多久,這得看賊兵的動向,現下還說不好。這是府君的檄令,請縣君觀之。”
潁陽令恭謹地接過檄令,展開觀看,看畢,說道:“府君令下吏在縣外為君選一處紮營之地,不知足下對此有何要求?”
“沒甚要求,隻要不依水,不低窪就行。”
軍隊駐營有很多忌諱,其一便是不能離水太近。離水近則潮濕,潮濕則易病,不利士卒的身體健康。當然,也不能離水太遠。太遠則不利用水。
潁陽令思忖片刻,說道:“我潁陽縣東有一塊野地,地方開闊,離水不近也不遠,正是適合。周君要不先隨我去看一看?天將晚了,若無異議,便可在那裏紮營了。”
周澈痛快應道:“好!”
他請潁陽令先行,接著傳下令去,各曲士卒先後起身,跟在潁陽令的車後繞過縣城,往城東而去。
荀攸跟在他的馬邊,瞧了眼走在前頭的潁陽令,說道:“這位縣令倒像是個好說話的!”
不好說話也不行。此前,周澈任司刑巡察時行縣到過潁陽,人未至,潁陽的貪官汙吏就因懼其威而紛紛自辭。潁陽的王、祭等諸大姓並在縣界處相迎於他。今他複歸來,餘威猶在,此番前來更是帶了五千虎賁,越發增其威勢。潁陽令雖是六百石的長吏,也不得不好言好語的和他說話。更再別說,潁水以南遍地都是黃巾,這位潁陽令早就提心吊膽,生怕黃巾軍會北上犯境。如今周澈率部來到,也是在保護潁陽,他當然求之不得了。
周澈說道:“咱們從陽翟出來,一路東南下,路上沒遇到幾個賊兵,也不知這潁陽周邊的情況如何?走,咱們去問一問這位潁陽令。”
荀攸應諾與諸將簇擁著周澈趕上潁陽令的坐車,在去往城東的路上,詢問潁陽周邊的情況。
這位潁陽令說道:“前些天陽翟被圍的時候,也有一支賊兵來犯我潁陽,約有兩三千之眾,幸有城中王、祭諸姓相助,下吏又盡起縣中吏、卒,與賊苦戰了多日,終於得保城池未失。當波才大敗之後,這股賊兵也隨之退走了。”
“退去了何方?”
“渡過潁水向南去了。想來,大約是去和波才會師了。”
“現在城外鄉中可還有賊兵餘黨?”
“城外十裏之內,下吏可保沒有賊兵餘黨,十裏之外就不敢保證了。因為縣中吏、卒少,剛剛隻夠城防,並無餘力去遠處的鄉中巡查。”
“潁陽東北不遠是潁陰,東南不遠是臨潁。此兩縣情形如何?”
“之前,臨潁也遭到過一股賊兵的攻襲,波才敗退後,這股賊兵也退過潁水南下了。潁陰倒是不曾聞有大股賊兵進犯。”
周澈對荀攸說道:“按照計劃,我部要在潁陽屯駐一段時間,等安頓下來之後,從明天開始,令各曲軍卒分去遠處各鄉,鄉中若有賊兵餘黨,務必要清剿幹淨!一則,權當是大戰前的練兵,二來,爭取把本縣和臨潁、潁陰兩縣連成一片,以作為我部穩固之後方。”
“諾!”
周澈率部抵達潁陽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波才的耳中。
周澈在陽翟城外練兵時,時刻都在密切地關注著波才的動向。波才也時刻都在關注著他的舉動。在周澈剛開始練兵的時候,波才甚至還有遣軍北上、奇襲周澈的念頭。隻是,他的這個想法未能得到黃巾軍中各營渠帥的多數讚同,因而沒有能付諸實施。
雖沒能將此計劃付諸實施,但在周澈練兵的這幾天中,波才也沒閑著。
他一方麵收攏潰卒,一方麵痛定思痛,反思陽翟的失敗。
他麾下有十萬之眾,為何在攻打陽翟、麵對少數敵人的時候反而卻失敗了?
他總結出了兩個原因。
其一,他麾下雖號稱有十萬之眾,卻都是些剛從田間走出的農人,不知號令,打仗時一窩蜂,人雖眾多而無大用,或可逞一時之勇,但當不能速勝時,就會麵臨失敗的危險。其二,部眾裏山頭眾多,派係林立,各縣、鄉皆有小帥,當戰爭順利時,可團結一致,而一旦失利,這些縣、鄉的小帥為了各自的利益就會生出異心,不利作戰。
兩個原因其實是一迴事兒,簡而言之:缺乏訓練,不夠正規。
可以說,波才的這個反思是很到位的,如果能給他一點時間,說不定他還真能把這支黃巾軍變成一支精銳,可惜,他沒有足夠的時間,他的“部下們”也沒有給他這個機會。波才把自己的帥帳設在了襄城縣,到了襄城縣後不久,他就召開了一次軍議。
包括停駐在郟縣的部隊,所有能聯絡上的縣、鄉小帥都參加了這次軍議。饒是如此,這次軍議的規模也比以前小了許多。上次,他在陽翟城外也召開過一次軍議,那次參加議會的小帥足有七八十人,這次隻有四五十人。缺席的那些有的是在攻城或敗退時陣亡了,有的則是不知逃去了哪裏,至今還未能與主力會合。
軍議是在襄城縣縣衙的正堂裏召開的,四五十人環坐堂上。
波才坐在上首。
另有一人坐在的他的左下側,位在諸多小帥之上,僅次於他。此人年歲甚輕,二十四五歲,黃臉短須,穿了一身黑色的精甲,按劍跪坐席上,身形要比堂上的大多數人都要健碩。他叫何曼,襄城縣本地人氏。
潁川郡的太平道信徒本來隻有一個公認的首領,即是波才,因為郡中隻有他一人是大賢良師張角的弟子。因為這個身份,他得以成為此次起事的首領。何曼原本隻是襄城縣的一個小帥,與其它小帥的地位是一樣的,之所以此時能高居於餘人之上,有三個緣故。
其一,在起事後他接連立下大功,襄城、郟兩縣就是他帶人打下的。
其次,他是襄城縣本地人氏,占地主之利,算是半個主人,熟悉地方。
再次,波才以十萬眾圍攻陽翟,最終卻落得了一個大敗,而他當初隻以襄城一縣的太平道信徒,總共不過四五千人。就接連打下襄城、郟兩縣。這份功績在波才大敗的背景下顯得尤為突出。
因此,在黃巾全軍潰敗到襄城、郟兩縣後,他在潁川黃巾軍內部的地位直線上升,現今僅次波才。
波才痛定思痛,在這次軍議上提到了兩件事。
先是再次提出:遣派一支軍馬北上陽翟,奇襲周澈。
上次波才提出這個想法時,何曼就表示了反對。
這次他依然反對,說道:“我軍新敗,士氣低沉,且至今尚未能把潰兵全部收攏,如今收攏到襄城、郟兩縣的潰卒還不到五萬人,至少還有四五萬人散落在汝、潁之間。現階段我軍之重點應是在收攏潰卒,依我看來,並非再度北上的良機。”
“周澈豎子乃是我軍之大敵。這次圍攻陽翟,若無此子,定已取城。現如今他在陽翟城外練兵,吾等若置之不理,便是養虎為患,待他兵成之日,吾等想要勝他,將會更加不易了!”
波才圍攻陽翟失敗,這造成他在黃巾軍中的個人威望急劇下跌。退到襄城縣後,對下一步該何去何從,黃巾軍中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思路。
一種以波才為代表,認為應該再度北上,仍以攻下陽翟為首先之要務。
他們認為,隻要打下陽翟,潁川郡內各縣就群龍無首,就可趁機攻取全郡。
另一派則認為:根據京師裏傳來的線報,朝廷的援軍就快來了,如果繼續北上攻打陽翟,等到朝廷援軍到來之時,萬一陽翟尚未攻克,裏外交困,必會再度失利,而一旦再度失利,在朝廷精銳的夾擊下,恐怕就不隻是潰逃,而是會落個全軍覆滅的下場了。
因此,他們認為北上不如南下。
何曼以少數的兵力先後打下襄城、郟兩縣,也算是個知兵的人,對黃巾軍以後的發展路線他亦有想法,他支持南下。
他說道:“據探騎迴報,周澈豎子手下隻有五千人,就算他把這五千人練成了,對我軍也沒有多大的威脅!我認為,吾等現應抓緊時間,盡快把散落潁、汝之間的人馬收攏完全,然後揮師南下,支援劉辟,攻取汝南諸縣。”
波才說道:“大賢良師給吾等的令旨是:攻克陽翟,平定全郡,向洛陽進軍,以與冀州等地的大軍形成合圍洛陽之勢。前幾日吾等攻打陽翟雖小有失利,然主力尚存,豈能因此小失利就違背大賢良師之令?若不攻下陽翟,如何能向洛陽進發?若不取下洛陽,如何能使天變?”
何曼說道:“朝廷援軍將至,再取陽翟已是不可能的了。昨天,派去汝南、南陽方向的探馬迴報,說汝南、南陽兩郡的我軍發展迅速,勢頭猛烈,已各攻取了兩郡之大半!南陽神上使張曼成率趙弘、韓忠、孫夏等席卷南陽,以十數萬之眾正準備圍攻宛城,賊守諸貢不能當。汝南彭脫與何儀、黃劭、劉辟等各率數萬眾攻殺郡中,大敗趙謙。南陽,在我郡之南;汝南,在我郡之東南。此兩郡皆鄰我郡汝水南岸的五縣。如公所言,今我軍雖失利於陽翟,猶有數萬之眾。如果能打下汝水南岸的五縣,我軍就能與南陽、汝南的二十萬大軍會合。如此,眾可至三十萬!有此三十萬眾,進可取陽翟,退可入南陽、汝南。進退由我,豈不遠勝於強攻陽翟,麵臨可能會全軍覆滅的危險?”
諸貢是南陽太守。趙謙是汝南太守。就像何曼說的,這兩位太守都不是本郡黃巾軍的對手,目前的狀況是節節敗退,眼看兩郡就要不保。
堂上的諸多小帥大部分讚同何曼的意見。
這些讚同何曼的小帥,有的是被周澈打怕了,有的則是家在汝水南岸,在他們看來,與其冒著天大的危險再度北上、二打陽翟,還真不如何曼所言,幹脆南下取汝水南岸的五縣,先與汝南、南陽的友軍合兵一處再說。波才雖不願意,奈何現在支持他的人是少數,不得不再次放棄了北上奇襲荀貞的打算。這一番議論,算是徹底定下了潁川黃巾軍接下來的作戰方向,即改而南下,取汝水南岸的五縣。
波才雖對周澈念念不忘,但部眾既大多反對再打陽翟,他也隻得罷了,說道:“既如此,便南下就是。諸君,此次圍攻陽翟,我軍以十萬眾反遭失利,爾等想過是為什麽沒有?”
小帥們有的說道:“陽翟城堅。”
有的說道:“周澈豎子狡詐!”
有的說道:“攻城器械不足!”
波才搖了搖頭,說道:“你們說的這些都對,但最主要的原因卻不是這些。”
“是什麽?”
“是因為我部軍令不一!周澈豎子今在陽翟城外練兵,編什伍、教旗鼓、練隊列,據探馬迴報,隻區區數日,已初具精銳之形,反過來看我軍,既無什伍,部眾又不識旗鼓,更遑論隊列陣法!雖有十萬之眾,形同烏合!以我之烏合,對敵之嚴整,如何不敗?”
何曼對此深表讚同,連連點頭,說道:“公言甚是!公言甚是!”問道,“公既已知我軍何以敗,而賊何以勝,底下打算怎麽辦?”
“我意對我軍進行一次整編。”
“如何整編?”
“一如周賊練兵,編什伍、教旗鼓、練隊列。”
黃巾軍裏目前基本沒有什、伍的編製,隻有裏、鄉、縣這樣的編製。總的來說,就是波才是最高指揮,底下是各縣渠帥,再下是各鄉小帥,再下是各裏頭領。這樣一種編製形式,很明顯是不利於作戰的。所以,波才想要改編它,把它改編得正式一點。
在場的諸多小帥對此都表示認同,何曼也非常讚同:“正該如此!”他不但讚同,並且做了一個補充,說道,“我軍中多有婦孺,臨陣接敵,婦孺難起大用,我以為,應將婦孺和丁壯分開,婦孺可獨立成營,承擔軍中雜務,而以丁壯為我作戰之主力。”
波才表示讚同。
既然大家都同意,那麽就開始整編。
周澈傳下令去,命各部的士卒先就地歇息。等了大約半個時辰,親兵帶著一群吏員迴來了。當先一吏,年約四十,大約因來得急,沒乘公車,駕了輛軺車,黑綬銅印,這是六百石地方長吏的打扮,正是現任的潁陽令。
周澈從馬上跳下,一邊嚴令各曲不許妄動,一邊帶著諸將迎將上去。
兩邊相見,互相行禮。
周澈穿著戎裝,行了個軍禮,笑道:“在下度遼將軍周澈,緣府君之令南下擊賊,打算先在貴地駐紮一段時間,因擔憂冒然入城會驚擾到城中百姓,故遣親兵入城稟報,不意竟驚動縣君!罪過罪過!”
潁陽令早從車上下來,長長一揖,說道:“足下之名,吾久聞之。前數日陽翟之戰,足下身先士卒,與賊周旋,因得以大敗波才賊兵。又前幾天,足下在陽翟縣東練兵,使潁、汝之間的賊兵不敢入陽翟一步,威震郡南,吾亦聞之。今足下率部南下擊賊,實乃郡南百姓之幸!”
“縣君謬讚了。前番陽翟之戰,所以能敗賊者,悉賴全軍將士,澈焉能得此讚譽。”
潁陽令望了望坐在路邊休息的各曲新卒,問道:“足下今至我縣,不知打算停留多久?不知將軍對下吏可有何交代?”
周澈取出一道公文遞給他,說道:“我此行自帶的有糧秣輜重,糧秣用完之前,不需貴縣相助,至於打算在貴縣停留多久,這得看賊兵的動向,現下還說不好。這是府君的檄令,請縣君觀之。”
潁陽令恭謹地接過檄令,展開觀看,看畢,說道:“府君令下吏在縣外為君選一處紮營之地,不知足下對此有何要求?”
“沒甚要求,隻要不依水,不低窪就行。”
軍隊駐營有很多忌諱,其一便是不能離水太近。離水近則潮濕,潮濕則易病,不利士卒的身體健康。當然,也不能離水太遠。太遠則不利用水。
潁陽令思忖片刻,說道:“我潁陽縣東有一塊野地,地方開闊,離水不近也不遠,正是適合。周君要不先隨我去看一看?天將晚了,若無異議,便可在那裏紮營了。”
周澈痛快應道:“好!”
他請潁陽令先行,接著傳下令去,各曲士卒先後起身,跟在潁陽令的車後繞過縣城,往城東而去。
荀攸跟在他的馬邊,瞧了眼走在前頭的潁陽令,說道:“這位縣令倒像是個好說話的!”
不好說話也不行。此前,周澈任司刑巡察時行縣到過潁陽,人未至,潁陽的貪官汙吏就因懼其威而紛紛自辭。潁陽的王、祭等諸大姓並在縣界處相迎於他。今他複歸來,餘威猶在,此番前來更是帶了五千虎賁,越發增其威勢。潁陽令雖是六百石的長吏,也不得不好言好語的和他說話。更再別說,潁水以南遍地都是黃巾,這位潁陽令早就提心吊膽,生怕黃巾軍會北上犯境。如今周澈率部來到,也是在保護潁陽,他當然求之不得了。
周澈說道:“咱們從陽翟出來,一路東南下,路上沒遇到幾個賊兵,也不知這潁陽周邊的情況如何?走,咱們去問一問這位潁陽令。”
荀攸應諾與諸將簇擁著周澈趕上潁陽令的坐車,在去往城東的路上,詢問潁陽周邊的情況。
這位潁陽令說道:“前些天陽翟被圍的時候,也有一支賊兵來犯我潁陽,約有兩三千之眾,幸有城中王、祭諸姓相助,下吏又盡起縣中吏、卒,與賊苦戰了多日,終於得保城池未失。當波才大敗之後,這股賊兵也隨之退走了。”
“退去了何方?”
“渡過潁水向南去了。想來,大約是去和波才會師了。”
“現在城外鄉中可還有賊兵餘黨?”
“城外十裏之內,下吏可保沒有賊兵餘黨,十裏之外就不敢保證了。因為縣中吏、卒少,剛剛隻夠城防,並無餘力去遠處的鄉中巡查。”
“潁陽東北不遠是潁陰,東南不遠是臨潁。此兩縣情形如何?”
“之前,臨潁也遭到過一股賊兵的攻襲,波才敗退後,這股賊兵也退過潁水南下了。潁陰倒是不曾聞有大股賊兵進犯。”
周澈對荀攸說道:“按照計劃,我部要在潁陽屯駐一段時間,等安頓下來之後,從明天開始,令各曲軍卒分去遠處各鄉,鄉中若有賊兵餘黨,務必要清剿幹淨!一則,權當是大戰前的練兵,二來,爭取把本縣和臨潁、潁陰兩縣連成一片,以作為我部穩固之後方。”
“諾!”
周澈率部抵達潁陽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波才的耳中。
周澈在陽翟城外練兵時,時刻都在密切地關注著波才的動向。波才也時刻都在關注著他的舉動。在周澈剛開始練兵的時候,波才甚至還有遣軍北上、奇襲周澈的念頭。隻是,他的這個想法未能得到黃巾軍中各營渠帥的多數讚同,因而沒有能付諸實施。
雖沒能將此計劃付諸實施,但在周澈練兵的這幾天中,波才也沒閑著。
他一方麵收攏潰卒,一方麵痛定思痛,反思陽翟的失敗。
他麾下有十萬之眾,為何在攻打陽翟、麵對少數敵人的時候反而卻失敗了?
他總結出了兩個原因。
其一,他麾下雖號稱有十萬之眾,卻都是些剛從田間走出的農人,不知號令,打仗時一窩蜂,人雖眾多而無大用,或可逞一時之勇,但當不能速勝時,就會麵臨失敗的危險。其二,部眾裏山頭眾多,派係林立,各縣、鄉皆有小帥,當戰爭順利時,可團結一致,而一旦失利,這些縣、鄉的小帥為了各自的利益就會生出異心,不利作戰。
兩個原因其實是一迴事兒,簡而言之:缺乏訓練,不夠正規。
可以說,波才的這個反思是很到位的,如果能給他一點時間,說不定他還真能把這支黃巾軍變成一支精銳,可惜,他沒有足夠的時間,他的“部下們”也沒有給他這個機會。波才把自己的帥帳設在了襄城縣,到了襄城縣後不久,他就召開了一次軍議。
包括停駐在郟縣的部隊,所有能聯絡上的縣、鄉小帥都參加了這次軍議。饒是如此,這次軍議的規模也比以前小了許多。上次,他在陽翟城外也召開過一次軍議,那次參加議會的小帥足有七八十人,這次隻有四五十人。缺席的那些有的是在攻城或敗退時陣亡了,有的則是不知逃去了哪裏,至今還未能與主力會合。
軍議是在襄城縣縣衙的正堂裏召開的,四五十人環坐堂上。
波才坐在上首。
另有一人坐在的他的左下側,位在諸多小帥之上,僅次於他。此人年歲甚輕,二十四五歲,黃臉短須,穿了一身黑色的精甲,按劍跪坐席上,身形要比堂上的大多數人都要健碩。他叫何曼,襄城縣本地人氏。
潁川郡的太平道信徒本來隻有一個公認的首領,即是波才,因為郡中隻有他一人是大賢良師張角的弟子。因為這個身份,他得以成為此次起事的首領。何曼原本隻是襄城縣的一個小帥,與其它小帥的地位是一樣的,之所以此時能高居於餘人之上,有三個緣故。
其一,在起事後他接連立下大功,襄城、郟兩縣就是他帶人打下的。
其次,他是襄城縣本地人氏,占地主之利,算是半個主人,熟悉地方。
再次,波才以十萬眾圍攻陽翟,最終卻落得了一個大敗,而他當初隻以襄城一縣的太平道信徒,總共不過四五千人。就接連打下襄城、郟兩縣。這份功績在波才大敗的背景下顯得尤為突出。
因此,在黃巾全軍潰敗到襄城、郟兩縣後,他在潁川黃巾軍內部的地位直線上升,現今僅次波才。
波才痛定思痛,在這次軍議上提到了兩件事。
先是再次提出:遣派一支軍馬北上陽翟,奇襲周澈。
上次波才提出這個想法時,何曼就表示了反對。
這次他依然反對,說道:“我軍新敗,士氣低沉,且至今尚未能把潰兵全部收攏,如今收攏到襄城、郟兩縣的潰卒還不到五萬人,至少還有四五萬人散落在汝、潁之間。現階段我軍之重點應是在收攏潰卒,依我看來,並非再度北上的良機。”
“周澈豎子乃是我軍之大敵。這次圍攻陽翟,若無此子,定已取城。現如今他在陽翟城外練兵,吾等若置之不理,便是養虎為患,待他兵成之日,吾等想要勝他,將會更加不易了!”
波才圍攻陽翟失敗,這造成他在黃巾軍中的個人威望急劇下跌。退到襄城縣後,對下一步該何去何從,黃巾軍中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思路。
一種以波才為代表,認為應該再度北上,仍以攻下陽翟為首先之要務。
他們認為,隻要打下陽翟,潁川郡內各縣就群龍無首,就可趁機攻取全郡。
另一派則認為:根據京師裏傳來的線報,朝廷的援軍就快來了,如果繼續北上攻打陽翟,等到朝廷援軍到來之時,萬一陽翟尚未攻克,裏外交困,必會再度失利,而一旦再度失利,在朝廷精銳的夾擊下,恐怕就不隻是潰逃,而是會落個全軍覆滅的下場了。
因此,他們認為北上不如南下。
何曼以少數的兵力先後打下襄城、郟兩縣,也算是個知兵的人,對黃巾軍以後的發展路線他亦有想法,他支持南下。
他說道:“據探騎迴報,周澈豎子手下隻有五千人,就算他把這五千人練成了,對我軍也沒有多大的威脅!我認為,吾等現應抓緊時間,盡快把散落潁、汝之間的人馬收攏完全,然後揮師南下,支援劉辟,攻取汝南諸縣。”
波才說道:“大賢良師給吾等的令旨是:攻克陽翟,平定全郡,向洛陽進軍,以與冀州等地的大軍形成合圍洛陽之勢。前幾日吾等攻打陽翟雖小有失利,然主力尚存,豈能因此小失利就違背大賢良師之令?若不攻下陽翟,如何能向洛陽進發?若不取下洛陽,如何能使天變?”
何曼說道:“朝廷援軍將至,再取陽翟已是不可能的了。昨天,派去汝南、南陽方向的探馬迴報,說汝南、南陽兩郡的我軍發展迅速,勢頭猛烈,已各攻取了兩郡之大半!南陽神上使張曼成率趙弘、韓忠、孫夏等席卷南陽,以十數萬之眾正準備圍攻宛城,賊守諸貢不能當。汝南彭脫與何儀、黃劭、劉辟等各率數萬眾攻殺郡中,大敗趙謙。南陽,在我郡之南;汝南,在我郡之東南。此兩郡皆鄰我郡汝水南岸的五縣。如公所言,今我軍雖失利於陽翟,猶有數萬之眾。如果能打下汝水南岸的五縣,我軍就能與南陽、汝南的二十萬大軍會合。如此,眾可至三十萬!有此三十萬眾,進可取陽翟,退可入南陽、汝南。進退由我,豈不遠勝於強攻陽翟,麵臨可能會全軍覆滅的危險?”
諸貢是南陽太守。趙謙是汝南太守。就像何曼說的,這兩位太守都不是本郡黃巾軍的對手,目前的狀況是節節敗退,眼看兩郡就要不保。
堂上的諸多小帥大部分讚同何曼的意見。
這些讚同何曼的小帥,有的是被周澈打怕了,有的則是家在汝水南岸,在他們看來,與其冒著天大的危險再度北上、二打陽翟,還真不如何曼所言,幹脆南下取汝水南岸的五縣,先與汝南、南陽的友軍合兵一處再說。波才雖不願意,奈何現在支持他的人是少數,不得不再次放棄了北上奇襲荀貞的打算。這一番議論,算是徹底定下了潁川黃巾軍接下來的作戰方向,即改而南下,取汝水南岸的五縣。
波才雖對周澈念念不忘,但部眾既大多反對再打陽翟,他也隻得罷了,說道:“既如此,便南下就是。諸君,此次圍攻陽翟,我軍以十萬眾反遭失利,爾等想過是為什麽沒有?”
小帥們有的說道:“陽翟城堅。”
有的說道:“周澈豎子狡詐!”
有的說道:“攻城器械不足!”
波才搖了搖頭,說道:“你們說的這些都對,但最主要的原因卻不是這些。”
“是什麽?”
“是因為我部軍令不一!周澈豎子今在陽翟城外練兵,編什伍、教旗鼓、練隊列,據探馬迴報,隻區區數日,已初具精銳之形,反過來看我軍,既無什伍,部眾又不識旗鼓,更遑論隊列陣法!雖有十萬之眾,形同烏合!以我之烏合,對敵之嚴整,如何不敗?”
何曼對此深表讚同,連連點頭,說道:“公言甚是!公言甚是!”問道,“公既已知我軍何以敗,而賊何以勝,底下打算怎麽辦?”
“我意對我軍進行一次整編。”
“如何整編?”
“一如周賊練兵,編什伍、教旗鼓、練隊列。”
黃巾軍裏目前基本沒有什、伍的編製,隻有裏、鄉、縣這樣的編製。總的來說,就是波才是最高指揮,底下是各縣渠帥,再下是各鄉小帥,再下是各裏頭領。這樣一種編製形式,很明顯是不利於作戰的。所以,波才想要改編它,把它改編得正式一點。
在場的諸多小帥對此都表示認同,何曼也非常讚同:“正該如此!”他不但讚同,並且做了一個補充,說道,“我軍中多有婦孺,臨陣接敵,婦孺難起大用,我以為,應將婦孺和丁壯分開,婦孺可獨立成營,承擔軍中雜務,而以丁壯為我作戰之主力。”
波才表示讚同。
既然大家都同意,那麽就開始整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