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不光李世民開始沉思想不通,就連冷靜下來後的陳元也有些沉思。


    楊瑾萱的意思是讓自己看看李世民,是不是跟自己說的那樣,真的是一個可造之材嗎?


    先別管是不是,起碼以後江山是人家的,這一點確信無疑。


    所以他才將李淵一家列為自己老丈人的頭號大敵。


    為什麽?


    隋末群雄爭霸,各路大軍幾乎都被隋朝的猛將給錘死了啊。


    再說了——


    不管什麽宇文化及也好,楊玄感也罷,還是其他群雄,總而言之,他們都是過程,而李淵一家才是結果啊。


    自從李淵乘勢從太原起兵,迅速攻占長安之後,就一路勢如破竹。


    加上之前李淵作為保皇黨一派,不斷鎮壓各路起義軍,然後進行收編,實力大增,所以幾乎沒有什麽對手。


    可想而知,李淵一家,才是最後的贏家。


    現在,作為唯一一個知情人,知道後世發展的人,陳元倒不在乎那些群雄。


    唯一顧忌的,也就是李淵一家。


    如果他們要反,才是陳元最頭疼最擔心最害怕的事。


    當然了,要是不反,那是最好的。


    也不是不可能啊。


    起碼這個時候李淵一家還是忠實的保皇黨一派。


    那麽隻要穩住勢頭,天下沒有烽煙四起,那麽李家起義的可能性將大大降低。


    並且,天下烽煙四起,這裏麵就有世家的煽風點火。


    所以現在自己接下來要做的,那就是穩住。


    怎麽穩?


    修建運河,已經勞民傷財,再來幾次東征,誰特麽受得了啊?


    甚至——


    野史中還有記載,自己老丈人之所以一次又一次的東征,是因為要消耗各大軍事集團的實力。


    這麽一想,似乎也有點可能性。


    要知道隋文帝之所以能夠順利的取代北周,其中關隴軍事集團可是出了不少力。


    換句話說,從隋文帝楊堅開始,就已經打壓關隴軍事集團了。


    為什麽?


    因為楊堅他也知道世家的權利,他之所以能上位就是靠著世家的支持。


    但是如果世家支持別人了,那麽自己豈不是會被取而代之?


    作為皇帝,誰願意自己的位置要時時刻刻受到別人的左右?


    所以隋文帝就選擇廢除九品中正製,為的就是削弱關隴集團的影響力。


    而廢長立幼也是被世家左右的。


    因為當時八柱國之一的獨孤家和關隴集團中的楊家都選擇支持楊廣。


    楊堅也知道楊勇沒有能力解決世家問題。


    而且楊勇還很有可能淪為世家的傀儡,所以幹脆就順水推舟讓楊廣上位。


    當然了,這些都是野史記載的,無法考究,但是空穴不來風,來風必有因。


    所以楊堅之後,楊廣也需要不斷的削弱世家的權利。


    要知道,隋朝時期的世家分為三個派係。


    第一就是由琅琊王氏、陳郡謝氏、蘭陵蕭氏、陳郡袁氏四大世家為代表的江左集團。


    第二就是由清河博陵崔氏、範陽盧氏、隴西趙郡李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五大世家為代表的山東集團。


    當然了,這個山東集團並非是後世的山東,山東集團大多都是士族。


    山東集團的代表家族雖然有五家,但是其中的隴西趙郡李氏跟清河博陵崔氏是有分支的,所以也被稱為五姓七望。


    在北方這五大家族絕對是大佬,北魏能夠統一北方靠的就是贏得了山東集團的認可。


    不過山東集團特別自恃清高,山東集團中的士族多次拒絕與後麵唐朝皇室的聯姻。


    就是因為他們覺得李唐有胡族血統,所以之後為了避免山東集團做大,所以李世民禁止山東集團私自聯姻。


    而第三則是由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趙貴、於謹、獨孤信、陳崇這八柱國為首的關隴集團。


    其中無論是江左集團還是山東集團,都是源於西晉時期的八王之亂開始的。


    所以楊廣一次又一次的東征,就是消耗世家的實力,可是沒能成功,於是引起了世家的不滿。


    所以他們才放棄了楊廣,改換支持李家,這也是李淵一家能夠上位的原因。


    並且,從李世民開始,也製定了一係列消耗世家的政策。


    由此可以看出,楊廣的東征是為了消耗世家,這個說法,確實是有很大可能性的。


    史學界常將他與商紂王、秦始皇並列,是一個著名的暴君。


    先不說這是否公允,但隋朝在他手裏由極盛到極衰,卻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短短數十年間,就將隋文帝楊堅積累的偌大家當揮霍一空,也算是史上第一。


    但是——


    這三大派係世家底蘊深厚,甚至可以說能夠左右誰上位,從這隋朝目前的局勢來看,其實楊廣的一些行為並非那麽不堪。


    刨除史學界主流的評價外,楊廣絕對是一個才華橫溢,並且有遠大抱負的帝王。


    從他執政開始,便定下了一係列的治國計劃。


    比如像改官製,開科舉,建洛陽,開鑿大運河,到最後東征,這些計劃無一不是震古爍今的大業。


    所以——


    楊廣之所以東征,其實是有著一個非常嚴肅的政治原因的。


    高句麗在漢朝時,便是“漢四郡”的轄地,“漢四郡”的設立,不僅消除了東北方向扶餘等少數民族,對遼東遼西地區的直接威脅,還成為東北的屏障。


    牢牢扼住了東北遊牧民族南下西進的咽喉,隻是後來大漢衰敗,高句麗從玄菟郡獨立出來,建起了高句麗國。


    從此之後,高句麗,就成為了華夏的大患。


    建國後的高句麗不斷的向周圍擴張版圖。


    時常侵略漢朝的遼東地區,對大漢的邊地造成了嚴重的威脅。


    後來的曹魏時期,毌由儉率兵遠征高句麗,破其都城,盡複漢時舊地,可惜未能滅掉高句麗。


    隨後的三百餘年裏,高句麗仍然不斷侵略遼東,占據了遼東大片的土地。


    到了隋朝開皇時期,高句麗聯合靺鞨甚至攻進了遼西。


    文帝楊堅曾命漢王楊諒率兵征討高句麗,但水路軍乘船出海,卻遇上大風,船隻翻側,幾乎全軍覆沒,隻好退兵。


    在楊廣繼位之前,高麗都仍然沒有停止對遼東的遼西的襲擾。


    楊廣即位後,國內承平,天下富裕。


    在這樣的政治環境下,他製定了征討高句麗的計劃,並沒有什麽不妥的。


    並且對於一位有誌的帝王來說,這是必要的事業。


    後來李世民征討高句麗也是出於同樣的考慮。


    所以,無論是從戰略方麵還是從帝王建樹方麵,楊廣東征,其實是一項經過慎重的決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隋逍遙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知了一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知了一生並收藏大隋逍遙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