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節
明朝小官人(我家的表哥數不清) 作者:羅青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周氏和李大伯說了一會兒體己話,把李綺節叫到跟前,夫妻倆對視一眼,周氏輕輕歎了口氣,率先開口:“三娘,今天你阿爺也去了孫家,九郎一直陪在他身邊,這事說到底,還是得由你阿爺拿主意。“
李大伯不甘心地加了一句:“當然,他的意見和我的一樣,我說什麽他聽什麽。“
周氏狠狠瞪了李大伯一眼,嗔道:“二叔才是三娘的正經老子哩!“
李大伯偷偷翻了個白眼,權當沒聽見。
李綺節沒有多問,看李大伯和周氏言語間的神色態度,楊天佑的表現應該很不錯,不然李大伯早就擼袖子罵人了。
原先為了李綺節的終身大事,李大伯和周氏操碎了心,尤其是金家露出威逼的意思後,他們更是提心吊膽、夜不能寐,看到一個好兒郎就想把人家招到家裏來給李綺節相看。然而真等事情有了眉目,眼看要締結婚約了,兩人又陡生不舍,恨不能把李綺節揣在身上,走到哪裏就帶到哪裏,一步不讓她多走,生怕她一轉眼就被楊天佑給拐走了。
李綺節哭笑不得,李子恆還沒娶媳婦,李乙就算為她訂下親事,也不會一兩年內打發她出嫁,不然讓身為大哥的李子恆怎麽自處?
對李綺節的婚事同樣抱以消極應對態度的李子恆察覺到李乙真的開始考慮楊九郎後,把牙齒咬得咯咯作響,“都怪我引狼入室!“
所以說楊縣令第一次上門求親的時機實在是選得太差了,李家人至今仍把他當時的提親當成一種對楊家名聲的補救。李子恆粗枝大葉,以為楊家表弟那時候年紀還小,過個幾年等彼此都大了,他應該不會再對自己的妹妹起什麽心思,所以才照常和表弟來往,沒想到表弟人小心大,始終沒忘了惦記他妹妹!
向來沒什麽心機的李子恆盛怒之下,不免動起歪心思:隻要他一天不娶媳婦,三娘就不能出嫁,那就讓表弟再眼巴巴多等兩年吧!橫豎他連媳婦的影兒都沒看見,離成家還早著呢!
準嶽父李乙呢,則比李大伯、李子恆等人冷靜得多,他看重的是婚約的本身,至於李綺節到底哪一天出嫁,其實他還沒認真研究過,隻要先套住一個穩重能幹、人品靠得住的女婿,他就不糾結了。
李綺節察覺到,自從李家眾人到楊天佑的府邸孫府逛了一遭後,似乎都對他有了改觀,當然,這其中不包括寶珠。
寶珠自知自己隻是個仆傭之流,不管官人和三娘待她有多好,她始終得謹守本分,不能幹預李綺節的婚事。不過正因為李家對她有恩,她才把李綺節當成自己的妹妹一樣看待,自然而然會忍不住替李綺節盤算。
從孫家迴來之後,她偷偷嘀咕了一陣,不敢說什麽掃興的話,隻叮囑李綺節務必小心謹慎。用她的話說,楊九少爺——不,以後是孫公子了——心機深沉,一肚子的壞水,明明攢了萬貫家財,竟然能夠瞞天過海,生生裝了好幾年的落魄少爺!他不止騙了楊家所有人,連整座瑤江縣的男男女女,也被他當成猴子一樣戲耍!
要不是寶珠親眼所見,她根本不相信孫府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年郎憑借自己一人之力掙的錢鈔買下來的。
李綺節聽完寶珠的一席話,不置可否。別人不知道楊天佑私底下在偷偷購置宅院田產,為自立門戶做準備,楊縣令身為一方父母官,又是楊天佑的生父,真能一點都不知情?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無非是因為沒辦法調停嫡妻和庶子的矛盾,隻能聽之任之,一麵任金氏欺辱楊天佑,包庇她的刻薄陰狠;一麵隨楊天佑自生自長,幫他遮掩。楊天佑的計劃能不費一點周折,順利得仿佛有如天助,難說不是楊縣令在背後推波助瀾。
金氏如何,李綺節不知道,但明顯楊天佑不怎麽領楊縣令的情。楊縣令夾在妻子和兒子當中煎熬,到頭來妻子過得不痛快,兒子受了十幾年的罪,他自己則搖擺不定,兩邊不討好。
現在楊天佑可謂風光得意,沒了金氏這個掣肘,他一門心思理清和楊家的種種糾葛,爭取在李大伯和李乙麵前留下一個好印象,為再次遣人上門說媒做準備。
而有一個人,正麵臨和楊縣令一樣的尷尬處境,每天抓耳撓腮,兩麵為難。
☆、第73章 七十三
小黃鸝生了個大胖小子。
高大姐和楊表叔征求過孟春芳的意見, 決定把孫子接迴家中撫養, 免得庶長孫流落在外。
楊天保本是個優柔寡斷、拿不定主意的人, 見父母和新婚妻子孟春芳都開了口, 二話不說, 直接奉母命將兒子送迴楊家。
小黃鸝得知兒子被送走,大哭大鬧不止,扯住楊天保好一頓廝打,長指甲在楊天保臉上劃了好幾條血淋淋的傷口。
高大姐氣得七竅生煙:一個花娘,竟然敢對她的寶貝兒子動手?立時指派人手, 要把小黃鸝捆了賣到外地去。
楊天保憐惜小黃鸝才剛出月子沒多久, 跪地求情,高大姐無動於衷。
最後還是孟春芳三言兩語勸住高大姐, 成功澆滅高大姐的怒火,讓高大姐的臉色有陰轉晴後, 她還非常大度地表示,可以把小黃鸝接到家中,讓她以侍妾的身份服侍楊天保,免得母子二人生生分離。
孟春芳如此通情達理,一再退讓, 高大姐滿意至極的同時,愈加看不上小黃鸝, 礙於長孫是從她肚皮裏爬出來的,讓母子生離確實有傷天理,思量過後, 勉強同意讓小黃鸝進門。私下裏,她拉著孟春芳的手,再三向她保證,大孫子始終是庶出,以後不論他成器不成器,楊家絕不會分他一個大子兒。
說到這裏,她還順便把楊天佑這個活生生的例子拿出來做對比,楊縣令膝下沒有嫡子,楊天佑是他唯一的兒子,又能如何?不能繼承家業,權當是養大一個姑娘而已。
渾然不知這樣比較,似乎有暗指孟春芳不賢的意思。
孟春芳不置可否,淡淡道:“怎麽說都是天保的血脈,總不能讓天保為難。“
高大姐長歎一口氣,兒媳婦太懂事,願意善待庶子,是他們楊家的福氣,但她這個做婆婆的,可容不下一個花娘出生的下賤胚子養大她的孫子!
她做了一個決定,要把庶子全盤托付給媳婦照管,以示對兒媳婦的信任和倚重。
楊家人來接小黃鸝入府時,她本能覺得孟春芳沒安好心,也不想欠下她的人情,可兒子已經被送到楊家內院去了,她身為人母,眼看兒子處境堪憂,如何安得下心獨住在外麵?沒了兒子,楊天保又能寵愛她到幾時?他和孟春芳新婚燕爾,情正濃時,已經好多天沒和她溫存過,她現在所依仗的,也隻剩下一個兒子而已。
唯有搬進楊家內院,她才能見到自己的兒子,才能順理成章獲得一個良家妾的身份,不必駢居在外,居無定所,朝不保夕,哪怕楊天保終究會厭棄她,也不能丟開她不管。
而且,憑她的手段,失寵還早著呢!不止不會失寵,她甚至還能把正妻踩在腳底下!
小黃鸝懷揣一腔抱負,背起包袱行李,跟著楊家人,搬進楊天保的院子。
孟春芳單獨給她指了間廂房居住,一應吃穿用度,並不苛責。
但卻不許她接近楊福生——楊家孫輩的名字是早就取好的,天子輩的下一代便是福字輩。
孟春芳性子柔和,難得黑一次臉,讓楊家下人見識到了什麽是真真正正的鐵麵無情。
楊福生不肯吃奶娘的奶水,在屋裏哇哇大哭。小黃鸝母子連心,聽到兒子哭泣,也在院子裏陪著抹眼淚。後來實在心疼不過,跪在門前給孟春芳磕頭,求她讓她們母子團圓,哪怕她隻能把兒子養到滿周歲也行。
小黃鸝嗓子甜,哭起來幽幽咽咽,滿含辛酸慘痛,勾得院子裏的丫頭眼圈都紅了,連偶爾經過的高大姐都有些不忍心。
孟春芳卻毫無憐憫之心,不準丫頭給小黃鸝開門。
妻妾兩個一個占了理,一個占了情,楊天保夾在中間,幫哪一個都不大合適,來來迴迴搖擺了一陣兒,他幹脆跑到書房裏研讀經文——惹不起,隻能躲了。
周氏和寶珠在孫府看到楊天保時,他臉上的傷口已經好得差不多了,但麵色仍然鬱鬱,顯然還在為小黃鸝和孟春芳之間的明爭暗鬥而糾結。
想到李綺節差一點嫁給楊天保,周氏心有餘悸道:“七娘可憐見的,這才出閣沒多久,就當了大娘。等她生下一兒半女,小妾生的那個早已經懂事了,庶子強過嫡子一頭,終究不是事兒啊!“
李大伯哼哼道:“理它呢!橫豎和咱們三娘不相幹。“
談到楊天保,話題自然而然會轉到楊天佑頭上去。
周氏奇道:“九郎以後就真姓孫了?“
“還能有假不成?“李大伯捋一捋花白的胡須,眉頭輕擰,“他倒是精怪,曉得和武昌府的孫家人連宗,人家也肯認他。我前兒個在商會裏碰到孫家一個老太爺,他拉著我不放,替九郎說了不少好話。“
“孫家雖然不如楊家富貴,好在都是實誠人,沒什麽亂七八糟的醃臢事,和咱們家離得也近,往來方便。“周氏挽起磨得微微發毛的袖子,給李大伯倒了盞新茶,緩緩道,“他要早些脫出楊家,改和孫家連宗,二叔未必會婉拒他的求親。“
楊天佑雖然出身尷尬,但不論人品、還是相貌,都非常出眾,而且又能不聲不響攢下一筆巨資,可見他很會持家過日子。
李大伯大大咧咧,沒有周氏那麽多的顧慮,嗤笑一聲,道:“九郎看著好說話,其實蔫壞蔫壞的,不管他有沒有脫出楊家,結果都一樣!“
在一片片荷葉徹底舒展開渾圓傘蓋,遮天蔽日般蓋住碧綠河水,在江麵罩下一叢叢幽深淡影時節,改為母姓的孫天佑遣媒人到李乙跟前說合兩家親事。
媒人先把李綺節誇了又誇,然後說起孫天佑的諸多好處,各種討好吉祥的話說了一車又一車,直說得口幹舌燥,嗓子都快冒煙了,才意猶未盡地停頓下來,吃口香花熟水,歇口氣,繼續用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為雇主賣力遊說。
李乙此時已經和李大伯通過氣,知道李綺節本人願意應承這門婚事,他雖然有心攔阻,但輾轉反側幾夜後,終究還是決定默許——三娘很少主動向他要求什麽,婚姻之事,還是順了她的意思罷。
雖說孫天佑離開父族的舉動太過輕率,但總比一直留在楊家當出氣筒要好,三娘本身是個不大講究禮法世俗的灑脫性子,嫁給他正合適,至少可以免了和難纏的公婆姑嫂打交道。
一旦成婚,夫妻兩人要相伴一生過日子,議婚之前,門第出身很重要,但成婚之後,就要看彼此的性情了。就算是門當戶對、從小耳鬢廝磨一起長大的表兄妹,成婚以後也不一定保證能相敬如賓。一個心意相通、脾性投契的良人,可遇而不可求。
就像李乙自己,雖然和早逝的發妻生了一兒一女,但兩人相處,並沒有什麽情愛可言,更多的是攜手過日子的責任和按部就班。假使發妻沒有早早撒手人寰,他們依舊會相濡以沫、互相扶持下去,但偶爾午夜夢迴,聽著枕邊人輕微的鼾聲,想起年少時的怦然心動,免不了還是會有些唏噓感慨。
如今,三娘能夠遇到一個彼此都合心合意、年紀又相當、品貌也相配的孫天佑,說不定正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數。與其猶豫彷徨,不如放手讓他們自己掌舵,三娘不是阿貓阿狗,他不可能終日把她關在家裏,也不可能一意孤行、強行決定她的人生路。
媒人費盡口舌,使出九牛二虎之力,終於盼得李乙點頭,當下喜得眉開眼笑,匆匆告辭離去——孫公子出手闊綽,許下的賞銀幾乎抵得上她一年的辛苦錢,她急著迴去複命,好趁機討賞錢呐!
不說孫天佑得了媒人轉交的信物之後,如何的欣喜若狂;李大伯、周氏和李子恆等人得知李綺節果真再度訂親,如何的悵然若失;寶珠、進寶姐弟倆眼睜睜看著不老實的孫公子即將拐走三娘,如何的大失所望……
這些人的反應李綺節一概不在意,因為光是應付一個金家來客,就叫她頭疼萬分。
來人是金薔薇的大丫頭竹葉。
有了金家試圖以勢壓人在先,金家和李家的關係說不上惡劣,至少也是尷尬。但竹葉堆著一臉誠懇恭敬的笑容上門,李綺節也不好太過冷淡,客客氣氣請她吃了碗茶,也不拐彎抹角了,放下白地鯉魚戲蓮葉茶盅,淡淡道:“不知金家姐姐何故對我另眼相看?“
金雪鬆不認識她,第一次在江上迎麵遇見,兩船相撞時,他的怒氣全是衝著孟雲暉去的。第二次金雪鬆落水,得李家人搭救,她自始至終沒有露過麵。金雪鬆連她的相貌都不記得,更不可能對她起什麽愛慕之念。金家真正看上她的人,是金薔薇。
讓李綺節哭笑不得的是,金薔薇應該也沒見過她!
大概是沒料到李綺節說話如此直接,竹葉怔了一下,方陪笑道:“三小姐蕙質蘭心,美名在外,我們小姐甚為喜愛小姐的人品,因想著小姐必定追求者眾,怕讓別人搶了先,才會急於為大公子求親。小姐行事果決,有時候難免失了分寸,多有得罪之處,還望三小姐看在我們小姐愛弟心切的份上,莫要往心裏去。“
這是賠罪來了?
李綺節有些驚訝,雖然孫天佑偷偷摸摸勸得長史夫人改了主意,但金家仍然是金長史在外麵的左膀右臂,金薔薇用不著向她示好啊?
難道說,她一計不成,不走霸氣的陽謀路線,改使陰謀了?
☆、第74章 七十四
金薔薇想和李綺節談談, 麵對麵的那種。
竹葉再三表示隻是尋常投契的小姐妹吃頓便飯, 時間和地點都由李綺節來決定。
竹葉也不怕道出金家家醜, 暗示金家宅院人多眼雜, 不大方便。
見一見也好, 徹底斷絕金薔薇的念頭,金家就不會纏著她不放了。李綺節沉吟片刻,含笑道:“我素日仰慕金小姐的人品,隻恨不能與之結交,金小姐要是不嫌棄的話, 不妨撥冗來我們家坐坐。”
竹葉想了想, 有些為難:“按理說應該但憑三小姐吩咐,不過近來家裏事務繁多, 我們小姐等閑抽不出空,出門必須當天來迴才行, 出城怕是不大方便。”
這種時候,我也不想進城啊!楊天佑搖身一變成了孫天佑,還耀武揚威和楊家打擂台,她要是攪和進去,立刻會再度成為流言中心, 所以她才一直不進城,老老實實待在鄉下料理田地農耕之事。而且孫天佑那邊也給她遞口信, 要她近日不要進城去,他故意把自己脫出楊家的事情送到風口浪尖上,小半是為了出氣, 其實更深層的原因,是轉移楊家人的注意力——現在縣城還沒人知道他們訂親的事。
不過隻是和金薔薇喝杯茶、吃頓飯,應該沒什麽問題,李綺節也想迴家看看李子恆,順便要去花慶福家走一趟,勉為其難答應下來:“那我在江邊的花家貨棧恭候金小姐罷。”
讓金薔薇去葫蘆巷的李家小樓也行,可間壁就是孟家,孟雲暉似乎和金家有什麽嫌隙,兩邊不便碰麵。而且那邊的街坊鄰居看到金家婆子幾次登門說親,已經在暗地裏嘀咕好久了,這個時節金大小姐親自上門拜訪,不是正好把八卦往左鄰右舍的三姑六婆跟前送?
竹葉本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來的,本以為要頗費一番功夫,見她答應下來,鬆了口氣:“那便和三小姐約好了。”
金薔薇主掌金家內外事務,貴人事多,出門時還帶著印章、賬簿,在轎子裏也沒閑著,隨著顛簸的轎子翻看花名冊,等到了花家客棧前,她才放下冊子。
李綺節業已等在花家貨棧,看金薔薇在門前下轎子。她頭梳家常小髻,鬢邊零星簪幾朵花枝細葉珠花,穿一件自來舊麝香金四合如意雲紋窄袖對襟杭紗衫子,竹根青沿邊雲錦比甲,杏子黃暗花縷金百褶長裙。蓮步輕移間,耳邊一雙八瓣金摺絲葫蘆耳墜子輕輕晃動,隨著初夏清晨灼爍的日光,變幻出不同的璀璨色彩。
金薔薇年歲不大,臉蛋小巧精致,正是娃娃臉的標準長相。
在李綺節看來,這位金大小姐明明生了一張蘿莉臉,但她的眼神不見一絲少年人的天真,時刻繃緊的麵龐下,仿佛藏著一位飽經風霜的老人。
她站在花家貨棧門前,環顧左右,眼光輕輕一掃,麵帶審慎,舉手投足間帶著一股拒人於千裏之外的冷淡防備。
李綺節注意到她身邊隻帶了一個丫頭竹葉、一個曾上過李家門的婆子。心裏有些訝異,看金雪鬆前唿後擁、貴公子出巡的豪氣架勢,他姐姐倒是低調得很,雖然她身上穿的衣裳料子不一般,但自來舊是一種暗而不鮮的奢侈,看著不顯,而且她沒有和他弟弟那樣,把一堆價值不菲、寶光閃閃的金呀玉呀瑪瑙石全戴在頭上。
今天貨棧沒有開門,門扇隻卸了兩扇,供夥計出入,店裏空蕩蕩的,除了聽候差遣的小夥計,隻有李綺節和寶珠、進寶三人坐在臨江的圓桌前。
花娘子迎出門,客客氣氣將金薔薇主仆一行請進店中。
等金薔薇走到近前,李綺節才緩緩站起身,眼眉帶笑,輕聲喚道:“勞動金家姐姐了。“
金薔薇抬起眼簾——她不止臉蛋蘿莉,身量也嬌小,雖然年長於李綺節,但身高隻到李綺節的下巴處,“李家妹妹客氣了,本是我邀請你的,我還沒向你道擾呢。“
金薔薇年紀雖小,但在外的名聲可不小,她和繼母田氏爭鋒相對多年,以性子陰鬱嚴厲、霸道狠毒聞名於瑤江縣。李綺節和金家人打交道期間,也覺得對方肯定是個說一不二、一意孤行、性格古怪的大小姐,及至今天親眼看到金薔薇,她心裏不覺偷笑起來:這哪裏是位高高在上的大小姐,分明是個和自己一樣,麵嫩心老的女娃娃。
彼此見過禮,花娘子送來幾盞銀針茶,煮茶的水是山泉水,點茶則用的是梔子花,輕輕掀開碗蓋一角,撲麵便是一股淡淡的甜香,甜香中隱隱蘊一絲茶香。
金薔薇可能是趕著迴府料理事情,也可能是直來直往慣了,不願浪費時間兜圈子,吃過茶,便以眼神示意竹葉和婆子退下。
聞弦歌而知雅意,李綺節也讓寶珠、進寶到隔間的櫃台後麵去守著。
李大伯不甘心地加了一句:“當然,他的意見和我的一樣,我說什麽他聽什麽。“
周氏狠狠瞪了李大伯一眼,嗔道:“二叔才是三娘的正經老子哩!“
李大伯偷偷翻了個白眼,權當沒聽見。
李綺節沒有多問,看李大伯和周氏言語間的神色態度,楊天佑的表現應該很不錯,不然李大伯早就擼袖子罵人了。
原先為了李綺節的終身大事,李大伯和周氏操碎了心,尤其是金家露出威逼的意思後,他們更是提心吊膽、夜不能寐,看到一個好兒郎就想把人家招到家裏來給李綺節相看。然而真等事情有了眉目,眼看要締結婚約了,兩人又陡生不舍,恨不能把李綺節揣在身上,走到哪裏就帶到哪裏,一步不讓她多走,生怕她一轉眼就被楊天佑給拐走了。
李綺節哭笑不得,李子恆還沒娶媳婦,李乙就算為她訂下親事,也不會一兩年內打發她出嫁,不然讓身為大哥的李子恆怎麽自處?
對李綺節的婚事同樣抱以消極應對態度的李子恆察覺到李乙真的開始考慮楊九郎後,把牙齒咬得咯咯作響,“都怪我引狼入室!“
所以說楊縣令第一次上門求親的時機實在是選得太差了,李家人至今仍把他當時的提親當成一種對楊家名聲的補救。李子恆粗枝大葉,以為楊家表弟那時候年紀還小,過個幾年等彼此都大了,他應該不會再對自己的妹妹起什麽心思,所以才照常和表弟來往,沒想到表弟人小心大,始終沒忘了惦記他妹妹!
向來沒什麽心機的李子恆盛怒之下,不免動起歪心思:隻要他一天不娶媳婦,三娘就不能出嫁,那就讓表弟再眼巴巴多等兩年吧!橫豎他連媳婦的影兒都沒看見,離成家還早著呢!
準嶽父李乙呢,則比李大伯、李子恆等人冷靜得多,他看重的是婚約的本身,至於李綺節到底哪一天出嫁,其實他還沒認真研究過,隻要先套住一個穩重能幹、人品靠得住的女婿,他就不糾結了。
李綺節察覺到,自從李家眾人到楊天佑的府邸孫府逛了一遭後,似乎都對他有了改觀,當然,這其中不包括寶珠。
寶珠自知自己隻是個仆傭之流,不管官人和三娘待她有多好,她始終得謹守本分,不能幹預李綺節的婚事。不過正因為李家對她有恩,她才把李綺節當成自己的妹妹一樣看待,自然而然會忍不住替李綺節盤算。
從孫家迴來之後,她偷偷嘀咕了一陣,不敢說什麽掃興的話,隻叮囑李綺節務必小心謹慎。用她的話說,楊九少爺——不,以後是孫公子了——心機深沉,一肚子的壞水,明明攢了萬貫家財,竟然能夠瞞天過海,生生裝了好幾年的落魄少爺!他不止騙了楊家所有人,連整座瑤江縣的男男女女,也被他當成猴子一樣戲耍!
要不是寶珠親眼所見,她根本不相信孫府是一個十幾歲的少年郎憑借自己一人之力掙的錢鈔買下來的。
李綺節聽完寶珠的一席話,不置可否。別人不知道楊天佑私底下在偷偷購置宅院田產,為自立門戶做準備,楊縣令身為一方父母官,又是楊天佑的生父,真能一點都不知情?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無非是因為沒辦法調停嫡妻和庶子的矛盾,隻能聽之任之,一麵任金氏欺辱楊天佑,包庇她的刻薄陰狠;一麵隨楊天佑自生自長,幫他遮掩。楊天佑的計劃能不費一點周折,順利得仿佛有如天助,難說不是楊縣令在背後推波助瀾。
金氏如何,李綺節不知道,但明顯楊天佑不怎麽領楊縣令的情。楊縣令夾在妻子和兒子當中煎熬,到頭來妻子過得不痛快,兒子受了十幾年的罪,他自己則搖擺不定,兩邊不討好。
現在楊天佑可謂風光得意,沒了金氏這個掣肘,他一門心思理清和楊家的種種糾葛,爭取在李大伯和李乙麵前留下一個好印象,為再次遣人上門說媒做準備。
而有一個人,正麵臨和楊縣令一樣的尷尬處境,每天抓耳撓腮,兩麵為難。
☆、第73章 七十三
小黃鸝生了個大胖小子。
高大姐和楊表叔征求過孟春芳的意見, 決定把孫子接迴家中撫養, 免得庶長孫流落在外。
楊天保本是個優柔寡斷、拿不定主意的人, 見父母和新婚妻子孟春芳都開了口, 二話不說, 直接奉母命將兒子送迴楊家。
小黃鸝得知兒子被送走,大哭大鬧不止,扯住楊天保好一頓廝打,長指甲在楊天保臉上劃了好幾條血淋淋的傷口。
高大姐氣得七竅生煙:一個花娘,竟然敢對她的寶貝兒子動手?立時指派人手, 要把小黃鸝捆了賣到外地去。
楊天保憐惜小黃鸝才剛出月子沒多久, 跪地求情,高大姐無動於衷。
最後還是孟春芳三言兩語勸住高大姐, 成功澆滅高大姐的怒火,讓高大姐的臉色有陰轉晴後, 她還非常大度地表示,可以把小黃鸝接到家中,讓她以侍妾的身份服侍楊天保,免得母子二人生生分離。
孟春芳如此通情達理,一再退讓, 高大姐滿意至極的同時,愈加看不上小黃鸝, 礙於長孫是從她肚皮裏爬出來的,讓母子生離確實有傷天理,思量過後, 勉強同意讓小黃鸝進門。私下裏,她拉著孟春芳的手,再三向她保證,大孫子始終是庶出,以後不論他成器不成器,楊家絕不會分他一個大子兒。
說到這裏,她還順便把楊天佑這個活生生的例子拿出來做對比,楊縣令膝下沒有嫡子,楊天佑是他唯一的兒子,又能如何?不能繼承家業,權當是養大一個姑娘而已。
渾然不知這樣比較,似乎有暗指孟春芳不賢的意思。
孟春芳不置可否,淡淡道:“怎麽說都是天保的血脈,總不能讓天保為難。“
高大姐長歎一口氣,兒媳婦太懂事,願意善待庶子,是他們楊家的福氣,但她這個做婆婆的,可容不下一個花娘出生的下賤胚子養大她的孫子!
她做了一個決定,要把庶子全盤托付給媳婦照管,以示對兒媳婦的信任和倚重。
楊家人來接小黃鸝入府時,她本能覺得孟春芳沒安好心,也不想欠下她的人情,可兒子已經被送到楊家內院去了,她身為人母,眼看兒子處境堪憂,如何安得下心獨住在外麵?沒了兒子,楊天保又能寵愛她到幾時?他和孟春芳新婚燕爾,情正濃時,已經好多天沒和她溫存過,她現在所依仗的,也隻剩下一個兒子而已。
唯有搬進楊家內院,她才能見到自己的兒子,才能順理成章獲得一個良家妾的身份,不必駢居在外,居無定所,朝不保夕,哪怕楊天保終究會厭棄她,也不能丟開她不管。
而且,憑她的手段,失寵還早著呢!不止不會失寵,她甚至還能把正妻踩在腳底下!
小黃鸝懷揣一腔抱負,背起包袱行李,跟著楊家人,搬進楊天保的院子。
孟春芳單獨給她指了間廂房居住,一應吃穿用度,並不苛責。
但卻不許她接近楊福生——楊家孫輩的名字是早就取好的,天子輩的下一代便是福字輩。
孟春芳性子柔和,難得黑一次臉,讓楊家下人見識到了什麽是真真正正的鐵麵無情。
楊福生不肯吃奶娘的奶水,在屋裏哇哇大哭。小黃鸝母子連心,聽到兒子哭泣,也在院子裏陪著抹眼淚。後來實在心疼不過,跪在門前給孟春芳磕頭,求她讓她們母子團圓,哪怕她隻能把兒子養到滿周歲也行。
小黃鸝嗓子甜,哭起來幽幽咽咽,滿含辛酸慘痛,勾得院子裏的丫頭眼圈都紅了,連偶爾經過的高大姐都有些不忍心。
孟春芳卻毫無憐憫之心,不準丫頭給小黃鸝開門。
妻妾兩個一個占了理,一個占了情,楊天保夾在中間,幫哪一個都不大合適,來來迴迴搖擺了一陣兒,他幹脆跑到書房裏研讀經文——惹不起,隻能躲了。
周氏和寶珠在孫府看到楊天保時,他臉上的傷口已經好得差不多了,但麵色仍然鬱鬱,顯然還在為小黃鸝和孟春芳之間的明爭暗鬥而糾結。
想到李綺節差一點嫁給楊天保,周氏心有餘悸道:“七娘可憐見的,這才出閣沒多久,就當了大娘。等她生下一兒半女,小妾生的那個早已經懂事了,庶子強過嫡子一頭,終究不是事兒啊!“
李大伯哼哼道:“理它呢!橫豎和咱們三娘不相幹。“
談到楊天保,話題自然而然會轉到楊天佑頭上去。
周氏奇道:“九郎以後就真姓孫了?“
“還能有假不成?“李大伯捋一捋花白的胡須,眉頭輕擰,“他倒是精怪,曉得和武昌府的孫家人連宗,人家也肯認他。我前兒個在商會裏碰到孫家一個老太爺,他拉著我不放,替九郎說了不少好話。“
“孫家雖然不如楊家富貴,好在都是實誠人,沒什麽亂七八糟的醃臢事,和咱們家離得也近,往來方便。“周氏挽起磨得微微發毛的袖子,給李大伯倒了盞新茶,緩緩道,“他要早些脫出楊家,改和孫家連宗,二叔未必會婉拒他的求親。“
楊天佑雖然出身尷尬,但不論人品、還是相貌,都非常出眾,而且又能不聲不響攢下一筆巨資,可見他很會持家過日子。
李大伯大大咧咧,沒有周氏那麽多的顧慮,嗤笑一聲,道:“九郎看著好說話,其實蔫壞蔫壞的,不管他有沒有脫出楊家,結果都一樣!“
在一片片荷葉徹底舒展開渾圓傘蓋,遮天蔽日般蓋住碧綠河水,在江麵罩下一叢叢幽深淡影時節,改為母姓的孫天佑遣媒人到李乙跟前說合兩家親事。
媒人先把李綺節誇了又誇,然後說起孫天佑的諸多好處,各種討好吉祥的話說了一車又一車,直說得口幹舌燥,嗓子都快冒煙了,才意猶未盡地停頓下來,吃口香花熟水,歇口氣,繼續用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為雇主賣力遊說。
李乙此時已經和李大伯通過氣,知道李綺節本人願意應承這門婚事,他雖然有心攔阻,但輾轉反側幾夜後,終究還是決定默許——三娘很少主動向他要求什麽,婚姻之事,還是順了她的意思罷。
雖說孫天佑離開父族的舉動太過輕率,但總比一直留在楊家當出氣筒要好,三娘本身是個不大講究禮法世俗的灑脫性子,嫁給他正合適,至少可以免了和難纏的公婆姑嫂打交道。
一旦成婚,夫妻兩人要相伴一生過日子,議婚之前,門第出身很重要,但成婚之後,就要看彼此的性情了。就算是門當戶對、從小耳鬢廝磨一起長大的表兄妹,成婚以後也不一定保證能相敬如賓。一個心意相通、脾性投契的良人,可遇而不可求。
就像李乙自己,雖然和早逝的發妻生了一兒一女,但兩人相處,並沒有什麽情愛可言,更多的是攜手過日子的責任和按部就班。假使發妻沒有早早撒手人寰,他們依舊會相濡以沫、互相扶持下去,但偶爾午夜夢迴,聽著枕邊人輕微的鼾聲,想起年少時的怦然心動,免不了還是會有些唏噓感慨。
如今,三娘能夠遇到一個彼此都合心合意、年紀又相當、品貌也相配的孫天佑,說不定正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數。與其猶豫彷徨,不如放手讓他們自己掌舵,三娘不是阿貓阿狗,他不可能終日把她關在家裏,也不可能一意孤行、強行決定她的人生路。
媒人費盡口舌,使出九牛二虎之力,終於盼得李乙點頭,當下喜得眉開眼笑,匆匆告辭離去——孫公子出手闊綽,許下的賞銀幾乎抵得上她一年的辛苦錢,她急著迴去複命,好趁機討賞錢呐!
不說孫天佑得了媒人轉交的信物之後,如何的欣喜若狂;李大伯、周氏和李子恆等人得知李綺節果真再度訂親,如何的悵然若失;寶珠、進寶姐弟倆眼睜睜看著不老實的孫公子即將拐走三娘,如何的大失所望……
這些人的反應李綺節一概不在意,因為光是應付一個金家來客,就叫她頭疼萬分。
來人是金薔薇的大丫頭竹葉。
有了金家試圖以勢壓人在先,金家和李家的關係說不上惡劣,至少也是尷尬。但竹葉堆著一臉誠懇恭敬的笑容上門,李綺節也不好太過冷淡,客客氣氣請她吃了碗茶,也不拐彎抹角了,放下白地鯉魚戲蓮葉茶盅,淡淡道:“不知金家姐姐何故對我另眼相看?“
金雪鬆不認識她,第一次在江上迎麵遇見,兩船相撞時,他的怒氣全是衝著孟雲暉去的。第二次金雪鬆落水,得李家人搭救,她自始至終沒有露過麵。金雪鬆連她的相貌都不記得,更不可能對她起什麽愛慕之念。金家真正看上她的人,是金薔薇。
讓李綺節哭笑不得的是,金薔薇應該也沒見過她!
大概是沒料到李綺節說話如此直接,竹葉怔了一下,方陪笑道:“三小姐蕙質蘭心,美名在外,我們小姐甚為喜愛小姐的人品,因想著小姐必定追求者眾,怕讓別人搶了先,才會急於為大公子求親。小姐行事果決,有時候難免失了分寸,多有得罪之處,還望三小姐看在我們小姐愛弟心切的份上,莫要往心裏去。“
這是賠罪來了?
李綺節有些驚訝,雖然孫天佑偷偷摸摸勸得長史夫人改了主意,但金家仍然是金長史在外麵的左膀右臂,金薔薇用不著向她示好啊?
難道說,她一計不成,不走霸氣的陽謀路線,改使陰謀了?
☆、第74章 七十四
金薔薇想和李綺節談談, 麵對麵的那種。
竹葉再三表示隻是尋常投契的小姐妹吃頓便飯, 時間和地點都由李綺節來決定。
竹葉也不怕道出金家家醜, 暗示金家宅院人多眼雜, 不大方便。
見一見也好, 徹底斷絕金薔薇的念頭,金家就不會纏著她不放了。李綺節沉吟片刻,含笑道:“我素日仰慕金小姐的人品,隻恨不能與之結交,金小姐要是不嫌棄的話, 不妨撥冗來我們家坐坐。”
竹葉想了想, 有些為難:“按理說應該但憑三小姐吩咐,不過近來家裏事務繁多, 我們小姐等閑抽不出空,出門必須當天來迴才行, 出城怕是不大方便。”
這種時候,我也不想進城啊!楊天佑搖身一變成了孫天佑,還耀武揚威和楊家打擂台,她要是攪和進去,立刻會再度成為流言中心, 所以她才一直不進城,老老實實待在鄉下料理田地農耕之事。而且孫天佑那邊也給她遞口信, 要她近日不要進城去,他故意把自己脫出楊家的事情送到風口浪尖上,小半是為了出氣, 其實更深層的原因,是轉移楊家人的注意力——現在縣城還沒人知道他們訂親的事。
不過隻是和金薔薇喝杯茶、吃頓飯,應該沒什麽問題,李綺節也想迴家看看李子恆,順便要去花慶福家走一趟,勉為其難答應下來:“那我在江邊的花家貨棧恭候金小姐罷。”
讓金薔薇去葫蘆巷的李家小樓也行,可間壁就是孟家,孟雲暉似乎和金家有什麽嫌隙,兩邊不便碰麵。而且那邊的街坊鄰居看到金家婆子幾次登門說親,已經在暗地裏嘀咕好久了,這個時節金大小姐親自上門拜訪,不是正好把八卦往左鄰右舍的三姑六婆跟前送?
竹葉本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來的,本以為要頗費一番功夫,見她答應下來,鬆了口氣:“那便和三小姐約好了。”
金薔薇主掌金家內外事務,貴人事多,出門時還帶著印章、賬簿,在轎子裏也沒閑著,隨著顛簸的轎子翻看花名冊,等到了花家客棧前,她才放下冊子。
李綺節業已等在花家貨棧,看金薔薇在門前下轎子。她頭梳家常小髻,鬢邊零星簪幾朵花枝細葉珠花,穿一件自來舊麝香金四合如意雲紋窄袖對襟杭紗衫子,竹根青沿邊雲錦比甲,杏子黃暗花縷金百褶長裙。蓮步輕移間,耳邊一雙八瓣金摺絲葫蘆耳墜子輕輕晃動,隨著初夏清晨灼爍的日光,變幻出不同的璀璨色彩。
金薔薇年歲不大,臉蛋小巧精致,正是娃娃臉的標準長相。
在李綺節看來,這位金大小姐明明生了一張蘿莉臉,但她的眼神不見一絲少年人的天真,時刻繃緊的麵龐下,仿佛藏著一位飽經風霜的老人。
她站在花家貨棧門前,環顧左右,眼光輕輕一掃,麵帶審慎,舉手投足間帶著一股拒人於千裏之外的冷淡防備。
李綺節注意到她身邊隻帶了一個丫頭竹葉、一個曾上過李家門的婆子。心裏有些訝異,看金雪鬆前唿後擁、貴公子出巡的豪氣架勢,他姐姐倒是低調得很,雖然她身上穿的衣裳料子不一般,但自來舊是一種暗而不鮮的奢侈,看著不顯,而且她沒有和他弟弟那樣,把一堆價值不菲、寶光閃閃的金呀玉呀瑪瑙石全戴在頭上。
今天貨棧沒有開門,門扇隻卸了兩扇,供夥計出入,店裏空蕩蕩的,除了聽候差遣的小夥計,隻有李綺節和寶珠、進寶三人坐在臨江的圓桌前。
花娘子迎出門,客客氣氣將金薔薇主仆一行請進店中。
等金薔薇走到近前,李綺節才緩緩站起身,眼眉帶笑,輕聲喚道:“勞動金家姐姐了。“
金薔薇抬起眼簾——她不止臉蛋蘿莉,身量也嬌小,雖然年長於李綺節,但身高隻到李綺節的下巴處,“李家妹妹客氣了,本是我邀請你的,我還沒向你道擾呢。“
金薔薇年紀雖小,但在外的名聲可不小,她和繼母田氏爭鋒相對多年,以性子陰鬱嚴厲、霸道狠毒聞名於瑤江縣。李綺節和金家人打交道期間,也覺得對方肯定是個說一不二、一意孤行、性格古怪的大小姐,及至今天親眼看到金薔薇,她心裏不覺偷笑起來:這哪裏是位高高在上的大小姐,分明是個和自己一樣,麵嫩心老的女娃娃。
彼此見過禮,花娘子送來幾盞銀針茶,煮茶的水是山泉水,點茶則用的是梔子花,輕輕掀開碗蓋一角,撲麵便是一股淡淡的甜香,甜香中隱隱蘊一絲茶香。
金薔薇可能是趕著迴府料理事情,也可能是直來直往慣了,不願浪費時間兜圈子,吃過茶,便以眼神示意竹葉和婆子退下。
聞弦歌而知雅意,李綺節也讓寶珠、進寶到隔間的櫃台後麵去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