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太過氣憤,不由雙目噴火瞪著地上被死死捆綁住的陶季信和胡三姑娘一幫子人,然後輕聲問安哥兒:“好孩子,你告訴姑姑,是誰掐你的?”
安哥兒伸著胖乎乎的小手指著胡三姑娘的婆子和丫頭道:“她,還有她。” “去,先打這兩個賤婢幾巴掌,迴到城裏問完了再砍斷手腳弄死。”趙玉笙還沒開口,元倓已然鐵青著臉吩咐了。
元倓的兩個親兵立馬奔過去,啪啪啪連番巴掌過去,直到婆子丫頭的臉腫成豬頭。元倓厭惡地瞪了一旁軟成一灘泥的胡三姑娘,冷笑道:“惡奴是主子縱容出來的,安哥兒被虐待,胡家那賤人難辭其咎,也賞她幾巴掌!”
親兵得令,重重幾巴掌下去,胡三姑娘俏麗的臉頃刻間也變成了豬頭。“姓元的,她家祖父好歹是皇上的老師,你竟然這般折辱於她,就不怕皇上怪罪於你!”心愛的人被打,陶季信急紅了眼,嘶聲怒吼著。
元倓踢了一腳過去,輕蔑地道:“狗賊,你倒是有臉替這賤人說話,你要真的喜歡這賤人,就不會引誘她跟你走,她不跟著你,這會子自然是安安生生地做她的官家少夫人,又怎麽會落到如今這地步?胡太傅一家因為這無恥淫奔的賤人早就沒臉在京城呆了,你還好意思提他!”
胡三姑娘淚流滿麵,奮力挪向崖邊想跳崖自盡,卻被元倓的親兵拎小雞一般拎了迴來。陶季信臉色灰敗,看著胡三姑娘,高聲道:“是我對不住你,咱們來生再見,下輩子我一定好好補償你!”說完欲咬舌自盡。
秦師傅眼疾手快,及時卸掉了他的下巴。這倒提醒了元倓,他趕緊道:“大家看好俘虜,千萬別叫他們死了。”
大家帶著俘虜順利迴到了懷沙縣城,趙彥夫婦看到安哥兒欣喜若狂。愛子失而複得,佩婉郡主摟著兒子又是笑又是哭,半天不舍得放開。細細問了營救的經過,趙彥聽得背膛心直冒汗,連連感歎妹子命大。佩婉郡主則雙手合十望空道:“老天保佑,那下頭正好是深潭,小姑和倓哥哥才能安然無恙。”
元倓開始著力於審訊俘虜,詢問清楚之後,一方麵傳信給玉千戶,一方麵自己親自返迴順州,圍追攔截南黎王叔一行。康王之子混跡其中,皇上早就給了元倓密令,此人一定要弄死,所以元倓對這人是勢在必得。
那邊元倓辦正事去了,這邊趙玉笙也和兄嫂坦白了自己已經答應元倓迴京一事。趙彥夫婦聽到這消息都很高興,兩口子擔心夜長夢多,其實一直希望妹子能快點迴京和元倓成了親。於是開開心心地替她收拾行裝,就等著元倓那邊事了,好送妹子與他一道走。
南黎王叔見陶季信一行一直沒迴來,心知不妙,趕緊往迴撤,打算再次迴到順州和南黎交界的深山密林當中。玉千戶的人馬慢了一步,沒攔住他們,元倓趕緊命大齊邊境衛所的軍隊死死守住不叫敵人再迴縮。然後展開拉網式搜捕。
因為地形複雜,搜捕了差不多兩個多月才找到人,康王之子被元倓親自斬殺,南黎王叔自刎而死,其餘人等殺的殺送還南黎的送還南黎。
圓滿完成任務,元倓讓玉千戶帶兵迴京,自己繞道去懷沙接趙玉笙。安哥兒被搶走又被奪迴這事,趙彥沒有瞞著家中長輩,早已寫信詳細告知。得知此事,老太君也好趙清溪也好嚇得不輕。老太君聽說趙玉笙要跟著元倓迴京後,幹脆令趙彥將孩子送迴京裏放在萱瑞堂由自己親自照料,對此福王府佩婉郡主的爹娘也很讚同。
佩婉郡主舍不得兒子,可是她又診出了身孕,這次孕吐得越加厲害,趙彥心疼妻子,一咬牙,同意了家中的提議。趙玉笙他們走的時候,佩婉郡主眼淚汪汪地抱著兒子不肯鬆手,最後還是趙彥狠著心從妻子手中奪下兒子塞到妹子手中。
安哥兒出生之後,這還是頭一迴坐船,新鮮感大大衝淡了離開爹娘的傷感。這孩子自從上了船,便嚷嚷著要看魚看鳥,拉著趙玉笙坐在船頭不肯迴艙。
大清早的還是有些涼,元倓心疼趙玉笙,拿了自己的鬥篷披在她身上,又伸手對小胖子道:“安哥兒,好孩子,過來姑父抱你好不好。”
安哥兒肥屁股一撅,緊緊攬住趙玉笙的脖子,脆聲道:“不要不要,要姑姑抱。”元倓扶額,耐心勸道:“乖孩子聽話,姑姑力氣小,抱了你那麽久,累了呀。姑父抱著你,姑姑就在身邊,咱們一起看鳥看船不好嗎?”
“不好不好,我就要姑姑抱!”安哥兒撅著嘴巴很不高興,一邊抗議一邊奮力搖晃著身子,趙玉笙差點沒給他搖倒了。“這孩子,真拿他沒辦法,笙妹,他怎麽就這麽愛黏著你啊。”元倓忙伸手扶住趙玉笙,一邊無奈地感歎。
趙玉笙憐愛得親了侄子一口,心道一手帶大的親侄子能不黏我才怪,這孩子在自己跟前的時間可是一點也不比在他娘身邊的時間少。
第121章 良藥
江麵上的幾隻白鳥飛走了,趙玉笙趁機對安哥兒道:“安哥兒,是不是該尿尿了?”安哥兒點頭。趙玉笙熟練地給他把完尿套好褲子,又哄著他吃了一碗蛋羹。安哥兒興奮了一陣,到這時有些困了,揉著眼睛犯困了,卻不肯迴船艙。
趙玉笙無奈,隻好叫人搬來椅子,自己將他打橫抱起,小心裹了慢慢拍打著哄他入睡。興奮的勁頭一過,安哥兒就開始念叨著要娘了,哼哼唧唧地發著小脾氣,趙玉笙耐性十足地向孩子解釋。
終於認識到自己如今在船上,爹娘不可能來抱自己,而姑姑卻是自己唯一可以依靠的人,孩子死死地拽住趙玉笙的衣袖,明明困得上下眼皮打架了,卻因為擔心姑姑拋下自己而不肯入睡。
“安哥兒乖,睡覺覺了。姑姑會一直抱著你的,別擔心。”趙玉笙一遍又一遍地安撫著,直到孩子沉沉入睡。
趙玉笙長出了一口氣,抬頭對元倓道:“好了,總算睡著了,二哥,咱們迴船艙去吧。”元倓伸手過去道:“我抱進去吧,折騰了那麽久,手都酸了吧。”趙玉笙點頭,小心翼翼地將小胖子遞到元倓手中。
奶娘見安哥兒睡著了,打算接過孩子送進專門安排給她和安哥兒的船艙,趙玉笙卻搖頭阻止:“開頭這幾日還是先讓安哥兒睡在我那裏,等他適應了再換。”
元倓走進趙玉笙的船艙,輕輕將安哥兒放在床褥上。趙玉笙趕緊拿了一床薄被蓋在孩子身上,然後示意元倓出去。兩人躡手躡腳地走出船艙,來到廳中喝茶。趙彥兩口子帶迴給長輩的東西不少,元倓又一心讓心上人旅途舒坦,特地弄了一艘大船,船上空間大不說,各種陳設也基本齊全。
秋桂給兩人斟了茶水之後退了下去,趙玉笙哄了半天孩子,到這時候還真有些口渴了,拿過茶盞就往嘴裏送。元倓看著心上人,心道笙妹對安哥兒這般有耐心,應該是喜歡孩子的吧。安哥兒不過是侄兒,她都能照料得那般仔細,往後他們自己有了孩子,笙妹不知道會怎麽疼愛呢。
他們的孩子,會像誰呢?嗯,兒子還是像自己吧,閨女的話,自然要像笙妹。那樣的話,孩子的小模樣一定會跟當年的於笙一樣,自己一定要將她寵上了天,決不能叫她像她可憐的母親一樣受盡苦楚。
孩子一定能像他們的母親,聰明機靈又勇敢。自己不是父親,笙妹更不是常氏,他們的孩子不但能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還能得到父母完整的愛,世間最好的教養。元倓沉迷在自己設想的美好未來當中不能自拔,端著茶杯半天也不喝一口。
“二哥,你老看著我做什麽,可是我原先給安哥兒喂雞蛋羹的時候沾了些在臉上?”見元倓茶也不喝,一直臉帶微笑地看著自己,趙玉笙忍不住摸了一下自己的臉問他。
元倓搖頭:“沒有,笙妹的臉幹幹淨淨地,哪有什麽東西。不過是想著你真的和我一道返京了,二哥心裏高興,就想一直看著你。”
趙玉笙不由臉一熱,啐了一口道:“二哥你又來了,老跟個傻子樣地盯著我看,也不怕人笑話!”元倓心情極好,隻管嘻嘻地笑,絲毫也不生氣。
路途遙遠,水路陸路變換折騰,好在元倓身邊可支配的人多,且身份尊貴,沿途官員爭相巴結,趙玉笙他們倒是沒受什麽苦就到了京城。
新昌伯府早得了消息,崔老太君兩日前就念叨著讓崔氏到時候派人去碼頭迎接。正好這一日趙俊輪休,崔氏便叫兒子親自帶著人去碼頭。趙玉笙下船看到趙俊很是意外,不安地道:“怎能勞煩大哥哥來接我們。”趙俊笑著牽過鴻哥兒道:“自家兄妹說什麽勞煩,正好我今日不當值,你這幾年沒少給鴻哥兒捎來好玩的物件兒,這皮猴兒是見天地念叨著四姑姑,又說想看看三叔家的弟弟,我便將他也帶來了。”
幾年不見,鴻哥兒長高了不少,臉蛋沒有之前那麽肉嘟嘟了。看到趙玉笙便撲過來道:“四姑姑,你可迴來了,□□母天天念叨您。”趙玉笙一把攬住他,摩挲著他的頭道:“是嗎?那我們鴻哥兒有沒有想姑姑啊。”鴻哥兒大聲道:“想,怎麽不想。”
元倓安排事宜完畢才走過來,趙俊與他見了禮。正巧安哥兒睡醒被蘇氏抱了過來,趙俊眼睛一亮,道:“這就是安哥兒?”說完伸手接過安哥兒,逗著他道:“好孩子,我是你大伯父。”安哥兒舉著小胖爪子,胡亂地搓了幾下鼻子,眨巴著眼睛看著趙俊,見是個陌生人,便不安地扭向趙玉笙。
趙玉笙忙笑道:“安哥兒乖,這是你大伯父,快叫。”“大伯父。”安哥兒聽話地喊了一聲。趙俊笑眯眯地摸了摸安哥兒的臉,道:“好孩子,這小模樣真俊,這是將他爹娘的長處都學了,祖母還有三叔三嬸見了不知道會怎麽稀罕。”
鴻哥兒則跳著腳要看弟弟,和弟弟說話,趙俊隻好笑著將安哥兒放下來。小哥倆很快就熟悉了,咯咯咯地笑聲不斷。
即便很不情願,到了京城元倓也隻能和趙玉笙分開。自家郡王爺迴京,王大福和吳師爺都跑來碼頭迎接。王大福看到趙玉笙的馬車已然轉彎看不到了,他家郡王爺還巴巴地望著那邊,眼神要多悵然有多悵然,忍不住暗自嘀咕,這人已然迴了京,今年肯定能迎娶,至於做出這模樣嘛。
元倓因為要向皇上複命,還要去見太後,讓王大福他們將東西帶迴府,自己卻進了宮。太後大半年沒見元倓,見了他很是高興,非要留他在宮裏用完了膳再出宮。
太後念叨說外甥都二十三四了,與他同齡的郎君有些孩兒都有兩三個了,他卻還是光棍一條。叫他請韋氏走一趟新昌伯府,商量一下年底迎娶趙玉笙過門。
元倓忙道:“這個,年底可能有些倉促了,趙家總得給笙妹備好嫁妝吧。”太後哼了一聲:“你還稀罕他家那嫁妝?你呀,其實恨不能明日就成親,隻不過怕那丫頭不想那麽快過門,生恐惹得她不高興罷了。”元倓被太後說中心事,隻能嘿嘿地笑。
太後咬牙:“你說你可是堂堂宗室郡王,怎麽就叫一個丫頭給吃得死死地。罷了,修哥兒和佳婉也大半年不見你了,你趕緊出宮去吧,看著你就鬧心!”
元修確實打算在自家府裏給弟弟接風洗塵,元佳婉夫婦帶著兒子也早早過去了。元倓從西南帶過來的東西已然送去了兩家府上,他從宮裏出來後便直接去了信郡王府。
三兄妹大半年不見,見了麵都很激動,元修看著精神氣質大大變樣的胞弟,忍不住對妹夫感歎道:“果真是上過戰場的人,倓哥兒這眼神都不同了。”
姚繼廣笑道:“那是自然,戰場上親手砍殺過敵人的人,身上自然就多了幾分肅殺凜冽的氣質,豈是京中那些成日裏鬥雞走狗尋花問柳的紈絝能比得上的。”
安哥兒伸著胖乎乎的小手指著胡三姑娘的婆子和丫頭道:“她,還有她。” “去,先打這兩個賤婢幾巴掌,迴到城裏問完了再砍斷手腳弄死。”趙玉笙還沒開口,元倓已然鐵青著臉吩咐了。
元倓的兩個親兵立馬奔過去,啪啪啪連番巴掌過去,直到婆子丫頭的臉腫成豬頭。元倓厭惡地瞪了一旁軟成一灘泥的胡三姑娘,冷笑道:“惡奴是主子縱容出來的,安哥兒被虐待,胡家那賤人難辭其咎,也賞她幾巴掌!”
親兵得令,重重幾巴掌下去,胡三姑娘俏麗的臉頃刻間也變成了豬頭。“姓元的,她家祖父好歹是皇上的老師,你竟然這般折辱於她,就不怕皇上怪罪於你!”心愛的人被打,陶季信急紅了眼,嘶聲怒吼著。
元倓踢了一腳過去,輕蔑地道:“狗賊,你倒是有臉替這賤人說話,你要真的喜歡這賤人,就不會引誘她跟你走,她不跟著你,這會子自然是安安生生地做她的官家少夫人,又怎麽會落到如今這地步?胡太傅一家因為這無恥淫奔的賤人早就沒臉在京城呆了,你還好意思提他!”
胡三姑娘淚流滿麵,奮力挪向崖邊想跳崖自盡,卻被元倓的親兵拎小雞一般拎了迴來。陶季信臉色灰敗,看著胡三姑娘,高聲道:“是我對不住你,咱們來生再見,下輩子我一定好好補償你!”說完欲咬舌自盡。
秦師傅眼疾手快,及時卸掉了他的下巴。這倒提醒了元倓,他趕緊道:“大家看好俘虜,千萬別叫他們死了。”
大家帶著俘虜順利迴到了懷沙縣城,趙彥夫婦看到安哥兒欣喜若狂。愛子失而複得,佩婉郡主摟著兒子又是笑又是哭,半天不舍得放開。細細問了營救的經過,趙彥聽得背膛心直冒汗,連連感歎妹子命大。佩婉郡主則雙手合十望空道:“老天保佑,那下頭正好是深潭,小姑和倓哥哥才能安然無恙。”
元倓開始著力於審訊俘虜,詢問清楚之後,一方麵傳信給玉千戶,一方麵自己親自返迴順州,圍追攔截南黎王叔一行。康王之子混跡其中,皇上早就給了元倓密令,此人一定要弄死,所以元倓對這人是勢在必得。
那邊元倓辦正事去了,這邊趙玉笙也和兄嫂坦白了自己已經答應元倓迴京一事。趙彥夫婦聽到這消息都很高興,兩口子擔心夜長夢多,其實一直希望妹子能快點迴京和元倓成了親。於是開開心心地替她收拾行裝,就等著元倓那邊事了,好送妹子與他一道走。
南黎王叔見陶季信一行一直沒迴來,心知不妙,趕緊往迴撤,打算再次迴到順州和南黎交界的深山密林當中。玉千戶的人馬慢了一步,沒攔住他們,元倓趕緊命大齊邊境衛所的軍隊死死守住不叫敵人再迴縮。然後展開拉網式搜捕。
因為地形複雜,搜捕了差不多兩個多月才找到人,康王之子被元倓親自斬殺,南黎王叔自刎而死,其餘人等殺的殺送還南黎的送還南黎。
圓滿完成任務,元倓讓玉千戶帶兵迴京,自己繞道去懷沙接趙玉笙。安哥兒被搶走又被奪迴這事,趙彥沒有瞞著家中長輩,早已寫信詳細告知。得知此事,老太君也好趙清溪也好嚇得不輕。老太君聽說趙玉笙要跟著元倓迴京後,幹脆令趙彥將孩子送迴京裏放在萱瑞堂由自己親自照料,對此福王府佩婉郡主的爹娘也很讚同。
佩婉郡主舍不得兒子,可是她又診出了身孕,這次孕吐得越加厲害,趙彥心疼妻子,一咬牙,同意了家中的提議。趙玉笙他們走的時候,佩婉郡主眼淚汪汪地抱著兒子不肯鬆手,最後還是趙彥狠著心從妻子手中奪下兒子塞到妹子手中。
安哥兒出生之後,這還是頭一迴坐船,新鮮感大大衝淡了離開爹娘的傷感。這孩子自從上了船,便嚷嚷著要看魚看鳥,拉著趙玉笙坐在船頭不肯迴艙。
大清早的還是有些涼,元倓心疼趙玉笙,拿了自己的鬥篷披在她身上,又伸手對小胖子道:“安哥兒,好孩子,過來姑父抱你好不好。”
安哥兒肥屁股一撅,緊緊攬住趙玉笙的脖子,脆聲道:“不要不要,要姑姑抱。”元倓扶額,耐心勸道:“乖孩子聽話,姑姑力氣小,抱了你那麽久,累了呀。姑父抱著你,姑姑就在身邊,咱們一起看鳥看船不好嗎?”
“不好不好,我就要姑姑抱!”安哥兒撅著嘴巴很不高興,一邊抗議一邊奮力搖晃著身子,趙玉笙差點沒給他搖倒了。“這孩子,真拿他沒辦法,笙妹,他怎麽就這麽愛黏著你啊。”元倓忙伸手扶住趙玉笙,一邊無奈地感歎。
趙玉笙憐愛得親了侄子一口,心道一手帶大的親侄子能不黏我才怪,這孩子在自己跟前的時間可是一點也不比在他娘身邊的時間少。
第121章 良藥
江麵上的幾隻白鳥飛走了,趙玉笙趁機對安哥兒道:“安哥兒,是不是該尿尿了?”安哥兒點頭。趙玉笙熟練地給他把完尿套好褲子,又哄著他吃了一碗蛋羹。安哥兒興奮了一陣,到這時有些困了,揉著眼睛犯困了,卻不肯迴船艙。
趙玉笙無奈,隻好叫人搬來椅子,自己將他打橫抱起,小心裹了慢慢拍打著哄他入睡。興奮的勁頭一過,安哥兒就開始念叨著要娘了,哼哼唧唧地發著小脾氣,趙玉笙耐性十足地向孩子解釋。
終於認識到自己如今在船上,爹娘不可能來抱自己,而姑姑卻是自己唯一可以依靠的人,孩子死死地拽住趙玉笙的衣袖,明明困得上下眼皮打架了,卻因為擔心姑姑拋下自己而不肯入睡。
“安哥兒乖,睡覺覺了。姑姑會一直抱著你的,別擔心。”趙玉笙一遍又一遍地安撫著,直到孩子沉沉入睡。
趙玉笙長出了一口氣,抬頭對元倓道:“好了,總算睡著了,二哥,咱們迴船艙去吧。”元倓伸手過去道:“我抱進去吧,折騰了那麽久,手都酸了吧。”趙玉笙點頭,小心翼翼地將小胖子遞到元倓手中。
奶娘見安哥兒睡著了,打算接過孩子送進專門安排給她和安哥兒的船艙,趙玉笙卻搖頭阻止:“開頭這幾日還是先讓安哥兒睡在我那裏,等他適應了再換。”
元倓走進趙玉笙的船艙,輕輕將安哥兒放在床褥上。趙玉笙趕緊拿了一床薄被蓋在孩子身上,然後示意元倓出去。兩人躡手躡腳地走出船艙,來到廳中喝茶。趙彥兩口子帶迴給長輩的東西不少,元倓又一心讓心上人旅途舒坦,特地弄了一艘大船,船上空間大不說,各種陳設也基本齊全。
秋桂給兩人斟了茶水之後退了下去,趙玉笙哄了半天孩子,到這時候還真有些口渴了,拿過茶盞就往嘴裏送。元倓看著心上人,心道笙妹對安哥兒這般有耐心,應該是喜歡孩子的吧。安哥兒不過是侄兒,她都能照料得那般仔細,往後他們自己有了孩子,笙妹不知道會怎麽疼愛呢。
他們的孩子,會像誰呢?嗯,兒子還是像自己吧,閨女的話,自然要像笙妹。那樣的話,孩子的小模樣一定會跟當年的於笙一樣,自己一定要將她寵上了天,決不能叫她像她可憐的母親一樣受盡苦楚。
孩子一定能像他們的母親,聰明機靈又勇敢。自己不是父親,笙妹更不是常氏,他們的孩子不但能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還能得到父母完整的愛,世間最好的教養。元倓沉迷在自己設想的美好未來當中不能自拔,端著茶杯半天也不喝一口。
“二哥,你老看著我做什麽,可是我原先給安哥兒喂雞蛋羹的時候沾了些在臉上?”見元倓茶也不喝,一直臉帶微笑地看著自己,趙玉笙忍不住摸了一下自己的臉問他。
元倓搖頭:“沒有,笙妹的臉幹幹淨淨地,哪有什麽東西。不過是想著你真的和我一道返京了,二哥心裏高興,就想一直看著你。”
趙玉笙不由臉一熱,啐了一口道:“二哥你又來了,老跟個傻子樣地盯著我看,也不怕人笑話!”元倓心情極好,隻管嘻嘻地笑,絲毫也不生氣。
路途遙遠,水路陸路變換折騰,好在元倓身邊可支配的人多,且身份尊貴,沿途官員爭相巴結,趙玉笙他們倒是沒受什麽苦就到了京城。
新昌伯府早得了消息,崔老太君兩日前就念叨著讓崔氏到時候派人去碼頭迎接。正好這一日趙俊輪休,崔氏便叫兒子親自帶著人去碼頭。趙玉笙下船看到趙俊很是意外,不安地道:“怎能勞煩大哥哥來接我們。”趙俊笑著牽過鴻哥兒道:“自家兄妹說什麽勞煩,正好我今日不當值,你這幾年沒少給鴻哥兒捎來好玩的物件兒,這皮猴兒是見天地念叨著四姑姑,又說想看看三叔家的弟弟,我便將他也帶來了。”
幾年不見,鴻哥兒長高了不少,臉蛋沒有之前那麽肉嘟嘟了。看到趙玉笙便撲過來道:“四姑姑,你可迴來了,□□母天天念叨您。”趙玉笙一把攬住他,摩挲著他的頭道:“是嗎?那我們鴻哥兒有沒有想姑姑啊。”鴻哥兒大聲道:“想,怎麽不想。”
元倓安排事宜完畢才走過來,趙俊與他見了禮。正巧安哥兒睡醒被蘇氏抱了過來,趙俊眼睛一亮,道:“這就是安哥兒?”說完伸手接過安哥兒,逗著他道:“好孩子,我是你大伯父。”安哥兒舉著小胖爪子,胡亂地搓了幾下鼻子,眨巴著眼睛看著趙俊,見是個陌生人,便不安地扭向趙玉笙。
趙玉笙忙笑道:“安哥兒乖,這是你大伯父,快叫。”“大伯父。”安哥兒聽話地喊了一聲。趙俊笑眯眯地摸了摸安哥兒的臉,道:“好孩子,這小模樣真俊,這是將他爹娘的長處都學了,祖母還有三叔三嬸見了不知道會怎麽稀罕。”
鴻哥兒則跳著腳要看弟弟,和弟弟說話,趙俊隻好笑著將安哥兒放下來。小哥倆很快就熟悉了,咯咯咯地笑聲不斷。
即便很不情願,到了京城元倓也隻能和趙玉笙分開。自家郡王爺迴京,王大福和吳師爺都跑來碼頭迎接。王大福看到趙玉笙的馬車已然轉彎看不到了,他家郡王爺還巴巴地望著那邊,眼神要多悵然有多悵然,忍不住暗自嘀咕,這人已然迴了京,今年肯定能迎娶,至於做出這模樣嘛。
元倓因為要向皇上複命,還要去見太後,讓王大福他們將東西帶迴府,自己卻進了宮。太後大半年沒見元倓,見了他很是高興,非要留他在宮裏用完了膳再出宮。
太後念叨說外甥都二十三四了,與他同齡的郎君有些孩兒都有兩三個了,他卻還是光棍一條。叫他請韋氏走一趟新昌伯府,商量一下年底迎娶趙玉笙過門。
元倓忙道:“這個,年底可能有些倉促了,趙家總得給笙妹備好嫁妝吧。”太後哼了一聲:“你還稀罕他家那嫁妝?你呀,其實恨不能明日就成親,隻不過怕那丫頭不想那麽快過門,生恐惹得她不高興罷了。”元倓被太後說中心事,隻能嘿嘿地笑。
太後咬牙:“你說你可是堂堂宗室郡王,怎麽就叫一個丫頭給吃得死死地。罷了,修哥兒和佳婉也大半年不見你了,你趕緊出宮去吧,看著你就鬧心!”
元修確實打算在自家府裏給弟弟接風洗塵,元佳婉夫婦帶著兒子也早早過去了。元倓從西南帶過來的東西已然送去了兩家府上,他從宮裏出來後便直接去了信郡王府。
三兄妹大半年不見,見了麵都很激動,元修看著精神氣質大大變樣的胞弟,忍不住對妹夫感歎道:“果真是上過戰場的人,倓哥兒這眼神都不同了。”
姚繼廣笑道:“那是自然,戰場上親手砍殺過敵人的人,身上自然就多了幾分肅殺凜冽的氣質,豈是京中那些成日裏鬥雞走狗尋花問柳的紈絝能比得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