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節
明朝小官人(我家的表哥數不清) 作者:羅青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原來剛才眾人在拆禮包,難怪時不時便能聽見一陣歡唿。
花慶福哈哈道:“不過兩文錢罷了。“
那人笑道:“大哥的運氣差了點,我的可足足有三錢銀子呢!“
“恭喜老哥了。“
“同喜同喜,下一次說不定大哥就轉運了。“
正彼此討論著各自的禮包,吱嘎幾聲,大門緩緩開啟。
前麵的人揎拳擄袖,預備搶先入場,數名人高馬大的壯實漢子擋在門前,朗聲道:“一個一個排隊進,把號牌交給場裏的小夥計,小夥計為你們安排位子,不許爭搶,否則收迴禮包!“
聽說可能會被收迴禮包,眾人立刻老實了,排成隊伍,慢慢進入場中。
土樓從外麵看平平無奇,進到樓中,才發現裏頭另有乾坤。
一樓的土層最厚,樓層越高,土牆厚度逐漸減薄,從底下往上仰望,氣勢恢宏。土樓中央是一塊橢圓形的闊整平地,三麵是階梯狀修築起來的高台,高台間砌有杉木欄板,另一麵是一道拱門,通向土樓背麵的一座三進宅院。
眾人從來沒看過土樓內的布局樣式,忍不住左顧右盼,踩踩台階,摸摸欄板,樓裏的小夥計們並不阻止。
輪到花慶福和仆人,小夥計接過號牌掃了一眼,立刻將二人引到二樓中間第一排的位子,“官人安坐。“
花慶福指指三樓:“樓上是什麽人坐的?“
一樓和二樓隻有欄板相接,三樓卻修建成閣樓的樣式,有廂房、迴廊,桌椅擺設一應俱全,樣式精美大方,而且還另外建有空闊的廊道和小門,通向主樓外側。
小夥計笑道:“樓上都是包廂,還沒開張哩!“
花慶福站在欄板前,俯瞰樓下,圓場中間鋪有木板、圍障,搭建成簡易戲台的模樣,沒有安設藻井。
待眾人坐定,錚錚數聲,兩個身穿燕尾青長衫的男人掀開簾子,將一張桌子抬到木台上。
眾人知道這是要開唱了,耳語聲頓時輕了許多。
仆人悄聲向花慶福道:“戲台之上沒有藻井,怎麽聽得清聲兒?“
花慶福也在疑惑。一般的戲台,向來會修建出拱頂形狀的藻井,藻井四麵的裝飾非常講究,唯有技藝精巧的匠人知道其中的玄妙。藻井不僅樣式美觀,還能在唱戲時烘托出聲音洪亮的效果,讓戲台前的人都能聽的清唱詞。土樓當中空曠,橢圓形空地當中空無一物,隻有一個孤零零的戲台,如果開唱,聲音頂多能傳到一樓最接近戲台的前麵幾排,二樓、三樓的人怎麽聽的清?
還在狐疑中,簾子掀開,數名樂者捧著管、弦、鑼、鼓陸續出列,排坐在戲台兩側。俄而,走出來一個頭戴生紗純陽巾、身穿五行色長袍的老者。老者豎抱漁鼓,手持簡板,麵容清臒,氣度不凡,雖是蒼老年紀,但眼神格外銳利有神。隻淡淡往台上一掃,眾人立刻寂然無聲。
花慶福留神聽了幾句,麵露訝異之色:他雖遠在二樓,和戲台隔著老遠,但卻能清清楚楚聽見老者的每一句說唱,比在戲院裏坐在最前排聽得還清晰些,而且觀眾的議論聲像被刻意隔開了,可台上的管蕭伴奏,他卻聽得分明。
花慶福問仆人:“你聽得見樓下的說話聲嗎?“
仆人正聽得入神,被花慶福一打岔,戀戀不舍地收迴流連在戲台上的眼神,側耳細聽片刻,搖搖頭:“聽不清他們在說什麽。“
花慶福不由上下打量樓內類似台階的各種座位:到底有什麽蹊蹺呢?聽說修建宮殿的匠人們有一種祖傳的秘技,他們建造的宮殿廳堂,不僅莊嚴肅穆、氣宇軒昂,往往還暗藏陣法機關。比如一種迴聲裝置,即使兩人隔著十幾丈遠,隻要借助機關,一人在遠處說話,另一人能聽得一清二楚,哪怕一人隻是輕輕地歎息一聲,另一個人也能感覺到。
據說,皇城裏的萬歲爺爺,就是利用這種巧妙的機關,暗中偷聽大臣們私底下的議論,考驗大臣們的忠心。
花慶福再一次環顧一圈土樓裏的角角落落,暗暗道:三娘從哪裏找來技藝這麽精巧的工匠?攏共費了多少銀兩?
花慶福默默估算著價錢,然而等老者開口唱到精彩處,他的心不由跟著提了起來,一時根本沒法分心,專心致誌聽唱詞去了。
等老者唱完一出,眾人紛紛叫好。
簾子輕輕晃動,一個頭紮小髻的小童跳上戲台,手中捧著一隻刻花竹籃子,裏頭盛著雲片糕、甜麻團、芝麻酥餅之類的鹹甜果子。
小童不住朝眾人躬身唱喏,口中念念有聲,說不出的古怪,眾人不由失笑,。
小童跳下戲台,向觀眾提了個問題,問的是老者剛剛唱的是哪出戲。
被挑中的是個老婦人,老婦人原以為小童是故意扮醜角兒叫賣果子的,樂嗬嗬答了他的問題。
小童立即道:“嬸子答對了,答對有獎。“
說著,將竹籃遞到老婦人跟前,任她挑選。
老婦人見小童不似玩笑,隨手揀了塊芝麻酥糖,另一隻手捏著荷包,準備掏錢。
小童卻已經走了。
仆人伸長腦袋,望著樓下的動靜,“這又是什麽講究?“
花慶福笑著搖搖頭,“誰曉得呢?不過剛剛唱的哪出戲叫什麽來著,我怎麽從來沒聽過?“
仆人道:“叫降妖記,說的是一個會遁地的道長雲遊時收服妖怪的故事。“
花慶福歎息道:“可惜一出戲才剛開頭,就不唱了,不知道妖怪到底會不會現形。“
仆人眨眨眼睛:官人,您還記得來土樓的目的是什麽嗎?
球場的漁鼓戲開唱的時候,楊天保運用他苦讀詩書多年念出來的嘴皮子,順利地和李家派出的代表李大郎談妥了以蹴鞠比賽代替全族鬥毆的細節。
這個李大郎,並非李子恆。李大伯和李乙兄弟倆雖然順利攀上嫡支那邊的親族,但嫡支從未把他們二人當迴事,子弟們序齒論排行時,壓根沒算上李子恆,所以他們那邊也有李大郎。
李大郎也是個書生,講究儒雅斯文,十分不讚同打上楊家門的魯莽行為,奈何族老們異常堅持,他們做晚輩的,不敢不聽。
楊天佑按著李綺節的吩咐,利用二十畝田地做誘餌,順利說動李家嫡支的五位族老,李家長輩很快分成三派。一派仍然堅持要給楊家好看,一派覺得李綺節的親事和他們完全不相幹,犯不著為了一個外人得罪楊家,剩下一派則隻想趁亂撈好處。
李大郎發現事情還有轉機,立刻號召一群不願多事的堂弟,預備和楊家人講和。
李大郎一見楊天保,便笑嘻嘻道:“五郎,咱們好歹都是讀書人,有什麽談不攏的,可以私底下解決,不必鬧得沸沸揚揚的嘛。“
楊天保也是這個想法,立刻點頭如搗蒜。
就在兩人手握著手,眼望著眼,恨不能抱在一起時,楊天佑忽然一頭紮到兩人中間:“既然李家還有人不服,就算你們倆想息事寧人,以後還是免不了口角紛爭,不如趁這個機會快刀斬亂麻,一了百了。“
李大郎有些警惕地盯著楊天佑看了許久,按理來說,悄悄地解決楊、李兩姓之間的糾葛,對楊家隻有好處,沒有壞處,為什麽楊家突然態度大變,從提防變成主動出擊了?他怎麽總覺得這個楊九肚子裏藏了什麽不可告人的秘密?
楊天佑把楊天保拉到一邊:“五哥,你要是敢和這些人講和,三娘轉頭就會去孔先生家走一趟。“
楊天保脊背一涼:“她想做什麽?“
“沒什麽。“楊天佑拍拍楊天保的肩膀,“她隻是和孔夫人嘮嘮嗑,講講她見過的一隻什麽黃鸝鳥。“
楊天保牙齒戰戰,咽下心頭的屈辱和憤恨,轉頭看向李大郎:“李兄,不多說了,咱們今天必須一決勝負!“
李大郎迴頭看一眼自己的堂弟們,個個人高馬大,身強力壯,再看看瘦巴巴的楊天保,嘴角一挑:“既然賢弟堅持,那愚兄隻能卻之不恭了。“
當下,李家兒郎們個個揎拳擄袖,鬥誌昂揚。
而楊天保縮在牆角,無語凝噎。
“等等!“
楊天佑取出一張毛邊紙,鋪在桌上:“在比賽開始之前,雙方必須簽字畫押。“
李大郎狐疑道:“比賽就比賽,還要簽字?“
楊天佑讓夥計取來筆墨和印章:“這樣才不會傷和氣。諸位都是少年英才,不必為了一樁小事鬧得彼此尷尬,權當是閑暇時一處玩樂,點到為止,大家都留幾分體麵。“
李大郎看過紙上的文字,確實如楊天佑所說,隻是些不傷和氣的套話而已。
楊天佑暗暗瞪了楊天保一眼,示意他上前按手印。
楊天保癟癟嘴巴,上前按下自己的手印。
李大郎哈哈大笑,“也罷,隻是切磋而已。“
也按了自己的手印。
☆、第46章
待兩隊人馬共乘牛車出發, 楊天佑並沒跟隨堂哥楊天保一道走, 而是帶著伴當阿滿, 徑自去找縣裏放利錢的宋二叔。
宋二叔家中有些門路,和縣裏的官吏們頗有幾分交情,一向管著縣裏放債、利錢的行當, 在瑤江縣的名聲不是很好聽。老百姓們都管他叫宋二叔,不是因為他為人可親, 而是他在家中排行第二,名字就叫二叔。
進寶看著楊天佑進了宋二叔的家門, 迴家說與李綺節曉得,“三娘, 九少爺怎麽和宋二叔那樣的人攪和在一起?“
李綺節漫不經心道:“宋二叔要是沒有幾分門路,哪敢幫人管利錢、放債務,說不定裏頭還有楊家的一分利呢,楊九哥和他認識,沒什麽好奇怪的。“
其實, 她和宋二叔也打過交道,不過當時是花慶福出麵和宋二叔應酬, 她隻在後頭旁聽而已。
進寶憂心忡忡:楊九少爺瞧著斯斯文文的,怎麽和那種混不吝的人來往?
寶珠更是眉頭緊皺:她就曉得楊九少爺不是個本分人,以後得提醒大郎,不能讓楊九少爺頻繁上門。
李綺節並不覺得楊天佑和宋二叔私下裏來往有什麽不妥的地方,楊天佑不能科舉讀書,不能承繼家業, 又不能返鄉種田,隻能往偏路上走,自然得多認識些三教九流的人,才好辦事。
不過楊天佑也太心急了,她才把球場蓋起來,讓楊、李兩家的少年們去熱熱場,楊天佑竟然已經想到靠比賽來發家。他還算知道輕重,知道這種事不能自己沾手,所以去找專門以放利錢為生的宋二叔,多半是要讓宋二叔出麵開賭局,他好從中謀些好處。
按理說,楊家沒有缺過楊天佑的吃喝,他為什麽那麽喜歡攢錢鈔?簡直到了狂熱的地步。
申時一刻,涼風乍起,天邊湧來一陣滾滾陰雲。
眼看要落雨,寶珠連忙把院子裏晾曬的衣物被褥收迴房裏。
不一會兒,果然灑下一片淅淅瀝瀝的豆大雨滴,砸在屋簷上,哐當作響。
寶珠收起支著窗戶的木棒,合上門窗:“大郎他們那邊不曉得怎麽樣了。“
李綺節倚在窗邊想心事,木格窗上糊了棉紙,看不清屋外情形,隻能聽到水花打在院牆上,劈裏啪啦四處飛濺的聲音。
“仔細水汽透進來,凍著了可不是好玩的。“寶珠把李綺節推到架子床邊坐下,在她身上掩了張用舊棉布縫的薄花被,“要不要讓進寶給大郎送幾件衣裳去?“
“不用,那邊什麽都有。“李綺節搖搖頭,考慮到時下醫療技術的水平,球場在設計之初,就不是露天的,又因為不能逾製,規模麵積也小得多,而且不能裝飾得過於華麗,但管理起來倒也方便,隻需那幾個一直看管的夥計張羅就足夠了,衣物、衾被、常用的湯藥,也應有盡有,足夠應付所有突發狀況。
進寶是個半大小子,壓根不關心李子恆他們會不會淋著,而是擔心另一件事:“要是李家另一支他們贏了怎麽辦?“
李大伯和李乙稱李家嫡支為宗族,進寶和寶珠不懂得裏頭的文章,管他們叫另一支,在他們姐弟眼裏,李大伯和李乙兄弟倆才是正支。
寶珠立即道:“呸呸呸,誰說另一支他們會贏?三娘可是把會踢球的師傅借給楊五少爺了,楊家怎麽會輸呢?“
楊家和李家嫡支,進寶和寶珠一個都不喜歡,本來他們是盼著李大郎贏的,但李大郎贏了,就代表嫡支贏了,那幾十畝好田地,豈不是白白送給李家嫡支了?那還不如讓楊家贏呢!至少楊天保不敢搶李綺節的田地。
李綺節擁著薄花被,笑道:“大哥肯定會贏的。“
李家大郎那群人以為真的是在為捍衛李家名聲而踢球,個個跟打了雞血一樣拚命,楊天保身邊又有她安排的內應,楊家肯定會輸得一敗塗地。
那二十畝地,就當是送給李家嫡支的小點心,先暫時安撫住一些在暗處蠢蠢欲動的族老,免得他們多事,以後總有機會找他們要迴來。
進寶和寶珠喜憂參半,大郎贏,楊家輸,他們覺得解氣,可二十畝地不是鬧著玩的!
兩人不由慶幸,還好官人不曉得三娘用私房錢買地的事,否則肯定會氣得火冒三丈——李家兄弟都把田地當成命根子,辛辛苦苦賺取錢鈔,就是為了給後代子孫多置些田地。
天黑前,李子恆陰沉著臉迴到葫蘆巷。
雨已經停了,李家門前點了燈籠,照亮院前巴掌大一小塊地方。
他站在燈籠底下,整個人籠罩在陰影裏,低垂著腦袋,揉揉鼻子:“三娘,楊家輸了。“
花慶福哈哈道:“不過兩文錢罷了。“
那人笑道:“大哥的運氣差了點,我的可足足有三錢銀子呢!“
“恭喜老哥了。“
“同喜同喜,下一次說不定大哥就轉運了。“
正彼此討論著各自的禮包,吱嘎幾聲,大門緩緩開啟。
前麵的人揎拳擄袖,預備搶先入場,數名人高馬大的壯實漢子擋在門前,朗聲道:“一個一個排隊進,把號牌交給場裏的小夥計,小夥計為你們安排位子,不許爭搶,否則收迴禮包!“
聽說可能會被收迴禮包,眾人立刻老實了,排成隊伍,慢慢進入場中。
土樓從外麵看平平無奇,進到樓中,才發現裏頭另有乾坤。
一樓的土層最厚,樓層越高,土牆厚度逐漸減薄,從底下往上仰望,氣勢恢宏。土樓中央是一塊橢圓形的闊整平地,三麵是階梯狀修築起來的高台,高台間砌有杉木欄板,另一麵是一道拱門,通向土樓背麵的一座三進宅院。
眾人從來沒看過土樓內的布局樣式,忍不住左顧右盼,踩踩台階,摸摸欄板,樓裏的小夥計們並不阻止。
輪到花慶福和仆人,小夥計接過號牌掃了一眼,立刻將二人引到二樓中間第一排的位子,“官人安坐。“
花慶福指指三樓:“樓上是什麽人坐的?“
一樓和二樓隻有欄板相接,三樓卻修建成閣樓的樣式,有廂房、迴廊,桌椅擺設一應俱全,樣式精美大方,而且還另外建有空闊的廊道和小門,通向主樓外側。
小夥計笑道:“樓上都是包廂,還沒開張哩!“
花慶福站在欄板前,俯瞰樓下,圓場中間鋪有木板、圍障,搭建成簡易戲台的模樣,沒有安設藻井。
待眾人坐定,錚錚數聲,兩個身穿燕尾青長衫的男人掀開簾子,將一張桌子抬到木台上。
眾人知道這是要開唱了,耳語聲頓時輕了許多。
仆人悄聲向花慶福道:“戲台之上沒有藻井,怎麽聽得清聲兒?“
花慶福也在疑惑。一般的戲台,向來會修建出拱頂形狀的藻井,藻井四麵的裝飾非常講究,唯有技藝精巧的匠人知道其中的玄妙。藻井不僅樣式美觀,還能在唱戲時烘托出聲音洪亮的效果,讓戲台前的人都能聽的清唱詞。土樓當中空曠,橢圓形空地當中空無一物,隻有一個孤零零的戲台,如果開唱,聲音頂多能傳到一樓最接近戲台的前麵幾排,二樓、三樓的人怎麽聽的清?
還在狐疑中,簾子掀開,數名樂者捧著管、弦、鑼、鼓陸續出列,排坐在戲台兩側。俄而,走出來一個頭戴生紗純陽巾、身穿五行色長袍的老者。老者豎抱漁鼓,手持簡板,麵容清臒,氣度不凡,雖是蒼老年紀,但眼神格外銳利有神。隻淡淡往台上一掃,眾人立刻寂然無聲。
花慶福留神聽了幾句,麵露訝異之色:他雖遠在二樓,和戲台隔著老遠,但卻能清清楚楚聽見老者的每一句說唱,比在戲院裏坐在最前排聽得還清晰些,而且觀眾的議論聲像被刻意隔開了,可台上的管蕭伴奏,他卻聽得分明。
花慶福問仆人:“你聽得見樓下的說話聲嗎?“
仆人正聽得入神,被花慶福一打岔,戀戀不舍地收迴流連在戲台上的眼神,側耳細聽片刻,搖搖頭:“聽不清他們在說什麽。“
花慶福不由上下打量樓內類似台階的各種座位:到底有什麽蹊蹺呢?聽說修建宮殿的匠人們有一種祖傳的秘技,他們建造的宮殿廳堂,不僅莊嚴肅穆、氣宇軒昂,往往還暗藏陣法機關。比如一種迴聲裝置,即使兩人隔著十幾丈遠,隻要借助機關,一人在遠處說話,另一人能聽得一清二楚,哪怕一人隻是輕輕地歎息一聲,另一個人也能感覺到。
據說,皇城裏的萬歲爺爺,就是利用這種巧妙的機關,暗中偷聽大臣們私底下的議論,考驗大臣們的忠心。
花慶福再一次環顧一圈土樓裏的角角落落,暗暗道:三娘從哪裏找來技藝這麽精巧的工匠?攏共費了多少銀兩?
花慶福默默估算著價錢,然而等老者開口唱到精彩處,他的心不由跟著提了起來,一時根本沒法分心,專心致誌聽唱詞去了。
等老者唱完一出,眾人紛紛叫好。
簾子輕輕晃動,一個頭紮小髻的小童跳上戲台,手中捧著一隻刻花竹籃子,裏頭盛著雲片糕、甜麻團、芝麻酥餅之類的鹹甜果子。
小童不住朝眾人躬身唱喏,口中念念有聲,說不出的古怪,眾人不由失笑,。
小童跳下戲台,向觀眾提了個問題,問的是老者剛剛唱的是哪出戲。
被挑中的是個老婦人,老婦人原以為小童是故意扮醜角兒叫賣果子的,樂嗬嗬答了他的問題。
小童立即道:“嬸子答對了,答對有獎。“
說著,將竹籃遞到老婦人跟前,任她挑選。
老婦人見小童不似玩笑,隨手揀了塊芝麻酥糖,另一隻手捏著荷包,準備掏錢。
小童卻已經走了。
仆人伸長腦袋,望著樓下的動靜,“這又是什麽講究?“
花慶福笑著搖搖頭,“誰曉得呢?不過剛剛唱的哪出戲叫什麽來著,我怎麽從來沒聽過?“
仆人道:“叫降妖記,說的是一個會遁地的道長雲遊時收服妖怪的故事。“
花慶福歎息道:“可惜一出戲才剛開頭,就不唱了,不知道妖怪到底會不會現形。“
仆人眨眨眼睛:官人,您還記得來土樓的目的是什麽嗎?
球場的漁鼓戲開唱的時候,楊天保運用他苦讀詩書多年念出來的嘴皮子,順利地和李家派出的代表李大郎談妥了以蹴鞠比賽代替全族鬥毆的細節。
這個李大郎,並非李子恆。李大伯和李乙兄弟倆雖然順利攀上嫡支那邊的親族,但嫡支從未把他們二人當迴事,子弟們序齒論排行時,壓根沒算上李子恆,所以他們那邊也有李大郎。
李大郎也是個書生,講究儒雅斯文,十分不讚同打上楊家門的魯莽行為,奈何族老們異常堅持,他們做晚輩的,不敢不聽。
楊天佑按著李綺節的吩咐,利用二十畝田地做誘餌,順利說動李家嫡支的五位族老,李家長輩很快分成三派。一派仍然堅持要給楊家好看,一派覺得李綺節的親事和他們完全不相幹,犯不著為了一個外人得罪楊家,剩下一派則隻想趁亂撈好處。
李大郎發現事情還有轉機,立刻號召一群不願多事的堂弟,預備和楊家人講和。
李大郎一見楊天保,便笑嘻嘻道:“五郎,咱們好歹都是讀書人,有什麽談不攏的,可以私底下解決,不必鬧得沸沸揚揚的嘛。“
楊天保也是這個想法,立刻點頭如搗蒜。
就在兩人手握著手,眼望著眼,恨不能抱在一起時,楊天佑忽然一頭紮到兩人中間:“既然李家還有人不服,就算你們倆想息事寧人,以後還是免不了口角紛爭,不如趁這個機會快刀斬亂麻,一了百了。“
李大郎有些警惕地盯著楊天佑看了許久,按理來說,悄悄地解決楊、李兩姓之間的糾葛,對楊家隻有好處,沒有壞處,為什麽楊家突然態度大變,從提防變成主動出擊了?他怎麽總覺得這個楊九肚子裏藏了什麽不可告人的秘密?
楊天佑把楊天保拉到一邊:“五哥,你要是敢和這些人講和,三娘轉頭就會去孔先生家走一趟。“
楊天保脊背一涼:“她想做什麽?“
“沒什麽。“楊天佑拍拍楊天保的肩膀,“她隻是和孔夫人嘮嘮嗑,講講她見過的一隻什麽黃鸝鳥。“
楊天保牙齒戰戰,咽下心頭的屈辱和憤恨,轉頭看向李大郎:“李兄,不多說了,咱們今天必須一決勝負!“
李大郎迴頭看一眼自己的堂弟們,個個人高馬大,身強力壯,再看看瘦巴巴的楊天保,嘴角一挑:“既然賢弟堅持,那愚兄隻能卻之不恭了。“
當下,李家兒郎們個個揎拳擄袖,鬥誌昂揚。
而楊天保縮在牆角,無語凝噎。
“等等!“
楊天佑取出一張毛邊紙,鋪在桌上:“在比賽開始之前,雙方必須簽字畫押。“
李大郎狐疑道:“比賽就比賽,還要簽字?“
楊天佑讓夥計取來筆墨和印章:“這樣才不會傷和氣。諸位都是少年英才,不必為了一樁小事鬧得彼此尷尬,權當是閑暇時一處玩樂,點到為止,大家都留幾分體麵。“
李大郎看過紙上的文字,確實如楊天佑所說,隻是些不傷和氣的套話而已。
楊天佑暗暗瞪了楊天保一眼,示意他上前按手印。
楊天保癟癟嘴巴,上前按下自己的手印。
李大郎哈哈大笑,“也罷,隻是切磋而已。“
也按了自己的手印。
☆、第46章
待兩隊人馬共乘牛車出發, 楊天佑並沒跟隨堂哥楊天保一道走, 而是帶著伴當阿滿, 徑自去找縣裏放利錢的宋二叔。
宋二叔家中有些門路,和縣裏的官吏們頗有幾分交情,一向管著縣裏放債、利錢的行當, 在瑤江縣的名聲不是很好聽。老百姓們都管他叫宋二叔,不是因為他為人可親, 而是他在家中排行第二,名字就叫二叔。
進寶看著楊天佑進了宋二叔的家門, 迴家說與李綺節曉得,“三娘, 九少爺怎麽和宋二叔那樣的人攪和在一起?“
李綺節漫不經心道:“宋二叔要是沒有幾分門路,哪敢幫人管利錢、放債務,說不定裏頭還有楊家的一分利呢,楊九哥和他認識,沒什麽好奇怪的。“
其實, 她和宋二叔也打過交道,不過當時是花慶福出麵和宋二叔應酬, 她隻在後頭旁聽而已。
進寶憂心忡忡:楊九少爺瞧著斯斯文文的,怎麽和那種混不吝的人來往?
寶珠更是眉頭緊皺:她就曉得楊九少爺不是個本分人,以後得提醒大郎,不能讓楊九少爺頻繁上門。
李綺節並不覺得楊天佑和宋二叔私下裏來往有什麽不妥的地方,楊天佑不能科舉讀書,不能承繼家業, 又不能返鄉種田,隻能往偏路上走,自然得多認識些三教九流的人,才好辦事。
不過楊天佑也太心急了,她才把球場蓋起來,讓楊、李兩家的少年們去熱熱場,楊天佑竟然已經想到靠比賽來發家。他還算知道輕重,知道這種事不能自己沾手,所以去找專門以放利錢為生的宋二叔,多半是要讓宋二叔出麵開賭局,他好從中謀些好處。
按理說,楊家沒有缺過楊天佑的吃喝,他為什麽那麽喜歡攢錢鈔?簡直到了狂熱的地步。
申時一刻,涼風乍起,天邊湧來一陣滾滾陰雲。
眼看要落雨,寶珠連忙把院子裏晾曬的衣物被褥收迴房裏。
不一會兒,果然灑下一片淅淅瀝瀝的豆大雨滴,砸在屋簷上,哐當作響。
寶珠收起支著窗戶的木棒,合上門窗:“大郎他們那邊不曉得怎麽樣了。“
李綺節倚在窗邊想心事,木格窗上糊了棉紙,看不清屋外情形,隻能聽到水花打在院牆上,劈裏啪啦四處飛濺的聲音。
“仔細水汽透進來,凍著了可不是好玩的。“寶珠把李綺節推到架子床邊坐下,在她身上掩了張用舊棉布縫的薄花被,“要不要讓進寶給大郎送幾件衣裳去?“
“不用,那邊什麽都有。“李綺節搖搖頭,考慮到時下醫療技術的水平,球場在設計之初,就不是露天的,又因為不能逾製,規模麵積也小得多,而且不能裝飾得過於華麗,但管理起來倒也方便,隻需那幾個一直看管的夥計張羅就足夠了,衣物、衾被、常用的湯藥,也應有盡有,足夠應付所有突發狀況。
進寶是個半大小子,壓根不關心李子恆他們會不會淋著,而是擔心另一件事:“要是李家另一支他們贏了怎麽辦?“
李大伯和李乙稱李家嫡支為宗族,進寶和寶珠不懂得裏頭的文章,管他們叫另一支,在他們姐弟眼裏,李大伯和李乙兄弟倆才是正支。
寶珠立即道:“呸呸呸,誰說另一支他們會贏?三娘可是把會踢球的師傅借給楊五少爺了,楊家怎麽會輸呢?“
楊家和李家嫡支,進寶和寶珠一個都不喜歡,本來他們是盼著李大郎贏的,但李大郎贏了,就代表嫡支贏了,那幾十畝好田地,豈不是白白送給李家嫡支了?那還不如讓楊家贏呢!至少楊天保不敢搶李綺節的田地。
李綺節擁著薄花被,笑道:“大哥肯定會贏的。“
李家大郎那群人以為真的是在為捍衛李家名聲而踢球,個個跟打了雞血一樣拚命,楊天保身邊又有她安排的內應,楊家肯定會輸得一敗塗地。
那二十畝地,就當是送給李家嫡支的小點心,先暫時安撫住一些在暗處蠢蠢欲動的族老,免得他們多事,以後總有機會找他們要迴來。
進寶和寶珠喜憂參半,大郎贏,楊家輸,他們覺得解氣,可二十畝地不是鬧著玩的!
兩人不由慶幸,還好官人不曉得三娘用私房錢買地的事,否則肯定會氣得火冒三丈——李家兄弟都把田地當成命根子,辛辛苦苦賺取錢鈔,就是為了給後代子孫多置些田地。
天黑前,李子恆陰沉著臉迴到葫蘆巷。
雨已經停了,李家門前點了燈籠,照亮院前巴掌大一小塊地方。
他站在燈籠底下,整個人籠罩在陰影裏,低垂著腦袋,揉揉鼻子:“三娘,楊家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