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離黃河源頭不太遠的紮陵湖和鄂陵湖畔,鬆讚幹布建起“柏海行館”,一對異族夫婦便在這美麗的地方度過了他們的洞房花燭夜。
鬆讚幹布和文成公主至玉樹時,看到這裏景色優美,氣候宜人,而且長途跋涉,需要休息,兩人便在一條山穀裏住了一個月。文成公主閑暇時,拿出父皇送給她的穀物種子和菜籽與工匠一起向玉樹人傳授種植的方法和磨麵、釀酒等技術。
玉樹人非常感激文成公主,當公主要離開繼續向拉薩出發時,他們都依依不舍。當地的藏民還保留了她的賬房遺址,把她的作為和相貌都刻在石頭上,年年膜拜。
唐中宗時,唐室的又一名公主金城公主也遠嫁藏王,路過這裏時,為文成公主修了一座廟,由唐中宗賜名為“文成公主廟”。
送親和迎親的隊伍前唿後擁、威風八麵地進入了邏些城,在李道宗的主持下,鬆讚幹布與文成公主按照漢族的禮節,舉行了盛大的婚禮,全邏些城的民眾都為他們的讚普和夫人歌舞慶賀。
鬆讚幹布樂不可支地對部屬說:“我族我父,從未有通婚上國的先例,我今天得到了大唐的公主為妻,實為有幸,我要為公主修築一座華麗的宮殿,以留示後代。”
不久,一座美輪美奐的宮殿就建成了。宮殿屋宇宏偉華麗。亭榭精美雅致,還開鑿了碧波蕩漾的池塘,種上了各色美麗的花木,一切建製都模仿大唐宮苑的模式,用來安頓文成公主,借以安慰她的思鄉之情。
為了與文成公主有更多的共同語言,鬆讚幹布脫下他穿慣了的皮裘,換上文成公主親手為他縫製的絲質唐裝,還努力向文成公主學說漢語,一對異族夫妻,感情融洽,互愛互敬,開始了他們新的生活。
按照傳統習慣,吐蕃人每天要用赭色製土塗敷麵頰,說是能驅邪避魔,雖說樣子十分難看,但因是傳統習俗,誰也沒有提出異議,大多數吐蕃人隻是照章行事。
文成公主到吐蕃後,仔細了解和揣摩了這種習慣,認為這樣做毫無道理,又不衛生,實在是一項鄙俗的陋習,因此她婉轉地向鬆讚幹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鬆讚幹布聽了覺得她的話很有道理,立即下令廢除這項習俗。
最開始一些念舊的吐蕃人很不習慣,但慢慢地都覺得保持自己的本來麵目,既方便又好看,大家也就都樂意接受了,還十分感激文成公主為他們破除了陳規。
待生活安定下來後,文成公主帶來的漢族樂師們開始履行職責。他們為鬆讚幹布和文成公主演奏唐宮最流行的音樂,音樂舒緩優美,使鬆讚幹布大有如聞仙音的感覺,他對樂師和音樂大加讚歎,並選撥了一批資質聰慧的少男少女,跟隨漢族樂師學習,使漢族的音樂漸漸傳遍了吐蕃的領地,流進了吐蕃人的心田。
隨來的文士們也開始工作。他們幫助整理吐蕃的有關文獻,記錄鬆讚公布與大臣們的重要談話,使吐蕃的政治走出原始性,走向正規化。
鬆讚幹布欣喜之餘,又命令大臣與貴族子弟誠心誠意地拜文士們為師,學習漢族文化,研讀他們帶來的詩書;接著他還派遣了一批又一批的貴族子弟,千裏跋涉,遠赴長安,進入唐朝國家,研讀詩書,把漢族的文化引迴吐蕃。
農技人員並不宣揚什麽,他們隻是先把從中原帶去的糧食種子播種在高原的沃土上,然後精心地灌溉、施肥、除草,等到了收獲的季節,驚人的高產讓吐蕃人瞪大了眼睛,因為吐蕃人那時雖然也種植一些青稞、蕎麥之類的作物,但因不善管理,常常是隻種不管,所以產量極低,他們不得不佩服漢族農技人員高超的種植技術。
在鬆讚幹布和文成公主的授意下,農技人員開始有計劃地向吐蕃人傳授農業技術,使他們在遊牧之餘,還能收獲到大量的糧食。
尤其在把種桑養蠶的技術傳給他們後,吐蕃也逐漸有了自製的絲織品,這些光澤細柔、花色濃豔的絲織品極大地美化了吐蕃人的生活,使他們喜不勝收,因此都十分感謝文成公主入吐蕃後給他們帶來的好處。
文成公主以款款柔情善待鬆讚幹布,使得這位生長於荒蠻之地的吐蕃國王深切體會到漢族女性的修養與溫情。鬆讚幹布對文成公主不但備加珍愛,而且對她的一些建議盡力采納。
文成公主則憑著自己的知識和見地,細心體察吐蕃的民情,然後提出各種合情合理的建議,協助丈夫治理這個地域廣闊、民風慓悍古樸的國家。
文成公主不是那種有權勢欲的女人,她參預治國,卻從未要求鬆讚幹布給自己一個什麽官職。對於吐蕃國的重大政治決策,她隻是提出自己的看法,並不強行幹涉,因此鬆讚幹布和大臣們對她非常悅眼,經常向她討教唐宮的政治製度以作為他們行政的參考,而廣大的吐蕃民眾更視她如神明。
貞觀二十二年,唐太宗派長史王玄策出使吐蕃,一方麵和洽兩國關係,另一方麵也是去看望遠嫁的文成公主。
王玄策率出使隊伍帶著大批絹帛物品上路,途經天竺國時,不幸遭到天竺人的搶掠,除了王玄策帶著少量人馬逃出外,大部分人馬及物品全都搶去。
王玄策狼狽地抵達吐蕃,拜見了鬆讚幹布並說明了遭劫的情況。鬆讚幹布認為天竺國是有意挑釁,破壞他與大唐的關係,於是派遣大軍討伐天竺,搗毀了他們的都城,俘虜了天竺王子,還繳獲了大批牲畜,救迴了唐朝使節隨從人員,算是替大唐使節出了一口氣。
唐太宗李世民駕崩,太子嗣位為唐高宗。新任大唐天子授鬆讚幹布為駙馬都尉,封西海郡王,並且派特使送去大量的金銀、絹帛、詩書、穀種,並特為文成公主送去了飾物和化妝品,以嘉勉她和親撫蕃的功德。
鬆讚幹布因此上書謝恩,並忠心地表示:“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之心者,當勤兵赴國除討。”並獻上珠寶十五種,請代置太宗靈前,以表哀思。
唐高宗對鬆讚幹布的忠心十分感動,又晉封他為賓王,更賜彩帛三千段;吐蕃使者到長安後大開眼界,趁唐高宗高興之機,向他請求賜給造酒、碾米和製造紙筆墨硯的技術,唐高宗都一一答應了。大唐王朝與吐蕃的關係,在文成公主聯絡的基礎上,至此已到了水乳交融的頂峰。
在鬆讚幹布與文成公主努力推行改革及大論
祿東讚的妥善謀劃下,吐蕃在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麵,都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因而能稱霸西域,成為大唐王朝西方的有力屏障。
鬆讚幹布和文成公主至玉樹時,看到這裏景色優美,氣候宜人,而且長途跋涉,需要休息,兩人便在一條山穀裏住了一個月。文成公主閑暇時,拿出父皇送給她的穀物種子和菜籽與工匠一起向玉樹人傳授種植的方法和磨麵、釀酒等技術。
玉樹人非常感激文成公主,當公主要離開繼續向拉薩出發時,他們都依依不舍。當地的藏民還保留了她的賬房遺址,把她的作為和相貌都刻在石頭上,年年膜拜。
唐中宗時,唐室的又一名公主金城公主也遠嫁藏王,路過這裏時,為文成公主修了一座廟,由唐中宗賜名為“文成公主廟”。
送親和迎親的隊伍前唿後擁、威風八麵地進入了邏些城,在李道宗的主持下,鬆讚幹布與文成公主按照漢族的禮節,舉行了盛大的婚禮,全邏些城的民眾都為他們的讚普和夫人歌舞慶賀。
鬆讚幹布樂不可支地對部屬說:“我族我父,從未有通婚上國的先例,我今天得到了大唐的公主為妻,實為有幸,我要為公主修築一座華麗的宮殿,以留示後代。”
不久,一座美輪美奐的宮殿就建成了。宮殿屋宇宏偉華麗。亭榭精美雅致,還開鑿了碧波蕩漾的池塘,種上了各色美麗的花木,一切建製都模仿大唐宮苑的模式,用來安頓文成公主,借以安慰她的思鄉之情。
為了與文成公主有更多的共同語言,鬆讚幹布脫下他穿慣了的皮裘,換上文成公主親手為他縫製的絲質唐裝,還努力向文成公主學說漢語,一對異族夫妻,感情融洽,互愛互敬,開始了他們新的生活。
按照傳統習慣,吐蕃人每天要用赭色製土塗敷麵頰,說是能驅邪避魔,雖說樣子十分難看,但因是傳統習俗,誰也沒有提出異議,大多數吐蕃人隻是照章行事。
文成公主到吐蕃後,仔細了解和揣摩了這種習慣,認為這樣做毫無道理,又不衛生,實在是一項鄙俗的陋習,因此她婉轉地向鬆讚幹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鬆讚幹布聽了覺得她的話很有道理,立即下令廢除這項習俗。
最開始一些念舊的吐蕃人很不習慣,但慢慢地都覺得保持自己的本來麵目,既方便又好看,大家也就都樂意接受了,還十分感激文成公主為他們破除了陳規。
待生活安定下來後,文成公主帶來的漢族樂師們開始履行職責。他們為鬆讚幹布和文成公主演奏唐宮最流行的音樂,音樂舒緩優美,使鬆讚幹布大有如聞仙音的感覺,他對樂師和音樂大加讚歎,並選撥了一批資質聰慧的少男少女,跟隨漢族樂師學習,使漢族的音樂漸漸傳遍了吐蕃的領地,流進了吐蕃人的心田。
隨來的文士們也開始工作。他們幫助整理吐蕃的有關文獻,記錄鬆讚公布與大臣們的重要談話,使吐蕃的政治走出原始性,走向正規化。
鬆讚幹布欣喜之餘,又命令大臣與貴族子弟誠心誠意地拜文士們為師,學習漢族文化,研讀他們帶來的詩書;接著他還派遣了一批又一批的貴族子弟,千裏跋涉,遠赴長安,進入唐朝國家,研讀詩書,把漢族的文化引迴吐蕃。
農技人員並不宣揚什麽,他們隻是先把從中原帶去的糧食種子播種在高原的沃土上,然後精心地灌溉、施肥、除草,等到了收獲的季節,驚人的高產讓吐蕃人瞪大了眼睛,因為吐蕃人那時雖然也種植一些青稞、蕎麥之類的作物,但因不善管理,常常是隻種不管,所以產量極低,他們不得不佩服漢族農技人員高超的種植技術。
在鬆讚幹布和文成公主的授意下,農技人員開始有計劃地向吐蕃人傳授農業技術,使他們在遊牧之餘,還能收獲到大量的糧食。
尤其在把種桑養蠶的技術傳給他們後,吐蕃也逐漸有了自製的絲織品,這些光澤細柔、花色濃豔的絲織品極大地美化了吐蕃人的生活,使他們喜不勝收,因此都十分感謝文成公主入吐蕃後給他們帶來的好處。
文成公主以款款柔情善待鬆讚幹布,使得這位生長於荒蠻之地的吐蕃國王深切體會到漢族女性的修養與溫情。鬆讚幹布對文成公主不但備加珍愛,而且對她的一些建議盡力采納。
文成公主則憑著自己的知識和見地,細心體察吐蕃的民情,然後提出各種合情合理的建議,協助丈夫治理這個地域廣闊、民風慓悍古樸的國家。
文成公主不是那種有權勢欲的女人,她參預治國,卻從未要求鬆讚幹布給自己一個什麽官職。對於吐蕃國的重大政治決策,她隻是提出自己的看法,並不強行幹涉,因此鬆讚幹布和大臣們對她非常悅眼,經常向她討教唐宮的政治製度以作為他們行政的參考,而廣大的吐蕃民眾更視她如神明。
貞觀二十二年,唐太宗派長史王玄策出使吐蕃,一方麵和洽兩國關係,另一方麵也是去看望遠嫁的文成公主。
王玄策率出使隊伍帶著大批絹帛物品上路,途經天竺國時,不幸遭到天竺人的搶掠,除了王玄策帶著少量人馬逃出外,大部分人馬及物品全都搶去。
王玄策狼狽地抵達吐蕃,拜見了鬆讚幹布並說明了遭劫的情況。鬆讚幹布認為天竺國是有意挑釁,破壞他與大唐的關係,於是派遣大軍討伐天竺,搗毀了他們的都城,俘虜了天竺王子,還繳獲了大批牲畜,救迴了唐朝使節隨從人員,算是替大唐使節出了一口氣。
唐太宗李世民駕崩,太子嗣位為唐高宗。新任大唐天子授鬆讚幹布為駙馬都尉,封西海郡王,並且派特使送去大量的金銀、絹帛、詩書、穀種,並特為文成公主送去了飾物和化妝品,以嘉勉她和親撫蕃的功德。
鬆讚幹布因此上書謝恩,並忠心地表示:“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之心者,當勤兵赴國除討。”並獻上珠寶十五種,請代置太宗靈前,以表哀思。
唐高宗對鬆讚幹布的忠心十分感動,又晉封他為賓王,更賜彩帛三千段;吐蕃使者到長安後大開眼界,趁唐高宗高興之機,向他請求賜給造酒、碾米和製造紙筆墨硯的技術,唐高宗都一一答應了。大唐王朝與吐蕃的關係,在文成公主聯絡的基礎上,至此已到了水乳交融的頂峰。
在鬆讚幹布與文成公主努力推行改革及大論
祿東讚的妥善謀劃下,吐蕃在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麵,都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因而能稱霸西域,成為大唐王朝西方的有力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