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櫻花飛舞是想和李若凡單獨談談的,但多了淺尾舞這個小尾巴,許多話都不好說。


    她是最忐忑的,看到方水柔雖然有些害怕,但畢竟都是女孩子。李若凡越是溫文爾雅,她越是摸不透。


    在將軍山和紫金山的幾次遭遇讓櫻花飛舞對李若凡有著深深的忌憚。她懷疑李若凡至少是內勁9層,甚至更高。


    本來櫻花飛舞是想迴到民國提醒父親不要介入偷襲珍珠港的戰役。就是在那次偷襲中,她的父親竹內一郎下落不明,不知所蹤。


    1941年12月7日清晨,扶桑海軍的航空母艦艦載飛機和微型潛艇突然襲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國陸軍和海軍在瓦胡島上的飛機場。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這次襲擊最終將美國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個事件也被稱為珍珠港事件。


    美軍陣亡2000多人,傷1000多人。日軍陣亡約200人。


    扶桑一共出動了五艘微型潛艇,它們打算在空襲開始後對美國船隻施放魚雷,五艘船後來都被擊沉,其中隻有四艘後來被找到。五艘船上的十名水手中隻有一人幸存,酒卷和男被俘,他是美國在二戰中的第一個俘虜。


    事實上,酒卷和男是主動逃離潛艇的。


    酒卷和男在戰後入職豐田汽車公司,利用滯美期間的經驗組建了社內羽毛球部,先後就任輸出部次長、巴西豐田汽車公司社長、巴西日係商工會議所專務理事等職。


    櫻花飛舞的父親當時就在那艘一直沒有搜尋到的潛艇上麵。根據她的母親所說,她的父親曾經轉交給酒卷和男一封遺書和一本日記,讓他轉交給自己的遺孀。


    但不知為何,櫻花飛舞依稀記得母親是把日記給燒毀了,或許是冥冥中注定,她在火盆裏麵翻到了一些沒有燒毀的殘片。這些,她都沒有和母親提起。


    櫻花飛舞長大以後,直到母親病危的時候她才問起父親日記和遺書的事情,但母親卻不願多說。當她提起殘片的時候,母親的神色是驚恐的,這更讓櫻花飛舞猜疑不已。


    其實,在山本五十六於1941年初開始考慮襲擊珍珠港一直到數月後開始準備這個行動。扶桑海軍內部有強烈的反對這樣一個行動的力量。山本威脅,假如這個行動被中止的話,他將引退。


    是誰最終促使山本強行進行這個計劃的已經是曆史的謎團。換言之,二戰之戰局改變,美蘇崛起從偷襲珍珠港開始。


    櫻花飛舞從父親的日記裏麵多次看到一個人的名字,南造雅子。櫻花飛舞知道這個女人的神秘,雖然有消息稱南造雅子最後被軍統暗殺,但奇怪的是,任何公開或解密的資料和迴憶錄都沒有南造雅子的名字。在扶桑也沒有留下任何可供查閱或尋覓的文字及圖片資料。


    但櫻花飛舞知道南造雅子是存在的,雖然這是一個化名,她更懷疑這是一個三麵間諜。竹內一郎無疑是掌握了她的一些資料,最終喪生大海。因為二戰美蘇是最大的贏家,二戰曆史也往往由勝利者書寫。


    櫻花飛舞辨認出父親寫的一句奇怪的話,突然被調往海軍本部執行偷襲珍珠港計劃。


    當櫻花飛舞去拜訪酒卷和男時,卻正趕上他在醫院因病去世。這也是櫻花飛舞一心想要探究父親死因的原因。


    很多時候冥冥中似乎真的有報應一說,日軍在金陵犯下的罪行和原子丹取走的性命基本相等,可謂人在做天在看,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櫻花飛舞來到民國之後才發現自己想的太簡單了,她需要李若凡的幫助。


    竹內一郎根本不會告訴她南造雅子的情況,幾個著名的女間諜最後的下落都是謎,她們的情況也隻掌握在極少數的幾個人手裏。


    櫻花飛舞發現哪怕南造雅子站在她麵前也是無計可施。但李若凡又憑什麽幫她?


    轉眼間站在李若凡身旁,櫻花飛舞的腦海裏麵已經想了很多很多。她有些悲哀的發現,自己這個穿越者根本改變不了什麽。竹內一郎最終上潛艇或許還在天真的以為可以阻擋偷襲的發生,卻不想根本就是炮灰。


    五艘微型潛艇沒有任何成果就出師未捷身先死了。


    竹內一郎肯定知道了什麽,但櫻花飛舞不認為自己可以阻止父親,除非是讓他明白南造雅子是個三麵間諜,戰爭一旦開始就充滿無數的陰謀陽謀,個人在戰爭麵前不值一提,笑到最後的也不過是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幾人而已。


    淺尾舞有些好奇的看著話劇《雷雨》,對話劇的作者李若凡很是佩服。這個時候真正的侵略尚未開始,歪果仁在中國的地位從八國聯軍開始就是高人一等的。八國聯軍的目標更多的是經濟利益,而日俄的目標是領土。


    方水柔心不在焉的坐在一旁,她對這兩個扶桑女子都沒有多大好感。一個是害的她來到了過去,一個是啥都不懂的小孩子。


    《茶館》出場的人物有差不多50人,有吃皇糧的旗人、辦實業的資本家、清官裏的太監、信奉洋教的教士、窮困潦倒的農民,以及特務、打手、警察、流氓、相士等,這些底層其實孟家班是最熟悉的。


    但原本第三幕是寫抗戰後的,被李若凡虛化了背景,變成了一種象征的意味。淡化了圖解,說教的政治意味,凸顯出茶館無論什麽時代都是底層很苦的主題。


    《茶館》像一幅二十世紀中國的清明上河圖,是大寫意的。


    等彩排暫停的時候,扮演茶館老板的仇月祥和孟小冬一起過來圍繞著李若凡坐了下來。反正是院落,放了許多長板凳,都想聽聽李若凡怎麽說。


    李若凡笑道:“茶館是三教九流會麵之處,可以容納各色人物。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這出戲雖隻有三幕,可是寫了北平幾十年的變遷。在這些變遷裏,沒有帝王將相,達官貴人,而是要為小人物畫像。這些小人物是經常下茶館的。那麽,把他們集合到一個茶館裏,用他們生活上的變遷反映社會的變遷,更能反映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涵義。別看人物多,有的隻是幾句台詞,但我話撂下了,越是台詞少的,演的越是精彩的,我會在幾大報紙開展每部話劇觀眾最喜愛的角色評選活動。一等獎兩根小黃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發個微信去地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逗逗是豆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逗逗是豆豆並收藏發個微信去地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