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李若凡對於寶塔也是一知半解的。


    寶塔在華夏是可以單獨存在的,並不一定要有和尚,李若凡是和寺廟和寶塔混為一談了。


    李若凡道:“這座石龜趺為何連石碑都沒有?”


    中年文士道:“不是沒有,而是還沒有想好碑文。九為數之極,而讖語卻有十,恐有不渝之兆。”


    華夏自古一共有十大預言,最早的是《乾坤萬年歌》,又稱《萬年乾坤歌》或《萬年歌》為中國民間流傳的著名預言之一,相傳為周朝薑太公所作,每七字一句共一百零六句,文末有“行仁行義立乾坤”“我今隻算萬年終”兩句,故稱《乾坤萬年歌》。


    當然還有許多人都知道的推-被-圖,中華預言第一奇書,傳說它是唐太宗李世民為推算大唐國運,下令當時兩位著名的天相家李淳風和袁天罡編寫的。


    李淳風用周易八卦進行推算,沒想到一算起來就上了癮,一發不可收拾,竟推算到了唐以後華夏2000多年的命運,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說道:“天機不可再泄,還是迴去休息吧”,因此這本預言奇書得名《推-被-圖》。


    劉伯溫的「燒餅歌」是一首甚為準確的預言。這首預言可以在中國傳統的曆書『通勝』中找得到。


    它的名為何叫做「燒餅歌」呢?在其中也有提及,話說於公元1368年某一日的早上,明太祖在內殿裏吃燒餅,隻咬了一口,便聽到內監會報劉伯溫覲見。太祖心想測試劉基一下,於是便以碗蓋著隻咬了一口的燒餅,再召劉基入殿晉見。


    明太祖一日身居內殿,食燒餅,方啖一口,內監忽報劉基進見,太祖以碗覆之,始召基入。


    帝問曰:“先生深明數理,可知碗中是何物件?”


    基乃捏指輪算,對曰:“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此乃餅也。”


    而這十大預言裏麵,其實是九個人寫的。要知道天機不可預泄,越是軍國大事越容易遭到天譴。


    《藏頭詩》是唐代易學家李淳風與唐太宗李世民口頭對話,當朝史官記錄成書的一部推測國運的預言。


    後來的那本已經算是李淳風和袁天罡合著的了,不過李淳風也確實是厲害,早早就知道武媚娘要奪大唐的江山了。


    太宗曰:“朕所問者,非此之謂也。欲卿以術數之學,推我朝得享幾許年?至何人亂我國家?何人亡我國家?何人得我國家?以及代代相傳。朕欲預知之耳。”


    淳風曰:“此乃天機,臣不敢泄!”


    太宗曰:“言出卿口,入朕之耳,惟卿與朕言之,他人皆不能知也。卿必為朕言之!”


    淳風曰:“臣不敢泄漏。”


    太宗曰:“卿若不言,亦不強,試隨朕入禁宮。”


    於是淳風侍太宗登高樓。


    太宗曰:“上不至天,下不至地,卿可為朕言之?”


    淳風曰:“亂我朝之天下者,即在君側。三十年後,殺唐之子孫殆盡!主自不知耳。”


    太宗曰:“此人是文是武?卿為朕明言之,朕即殺之,以除國患!”


    淳風曰:“此乃天意,豈人力所能為耶!此人在二旬之上,今若殺之,天必禍我國家。再生少年,唐室子孫益危矣!”


    太宗曰:“天意既定,試約言其人!”


    淳風曰:“其為人也,止戈不離身,兩目長在空,實如斯也!”


    即便如此,也都沒有誰敢像劉基那樣,還嫌燒餅歌說的不夠明白,偏偏還要直截了當的把名字寫了進去。


    作為臣子和皇帝說的太多其實是取死之道,因為朱元璋基本是有點偏執狂的反富鬥士。


    為保大明江山代代相傳而鏟除異己,將他所忌諱的人一網打盡。兔死狗烹,鳥盡弓藏,這是曆代開國帝王都要上演的空前卻不絕後的清洗大戲。


    據說就連太子朱標也看不慣父皇的殺戒大開,便婉言勸誡父親不要再濫殺無辜,這樣恐怕有傷和氣,當時朱元璋並沒有立馬做出反應。


    第二天,朱元璋故意將一根荊杖扔在地上,然後命太子撿起來。太子當時麵露難色。此時,朱元璋說:“你怕刺不敢拿,為父幫你把刺拔掉,再交給你,這樣豈不更好?”


    相信劉基未必不明白朱元璋的為人,功成身退,急流勇退謂之知機,但他和皇帝說了那麽多,皇帝怎麽放心讓他走?


    和劉基同時代的還有個很厲害的人,叫鄭汝壁,住在縉雲船埠。他的本事傳說比劉基還要高,著名的《滴天髓》據說就是他寫的,但是感慨劉基命運就假托是伯溫所作。


    朱元璋聽說鄭汝壁的本事很大,就一心想請他出山為自己效力。


    選擇好日子,一天朱元璋和國師劉伯溫就來到了船埠頭,他們見到橋東頭的一個山嶴裏有人正在豎屋,一班人正在豎閶門。劉伯溫看後吃驚地說:“這是什麽人選的日子啊?!今天是火德星君值日,怎麽可以豎屋呢?”


    這時,一個人迴答道:“不要緊,今天有紫微星轉過,不會燒的!”


    劉伯溫聽後大吃一驚,紫微星就是朱元璋啊,他趕忙和答話人施禮相見,不料,此人正是他們要找的能人、奇人鄭汝壁。


    後來,經過各朝曆代,果然這座閶門經過了多次火燒,也都沒有被燒掉,一直到文化那啥之前,那座閶門都還立在那裏。後來因為建供電站,才平掉了,這是後話。


    朱元璋、劉伯溫找到鄭汝壁後,談話很投機,於是也就成了好朋友。可是君王的小船說翻說翻。


    那天夜裏,鄭汝壁請朱元璋和劉伯溫一起到城裏去看戲。劉伯溫說:“還是不去了吧,今天夜裏是要下雨的。”


    鄭汝壁說:“沒關係,雨是子時才能下得下來,而戲卻是亥時就結束了的!”


    於是,三人就去看戲了,果然,天空下雨就是在他們迴家之後才發生。至此,劉伯溫知道鄭汝壁的本事要遠遠超過自己。就這樣,鄭汝壁也就順理成章地做了國師,後來人們也都習慣性稱為鄭國師。


    明朝建立後,鄭汝壁馬上就告老還鄉了,同時還勸劉伯溫不要貪戀權位,及早告老還鄉才是正事,因為伴君如伴虎,很快就會有殺人之禍的。(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發個微信去地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逗逗是豆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逗逗是豆豆並收藏發個微信去地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