裏正們和鄉紳們見縣令大人領著一群人過來就安靜了下來,紛紛朝正民行禮,正民抬抬手表示無需客氣,大家隨意便好。


    書敏曾在各鄉鎮教授過豆腐,除了那幾個鄉紳,與在座的裏正們都認識,她微笑地跟在縣令正民的身後,與蘇師爺一起微笑地與大家打著招唿。


    趙文傑和姚蘇是以特別邀請的客人的身份來參觀的,他們被正順帶進了草棚喝茶,吃糕點,孩子們也跟在他們的身邊。


    “稻苗呢?我現在可以去看稻苗嗎?”楊兒站在草棚外朝田間張望,有些迫不及待,這幾****天天聽大人們說兩季稻,知道那是姑姑帶人研究搗鼓出來的,感覺十分自豪。


    “等等,等縣令大人過來了,咱們就跟著一起去看。”正順笑著安撫他,現在稻苗都用明紙蓋著,隻等正民發話,大家才會動手掀了明紙。


    這麽重要的事情,正民自然要做足了前戲,吊足大家的胃口才行,因此,他在帶領大家去參觀稻田前還做了一個莫約半個時辰的講話,講話中提到了他對兩季稻寄予的希望,宣揚兩季稻的影響力和功勳以及對兩季稻推廣的決心。


    形式跟前世運動會前的動員大會差不多,盡管下邊坐著的人都已經心急如焚,但也隻好耐著性子聽他講完。


    看著下麵以及有些坐不住的裏正們,再看看依舊滔滔不絕的正民,書敏抿嘴而笑。


    “縣令大人這套說辭是出自師爺的手筆吧?”書敏低聲問一旁的蘇師爺。


    蘇師爺蒼白的臉上略微一紅,說道“秦夫人見笑了。”


    “寫的挺好的,正民說的也好,隻是有些長。”書敏笑道。


    蘇師爺嗬嗬附和道“快了,快了。夫人且耐心一些。”


    兩人正說著,正民那兒已經差不多說完了,他低頭喝了口水,興奮地朝大家說道“現在,本官就帶領大家去參觀兩季稻的稻苗!”


    話一出口,鞭炮就劈裏啪啦地想了起來,大家歡快的鼓起了手掌。


    “放鞭炮了,他們過來了!”孩子們早就守在草棚門口,看到縣令和書敏帶著人群走來,興奮的跑了出去,混在了人群當中。


    “掀明紙!”正民下令道。


    嘩嘩嘩.....一百畝田地連成了一片,一畦畦明紙被爽利地掀開,露出綠油油的一大片。


    現在才二月中,相較於周邊剛冒芽的植被,這一大片綠色十分惹眼。微風拂過,稻苗隨風擺動,發出輕微的莎莎聲,仿佛在歡迎大家的到來。


    “真的是稻苗,居然長這麽大了?”在座的裏正們無一不是種田能手,看到一根根粗壯的秧苗,心中激蕩萬分。


    “都長到五寸左右了,再過個四五天就可以移栽到田裏去了。”正順在一旁當起了解說員。


    “大家隨意參觀吧,走近些,也好看得仔細一些。”正民看到大家的表情,十分滿意,在一旁吩咐道。


    大家看到稻苗,心中早就有些迫不及待,此刻縣令大人一發話,紛紛朝田埂走去,就連平日裏極少下地的那幾個鄉紳也跟在後邊。


    “這稻苗長得真粗壯,不比四月份的時候看著差。”大家一邊看一邊且去私語。


    “按照這個長勢,六月能收一茬,兩季稻真的可行。”經驗豐富的裏正笑著跟身邊的人說道。


    “聽說這裏已經種了十多天了,我們現在趕著育秧,還來得及嗎?”稻苗長勢喜人,給了大家足夠的信心,可是他們又開始擔心時間問題。


    “大家放心,現在才二月中,時間雖然有些趕,但還是來得及的,隻要大家有決心,育秧的技術我們不會保留,一定會全部都交給大家。”正順在一旁給大家吃起了定心丸。


    盡管隻是參觀一下稻田,看一看秧苗,陸陸續續的,大家也花了將近半個時辰才迴到剛剛會議的棚子。參觀完稻田,大家的熱情高漲,討論聲聲聲不息。


    “好了,大家都參觀完了,可還有啥疑問,現在可以提出來。”正民見大家都迴來了,於是說道。


    話閉,立刻有人擔憂地說道“草民見秧苗一開始是用類似油紙的紙蓋住的,那紙看著也不便宜,村民們未必承擔得起啊”


    他這麽一說,大家高漲的情緒立刻被澆滅了許多。剛才隻顧著興奮,卻忘了培育兩季稻的成本問題。


    “那紙叫明紙,是燕國那邊糊窗戶用的,價格也有些貴,不過育秧的明紙暫時都有衙門承擔,待大家收獲了以後,費用再加在糧稅中。大家也不必擔心買不到明紙,本官已經同興盛商行的姚老爺談妥了,育秧所需的明紙,他們會幫我們準備。隻不過明紙貴,大家得先迴去統計一下所需的數量,以免浪費了。”正民笑眯眯地說道。


    “能多種一季的糧食,明紙貴些也無妨,反正是衙門先墊的,倒也不怕。”底下又怯怯私語起來。


    “大人,咱們臨江縣說大不大,可是所有的田地加在一起也不是個小數目,明紙真的夠嗎?”有人擔心明紙不夠,畢竟不是幾千畝,全縣的良田得有好幾萬畝吧。那個姚老爺有多大能耐他們沒辦法想象,可萬一明紙不夠,那該如何?


    “大家先別急,這一點還請秦夫人跟大家說明。”正民之前聽正順提過移栽的事情,不過他對種地不甚了解,於是就把問題丟給了提出移栽的書敏。


    “秦夫人,萬一明紙不夠該如何?我們都想育秧,終不能厚此薄彼吧?”


    “大家的擔心,我是明白的。”書敏示意大家安靜下來,上前一步對大家說道“大家以往種地,都是將種子直接灑進地裏,一畝地最好的時候能收獲五六百斤糧食。可是我翻閱了大批的農書,發現有記載說隻要再秧苗成長到十寸左右的時候,移栽到田裏,產量幾乎可以翻倍。若是移栽的話,一畝地的秧苗,至少可以滿足到一百五十畝的田地,那麽我這兒一百畝的秧苗,就可以滿足一萬五千畝的良田。按照這樣的比列,相信在座的各位很快就能計算出自己村裏需要的秧苗數量。”


    書敏話音落完,全場一片寂靜,就連在一旁旁聽的姚蘇,也滿臉不可思議。


    “秦......夫人,你這話可不能亂說,移栽我們聽都沒有聽說過,萬一......我是說萬一行不通的話,這後果可是十分嚴重的。”


    半響,有村民鼓起勇氣說道。他們種了一輩子地,從未聽說移栽法,而且一畝田的秧苗能滿足一百五十畝地,這怎麽可能?!


    “秦夫人,我們都知道你心心念念都是為百姓好,可是移栽之事我們真的不能僅憑書上的隻言片語就貿貿然去做,畢竟糧食可是大家的命根子,玩不得!”


    “秦夫人,種地可不是鬧著玩的,我們能相信你能種出兩季稻,但是移栽法我們聽著心中沒底啊!”


    “書敏,移栽之事事關重大,你還是先實踐一年,明紙的事情我會替你解決。”姚蘇皺著眉頭,上前拉著書敏低聲說了兩句。


    移栽之法若是真的,先不說是否真的能增產,光是糧種一年得省下多少?可是田地乃萬民之本,可不能貿貿然做決定,萬一此法有問題,她就成了妖言惑眾,這罪名可就大了。


    他不想讓她去冒這個風險。不就是明紙嗎,他多加派一些人手,高價收購就行了。


    “你放心,我有數。”書敏感激地朝他看了一眼,不過依舊堅持。


    “我知道大家對移栽之法沒有信心,是因為大家沒有親眼見過。但是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訴大家,這個辦法是可行的。隻要大家按照這移栽之法去種植,畝產千斤並非是我誇大其詞。


    當然,我也不會勉強大家,若是大家信我的,如何移栽我會無償地教給大家,若是大家不相信,就按大家想的去做,明紙我也會盡量的滿足大家的。”


    “不過,千百年來,任何好的東西,都是經過實踐檢驗出來,我這裏的一百畝地,會繼續作為移栽之法的試驗地,相信用不了多久,大家就能發現移栽法的妙處,那麽下半年的時候,大家再決定要不要按移栽之法來種地。”


    書敏望著下麵躁動的人群,說道。


    “我們百裏村也願意嚐試移栽之法。”書敏的話音才落下,張裏正就站起來大聲說道,“秦夫人既然能種出兩季稻,那麽她所說的移栽之法就一定有效,雖說我中了一輩子的地,不相信一畝地真的能種出一千斤糧食,但是跟著秦夫人,總不會少於現在的五百斤吧。哈哈”


    有他出麵力挺,人群中質疑的聲音瞬間小了許多。


    百裏村現在開作坊建基地,整個村子都重新規劃了一遍,成了縣裏遠近聞名的富庶村莊,其餘的村子眼紅不已。而這一切都源自秦夫人。


    見百裏村毫不猶豫地力挺移栽之法,他們心中不禁有些動搖了。


    “秦夫人說的法子肯定是有用的吧,若是我們拒絕不用,到時候豈不是要比百裏村少收成一半?”


    正當他們猶豫不決的時候,柳溪村的李裏正也跟著表態了“我們柳溪村也相信秦夫人,願意試一試這移栽之法,不過當著大家的麵我也想問秦夫人要個保證,迴去了也好跟村民有個交代。這移栽之法確定不會減產吧,哈哈......”


    隻要不減產,試試又何妨,萬一就真的增產了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農門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水中魚的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水中魚的吻並收藏農門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