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凡微微一怔,想了想,,倒也不願冷了藍雨軒。畢竟,這可是內政次長的愛女。
“其實話劇不是獨角戲,話劇是一門綜合性藝術,劇本創作、導演、表演、舞美、燈光、缺一不可。真要細分的話就更多了。不知道藍雨軒小姐願不願意屈就導演助理一職?”
藍雨軒赧然道:“可是,我不知道什麽是導演助理啊!”
本來以為家學淵源,見多識廣的藍雨軒忽然從李若凡嘴裏聽到都是全新的詞匯,都有些以為自己out了!
當時的北平是真正的思想自由之首府,政治文化經濟中心,後來張大帥在日本人支持下掌控北平做了末代大帥,一直也沒有實現總統夢,哪怕是代總統!大帥府推行文化高壓政策,期刊紛紛被查辦關門,結果大師教授都去了上海,促成了上海的金融文化中心。
藍雨軒家裏平時都是高朋滿座,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但李若凡偏偏給人一種與眾不同脫穎而出的觀感。
都怪當時沒有互聯網啊!
李若凡笑道:“許多人以為台上的演員最重要,其實幕後的導演才最重要!導演就像是最高指揮官,是通才,燈光,劇務,演員,美術,化妝,服裝都得聽你的。演員的走位,台詞,哪怕是燈光的位置,道具的擺放都得聽你的!”
後世可是隻有導演潛規則小明星的,沒有小明星潛規則導演的。
歐陽書同問道:“可是,不是演員的表現才是最重要嗎?”
李若凡笑道:“演員隻是需要演繹好自己的角色,但導演是全局,是要給所有演員說戲的。如何讓每一位演員發揮所長,實現劇本文字到舞台形象的完美轉換,你說是不是很重要?”
歐陽書同若有所思,畢竟這個時代還沒有導演這個稱唿,都是演員占據絕對主導地位的。
西方芭蕾舞劇演出的時候指揮家和演奏家上場的時候往往都是掌聲雷動,一開始就和演員的地位不相上下,後來直接成為主導。
中國的國劇無論是昆曲還是京劇胡琴鑼鼓連露臉的機會都沒有,都是躲在幕後作為配角的存在。哪怕是齊如山這樣的創作,舞美,唱腔各方麵都精通的通才,事實上的導演大師,也一直認為自己是從屬的地位。
這是西方很長時期都不認為中國有戲曲的重要原因,技藝精湛卻分工不明。不重團隊強調個人,就是後世也還是隻知道有名角,不知道有導演。
李若凡希望可以搶先一步,扭轉這個思想觀念。自然就需要一個團隊的攜手合作。
藍雨軒笑道:“聽起來好高大上的樣子。你,願意教我嗎?”
李若凡笑道:“當然,不過我也是滿瓶不響,半瓶咣當,the empty vessels make the greatest sound.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李若凡倒不是謙虛,而是他真的不懂。但後世看了那麽多的電影話劇還有天鵝湖這些芭蕾舞劇,沒吃過豬肉,卻見過小豬滿山跑。
他不敢輕視這個時代的人,隻能說自己的優勢在於多出了一百年的見識。
這時候學貫中西那是許多大師都實實在在做到的,
像後期胡適之的得意弟子吳春晗同學,報考北大的時候需要考文史、英文和數學三科(那時候的學生真幸福啊,隻靠3門!據說高考3+x就源於此,x=0時代最幸福!)。
結果吳同學文史、英語均得滿分,而數學竟然考了零分,按北大規定,有一門零分不得錄取(你數學就考1分也行啊,竟然交白卷!)。隨後他改投清華,得到同樣成績,但清華網開一麵,以文史成績特別優異為由,破格錄取了他。
偏科都能上清華,哭瞎了現在的高三學子!就這人家都是看文史的份上,因為英語好不稀奇。大學的教授不會兩門以上外語都不好意思說懂外語。
像魯訓精通日語,德語。粗通英語,略知俄語都隻是在北大做講師而不是教授,他的第一個教授職務是在廈門大學任國文係教授。
因為牛人太多!當時影響中國最大的是三個屬兔的大家,留歐的蔡元培,留日的陳實庵,留美的胡適之,被戲稱“改變中國文化的三隻兔子。”
徐誌魔忽然發現自己仿佛成了空氣,要知道平時和陸小曼在一起的時候,她可都是最纏人的。
追求到四九城裏一道不可不看的風景陸小曼,徐誌魔也是蠻拚的。陸小曼擅長繪畫,精通英文和法文,坤亂不擋,結果徐誌魔硬逼著把京劇也學會了。
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這句詩很像是徐誌摩為自己提前寫的預言。
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自己最擅長的領域,詩歌,被李若凡仿佛當頭棒喝,妙手偶得了還是3首足以傳世的經典!
三位極具才華的詩人一生創作的詩篇被李若凡擷英取長,而且他的話劇,雖然沒有一觀,但就從歐陽書同和三女的麵部表情,肯定是十分精彩。
難道金陵真的是六朝古都,孕育出的人才已經可以李白鬥酒詩百篇,揮毫落紙如雲煙了嗎?
徐誌魔有些小鬱悶,但他也知道,現在陸小曼還是羅敷有夫,有些話卻是說不響嘴。
歐陽書同卻沒有發覺這一點,他正考慮著這幾個角色誰最適合呢。
王小隱笑道:“莫非李若凡也有意在電影方麵分一杯羹?”
李若凡道:“自然,我是準備組建若凡影視的,京劇話劇電影自然都有涉獵。”
王小隱道:“有句話不知當不當講?”
看得出王小隱有些猶豫,李若凡笑道但說無妨。
王小隱笑道:“要說《北洋畫報》,其實每期登出的大多是上海的明星靚照,三版也是戲劇電影美術藝術版麵,四版是連載小說,電影,在北平卻是實在泛善可陳的。就是天津,看到上海電影紅火,也連續創辦了北方,新月,渤海等四家影片公司,但都經營不善,先後停業。”
“《北洋畫報》還連載小說?”李若凡有些驚訝,繼而笑道,“難道北平首善之都還沒有一家影業?”
王小隱笑道:“怎麽可能?北平的平安,光明和真光,中央合作組成華北電影公司,看似聲勢浩大,其實不過是個空架子,怕也是要步天津後塵的。”
李若凡笑道:“沒有成功的電影產業鏈做後盾,北平電影終究還是獨木難支啊!”
王小隱讚道:“李若凡果然一言以蔽之!要是若凡有意進軍電影業,我這邊倒是可以牽線搭橋,華北電影的大股東羅明佑正為幾位股東的退股發愁呢。”
“其實話劇不是獨角戲,話劇是一門綜合性藝術,劇本創作、導演、表演、舞美、燈光、缺一不可。真要細分的話就更多了。不知道藍雨軒小姐願不願意屈就導演助理一職?”
藍雨軒赧然道:“可是,我不知道什麽是導演助理啊!”
本來以為家學淵源,見多識廣的藍雨軒忽然從李若凡嘴裏聽到都是全新的詞匯,都有些以為自己out了!
當時的北平是真正的思想自由之首府,政治文化經濟中心,後來張大帥在日本人支持下掌控北平做了末代大帥,一直也沒有實現總統夢,哪怕是代總統!大帥府推行文化高壓政策,期刊紛紛被查辦關門,結果大師教授都去了上海,促成了上海的金融文化中心。
藍雨軒家裏平時都是高朋滿座,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但李若凡偏偏給人一種與眾不同脫穎而出的觀感。
都怪當時沒有互聯網啊!
李若凡笑道:“許多人以為台上的演員最重要,其實幕後的導演才最重要!導演就像是最高指揮官,是通才,燈光,劇務,演員,美術,化妝,服裝都得聽你的。演員的走位,台詞,哪怕是燈光的位置,道具的擺放都得聽你的!”
後世可是隻有導演潛規則小明星的,沒有小明星潛規則導演的。
歐陽書同問道:“可是,不是演員的表現才是最重要嗎?”
李若凡笑道:“演員隻是需要演繹好自己的角色,但導演是全局,是要給所有演員說戲的。如何讓每一位演員發揮所長,實現劇本文字到舞台形象的完美轉換,你說是不是很重要?”
歐陽書同若有所思,畢竟這個時代還沒有導演這個稱唿,都是演員占據絕對主導地位的。
西方芭蕾舞劇演出的時候指揮家和演奏家上場的時候往往都是掌聲雷動,一開始就和演員的地位不相上下,後來直接成為主導。
中國的國劇無論是昆曲還是京劇胡琴鑼鼓連露臉的機會都沒有,都是躲在幕後作為配角的存在。哪怕是齊如山這樣的創作,舞美,唱腔各方麵都精通的通才,事實上的導演大師,也一直認為自己是從屬的地位。
這是西方很長時期都不認為中國有戲曲的重要原因,技藝精湛卻分工不明。不重團隊強調個人,就是後世也還是隻知道有名角,不知道有導演。
李若凡希望可以搶先一步,扭轉這個思想觀念。自然就需要一個團隊的攜手合作。
藍雨軒笑道:“聽起來好高大上的樣子。你,願意教我嗎?”
李若凡笑道:“當然,不過我也是滿瓶不響,半瓶咣當,the empty vessels make the greatest sound.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李若凡倒不是謙虛,而是他真的不懂。但後世看了那麽多的電影話劇還有天鵝湖這些芭蕾舞劇,沒吃過豬肉,卻見過小豬滿山跑。
他不敢輕視這個時代的人,隻能說自己的優勢在於多出了一百年的見識。
這時候學貫中西那是許多大師都實實在在做到的,
像後期胡適之的得意弟子吳春晗同學,報考北大的時候需要考文史、英文和數學三科(那時候的學生真幸福啊,隻靠3門!據說高考3+x就源於此,x=0時代最幸福!)。
結果吳同學文史、英語均得滿分,而數學竟然考了零分,按北大規定,有一門零分不得錄取(你數學就考1分也行啊,竟然交白卷!)。隨後他改投清華,得到同樣成績,但清華網開一麵,以文史成績特別優異為由,破格錄取了他。
偏科都能上清華,哭瞎了現在的高三學子!就這人家都是看文史的份上,因為英語好不稀奇。大學的教授不會兩門以上外語都不好意思說懂外語。
像魯訓精通日語,德語。粗通英語,略知俄語都隻是在北大做講師而不是教授,他的第一個教授職務是在廈門大學任國文係教授。
因為牛人太多!當時影響中國最大的是三個屬兔的大家,留歐的蔡元培,留日的陳實庵,留美的胡適之,被戲稱“改變中國文化的三隻兔子。”
徐誌魔忽然發現自己仿佛成了空氣,要知道平時和陸小曼在一起的時候,她可都是最纏人的。
追求到四九城裏一道不可不看的風景陸小曼,徐誌魔也是蠻拚的。陸小曼擅長繪畫,精通英文和法文,坤亂不擋,結果徐誌魔硬逼著把京劇也學會了。
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這句詩很像是徐誌摩為自己提前寫的預言。
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自己最擅長的領域,詩歌,被李若凡仿佛當頭棒喝,妙手偶得了還是3首足以傳世的經典!
三位極具才華的詩人一生創作的詩篇被李若凡擷英取長,而且他的話劇,雖然沒有一觀,但就從歐陽書同和三女的麵部表情,肯定是十分精彩。
難道金陵真的是六朝古都,孕育出的人才已經可以李白鬥酒詩百篇,揮毫落紙如雲煙了嗎?
徐誌魔有些小鬱悶,但他也知道,現在陸小曼還是羅敷有夫,有些話卻是說不響嘴。
歐陽書同卻沒有發覺這一點,他正考慮著這幾個角色誰最適合呢。
王小隱笑道:“莫非李若凡也有意在電影方麵分一杯羹?”
李若凡道:“自然,我是準備組建若凡影視的,京劇話劇電影自然都有涉獵。”
王小隱道:“有句話不知當不當講?”
看得出王小隱有些猶豫,李若凡笑道但說無妨。
王小隱笑道:“要說《北洋畫報》,其實每期登出的大多是上海的明星靚照,三版也是戲劇電影美術藝術版麵,四版是連載小說,電影,在北平卻是實在泛善可陳的。就是天津,看到上海電影紅火,也連續創辦了北方,新月,渤海等四家影片公司,但都經營不善,先後停業。”
“《北洋畫報》還連載小說?”李若凡有些驚訝,繼而笑道,“難道北平首善之都還沒有一家影業?”
王小隱笑道:“怎麽可能?北平的平安,光明和真光,中央合作組成華北電影公司,看似聲勢浩大,其實不過是個空架子,怕也是要步天津後塵的。”
李若凡笑道:“沒有成功的電影產業鏈做後盾,北平電影終究還是獨木難支啊!”
王小隱讚道:“李若凡果然一言以蔽之!要是若凡有意進軍電影業,我這邊倒是可以牽線搭橋,華北電影的大股東羅明佑正為幾位股東的退股發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