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凡倒是沒想到姨姐還有這份口才,不動聲色中暗示和藍雨軒關係不一般,所以說人情練達即文章,事事洞察皆學問。


    店長淺笑著看兩人鬥嘴,並不插話。


    另外招聘的兩個妹子倒是眼歡手快的圍繞著店長小聲的笑語妍妍,似乎根本沒有看到這邊的動靜。當然,他們是不認識李若凡這個甩手掌櫃。


    李若凡笑道:“明天就試營業吧,不用非和新街口那邊一致。那邊的工程量還是不小的。藍雨軒問起來就說是我說的,或者你直接打個電話報備一下,早營業早有提成啊。姨姐明早就過來上班吧。”


    店長倒是知道李若凡的,乖巧的答應下來就去給藍雨軒打電話。李若凡走的遠遠的還聽到兩個新員工發出高富帥的點讚。


    李若凡並不知道有人在遠處打量他,畢竟夫子廟的客流量太多了。當然本地人一般也就是節日會過來。而紫金山,現在收費了,大多都是去免費的梅花山。


    其實李若凡倒是想著關老張羅的修葺紫金山碉堡,將來倒是可以成為一種特殊的景點。就像是國外的古老城堡,緬懷英烈,隻要是為了中華民族抵禦外辱犧牲的都是民族英雄。


    李若凡倒是考慮要不要在碉堡旁邊立塊碑刻或者在碉堡上麵弄個浮雕再現這些烈士的可歌可頌。不過浮雕是否有損毀文物之嫌就需要商榷了。


    華夏一個讓人訝異的地方就是明明是統治者不給力落後挨打,卻總是喜歡讓普通人特別是文藝人去承擔山河國恨。譬如說有人不抵抗丟失了城池假如他當時在看國粹,那反而是成了唱戲的背鍋。


    失敗者總是能找到理由的,紅顏雖美,終是禍水也是最好的借口。


    很多人都喜歡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其實這句話的意思根本就不是說天下的興亡,普通人都是有責任的。當然後來是推波助瀾成了借口。


    梁啟超是引用顧炎武的話,顧亭林曰:天下興亡,匹夫之賤,與有責焉已耳!


    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顧炎武:《日知錄》卷十三《正始》。


    顧炎武寫這句話的背景是清兵入關,他對明朝的失望,意為國家之事的興亡,保護國家不致被傾覆,是帝王將相文武大臣的職責,與普通百姓無關;而天下大事仁義道德的興盛、消亡,每一個老百姓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在顧炎武眼裏,“亡國”與“亡天下”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亡國”是指改朝換代,換個王帝,國號。而仁義道德這樣的天下大事得不到發揚廣大,統治者虐害人民,人民之間也紛爭不斷,是仁義道德將消亡。


    說白了就是華夏五千年打江山坐天下,群雄逐鹿你方唱罷我登場那都是權力的遊戲,老百姓是沒有參與權和話語權的。但是仁義道德才是天下大事,才是道,這是所有人都需要維護的道統。


    即使是梁啟超的八字成文,也還是顧炎武的本意。


    夫以數千年文明之中國,人民之眾甲大地,而不免近於禽獸,其誰之恥歟?顧亭林曰:天下興亡,匹夫之賤,與有責焉已耳!(《飲冰室合集?文集之一?辨法通論?論幼學》)


    打給關老的電話倒是很快接通了。關老不禁好一頓抱怨李若凡連個麵都不照,讓他一個老人家在紫金山亂跑。


    李若凡有些汗顏,隨即轉移話題說了自己的想法。


    關老想了一會道:“雖然說紫金山碉堡群沒有被認定為文物古跡,處於一個比較尷尬的位置。但浮雕什麽的還是算了。我的想法還是修舊如舊,旁邊立碑的辦法好,還可以編號。不能讓曆史留下遺憾,是非功過,後人總是會評說的。”


    李若凡道:“無梁殿曾經改建為國-民-gm-軍陣亡將士公墓的祭堂,命名為正氣堂,現被辟為辛-亥-gm-名人蠟像館。倒是可以增加個碉堡群的蠟像和視頻,這個應該是一個整體。”


    關老道:“這個倒是可行,做成個微縮景觀。不過蠟像不耐高溫,倒不如別的材質,石頭鐵質什麽的。這個我去協調吧,估計還是要花費不少的。”


    李若凡其實還是想最好把音樂台這些都用起來才好,不過想要正麵宣傳這些難度還是蠻大的。


    唐宋元明清特別是唐朝的時候確實是萬邦來朝,自有一種天朝上邦,有容乃大的氣度。在文化上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對周邊國家熏陶漸染其實是最高明的影響手段。


    老美的大片,哈韓無不都是這樣的具體體現。尷尬的就是這樣的氣度越來越小,乃至於無。


    清末的時候圍棋水平最高的是扶桑,一個女棋手就可以對華夏的國手授二子,吳清源是幸運的,趙治勳曹薰鉉是幸運的。


    吳清源先生的幸運是因為他遇到了幾位讓人感佩的棋手,最有氣概的就是瀨越憲作了。這裏麵有個細節,吳清源後來的老師瀨越憲作看了他的對局,覺得儼然上古神獸本因坊秀策轉世,跑去找了當時政要犬養毅幫忙。


    這位曾經資助過孫先生的政要問瀨越憲作:你把這麽一個華夏天才帶來扶桑,如果有一天他把你們全部打敗怎麽辦?


    瀨越憲作做出了一個著名迴答,


    ——“那正是,如我宿願。”


    還有吳清源一生的好友與對手木穀實先生,從全國尋找圍棋天賦少年自費的培養,家裏養雞養豬提供弟子的衣食住行。


    現在是沒有瀨越憲作和木穀實這樣的人了,他們隻屬於吳清源的時代。華夏和棒子都沒有這樣的氣度敢於培養一個甚至是敵對國的天才少年。


    吳清源在十番棋全部擊敗了扶桑的最強者,隻因為,他隻要輸一次,就會甚至是離開扶桑棋壇。就像吳清源第一次麵對本因坊名人的時候木穀實說的那樣,勝利就是名人的生命和榮譽。


    扶桑在未來或許還會成為華夏的對手,這是委婉的說法,其實對手就是敵人。但這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對手,因為他們有著骨子裏的偏執,把許多東西圍棋茶道都做到了極致。這一點甚至有些可怕。(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發個微信去地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逗逗是豆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逗逗是豆豆並收藏發個微信去地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