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些女的,到處說三道四,汙蔑皇上清名。


    真不知道是誰給他們吃了熊心豹子膽,讓他們膽敢這麽做。


    蔡清史明白得很,錢帛動人心,這些人想來收了指使者不少錢。


    牢房裏火光搖曳,他一步一步地走在長廊裏,最後進入了一間牢房。


    昏暗的燈光中,一個人雙手被繩子反綁著,被高高吊起來,一頭亂發垂了下來,遮住了他原本就鼻涕眼淚混合在一起的臉。


    見蔡清史走入刑房,那人立馬大聲唿喊起來:“大人,大人,我什麽都說,求求你饒過我吧!”


    蔡清史久浸官場,自然了解這種人的尿性,貪生怕死。為了錢可以鋌而走險的他們,肯定會為了更寶貴的性命供出他們的主人。


    一個人拿著一把椅子放在屋子正中央,蔡清史坐下來後,才察覺到這屋子滿是屎尿的臭味。


    再仔細一看,原來是這人嚇得失禁了。蔡清史輕不可聞地皺了皺眉頭,他知道這種人孬種卻沒想到孬種到這個地步。


    蔡清史見他肯招,便舉起手來示意停下行刑,說:“取來紙筆,讓人過來錄口供。”


    一個文職人員聽令前來,用紙筆抄錄對方的供詞。


    蔡清史問:“是何人指使你們傳播這等言論?”


    那人忙不迭地說:“是平陽伯,是他!”


    蔡清史揚了揚漂亮的下巴,身邊的一個獄卒立馬領會了他的意思,狠狠地一鞭子落在了那人的身上。


    那人疼得慘叫:“我沒說謊!是他!”


    蔡清史冷笑一聲:“平陽伯怎麽可能親自吩咐你們幹這種事?”


    那人害怕自己說遲了,下一刻那鞭子就會落在自己身上,忙說:“是平陽伯府的一個管事吩咐我們這麽做的。”


    蔡清史眯起眼來,眼前這人立刻指天發誓起來了:“要是有一句虛言,讓我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嗬嗬嗬……”蔡清史微微一笑,“我信你了,說說經過吧!”


    這人立馬竹筒倒豆子一樣,詳詳細細地說來,連平陽伯指使他們散發稅收流言的事情也被扯了出來。


    拔出蘿卜帶出泥,這一扯就是一大堆人。


    少時,那文官已經額頭全是大汗,這一條又一條的流言,感情都是平陽伯散播出去的。可見,平陽伯對白亦容是有多恨。


    那人說完後,又努力補充了許多細節,極度配合蔡清史的詢問。


    最後,簽押完畢,蔡清史才看了看那張供詞,滿意地點點頭。


    然後,他輕飄飄道:“就算你說了,也是不得好死的下場,來人,狠狠地抽他,留一口氣,別弄死了。”


    那人愣了下,立馬瘋狂喊叫起來:“你、你出爾反爾……無恥之人啊——”最後那聲淒厲的慘叫聲又尖銳又淒慘,幾乎要掀翻牢房。


    蔡清史走出了汙濁的牢房後,長長的唿吸一口氣,看向遙遠的皇宮位置。


    這個人情,要不要賣給白亦容呢?


    白亦容現如今正得聖眷,平陽伯跟他對上肯定是沒好戲的。而且,這個平陽伯做夢都想不到,自己會將所有傳過流言的人多抓起來,挨個挨個審問。雖然工作量是大了點,不過效果卻是顯著的。


    這不,才花了十來天,他就抓出了流言的源頭。


    平陽伯,這是你在找死,怨不得我,蔡清史心想。


    蔡清史進入宮中的時候,正好撞到了出來的白亦容。


    “蔡大人。”白亦容衝他點點頭,打聲招唿。


    蔡清史嗯了一聲,突然說:“白大人,這些日子關於你的流言可真是夠多啊!”


    白亦容怔了下,像是完全沒料到他會說這些話,便問:“流言止於智者,蔡大人不會是相信了這些流言吧?”


    蔡清史打量了他一眼,心道到底是個十四歲的孩子,什麽都不懂,便說:“你可得罪平陽伯?”


    一聽這話,白亦容立刻領會到了,想來這些流言之所以肆意流傳,還跟平陽伯有關。


    蔡清史提點到此,見他一臉了然,就不再多說了,朝他微微頷首:“我還有事,先走一步了。”


    白亦容拱手道:“多謝蔡大人提醒。”


    蔡清史輕笑一聲,似是不以為意,朝著聖安殿的方向去了。


    白亦容入宮是為了另一件事的。


    皇上為了放荒,召他商討進一步的對策。


    為了鼓勵地主墾荒,白亦容建議如果地主墾荒到一定的數目,就授予爵位,以示獎勵。反正爵位隻是虛名,偏偏這個朝代的地主們重名利得很。


    永和皇帝的意思是將全國所有土地都利用起來,盡最大的力量來墾荒。


    白亦容相信,如果可以移山填海的話,他估計會將整塊大陸整成平原,然後每一寸地方都用在種田上麵,以充實國庫。


    這個朝代就是農業為本的社會啊!


    皇上跟他商量完這事後,不經意地提起道:“朕聽說,前些日子你去了安南國使者驛館。”


    白亦容很快就反應過來了,馬上道:“臣是有要事前往驛館的。”


    “什麽事?”永和皇帝感興趣起來。


    白亦容斟酌了下,這事得半真半假的說,於是開口解釋了:“臣當年家鄉水患時,曾經跟隨流民,無意間從他人口中得知安南國可能有一樣作物,名為紅薯,耐饑耐瘠,是以臣才去見那阮齊英使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農學大師在古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洋蔥頭大臉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洋蔥頭大臉貓並收藏農學大師在古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