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留王:“………………”
以上,他的心路曆程。
這人是盯上晉國的妃嬪不放了?馬球賽來一次,現在又來一次?為什麽總要在國家大事的時候,不分輕重緩急一心想女人?這吃相也太難看了吧,而且難道他喜歡別人碰過的女子嗎?
陳留王也是不懂睿王爺的奇葩口味了。他古怪地問:“你們攝政王也同意?”
睿王爺提這麽古怪的要求,攝政王身為兄長,也不管管腦殘,放出來禍害人?
使臣也是很尷尬了:“攝政王殿下並未說不妥。”也就是攝政王也同意的。
好麽,腦殘殘一窩,陳留王翻了個白眼。
“容本王考慮,此事須待商榷。”最終,他臉色灰敗地說道。北燕條件肯定是要討價還價的,要是很快答應,人家還當他是冤大頭呢。
********
北燕提出了鹽鐵國界和親等等要求,料著陳留王總得答應幾個,睿王爺心情好到爆炸,他自從在謝令鳶那裏吃了悶虧,又是困陣又是掉坑的,就謹慎了不少,不敢再惹眼。
然而想到九星之力,又還是垂涎,這樣的女子若抹殺了太過可惜,他是不明白,國師為何對九星敵意如此深重。
“本王想留九星性命,原因你是知道,為何還想著滅殺她們?”
對此,睿王爺是不痛快,但在國師麵前不好流露出來。此刻,他坐在國師府的簷下,涼廊上擺了占卜的蓍草,對麵一隻手正拿起來,花狀的綠草在白皙纖細的指尖拈動,如此美妙景致令人挪不開眼。
銀發男子闔目養神,聞言微微睜開眼,那飽含著驚心動魄的尖銳目光,驀然刺入人的心間。
他是經曆了朝代更迭的人,他的心中有山海起,山海滅。
“九星不會為你所用,留之不如殺之,以絕後患。”他不耐煩解釋,隻淡淡道:“上天以星象昭示,不出半年,我北燕將火燒晉人宮殿,毀其九星之首。”
這太過驚駭,以至睿王爺一怔。
——燒毀晉國皇宮,殺掉謝德妃,且隻在短短半年內?
莫非他北燕大軍一路摧枯拉朽,讓中原改換了江山?
這倒是天大的好。
可謝令鳶在他眼裏,已然是有一層神聖光環般的偉岸高人,她可不是能被輕易動搖折毀的。就他幾次三番與其交手,幾次三番敗退,連國師高徒少司命,也從沒占過上風。
可是國師也是有神聖光環的人,曆經幾任君王,從無虛言,他所說的事,定會辦到,決計沒有落空的。
兩個不可輕易動搖的神話,因命運不可抗拒之力,碰撞在了一起,孰勝,孰敗?
反正睿王爺已經摻和不進去了,他覺得自己生出了看熱鬧的心思。
第一百五十四章
興許早些年, 從中原亡國逃到北燕的頭兩任君王,尚還知道點國師的舊事。可如今國師年過百歲了, 北燕也已經更迭了六任君王, 他的秘密便隨著故人長逝, 而葬於心底永遠塵封。
即便是睿王爺,也隻知道國師痛恨晉國皇室, 卻不明就裏。
世人遺忘,可國師未忘。他活了多久,那埋藏在心中的仇恨,也就蟄伏了多久。所以他深刻記得那句“晉過五世而亡”和“唯變數在九星”, 往些年不斷尋找有可能是九星的機緣,並將之扼殺。
直到這一次, 興許是為了避他的迫害, 九星誕生於晉國後宮。這宮闈高牆困得她們毫無施展之地, 才華埋沒而無人知;卻也成了天然的保護屏障,讓他難以下手。
國師輕輕放下蓍草, 眼底倒映出璀璨星辰億萬年的明滅。
幾次未能得手, 在那九曲河漢之上,兩年前還是蒙暗的九星, 而今已經初現光明。
這意味著天下大勢,已經走上了截然不同的軌跡。或廢, 或興。
但那又怎樣?無論晉國得天道庇佑,他終究是要討迴來的。活了逾百年,承受著長生的無盡痛苦, 就是為了等待這一天。
他不在意睿王爺的話,隻冷冷問:“何時發兵?”
晉國年初還派人來議和求穩,可惜北燕必不會放過這樣時機。睿王爺勾唇一笑,食指點了點地麵:“不過兩日,十二萬大軍兵分三路。蕭嗣運把機會讓給了我們,他自己要苟延殘喘,我們就一路南下攻破潼關。”
待那時,中原盡數可取。
懸在心頭多少年的巨石,終於是卸下了。國師麵色難得有些鬆。送走了睿王爺,他撣了撣衣裳,廊下掛了一串生鏽的風鈴,清脆聲彷如穿透歲月,令人懷念。他輕輕搖動風鈴,少頃,一個身影出現在院落中。
國師沒有迴頭,聞聲微微蹙眉,想起了自己苦心淬煉的血骷髏:“怎的是你?不是叫你閉門思過麽。”他方才分明傳喚的是山鬼的頭領。
少司命姐弟是九歌首領,因此方才把山鬼打發了。少司命迴話,語氣平如一潭死水:“山鬼入不了晉國皇宮。”
國師迴過身,淡淡瞥一眼,目光卻垂下了。他心裏還在揣摩此事。
他要殺九星的想法從未動搖,起初派遣了大司命,卻不想出了大的變故,不知道哪兒來的孤魂野鬼頂替了大司命,又是個半吊子,不但沒能殺得了九星,反而讓德妃起了懷疑,戳穿了身份。
要說這也真是天意,竟以這樣的方式庇佑九星。可國師偏偏不信天意。若有天意,為何待他無情?
他決定再度派遣人,潛入晉國宮中伺機動手。
然而上一次九歌潛入晉宮,是與宮中埋伏了多年的暗哨在宮外互換了身份,走宮門宮道,光明正大進宮的。後來林昭媛巫蠱一事敗露,多年暗哨悉數被拔出,現在想要進入晉國後宮,隻能憑本事,悄無聲息潛入了。
可皇宮畢竟是守衛森嚴的地方,想要不驚動他們,即便是山鬼,也未必能辦得到。
“恐怕,沒有人比你更合適了。”良久,他默然道。除了少司命,恐怕少有人能順利完成這個差事。
少司命隱於袖中的銀鐲映出冷寂月光,隱有錚鳴之意。
“若在宮內動手,林昭媛此人至關重要,勢必要她相助才行。”國師想了想,料來這個弟子都清楚,也就沒有多加囑咐,隻提醒他:“倘若她不同意,就殺了她滅口,她不可再活下去。要避免同九星交手,她們人多勢眾,你難免要落於下乘。”
九星究竟是如何能耐,國師沒有開眼見過,但睿王爺和首席大弟子的幾次行動“撲街”,他也得出了不好惹的結論,吩咐能避則避。
少司命漠然地點了點頭,領命而去。
這一行,旗星照長安。
*************
長安城正是風雨欲來,城中街巷都籠罩在北燕發兵的陰影之下。
宣政殿上,朝會圍繞主戰還是議和,已經爭執了一個多時辰,上一次這樣漫長且激烈的爭論,還是議論德妃死而複生之事。
就在三天前,朝廷收到了幽州薊門關的八百裏加急,探到北燕境內幾大軍府開始調動集結,看這布排,是衝著晉國來的。
兩年前以馬球賽維持的君子協定,終於被撕破,潛在北燕的細作也匯報了此事。
好在朝廷一早有防備,去年就由懷慶侯掛帥陳兵邊境。但這麽鬧一出,朝廷上下不少人也是火冒三丈。
我們晉國朝廷是軟柿子啊,想捏就捏、捏完就跑?
義憤填膺的大臣們紛紛臉色漲紅,胡須抖動:“陳留王蟄伏謀逆、西魏人狼子野心,現在北燕四大軍府調集十二萬兵力,一個接一個,這是將我晉國當什麽了?”
“現在京中人心惶惶,大街小巷都在傳議此事,我朝天威何在?”
蕭懷瑾眼神一利,揪住那個激憤的大臣問道:“此事奏報上朝廷也不過三天時間,民眾又是如何得知?可查出是誰散布謠言?長安令!”
長安令上官顯站出隊列,顫巍巍道:“陛下,臣已派人將傳謠之人抓進大獄,嚴刑拷打,要他們指出幕後之人;京中也增加城巡,盯緊了集市,禁止他們傳謠,現在京中流言已平息。”
蕭懷瑾雖然不滿,可當前並不是追究此事的時候。在一片指責爭論聲中,忽有大臣出列啟奏:“臣懇請陛下,禦駕親征,以揚我大晉國威!”
“……”
殿內安靜了一瞬。
蕭懷瑾心情複雜,循聲望向那人。居然由臣子提議親征,可謂是古今奇談了。
果不其然,隨即殿內嘩然,如滴水落入沸油炸開,方才諫言的人被眾臣發指,紛紛指責他罔置天家性命於不顧。
卻又有大臣出列,打破這一片亂紛紛的指責:“臣附議。若陛下親征,必為威懾,更可振奮軍心,令百姓軍民感懷朝廷決意。”
蕭懷瑾也是不明白他們抱存什麽心思了,幹脆由著他們語不驚人死不休。
“北人虎狼看我中原,如富庶鄰居卻不設藩籬,使賊人出入有恃無恐,自然蠢蠢欲動。要是再不予天下以震懾,都以為我中原王師無能任人欺淩,肆意侵犯我國門,朝廷即便能防萬民之口,又有何顏麵以對世人?”
這話一時激起眾人附議,反對的聲音漸少。議和的聲音依然勸道:“並州高闕塞大獲全勝,西魏拓跋烏久不敢發兵;叛軍陳留王軍心渙散,殘兵敗將後退百裏……這些若不算煊赫國威,還要如何震懾?”
朝中各懷心思,滿堂嘩然,忽然一個清亮的聲音響起:“北方諸國肆意進犯,無非是輕我國朝懦弱。倘若天子禦駕親征,無疑是昭告天下,以彰**之決心,更令敵國不敢輕視。否則,國朝受連番侵擾,豈不是從上至下被人看輕,恐怕此刻,北燕西魏賊子,都在鄙嗤我朝君臣可欺吧!”
這話把人耳朵震得嗡嗡響,字裏行間更是十分不給麵子,可謂大不敬,便有其他喝止道:“劉端公,您怎麽說話的呢!怎可如此不敬!”
蕭懷瑾的目光落在方才說話那個禦史身上,對方是殿中侍禦史,平時沒有升殿上朝的機會,今日的朝會也隻能站著上朝。他不認為此人有立場和膽量說出這番話。
這說明朝中還有很多人,台前的、幕後的,盤根錯節的各方大臣,希望天子禦駕親征。
去想為什麽已經沒有意義了,隻有做或不做。
他不置可否,目光沉沉地掃過一眾人。
孟子有句話說了,失道者,寡助也,眼下晉國不僅僅是寡助,而是群起攻之,這不就是失道嗎?
究竟是誰失道?那已經不重要了。天下的顛覆從不是一個人失道就可以歸咎的。身處於洪流之中的人各懷心思,有的人依然掙紮著,希冀著能夠力挽狂瀾,將社稷扶上正軌。
朝堂一片寂靜,蕭懷瑾半晌才道:“與鄰國交戰豈是兒戲,禦駕親征更非一時之意,總要反複商榷,另行朝議。今日朝會,卿們多讚成主戰,朕亦以為然。若再無本可奏,便先退了吧。”
他沒有流露出真實想法,但臣子們總要揣摩上意。散了朝之後,便三三兩兩往衙門走,猜測親征一事是否會勾起陛下的想頭。
散了朝後蕭懷瑾沒有迴延英殿,而是去了長生殿。北燕調兵之事太後已知曉,是以今日開了大朝會。本來是為主戰還是議和,卻沒想到居然有大臣提議禦駕親征,這完全是意料之外。
長生殿外,各宮的下人等在一處,殿內謝德妃正帶領一眾妃嬪請安,坐了半個時辰。蕭懷瑾還未走近,便聽到殿內一片談笑風生。
他的腳步僵硬了片刻,覺得這場景陌生又熟悉,說陌生,是因太後的長生殿從未有如此輕鬆之時;說熟悉,是因謝德妃身邊這樣鶯聲燕語的,似乎也不足為奇。
他愣神的片刻功夫,已經邁進了長生殿,聽到唱報聲,妃嬪們紛紛起身向他請安,他點點頭,和煦地問候了幾句,何太後便示意眾人,讓她們先退下了。
謝令鳶身為本國祥瑞,她要厚著臉皮留下,無人能攆,遂在眾妃嬪羨慕的眼神中留了下來。韋無默向她遞去一個無奈的眼神,也是習慣了。
片刻殿內恢複了清淨,何容琛端坐,平靜地聽皇帝講了朝會之事。本來這些事,皇帝不來講,她早晚也有自己的渠道獲知。
謝令鳶盤腿坐在蕭懷瑾身側,殿外的天光越過窗欞,勾勒出他的輪廓側光,高挺的鼻梁和略顯憂鬱的眼神,說著不忿的事,語氣卻還是平穩的。
大敵臨陣,朝堂卻依然各懷心思,四分五裂,難免令他失望。何容琛聽了倒沒有生氣,這些蠅營狗苟,她從先帝死後,代蕭懷瑾垂簾,接管了這個爛攤子江山起,就已經見多不怪。她沉吟片刻,認真地問他:“陛下何見?你覺得倘若禦駕親征,能威懾北燕,宣示國威,以達到懾四方之國的目的麽?”
謝令鳶曾經跟隨天子出征,蕭懷瑾在並州的經曆,她迴宮後便事無巨細地講給了太後。
何容琛發現他還算是有行軍打仗之才,不免意外。當然也知道他吃了不少苦,身為天子,本可以禦駕親征,卻隱姓埋名從士兵做起,直到西魏大軍壓陣,才掏出了行台文書和假黃鉞,一場高闕之戰,讓拓跋烏不敢再發兵。
微服親征尚如此,倘若他以天子名義禦駕親征,恐怕又是另一番造就。
蕭懷瑾聞言一怔,他說禦駕親征一事時,心頭還有些懸著,怕自己出宮的荒唐舊事,引起太後不痛快。沒想到太後竟然主動談及。
他猶豫了一下,下意識覷了一眼德妃。謝令鳶挑起一邊細眉,對他悄悄點頭。
於是蕭懷瑾點了點頭:“朕當然不憚出征。”他隻是認為朝臣僭越,提議此事乃別有居心。
謝令鳶半垂眼簾,從他的角度看過去是認真思忖:“臣妾認為,無論他們是否別有用心,陛下知道此事可為,可懾四方之國,才是當緊的。”
一個大膽的想法在她腦海裏浮現,倘若天子不在朝,那麽九星……則可順理成章出天下!
以上,他的心路曆程。
這人是盯上晉國的妃嬪不放了?馬球賽來一次,現在又來一次?為什麽總要在國家大事的時候,不分輕重緩急一心想女人?這吃相也太難看了吧,而且難道他喜歡別人碰過的女子嗎?
陳留王也是不懂睿王爺的奇葩口味了。他古怪地問:“你們攝政王也同意?”
睿王爺提這麽古怪的要求,攝政王身為兄長,也不管管腦殘,放出來禍害人?
使臣也是很尷尬了:“攝政王殿下並未說不妥。”也就是攝政王也同意的。
好麽,腦殘殘一窩,陳留王翻了個白眼。
“容本王考慮,此事須待商榷。”最終,他臉色灰敗地說道。北燕條件肯定是要討價還價的,要是很快答應,人家還當他是冤大頭呢。
********
北燕提出了鹽鐵國界和親等等要求,料著陳留王總得答應幾個,睿王爺心情好到爆炸,他自從在謝令鳶那裏吃了悶虧,又是困陣又是掉坑的,就謹慎了不少,不敢再惹眼。
然而想到九星之力,又還是垂涎,這樣的女子若抹殺了太過可惜,他是不明白,國師為何對九星敵意如此深重。
“本王想留九星性命,原因你是知道,為何還想著滅殺她們?”
對此,睿王爺是不痛快,但在國師麵前不好流露出來。此刻,他坐在國師府的簷下,涼廊上擺了占卜的蓍草,對麵一隻手正拿起來,花狀的綠草在白皙纖細的指尖拈動,如此美妙景致令人挪不開眼。
銀發男子闔目養神,聞言微微睜開眼,那飽含著驚心動魄的尖銳目光,驀然刺入人的心間。
他是經曆了朝代更迭的人,他的心中有山海起,山海滅。
“九星不會為你所用,留之不如殺之,以絕後患。”他不耐煩解釋,隻淡淡道:“上天以星象昭示,不出半年,我北燕將火燒晉人宮殿,毀其九星之首。”
這太過驚駭,以至睿王爺一怔。
——燒毀晉國皇宮,殺掉謝德妃,且隻在短短半年內?
莫非他北燕大軍一路摧枯拉朽,讓中原改換了江山?
這倒是天大的好。
可謝令鳶在他眼裏,已然是有一層神聖光環般的偉岸高人,她可不是能被輕易動搖折毀的。就他幾次三番與其交手,幾次三番敗退,連國師高徒少司命,也從沒占過上風。
可是國師也是有神聖光環的人,曆經幾任君王,從無虛言,他所說的事,定會辦到,決計沒有落空的。
兩個不可輕易動搖的神話,因命運不可抗拒之力,碰撞在了一起,孰勝,孰敗?
反正睿王爺已經摻和不進去了,他覺得自己生出了看熱鬧的心思。
第一百五十四章
興許早些年, 從中原亡國逃到北燕的頭兩任君王,尚還知道點國師的舊事。可如今國師年過百歲了, 北燕也已經更迭了六任君王, 他的秘密便隨著故人長逝, 而葬於心底永遠塵封。
即便是睿王爺,也隻知道國師痛恨晉國皇室, 卻不明就裏。
世人遺忘,可國師未忘。他活了多久,那埋藏在心中的仇恨,也就蟄伏了多久。所以他深刻記得那句“晉過五世而亡”和“唯變數在九星”, 往些年不斷尋找有可能是九星的機緣,並將之扼殺。
直到這一次, 興許是為了避他的迫害, 九星誕生於晉國後宮。這宮闈高牆困得她們毫無施展之地, 才華埋沒而無人知;卻也成了天然的保護屏障,讓他難以下手。
國師輕輕放下蓍草, 眼底倒映出璀璨星辰億萬年的明滅。
幾次未能得手, 在那九曲河漢之上,兩年前還是蒙暗的九星, 而今已經初現光明。
這意味著天下大勢,已經走上了截然不同的軌跡。或廢, 或興。
但那又怎樣?無論晉國得天道庇佑,他終究是要討迴來的。活了逾百年,承受著長生的無盡痛苦, 就是為了等待這一天。
他不在意睿王爺的話,隻冷冷問:“何時發兵?”
晉國年初還派人來議和求穩,可惜北燕必不會放過這樣時機。睿王爺勾唇一笑,食指點了點地麵:“不過兩日,十二萬大軍兵分三路。蕭嗣運把機會讓給了我們,他自己要苟延殘喘,我們就一路南下攻破潼關。”
待那時,中原盡數可取。
懸在心頭多少年的巨石,終於是卸下了。國師麵色難得有些鬆。送走了睿王爺,他撣了撣衣裳,廊下掛了一串生鏽的風鈴,清脆聲彷如穿透歲月,令人懷念。他輕輕搖動風鈴,少頃,一個身影出現在院落中。
國師沒有迴頭,聞聲微微蹙眉,想起了自己苦心淬煉的血骷髏:“怎的是你?不是叫你閉門思過麽。”他方才分明傳喚的是山鬼的頭領。
少司命姐弟是九歌首領,因此方才把山鬼打發了。少司命迴話,語氣平如一潭死水:“山鬼入不了晉國皇宮。”
國師迴過身,淡淡瞥一眼,目光卻垂下了。他心裏還在揣摩此事。
他要殺九星的想法從未動搖,起初派遣了大司命,卻不想出了大的變故,不知道哪兒來的孤魂野鬼頂替了大司命,又是個半吊子,不但沒能殺得了九星,反而讓德妃起了懷疑,戳穿了身份。
要說這也真是天意,竟以這樣的方式庇佑九星。可國師偏偏不信天意。若有天意,為何待他無情?
他決定再度派遣人,潛入晉國宮中伺機動手。
然而上一次九歌潛入晉宮,是與宮中埋伏了多年的暗哨在宮外互換了身份,走宮門宮道,光明正大進宮的。後來林昭媛巫蠱一事敗露,多年暗哨悉數被拔出,現在想要進入晉國後宮,隻能憑本事,悄無聲息潛入了。
可皇宮畢竟是守衛森嚴的地方,想要不驚動他們,即便是山鬼,也未必能辦得到。
“恐怕,沒有人比你更合適了。”良久,他默然道。除了少司命,恐怕少有人能順利完成這個差事。
少司命隱於袖中的銀鐲映出冷寂月光,隱有錚鳴之意。
“若在宮內動手,林昭媛此人至關重要,勢必要她相助才行。”國師想了想,料來這個弟子都清楚,也就沒有多加囑咐,隻提醒他:“倘若她不同意,就殺了她滅口,她不可再活下去。要避免同九星交手,她們人多勢眾,你難免要落於下乘。”
九星究竟是如何能耐,國師沒有開眼見過,但睿王爺和首席大弟子的幾次行動“撲街”,他也得出了不好惹的結論,吩咐能避則避。
少司命漠然地點了點頭,領命而去。
這一行,旗星照長安。
*************
長安城正是風雨欲來,城中街巷都籠罩在北燕發兵的陰影之下。
宣政殿上,朝會圍繞主戰還是議和,已經爭執了一個多時辰,上一次這樣漫長且激烈的爭論,還是議論德妃死而複生之事。
就在三天前,朝廷收到了幽州薊門關的八百裏加急,探到北燕境內幾大軍府開始調動集結,看這布排,是衝著晉國來的。
兩年前以馬球賽維持的君子協定,終於被撕破,潛在北燕的細作也匯報了此事。
好在朝廷一早有防備,去年就由懷慶侯掛帥陳兵邊境。但這麽鬧一出,朝廷上下不少人也是火冒三丈。
我們晉國朝廷是軟柿子啊,想捏就捏、捏完就跑?
義憤填膺的大臣們紛紛臉色漲紅,胡須抖動:“陳留王蟄伏謀逆、西魏人狼子野心,現在北燕四大軍府調集十二萬兵力,一個接一個,這是將我晉國當什麽了?”
“現在京中人心惶惶,大街小巷都在傳議此事,我朝天威何在?”
蕭懷瑾眼神一利,揪住那個激憤的大臣問道:“此事奏報上朝廷也不過三天時間,民眾又是如何得知?可查出是誰散布謠言?長安令!”
長安令上官顯站出隊列,顫巍巍道:“陛下,臣已派人將傳謠之人抓進大獄,嚴刑拷打,要他們指出幕後之人;京中也增加城巡,盯緊了集市,禁止他們傳謠,現在京中流言已平息。”
蕭懷瑾雖然不滿,可當前並不是追究此事的時候。在一片指責爭論聲中,忽有大臣出列啟奏:“臣懇請陛下,禦駕親征,以揚我大晉國威!”
“……”
殿內安靜了一瞬。
蕭懷瑾心情複雜,循聲望向那人。居然由臣子提議親征,可謂是古今奇談了。
果不其然,隨即殿內嘩然,如滴水落入沸油炸開,方才諫言的人被眾臣發指,紛紛指責他罔置天家性命於不顧。
卻又有大臣出列,打破這一片亂紛紛的指責:“臣附議。若陛下親征,必為威懾,更可振奮軍心,令百姓軍民感懷朝廷決意。”
蕭懷瑾也是不明白他們抱存什麽心思了,幹脆由著他們語不驚人死不休。
“北人虎狼看我中原,如富庶鄰居卻不設藩籬,使賊人出入有恃無恐,自然蠢蠢欲動。要是再不予天下以震懾,都以為我中原王師無能任人欺淩,肆意侵犯我國門,朝廷即便能防萬民之口,又有何顏麵以對世人?”
這話一時激起眾人附議,反對的聲音漸少。議和的聲音依然勸道:“並州高闕塞大獲全勝,西魏拓跋烏久不敢發兵;叛軍陳留王軍心渙散,殘兵敗將後退百裏……這些若不算煊赫國威,還要如何震懾?”
朝中各懷心思,滿堂嘩然,忽然一個清亮的聲音響起:“北方諸國肆意進犯,無非是輕我國朝懦弱。倘若天子禦駕親征,無疑是昭告天下,以彰**之決心,更令敵國不敢輕視。否則,國朝受連番侵擾,豈不是從上至下被人看輕,恐怕此刻,北燕西魏賊子,都在鄙嗤我朝君臣可欺吧!”
這話把人耳朵震得嗡嗡響,字裏行間更是十分不給麵子,可謂大不敬,便有其他喝止道:“劉端公,您怎麽說話的呢!怎可如此不敬!”
蕭懷瑾的目光落在方才說話那個禦史身上,對方是殿中侍禦史,平時沒有升殿上朝的機會,今日的朝會也隻能站著上朝。他不認為此人有立場和膽量說出這番話。
這說明朝中還有很多人,台前的、幕後的,盤根錯節的各方大臣,希望天子禦駕親征。
去想為什麽已經沒有意義了,隻有做或不做。
他不置可否,目光沉沉地掃過一眾人。
孟子有句話說了,失道者,寡助也,眼下晉國不僅僅是寡助,而是群起攻之,這不就是失道嗎?
究竟是誰失道?那已經不重要了。天下的顛覆從不是一個人失道就可以歸咎的。身處於洪流之中的人各懷心思,有的人依然掙紮著,希冀著能夠力挽狂瀾,將社稷扶上正軌。
朝堂一片寂靜,蕭懷瑾半晌才道:“與鄰國交戰豈是兒戲,禦駕親征更非一時之意,總要反複商榷,另行朝議。今日朝會,卿們多讚成主戰,朕亦以為然。若再無本可奏,便先退了吧。”
他沒有流露出真實想法,但臣子們總要揣摩上意。散了朝之後,便三三兩兩往衙門走,猜測親征一事是否會勾起陛下的想頭。
散了朝後蕭懷瑾沒有迴延英殿,而是去了長生殿。北燕調兵之事太後已知曉,是以今日開了大朝會。本來是為主戰還是議和,卻沒想到居然有大臣提議禦駕親征,這完全是意料之外。
長生殿外,各宮的下人等在一處,殿內謝德妃正帶領一眾妃嬪請安,坐了半個時辰。蕭懷瑾還未走近,便聽到殿內一片談笑風生。
他的腳步僵硬了片刻,覺得這場景陌生又熟悉,說陌生,是因太後的長生殿從未有如此輕鬆之時;說熟悉,是因謝德妃身邊這樣鶯聲燕語的,似乎也不足為奇。
他愣神的片刻功夫,已經邁進了長生殿,聽到唱報聲,妃嬪們紛紛起身向他請安,他點點頭,和煦地問候了幾句,何太後便示意眾人,讓她們先退下了。
謝令鳶身為本國祥瑞,她要厚著臉皮留下,無人能攆,遂在眾妃嬪羨慕的眼神中留了下來。韋無默向她遞去一個無奈的眼神,也是習慣了。
片刻殿內恢複了清淨,何容琛端坐,平靜地聽皇帝講了朝會之事。本來這些事,皇帝不來講,她早晚也有自己的渠道獲知。
謝令鳶盤腿坐在蕭懷瑾身側,殿外的天光越過窗欞,勾勒出他的輪廓側光,高挺的鼻梁和略顯憂鬱的眼神,說著不忿的事,語氣卻還是平穩的。
大敵臨陣,朝堂卻依然各懷心思,四分五裂,難免令他失望。何容琛聽了倒沒有生氣,這些蠅營狗苟,她從先帝死後,代蕭懷瑾垂簾,接管了這個爛攤子江山起,就已經見多不怪。她沉吟片刻,認真地問他:“陛下何見?你覺得倘若禦駕親征,能威懾北燕,宣示國威,以達到懾四方之國的目的麽?”
謝令鳶曾經跟隨天子出征,蕭懷瑾在並州的經曆,她迴宮後便事無巨細地講給了太後。
何容琛發現他還算是有行軍打仗之才,不免意外。當然也知道他吃了不少苦,身為天子,本可以禦駕親征,卻隱姓埋名從士兵做起,直到西魏大軍壓陣,才掏出了行台文書和假黃鉞,一場高闕之戰,讓拓跋烏不敢再發兵。
微服親征尚如此,倘若他以天子名義禦駕親征,恐怕又是另一番造就。
蕭懷瑾聞言一怔,他說禦駕親征一事時,心頭還有些懸著,怕自己出宮的荒唐舊事,引起太後不痛快。沒想到太後竟然主動談及。
他猶豫了一下,下意識覷了一眼德妃。謝令鳶挑起一邊細眉,對他悄悄點頭。
於是蕭懷瑾點了點頭:“朕當然不憚出征。”他隻是認為朝臣僭越,提議此事乃別有居心。
謝令鳶半垂眼簾,從他的角度看過去是認真思忖:“臣妾認為,無論他們是否別有用心,陛下知道此事可為,可懾四方之國,才是當緊的。”
一個大膽的想法在她腦海裏浮現,倘若天子不在朝,那麽九星……則可順理成章出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