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李適來說,相裏軸的到來不過隻是一個插曲,真正要跟鄧陵矩商量的事情,還是希望讓鄧陵矩去研發水力磨坊,曲轅犁,漏車……等等各種增加效率的生產裝備。
畢竟自己要進行集約化生產糧食,那機械化就會非常重要,否則單靠純粹人力與生產,組織力再強多也不過就是一家五口百畝田的水準。
自己自然不可能做到現代化各種器械,但讓鄧陵矩有個指導方向,然後一代一代對現有技術不斷優化發展,對鄧陵矩來說,隻要安排下去,那麽這樣的事並不困難。
更重要的是,李適這般行為給了鐵器一個相對穩定的供給地點,能將其慢慢改進。
李適不否認至少在當前情況下,對繼承了秦國技術的自己來說,青銅工藝與鍛造技術比鐵器更加優秀。
但鐵器的無限發展空間與更加低廉的價格肯定會慢慢的替代青銅裝備的。
隻不過自己需要給鐵器更多時間讓煉鐵工藝更新換代,這隻能用時間來慢慢促進。
像李適現在能做得,也不過隻是讓王二寶在修路時,盡可能照顧到鐵礦石運輸的地方,把那裏的道路給修建起來,方便鐵礦石能夠更容易的運輸而已。
鄧陵矩明白了李適對鐵器的重視,對李適提出所謂的高爐煉鐵技術,感覺倒也可行。
高爐煉鐵就是生產時從爐頂裝入鐵礦石、焦炭、石灰石,從位於爐子下部沿爐周的風口吹入經預熱的空氣。
在高溫下焦炭中的碳同鼓入空氣,讓爐內上升過程中除去鐵礦石中的氧,從而還原得到鐵.煉出的鐵水從鐵口放出.鐵礦石中不還原的雜質和石灰石等熔劑結合生成爐渣,從渣口排出.產生的煤氣從爐頂導出。
總而言之,李適盡可能用自己的話說著這原理,但怎麽把高爐煉鐵這東西給弄出來,那就要靠鄧陵矩自己去想辦法了。
這個遊戲之中,鐵與鋼很重要,但距離那種鋼鐵就國力的體現還有一點距離。
因為隨著天地精氣的活躍,很多東西都能出現人為溫養,從而讓一個東西的質地從各方麵都得到飛躍成長。
不過,東西本身的材料,多少還是決定了溫養上限,比如說鋼的溫養極限就比青銅高。
另外,在迴爐熔煉後,溫養效果就會被破壞,需要等打造出裝備後進行重新溫養。
事實上,這也是鐵能取代青銅的重要原因。
因為煉鐵成本比青銅更低,拿著鐵器溫養出來的質量,不比青銅武器要差就是了。
雖說溫養技術並不能幹掉材料學,但溫養技術的存在也讓材料學發展受到遏製。
當然,溫養這種東西至少要三四個月才出現效果,而現在隕石才剛碎掉,天地靈氣也才剛剛活躍起來,等出現溫養這種技術,還有至少一兩年的時間。
鄧陵矩仔細的把李適的要求給記下來。
既然這是李適要自己發展的重點技術,那自己自然是要進行研究。
說實話,李適要求也不高,靠著這句話,以及每年砸上足夠資源進去,十年能研究出一個高爐來,對李適來說就不虧了。
十年內沒有研究出個什麽東西……還是把鄧陵矩給撤掉吧!
鄧陵矩不知道為什麽隻感覺到自己的背後陰風陣陣,抬起頭看著李適道,
“這件事情我記下了,我會跟司馬昌去嚐試建設的高爐煉鐵,爭取五年有個結果。”
“嗯!”李適滿意的點點頭,鄧陵矩到底出身墨家,這點保證還是可靠的。
李適繼續道,“除了高爐煉鐵,你需要關注以外,另外還有兩點,一是幫我研究出水泥,二是研究出紙張!”
“還請大王述說原理!”鄧陵矩直接開口道,“我必然將其研發出來。”
這時候的鄧陵矩雙眼冒火,仿佛受到什麽激勵,一臉誠懇的說道。
“這家夥好奇怪,怎麽就直接讓我說原理了,就不問問我,怎麽知道的嗎?”
李適略感疑惑,但還是說道:“所謂水泥就是通過黏土、石灰石、砂和鐵製作成一種遇水則融的超強粘合劑。
用這種粘合劑能夠把岩石或者磚塊粘合在一起,變得無比堅固。
另外在這種粘合劑幹了之後,那就水火不侵,刀槍不入,無比的堅固!”
“屬下定然竭盡全力,把這種粘合劑給研究出來!”鄧陵矩果斷對李適迴答。
李適繼續道,“最後一件讓你研究的紙,簡單的說就是剝離雜草、樹皮、漁網的堅韌細絲,然後通過切削、大漿、蒸煮,浸泡,最後嚐試混入其他材料融合來增加韌性或者強化表麵光滑,使之形成能直接在上麵書寫,而不需要再用小刀去鐫刻竹簡!”
李適說完這個,對鄧陵矩道,“你大概能明白這件事情的意義吧!”
“從此天下書籍盡出墨家也!”鄧陵矩此刻倒是相當興奮的說道,“大王真乃天人也!”
“你就不對我提出這些東西疑惑,或者對我為什麽讓你去發明這些東西感到懷疑嗎?”李適看著鄧陵矩就這麽簡簡單單的接受了自己的話語,自己反倒不適應了!
鄧陵矩理所當然的迴答,“墨子曰:“今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實將欲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當若鬼神之有也,將不可不尊明也,聖王之道也。”,大王您神人天授,生而知之,不就是明鬼之聖王,我墨家苦尋之尊主也!”
李適看著鄧陵矩的樣子,有種不知道應該從哪裏吐槽比較好的無措。
作為這個時代最科學的墨家,卻是最信仰鬼神存在的流派。
尤其是自己的表現在鄧陵矩一路的觀察之下,看起來很多的東西都像是神人天授,生而知之,那對墨家來說,就更是墨子一早就指明了的聖主了,聖主的話有什麽好懷疑的。
李適對著鄧陵矩無奈的說道。“好吧!我不說什麽了。
除了正常的工作安排,這三樣東西盡快研究出來,紙為先,水泥次之,高爐煉鐵最末。”
“諾!矩必然不負大王所托!”鄧陵矩大聲保證道。
畢竟自己要進行集約化生產糧食,那機械化就會非常重要,否則單靠純粹人力與生產,組織力再強多也不過就是一家五口百畝田的水準。
自己自然不可能做到現代化各種器械,但讓鄧陵矩有個指導方向,然後一代一代對現有技術不斷優化發展,對鄧陵矩來說,隻要安排下去,那麽這樣的事並不困難。
更重要的是,李適這般行為給了鐵器一個相對穩定的供給地點,能將其慢慢改進。
李適不否認至少在當前情況下,對繼承了秦國技術的自己來說,青銅工藝與鍛造技術比鐵器更加優秀。
但鐵器的無限發展空間與更加低廉的價格肯定會慢慢的替代青銅裝備的。
隻不過自己需要給鐵器更多時間讓煉鐵工藝更新換代,這隻能用時間來慢慢促進。
像李適現在能做得,也不過隻是讓王二寶在修路時,盡可能照顧到鐵礦石運輸的地方,把那裏的道路給修建起來,方便鐵礦石能夠更容易的運輸而已。
鄧陵矩明白了李適對鐵器的重視,對李適提出所謂的高爐煉鐵技術,感覺倒也可行。
高爐煉鐵就是生產時從爐頂裝入鐵礦石、焦炭、石灰石,從位於爐子下部沿爐周的風口吹入經預熱的空氣。
在高溫下焦炭中的碳同鼓入空氣,讓爐內上升過程中除去鐵礦石中的氧,從而還原得到鐵.煉出的鐵水從鐵口放出.鐵礦石中不還原的雜質和石灰石等熔劑結合生成爐渣,從渣口排出.產生的煤氣從爐頂導出。
總而言之,李適盡可能用自己的話說著這原理,但怎麽把高爐煉鐵這東西給弄出來,那就要靠鄧陵矩自己去想辦法了。
這個遊戲之中,鐵與鋼很重要,但距離那種鋼鐵就國力的體現還有一點距離。
因為隨著天地精氣的活躍,很多東西都能出現人為溫養,從而讓一個東西的質地從各方麵都得到飛躍成長。
不過,東西本身的材料,多少還是決定了溫養上限,比如說鋼的溫養極限就比青銅高。
另外,在迴爐熔煉後,溫養效果就會被破壞,需要等打造出裝備後進行重新溫養。
事實上,這也是鐵能取代青銅的重要原因。
因為煉鐵成本比青銅更低,拿著鐵器溫養出來的質量,不比青銅武器要差就是了。
雖說溫養技術並不能幹掉材料學,但溫養技術的存在也讓材料學發展受到遏製。
當然,溫養這種東西至少要三四個月才出現效果,而現在隕石才剛碎掉,天地靈氣也才剛剛活躍起來,等出現溫養這種技術,還有至少一兩年的時間。
鄧陵矩仔細的把李適的要求給記下來。
既然這是李適要自己發展的重點技術,那自己自然是要進行研究。
說實話,李適要求也不高,靠著這句話,以及每年砸上足夠資源進去,十年能研究出一個高爐來,對李適來說就不虧了。
十年內沒有研究出個什麽東西……還是把鄧陵矩給撤掉吧!
鄧陵矩不知道為什麽隻感覺到自己的背後陰風陣陣,抬起頭看著李適道,
“這件事情我記下了,我會跟司馬昌去嚐試建設的高爐煉鐵,爭取五年有個結果。”
“嗯!”李適滿意的點點頭,鄧陵矩到底出身墨家,這點保證還是可靠的。
李適繼續道,“除了高爐煉鐵,你需要關注以外,另外還有兩點,一是幫我研究出水泥,二是研究出紙張!”
“還請大王述說原理!”鄧陵矩直接開口道,“我必然將其研發出來。”
這時候的鄧陵矩雙眼冒火,仿佛受到什麽激勵,一臉誠懇的說道。
“這家夥好奇怪,怎麽就直接讓我說原理了,就不問問我,怎麽知道的嗎?”
李適略感疑惑,但還是說道:“所謂水泥就是通過黏土、石灰石、砂和鐵製作成一種遇水則融的超強粘合劑。
用這種粘合劑能夠把岩石或者磚塊粘合在一起,變得無比堅固。
另外在這種粘合劑幹了之後,那就水火不侵,刀槍不入,無比的堅固!”
“屬下定然竭盡全力,把這種粘合劑給研究出來!”鄧陵矩果斷對李適迴答。
李適繼續道,“最後一件讓你研究的紙,簡單的說就是剝離雜草、樹皮、漁網的堅韌細絲,然後通過切削、大漿、蒸煮,浸泡,最後嚐試混入其他材料融合來增加韌性或者強化表麵光滑,使之形成能直接在上麵書寫,而不需要再用小刀去鐫刻竹簡!”
李適說完這個,對鄧陵矩道,“你大概能明白這件事情的意義吧!”
“從此天下書籍盡出墨家也!”鄧陵矩此刻倒是相當興奮的說道,“大王真乃天人也!”
“你就不對我提出這些東西疑惑,或者對我為什麽讓你去發明這些東西感到懷疑嗎?”李適看著鄧陵矩就這麽簡簡單單的接受了自己的話語,自己反倒不適應了!
鄧陵矩理所當然的迴答,“墨子曰:“今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實將欲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當若鬼神之有也,將不可不尊明也,聖王之道也。”,大王您神人天授,生而知之,不就是明鬼之聖王,我墨家苦尋之尊主也!”
李適看著鄧陵矩的樣子,有種不知道應該從哪裏吐槽比較好的無措。
作為這個時代最科學的墨家,卻是最信仰鬼神存在的流派。
尤其是自己的表現在鄧陵矩一路的觀察之下,看起來很多的東西都像是神人天授,生而知之,那對墨家來說,就更是墨子一早就指明了的聖主了,聖主的話有什麽好懷疑的。
李適對著鄧陵矩無奈的說道。“好吧!我不說什麽了。
除了正常的工作安排,這三樣東西盡快研究出來,紙為先,水泥次之,高爐煉鐵最末。”
“諾!矩必然不負大王所托!”鄧陵矩大聲保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