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節
明朝小官人(我家的表哥數不清) 作者:羅青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孫天佑眼眸低垂,沒說好,也沒說不好。
李綺節不等他開口,掀開簾子,作勢要下去。
孫天佑無奈,搶先跨下馬車,然後轉過身,伸開雙臂。
李綺節權當他在撒嬌,借著他的懷抱站穩,“買了香,迴頭我親手給你做一個香包!”
孫天佑沒想笑,但嘴角不由自主往上勾起,“娘子的香包……”
他刻意停了一下,“與眾不同。”
李綺節不和他生氣,“醜是醜了點,你不要,我送別人好了。大伯和阿爺,大哥和三哥,一人兩個,再給進寶做一個。”
孫天佑拱手作揖,為自己叫屈,“娘子整天日理萬機,我想求娘子多做幾個都來不及,哪敢嫌棄。”
李綺節輕哼一聲,攏緊鬥篷。
看著兩人說說笑笑走開,阿滿輕輕舒口氣,還是太太的話更管用。
作者有話要說: 謝謝大家的理解和鼓勵,真的非常感謝,每條評論都是我碼字的動力!為了節約時間碼字,就不一一迴複了,等完結的時候,再一一感謝大家!
☆、第102章 一百零二
香料鋪子的掌櫃竟是個年輕婦人。
這年頭市井婦人在外操持生意, 並不稀奇。但櫃台後著翠藍襖、月白裙,頭梳桃心扁髻、簪絨花的清瘦婦人,舉止端莊,溫柔嫻靜, 膚色白皙,一望而知是個嬌生慣養的深閨良家婦,怎麽竟拋頭露麵, 投身買賣行當?
孫天佑自進店後就目不斜視,專心陪李綺節挑選香料,沒發現店中聽差的都是十歲上下的小童。
李綺節心有疑問,不自覺多打量婦人幾眼,見對方似乎略有尷尬之色, 忙收迴眼神。
迴到馬車上, 她蹙眉若有所思, “總覺得方才個婦人有些眼熟。”
側頭問寶珠, “是不是咱們家的遠親?”
家族之間的姻親關係太複雜了,隨便一處村落鄉鎮,往上數三代,基本上家家戶戶沾親帶故,每次在渡口坐船, 乘客一大半是熟人。李綺節長到十幾歲, 依然沒能記全李家的所有親戚。
寶珠歪頭想了想,“我也覺得她麵善,但是不像是咱們的親戚。”
孫天佑這邊是不用想的, 他孤身一人,用錢帛換得孫家的庇護,平時並不和孫家往來。至於楊家,李綺節隻和孟春芳走動,不怎麽搭理楊家其他親眷。
寶珠對李家的各種遠房姑表親了如指掌,李家如果有這麽個文弱嬌美的表嫂子,她不會不記得。
看來確實不是親戚。
直到夜裏華燈初上,半躺在羅漢床上看寶珠熨衣服的時候,李綺節才忽然想起:難怪她覺得那藍襖褶裙婦人眼熟,她的眉眼似乎和金薔薇有六分相似。
都是標準的蘿莉長相,不過香料鋪子的婦人明顯年紀大些,眉尖微蹙,眼若秋水,時時刻刻給人以弱不勝衣、我見猶憐之感。而金薔薇雙瞳幽黑,沉靜清冷,性情固執,眉宇間透著一股揮之不去的鬱色,鋒芒畢露,讓人不敢直視。
明明是婦人年長些,但金薔薇給李綺節的感覺更老成更沉重,完全不像個十幾歲的明豔少女。
心事想到一半,丫頭送來香湯、花露、澡豆,服侍李綺節沐浴。
午後有客人登門,孫天佑在外院應酬,晚飯也是在外邊吃的,席間免不了要陪幾杯酒。知道李綺節不喜歡他帶著酒氣進屋,迴內院前,他匆匆梳洗一遍,換了身幹淨的蘋婆綠圓領窄袖綢衫,撩開簾子,披著清寒夜色踏進裏間。
珠簾半卷,火盆架子上碼了一圈栗子和橘皮,甜香和清香混雜在一處,房裏寂靜無聲,隻有寶珠在簾外聽候使喚。
不知道李綺節在簾後鼓搗什麽,看到孫天佑進門時,寶珠忽然大驚失色,臉頰飛紅,支支吾吾道:“我去看看灶房裏的藕湯煨好了沒有!”
好像身後有什麽東西在追逐她似的,飛也似的鑽出裏間,一溜煙跑遠。
孫天佑莫名其妙,“寶珠怎麽了?”
裏間無人應答,他掀開珠簾,抬頭的那一瞬間,刹時愣住,甚至連唿吸都忘了。
燈籠外麵額外罩了一層刺繡妝花紗,燈光透過薄如蟬翼的紗罩,影影幢幢,似霧非霧,籠下一室嫋娜繾綣。
朦朧淺淡的光暈中,李綺節散著一頭烏黑長發,斜靠在暖榻上,三千青絲如水流輕瀉,肩上鬆鬆披一件光彩綺麗的錦綢鬥篷,散開的衣襟露出線條優美的鎖骨和半截還滾動著晶瑩水滴的雪白酥胸。一雙欺霜賽雪、凝脂潔白的**從鬥篷底下斜斜伸出,橫在石榴紅五彩纏枝四季花卉錦緞上,紅的豔紅,白的雪白,花團錦簇,交相輝映,襯得橫躺在上麵的嬌娘愈顯誘人。
李綺節眼帶桃花,唇角含笑,雙頰微暈,猶如朝霞映雪,比平時憑添幾分嫵媚,兩條刺繡鑲邊係帶在纖纖十指間纏繞,隻需輕輕一拉,便可見春光外漏。
顯然,她全身上下隻著一件鬥篷,底下未著寸縷。
這一副活/色/生/香的旖旎情景,仿佛寂靜的夜空中,忽然炸響一線雪亮閃電,轟隆隆的雷聲唿嘯而來,卷走孫天佑的所有神智。
他連衣裳都來不及脫,幾步搶上前,抱起桃腮紅透,卻堅持瞪著一雙圓溜溜的大眼睛,惡狠狠瞪著他、故作瀟灑的小娘子,指尖輕輕一挑,單手解開係帶。
溫香軟玉,霎時滿懷。
雙臂像鐵鑄的一般,牢牢把人按在身下,恨不能把她嵌進自己的血肉裏。可她那麽軟,那麽嬌,比雲朵兒輕柔,比花瓣兒鮮嫩,動情時潮濕的肌膚透著細膩的粉色,仿佛隨時能掐出汁水。
狂放的動作漸漸舒緩下來,生怕弄疼她。
又覺得不滿足,心底的欲/望叫囂著,想看她徹底拋卻一切,被自己送上極致的巔峰。
一開始,李綺節是樂得看孫天佑失態的,她精心布置一番,不就是為了引他情動嗎?
但很快她就後悔了。
男人是寵不得的。
她隻是靈機一動,想滿足一下他的惡趣味、為他換個裝而已。為什麽最後卻變成倚在他的胸膛裏哭泣討饒?
明明她都示弱了,他還不放過她,把她抱在懷裏揉來蹭去。滾燙的唇在她的額心、眉尖、臉頰、唇上、耳畔流連徘徊,粗野的氣息噴灑在頸邊,像是要把她融化成一汪溫水。
她渾身汗濕,骨筋酥軟,完全靠他的雙臂架著,才沒仰麵倒下去。
從榻上換到拔步床裏,李綺節連說話的力氣都沒了,像一團攤開的軟泥,任孫天佑用溫熱的布巾擦洗。
軟榻淩亂不堪,木案、果盤、茶碟、軟枕跌落一地,綢緞**的一團糟。
李綺節迷迷糊糊間發出幾聲撒嬌的哼哼聲,指使孫天佑去側間收拾軟榻——至少得把不知道什麽時候滑落到地上的鬥篷撿起來!
孫天佑聽著她嬌蠻的抱怨聲,眸光微沉。
火熱的胸膛再次俯身壓下。
一夜錦被翻卷,銅鉤搖曳。
可想而知,當寶珠第二天早上進屋收拾,發現被主人隨意丟棄在地上、揉得比醃菜還皺巴的鬥篷時,臉色有多難看。
張嬸子是過來人,為李綺節梳頭的時候偷偷勸她,“雖然是少年夫妻,但也得注意分寸。”
心裏悄悄替自家太太慶幸,幸好家裏沒有長輩妯娌,不然小夫妻倆整天蜜裏調油、紅光滿麵,容易招人嫉恨。而且如果婆婆嚴苛點,早把李綺節叫過去敲打一通了,怪她不知檢點,有失尊重。
李綺節坐在鏡台前攬鏡自照,張嬸子今天給她挽了個家常的倭墮髻,未施釵環,隻簪著數朵足以以假亂真的暈色海棠絹花,斜插一枝葫蘆形蟲草蟈蟈紋銀鍍金發簪,發鬢往後梳攏,露出光潔的臉孔,眼角眉梢一抹淡紅,春意未消。
她放下菱花小鏡子,抿嘴一笑,沒有理會張嬸子的勸告。
她知道張嬸子是好心,但新婚燕爾,不抓緊時間培養感情,反而瞻前顧後,為禮節束縛自己,有什麽意思?
“今天天氣不錯,是個大晴天。”
窗外傳來清朗笑聲,孫天佑穿一身韋陀銀夾袍,頭束方巾,腳蹬黑靴,掀簾進房,直接走到鏡台前,望著銅鏡裏肌膚皎潔,眉目如畫的李綺節,微笑道:“等吃了早飯,我帶你去東山腳下放風箏。”
兩人的視線在鏡中相接,李綺節不由自主跟著他一起笑,“今天沒有應酬?”
“好容易才放晴,今天全城老少都要出去踏青,沒人來煩我。”
孫天佑在鏡台前逡巡片刻,卷起衣袖,從如意紋盒裏拈起一片金花胭脂,在鼻尖輕輕細嗅片刻,指尖抹下一星兒緋紅,輕輕按在李綺節的唇上。
指尖原是冰涼的,但觸到溫軟的唇後,像火燒一樣發燙。
張嬸子麵紅耳赤,悄悄退下。
鏡中的女子唇色愈發鮮豔,孫天佑退後半步,滿意地點點頭。
李綺節低聲笑罵:“妝都被你弄花了!”
含羞帶惱的目光掃過來,孫天佑頓覺渾身發癢,再按耐不住,抬起李綺節的下巴,俯身親自品嚐櫻唇的甜美滋味。
又磨纏著要為李綺節畫眉,被李綺節斷然拒絕:畫眉可不是簡簡單單的一撇一捺,沒有真功夫,畫出來的眉形不好看不說,還會毀了整副妝容,到時候不得不洗掉脂粉,重新裝扮,她的腰還酸著呢,不想再對著鏡台枯坐半個時辰。
踏青的人果然很多,出城的時候,光是排隊等守衛檢查就費去不少時間。
等到了郊外,阿滿和寶珠在湖邊挑了塊蔭涼地兒,鋪設氈席,支起椅凳灶台,燒火煮茶。
湖邊沿岸山地是孫天佑名下的產業,佃農們曉得東家來踏青,已經提前收拾打掃過,村子裏選出兩個聽得懂官話的婦人,幫阿滿和寶珠撿拾柴火,打水洗鍋。
方圓一裏地之內杳無人煙,孫天佑不知道從哪裏牽出一匹毛色油潤的黑馬,把鞭繩遞到李綺節手裏,“三娘,來,我教你騎馬。”
李綺節眼前一亮,雙瞳閃閃發光,驚喜道:“你怎麽知道我想學騎馬?”
孫天佑眨眨眼睛,酒窩亮汪汪的,“我知道的事情多著呢!”
瞅瞅四周沒人,刻意壓低聲音,語帶促狹,“我不僅知道這個,還知道怎麽樣才能讓你最快活。”
青天白日的,他竟然敢說這些夫妻私房話,饒是李綺節不大在乎這些,也羞得滿麵通紅。
還好寶珠和阿滿離得遠,不然她這會子該無地自容了。
黑馬脾性溫和柔順,孫天佑先教李綺節喂黑馬吃食,然後才教她怎麽上馬,期間趁機摸摸捏捏,占了不少便宜。
教的人不認真,學的人也隻是葉公好龍而已,玩到天色擦黑,一行人才意猶未盡地打道迴府。
李綺節忽然想起,府裏建有騎馬場,孫天佑為什麽要特意帶她去郊外學騎馬?
“隻有出人意料才算是驚喜啊。”
孫天佑躺在枕上,翹著二郎腿,得意洋洋道。
李綺節不肯讓孫天佑小瞧,每天堅持抽出一個時辰練習馬術,大腿磨破了也咬牙堅持。
孫天佑心疼歸心疼,倒是沒有和寶珠、張嬸子那樣苦口婆心地勸阻她,隻是叮囑她別忘了每天擦藥,晚上親自為她按摩酸軟的筋骨。
等清明迴李家村掃墓時,李綺節已經可以騎馬走上一段路,不過她沒敢騎馬迴娘家,讓李乙看見,少不了一頓數落。
清明之後天氣逐漸轉暖,但雨水依然連綿不絕,地裏的莊稼淹了不少,李家不靠田地吃飯,李大伯和周氏還是因為災情愁眉不展,長籲短歎。
端陽當天也是個暴雨天。
天邊黑雲翻湧,雨簾高懸,屋內屋外又濕又熱,到處都是飛濺的水珠。枕頭、衾被、衣裳潮而濕,洗幹淨的衣服晾在屋簷下,半個月都晾不幹。夜裏睡在潮濕的床上,夢中總會夢到在水裏撲騰。
因為雨實在太大了,官府下令取消本年的賽龍舟,老百姓們抱怨連天,但抱怨也沒用,江水都快灌進城裏了,官員小吏們成天提心吊膽,生怕河口決堤,誰還有心情組織龍舟賽?
別人都悶悶不樂,花慶福卻喜笑顏開:萬歲再度領兵北征,命皇太子留京監國,楊首輔協理朝政。世人都知道萬歲性情暴烈,喜怒無常,而皇太子飽讀詩書,天性柔和,禦下寬容,楚王世子的使者已經和皇太子以及皇太孫的心腹搭上線,有楚王府在前頭奔走,再在武昌府建造一座規模更宏大的球場指日可待。
李綺節沒有向花慶福潑冷水,雖然她隱隱約約覺得今年可能不太平,不過不管京城怎麽風雲變幻,應該不會波及到天高皇帝遠的瑤江縣。事實上,就算金鑾殿上的貴主要換人,也不會影響本地老百姓,隻要戰火燒不到武昌府,老百姓們仍舊按部就班過自己的小日子。
所以李綺節擔心歸擔心,仍然按著自己的步驟安排手頭的生意。
期間,金家忽然傳出一個讓眾人大為意外的新鮮八卦:金薔薇把弟弟金雪鬆按在祖宗牌位跟前打了一頓,後者被打得皮開肉綻,一個月內不能下床。
李綺節不等他開口,掀開簾子,作勢要下去。
孫天佑無奈,搶先跨下馬車,然後轉過身,伸開雙臂。
李綺節權當他在撒嬌,借著他的懷抱站穩,“買了香,迴頭我親手給你做一個香包!”
孫天佑沒想笑,但嘴角不由自主往上勾起,“娘子的香包……”
他刻意停了一下,“與眾不同。”
李綺節不和他生氣,“醜是醜了點,你不要,我送別人好了。大伯和阿爺,大哥和三哥,一人兩個,再給進寶做一個。”
孫天佑拱手作揖,為自己叫屈,“娘子整天日理萬機,我想求娘子多做幾個都來不及,哪敢嫌棄。”
李綺節輕哼一聲,攏緊鬥篷。
看著兩人說說笑笑走開,阿滿輕輕舒口氣,還是太太的話更管用。
作者有話要說: 謝謝大家的理解和鼓勵,真的非常感謝,每條評論都是我碼字的動力!為了節約時間碼字,就不一一迴複了,等完結的時候,再一一感謝大家!
☆、第102章 一百零二
香料鋪子的掌櫃竟是個年輕婦人。
這年頭市井婦人在外操持生意, 並不稀奇。但櫃台後著翠藍襖、月白裙,頭梳桃心扁髻、簪絨花的清瘦婦人,舉止端莊,溫柔嫻靜, 膚色白皙,一望而知是個嬌生慣養的深閨良家婦,怎麽竟拋頭露麵, 投身買賣行當?
孫天佑自進店後就目不斜視,專心陪李綺節挑選香料,沒發現店中聽差的都是十歲上下的小童。
李綺節心有疑問,不自覺多打量婦人幾眼,見對方似乎略有尷尬之色, 忙收迴眼神。
迴到馬車上, 她蹙眉若有所思, “總覺得方才個婦人有些眼熟。”
側頭問寶珠, “是不是咱們家的遠親?”
家族之間的姻親關係太複雜了,隨便一處村落鄉鎮,往上數三代,基本上家家戶戶沾親帶故,每次在渡口坐船, 乘客一大半是熟人。李綺節長到十幾歲, 依然沒能記全李家的所有親戚。
寶珠歪頭想了想,“我也覺得她麵善,但是不像是咱們的親戚。”
孫天佑這邊是不用想的, 他孤身一人,用錢帛換得孫家的庇護,平時並不和孫家往來。至於楊家,李綺節隻和孟春芳走動,不怎麽搭理楊家其他親眷。
寶珠對李家的各種遠房姑表親了如指掌,李家如果有這麽個文弱嬌美的表嫂子,她不會不記得。
看來確實不是親戚。
直到夜裏華燈初上,半躺在羅漢床上看寶珠熨衣服的時候,李綺節才忽然想起:難怪她覺得那藍襖褶裙婦人眼熟,她的眉眼似乎和金薔薇有六分相似。
都是標準的蘿莉長相,不過香料鋪子的婦人明顯年紀大些,眉尖微蹙,眼若秋水,時時刻刻給人以弱不勝衣、我見猶憐之感。而金薔薇雙瞳幽黑,沉靜清冷,性情固執,眉宇間透著一股揮之不去的鬱色,鋒芒畢露,讓人不敢直視。
明明是婦人年長些,但金薔薇給李綺節的感覺更老成更沉重,完全不像個十幾歲的明豔少女。
心事想到一半,丫頭送來香湯、花露、澡豆,服侍李綺節沐浴。
午後有客人登門,孫天佑在外院應酬,晚飯也是在外邊吃的,席間免不了要陪幾杯酒。知道李綺節不喜歡他帶著酒氣進屋,迴內院前,他匆匆梳洗一遍,換了身幹淨的蘋婆綠圓領窄袖綢衫,撩開簾子,披著清寒夜色踏進裏間。
珠簾半卷,火盆架子上碼了一圈栗子和橘皮,甜香和清香混雜在一處,房裏寂靜無聲,隻有寶珠在簾外聽候使喚。
不知道李綺節在簾後鼓搗什麽,看到孫天佑進門時,寶珠忽然大驚失色,臉頰飛紅,支支吾吾道:“我去看看灶房裏的藕湯煨好了沒有!”
好像身後有什麽東西在追逐她似的,飛也似的鑽出裏間,一溜煙跑遠。
孫天佑莫名其妙,“寶珠怎麽了?”
裏間無人應答,他掀開珠簾,抬頭的那一瞬間,刹時愣住,甚至連唿吸都忘了。
燈籠外麵額外罩了一層刺繡妝花紗,燈光透過薄如蟬翼的紗罩,影影幢幢,似霧非霧,籠下一室嫋娜繾綣。
朦朧淺淡的光暈中,李綺節散著一頭烏黑長發,斜靠在暖榻上,三千青絲如水流輕瀉,肩上鬆鬆披一件光彩綺麗的錦綢鬥篷,散開的衣襟露出線條優美的鎖骨和半截還滾動著晶瑩水滴的雪白酥胸。一雙欺霜賽雪、凝脂潔白的**從鬥篷底下斜斜伸出,橫在石榴紅五彩纏枝四季花卉錦緞上,紅的豔紅,白的雪白,花團錦簇,交相輝映,襯得橫躺在上麵的嬌娘愈顯誘人。
李綺節眼帶桃花,唇角含笑,雙頰微暈,猶如朝霞映雪,比平時憑添幾分嫵媚,兩條刺繡鑲邊係帶在纖纖十指間纏繞,隻需輕輕一拉,便可見春光外漏。
顯然,她全身上下隻著一件鬥篷,底下未著寸縷。
這一副活/色/生/香的旖旎情景,仿佛寂靜的夜空中,忽然炸響一線雪亮閃電,轟隆隆的雷聲唿嘯而來,卷走孫天佑的所有神智。
他連衣裳都來不及脫,幾步搶上前,抱起桃腮紅透,卻堅持瞪著一雙圓溜溜的大眼睛,惡狠狠瞪著他、故作瀟灑的小娘子,指尖輕輕一挑,單手解開係帶。
溫香軟玉,霎時滿懷。
雙臂像鐵鑄的一般,牢牢把人按在身下,恨不能把她嵌進自己的血肉裏。可她那麽軟,那麽嬌,比雲朵兒輕柔,比花瓣兒鮮嫩,動情時潮濕的肌膚透著細膩的粉色,仿佛隨時能掐出汁水。
狂放的動作漸漸舒緩下來,生怕弄疼她。
又覺得不滿足,心底的欲/望叫囂著,想看她徹底拋卻一切,被自己送上極致的巔峰。
一開始,李綺節是樂得看孫天佑失態的,她精心布置一番,不就是為了引他情動嗎?
但很快她就後悔了。
男人是寵不得的。
她隻是靈機一動,想滿足一下他的惡趣味、為他換個裝而已。為什麽最後卻變成倚在他的胸膛裏哭泣討饒?
明明她都示弱了,他還不放過她,把她抱在懷裏揉來蹭去。滾燙的唇在她的額心、眉尖、臉頰、唇上、耳畔流連徘徊,粗野的氣息噴灑在頸邊,像是要把她融化成一汪溫水。
她渾身汗濕,骨筋酥軟,完全靠他的雙臂架著,才沒仰麵倒下去。
從榻上換到拔步床裏,李綺節連說話的力氣都沒了,像一團攤開的軟泥,任孫天佑用溫熱的布巾擦洗。
軟榻淩亂不堪,木案、果盤、茶碟、軟枕跌落一地,綢緞**的一團糟。
李綺節迷迷糊糊間發出幾聲撒嬌的哼哼聲,指使孫天佑去側間收拾軟榻——至少得把不知道什麽時候滑落到地上的鬥篷撿起來!
孫天佑聽著她嬌蠻的抱怨聲,眸光微沉。
火熱的胸膛再次俯身壓下。
一夜錦被翻卷,銅鉤搖曳。
可想而知,當寶珠第二天早上進屋收拾,發現被主人隨意丟棄在地上、揉得比醃菜還皺巴的鬥篷時,臉色有多難看。
張嬸子是過來人,為李綺節梳頭的時候偷偷勸她,“雖然是少年夫妻,但也得注意分寸。”
心裏悄悄替自家太太慶幸,幸好家裏沒有長輩妯娌,不然小夫妻倆整天蜜裏調油、紅光滿麵,容易招人嫉恨。而且如果婆婆嚴苛點,早把李綺節叫過去敲打一通了,怪她不知檢點,有失尊重。
李綺節坐在鏡台前攬鏡自照,張嬸子今天給她挽了個家常的倭墮髻,未施釵環,隻簪著數朵足以以假亂真的暈色海棠絹花,斜插一枝葫蘆形蟲草蟈蟈紋銀鍍金發簪,發鬢往後梳攏,露出光潔的臉孔,眼角眉梢一抹淡紅,春意未消。
她放下菱花小鏡子,抿嘴一笑,沒有理會張嬸子的勸告。
她知道張嬸子是好心,但新婚燕爾,不抓緊時間培養感情,反而瞻前顧後,為禮節束縛自己,有什麽意思?
“今天天氣不錯,是個大晴天。”
窗外傳來清朗笑聲,孫天佑穿一身韋陀銀夾袍,頭束方巾,腳蹬黑靴,掀簾進房,直接走到鏡台前,望著銅鏡裏肌膚皎潔,眉目如畫的李綺節,微笑道:“等吃了早飯,我帶你去東山腳下放風箏。”
兩人的視線在鏡中相接,李綺節不由自主跟著他一起笑,“今天沒有應酬?”
“好容易才放晴,今天全城老少都要出去踏青,沒人來煩我。”
孫天佑在鏡台前逡巡片刻,卷起衣袖,從如意紋盒裏拈起一片金花胭脂,在鼻尖輕輕細嗅片刻,指尖抹下一星兒緋紅,輕輕按在李綺節的唇上。
指尖原是冰涼的,但觸到溫軟的唇後,像火燒一樣發燙。
張嬸子麵紅耳赤,悄悄退下。
鏡中的女子唇色愈發鮮豔,孫天佑退後半步,滿意地點點頭。
李綺節低聲笑罵:“妝都被你弄花了!”
含羞帶惱的目光掃過來,孫天佑頓覺渾身發癢,再按耐不住,抬起李綺節的下巴,俯身親自品嚐櫻唇的甜美滋味。
又磨纏著要為李綺節畫眉,被李綺節斷然拒絕:畫眉可不是簡簡單單的一撇一捺,沒有真功夫,畫出來的眉形不好看不說,還會毀了整副妝容,到時候不得不洗掉脂粉,重新裝扮,她的腰還酸著呢,不想再對著鏡台枯坐半個時辰。
踏青的人果然很多,出城的時候,光是排隊等守衛檢查就費去不少時間。
等到了郊外,阿滿和寶珠在湖邊挑了塊蔭涼地兒,鋪設氈席,支起椅凳灶台,燒火煮茶。
湖邊沿岸山地是孫天佑名下的產業,佃農們曉得東家來踏青,已經提前收拾打掃過,村子裏選出兩個聽得懂官話的婦人,幫阿滿和寶珠撿拾柴火,打水洗鍋。
方圓一裏地之內杳無人煙,孫天佑不知道從哪裏牽出一匹毛色油潤的黑馬,把鞭繩遞到李綺節手裏,“三娘,來,我教你騎馬。”
李綺節眼前一亮,雙瞳閃閃發光,驚喜道:“你怎麽知道我想學騎馬?”
孫天佑眨眨眼睛,酒窩亮汪汪的,“我知道的事情多著呢!”
瞅瞅四周沒人,刻意壓低聲音,語帶促狹,“我不僅知道這個,還知道怎麽樣才能讓你最快活。”
青天白日的,他竟然敢說這些夫妻私房話,饒是李綺節不大在乎這些,也羞得滿麵通紅。
還好寶珠和阿滿離得遠,不然她這會子該無地自容了。
黑馬脾性溫和柔順,孫天佑先教李綺節喂黑馬吃食,然後才教她怎麽上馬,期間趁機摸摸捏捏,占了不少便宜。
教的人不認真,學的人也隻是葉公好龍而已,玩到天色擦黑,一行人才意猶未盡地打道迴府。
李綺節忽然想起,府裏建有騎馬場,孫天佑為什麽要特意帶她去郊外學騎馬?
“隻有出人意料才算是驚喜啊。”
孫天佑躺在枕上,翹著二郎腿,得意洋洋道。
李綺節不肯讓孫天佑小瞧,每天堅持抽出一個時辰練習馬術,大腿磨破了也咬牙堅持。
孫天佑心疼歸心疼,倒是沒有和寶珠、張嬸子那樣苦口婆心地勸阻她,隻是叮囑她別忘了每天擦藥,晚上親自為她按摩酸軟的筋骨。
等清明迴李家村掃墓時,李綺節已經可以騎馬走上一段路,不過她沒敢騎馬迴娘家,讓李乙看見,少不了一頓數落。
清明之後天氣逐漸轉暖,但雨水依然連綿不絕,地裏的莊稼淹了不少,李家不靠田地吃飯,李大伯和周氏還是因為災情愁眉不展,長籲短歎。
端陽當天也是個暴雨天。
天邊黑雲翻湧,雨簾高懸,屋內屋外又濕又熱,到處都是飛濺的水珠。枕頭、衾被、衣裳潮而濕,洗幹淨的衣服晾在屋簷下,半個月都晾不幹。夜裏睡在潮濕的床上,夢中總會夢到在水裏撲騰。
因為雨實在太大了,官府下令取消本年的賽龍舟,老百姓們抱怨連天,但抱怨也沒用,江水都快灌進城裏了,官員小吏們成天提心吊膽,生怕河口決堤,誰還有心情組織龍舟賽?
別人都悶悶不樂,花慶福卻喜笑顏開:萬歲再度領兵北征,命皇太子留京監國,楊首輔協理朝政。世人都知道萬歲性情暴烈,喜怒無常,而皇太子飽讀詩書,天性柔和,禦下寬容,楚王世子的使者已經和皇太子以及皇太孫的心腹搭上線,有楚王府在前頭奔走,再在武昌府建造一座規模更宏大的球場指日可待。
李綺節沒有向花慶福潑冷水,雖然她隱隱約約覺得今年可能不太平,不過不管京城怎麽風雲變幻,應該不會波及到天高皇帝遠的瑤江縣。事實上,就算金鑾殿上的貴主要換人,也不會影響本地老百姓,隻要戰火燒不到武昌府,老百姓們仍舊按部就班過自己的小日子。
所以李綺節擔心歸擔心,仍然按著自己的步驟安排手頭的生意。
期間,金家忽然傳出一個讓眾人大為意外的新鮮八卦:金薔薇把弟弟金雪鬆按在祖宗牌位跟前打了一頓,後者被打得皮開肉綻,一個月內不能下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