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綺節悚然一驚,愣了片刻,才怔怔道:“大哥?大哥他去武昌府了。“


    孟春芳別開目光,貝齒在青白無色的雙唇上咬出一條淡淡的血痕,“我有樣東西,在大郎那裏。“


    閨房裏還殘留著一股幽淡的茶香,一滴青綠茶水從細瓷杯沿緩緩滑落,在杯壁上流下一道淺色印跡。


    李綺節望著陶銚子裏冒著細小水泡的茶湯,久久無言。


    她原以為,大哥李子恆之所以突然向孟家求親,是因為那日在船上對孟春芳一見鍾情。少年兒郎,乍一下怦然心動,就像盛夏的暴雨,突如其來,勢不可擋,前一刻還是晴空萬裏,驕陽似火,眨眼間便是黑雲滾滾,滂沱大雨。所以他才會火急火燎,一刻都不想耽擱,恨不能立馬抱得美人歸。


    直到此刻,李綺節才知道,原來李子恆的喜歡並不是一時的心血來潮,也不是傻乎乎的剃頭擔子一頭熱,而是和孟春芳郎有情、妾有意。正因為他明白孟春芳也對他抱有同樣的心思,才會急著向孟家提出求娶孟春芳的請求。


    李綺節不敢相信,像孟春芳這樣端莊貞靜、渾身上下挑不出一絲錯兒的完美淑女,竟然會冒著身敗名裂的風險,和李子恆有了私情。


    而大哥李子恆,向來憨直,從來瞞不住什麽秘密,竟能把這件事瞞得密不透風,從頭到尾,她都沒看出一點異樣。


    李綺節掩下心中詫異,打破沉靜:“孟姐姐是因為大哥病的?“


    看到李綺節臉上並無鄙夷之色,孟春芳悄悄鬆口氣,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她多日未曾進食,渾身虛弱無力,單單隻是一個搖頭的動作,就似乎費了不少氣力,挨在枕上微微低喘。


    李綺節的心一沉,但仍然試著道:“如果我知道大哥和孟姐姐彼此同心,一定不會幹看著大哥忙活。孟姐姐如果是為了孟家拒親的事病的,大可不必。雖然孟叔叔不大看得起我們家的門第,但皇天不負有心人,隻要讓孟叔叔和孟嬸嬸看到我們家的誠意,孟姐姐和大哥還是能夠得償所願的。“


    孟春芳抬起眼簾,輕輕瞥了李綺節一眼,抿著唇,沒說話。


    李綺節幽幽地歎口氣,“我明白了,孟姐姐的心病,確實是因為我大哥而起,但是卻和孟家拒親無關。“


    她停頓片刻,直視著孟春芳秀麗明淨的雙眼,“孟姐姐後悔了。“


    因為後悔,才會鬱積心中,悶悶不舒,飲食不進。後悔之後,就是恐懼和後怕,孟春芳擔心李子恆會把兩人之間的私情公之於眾,那她的名聲便算是徹底完了。她太過害怕,又不敢把心事說給孟娘子他們聽,整日整夜憂鬱驚恐,以至於一病不起,藥石罔效。


    簡單地說,孟春芳的病,純粹是她自己嚇自己,活生生嚇出來的。


    李綺節沒有嘲笑孟春芳,因為她明白,恐懼真的能嚇死人。


    據說嘉靖帝被殿中宮女刺殺時,曾一度彌留,險些喪命。太醫們為了救醒他,搜腸刮肚,急中生智,想出一道妙方,終於救醒嘉靖帝。嘉靖帝大難不死,逃得生天,自然要論功行賞,然而為他診治的太醫卻無福享受嘉靖帝的賞賜,因為他當晚就死在宮中——被嚇死的。


    嘉靖帝性命垂危,太醫們若是不能救活嘉靖帝,也會腦袋搬家。太醫在為嘉靖帝診治時,始終提心吊膽,驚嚇了一整夜,雖然他最後成功醫治好嘉靖帝,但驚懼已經徹底傷了他的肺腑,無藥可救。他能救迴嘉靖帝,卻救不了自己。


    大大咧咧如李綺節,也明白謹言慎行的重要性,何況孟春芳這樣的古代閨秀?


    她一時衝動,向李子恆暗示了情意,之後便一直積鬱心中,無法抒懷。


    如果不找李綺節傾訴緣由,她可能會把自己活活熬死。


    ☆、第35章 荷包


    孟春芳就像一隻敏感怯弱的小獸,每天在父母圈定的範圍裏不停打轉,盼著能看一看外邊的世界。有一天,她終於鼓起勇氣,顫巍巍伸出一隻腳丫子,在圈外留下一個淺淺的印跡,然後不等孟娘子等人發現,又趕緊縮迴腳。


    不必孟舉人和孟娘子責怪懲罰孟春芳,衝破束縛的壓力已經把她擊垮了,從此她將心有餘悸,再不敢踏出圈子一步。


    李綺節歎口氣,輕聲道:“孟姐姐放心,你們之間的事,我大哥沒對任何人提起過,連阿爺和我也被他瞞得死死的。“


    孟春芳神色微微一動,蒼白的臉頰上浮起一個清淺的笑容:“我曉得,大郎他……是個好人。“


    偏偏這個好人入不了她父親的眼。


    李綺節握住孟春芳擱在綢麵被子上的雙手,觸手冰涼:“孟姐姐,我可以替你把那件要緊東西取迴來,可我還是要再問孟姐姐一句,你真的下定決心了嗎?“


    信物取迴來,就代表不止孟舉人,連孟春芳自己,也要放棄李子恆。


    孟春芳垂下眼眸,久久無言,片刻後,下巴輕輕一點。


    李綺節長歎一口氣,“我明白了。“


    雖然對孟春芳的選擇感到有些失望,但她能夠體會孟春芳現在的心境。


    強者打破舊有規則,創立新規則;聰明人適應規則,利用規則;而芸芸眾生,隻能被迫服從規則。又有一等人,想打破規則而不得,又不願受規則所束縛,選擇遊離於規則之外。


    李綺節自己屬於遊離在規則之外的人,因為她沒有打破時代規則的勇氣和能力,而又不甘心受規則驅使,是以隻能選擇獨善其身。


    孟春芳想縮迴圈子,依舊做她的幽靜淑女,她的最終選擇,是繼續聽從於規則。


    誰都不能說服誰,誰也不必看不起誰,不過是各自取舍罷了。


    訴說完心事,得到李綺節的允諾,孟春芳的臉色好看了些。


    不多時,始終放心不下的孟娘子在外邊敲門:“七娘,該喝藥了。“


    李綺節替孟春芳答應了一句,問清信物是一隻繡蝴蝶蘭草的茄子形的荷包,起身為孟娘子開門。


    孟娘子看到孟春芳容色依然憔悴,但說話間帶了幾絲笑影,顯見著是心病已去,頓時喜笑顏開,念佛不已:“阿彌陀佛,我兒可算是想通了!“


    說著話,眼神偷偷在李綺節身上溜了一圈,除了感激之外,似乎還有些畏縮和心虛。


    李綺節眉頭輕輕一蹙,孟娘子得意於自己的舉人娘子身份,自覺高人一等,在她麵前,向來驕矜自負,怎麽忽然態度大變,像欠她一筆巨款似的?


    她暫且不動聲色,朝孟春芳笑了笑,輕斂衣裙,獨自下樓。


    孟雲暉和孟十二都在堂屋等候。


    孟舉人不在家,出門訪友去了。據說孟舉人的友人住在瑤江縣城外,來往不便,出入須得頗費一番周折。原本隻是一場普通的文會,孟舉人不必親自去的,但他認為君子一諾,重於千金,明明知道孟春芳奄奄一息,還是丟下妻兒愛女,出門赴約。


    孟娘子一心撲在孟春芳身上,無心料理其他事務,孟雲皓年紀太小,一團孩子氣,不能理事,家裏的仆人更不中用,現今孟家的迎來送往、為孟春芳輕醫用藥等諸多雜務,都是孟雲暉在幫著打理。


    孟雲暉讓一個梳辮子的小丫頭給李綺節篩茶吃,朝她揖禮:“勞動表妹了。“


    小丫頭忙著給孟十二剝花生,沒敢挪步。


    孟十二目帶挑釁,斜睨孟雲暉一眼,嘴裏叼著去了紅衣的花生米,含糊道:“茶罐在灶房的台磯子上,四哥自己去篩茶吧,順便幫我也篩一杯,要滾熱的,記得擱一勺枇杷絲。“


    孟雲暉臉色一沉,藏在襴衫衣袖中的雙拳捏得格格作響,總是帶著一抹溫潤笑意的雙眼裏有寒光閃過。


    李綺節朝寶珠投去一個疑問的眼神,寶珠滿臉無辜,搖了搖頭。


    李綺揚眉一笑,算了,管他孟家堂兄弟話裏的機鋒是什麽,反正和她不相幹,遂笑道:“表哥不必客氣,我先家去,就不吃茶了,等夜裏再來瞧瞧孟姐姐。“


    孟雲暉沒說話,沉默著把李綺節和寶珠送到間壁李家門口。


    主仆兩個剛一進門,寶珠立即脆生生道:“孟十二哪裏是把孟秀才當哥哥,分明是拿他當仆人看呐!“


    李綺節連忙去捂寶珠的嘴巴,然而門外的孟雲暉似乎還是聽到了寶珠的話,腳步聲頓了片刻,才漸漸遠去。


    寶珠縮頭縮腦,心虛道:“我是為五娘子生氣……孟四少爺可是秀才老爺,咱們家官人稀罕他都來不及呢,孟十二怎麽能那麽對他?“


    李綺節一邊往裏走,一邊道:“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以孟四哥的才學,孟十二以後肯定會後悔今天這麽對他。“


    原以為孟雲暉年紀輕輕便能順利考取秀才,就連縣太爺都高看他一眼,孟家人肯定會把他當成寶貝疙瘩一樣,舉全族之力培養他科舉入仕,沒想到孟十二竟然能夠當麵支使年長的孟雲暉去幹下人的活計。


    看屋裏幾個孟家仆人神色如常,一點都不驚訝,可以想見孟十二肯定不是頭一迴當麵給孟雲暉難堪。


    想來是因為五娘子常常到孟家打秋風,每次來葫蘆巷她都會作小服低,刻意討好奉承孟娘子。孟十二在一旁見多了,覺得五娘子家是個靠自己家過活的窮親戚,自然看不起五娘子,連帶著也看不上孟雲暉。


    而孟雲暉呢,縱然一身讀書人的傲骨,不願低聲下氣,但一來功名和見識都比不上族叔孟舉人,以後還有很多需要倚仗孟舉人的地方;二來家境窮困,常年靠親戚們接濟過活,確實欠下不少恩情,在孟家人麵前先就矮了一頭,所以隻能聽任孟十二欺壓譏諷。


    寶珠連聲嘖嘖,還在為孟雲暉惋惜:“咱們家要是有個秀才少爺,大官人他們肯定得歡喜瘋了!“


    李綺節想起李乙看孟雲暉的眼神,都可以用*去形容了,心裏冷哼一聲,暗暗道:可不是,阿爺恨不能把孟雲暉搶迴李家供起來呢!


    被李綺節腹誹的李乙正坐在院子當中的一張雕花圈椅上,支使夥計們打掃房屋。屋子雖有門房時時看顧整理,但數日不曾住人,灰塵都積了厚厚一層,得趕在天黑前打理幹淨。


    看到李綺節進門,李乙問道:“孟家七娘可好些了?“


    李綺節徑直走到灶房裏,給自己倒了杯滾白水,噓幾口氣吹涼,一氣飲盡,隔著敞開的門窗道:“阿爺不必懸心,孟姐姐沒有大礙,過幾日應該就能痊愈。“


    李乙放下心來,點點頭,繼續盯著夥計們忙活。


    寶珠跟進灶房,在襖子外麵加了一件灰布罩衣,挽起發辮,扣上包頭的布扣子,抄起火鉗,撥了撥爐子裏燒得劈啪作響的炭火:“咱們家夜裏吃藕湯,我看廚屋西角還掛著半枝鮮藕,能炒一大碗,三娘要吃粉的,還是脆的?“


    灶台上的沙銚子嗚嗚嗚嗚噴著細小的氣流,裏麵燉了一大鍋藕湯,是他們剛迴葫蘆巷時門房熬上的。沙銚子是用了多年的舊物,黑漆漆的,外麵是一層層堆疊的積年油汙,油星順著看不見的縫隙往外流,被火氣一烤,燒得滋滋作響。


    沙銚子受熱均勻,帶有天然的孔縫,熬湯的時候,肥膩的油花會慢慢滲出銚子,熬好的湯汁濃釅鮮甜,一點都不膩。沙銚子外麵越髒,說明用的時日長久,熬出的藕湯越醇厚。


    李綺節挽起衣袖,小心翼翼掀開蓋子,輕輕嗅了一口,馥鬱濃烈的骨香和藕香撲麵而來,舟車勞頓的疲憊頓時一掃而空,暈船的眩暈感也去了一大半:“別炒了,留著做藕夾吃。“


    寶珠答應一聲,拿起木升子,舀了大半升米,預備炊米造飯。


    李綺節提著裙角,緩步上樓,走到李子恆的房間前。


    李子恆大大咧咧,房間從來不上鎖,她輕輕推開房門,躡手躡腳走到架子床邊,隨手在枕頭底下一摸,果然找到一隻包在帕子裏的小荷包。


    李綺節:……


    定情信物隨便瞎放,大哥也太不講究了!難怪孟春芳會疑神疑鬼,擔心兩人的私情暴露。


    李綺節哭笑不得,把荷包塞進袖子裏的暗兜裏,暗歎一聲:李子恆和孟春芳,一個年輕衝動,一個瞻前顧後。前者被孟舉人羞辱了一頓,就不願再到孟家受氣。後者隻是送了個荷包,險些把自己活活嚇死。


    真不知他們倆當初是怎麽看對眼的。


    說不定就像戲文上演過的,兩人可能根本沒有說過話,隻一個眼神,一個荷包,就認定對方和自己心意相通,然後各自攛掇著長輩許下親事。


    一受挫後,又立馬偃旗息鼓。簡直和過家家一樣,算得上哪門子的有私情啊?


    當晚,李綺節再次登門孟家,當著孟春芳的麵,把茄子形荷包扔在火盆裏,一把火燒得幹幹淨淨。


    至於大哥李子恆迴來後會不會生氣,暫時不在李綺節的考慮之內。孟春芳隻是個懵裏懵懂的小姑娘,和一發脾氣就跑得無影無蹤的李子恆相比,她理應擁有優先處置荷包的權利和自由。


    親眼看著曾讓自己夜夜夢魘的荷包化為灰燼,孟春芳輕輕籲了口氣。


    李綺節把火盆移到牆角的麵盆架子底下,拍拍手,重新坐到架子床邊:“好了,荷包已經燒了。我們李家手裏沒有能夠要挾到孟姐姐的東西,孟姐姐現在可以對我說實話了吧?“


    孟春芳像忽然被閃電擊中似的,渾身一顫,笑容凝結在眼角眉梢,眼底浮起一絲驚惶和難堪:“三娘……是我對不住你。“


    ☆、第36章 百家米


    李綺節連連擺手:“孟姐姐很不必如此,婚姻嫁娶之事,各隨其意,楊家和孟家議親,礙不著我什麽。“


    她早該猜到了,楊天保的母親高大姐一直非常喜歡孟春芳,曾多次拿孟春芳和她做比較,嫌她不如孟春芳貞順穩重。出了小黃鸝的事,高大姐急著給楊天保再訂下一門親事,及早成家,好讓他收一收心。看遍整座瑤江縣城,孟春芳無疑是高大姐最滿意的兒媳婦人選。


    說不定此刻高大姐正在家中沾沾自喜,覺得自家完全是因禍得福,雖然小黃鸝那個小妖精不好打發,可卻借機把麵上和氣乖巧,內裏則剛強、不服管束的李三娘換成了言行舉止處處招人疼的孟春芳,她夜裏做夢都能笑醒好幾次。


    楊家和孟家在商談親事,所以孟娘子會在李綺節麵前心虛。


    而孟十二有底氣對孟雲暉頤指氣使,多半是因為他自覺家裏攀上了一門好親,有個當官的親戚,自然就不把窮秀才孟雲暉放在眼裏。


    至於孟春芳,她急著銷毀送給李子恆的荷包,一來是後悔當時太過衝動,壞了規矩。二來,是怕楊孟兩家聯姻的消息傳出去,李子恆惱怒之下,會報複她。


    孟春芳眼睫交錯,手指揉搓著綢麵上一朵淡紫色海棠花,神色黯然:“三娘,你真的不怪我?“


    李綺節淡然一笑:“親事是孟嬸嬸他們答應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姐姐不相幹。就算是姐姐自己點的頭,那也無妨。我和五表哥的婚事已經作廢,他願意娶誰是他的事。同樣的,孟姐姐願意嫁給誰,是孟姐姐的自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朝小官人(我家的表哥數不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羅青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羅青梅並收藏明朝小官人(我家的表哥數不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