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華,本來是陶華最為在意的一個東西,現在卻被自己最為欣賞的人批得一無是處。陶華現在不止心裏麵憋悶,臉也是火辣辣的疼。
宋白的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陶華也沒再多說什麽,看都沒再多看他一眼,轉身就走了。
陶華走在路上眼淚也忍不住的流,不過她也不想麵對路人奇怪的目光,所以掩著頭飛快地迴寢室了。
等把門關上的一瞬間,看到寢室沒人,‘哇’的一聲,陶華就直接哭了出來。
然後她又翻箱倒櫃的,把所以關於宋白的東西都搜出來,撕爛了丟在垃圾桶裏。
等把這些都做了,陶華才算是解了一部分氣,趴在桌子上小聲的抽噎著。
所以等柳安她們迴來看到的就是,陶華想哭不敢哭,委屈的直抽抽的可憐模樣。可把柳安她們心疼壞了。
雖然知道讓陶華和那個宋白斷開,陶華肯定會非常的難過。但是看到陶華這樣,大家還是覺得非常的對不起。
其實陶華並沒有多喜歡宋白,隻是最欣賞他的才華。兩人認識才多久,雖然愛情的火花說來就來,但是就這麽點時間還燒不成大火,最多就是點小火苗。隨隨便便就熄滅了。
最讓陶華傷心的就是,宋白對於自己專業方麵的批評。作為一個師姐,被一個小師弟那樣說,麵子上怎麽過的去。但是宋白的水平又確實比陶華高,讓陶華根本就不能反駁。
自己最喜歡的東西,直接被宋白踩在泥裏了。陶華現在對宋白是一點喜歡的感覺都沒有了,畢竟誰都不是賤骨頭,上趕著找虐。
不過這件事過了之後,陶華在學習上的勁頭比以前不知道充足了多少倍。
而且她不僅自己學習,也要把寢室裏的人往自習室裏帶。
柳安就是她的重點關注對象。
雖說現在張孝正很好,但是以後誰知道呢。所以陶華自己上進的同時,也強烈要求柳安不能荒廢了自己。一定要比張孝正厲害才行。
其實柳安和張孝正本來就不是那種,為了愛情就奮不顧身的人。兩人在一起之後,也沒什麽大變化,柳安該怎麽做,還是怎麽做,並沒有受什麽影響。
主要是現在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做,哪裏有多的時間去管對方。特別是張孝正,要是忙起來,半年都可以不帶停的那種。
不過陶華的一片好心,柳安她們也不會拒絕。
陶華經曆了這件事之後,才算真的是靜下心來了,連詩社都不怎麽去了,隻管忙著自己的學業。
反正現在特殊時期,也沒生意可做了,柳安也挺閑,周末也跟著陶華一起泡自習室。
這個時候正是舉行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時候,各種重要的消息也是不斷,張紅報亭的報紙都快脫銷了,讓柳安沒事的時候偶爾也去幫了幫忙。
這次會議完全改變了中國經濟的發展曆程,柳安見識過後世的繁華,再看到這個時代的落魄,完全能夠體會到改革開放的威力有多大。
其實會議開始前,對內改革就已經開始了,隻不過對外開放稍微慢了一點,第二年才開始的。
以大家對政治的敏感性,雖然不知道這些政策的改變會有什麽結果,以大家對於領導人的信任,還是堅決擁護那些政策。
就在會議的期間,柳安和張孝正也趁機去把房子給商量著買了,買的就是上次柳安她們看好的那家。
在裏麵的人剛剛搬完的時候,房主人就把這個房子接收了,基本上能在城裏有房子的當年家境都不差,不是自身有家底的,就是會做生意的。畢竟待在城裏,買個房子得花多少錢,就不說了。城裏的生活開銷也不少,要是沒錢,在城裏根本就待不下去。
所以算起成分來,這些人都是吃了大虧的。很多人都被扣上了資本主義的帽子,在這過去的十年裏,受過的苦不知道多少。
柳安買的這個房子的房主是一個68屆的畢業生,下放當知青之後,現在又考上了外地的大學,他的父母早就不在了,也不打算會北京這個傷心地了,就委托這邊的鄰裏親戚幫忙賣一下。
而且房主在鄉下帶來待了那麽久,手上基本也沒什麽積蓄了,家裏麵也沒親戚幫扶。本來以為這個房子有生之年都沒可能拿迴來了,但是既然能拿迴來,自然就要拿來解決現在的燃眉之急。
賣房子的那位也知道這屋子是什麽情況,叫價也沒叫太高,還稍微給柳安留了一點還價的餘地。
最終這個房子也隻花了兩千塊錢就拿下了,過完了手續,就去房管所登記了。
隻不過柳安還得找泥瓦匠,把這房子稍微修一修。不過這種事情也不用柳安多操心,那些有手藝的人,早就猜到了這種情況,打聽好那家院子裏的員工搬出去了,房主人要迴來住的,全都很自覺的來推銷自己,就為了賺點錢。
這種房子基本已經十年沒有維修過了,就算有修理,也隻是修修房頂,糊糊牆而已。而且每間房都住一家人,所以每間房的損壞程度也不一樣,必須得大修一次。張孝正買的隔壁的房子跟柳安的情況也差不多。
所以兩套房子,都交給了那些修理房子的人,隻花了十來天,整個房子就煥然一新了,隻是這錢花的也不少就是了。不過柳安把什麽東西都包出去了,材料什麽的也不管,所以也沒操多少心。
明明上麵的通知說,讓各個單位盡量克服困難,在十一月中旬的時候,就把大部分的房子退迴去。但是做到了這個通知的單位卻是寥寥無幾,而且那些單位就算願意做,能力也有限,不能將搬出去的員工安置好,那些員工也不會般。
所以就發生了很多,房主人和住在房子裏麵的人的糾紛。實在不行,房主人也隻有跑到單位去鬧,跑到政府去鬧。但是就算是鬧,也沒有多餘的房子分出來,總不能讓大家露宿街頭吧。所以這房子遲遲不能迴到房主人的手裏。
不過很多被占了房子的都是華僑、高級知識分子、還有愛國人士,所以雖然事情現在不能解決,但是還是能引起上麵的重視。
柳安現在的買的這個房子,算不少有多好,解放前也就算是個小富之家。住在這兒的人的情況也都差不多,家裏有點小錢,大部分都是開了個鋪子做一點小生意。
以前政策是那樣,這些人也就隻能被動挨打,但是現在政策變了,上麵都已經通知了要把房子退迴來。這些人自然不會放過收迴自己房子的機會,這些人以前本來就是做小生意做慣了的,一個比一個精,也一個比一個狠。合起夥來到人家的單位去鬧事,逼得單位不得不趕緊把房子退迴來。
但是其他地方的有些人就沒那麽幸運了,一個人或者幾個人去鬧,勢單力薄,根本就得不到什麽結果。或是單位比較領導比較狠的,也不會多管這些鬧的人。
就像柳安她們輔導員劉教授,他在北京也有那麽一出不大不小的二層小洋樓,不過占了房子的那個單位,現在連個動靜都沒有,把房子還迴來的日子遙遙無期。也幸好,學校都給老師們分了房子。
像劉教授之類的知識分子,肯定是不會像那些小市民一樣去鬧事的。就算是鬧,也就是寫一個什麽申請,或是什麽信到單位去。住在那周圍的的,基本都是和劉教授差不多類型的,所以也不能指望他們出什麽力了。
外麵的小市民鬧起來,撒潑打滾上吊都能幹出來,雖然那些單位也知道那就是在威脅他們,膽小一些的也怕擔人命,不敢冒那個險。
十年動蕩期間這些人是怎麽也不敢鬧的,等四人/幫倒台之後,很多人的心思才又開始活了起來,不過大家也都不敢太囂張,把握著度呢。
等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完,新的政策‘改革開放’一出,大家也才是真的放心了,膽大的那些人也算是徹底的放開了自己。
本來向柳安這樣做倒賣生意的沒有多少,但是改革開放之後,做這些的人瞬間就多了起來。
最直白的表現就是,最近柳安她們的生意不好做了。
連謝聽雨都在想柳安抱怨,火車上的人有很多跟她是一樣的,帶著一大批的貨物。不過還好謝聽雨在上海混的比較久,還不至於發生搶不到貨源的事,隻不過搶的人多了,這價錢自然也就高了。
柳安這裏也是一樣,隻不過現在大家都把目光盯在城裏的黑市了,還沒人和柳安一樣把生意擴展到農村,所以柳安的賣東西的生意倒是沒怎麽受損。隻不過柳安收購東西就沒那麽方便了。
當地也有一些比較聰明的人,看到柳安收藥材,自然就知道這個比較賺錢。當地就有人把藥材收走,直接跑遠一點,跑到城裏的藥店來賣,也是賺中間的差價。
宋白的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陶華也沒再多說什麽,看都沒再多看他一眼,轉身就走了。
陶華走在路上眼淚也忍不住的流,不過她也不想麵對路人奇怪的目光,所以掩著頭飛快地迴寢室了。
等把門關上的一瞬間,看到寢室沒人,‘哇’的一聲,陶華就直接哭了出來。
然後她又翻箱倒櫃的,把所以關於宋白的東西都搜出來,撕爛了丟在垃圾桶裏。
等把這些都做了,陶華才算是解了一部分氣,趴在桌子上小聲的抽噎著。
所以等柳安她們迴來看到的就是,陶華想哭不敢哭,委屈的直抽抽的可憐模樣。可把柳安她們心疼壞了。
雖然知道讓陶華和那個宋白斷開,陶華肯定會非常的難過。但是看到陶華這樣,大家還是覺得非常的對不起。
其實陶華並沒有多喜歡宋白,隻是最欣賞他的才華。兩人認識才多久,雖然愛情的火花說來就來,但是就這麽點時間還燒不成大火,最多就是點小火苗。隨隨便便就熄滅了。
最讓陶華傷心的就是,宋白對於自己專業方麵的批評。作為一個師姐,被一個小師弟那樣說,麵子上怎麽過的去。但是宋白的水平又確實比陶華高,讓陶華根本就不能反駁。
自己最喜歡的東西,直接被宋白踩在泥裏了。陶華現在對宋白是一點喜歡的感覺都沒有了,畢竟誰都不是賤骨頭,上趕著找虐。
不過這件事過了之後,陶華在學習上的勁頭比以前不知道充足了多少倍。
而且她不僅自己學習,也要把寢室裏的人往自習室裏帶。
柳安就是她的重點關注對象。
雖說現在張孝正很好,但是以後誰知道呢。所以陶華自己上進的同時,也強烈要求柳安不能荒廢了自己。一定要比張孝正厲害才行。
其實柳安和張孝正本來就不是那種,為了愛情就奮不顧身的人。兩人在一起之後,也沒什麽大變化,柳安該怎麽做,還是怎麽做,並沒有受什麽影響。
主要是現在大家都有自己的事情做,哪裏有多的時間去管對方。特別是張孝正,要是忙起來,半年都可以不帶停的那種。
不過陶華的一片好心,柳安她們也不會拒絕。
陶華經曆了這件事之後,才算真的是靜下心來了,連詩社都不怎麽去了,隻管忙著自己的學業。
反正現在特殊時期,也沒生意可做了,柳安也挺閑,周末也跟著陶華一起泡自習室。
這個時候正是舉行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時候,各種重要的消息也是不斷,張紅報亭的報紙都快脫銷了,讓柳安沒事的時候偶爾也去幫了幫忙。
這次會議完全改變了中國經濟的發展曆程,柳安見識過後世的繁華,再看到這個時代的落魄,完全能夠體會到改革開放的威力有多大。
其實會議開始前,對內改革就已經開始了,隻不過對外開放稍微慢了一點,第二年才開始的。
以大家對政治的敏感性,雖然不知道這些政策的改變會有什麽結果,以大家對於領導人的信任,還是堅決擁護那些政策。
就在會議的期間,柳安和張孝正也趁機去把房子給商量著買了,買的就是上次柳安她們看好的那家。
在裏麵的人剛剛搬完的時候,房主人就把這個房子接收了,基本上能在城裏有房子的當年家境都不差,不是自身有家底的,就是會做生意的。畢竟待在城裏,買個房子得花多少錢,就不說了。城裏的生活開銷也不少,要是沒錢,在城裏根本就待不下去。
所以算起成分來,這些人都是吃了大虧的。很多人都被扣上了資本主義的帽子,在這過去的十年裏,受過的苦不知道多少。
柳安買的這個房子的房主是一個68屆的畢業生,下放當知青之後,現在又考上了外地的大學,他的父母早就不在了,也不打算會北京這個傷心地了,就委托這邊的鄰裏親戚幫忙賣一下。
而且房主在鄉下帶來待了那麽久,手上基本也沒什麽積蓄了,家裏麵也沒親戚幫扶。本來以為這個房子有生之年都沒可能拿迴來了,但是既然能拿迴來,自然就要拿來解決現在的燃眉之急。
賣房子的那位也知道這屋子是什麽情況,叫價也沒叫太高,還稍微給柳安留了一點還價的餘地。
最終這個房子也隻花了兩千塊錢就拿下了,過完了手續,就去房管所登記了。
隻不過柳安還得找泥瓦匠,把這房子稍微修一修。不過這種事情也不用柳安多操心,那些有手藝的人,早就猜到了這種情況,打聽好那家院子裏的員工搬出去了,房主人要迴來住的,全都很自覺的來推銷自己,就為了賺點錢。
這種房子基本已經十年沒有維修過了,就算有修理,也隻是修修房頂,糊糊牆而已。而且每間房都住一家人,所以每間房的損壞程度也不一樣,必須得大修一次。張孝正買的隔壁的房子跟柳安的情況也差不多。
所以兩套房子,都交給了那些修理房子的人,隻花了十來天,整個房子就煥然一新了,隻是這錢花的也不少就是了。不過柳安把什麽東西都包出去了,材料什麽的也不管,所以也沒操多少心。
明明上麵的通知說,讓各個單位盡量克服困難,在十一月中旬的時候,就把大部分的房子退迴去。但是做到了這個通知的單位卻是寥寥無幾,而且那些單位就算願意做,能力也有限,不能將搬出去的員工安置好,那些員工也不會般。
所以就發生了很多,房主人和住在房子裏麵的人的糾紛。實在不行,房主人也隻有跑到單位去鬧,跑到政府去鬧。但是就算是鬧,也沒有多餘的房子分出來,總不能讓大家露宿街頭吧。所以這房子遲遲不能迴到房主人的手裏。
不過很多被占了房子的都是華僑、高級知識分子、還有愛國人士,所以雖然事情現在不能解決,但是還是能引起上麵的重視。
柳安現在的買的這個房子,算不少有多好,解放前也就算是個小富之家。住在這兒的人的情況也都差不多,家裏有點小錢,大部分都是開了個鋪子做一點小生意。
以前政策是那樣,這些人也就隻能被動挨打,但是現在政策變了,上麵都已經通知了要把房子退迴來。這些人自然不會放過收迴自己房子的機會,這些人以前本來就是做小生意做慣了的,一個比一個精,也一個比一個狠。合起夥來到人家的單位去鬧事,逼得單位不得不趕緊把房子退迴來。
但是其他地方的有些人就沒那麽幸運了,一個人或者幾個人去鬧,勢單力薄,根本就得不到什麽結果。或是單位比較領導比較狠的,也不會多管這些鬧的人。
就像柳安她們輔導員劉教授,他在北京也有那麽一出不大不小的二層小洋樓,不過占了房子的那個單位,現在連個動靜都沒有,把房子還迴來的日子遙遙無期。也幸好,學校都給老師們分了房子。
像劉教授之類的知識分子,肯定是不會像那些小市民一樣去鬧事的。就算是鬧,也就是寫一個什麽申請,或是什麽信到單位去。住在那周圍的的,基本都是和劉教授差不多類型的,所以也不能指望他們出什麽力了。
外麵的小市民鬧起來,撒潑打滾上吊都能幹出來,雖然那些單位也知道那就是在威脅他們,膽小一些的也怕擔人命,不敢冒那個險。
十年動蕩期間這些人是怎麽也不敢鬧的,等四人/幫倒台之後,很多人的心思才又開始活了起來,不過大家也都不敢太囂張,把握著度呢。
等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完,新的政策‘改革開放’一出,大家也才是真的放心了,膽大的那些人也算是徹底的放開了自己。
本來向柳安這樣做倒賣生意的沒有多少,但是改革開放之後,做這些的人瞬間就多了起來。
最直白的表現就是,最近柳安她們的生意不好做了。
連謝聽雨都在想柳安抱怨,火車上的人有很多跟她是一樣的,帶著一大批的貨物。不過還好謝聽雨在上海混的比較久,還不至於發生搶不到貨源的事,隻不過搶的人多了,這價錢自然也就高了。
柳安這裏也是一樣,隻不過現在大家都把目光盯在城裏的黑市了,還沒人和柳安一樣把生意擴展到農村,所以柳安的賣東西的生意倒是沒怎麽受損。隻不過柳安收購東西就沒那麽方便了。
當地也有一些比較聰明的人,看到柳安收藥材,自然就知道這個比較賺錢。當地就有人把藥材收走,直接跑遠一點,跑到城裏的藥店來賣,也是賺中間的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