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李明錦神情飄忽,明顯神遊的樣子,範康澤突然推了一下對方打趣道:“唉,是不是思春了啊?說說,看上哪家小娘子了?”
“小錦,有心上人啦?我怎麽不知道啊?”張浩大叫。
“什麽啊?亂說什麽啊……”李明錦白了一眼二人嘴硬道,可惜臉卻紅了,張浩和範康澤見狀,更是調笑道:“臉紅了!臉紅了!哈哈……”
“你們……”
三個少年書生,一路上說說笑笑,前麵的路還很長。
☆、第42章
在外麵遊學的李明錦,絲毫不知道河西村的家人,為了他的親事挑花了眼,操碎了心。
男子十六歲確實到了說親的年紀,王氏一提出來,老爺子就點頭表示同意。
既然都沒有意見,王氏將孫子要說親的事放了出去,一時間往李家來的媒婆快要踏平李家的大門檻了,今時不同往日,現在根本不需要去請媒婆,隻要話一出口,媒婆上趕著來。西河村有些人家也是有想法的,不過也隻能想想。
媒婆說的人家大部分是一些秀才的女兒,或者稍富裕的農戶家的女兒,真正的鄉紳家的閨女也有還是較少。為何呢,實在是李家雖然在河西村是個富戶,但在整個南山鎮來看,卻也不顯。鎮上有兩個鋪子,這樣的人家在南山也不少,李明錦雖是秀才,但是前途並未可知。
王氏聽著媒婆說著的這些人家,迴頭就讓兒子去打聽去了。雖說李家也是農戶出身,但對於長孫媳婦,王氏私心裏還是想找個能和長孫相配的人家,小王氏心裏倒是無所謂,隻是要是娶個身份高點的媳婦,怕不好相處。
王氏和小王氏兩個挑花了眼,一時拿不定主意。雖然自古婚姻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到底是孫子自己的婚事,本想著知會一聲李明錦。可惜現下孫子在外遊曆,書信延時,王氏心裏一直在糾結著。
前前後後兩三個月,這事兒一直拖著沒定。快到年關,李明輝和李明秀休學迴家來了。蘇秀才,去年秋闈榜上有名,已經是舉人老爺了,當時南山書院轟動了一下,李家還送去了賀禮。
晉朝舉人是可以補授官職的,不過蘇舉人依然留在了南山書院當夫子。李明輝和李明秀依然在其門下學習。此次李明輝和李明秀迴家還帶迴了夫子的一封書信。
老爺子看了信之後,將信給了大兒子李繼旺。
“爹,蘇舉人這是……”
“夫子肯定是好意,也是看中明錦,這是這門親事門第比咱們家高,你怎麽看?”蘇夫子保媒的是自己同窗,今年一起中的舉人。這個舉人姓潘,今年三十七歲,家中有兩兒兩女,長子已成家,長女今年十六歲正是說親的年紀。
“爹……蘇夫子既然願意保媒,說明對方應該不會嫌棄咱家,隻是怕小錦會心裏介意。”自家兒子自己還是了解的,平時看著很溫和,但心性強,要是媳婦身份高,到時候端著架子,日子過的反而不美。
老爺子皺了皺眉,後又告知了王氏和小王氏,想問問她們的意見。王氏聽了老頭子的話,心裏是願意的,直說:“既然是夫子的好意,咱家也不好直接推拒吧,再說,具體怎麽樣,也可先去夫子家裏詢問一下。”
“娘,隻是……”小王氏話未說完,王氏就打斷道:“我知道你心裏想什麽,但是眼下媒婆來說的人家比較起來,夫子保媒的是最好的,雖然眼下家裏門第是沒對方高,隻要明錦以後爭氣,這都不是問題。”王氏可是一直很看好長孫的,雖然對方是舉人家的閨女,卻也並不覺得高攀不上。
王氏的話說到了老爺子的心坎裏去了,子孫若是爭氣,門第也不是不變的。既然決定了,還是要去夫子家裏去拜訪一下的。
臘月二十,李繼旺提了幾樣大禮去了夫子家裏,蘇夫子已經不住在書院,住在南山鎮上一所二進的一所宅院裏麵。李繼旺和兒子李明秀的到來,蘇夫子倒是不意外。
迎了二人進了客廳,倒上了茶,問李明秀道:
“在家可有鬆懈課業?”
李明秀起身給老師躬身行了一禮之後,方迴道:“迴夫子的話,學生在家從未懈怠,每天都有溫習功課。”
對於學生的勤奮,蘇夫子顯然很滿意,笑著點點頭,讓李明秀自己去外間的書房去看看書。李明秀應了一聲之後,起身去了。
見李明秀的身影消失不見,蘇夫子方對李繼旺問道:“李兄,上次信中所說這是,不知家中伯父母可有章程?”
李繼旺忙齊身作揖迴到:“家中父母自是願意的,此事真是麻煩夫子了……”
“李兄不必客氣,此事原也是我那同窗在挑女婿,明錦我也是看著長大,是個好孩子。潘家也是個厚道人家……”蘇夫子之所以願意保這門親事,也是因為覺得李明錦確實不錯,同窗的家教也甚好。
潘舉人和蘇夫子是今年一同取中舉人,原先在家收幾個學生維持生計,家中婦人都是會持家過日子的。家中的女兒也跟著父親讀過幾年書,不是那等毫無見識之人,聽說潘夫人對子女教導甚是注重,想來也是不會差到哪裏去。蘇夫子一聽同窗在為女兒擇婿,就想到這和李明錦倒是很相配。
眼下李明錦十六歲了,是個秀才,想說親門第多高的,顯然不現實,門第太低的話,倘若以後走上仕途,可能會拖後腿,夫人們也是需要交際的。這個倒是正好,雖暫時門第比女方低,以後也不定嘛。再者潘家也並未有將女兒高嫁之意,反而想為女兒找個貼心之人。
蘇夫子和潘舉人提了提自己的學生,也將李家的情況大致的說了一些,潘舉人聽了李明錦和李家的的情況之後,悄悄找人打探了一番迴家就與潘夫人說了一通。
潘夫人隻是在潘舉人今年考上舉人之後才過上了太太的生活,以前過得並不太好,家裏靠丈夫教授學生賺的束脩維持生計,自己帶著女兒不時還要做點繡活補貼家用。自然知道秀才娘子根本沒有想象的光鮮,光鮮的隻是個名聲,日子的好壞也隻有自己體會了。
聽說李明錦是個秀才之後,潘夫人有些猶豫,當然不能直接說秀才娘子過的不好,這不是打自家丈夫的臉嗎?隻委婉的提出一點顧慮:“這孩子是個秀才,眼下還在外麵遊學,這一時半會兒的也看不到什麽樣兒啊。”
“蘇兄不是說了麽,這孩子穩重,相貌也端正……”潘舉人有點不明白夫人為何遲疑,不是都說過了麽,想了想又道:“李家我也是找人打探過了,是個厚道人家,家底也算可以。女兒過去不會吃苦,再者李明錦這孩子雖然隻是個秀才,但年紀輕輕的就能考中秀才也說明是有能耐的,蘇兄也常誇讚這孩子,想來定有過人之處。”
見丈夫都如此這樣說,潘夫人是明白丈夫是看好李明錦了,自己反對也沒用了,隻能順著說道:
“那我去和琪兒說聲,好在琪兒以後還有父兄,隻望李家能帶我琪兒好。”
“這門親事,我就定了,你讓她在家好好定定心。”
“知道了。”
自年前李潘兩家說定婚事之後,王氏這年過的真是開懷的很,因著還未正式提親,王氏也讓家中眾人把嘴巴掩嚴實了,采購年貨的時候,順便開始采辦提親用的彩禮。
正月十六,李家請了媒婆,老爺子王氏和李繼旺和李繼興夫婦,蘇夫子夫婦帶著彩禮去了南山鎮上的潘家,潘家既然願意與李家結親,自是很熱情的接待了眾人,前院客廳男人們在喝茶說著話,婦人們則去了後院。
潘家的後院有一處小花園,花園之中有一個涼亭,潘夫人將王氏等人引到涼亭處歇息,又吩咐丫鬟去倒水,順便喊女兒若琪過來見見未來婆家的人。
畢竟女兒是要嫁去婆家,以後要在婆母手上生活的人,自己也不能時時關照到,若是女兒能得婆家歡心,那是再好不過了。
潘若琪聽母親身邊的丫鬟說母親要自己去花園見外來婆家的人,心裏有些緊張,讓貼身丫鬟幫自己又整理了一下妝容服飾,確定無錯漏之處,姿態優雅的走出閨房。
潘夫人是個很有眼力的人,以前丈夫是個秀才之時,自己對女兒的教導就是往淑女的路上教導,隻是那是也無銀錢去請嬤嬤教導。自丈夫考取舉人之後,家裏一下子上了一個台階,潘氏首當其衝的請了一個嬤嬤來家裏給女兒教導禮儀。
看著款款而來的女兒,潘氏心裏是自豪的,王氏等人也是高興的站起身來。看著眼前長相溫婉標致舉止端莊的潘若琪,王氏等人心裏是驚訝的,沒想到未來的孫媳婦這樣一幅大家閨秀的樣子。
“見過老夫人,各位夫人……”潘若琪來到涼亭給眾人行了一禮。
王氏忙拉過潘若琪,激動的對潘氏誇到:“還是夫人會教養女兒,看看這閨女多好!”
“是呀,嫂子那是出了名的賢夫人,眼下夫婿有為,兒女成才,嫂子可是居功甚偉。”蘇夫人也笑著附和道。
眾人的誇讚,潘氏聽了心中是得意的,自家的女兒不是自己誇讚,真是一等一的好,眼下真是便宜李家小子了。
潘若琪被李家幾人說的臉上通紅,心裏卻是高興,看來對方對自己也是滿意的。自母親說爹爹為了自己定了一門親事開始,自己心裏是既惶恐又期待。想到爹爹為中舉之前,也有來家裏提親的人,但是母親都推拒了,未嚐沒有等待爹爹這一科秋闈結果的意思。
自潘老爺中了舉人,來潘家提親的人比以前更是多了。當潘若琪聽說這門親事是自家爹爹為自己定了一門親事開始,就一直在心裏想著對方是個什麽樣的人,可惜李明錦去遊學去了,未能看到。
眼下見到對方的祖母和母親等人,潘若琪心中稍定,王氏等人長相上,雖然年邁但輪廓依然可以看出年輕時候模樣不差,想來李明錦長相應該不會太差。更重要的是,未來的太婆和婆母這些人看著並不難相處。
親事說定了之後就是問名,潘李兩家和雙方的八字,天作之合。之後商定了小定的日期。因著李明錦還未歸家,小定的時候,隻李家人帶了三牲酒禮去潘家定親,正式奉上了聘書,自此兩家的親事算是正式結下了。具體婚期要等李明錦迴來,潘家對此也沒有異議。
☆、第43章
李明錦李開了李家村之後,就和張浩範康澤二人前往了齊州,齊州是晉朝的一個邊州,黃沙漫天飛舞,天氣幹燥,當初夫子建議自己去遊學的時候,就曾說過,既然要了解這個國家,就要去各處走走,了解一下當地的風土人情。
李明錦知道自己的性格,即使以後走上仕途,一定是去地方做實事的那種,要讓自己在朝堂之上和人虛以委蛇打官腔,實在不適合自己。既然要做事,必要先去了解。這一年來走過了幾個州,看到了不少事兒,也增長了不少見識。
在齊州待了幾個月之後,又去了鄞州,最後準備途徑雲州,打到迴府,之後再做打算。雲州毗鄰梓州,雲州因是昭元帝原先封地,即使現在不是都城,依然繁華的緊。更何況眼下雲州被封給了昭元帝疼愛的四子楚王。
昭元十一年十月初三,李明錦三人來到雲州,看著眼前比梓州更是繁華的街道,心裏很是感歎,雲州都如此繁華,不知京城是如何景象。一年多時間,三人跑了好幾個州府,一路走來風塵仆仆,原先三個風度翩翩的俊俏少年郎,現下看著就是三個糙漢子。
沒辦法,自去年齊州開始,路途不通,書信更是不便,三人這一路也不是一直太平,碰到過小偷,遇到過打劫,淋過大雨,挨過餓受過凍,當然也生過病。
身上盤纏不夠的時候,在路邊擺過攤,也有去書店裏麵抄過書。好在最終還是平安的來到雲州,雖然也沒有之前的書生模樣了。三人一個個的曬得皮膚黝黑,毛發枯糙。
昭元十一年臘月二十一,在雲州逗留了兩個多月的三人,途徑雲州的永安縣來到梓州的常懷縣。一踏入常懷三人放聲開懷大笑,也不知道為何要笑。李明錦和張浩沒有在常懷停留,準備直接趕迴家。範康澤家住在南陵縣,因此準備逗留常懷一日,明日返家。
此時已經未時,和範康澤打了一聲招唿,李明錦和張浩好不容易找了一輛車付了三倍的錢才願意去送客。二人二話沒說答應了,就坐上車往河西村趕去。歸心似箭的二人,覺得牛車真是太慢了。酉時牛車才終於到了村口,天已經黑了,付了車資,二人拿上行李分頭,迫不及待的跑向家去。
“砰砰砰……”的敲門聲,驚了一下李家屋裏的眾人,臘月天,天寒地凍的,鄉下人早就吃過吃過,幾個晚上之所以沒睡,還是因為要搓米漿,蒸年糕。
李繼旺出了屋子經過院子打開了院門,一邊嘴裏還在抱怨:“誰啊,這麽大晚上的……沒……”
“爹!我迴來了……”李明錦齜開的兩排白牙,在黑夜微光中顯現,李繼旺嚇了一跳,聽清楚是兒子的聲音,李繼旺隻愣了一下,然後就激動的狂喜,一時間說話都有點結巴:
“好……好,好,迴來就好……”也顧不得別的一隻手忙拿下兒子肩上的行李,一隻手拽著兒子往屋裏走。
“爹,娘,明錦迴來了!”老爺子等人聽到李繼旺的喊聲,都從屋裏出來了,王氏等人也從灶房裏麵出來了。
唿啦啦啦的一群人走出來的動靜頗大,李明錦走到堂屋門口的時候,眼睛突然紅了,看了滿頭白發的爺爺奶奶,激動的爹娘伯嬸,心裏酸澀,就要跪下,被老爺子一把拉住了,“天這麽冷,進屋說。”
進了屋子,摸了摸眼角邊的濕潤,李明錦忙喊道:“爺奶,爹娘,二叔三叔,二嬸,三嬸……”
“哥……”家裏除了幾個小的去睡覺了,幾個大的弟弟妹妹看到哥哥迴來都很高興。
“迴來就好……張浩和你一起迴來的?”老爺子欣慰的看著孫子說道,雖然激動到底內斂,除了那雙拉著李明錦微微發抖的手泄露了一些激動的情緒。
“是呢,爺爺……”
王氏不如老伴兒平靜,拉過李明錦仔細的打量,小王氏也在一旁摸摸兒子這摸摸兒子那的,像是要確定兒子完好無損一般。
“瘦了,人也黑了,看你嘴皮幹的,頭發枯燥的,糟了不少嘴吧……”王氏唏噓不已。
小王氏看著兒子手腕上方的疤痕急問道:“這傷是怎麽弄的?啊?”問著問著,眼淚就下來了,李明錦看了看自己的疤痕,想著怎麽也不能告訴娘親是和打劫的幾個混混搏鬥時候弄的吧,含糊的說,“娘,沒事的,別哭了,不小心劃傷的,您看我現在不是好好的嗎?”
“對啊,男人有點傷疤,大驚小怪的……”李繼旺也覺得自己媳婦一驚一乍的,自家兒子已經十七歲了,是個男人了,小磨小難的實屬正常,再說兒子做事也有分寸。
“大嫂也是擔心,不過明錦一直懂事,大嫂你呀,你也放心才是……”林氏和孫氏過來安慰著低泣的小王氏。
因顧及著孫子旅途勞累,老爺子沒問其他事情,讓李明錦先去洗個澡好好睡一覺。在家裏的浴桶裏麵好好的泡了一澡,狠狠的搓了兩遍身上的灰,一路上繃勁的弦一下子鬆懈下來,人也特別的困。李明錦躺在自家的床上,感受著家裏的氣息,美美的睡下過去。
這一覺從昨晚,一直睡到次日晌午,李明錦起來的時候,外麵日頭正高,冬日的日子曬在身上暖洋洋的。
來到堂屋的時候,王氏正準備去喊孫子起來吃飯,看到孫子已經起來,忙說到:“洗把臉吃飯把,奶今天做了你愛吃的獅子頭。”
又對門外的孫女喊道“明珠,去給你哥打盆熱水來。”
“好咧……”李明珠起身從盆架上拿了一個木盆去了灶房。
李明錦洗漱了一番,起身上了桌子,因著是臘月,家裏人齊聚一堂,李大貴一家也來了,一早聽老哥說明錦迴來了,就拉著家裏的人都過來看看。
“明錦,來……今天喝點酒……”老爺子高興的為孫子倒了一杯酒,桌上的男人們也都將被子滿上,李明錦先是給爺爺敬酒,然後挨著二爺爺,爹,二叔,一個一個挨個敬酒,桌上敬酒的習俗還是按著老爺子以往在李家村的習慣,敬酒要從上順時針挨個敬完,中間不是還要喝別人迴敬的酒。一圈敬完之後再從頭開始挨個敬,又是一圈。
男人們邊喝酒,邊聊天,李明錦和家裏的長輩們說起了在外遊曆的事情,當然是說喜不說憂。聽著李明錦說著各地不同的民俗和風景,桌山的男人不是發出疑問和感歎,聽的甚是靜靜有味。
李家村的事情,老爺子此次沒有再問,自去年李明錦離開李家村的時候迴了一封信,老爺子也讓大兒子送了一些銀錢和東西去了一趟老家,來迴幾個月時間,李家村的情況,兒子已經和自己說了。
李繼旺也去了一趟舅家,相比李家,王家更是沒幾個人了,李繼旺將消息帶迴來的時候,王氏和小王氏還大哭了一場。娘家如此境況,作為女兒的哪能不痛苦。李繼旺也給王家僅剩下的一個小舅子留了二十兩銀子,算是幫襯一把吧。本來有意帶小舅子去梓州,後來想想不太合適,李家村的親戚也不少,也有不少人明裏暗裏的表示想跟著去的,李繼旺都拒絕了。如此最後李繼旺誰也沒帶,就隻身迴了梓州。
女人們在灶房吃著飯,灶房是有一個桌子的,王氏在和小王氏等人邊吃飯邊商量著,明日讓李明錦去潘家拜訪一下,年上定親至今,快一年了,孫子還沒去過嶽家。以前是因著在外遊學,女方不怪罪,眼下迴家了,還是要盡快去拜訪,否則就是不懂禮數了!
老爺子也在桌子上和李明錦提了潘家的事兒,李明錦心裏說不上什麽感覺,對於自己的婚事絲毫不過問自己的想法就訂了下來,感覺有那麽一點點別扭。但是晉朝就是這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也沒反對的餘地,想著談個戀愛再結婚的想法就是扯淡,就是自己想,也得有人姑娘陪你不是。
李明錦點頭應和著爺爺,老爺子的意思是要自個兒去嶽家拜訪,送上門給老泰山丈母娘看看是否滿意。
一頓飯吃了有一個時辰,李大富和李大貴兩個老爺子都喝多了,被自個的兒子背迴去休息去了。李明錦喝了一圈,頭有點暈還沒醉,看來這酒量也是鍛煉上來的。
王氏喊了孫子過來,仔細和孫子說了一下去潘家要注意的事情,把明天要帶去的禮物也準備好了,小王氏也在一旁補充著,生怕兒子第一次去失了禮數。李明錦看著奶奶和老娘一副鄭重叮囑的樣子,忙笑著點頭應和道:“知道了奶奶……”
“這孩子,別是害羞了吧……”王氏看著孫子臉上的樣子失笑道。
“嗬嗬……”孫氏等人看著也笑了。
李明錦想說自己真不是害羞,是喝酒上頭,不過看著家人這麽高興的勁兒,也就閉嘴失笑搖頭走了出去。
☆、第44章
臘月二十二,李明錦跟著父親李繼旺去了南山鎮上的嶽家潘家,潘舉人一早就覺得門外的喜鵲一直在叫個不停,心想這是有什麽喜事兒啊,沒想到是親家帶著女婿來上門拜訪來了。
“親家!”
“小錦,有心上人啦?我怎麽不知道啊?”張浩大叫。
“什麽啊?亂說什麽啊……”李明錦白了一眼二人嘴硬道,可惜臉卻紅了,張浩和範康澤見狀,更是調笑道:“臉紅了!臉紅了!哈哈……”
“你們……”
三個少年書生,一路上說說笑笑,前麵的路還很長。
☆、第42章
在外麵遊學的李明錦,絲毫不知道河西村的家人,為了他的親事挑花了眼,操碎了心。
男子十六歲確實到了說親的年紀,王氏一提出來,老爺子就點頭表示同意。
既然都沒有意見,王氏將孫子要說親的事放了出去,一時間往李家來的媒婆快要踏平李家的大門檻了,今時不同往日,現在根本不需要去請媒婆,隻要話一出口,媒婆上趕著來。西河村有些人家也是有想法的,不過也隻能想想。
媒婆說的人家大部分是一些秀才的女兒,或者稍富裕的農戶家的女兒,真正的鄉紳家的閨女也有還是較少。為何呢,實在是李家雖然在河西村是個富戶,但在整個南山鎮來看,卻也不顯。鎮上有兩個鋪子,這樣的人家在南山也不少,李明錦雖是秀才,但是前途並未可知。
王氏聽著媒婆說著的這些人家,迴頭就讓兒子去打聽去了。雖說李家也是農戶出身,但對於長孫媳婦,王氏私心裏還是想找個能和長孫相配的人家,小王氏心裏倒是無所謂,隻是要是娶個身份高點的媳婦,怕不好相處。
王氏和小王氏兩個挑花了眼,一時拿不定主意。雖然自古婚姻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到底是孫子自己的婚事,本想著知會一聲李明錦。可惜現下孫子在外遊曆,書信延時,王氏心裏一直在糾結著。
前前後後兩三個月,這事兒一直拖著沒定。快到年關,李明輝和李明秀休學迴家來了。蘇秀才,去年秋闈榜上有名,已經是舉人老爺了,當時南山書院轟動了一下,李家還送去了賀禮。
晉朝舉人是可以補授官職的,不過蘇舉人依然留在了南山書院當夫子。李明輝和李明秀依然在其門下學習。此次李明輝和李明秀迴家還帶迴了夫子的一封書信。
老爺子看了信之後,將信給了大兒子李繼旺。
“爹,蘇舉人這是……”
“夫子肯定是好意,也是看中明錦,這是這門親事門第比咱們家高,你怎麽看?”蘇夫子保媒的是自己同窗,今年一起中的舉人。這個舉人姓潘,今年三十七歲,家中有兩兒兩女,長子已成家,長女今年十六歲正是說親的年紀。
“爹……蘇夫子既然願意保媒,說明對方應該不會嫌棄咱家,隻是怕小錦會心裏介意。”自家兒子自己還是了解的,平時看著很溫和,但心性強,要是媳婦身份高,到時候端著架子,日子過的反而不美。
老爺子皺了皺眉,後又告知了王氏和小王氏,想問問她們的意見。王氏聽了老頭子的話,心裏是願意的,直說:“既然是夫子的好意,咱家也不好直接推拒吧,再說,具體怎麽樣,也可先去夫子家裏詢問一下。”
“娘,隻是……”小王氏話未說完,王氏就打斷道:“我知道你心裏想什麽,但是眼下媒婆來說的人家比較起來,夫子保媒的是最好的,雖然眼下家裏門第是沒對方高,隻要明錦以後爭氣,這都不是問題。”王氏可是一直很看好長孫的,雖然對方是舉人家的閨女,卻也並不覺得高攀不上。
王氏的話說到了老爺子的心坎裏去了,子孫若是爭氣,門第也不是不變的。既然決定了,還是要去夫子家裏去拜訪一下的。
臘月二十,李繼旺提了幾樣大禮去了夫子家裏,蘇夫子已經不住在書院,住在南山鎮上一所二進的一所宅院裏麵。李繼旺和兒子李明秀的到來,蘇夫子倒是不意外。
迎了二人進了客廳,倒上了茶,問李明秀道:
“在家可有鬆懈課業?”
李明秀起身給老師躬身行了一禮之後,方迴道:“迴夫子的話,學生在家從未懈怠,每天都有溫習功課。”
對於學生的勤奮,蘇夫子顯然很滿意,笑著點點頭,讓李明秀自己去外間的書房去看看書。李明秀應了一聲之後,起身去了。
見李明秀的身影消失不見,蘇夫子方對李繼旺問道:“李兄,上次信中所說這是,不知家中伯父母可有章程?”
李繼旺忙齊身作揖迴到:“家中父母自是願意的,此事真是麻煩夫子了……”
“李兄不必客氣,此事原也是我那同窗在挑女婿,明錦我也是看著長大,是個好孩子。潘家也是個厚道人家……”蘇夫子之所以願意保這門親事,也是因為覺得李明錦確實不錯,同窗的家教也甚好。
潘舉人和蘇夫子是今年一同取中舉人,原先在家收幾個學生維持生計,家中婦人都是會持家過日子的。家中的女兒也跟著父親讀過幾年書,不是那等毫無見識之人,聽說潘夫人對子女教導甚是注重,想來也是不會差到哪裏去。蘇夫子一聽同窗在為女兒擇婿,就想到這和李明錦倒是很相配。
眼下李明錦十六歲了,是個秀才,想說親門第多高的,顯然不現實,門第太低的話,倘若以後走上仕途,可能會拖後腿,夫人們也是需要交際的。這個倒是正好,雖暫時門第比女方低,以後也不定嘛。再者潘家也並未有將女兒高嫁之意,反而想為女兒找個貼心之人。
蘇夫子和潘舉人提了提自己的學生,也將李家的情況大致的說了一些,潘舉人聽了李明錦和李家的的情況之後,悄悄找人打探了一番迴家就與潘夫人說了一通。
潘夫人隻是在潘舉人今年考上舉人之後才過上了太太的生活,以前過得並不太好,家裏靠丈夫教授學生賺的束脩維持生計,自己帶著女兒不時還要做點繡活補貼家用。自然知道秀才娘子根本沒有想象的光鮮,光鮮的隻是個名聲,日子的好壞也隻有自己體會了。
聽說李明錦是個秀才之後,潘夫人有些猶豫,當然不能直接說秀才娘子過的不好,這不是打自家丈夫的臉嗎?隻委婉的提出一點顧慮:“這孩子是個秀才,眼下還在外麵遊學,這一時半會兒的也看不到什麽樣兒啊。”
“蘇兄不是說了麽,這孩子穩重,相貌也端正……”潘舉人有點不明白夫人為何遲疑,不是都說過了麽,想了想又道:“李家我也是找人打探過了,是個厚道人家,家底也算可以。女兒過去不會吃苦,再者李明錦這孩子雖然隻是個秀才,但年紀輕輕的就能考中秀才也說明是有能耐的,蘇兄也常誇讚這孩子,想來定有過人之處。”
見丈夫都如此這樣說,潘夫人是明白丈夫是看好李明錦了,自己反對也沒用了,隻能順著說道:
“那我去和琪兒說聲,好在琪兒以後還有父兄,隻望李家能帶我琪兒好。”
“這門親事,我就定了,你讓她在家好好定定心。”
“知道了。”
自年前李潘兩家說定婚事之後,王氏這年過的真是開懷的很,因著還未正式提親,王氏也讓家中眾人把嘴巴掩嚴實了,采購年貨的時候,順便開始采辦提親用的彩禮。
正月十六,李家請了媒婆,老爺子王氏和李繼旺和李繼興夫婦,蘇夫子夫婦帶著彩禮去了南山鎮上的潘家,潘家既然願意與李家結親,自是很熱情的接待了眾人,前院客廳男人們在喝茶說著話,婦人們則去了後院。
潘家的後院有一處小花園,花園之中有一個涼亭,潘夫人將王氏等人引到涼亭處歇息,又吩咐丫鬟去倒水,順便喊女兒若琪過來見見未來婆家的人。
畢竟女兒是要嫁去婆家,以後要在婆母手上生活的人,自己也不能時時關照到,若是女兒能得婆家歡心,那是再好不過了。
潘若琪聽母親身邊的丫鬟說母親要自己去花園見外來婆家的人,心裏有些緊張,讓貼身丫鬟幫自己又整理了一下妝容服飾,確定無錯漏之處,姿態優雅的走出閨房。
潘夫人是個很有眼力的人,以前丈夫是個秀才之時,自己對女兒的教導就是往淑女的路上教導,隻是那是也無銀錢去請嬤嬤教導。自丈夫考取舉人之後,家裏一下子上了一個台階,潘氏首當其衝的請了一個嬤嬤來家裏給女兒教導禮儀。
看著款款而來的女兒,潘氏心裏是自豪的,王氏等人也是高興的站起身來。看著眼前長相溫婉標致舉止端莊的潘若琪,王氏等人心裏是驚訝的,沒想到未來的孫媳婦這樣一幅大家閨秀的樣子。
“見過老夫人,各位夫人……”潘若琪來到涼亭給眾人行了一禮。
王氏忙拉過潘若琪,激動的對潘氏誇到:“還是夫人會教養女兒,看看這閨女多好!”
“是呀,嫂子那是出了名的賢夫人,眼下夫婿有為,兒女成才,嫂子可是居功甚偉。”蘇夫人也笑著附和道。
眾人的誇讚,潘氏聽了心中是得意的,自家的女兒不是自己誇讚,真是一等一的好,眼下真是便宜李家小子了。
潘若琪被李家幾人說的臉上通紅,心裏卻是高興,看來對方對自己也是滿意的。自母親說爹爹為了自己定了一門親事開始,自己心裏是既惶恐又期待。想到爹爹為中舉之前,也有來家裏提親的人,但是母親都推拒了,未嚐沒有等待爹爹這一科秋闈結果的意思。
自潘老爺中了舉人,來潘家提親的人比以前更是多了。當潘若琪聽說這門親事是自家爹爹為自己定了一門親事開始,就一直在心裏想著對方是個什麽樣的人,可惜李明錦去遊學去了,未能看到。
眼下見到對方的祖母和母親等人,潘若琪心中稍定,王氏等人長相上,雖然年邁但輪廓依然可以看出年輕時候模樣不差,想來李明錦長相應該不會太差。更重要的是,未來的太婆和婆母這些人看著並不難相處。
親事說定了之後就是問名,潘李兩家和雙方的八字,天作之合。之後商定了小定的日期。因著李明錦還未歸家,小定的時候,隻李家人帶了三牲酒禮去潘家定親,正式奉上了聘書,自此兩家的親事算是正式結下了。具體婚期要等李明錦迴來,潘家對此也沒有異議。
☆、第43章
李明錦李開了李家村之後,就和張浩範康澤二人前往了齊州,齊州是晉朝的一個邊州,黃沙漫天飛舞,天氣幹燥,當初夫子建議自己去遊學的時候,就曾說過,既然要了解這個國家,就要去各處走走,了解一下當地的風土人情。
李明錦知道自己的性格,即使以後走上仕途,一定是去地方做實事的那種,要讓自己在朝堂之上和人虛以委蛇打官腔,實在不適合自己。既然要做事,必要先去了解。這一年來走過了幾個州,看到了不少事兒,也增長了不少見識。
在齊州待了幾個月之後,又去了鄞州,最後準備途徑雲州,打到迴府,之後再做打算。雲州毗鄰梓州,雲州因是昭元帝原先封地,即使現在不是都城,依然繁華的緊。更何況眼下雲州被封給了昭元帝疼愛的四子楚王。
昭元十一年十月初三,李明錦三人來到雲州,看著眼前比梓州更是繁華的街道,心裏很是感歎,雲州都如此繁華,不知京城是如何景象。一年多時間,三人跑了好幾個州府,一路走來風塵仆仆,原先三個風度翩翩的俊俏少年郎,現下看著就是三個糙漢子。
沒辦法,自去年齊州開始,路途不通,書信更是不便,三人這一路也不是一直太平,碰到過小偷,遇到過打劫,淋過大雨,挨過餓受過凍,當然也生過病。
身上盤纏不夠的時候,在路邊擺過攤,也有去書店裏麵抄過書。好在最終還是平安的來到雲州,雖然也沒有之前的書生模樣了。三人一個個的曬得皮膚黝黑,毛發枯糙。
昭元十一年臘月二十一,在雲州逗留了兩個多月的三人,途徑雲州的永安縣來到梓州的常懷縣。一踏入常懷三人放聲開懷大笑,也不知道為何要笑。李明錦和張浩沒有在常懷停留,準備直接趕迴家。範康澤家住在南陵縣,因此準備逗留常懷一日,明日返家。
此時已經未時,和範康澤打了一聲招唿,李明錦和張浩好不容易找了一輛車付了三倍的錢才願意去送客。二人二話沒說答應了,就坐上車往河西村趕去。歸心似箭的二人,覺得牛車真是太慢了。酉時牛車才終於到了村口,天已經黑了,付了車資,二人拿上行李分頭,迫不及待的跑向家去。
“砰砰砰……”的敲門聲,驚了一下李家屋裏的眾人,臘月天,天寒地凍的,鄉下人早就吃過吃過,幾個晚上之所以沒睡,還是因為要搓米漿,蒸年糕。
李繼旺出了屋子經過院子打開了院門,一邊嘴裏還在抱怨:“誰啊,這麽大晚上的……沒……”
“爹!我迴來了……”李明錦齜開的兩排白牙,在黑夜微光中顯現,李繼旺嚇了一跳,聽清楚是兒子的聲音,李繼旺隻愣了一下,然後就激動的狂喜,一時間說話都有點結巴:
“好……好,好,迴來就好……”也顧不得別的一隻手忙拿下兒子肩上的行李,一隻手拽著兒子往屋裏走。
“爹,娘,明錦迴來了!”老爺子等人聽到李繼旺的喊聲,都從屋裏出來了,王氏等人也從灶房裏麵出來了。
唿啦啦啦的一群人走出來的動靜頗大,李明錦走到堂屋門口的時候,眼睛突然紅了,看了滿頭白發的爺爺奶奶,激動的爹娘伯嬸,心裏酸澀,就要跪下,被老爺子一把拉住了,“天這麽冷,進屋說。”
進了屋子,摸了摸眼角邊的濕潤,李明錦忙喊道:“爺奶,爹娘,二叔三叔,二嬸,三嬸……”
“哥……”家裏除了幾個小的去睡覺了,幾個大的弟弟妹妹看到哥哥迴來都很高興。
“迴來就好……張浩和你一起迴來的?”老爺子欣慰的看著孫子說道,雖然激動到底內斂,除了那雙拉著李明錦微微發抖的手泄露了一些激動的情緒。
“是呢,爺爺……”
王氏不如老伴兒平靜,拉過李明錦仔細的打量,小王氏也在一旁摸摸兒子這摸摸兒子那的,像是要確定兒子完好無損一般。
“瘦了,人也黑了,看你嘴皮幹的,頭發枯燥的,糟了不少嘴吧……”王氏唏噓不已。
小王氏看著兒子手腕上方的疤痕急問道:“這傷是怎麽弄的?啊?”問著問著,眼淚就下來了,李明錦看了看自己的疤痕,想著怎麽也不能告訴娘親是和打劫的幾個混混搏鬥時候弄的吧,含糊的說,“娘,沒事的,別哭了,不小心劃傷的,您看我現在不是好好的嗎?”
“對啊,男人有點傷疤,大驚小怪的……”李繼旺也覺得自己媳婦一驚一乍的,自家兒子已經十七歲了,是個男人了,小磨小難的實屬正常,再說兒子做事也有分寸。
“大嫂也是擔心,不過明錦一直懂事,大嫂你呀,你也放心才是……”林氏和孫氏過來安慰著低泣的小王氏。
因顧及著孫子旅途勞累,老爺子沒問其他事情,讓李明錦先去洗個澡好好睡一覺。在家裏的浴桶裏麵好好的泡了一澡,狠狠的搓了兩遍身上的灰,一路上繃勁的弦一下子鬆懈下來,人也特別的困。李明錦躺在自家的床上,感受著家裏的氣息,美美的睡下過去。
這一覺從昨晚,一直睡到次日晌午,李明錦起來的時候,外麵日頭正高,冬日的日子曬在身上暖洋洋的。
來到堂屋的時候,王氏正準備去喊孫子起來吃飯,看到孫子已經起來,忙說到:“洗把臉吃飯把,奶今天做了你愛吃的獅子頭。”
又對門外的孫女喊道“明珠,去給你哥打盆熱水來。”
“好咧……”李明珠起身從盆架上拿了一個木盆去了灶房。
李明錦洗漱了一番,起身上了桌子,因著是臘月,家裏人齊聚一堂,李大貴一家也來了,一早聽老哥說明錦迴來了,就拉著家裏的人都過來看看。
“明錦,來……今天喝點酒……”老爺子高興的為孫子倒了一杯酒,桌上的男人們也都將被子滿上,李明錦先是給爺爺敬酒,然後挨著二爺爺,爹,二叔,一個一個挨個敬酒,桌上敬酒的習俗還是按著老爺子以往在李家村的習慣,敬酒要從上順時針挨個敬完,中間不是還要喝別人迴敬的酒。一圈敬完之後再從頭開始挨個敬,又是一圈。
男人們邊喝酒,邊聊天,李明錦和家裏的長輩們說起了在外遊曆的事情,當然是說喜不說憂。聽著李明錦說著各地不同的民俗和風景,桌山的男人不是發出疑問和感歎,聽的甚是靜靜有味。
李家村的事情,老爺子此次沒有再問,自去年李明錦離開李家村的時候迴了一封信,老爺子也讓大兒子送了一些銀錢和東西去了一趟老家,來迴幾個月時間,李家村的情況,兒子已經和自己說了。
李繼旺也去了一趟舅家,相比李家,王家更是沒幾個人了,李繼旺將消息帶迴來的時候,王氏和小王氏還大哭了一場。娘家如此境況,作為女兒的哪能不痛苦。李繼旺也給王家僅剩下的一個小舅子留了二十兩銀子,算是幫襯一把吧。本來有意帶小舅子去梓州,後來想想不太合適,李家村的親戚也不少,也有不少人明裏暗裏的表示想跟著去的,李繼旺都拒絕了。如此最後李繼旺誰也沒帶,就隻身迴了梓州。
女人們在灶房吃著飯,灶房是有一個桌子的,王氏在和小王氏等人邊吃飯邊商量著,明日讓李明錦去潘家拜訪一下,年上定親至今,快一年了,孫子還沒去過嶽家。以前是因著在外遊學,女方不怪罪,眼下迴家了,還是要盡快去拜訪,否則就是不懂禮數了!
老爺子也在桌子上和李明錦提了潘家的事兒,李明錦心裏說不上什麽感覺,對於自己的婚事絲毫不過問自己的想法就訂了下來,感覺有那麽一點點別扭。但是晉朝就是這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也沒反對的餘地,想著談個戀愛再結婚的想法就是扯淡,就是自己想,也得有人姑娘陪你不是。
李明錦點頭應和著爺爺,老爺子的意思是要自個兒去嶽家拜訪,送上門給老泰山丈母娘看看是否滿意。
一頓飯吃了有一個時辰,李大富和李大貴兩個老爺子都喝多了,被自個的兒子背迴去休息去了。李明錦喝了一圈,頭有點暈還沒醉,看來這酒量也是鍛煉上來的。
王氏喊了孫子過來,仔細和孫子說了一下去潘家要注意的事情,把明天要帶去的禮物也準備好了,小王氏也在一旁補充著,生怕兒子第一次去失了禮數。李明錦看著奶奶和老娘一副鄭重叮囑的樣子,忙笑著點頭應和道:“知道了奶奶……”
“這孩子,別是害羞了吧……”王氏看著孫子臉上的樣子失笑道。
“嗬嗬……”孫氏等人看著也笑了。
李明錦想說自己真不是害羞,是喝酒上頭,不過看著家人這麽高興的勁兒,也就閉嘴失笑搖頭走了出去。
☆、第44章
臘月二十二,李明錦跟著父親李繼旺去了南山鎮上的嶽家潘家,潘舉人一早就覺得門外的喜鵲一直在叫個不停,心想這是有什麽喜事兒啊,沒想到是親家帶著女婿來上門拜訪來了。
“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