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舍後院,薑父住的那套房的堂屋中,三人相對跪坐。
坐在上座的是一個四旬男子,濃眉大眼,蓄著長須,相貌威嚴,美中不足有些謝頂,頭發稀疏,紮起的發髻很小。他筆直地跪坐在榻上,穿著官袍,佩戴黃綬。黃綬是四百石以下、二百石以上官吏佩戴的。此人正是本縣的縣尉,姓袁名歆,是出身袁氏的袁家子弟。
下首兩人,一個是周澈,一個是裴元紹。
縣尉袁歆正在問話:“賊薑楓案,汝亭可有線索?”
“啟稟尉君,並無線索。遵尉君的命令,我等將薑楓的畫像懸掛在了舍外塾中,凡有過往的路人,我們都有詢問。至今為止,尚無人知其下落。”
“薑楓號至孝,他的父親被扣押亭中,他沒有來過麽?”
“不曾來過?”
“也沒有托人來看過麽?”
“不曾有。”
袁歆微閉雙目,沉吟片刻,複問道:“你們可有將亭中盡數搜索?”
“接尉君命令的當時,我等就將亭中各地仔細搜索過了,並通知了各裏,若有見薑楓即速報舍中。”
袁歆有一問,周澈有一答。他溫良沉靜,坐在一邊兒的裴元紹緊張得不得了,強自鎮定,一句話不敢說。好在袁歆沒有注意到他,倒也不曾因此生疑。
“此案已驚動郡中。吾本該前幾天就巡查到你們亭部的,之所以來的晚了便是因受郡中督郵召見。督郵詳細地詢問了此案,並說將會盡快上稟府君。汝等定要重視此案,特別薑父在汝亭舍,更是關鍵之關鍵,務必不可大意!”
“督郵”,郡吏,分部行縣,是太守的耳目,同時代表太守監督諸縣,權力很大,既能刺舉縣中縣尉、縣丞這些長吏,又可察舉郡縣豪右大族,並“奉詔令捕擊盜賊”、“錄送囚徒”等。
周澈恭謹應道:“是。”
袁歆朝內室看了看,說道:“剛吾來時,見薑父從室內出來。他在這裏住麽?”
裴元紹咽了口唾沫,放在膝蓋上的手緊張得握成了拳頭。
須知,按照漢家律法的規定,除了“親親得相首匿”外,其它的包庇行為都是要受到嚴懲的。
當世重經,以經治國,“親親得相首匿”即所謂的“春秋決獄”,把儒家的觀點引入法律中,意思就是直係親屬之間可以包庇犯罪,隻要不是謀反、不道的罪行,可以免受懲罰。而橫路亭中的諸人顯然和薑楓沒什麽親戚關係,並且他們還或為吏員、或為亭卒,縱容罪犯、包庇不言,實為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嚴重的甚至可能會被判為與罪犯同罪。
裴元紹怎能不緊張害怕?
周澈恭謹地答道:“是的。……,薑父年邁,若將其係於前院,使之居於陋舍,恐有違天子仁愛、縣君神明,所以,仆將自住的屋子讓了出來,給他居住。”
袁歆沒說什麽,隻點了點頭,又問道:“吾入室前,聽到犴獄中似有動靜,裏邊關的有人麽?”
為保險起見,在迎接袁歆時,周澈低聲吩咐了韋強,叫他去犴獄裏看住武柏,免得他大喊大叫。此時聽袁歆詢問,他答道:“胡屠夫被殺死後,家中隻剩下寡妻孤女,其‘裏’中有一人,素來無狀,夜闖其門。仆知後,便將之抓來了亭舍,關入犴獄,以示懲戒,敦厚風俗。”
袁歆頷首,說道:“此等無狀最是可惡,汝做得很對。……,不要輕易將他放了,多關幾天,讓他好好吃些苦頭!免得出去了再亂我地方民風。”
“是。”周澈雖鎮靜,也不願在這個話題上多說,輕巧巧轉變話題,說道,“……,仆有一事想稟奏尉君。”
“何事?”
“如今正值‘備寇’之季。仆召集了一部分本亭裏民,從大前天起開始了操練戒備。”
“噢,原來是此事。爾等亭部執掌一亭治安,正該如是。”
袁歆與陳鬆、劉需不同,是個寡言的人,和周澈說完正事兒便無話可說了。周澈也不是個多嘴的人,見袁歆突然沉默,以為他在想什麽事兒,怕打擾了他,也安靜不言。裴元紹更不會開口。
三個人麵對麵,沉寂默然地坐了小半刻鍾。
周澈漸覺氣氛詭異,正準備說話的時候,聽見袁歆開口問道:“可還有別的事情要稟?”
“沒有了。”
“既如此,吾便走了。薑楓之案,你千萬不可輕忽。”
袁歆說走就走,起身下榻,穿鞋出門。周澈、裴元紹忙跟著相送。裴元紹汗流浹背,下地的時候腿都軟了,差點摔倒,還是周澈扶住了他。裴元紹十分羞慚,周澈微笑著拍了拍他的臂膀。
出了門,穿後院、經前院,又出舍門,在吏、卒的簇擁下,袁歆翻身上馬,臨走,像是突然想起了什麽,招手示意周澈近前,說道:“吾見你舍中前院放了好幾個酒甕,近日有飲酒麽?”
“是。剛開始操練裏民,前晚、昨夜,分別請了裏長們和一些壯士喝酒。”
“爾等任職亭部,當知律法。‘三人以上無故群飲酒,罰沒錢四兩’。酒,不是不能喝,但要少喝,不可因此誤了大事。”
周澈恭謹應諾。
時雖有禁群飲酒的律法,但執行得不嚴格,形同虛設,袁歆也隻是因為受到上邊的壓力、急於把薑楓追捕歸案,所以隨口提醒一句,說完了,略微拱手,前唿後擁地去了。
周澈站在舍院門口,目送他們離開,觀其方向,應該是往下一個亭部,胡鄉亭去了。等他們遠走,他轉迴舍中。裴元紹深為自己方才的表現而慚愧,想要說點什麽,又不知從何說起。
周澈看出了他的羞慚,笑道:“尉君久居高位,不怒自威。裴君,你說什麽時候你我也能像他那樣?”
一句話衝淡了裴元紹的尷尬和羞愧。他陪笑說道:“安城是大縣,尉君俸祿四百石,澈君世家大族,假以時日或可為縣君。俺隻是一個鄉野鄙夫,百石吏尚不敢想,況縣尉乎!”
周澈哈哈大笑,心道:“縣君?便是給我做,我也不想做。”在亂世裏,一個沒有兵馬的縣令怕還比不上一個有兵馬的屯長!
韋強從犴獄裏出來,湊到周澈和裴元紹的身邊,問道:“怎麽樣?尉君都說了什麽?”
“沒說什麽,隻是叫咱們不要大意輕忽。”
周澈絲毫沒有將縣尉來這件事放在心上,反正事情已經做下,再去擔憂泄露之類的也毫無用處,大丈夫應該拿得起、放得下,幹脆不想。相比縣尉登門,他現在更關心邢剛,自從上次休沐迴來,邢剛就悶悶不樂,好像有心事。平日巡查亭部也無精打采,眾人問他,隻是笑笑。
“老邢這兩天還是老樣子?”
這兩天一直是周倉、嚴偉在亭舍中值班,他兩人答道:“是啊,還是那副樣子,半死不活的。醒了就舉石頭,吃飽了就睡覺,一句話不說。”
“不能再這麽拖下去了。……,他是鄉亭人,對麽?”
“對。”
“這樣吧,今天剛好沒什麽事兒,阿強,你隨我一塊兒,去趟他家,看看怎麽了。”
韋強應了,將馬從廄中牽出,兩人出亭舍,往鄉亭去。這一去不要緊,險些惹出一樁禍事。
“鄉亭”即“鄉治”的所在,打個比方,如同後世的省會城市的意思,就是周澈他們鄉的,鄉政-府所在的亭。
鄉亭在橫路亭東北方向,中間相隔了兩個亭部,抄近路的話,大約十幾裏地。
周澈和韋強用了不到半個時辰,十幾裏地轉瞬即至。“鄉亭”雖然是“鄉治”所在的地方,但道路上行人稀疏,明顯比橫路亭冷清很多。
韋強說道:“在前幾年的疫病中,鄉亭亡故者甚眾。”
橫路亭境內沒有空閑的田地,都種滿了麥子,而才入“鄉亭”,路邊的土地就有荒蕪的了。不但“鄉亭”,他們一路走來,路過的那兩個“亭部”中,也或多或少分別都有此類現象。
民以食為天,隻要有口氣在,農人就不可能讓田地荒蕪,很顯然,這些土地的主人應該都是全家盡數歿在疫中了。——不過,這種田地閑置的現象不會延續太久,不知道有多少在虎視眈眈地盯著呢!最多到明年,必就會或被豪強之家占走,或被亡者的族人收歸族中。
韋強知道邢剛的家,領著周澈七拐八折,盡走的小路,不多時來到一處裏外。
這個裏的規模不小,比安文裏、坪南裏都大,粗略估摸,至少能住八九十戶人家。裏門的瓦當上飛雲為紋,中有兩字:“培襄邢裏”。
以姓為裏名,說明是聚族而居。周澈問了韋強,果不其然,裏中皆為邢姓。
在沒有公事、又不是休沐的情況下,亭部一如郡、縣長官一樣,是不能擅自出界的。所以,周澈此次出來,換下了公職的服飾,裹了個黑色的幘巾,看似一個普通的黔首百姓。
“裏監門”很負責任,見他二人近前,從塾中出來,問道:“做什麽的?”
韋強代為迴答,說道:“俺們與本裏民邢剛同在橫路任職,今有事去他家中。”
“橫路?……,你是?”
“俺叫韋強。”
“裏”的管理是很嚴格的,有陌生人來時必須要問清楚,如果有外人想要暫住“裏”中,還必須登記,得有“任者”,也即保人。周澈之所以能在“橫路亭”的各裏中出入無忌,那是因為他是亭部官吏。現在來到別人的地盤,肯定會受到盤問。
坐在上座的是一個四旬男子,濃眉大眼,蓄著長須,相貌威嚴,美中不足有些謝頂,頭發稀疏,紮起的發髻很小。他筆直地跪坐在榻上,穿著官袍,佩戴黃綬。黃綬是四百石以下、二百石以上官吏佩戴的。此人正是本縣的縣尉,姓袁名歆,是出身袁氏的袁家子弟。
下首兩人,一個是周澈,一個是裴元紹。
縣尉袁歆正在問話:“賊薑楓案,汝亭可有線索?”
“啟稟尉君,並無線索。遵尉君的命令,我等將薑楓的畫像懸掛在了舍外塾中,凡有過往的路人,我們都有詢問。至今為止,尚無人知其下落。”
“薑楓號至孝,他的父親被扣押亭中,他沒有來過麽?”
“不曾來過?”
“也沒有托人來看過麽?”
“不曾有。”
袁歆微閉雙目,沉吟片刻,複問道:“你們可有將亭中盡數搜索?”
“接尉君命令的當時,我等就將亭中各地仔細搜索過了,並通知了各裏,若有見薑楓即速報舍中。”
袁歆有一問,周澈有一答。他溫良沉靜,坐在一邊兒的裴元紹緊張得不得了,強自鎮定,一句話不敢說。好在袁歆沒有注意到他,倒也不曾因此生疑。
“此案已驚動郡中。吾本該前幾天就巡查到你們亭部的,之所以來的晚了便是因受郡中督郵召見。督郵詳細地詢問了此案,並說將會盡快上稟府君。汝等定要重視此案,特別薑父在汝亭舍,更是關鍵之關鍵,務必不可大意!”
“督郵”,郡吏,分部行縣,是太守的耳目,同時代表太守監督諸縣,權力很大,既能刺舉縣中縣尉、縣丞這些長吏,又可察舉郡縣豪右大族,並“奉詔令捕擊盜賊”、“錄送囚徒”等。
周澈恭謹應道:“是。”
袁歆朝內室看了看,說道:“剛吾來時,見薑父從室內出來。他在這裏住麽?”
裴元紹咽了口唾沫,放在膝蓋上的手緊張得握成了拳頭。
須知,按照漢家律法的規定,除了“親親得相首匿”外,其它的包庇行為都是要受到嚴懲的。
當世重經,以經治國,“親親得相首匿”即所謂的“春秋決獄”,把儒家的觀點引入法律中,意思就是直係親屬之間可以包庇犯罪,隻要不是謀反、不道的罪行,可以免受懲罰。而橫路亭中的諸人顯然和薑楓沒什麽親戚關係,並且他們還或為吏員、或為亭卒,縱容罪犯、包庇不言,實為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嚴重的甚至可能會被判為與罪犯同罪。
裴元紹怎能不緊張害怕?
周澈恭謹地答道:“是的。……,薑父年邁,若將其係於前院,使之居於陋舍,恐有違天子仁愛、縣君神明,所以,仆將自住的屋子讓了出來,給他居住。”
袁歆沒說什麽,隻點了點頭,又問道:“吾入室前,聽到犴獄中似有動靜,裏邊關的有人麽?”
為保險起見,在迎接袁歆時,周澈低聲吩咐了韋強,叫他去犴獄裏看住武柏,免得他大喊大叫。此時聽袁歆詢問,他答道:“胡屠夫被殺死後,家中隻剩下寡妻孤女,其‘裏’中有一人,素來無狀,夜闖其門。仆知後,便將之抓來了亭舍,關入犴獄,以示懲戒,敦厚風俗。”
袁歆頷首,說道:“此等無狀最是可惡,汝做得很對。……,不要輕易將他放了,多關幾天,讓他好好吃些苦頭!免得出去了再亂我地方民風。”
“是。”周澈雖鎮靜,也不願在這個話題上多說,輕巧巧轉變話題,說道,“……,仆有一事想稟奏尉君。”
“何事?”
“如今正值‘備寇’之季。仆召集了一部分本亭裏民,從大前天起開始了操練戒備。”
“噢,原來是此事。爾等亭部執掌一亭治安,正該如是。”
袁歆與陳鬆、劉需不同,是個寡言的人,和周澈說完正事兒便無話可說了。周澈也不是個多嘴的人,見袁歆突然沉默,以為他在想什麽事兒,怕打擾了他,也安靜不言。裴元紹更不會開口。
三個人麵對麵,沉寂默然地坐了小半刻鍾。
周澈漸覺氣氛詭異,正準備說話的時候,聽見袁歆開口問道:“可還有別的事情要稟?”
“沒有了。”
“既如此,吾便走了。薑楓之案,你千萬不可輕忽。”
袁歆說走就走,起身下榻,穿鞋出門。周澈、裴元紹忙跟著相送。裴元紹汗流浹背,下地的時候腿都軟了,差點摔倒,還是周澈扶住了他。裴元紹十分羞慚,周澈微笑著拍了拍他的臂膀。
出了門,穿後院、經前院,又出舍門,在吏、卒的簇擁下,袁歆翻身上馬,臨走,像是突然想起了什麽,招手示意周澈近前,說道:“吾見你舍中前院放了好幾個酒甕,近日有飲酒麽?”
“是。剛開始操練裏民,前晚、昨夜,分別請了裏長們和一些壯士喝酒。”
“爾等任職亭部,當知律法。‘三人以上無故群飲酒,罰沒錢四兩’。酒,不是不能喝,但要少喝,不可因此誤了大事。”
周澈恭謹應諾。
時雖有禁群飲酒的律法,但執行得不嚴格,形同虛設,袁歆也隻是因為受到上邊的壓力、急於把薑楓追捕歸案,所以隨口提醒一句,說完了,略微拱手,前唿後擁地去了。
周澈站在舍院門口,目送他們離開,觀其方向,應該是往下一個亭部,胡鄉亭去了。等他們遠走,他轉迴舍中。裴元紹深為自己方才的表現而慚愧,想要說點什麽,又不知從何說起。
周澈看出了他的羞慚,笑道:“尉君久居高位,不怒自威。裴君,你說什麽時候你我也能像他那樣?”
一句話衝淡了裴元紹的尷尬和羞愧。他陪笑說道:“安城是大縣,尉君俸祿四百石,澈君世家大族,假以時日或可為縣君。俺隻是一個鄉野鄙夫,百石吏尚不敢想,況縣尉乎!”
周澈哈哈大笑,心道:“縣君?便是給我做,我也不想做。”在亂世裏,一個沒有兵馬的縣令怕還比不上一個有兵馬的屯長!
韋強從犴獄裏出來,湊到周澈和裴元紹的身邊,問道:“怎麽樣?尉君都說了什麽?”
“沒說什麽,隻是叫咱們不要大意輕忽。”
周澈絲毫沒有將縣尉來這件事放在心上,反正事情已經做下,再去擔憂泄露之類的也毫無用處,大丈夫應該拿得起、放得下,幹脆不想。相比縣尉登門,他現在更關心邢剛,自從上次休沐迴來,邢剛就悶悶不樂,好像有心事。平日巡查亭部也無精打采,眾人問他,隻是笑笑。
“老邢這兩天還是老樣子?”
這兩天一直是周倉、嚴偉在亭舍中值班,他兩人答道:“是啊,還是那副樣子,半死不活的。醒了就舉石頭,吃飽了就睡覺,一句話不說。”
“不能再這麽拖下去了。……,他是鄉亭人,對麽?”
“對。”
“這樣吧,今天剛好沒什麽事兒,阿強,你隨我一塊兒,去趟他家,看看怎麽了。”
韋強應了,將馬從廄中牽出,兩人出亭舍,往鄉亭去。這一去不要緊,險些惹出一樁禍事。
“鄉亭”即“鄉治”的所在,打個比方,如同後世的省會城市的意思,就是周澈他們鄉的,鄉政-府所在的亭。
鄉亭在橫路亭東北方向,中間相隔了兩個亭部,抄近路的話,大約十幾裏地。
周澈和韋強用了不到半個時辰,十幾裏地轉瞬即至。“鄉亭”雖然是“鄉治”所在的地方,但道路上行人稀疏,明顯比橫路亭冷清很多。
韋強說道:“在前幾年的疫病中,鄉亭亡故者甚眾。”
橫路亭境內沒有空閑的田地,都種滿了麥子,而才入“鄉亭”,路邊的土地就有荒蕪的了。不但“鄉亭”,他們一路走來,路過的那兩個“亭部”中,也或多或少分別都有此類現象。
民以食為天,隻要有口氣在,農人就不可能讓田地荒蕪,很顯然,這些土地的主人應該都是全家盡數歿在疫中了。——不過,這種田地閑置的現象不會延續太久,不知道有多少在虎視眈眈地盯著呢!最多到明年,必就會或被豪強之家占走,或被亡者的族人收歸族中。
韋強知道邢剛的家,領著周澈七拐八折,盡走的小路,不多時來到一處裏外。
這個裏的規模不小,比安文裏、坪南裏都大,粗略估摸,至少能住八九十戶人家。裏門的瓦當上飛雲為紋,中有兩字:“培襄邢裏”。
以姓為裏名,說明是聚族而居。周澈問了韋強,果不其然,裏中皆為邢姓。
在沒有公事、又不是休沐的情況下,亭部一如郡、縣長官一樣,是不能擅自出界的。所以,周澈此次出來,換下了公職的服飾,裹了個黑色的幘巾,看似一個普通的黔首百姓。
“裏監門”很負責任,見他二人近前,從塾中出來,問道:“做什麽的?”
韋強代為迴答,說道:“俺們與本裏民邢剛同在橫路任職,今有事去他家中。”
“橫路?……,你是?”
“俺叫韋強。”
“裏”的管理是很嚴格的,有陌生人來時必須要問清楚,如果有外人想要暫住“裏”中,還必須登記,得有“任者”,也即保人。周澈之所以能在“橫路亭”的各裏中出入無忌,那是因為他是亭部官吏。現在來到別人的地盤,肯定會受到盤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