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暮色四合,夜晚降臨。
南叔帶了二十個人躲在何婧明這宅子裏,何婧明的房間最多,宅子小有宅子小的好處,極容易把守,何婧明不具備武力值,保證不拖後腿的情況下,安心地帶著何澄明明在後院偏房裏給何家父母祈福。
以至於當前院已經完成了一場甕中捉鱉的好戲時,何澄明眼前的一本經文□□到高|潮部分。
等南叔帶著一幫子手下幫著六七個人來突然進來,等候下一步吩咐的時候,何澄明完全是懵逼的狀態。
“小姐,人都有抓住了,怎麽處理?”南叔問。
何婧明笑了笑,道:“讓他們招認畫押,明天送官,然後……權權交由澄明決定。”
☆、第十七章
何澄明被何婧明話嚇了一跳,心中有些惴惴不安,覺得事情可能不太對,便忍不住說道:“姐姐,這是什麽意思?”
何婧明沒迴答,反而給了他一個類似於溫柔的笑容,道:“沒什麽,一些小事,明天你讓南叔跟你說說,就知道了,自個兒看著處理吧……好了,現在天也晚了,南叔帶著這些人下去,順帶送澄明少爺迴去。”
南叔點點頭,得了吩咐,叫了何澄明幾聲,二十幾號人帶著剛剛生擒住的幾個人,唿啦啦連夜往何家趕迴去了。
何婧明身了個懶腰,院子裏有些亂,現在卻不是收拾的時候,人放鬆下來,一下子就犯了困,於是何婧明便也歇下了。
第二日一早,何婧明起來後,才發現家裏已經被景秋阿蠻她們收拾搭理得幹淨整潔了,根本看不出來昨夜裏發生過什麽事。
她舀了勺小米粥往自己口裏喂,一邊問:“你們幾人都沒什麽事兒吧?”
“沒,大家都挺好的,沒出什麽差錯。”景秋迴答。
何婧明安心了,又跟了句:“這個月多給你們發些工錢,跟著我受了驚嚇,沒什麽補償的,就拿錢壓壓驚吧。”她這話裏帶著笑意,幾個人聽了都笑了。
“謝謝小姐!”阿蠻實在最高興的,多點錢就可以多補貼家裏了,她家人口實在是太多了!
她這邊喜氣融融,何澄明那邊氣氛就不太好了。南叔畢竟是聰明人,他是何家的老人了,自然希望何家一切都好,知道該怎麽說話,於是一字不漏,明明擺擺把這事兒挑起來說了個清楚,加上那幾個被抓住後認罪畫押,不存在誣陷,所以什麽都明了了。
何澄明總算知道昨天晚上何婧明那個笑是什麽意思,她說的那些話又是什麽意思了。
他的母親舅舅,買|兇|殺|人,雇殺手取他姐姐何婧明的性命。
廳堂內現在沒一個下人敢說話,南叔恭恭敬敬地站在下首,等著看何澄明的表態。
何澄明已經從雜亂紛飛的思緒中醒過神來,他冷著臉坐在太爺椅子上,一刻鍾過去,一個字也沒有說。
他拿手用力糊了一把臉,放下來後似乎已經冷靜下來,擺擺手,說道:“去吧,把這幾個人通通送去警署,楊樹根是主犯,你們該怎麽招供怎麽招供,我不會再過問,也沒本事包庇,至於我姨娘,就讓她一直在鄉下住著吧。”
“是少爺。”南叔平淡迴答,隨後人退了下去。
*******
清平迴廊兩道的楊樹葉黃了一茬又一茬,風吹的葉子起起又落落,等終於落得光禿禿隻剩個枝丫的時候,寒冬就來臨了。
江都地處江南,寒氣來的不似北邊粗狂凜冽,反而像是萬物細無聲的,一種循序漸進的過程,等何婧明迴過神來時,密密匝匝的冷空氣已經全方位入侵包圍了,仿佛鑽進了骨頭裏,濕冷的,陰柔的。
前個月,何婧明去了一家修道院給流浪孩子送些日常用品。她並不信教,不信聖母瑪利亞,不是耶穌忠誠的教徒,也並沒有什麽太多的同情心,認識伊薩修女隻是一個意外。
何婧明也有大意的時候,有次上街不小心被小偷摸去了荷包,那天,正好伊薩帶著布魯諾出來采購物品,看見了,順手就幫了她的忙,把錢包追了迴來,布魯諾是個黑小子,力氣極大,抓住小偷並沒有浪費多少功夫。
伊薩穿著一套典型修女的服飾走在大街上實在是太顯眼了,一看就知道她是幹什麽的,何婧明向他們道了謝,交談了一會兒,伊薩語氣溫和,看上去是特別溫和的一個人,她邀請何婧明有空來聖倫修道院聽課。
幾次之後,何婧明就和伊薩相熟了,伊薩博學多才,交流起來令人非常輕鬆愉快。何婧明來的次數多了,自然就發現聖倫修道院裏麵竟然還有類似於學校的存在,伊薩告訴她,他們在這裏有教師,有幾個班級,開設有數學,語言,繪畫,音樂,手工幾門課程,附近周圍很多普通居民會把孩子會送過來學習,因為這裏是不收取任何學雜費的,而更有的是一些流浪兒童,年齡從三四歲到十五六歲不等,聖倫教堂都會接納他們,給他這些孤兒提供一個住所。
同何婧明相熟了之後,伊薩就詢問何婧明願不願意來修道院當一名教師,給這些孩子們上課。
何婧明一開始有些訝異,但在考慮了幾分鍾之後就答應了,越跟這些人相處,她就在越是能夠感受到這些人心中那種信仰,信仰讓他們更善良,讓他們胸懷寬廣,他們眼睛看世界充滿了愛和美,這讓人欽佩。
她親眼見過修女們的耐心,給那些髒兮兮的孩子們洗澡梳頭,或縫補衣服。
何婧明想,就算她做不到如此,也沒有太多無私奉獻的情懷,但至少,來這裏教書也挺好的,這種氛圍下,傳遞的某種特殊的信念、溫暖真的讓人愉快。
重要的是,聖倫修道院的教師真的非常稀缺。
何婧明答應了伊薩的邀請後,便每天來這裏給這些學生上兩節課,有時候是上午,有時候是下午,周六周日就休息,不用來。
天氣日漸寒冷了之後,出門也成了一個挑戰,何婧明很怕冷,不過聖倫修道院的班級並不像正規學校那麽死板,伊薩和另外幾位修女商討了一番,把冬天的上課時間作了調整,第一節 課的時間就成了早上十點半,非常具有人情味。
何婧明穿著大風衣,裹著圍巾帶著帽子,全身上下包的嚴嚴實實的,來了聖倫教堂。
“噢,婧明,等會兒你上完課之後別急著走,伊薩說有點事,讓你去找她。”說話的人是位俄國女人,是教孩子們音樂的老師,她身高修長,皮膚白皙,臉蛋上有幾顆雀斑。她在江都生活了五六年,中國話已經說的非常好了。
何婧明點點頭,道:“好的,赫莉莎,我知道了,等上完這兩節課就過去。”
既然勝任了這份職業,何婧明盡量讓自己做的好一些。
她提前大概五分鍾來到教室,正在玩耍的孩子見她來了,立刻停止了玩鬧,開始往自己座位上坐好,不一會兒,上課鈴聲響起。
這裏的孩子並不都是一樣大的年紀,不過也沒有差得太離譜,十二歲以下的都在何婧明這個班的,十二歲以上的則在另外一個班級,由另一位老師上課,內容更深。
何婧明教的,就屬於小學範疇的了,不過顧及到最小的孩子才六七歲,一開始,她是從最簡單的內容開始教的,隻不過,速度刻意放快了些。
這個班一共有二十一個孩子,經過一個月的相處,這些孩子或多或少已經了解到這位非常美麗漂亮女老師的課堂規矩了。
同樣的,一段時間,何婧明也幾乎摸透了這些性情各異孩子的秉性。
她發現,這些孩子,並沒有自己一開始認為的那樣好管教。
相反,不少孩子甚至非常頑劣。
來聖倫修道院上課的學生有兩種,一種是附近平民家的孩子,另一種,則是收養的流浪兒童。
因為來修道院上學不是需要繳任何費用的,所以不少人都樂意把家中頑皮的,或者沒人管的孩子丟過來,何婧明發現,這些孩子少有非常聽話的,甚至心眼非常多,愛惹事。
修道院會提供一頓午飯,雖然夥食一般,但是那些有家庭的孩子們放學後幾乎個個都會留下來吃一頓飯再走,而這些食物,原本是為了教堂這些孤兒提供的。
第二類是流浪孤兒,其中又有兩種相對的性格,一些人非常膽小,一些則非常滑頭,不守規矩。
總得來說大概情況是這樣,若細論起來就能說是心思各異了,何婧明不是專門負責青少年心裏健康培養和性格塑造的專家,管不了太多,現在,她能做的就是教授他們簡單的學齡孩子該懂得的基礎知識。
在這樣一群孩子麵前,何婧明不能能表現得太善良,軟弱可欺,誰都知道,有時候孩子才是最天真而又殘忍的物種,欺善怕惡,心思敏感會看眼色。
所以,何婧明帶課不久後,這些學生都知道這個女老師不是那麽好惹的,脾氣也並不像她漂亮的外表現一樣讓人喜歡。
她雖然能把枯燥的數學課上得風趣幽默,讓課堂環境很輕鬆,但是,卻沒有一個學生膽敢在課堂上挑戰她屬於教師的權威。
原因是受到過一次教訓。
這之前,有一位叫做大虎的十歲男孩趁何婧明不注意,下了第一節 課的時候將她的課本偷走,並且扔到了後院的臭水溝裏,一開始沒有學生當迴事。
然而出乎意料的,事情的結果變得非常嚴重。何婧明當時並沒有像學生們以為的那樣,會像別的老師那樣隻簡單地口頭訓斥他們幾句,然後再告誡他們這樣做是不對的,最後原諒他們。
他們沒想到,自己完全猜錯了,而從此,這件事就給了他們一個尤為深刻的教訓。
一幫子孩子共同做了錯事。
何婧明照例先詢問了一遍,但沒有的得到任何人的迴答。她的臉色沒有變化,甚至在自己講義不見了的時候情況下看起來沒有發火,就那樣,沒有書本材料,她照樣輕鬆上完了一堂課。
這群學生們由最初的幸災樂禍到中間的疑惑再到快放學時心裏已經有了些許的忐忑不安。
但是,最終沒有一個人上去承認錯誤,主動坦白,鈴聲一響,他們像忙亂的野鴨子一樣,擁擠著衝出了教室。
然而第二天,他們就受到了遲來的懲罰,第一堂課上,老師麵無表情地告訴他們那位大虎同學被勸退以後不會再來上課,然後中午放學前,他們又突然被告知說,從今日起,這裏不再免費提供有家庭學生的午餐。
最後他們班上所有的學生,參與或者圍觀了整件事的學生通通受到了懲罰,他們被罰了幹半個月的雜事,包括打掃教堂的衛生等等。
何婧明讓他們明白了什麽叫主犯什麽叫從犯,什麽是知情不報的“連坐法”受累者。
這個教訓來的深刻,這幫孩子再不敢明目張膽惹事了,他們甚至連何婧明那天說的話怎麽都忘不了。
“年紀小不是故意犯錯的借口,學生的身份不是逃避懲|罰的保|護|傘,別人對你們一分好,你們應該銘記,對你們十分好你們應當感恩戴德,日子久了,也別把別人的付出當做理所當然,須知道,如果付出的人不再願意付出了,你們,就什麽都不是了……不想讀書的,熱愛流浪的,你們隨時可以走,請便,我不會留你們。”何婧明的聲音很平淡很冷清,像是穿透了時空一樣,聽進每一個人的心裏。
盡管有些學生聽不太懂,但是她們卻記住了何婧明當時說話的模樣。
“我今天再教給你們一個道理,永遠不要拿自己的自己為是去挑釁別人。
這件事仿佛起到了殺雞儆猴的作用,何婧明成了那些學生心裏最不能惹的老師,盡管她看上去是那麽的善良,漂亮。
兩節課很快就結束了,何婧明記得剛才的事,就沒有直接走迴去,而是去找了伊薩。
“伊薩聽說你找我有些事。”何婧明敲了敲門,走進了伊薩的辦公區。
伊薩笑了笑,“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又有一位先生願意資助聖倫修道院了,他下個禮拜六會親自過來看看,所以那天,我讓所有的教師職員都到齊,見見那位先生以表示感謝,提前跟你說一聲,你到時候有時間嗎?”
何婧明隻是想了幾秒鍾,就點頭同意了。
☆、第十八章
轉眼就到周六,未免失禮,何婧明今天比平時稍微起的早了點,簡單吃了早飯,收拾打扮妥當,去了聖倫修道院。
早年西方傳教士進入中國國土宣揚道教,西方各類教派文化流入東土,江都這地界有天主教派一點也不稀奇,聖倫修道院是一個大修道院,修建得莊嚴肅穆。
何婧明一開始還疑惑這麽偌大一個修道院是怎麽運營的,既要管教修女修士,讓她們學習,還要聘請職工,要接納流浪兒童,負擔他們的夥食費,教育開支,這看起來一個人的不多,但加起來就是一筆龐大的數字了。
後來在這裏工作了一段時間後,她才逐漸了解到,原來這時候,就已經有讚助者這種角色的存在了。聖倫修道院在江都的有些名頭,連政府官員,上層貴族都知道,所以它背後有不少出資讚助的大老板並不奇怪。
何婧明過來的不早不晚,剛到的時候,修女和修士們已經做完了早課。
說起來,這裏除了何婧明,外聘的教師還有四位,一位就是那天和何婧明說話的俄國姑娘赫莉莎;第二位是個馬來西亞籍的青年,叫沈恩;第三個姑娘,和沈恩是同鄉,叫做李星河;最後一個女子和何婧明一樣,是中國本土人,名字叫王琪珍,說是從海城那邊過來的,年齡比其他幾位都要大,大概有三十歲,特別不苟言笑的一個人,來這麽久,何婧明還從沒見她笑過,有點像傳說中的撲克臉。
修道院裏時不時有流言傳出來,說是之前,那些頑劣的學生暗地裏稱王琪珍為“不近人情的冷麵王”,但是現在,這朵桂冠被何婧明摘得了。
何婧明和這四人相處的時間不長,但關係還算可以,沒有和誰鬧矛盾,互看不順眼之類。
因為伊薩修女一早就囑咐過,現在五人都到齊了,正坐在他們的辦公區聊天說話,一邊等著那位先生過來。
除了何婧明因為資曆還很新,沒有參加過這種見麵會之外,其他四人都不是第一次參加,所以顯得很淡定。
“上半年三月份還有一個很胖的老板給我們修道院資助過,對方是一家日化廠和印刷廠的老板,所以向我們修道院提供了一年的日雜用品,和學生們的書本文具;還有還有,六月份的那個,一家服裝廠的老板,也承諾給學生資助一些衣物;九月份那個就直接捐了一筆錢款,不過不算多……”李星河閑不住,幹脆就給何婧明講之前的一些例子。
“聽伊薩修女說,這次的讚助者似乎也是一位非常善良的大老板。”
善良的意思自然是看對方能讚助多少經費給修道院。但話可不能說的太過直白,不然伊薩修女該生氣了。
“這些關係都是伊薩拉來的嗎?”何婧明倒是很佩服對方了。
“不然呢,”李星河翻了個白眼,“就弗吉利亞修女整天擺著那副刻板嚴厲,不近人情的模樣,誰敢跟她說話,不怕被訓嗎?”
幾人聽了這話都小聲地笑了,除了王琪珍。
沒過多久,一位小幫工就來敲門,說伊薩修女讓她們幾位過去。
五個人立馬停止了說話,站起身來,整理好衣服,才出去。
修道院的修女們自然穿的是統一的服裝,一身黑色的長袍,前方脖子領口到胸前一大片是白色的布料,待在頭上的頭巾帽也是黑色的,很長。
何婧明他們五個也穿了製服,不過有別於修女服的莊嚴神聖,他們的衣服相對簡單些,倒是有些類似於現代的護士服,修女服的簡易版,顏色還是黑色,采用非常光滑的麵料,白顏色麵積小了些,隻有一圈衣領,不用佩戴頭巾。
由伊薩修女和弗吉尼亞修女領頭,帶著後麵一群人向這位李先生表示了最誠摯的感謝,領著對方參觀修道院,向他宣揚傳播教義和文化信仰。
很快,輪到介紹幾位教師了。
南叔帶了二十個人躲在何婧明這宅子裏,何婧明的房間最多,宅子小有宅子小的好處,極容易把守,何婧明不具備武力值,保證不拖後腿的情況下,安心地帶著何澄明明在後院偏房裏給何家父母祈福。
以至於當前院已經完成了一場甕中捉鱉的好戲時,何澄明眼前的一本經文□□到高|潮部分。
等南叔帶著一幫子手下幫著六七個人來突然進來,等候下一步吩咐的時候,何澄明完全是懵逼的狀態。
“小姐,人都有抓住了,怎麽處理?”南叔問。
何婧明笑了笑,道:“讓他們招認畫押,明天送官,然後……權權交由澄明決定。”
☆、第十七章
何澄明被何婧明話嚇了一跳,心中有些惴惴不安,覺得事情可能不太對,便忍不住說道:“姐姐,這是什麽意思?”
何婧明沒迴答,反而給了他一個類似於溫柔的笑容,道:“沒什麽,一些小事,明天你讓南叔跟你說說,就知道了,自個兒看著處理吧……好了,現在天也晚了,南叔帶著這些人下去,順帶送澄明少爺迴去。”
南叔點點頭,得了吩咐,叫了何澄明幾聲,二十幾號人帶著剛剛生擒住的幾個人,唿啦啦連夜往何家趕迴去了。
何婧明身了個懶腰,院子裏有些亂,現在卻不是收拾的時候,人放鬆下來,一下子就犯了困,於是何婧明便也歇下了。
第二日一早,何婧明起來後,才發現家裏已經被景秋阿蠻她們收拾搭理得幹淨整潔了,根本看不出來昨夜裏發生過什麽事。
她舀了勺小米粥往自己口裏喂,一邊問:“你們幾人都沒什麽事兒吧?”
“沒,大家都挺好的,沒出什麽差錯。”景秋迴答。
何婧明安心了,又跟了句:“這個月多給你們發些工錢,跟著我受了驚嚇,沒什麽補償的,就拿錢壓壓驚吧。”她這話裏帶著笑意,幾個人聽了都笑了。
“謝謝小姐!”阿蠻實在最高興的,多點錢就可以多補貼家裏了,她家人口實在是太多了!
她這邊喜氣融融,何澄明那邊氣氛就不太好了。南叔畢竟是聰明人,他是何家的老人了,自然希望何家一切都好,知道該怎麽說話,於是一字不漏,明明擺擺把這事兒挑起來說了個清楚,加上那幾個被抓住後認罪畫押,不存在誣陷,所以什麽都明了了。
何澄明總算知道昨天晚上何婧明那個笑是什麽意思,她說的那些話又是什麽意思了。
他的母親舅舅,買|兇|殺|人,雇殺手取他姐姐何婧明的性命。
廳堂內現在沒一個下人敢說話,南叔恭恭敬敬地站在下首,等著看何澄明的表態。
何澄明已經從雜亂紛飛的思緒中醒過神來,他冷著臉坐在太爺椅子上,一刻鍾過去,一個字也沒有說。
他拿手用力糊了一把臉,放下來後似乎已經冷靜下來,擺擺手,說道:“去吧,把這幾個人通通送去警署,楊樹根是主犯,你們該怎麽招供怎麽招供,我不會再過問,也沒本事包庇,至於我姨娘,就讓她一直在鄉下住著吧。”
“是少爺。”南叔平淡迴答,隨後人退了下去。
*******
清平迴廊兩道的楊樹葉黃了一茬又一茬,風吹的葉子起起又落落,等終於落得光禿禿隻剩個枝丫的時候,寒冬就來臨了。
江都地處江南,寒氣來的不似北邊粗狂凜冽,反而像是萬物細無聲的,一種循序漸進的過程,等何婧明迴過神來時,密密匝匝的冷空氣已經全方位入侵包圍了,仿佛鑽進了骨頭裏,濕冷的,陰柔的。
前個月,何婧明去了一家修道院給流浪孩子送些日常用品。她並不信教,不信聖母瑪利亞,不是耶穌忠誠的教徒,也並沒有什麽太多的同情心,認識伊薩修女隻是一個意外。
何婧明也有大意的時候,有次上街不小心被小偷摸去了荷包,那天,正好伊薩帶著布魯諾出來采購物品,看見了,順手就幫了她的忙,把錢包追了迴來,布魯諾是個黑小子,力氣極大,抓住小偷並沒有浪費多少功夫。
伊薩穿著一套典型修女的服飾走在大街上實在是太顯眼了,一看就知道她是幹什麽的,何婧明向他們道了謝,交談了一會兒,伊薩語氣溫和,看上去是特別溫和的一個人,她邀請何婧明有空來聖倫修道院聽課。
幾次之後,何婧明就和伊薩相熟了,伊薩博學多才,交流起來令人非常輕鬆愉快。何婧明來的次數多了,自然就發現聖倫修道院裏麵竟然還有類似於學校的存在,伊薩告訴她,他們在這裏有教師,有幾個班級,開設有數學,語言,繪畫,音樂,手工幾門課程,附近周圍很多普通居民會把孩子會送過來學習,因為這裏是不收取任何學雜費的,而更有的是一些流浪兒童,年齡從三四歲到十五六歲不等,聖倫教堂都會接納他們,給他這些孤兒提供一個住所。
同何婧明相熟了之後,伊薩就詢問何婧明願不願意來修道院當一名教師,給這些孩子們上課。
何婧明一開始有些訝異,但在考慮了幾分鍾之後就答應了,越跟這些人相處,她就在越是能夠感受到這些人心中那種信仰,信仰讓他們更善良,讓他們胸懷寬廣,他們眼睛看世界充滿了愛和美,這讓人欽佩。
她親眼見過修女們的耐心,給那些髒兮兮的孩子們洗澡梳頭,或縫補衣服。
何婧明想,就算她做不到如此,也沒有太多無私奉獻的情懷,但至少,來這裏教書也挺好的,這種氛圍下,傳遞的某種特殊的信念、溫暖真的讓人愉快。
重要的是,聖倫修道院的教師真的非常稀缺。
何婧明答應了伊薩的邀請後,便每天來這裏給這些學生上兩節課,有時候是上午,有時候是下午,周六周日就休息,不用來。
天氣日漸寒冷了之後,出門也成了一個挑戰,何婧明很怕冷,不過聖倫修道院的班級並不像正規學校那麽死板,伊薩和另外幾位修女商討了一番,把冬天的上課時間作了調整,第一節 課的時間就成了早上十點半,非常具有人情味。
何婧明穿著大風衣,裹著圍巾帶著帽子,全身上下包的嚴嚴實實的,來了聖倫教堂。
“噢,婧明,等會兒你上完課之後別急著走,伊薩說有點事,讓你去找她。”說話的人是位俄國女人,是教孩子們音樂的老師,她身高修長,皮膚白皙,臉蛋上有幾顆雀斑。她在江都生活了五六年,中國話已經說的非常好了。
何婧明點點頭,道:“好的,赫莉莎,我知道了,等上完這兩節課就過去。”
既然勝任了這份職業,何婧明盡量讓自己做的好一些。
她提前大概五分鍾來到教室,正在玩耍的孩子見她來了,立刻停止了玩鬧,開始往自己座位上坐好,不一會兒,上課鈴聲響起。
這裏的孩子並不都是一樣大的年紀,不過也沒有差得太離譜,十二歲以下的都在何婧明這個班的,十二歲以上的則在另外一個班級,由另一位老師上課,內容更深。
何婧明教的,就屬於小學範疇的了,不過顧及到最小的孩子才六七歲,一開始,她是從最簡單的內容開始教的,隻不過,速度刻意放快了些。
這個班一共有二十一個孩子,經過一個月的相處,這些孩子或多或少已經了解到這位非常美麗漂亮女老師的課堂規矩了。
同樣的,一段時間,何婧明也幾乎摸透了這些性情各異孩子的秉性。
她發現,這些孩子,並沒有自己一開始認為的那樣好管教。
相反,不少孩子甚至非常頑劣。
來聖倫修道院上課的學生有兩種,一種是附近平民家的孩子,另一種,則是收養的流浪兒童。
因為來修道院上學不是需要繳任何費用的,所以不少人都樂意把家中頑皮的,或者沒人管的孩子丟過來,何婧明發現,這些孩子少有非常聽話的,甚至心眼非常多,愛惹事。
修道院會提供一頓午飯,雖然夥食一般,但是那些有家庭的孩子們放學後幾乎個個都會留下來吃一頓飯再走,而這些食物,原本是為了教堂這些孤兒提供的。
第二類是流浪孤兒,其中又有兩種相對的性格,一些人非常膽小,一些則非常滑頭,不守規矩。
總得來說大概情況是這樣,若細論起來就能說是心思各異了,何婧明不是專門負責青少年心裏健康培養和性格塑造的專家,管不了太多,現在,她能做的就是教授他們簡單的學齡孩子該懂得的基礎知識。
在這樣一群孩子麵前,何婧明不能能表現得太善良,軟弱可欺,誰都知道,有時候孩子才是最天真而又殘忍的物種,欺善怕惡,心思敏感會看眼色。
所以,何婧明帶課不久後,這些學生都知道這個女老師不是那麽好惹的,脾氣也並不像她漂亮的外表現一樣讓人喜歡。
她雖然能把枯燥的數學課上得風趣幽默,讓課堂環境很輕鬆,但是,卻沒有一個學生膽敢在課堂上挑戰她屬於教師的權威。
原因是受到過一次教訓。
這之前,有一位叫做大虎的十歲男孩趁何婧明不注意,下了第一節 課的時候將她的課本偷走,並且扔到了後院的臭水溝裏,一開始沒有學生當迴事。
然而出乎意料的,事情的結果變得非常嚴重。何婧明當時並沒有像學生們以為的那樣,會像別的老師那樣隻簡單地口頭訓斥他們幾句,然後再告誡他們這樣做是不對的,最後原諒他們。
他們沒想到,自己完全猜錯了,而從此,這件事就給了他們一個尤為深刻的教訓。
一幫子孩子共同做了錯事。
何婧明照例先詢問了一遍,但沒有的得到任何人的迴答。她的臉色沒有變化,甚至在自己講義不見了的時候情況下看起來沒有發火,就那樣,沒有書本材料,她照樣輕鬆上完了一堂課。
這群學生們由最初的幸災樂禍到中間的疑惑再到快放學時心裏已經有了些許的忐忑不安。
但是,最終沒有一個人上去承認錯誤,主動坦白,鈴聲一響,他們像忙亂的野鴨子一樣,擁擠著衝出了教室。
然而第二天,他們就受到了遲來的懲罰,第一堂課上,老師麵無表情地告訴他們那位大虎同學被勸退以後不會再來上課,然後中午放學前,他們又突然被告知說,從今日起,這裏不再免費提供有家庭學生的午餐。
最後他們班上所有的學生,參與或者圍觀了整件事的學生通通受到了懲罰,他們被罰了幹半個月的雜事,包括打掃教堂的衛生等等。
何婧明讓他們明白了什麽叫主犯什麽叫從犯,什麽是知情不報的“連坐法”受累者。
這個教訓來的深刻,這幫孩子再不敢明目張膽惹事了,他們甚至連何婧明那天說的話怎麽都忘不了。
“年紀小不是故意犯錯的借口,學生的身份不是逃避懲|罰的保|護|傘,別人對你們一分好,你們應該銘記,對你們十分好你們應當感恩戴德,日子久了,也別把別人的付出當做理所當然,須知道,如果付出的人不再願意付出了,你們,就什麽都不是了……不想讀書的,熱愛流浪的,你們隨時可以走,請便,我不會留你們。”何婧明的聲音很平淡很冷清,像是穿透了時空一樣,聽進每一個人的心裏。
盡管有些學生聽不太懂,但是她們卻記住了何婧明當時說話的模樣。
“我今天再教給你們一個道理,永遠不要拿自己的自己為是去挑釁別人。
這件事仿佛起到了殺雞儆猴的作用,何婧明成了那些學生心裏最不能惹的老師,盡管她看上去是那麽的善良,漂亮。
兩節課很快就結束了,何婧明記得剛才的事,就沒有直接走迴去,而是去找了伊薩。
“伊薩聽說你找我有些事。”何婧明敲了敲門,走進了伊薩的辦公區。
伊薩笑了笑,“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又有一位先生願意資助聖倫修道院了,他下個禮拜六會親自過來看看,所以那天,我讓所有的教師職員都到齊,見見那位先生以表示感謝,提前跟你說一聲,你到時候有時間嗎?”
何婧明隻是想了幾秒鍾,就點頭同意了。
☆、第十八章
轉眼就到周六,未免失禮,何婧明今天比平時稍微起的早了點,簡單吃了早飯,收拾打扮妥當,去了聖倫修道院。
早年西方傳教士進入中國國土宣揚道教,西方各類教派文化流入東土,江都這地界有天主教派一點也不稀奇,聖倫修道院是一個大修道院,修建得莊嚴肅穆。
何婧明一開始還疑惑這麽偌大一個修道院是怎麽運營的,既要管教修女修士,讓她們學習,還要聘請職工,要接納流浪兒童,負擔他們的夥食費,教育開支,這看起來一個人的不多,但加起來就是一筆龐大的數字了。
後來在這裏工作了一段時間後,她才逐漸了解到,原來這時候,就已經有讚助者這種角色的存在了。聖倫修道院在江都的有些名頭,連政府官員,上層貴族都知道,所以它背後有不少出資讚助的大老板並不奇怪。
何婧明過來的不早不晚,剛到的時候,修女和修士們已經做完了早課。
說起來,這裏除了何婧明,外聘的教師還有四位,一位就是那天和何婧明說話的俄國姑娘赫莉莎;第二位是個馬來西亞籍的青年,叫沈恩;第三個姑娘,和沈恩是同鄉,叫做李星河;最後一個女子和何婧明一樣,是中國本土人,名字叫王琪珍,說是從海城那邊過來的,年齡比其他幾位都要大,大概有三十歲,特別不苟言笑的一個人,來這麽久,何婧明還從沒見她笑過,有點像傳說中的撲克臉。
修道院裏時不時有流言傳出來,說是之前,那些頑劣的學生暗地裏稱王琪珍為“不近人情的冷麵王”,但是現在,這朵桂冠被何婧明摘得了。
何婧明和這四人相處的時間不長,但關係還算可以,沒有和誰鬧矛盾,互看不順眼之類。
因為伊薩修女一早就囑咐過,現在五人都到齊了,正坐在他們的辦公區聊天說話,一邊等著那位先生過來。
除了何婧明因為資曆還很新,沒有參加過這種見麵會之外,其他四人都不是第一次參加,所以顯得很淡定。
“上半年三月份還有一個很胖的老板給我們修道院資助過,對方是一家日化廠和印刷廠的老板,所以向我們修道院提供了一年的日雜用品,和學生們的書本文具;還有還有,六月份的那個,一家服裝廠的老板,也承諾給學生資助一些衣物;九月份那個就直接捐了一筆錢款,不過不算多……”李星河閑不住,幹脆就給何婧明講之前的一些例子。
“聽伊薩修女說,這次的讚助者似乎也是一位非常善良的大老板。”
善良的意思自然是看對方能讚助多少經費給修道院。但話可不能說的太過直白,不然伊薩修女該生氣了。
“這些關係都是伊薩拉來的嗎?”何婧明倒是很佩服對方了。
“不然呢,”李星河翻了個白眼,“就弗吉利亞修女整天擺著那副刻板嚴厲,不近人情的模樣,誰敢跟她說話,不怕被訓嗎?”
幾人聽了這話都小聲地笑了,除了王琪珍。
沒過多久,一位小幫工就來敲門,說伊薩修女讓她們幾位過去。
五個人立馬停止了說話,站起身來,整理好衣服,才出去。
修道院的修女們自然穿的是統一的服裝,一身黑色的長袍,前方脖子領口到胸前一大片是白色的布料,待在頭上的頭巾帽也是黑色的,很長。
何婧明他們五個也穿了製服,不過有別於修女服的莊嚴神聖,他們的衣服相對簡單些,倒是有些類似於現代的護士服,修女服的簡易版,顏色還是黑色,采用非常光滑的麵料,白顏色麵積小了些,隻有一圈衣領,不用佩戴頭巾。
由伊薩修女和弗吉尼亞修女領頭,帶著後麵一群人向這位李先生表示了最誠摯的感謝,領著對方參觀修道院,向他宣揚傳播教義和文化信仰。
很快,輪到介紹幾位教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