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於輔吃驚地抬起頭來不解地問道:“為什麽?”
周澈麵現悲淒之色,苦苦一笑道:“知道趙軍候為什麽會死在鹿亭嗎?”
眾人睜大雙眼,心中十分疑惑地望著周澈,靜待他說下去。
周澈慢慢地撫了撫著案幾上的地圖,緩緩說道:“現在迴頭看,鹿亭這一戰,即使我們不打,也無光大局。熊罷已經開始撤離,他的部隊已經沒有了口糧,隻能靠殺馬維持。那麽為什麽我們還會義無反顧地奔襲慕容績?”
“因為我們是大漢人,所以我們決不允許任何一個敵人踐踏我們大漢的每一寸土地。”
周澈目視帳內的部下,神情堅決,斬釘截鐵地說道:“決不允許。”
“趙軍候為保衛大漢而死。”
“敵人還在我們的國土上耀武揚威,還在攻打我們的城池,還在殘害我們的百姓。不撤底趕走他們,我們絕不罷休。”
“居庸城的西關坐落於兩山之間,易守難攻。按照我們最新得到的消息分析,烏桓人提脫隻有一萬多人,而居庸城內有三千多守軍。以一萬多人攻打西關,根本就不可能成功。”
“提脫是佯攻。敵人的主攻方向應該是在涿鹿。拓跋部落的部隊一旦拿下涿鹿,可以拓展他在上穀郡的空間,逐步蠶食代郡和上穀郡的大片水草豐茂之地,擠壓烏桓人進一步南遷,迫使漢人的生存空間更加狹小。”
“慕容風有慕容風的考慮,拓跋鋒有拓跋鋒的計謀,鮮卑國的兩大勢力明爭暗奪,都想侵占大漢的土地。現在看來漁陽戰場和上穀戰場看似聯係密切,其實他們各自心懷鬼胎,根本就沒有聯手的可能。尤其現在慕容風的部隊已經撤迴廣平,他們想繼續攻擊漁陽已經不可能。拓跋鋒得到這個消息後,在計劃上肯定要變更。涿鹿馬上就會有血戰。”
“所以現在看似非常危急的居庸其實堅若磐石,反而暫時情況尚可維持的涿鹿隱含著巨大的危機。”
“嗚…嗚…”
密集而急促的牛角號聲突然衝天而起。
周澈和帳內眾人麵色大變,幾乎不約而同地飛身而起,向帳外衝出。
戰鼓聲突然象驚雷一般在耳邊炸響。
一支騎兵隊伍從天地之間飛速射來。
這支軍隊成戰鬥衝鋒隊列一字橫排,以排山倒海般的駭人氣勢洶湧撲來。
大地在抖動,在輕微的顫栗,五彩繽紛的旌旗在迎風飄揚。戰馬在奔騰,巨大的轟鳴聲驚天動地。戰鼓在吼叫,渾厚的聲音直衝雲霄。
大營內一片慌亂,各部人馬在各種牛角號聲的指揮下,紛紛列隊,集結隊形。
周澈和鮮於輔等人縱馬出營,向遠處眺望。
“白馬公孫瓚。”
鮮於輔突然大聲叫起來,“是遼東的騎兵,是白馬公孫瓚來了。”
周澈緊懸的心立即放了下來。
用戰鼓指揮部隊按常理來說應該是大漢自己的軍隊。但現在和鮮卑人交戰時期,什麽情況都有可能發生。自己的部隊不就是用牛角號嗎?敵人也可能仿效漢軍用戰鼓。
聽到鮮於輔地叫喊,一群人不約而同地鬆了一口氣。
周澈迴頭望望大營,三曲部隊的騎兵尚未集結完畢。他再望望迎麵趕來的遼東騎兵,目測了一下雙方的距離,知道一旦真是敵人來襲,自己的部隊就會象慕容績的大軍受襲一樣,根本沒有還手的機會。他不由自主地又想起了鮮卑人的黑鷹鐵騎。什麽時候自己也能訓練出一支無敵天下的鐵騎呢?
他轉目望向鄭季憲,想問問他,斥候隊為什麽沒有偵察到這支部隊?鄭季憲也非常疑惑地迴望著他,十分茫然。他沒有辦法解釋。
對麵的騎兵隊伍速度不減,依舊在狂奔。最前麵的中間一排,赫然是一片突出的白馬隊列。它們漂亮的身影映襯在藍天綠地之間,顯得格外得耀眼奪目。
周澈和他的部下久聞公孫瓚的大名,雖然沒有見過他,但聽到他的傳聞太多了,各人心裏都很仰慕崇拜他。馬上就要見到名揚天下的人物,大家的心裏充滿了好奇和興奮。
公孫瓚字伯珪,是遼西令支人。他出身於官宦世家,其父曾經是二千石的中央大員。他雖然有一身本事,但由於母親出身卑賤,成年後也隻能在遼西郡的太守府充當一名書佐,亦即抄寫員之流。然而他很快便獲得了太守侯安的賞識,被太守大人招為女婿。侯安也是一位名士,為了自己女婿的前途,他把公孫瓚送到洛陽之南的緱氏縣,拜大儒盧植先生為師,讀書做學問。
公孫瓚在北方長大,他自己是一個慷慨悲歌之士,豪爽而尚武好義,根本就不喜歡讀書論經。他不曾把書讀通,便告辭盧值迴到家鄉令支縣。不久,他在嶽父的推薦下,再次到新任遼西郡太守劉基的下麵作了一個上計吏,他根本沒有文人的氣質,幹這些事都是用非所長,但也表現得不是太壞。
過了兩年,劉基因為黨錮之禍受到牽連,被押往洛陽。公孫瓚知道劉基被人陷害,出於義憤,他化裝成一個仆人,一路跟隨保護。劉基在京都洛陽被判流放交州日南郡。那地方處於南方蠻荒之地,傳聞瘴氣非常厲害。公孫瓚看到劉基無辜獲罪,孤苦可憐,乃下定決心親自護送他到日南郡。兩人走到中途,劉基就遇到了赦免的機會。公孫瓚將他送迴家,獨自一人返迴遼西郡的令支縣。
因為這件事,公孫瓚的俠義之名傳遍幽州北方各郡,聲名大噪。不久公孫瓚被繼任太守推舉為孝廉。這是大漢官場的正途。由孝廉而被天子召見,留用為“郎”,再由郎而外放為地方官,最後由地方官而內調為中央大官。
公孫瓚在為“郎”期滿以後,被派作幽州的遼東屬國長史。雖然長史是文官,但在這裏卻是武官,相當於一郡的都尉。所謂遼東屬國,便是散布在遼東郡周圍的若幹藩屬國,亦即大大小小的烏桓與鮮卑的部落。遼東屬國長史的職責,便是監視這些部落,不許他們造反。
大概因為出身的關係,受到的教育和普通人差異比較大,公孫瓚極端仇視胡人,好象和他們有血海深仇似的。每次,隻要他接到有部落造反的消息,他就會勃然大怒,義憤填膺,立即率部去平定叛亂,常常深入邊陲,望塵奔逐,日夜繼戰,好象這些部落和他私人有深仇大恨一樣。公孫瓚和胡人交鋒,從來都不留活口,盡屠全族,當真是雞犬不留,其血腥殘暴,令胡人聞風喪膽,莫敢捋其須。
公孫瓚喜歡騎白色的馬,他命令自己的衛隊士兵也都騎白馬。因此,公孫瓚有一個聞名遐爾的綽號叫白馬長史,他的衛隊叫白馬義從。
公孫瓚的部隊軍容整齊,旗幟招展,士兵們盔甲鮮明,武器鋒利,一看就是一支訓練有素,戰鬥力極強的部隊。他們在距離周澈大營約百步的地方緩緩停了下來。
周澈麵現悲淒之色,苦苦一笑道:“知道趙軍候為什麽會死在鹿亭嗎?”
眾人睜大雙眼,心中十分疑惑地望著周澈,靜待他說下去。
周澈慢慢地撫了撫著案幾上的地圖,緩緩說道:“現在迴頭看,鹿亭這一戰,即使我們不打,也無光大局。熊罷已經開始撤離,他的部隊已經沒有了口糧,隻能靠殺馬維持。那麽為什麽我們還會義無反顧地奔襲慕容績?”
“因為我們是大漢人,所以我們決不允許任何一個敵人踐踏我們大漢的每一寸土地。”
周澈目視帳內的部下,神情堅決,斬釘截鐵地說道:“決不允許。”
“趙軍候為保衛大漢而死。”
“敵人還在我們的國土上耀武揚威,還在攻打我們的城池,還在殘害我們的百姓。不撤底趕走他們,我們絕不罷休。”
“居庸城的西關坐落於兩山之間,易守難攻。按照我們最新得到的消息分析,烏桓人提脫隻有一萬多人,而居庸城內有三千多守軍。以一萬多人攻打西關,根本就不可能成功。”
“提脫是佯攻。敵人的主攻方向應該是在涿鹿。拓跋部落的部隊一旦拿下涿鹿,可以拓展他在上穀郡的空間,逐步蠶食代郡和上穀郡的大片水草豐茂之地,擠壓烏桓人進一步南遷,迫使漢人的生存空間更加狹小。”
“慕容風有慕容風的考慮,拓跋鋒有拓跋鋒的計謀,鮮卑國的兩大勢力明爭暗奪,都想侵占大漢的土地。現在看來漁陽戰場和上穀戰場看似聯係密切,其實他們各自心懷鬼胎,根本就沒有聯手的可能。尤其現在慕容風的部隊已經撤迴廣平,他們想繼續攻擊漁陽已經不可能。拓跋鋒得到這個消息後,在計劃上肯定要變更。涿鹿馬上就會有血戰。”
“所以現在看似非常危急的居庸其實堅若磐石,反而暫時情況尚可維持的涿鹿隱含著巨大的危機。”
“嗚…嗚…”
密集而急促的牛角號聲突然衝天而起。
周澈和帳內眾人麵色大變,幾乎不約而同地飛身而起,向帳外衝出。
戰鼓聲突然象驚雷一般在耳邊炸響。
一支騎兵隊伍從天地之間飛速射來。
這支軍隊成戰鬥衝鋒隊列一字橫排,以排山倒海般的駭人氣勢洶湧撲來。
大地在抖動,在輕微的顫栗,五彩繽紛的旌旗在迎風飄揚。戰馬在奔騰,巨大的轟鳴聲驚天動地。戰鼓在吼叫,渾厚的聲音直衝雲霄。
大營內一片慌亂,各部人馬在各種牛角號聲的指揮下,紛紛列隊,集結隊形。
周澈和鮮於輔等人縱馬出營,向遠處眺望。
“白馬公孫瓚。”
鮮於輔突然大聲叫起來,“是遼東的騎兵,是白馬公孫瓚來了。”
周澈緊懸的心立即放了下來。
用戰鼓指揮部隊按常理來說應該是大漢自己的軍隊。但現在和鮮卑人交戰時期,什麽情況都有可能發生。自己的部隊不就是用牛角號嗎?敵人也可能仿效漢軍用戰鼓。
聽到鮮於輔地叫喊,一群人不約而同地鬆了一口氣。
周澈迴頭望望大營,三曲部隊的騎兵尚未集結完畢。他再望望迎麵趕來的遼東騎兵,目測了一下雙方的距離,知道一旦真是敵人來襲,自己的部隊就會象慕容績的大軍受襲一樣,根本沒有還手的機會。他不由自主地又想起了鮮卑人的黑鷹鐵騎。什麽時候自己也能訓練出一支無敵天下的鐵騎呢?
他轉目望向鄭季憲,想問問他,斥候隊為什麽沒有偵察到這支部隊?鄭季憲也非常疑惑地迴望著他,十分茫然。他沒有辦法解釋。
對麵的騎兵隊伍速度不減,依舊在狂奔。最前麵的中間一排,赫然是一片突出的白馬隊列。它們漂亮的身影映襯在藍天綠地之間,顯得格外得耀眼奪目。
周澈和他的部下久聞公孫瓚的大名,雖然沒有見過他,但聽到他的傳聞太多了,各人心裏都很仰慕崇拜他。馬上就要見到名揚天下的人物,大家的心裏充滿了好奇和興奮。
公孫瓚字伯珪,是遼西令支人。他出身於官宦世家,其父曾經是二千石的中央大員。他雖然有一身本事,但由於母親出身卑賤,成年後也隻能在遼西郡的太守府充當一名書佐,亦即抄寫員之流。然而他很快便獲得了太守侯安的賞識,被太守大人招為女婿。侯安也是一位名士,為了自己女婿的前途,他把公孫瓚送到洛陽之南的緱氏縣,拜大儒盧植先生為師,讀書做學問。
公孫瓚在北方長大,他自己是一個慷慨悲歌之士,豪爽而尚武好義,根本就不喜歡讀書論經。他不曾把書讀通,便告辭盧值迴到家鄉令支縣。不久,他在嶽父的推薦下,再次到新任遼西郡太守劉基的下麵作了一個上計吏,他根本沒有文人的氣質,幹這些事都是用非所長,但也表現得不是太壞。
過了兩年,劉基因為黨錮之禍受到牽連,被押往洛陽。公孫瓚知道劉基被人陷害,出於義憤,他化裝成一個仆人,一路跟隨保護。劉基在京都洛陽被判流放交州日南郡。那地方處於南方蠻荒之地,傳聞瘴氣非常厲害。公孫瓚看到劉基無辜獲罪,孤苦可憐,乃下定決心親自護送他到日南郡。兩人走到中途,劉基就遇到了赦免的機會。公孫瓚將他送迴家,獨自一人返迴遼西郡的令支縣。
因為這件事,公孫瓚的俠義之名傳遍幽州北方各郡,聲名大噪。不久公孫瓚被繼任太守推舉為孝廉。這是大漢官場的正途。由孝廉而被天子召見,留用為“郎”,再由郎而外放為地方官,最後由地方官而內調為中央大官。
公孫瓚在為“郎”期滿以後,被派作幽州的遼東屬國長史。雖然長史是文官,但在這裏卻是武官,相當於一郡的都尉。所謂遼東屬國,便是散布在遼東郡周圍的若幹藩屬國,亦即大大小小的烏桓與鮮卑的部落。遼東屬國長史的職責,便是監視這些部落,不許他們造反。
大概因為出身的關係,受到的教育和普通人差異比較大,公孫瓚極端仇視胡人,好象和他們有血海深仇似的。每次,隻要他接到有部落造反的消息,他就會勃然大怒,義憤填膺,立即率部去平定叛亂,常常深入邊陲,望塵奔逐,日夜繼戰,好象這些部落和他私人有深仇大恨一樣。公孫瓚和胡人交鋒,從來都不留活口,盡屠全族,當真是雞犬不留,其血腥殘暴,令胡人聞風喪膽,莫敢捋其須。
公孫瓚喜歡騎白色的馬,他命令自己的衛隊士兵也都騎白馬。因此,公孫瓚有一個聞名遐爾的綽號叫白馬長史,他的衛隊叫白馬義從。
公孫瓚的部隊軍容整齊,旗幟招展,士兵們盔甲鮮明,武器鋒利,一看就是一支訓練有素,戰鬥力極強的部隊。他們在距離周澈大營約百步的地方緩緩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