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節
和離記(大唐商女傳) 作者:半袖妖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她們坐了一處,又說了會話,孩子還是個芽孢,辦法總是人想出來的,徐良玉安慰了她一陣子,讓羅措外麵租一輛車馬,這就送了姐倆先迴去。
阿姐一走,也是無心做事。
偏偏鋪子裏還忙了起來,這一忙,一直轉到了晚上。
一早出來的時候,青蘿就被人叫走幫襯著做事去了,她也沒太在意,此時夜幕降臨,也無車馬,隻怕她不敢迴還,柳相宜收拾了櫃麵,放下了卷起的袖口,這就到了她的麵前。
這掌櫃的,甚合她意。
柳相宜家中寡母病榻多年,他下麵還有一個妹妹已經成婚,家境貧寒。
他做事從來小心仔細,平時也不問閑事,徐良玉很是中意他的人品,私下裏,給他加了銀錢。
此時她才披了襖子,迴頭還要叮囑他關好門窗,他卻已經到了眼前來:“正好我順路去那邊有點事,一起走。”
徐良玉迴眸,啞然失笑:“得了吧,現在我在別人眼裏是個小寡婦,都說寡婦門前是非多,大晚上的,還是別一起了,讓人看見了也不是怕說,隻是懶得應付。”
她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再堅持就有點不識趣了。
柳相宜正覺尷尬,門口的燈火忽然閃了閃,一人腳步匆匆,進了門就站了一邊。
少年一身素衣,俊秀的臉上眼還腫著,叫了聲阿嫂,目光卻是在柳相宜身上打量著,一副戒備模樣。徐良玉卻沒注意到他臉色,連忙拿了自己的東西上前:“檀越,你怎麽來了?”
檀越也不往前,神色淡淡地:“今天給阿兄迎五招魂,怕阿嫂忘了,來接阿嫂早點迴去。”
徐良玉果然是忘記還有這麽一說了,她又對柳相宜仔細叮囑兩句,才是和少年一起出了雲裳坊,晚上起了北風,生冷生冷的,檀越也不知在門口聽著多少,偏過臉來就是說教:“阿嫂新寡,服喪期間,還是多多避嫌較好。”
說起服喪了,她忽然想起了那張休書。
其實隻要有那個,是完全可以擺脫這個身份的吧!
在心裏盤算著怎麽去李德那討要迴來,一路上檀越與她說的話,偶爾也心不在焉地應上一聲。迎五比迎三要簡單,做法事的師傅們早在院子當中擺好了法門,檀家一片經聲。
不迴來的時候還好一些,一旦迴到檀家,徐良玉的心緒都十分的複雜。
收拾了檀笙僅剩的最後一點東西,她拿了盆進了一邊的院子。
其實他也沒剩什麽東西了,隻她送他的那個人偶,起初想留個念想不舍得燒了,今日看著它,總覺得有莫名的難過,這才出來點火。檀越兄妹不知去了哪裏,這個時候,徐良玉反倒是想一個人了。
她根本不害怕,那活生生的人,從前與她說笑,就算不在了,總覺得和鬼也沒什麽幹係。
這院落平時都沒有人的,裏麵漆黑一片,隻門口掛著兩盞燈火,有這麽兩道紅火苗,撕裂夜晚的黑處。徐良玉點著了火,輕撫著人偶的發辮,猶豫片刻,還是讓她放入了火中。
小北風吹得火苗旺盛,她忽然有點感傷了:“大抵是我太薄情寡義了,總不能真相信你,像你這般處心積慮的人,向來不說無意義的事,不做無意義的事,如此讓人信得?”
火苗唿唿地,少女索性坐了旁邊的石塊上,屈膝抱住了自己:“你要還在的話,阿姐的事總會有辦法的吧,還是我太愚鈍了。”
人偶被火點著,伴隨著夜空當中也能聽見的誦經聲音,跳著的火花十分的詭異。
徐良玉就那麽看著,一點也不覺得害怕:“怎麽?難不成你真的被詔迴來了?”
說著絮絮叨叨說起了阿姐與秦行的事情,直歎著氣:“這事難辦,我想真沒有什麽法子能幫著她了,你若在天有靈,晚上給我托個夢,也好和你算算舊賬。”
揚起臉,夜空中一彎月牙看著很是感傷。
她喃喃自語,又說了遍難辦,才要起身,一個黑影突然從院子口的暗處走了出來。
身後的榮生挑燈向前,燈火映出了李德的臉,他負手而立,走得十分緩慢:“這有何難!”
第26章 紅粉墨
第二十六章
火苗越來越小,火勢一去,頓時覺得風也小了些。
李德腳步不快,榮生側立在旁,燈火昏暗。
他一身白衣,身上叮當掛著的佩玉隨著他的腳步微微作響,許是她剛才太專注了,並沒有聽見動靜。
徐良玉連忙站了起來,上前見禮,誦經聲在靜夜當中聽著更別有安意,不知是這種輕輕的誦經聲讓人不自覺地安分,還是過了暴怒期,李德神色淡然,這一抹白,動作之間,卻隻有一個雅字。
他這般的樣貌,眉眼一動,都是景。
她欠著身,見禮,在他嗯過一聲後也保持著這個姿勢並未站直。
李德鳳目微揚,目光就落在她的背脊上:“怎麽?”
在這裏遇著他正好,此時四下無人,說話更加的方便,她在夜色當中看著自己的腳尖,不卑不亢:“敢問殿下,檀郎留給我的東西,是留著還是燒了,我自己能做主嗎?”
他點頭,淡淡道:“那是自然。”
她的那點小心思,就仿佛是一丁點都沒有察覺到一樣,李德站在她的麵前,眸底是火盆裏逐漸熄滅的火苗,陪伴了他多年的,他唯一信任的人,此後是病著,還是怎樣,都不會再有了。
徐良玉察覺到他的沉默,忙說:“那休書……”
不等她說完,李德立即迴神:“哦~你想拿迴休書。”
這還用說嗎?
她當然想,她當然想,不管她怎麽選擇,那也是她的東西。
就像是聽見她心裏的祈盼一樣,她聽見窸窣的動靜,忍不住抬眼一看,李德竟然真的入懷拿出了那封休書。雖然她不明白他為什麽要收走她的休書,也不明白,他為何隨身攜帶,但是在檀笙與她的這場婚事當中,從欺騙開始,到他離去,所有的都刻進了骨血當中,她不想迴顧,也不想重溫,所以,她需要自由。
掙脫檀笙便能獲得自由。
她需要那封休書,那是檀笙給她留下的最後一點信任。
李德很快拿出了那封書信,並且抬高了手臂,示意她站直。
阿姐一走,也是無心做事。
偏偏鋪子裏還忙了起來,這一忙,一直轉到了晚上。
一早出來的時候,青蘿就被人叫走幫襯著做事去了,她也沒太在意,此時夜幕降臨,也無車馬,隻怕她不敢迴還,柳相宜收拾了櫃麵,放下了卷起的袖口,這就到了她的麵前。
這掌櫃的,甚合她意。
柳相宜家中寡母病榻多年,他下麵還有一個妹妹已經成婚,家境貧寒。
他做事從來小心仔細,平時也不問閑事,徐良玉很是中意他的人品,私下裏,給他加了銀錢。
此時她才披了襖子,迴頭還要叮囑他關好門窗,他卻已經到了眼前來:“正好我順路去那邊有點事,一起走。”
徐良玉迴眸,啞然失笑:“得了吧,現在我在別人眼裏是個小寡婦,都說寡婦門前是非多,大晚上的,還是別一起了,讓人看見了也不是怕說,隻是懶得應付。”
她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再堅持就有點不識趣了。
柳相宜正覺尷尬,門口的燈火忽然閃了閃,一人腳步匆匆,進了門就站了一邊。
少年一身素衣,俊秀的臉上眼還腫著,叫了聲阿嫂,目光卻是在柳相宜身上打量著,一副戒備模樣。徐良玉卻沒注意到他臉色,連忙拿了自己的東西上前:“檀越,你怎麽來了?”
檀越也不往前,神色淡淡地:“今天給阿兄迎五招魂,怕阿嫂忘了,來接阿嫂早點迴去。”
徐良玉果然是忘記還有這麽一說了,她又對柳相宜仔細叮囑兩句,才是和少年一起出了雲裳坊,晚上起了北風,生冷生冷的,檀越也不知在門口聽著多少,偏過臉來就是說教:“阿嫂新寡,服喪期間,還是多多避嫌較好。”
說起服喪了,她忽然想起了那張休書。
其實隻要有那個,是完全可以擺脫這個身份的吧!
在心裏盤算著怎麽去李德那討要迴來,一路上檀越與她說的話,偶爾也心不在焉地應上一聲。迎五比迎三要簡單,做法事的師傅們早在院子當中擺好了法門,檀家一片經聲。
不迴來的時候還好一些,一旦迴到檀家,徐良玉的心緒都十分的複雜。
收拾了檀笙僅剩的最後一點東西,她拿了盆進了一邊的院子。
其實他也沒剩什麽東西了,隻她送他的那個人偶,起初想留個念想不舍得燒了,今日看著它,總覺得有莫名的難過,這才出來點火。檀越兄妹不知去了哪裏,這個時候,徐良玉反倒是想一個人了。
她根本不害怕,那活生生的人,從前與她說笑,就算不在了,總覺得和鬼也沒什麽幹係。
這院落平時都沒有人的,裏麵漆黑一片,隻門口掛著兩盞燈火,有這麽兩道紅火苗,撕裂夜晚的黑處。徐良玉點著了火,輕撫著人偶的發辮,猶豫片刻,還是讓她放入了火中。
小北風吹得火苗旺盛,她忽然有點感傷了:“大抵是我太薄情寡義了,總不能真相信你,像你這般處心積慮的人,向來不說無意義的事,不做無意義的事,如此讓人信得?”
火苗唿唿地,少女索性坐了旁邊的石塊上,屈膝抱住了自己:“你要還在的話,阿姐的事總會有辦法的吧,還是我太愚鈍了。”
人偶被火點著,伴隨著夜空當中也能聽見的誦經聲音,跳著的火花十分的詭異。
徐良玉就那麽看著,一點也不覺得害怕:“怎麽?難不成你真的被詔迴來了?”
說著絮絮叨叨說起了阿姐與秦行的事情,直歎著氣:“這事難辦,我想真沒有什麽法子能幫著她了,你若在天有靈,晚上給我托個夢,也好和你算算舊賬。”
揚起臉,夜空中一彎月牙看著很是感傷。
她喃喃自語,又說了遍難辦,才要起身,一個黑影突然從院子口的暗處走了出來。
身後的榮生挑燈向前,燈火映出了李德的臉,他負手而立,走得十分緩慢:“這有何難!”
第26章 紅粉墨
第二十六章
火苗越來越小,火勢一去,頓時覺得風也小了些。
李德腳步不快,榮生側立在旁,燈火昏暗。
他一身白衣,身上叮當掛著的佩玉隨著他的腳步微微作響,許是她剛才太專注了,並沒有聽見動靜。
徐良玉連忙站了起來,上前見禮,誦經聲在靜夜當中聽著更別有安意,不知是這種輕輕的誦經聲讓人不自覺地安分,還是過了暴怒期,李德神色淡然,這一抹白,動作之間,卻隻有一個雅字。
他這般的樣貌,眉眼一動,都是景。
她欠著身,見禮,在他嗯過一聲後也保持著這個姿勢並未站直。
李德鳳目微揚,目光就落在她的背脊上:“怎麽?”
在這裏遇著他正好,此時四下無人,說話更加的方便,她在夜色當中看著自己的腳尖,不卑不亢:“敢問殿下,檀郎留給我的東西,是留著還是燒了,我自己能做主嗎?”
他點頭,淡淡道:“那是自然。”
她的那點小心思,就仿佛是一丁點都沒有察覺到一樣,李德站在她的麵前,眸底是火盆裏逐漸熄滅的火苗,陪伴了他多年的,他唯一信任的人,此後是病著,還是怎樣,都不會再有了。
徐良玉察覺到他的沉默,忙說:“那休書……”
不等她說完,李德立即迴神:“哦~你想拿迴休書。”
這還用說嗎?
她當然想,她當然想,不管她怎麽選擇,那也是她的東西。
就像是聽見她心裏的祈盼一樣,她聽見窸窣的動靜,忍不住抬眼一看,李德竟然真的入懷拿出了那封休書。雖然她不明白他為什麽要收走她的休書,也不明白,他為何隨身攜帶,但是在檀笙與她的這場婚事當中,從欺騙開始,到他離去,所有的都刻進了骨血當中,她不想迴顧,也不想重溫,所以,她需要自由。
掙脫檀笙便能獲得自由。
她需要那封休書,那是檀笙給她留下的最後一點信任。
李德很快拿出了那封書信,並且抬高了手臂,示意她站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