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有位大佬有句名言:“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李春來從未想到過,在某一天,他李三兒竟然也能成為這頭‘風口上的豬’。


    大沽口和天津衛這邊隻是開端而已。


    待朝廷對於李春來他們確切封賞的消息傳出來之後,李春來他們這去往京師的路上,就沒消停過。


    無數老百姓送雞送鴨,送糧食送菜,諸多大戶們更是殺豬宰羊,拚了命的送給李春來他們。


    就算其中有著別有用心者,但大多數人,這種初心顯然是好的。


    李春來剛開始本還想原價收購這些老百姓送的東西,畢竟,老百姓們也不容易,賺點錢很難。


    可很快李春來便是放棄了,完全躺平了……


    一來,老百姓根本不要他李三兒的銀子,二來……太多了,著實太多了。


    便是李春來有前輩沈萬三的萬貫家資,怕也經不起這麽個折騰法啊。


    不過通過這些事情,也讓李春來了解、感悟到了更多的東西!


    此時的大明,的確垂垂幕已,很多東西都很難再與祖上時的榮光相比,但大明的老百姓們,依然是一群淳樸而可愛的人。


    他們並沒有對這個世界真正的失望!


    這是一種多麽寶貴的東西啊,又豈能是他李三爺這一星半點的黃白之物可以比擬?


    ……


    百姓們的熱情雖是讓李春來等人的行程稍稍放慢了些,也沒有那麽多精力看一看沿途的風景。


    卻是讓隊伍裏每個人心情都是極好。


    乃至,說這是很多人一生中最高光的高光點,都沒有任何問題。


    而李春來在經過了最初幾天的浮躁之後,也開始沉穩下來。


    隨著京師近在眼前了,他必須要打起精神,去應對京師裏麵的風起雲湧了!


    ……


    大明萬曆四十八年三月二十八日一大早,當李春來一行人抵達京師廣渠門外的時候,這一熱潮儼然達到了最頂點。


    饒是前麵朝廷便是通知了李春來,讓李春來做好應對的準備,李春來他們本身也有了一定的準備。


    可這一大早,真正來到廣渠門外,李春來眾人還是被眼前的場麵震驚了。


    此時,至少有四五萬的竟是百姓,都來到這邊看熱鬧,迎接他李三爺他們一行人的到來。


    遠遠望過去,到處都是興奮的人頭攢動,一眼根本就看不到盡頭。


    而朝廷這邊也下了本錢,兵部、禮部、刑部等大衙門的大佬,都是到了,唿啦啦足有好幾百人,親自迎接李春來一行人。


    不過,一通流程走完,在經曆了最初的興奮之後,李春來心裏卻有些古怪起來。


    因為……


    很多東西,完全出乎了他的預期……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


    按照李春來原有的想象,他此時立下了這麽大的功績,按理說肯定是要大朝封賞,去到那微微紫禁城,去到那全天下最核心的殿宇皇極殿,在文武百官的注視下,正式踏上人生巔峰。


    可現實卻不是這麽迴事。


    萬曆皇爺已經幾十年不上朝,根本就不存在大朝這一說,很多東西,都需要私下裏進行。


    就算朝廷這邊並沒有怠慢李春來,可不隻是李春來,戚元功、毛文龍、滿桂他們,也都有些惆悵若失……


    ——缺少那種儀式感啊。


    好在李春來並沒有太多時間思慮。在廣渠門外舉行完儀式,已經到了午時,李春來他們一行人,直接便被拉到城中吃飯。


    而吃完飯,剛剛在東直門附近的一個客棧安頓下,西苑便傳來消息,萬曆皇爺今晚要見李春來。


    李春來又哪還有時間想其他的?當即便是急急準備起來。


    好在楊鎬也沒有迴他在京城的府邸,而是陪著李春來這邊住客棧,而且告知了李春來諸多細節。


    李春來現在忙也就忙這一兩天的,等到這一係列流程走完,他至少還有七八十來天的空閑,可以在京師好好轉轉、玩玩的。


    主要是封賞牽涉甚重,就算萬曆皇爺點了頭,很多東西,朝廷那邊也要仔細核實之後,才能正式確定。


    李春來心中也有了數,全力準備,必須得先過萬曆皇爺這一關!


    對於這位執掌天下幾十載、乾坤獨斷的大人物,李春來也早就想見見他的真容了!


    ……


    夜幕悄然降臨,偌大的京師卻將將開始晚間的繁華。


    這在李春來以前所處的什麽沂源、青州,是很難見到這種恢弘場麵的。


    隻可惜,李春來此時卻沒有時間欣賞。


    他早已經提前吃飽喝足、在西苑外候著了。


    而此次,萬曆皇爺不僅要召見李春來,也要召見毛文龍、戚元功,包括滿桂。


    隻是,毛文龍他們要比李春來更晚,至少要明後日乃至更久。


    這儼然也給李春來帶來了一部分壓力。


    萬曆皇爺,究竟是權術高手啊。


    他這等對人心的把握,李春來此時是望塵莫及的,乃至都不敢有多餘的想法。


    李春來並沒有在西苑外等太久,也就大半個時辰,裏麵便是有小太監迎出來,叫李春來進去。


    “謝公公,有勞公公了。”


    李春來早有準備,不動聲色間,兩張五十兩的銀票,已經是遞到了小太監手裏。


    小太監一看這數額,登時被嚇了一大跳。


    卻是猴兒一般便將銀票塞進了袖口裏,轉而臉上便是露出了諂媚的笑意:“李將軍,您太客氣了。您這是封賞,可不是壞事。想來皇爺現在已經用完膳了,正在等您呢。”


    所謂‘有錢能使鬼推磨’。


    買通了這小太監之後,他不僅對李春來親熱,也告知了李春來諸多細節消息。


    李春來的心也逐漸安穩下來,與小太監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天,來到了這座私密的皇家園林深處。


    不多時,來到了一座端莊卻又充滿著娟秀的園林之外,這位跟李春來同姓、本家的小李公公,神色也鄭重起來,低低對李春來道:“李將軍,您先在這裏稍待,奴婢馬上去為您通秉,應該用不了多少時間的。”


    “有勞公公了。”


    李春來忙深深對這小太監一禮,看著他快步進了裏麵。


    待他沒了影,李春來剛要小心打量下周圍的環境,忽然又想起了小太監剛才的提醒。


    在這個環境裏,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少說,少看,多稱是行禮。


    想著,李春來也沉下來,不再多想,猶如老僧入定一般。


    他李三爺現在可還沒什麽能任性的資本,一切,還是按部就班的為妙。


    不過,正如那小李公公所言,李春來並沒有等太久,也就十幾分鍾的時間,便得到了裏麵的召喚,有人過來給李春來帶路。


    卻不是那小李公公了。李春來故技重施,又是一百兩銀票送出去。


    這引路的小太監臉上也露出了笑意,不過卻囑咐道:“李將軍,皇爺今天心情不錯,但你切記,不要亂說話,影響了皇爺的心情,明白嗎?”


    “是,是。”


    李春來一邊恭敬稱是,一邊小心道:“公公,敢問您,您高姓大名啊?”


    小太監一愣,轉而臉上的笑意不由更甚:“什麽高姓大名?雜家不過是皇爺身邊的一個小奴婢而已。”


    但說著,他卻對李春來道:“李將軍,雜家叫小豆子,這段時間,一直伺候在皇爺身邊。”


    “……”


    李春來片刻才反應過來。


    怪不得這小太監骨子裏帶著一股傲氣呢,竟然是萬曆皇爺的身邊人!


    不過他雖是很謹慎,但究竟年幼,還是有點愛顯擺的。


    李春來當即便低低連連的拍著他的馬屁。


    這小豆子倒是沒有多說什麽。


    直到來到了一扇比正常門大上很多也精致很多的門外,他才低低道:“李將軍,記得雜家的話,少說少看,雜家會照應你的!”


    李春來一邊小心的恭敬稱是,轉而便看到,小豆子‘吱嘎’推開門,恭敬的對裏麵匯報道:“皇爺,沂源的李春來李大人,過來了……”


    “嗯,讓他進來吧。”


    轉而,裏麵便是傳來一個有些疲憊、嘶啞又老邁的聲音。


    李春來的神經陡然也逼臨了一個臨界點。


    這怕是隻有十幾步之遙的裏麵,就是……巍巍大明朝,最高的統治者、無上權力的化身,萬曆皇爺了啊……


    可李春來還沒來的及多看幾眼周圍環境,小豆子便是已經快步出來,請李春來進去。


    “卑職沂源第二千總副千總李春來,叩見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來到傳說中的金線之前,李春來根本就不敢多看,按照來時學到的規矩,規規整整的磕頭行禮。


    “嗯。”


    “你便是那李春來李三爺?嗬嗬,不用緊張,抬起頭來,讓朕瞧瞧。”


    前方不遠,明黃色的禦案之後,很快便是響起了那個熟悉的蒼老聲音,他似是在喝水。


    李春來不敢怠慢,忙是小心抬起了頭。


    正看到一個頭戴金冠、一身黑袍、臉上皮膚有些鬆垮、正露出笑意、但依然充滿威嚴的老者,正在溫潤的看著自己。


    “皇,皇爺……”


    李春來沒想到萬曆皇爺居然是這幅模樣,若是他脫掉了這身龍袍,恐怕,也就是個普通老頭而已。


    但李春來想說些什麽,卻究竟說不出口,忙是謙卑的又垂下了頭。


    萬曆皇爺此時卻是對李春來很滿意,準確的說,是有點微微震驚的。


    他知道李春來很年輕,卻也沒想到,李春來居然年輕到了這種程度。


    哪怕李春來的潛意識裏,都是表露出來沉穩,可,那種年齡帶來的稚氣,依然是遮掩不住。


    這讓萬曆皇爺心中,止不住的也有了新的希冀!


    大明到此時,就算問題很多,沉重而疲憊,但是,這麽大的國家,萬裏河山,是從來不會缺少人才的啊!


    片晌,笑道:“既然韃子喜歡叫你李三爺,那,朕便托大,叫你一聲李三兒吧。來,三兒,你的戰報朕雖然已經看過了,但現在,朕更想聽聽你來說。你,到底是如何在這般狀態,做到如此的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第一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紙花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紙花船並收藏大明第一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