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青笑道:“表姐說得正是。”
武鬆說:“那好!今日出發進城,直接去拜山頭。地址呢?”
燕青從袖子裏掏出一張紙條,便是昨天那“貨郎”寫下的轉讓酒店的位置。當時沒多在意,差點就隨手扔了。
武鬆將紙條展開來,隻見上麵工工整整地寫著一行字,讀出來:“馬行街北去舊封丘門外襖廟斜街州北瓦子對麵九曲子周家便是”。
武鬆大喘一口氣,冷笑著評論:“瓦子對麵,看來這風門還挺愛熱鬧嘛。”
東京開封府分為內外兩城,汴河是貫穿東西的主要水係。這還沒到外城的東水門,陽光初升,薄霧散去,露出那河麵上鱗次櫛比的大小船隻,趨朝入市之人,大都是趕早進城賣貨運貨的。有的升帆,有的搖櫓,河麵上嘈雜一片,像是飄著一層立體透明的市井風情畫。艄公纖夫喊著號子,相熟的生意人站在船舷上打招唿,甚至有從水路運來的雞鴨羊兔,一籠一籠的色彩繽紛,好不熱鬧。叫賣聲此起彼伏,早點、湯茶從岸上遞到船上,叮叮當當的銅錢過手。那船行過數丈,吃剩下的空碗空筷子,便又有專人負責收走
河麵上的味道也是一步一換:有時是禽畜的騷味、活魚腥味,有時又換成淡淡的香料味,有時是茶湯和炊煙交織在一起;有時是新鮮蔬菜水果的清香;偶爾出現繚繞的檀香味道,那是趕早去城外各寺廟的善男信女;再就是一陣一陣的脂粉香,大戶人家的精致畫舫,紅綠描邊,不知藏了多少會唱的黃鶯、會舞的蝴蝶。
潘小園不得不承認,就算是在上輩子上個時代,也很少見到如此人稠物穰的繁華都市。眼睛不夠用,新鮮東西應接不暇。她覺得自己在身為“梁山土匪”,見過的金珠寶貝、稀罕物件也不算少了,但今日一見,單是那些船上露在外麵的少部分貨品,依然有很多叫不上名字。
這會子水道擁擠,水麵上又沒有交通規則,慢慢的就開始堵上了,一艘艘大小船隻變成了水上蝸牛,艱難地左衝右突,穿梭往來。突然,幾十艘船同時微微一震,徹底停住了,汴河變成了大船塢。
一陣此起彼伏的唉聲歎氣。有人大聲催兩句,更多人是耐心等待。有幾艘船甚至開始拋錨了。看來大夥對這“堵船”現象都是司空見慣。
潘小園慶幸自己一行人選擇了可靠的雙腿。要知道臨汴河的時候,有好幾艘船的艄公過來拉生意,要讓他們走水路呢。
沿著新宋門大街進城,那城門三重門洞,四麵垛口,歇山頂,青磚牆,極為威嚴氣派——據說這還是外城城門中不太起眼的一個。大路旁邊植著成排高樹,此時樹葉落盡,像是一個個巨人守衛。一排小攤小販靠著城牆做生意,在牆上掛滿了吃食、布藝、雜物,倒把城牆當成店鋪的一部分了。
孫雪娥、鄆哥、貞姐她們,過去何曾經曆過這種陣勢,說是做夢吧,夢裏都沒麽磅礴的想象力。直接成了劉姥姥掉進大觀園,左顧右盼,隻恨沒多生一雙眼睛。
門口十幾個守兵靠牆站,懶懶散散互相聊天,麵對湧入城門的芸芸眾生,哪有工夫一一盤查,看順眼的直接揮手放過,看見奇形怪狀的,才上去象征性地問上幾句。
潘小園一行人數量多,又帶輛車,免不得也被簡單盤問一番。燕青早有準備,幾句精心設計的台詞說過,就被不耐煩地打斷了,推推搡搡讓他們進去。
大家麵不改色地通過城門。周通這才低聲評論一句:“怎的還沒咱們梁山的關卡嚴呢?”
抬手往上指指。隻見高大的城樓上,不僅有持弓巡邏的兵卒,還有百姓上去登高看景的,指指點點,聊天說話,軍民和諧,其樂融融。
燕青嗤的一笑,也低聲迴:“這年頭官兵都是混日子,哪有不懈怠的?梁山泊賊寇,眼睜睜的放進去了。東京還算好的,大哥是沒見過我們大名府的守兵……”
武鬆笑道:“大名府的守兵?可不是嗎,見我就跑了。”
第153章 1129.10
但凡混江湖的大哥大姐們,不論本事如何,講究的是互相給麵子。畢竟天下之大,不論混出什麽名堂,對於多數人來說,都隻停留在“久聞大名如雷貫耳”的階段。真人尊顏如何,江湖上道聽途說,也不見得太準確。譬如宋江在清風山被當做路人捉去,倘若不是“無意中”透露出自己姓名,早就被燉成了人肉心肝下水湯,進了燕順王矮虎的尊胃了。
因此名氣很要緊,名頭是萬萬墮不得的。對於盤踞在各地的地頭蛇,大夥講究個入鄉隨俗,到一個山頭,守一個山頭的規矩,給足對方麵子。
過去在梁山占山為王,當之無愧的山東老大,任憑哪路黑道兄弟經過,都免不得拜山送禮,在那“替天行道”的大旗下麵,表達對梁山事業從物質到精神上的全心支持。
而現在,風水輪流轉,倒要梁山好漢去拜別人的山頭,雖然知道是十分合理且必要的,但大夥以前霸道慣了,免不得有些憤憤不平的憋屈感。
還好一隊人裏不缺老江湖。武鬆當即調兵遣將:“燕兄弟,你帶著其他人,先找客店安頓下來。我記得東水門內有久住王員外家,還算幹淨。要是那家客滿,就去北邊嶽廟等候。我和……六娘,我們一起去見識見識那群騙子。”
最後一句話,咬得有點猶豫。雖然知道其他人定然沒意見,但無論如何也算是個“任人唯親”。潘小園臉上微微一紅,決定這次不跟他唱反調。
不過他有他的考量。倘若大夥一起行動,未免給對方傳達一個如臨大敵的訊號,讓人看得輕了,況且若是萬一出事,連個接應報訊的都沒有。
因此少數領頭的出麵即可。剩下一隊人也需要個靠譜的領導。潘小園和燕青都是拿主意的,倘若他點了燕青一起,兩個人加起來的做生意天分,不及潘小園的一根手指頭--其中一大半都是燕青拖的後腿--人家難免起疑。
再說,他可還沒忘,潘小園眼下是“戴罪之身”,雖然這個秘密並沒有和其他同伴們說知,但他自己心裏有數,得好好把她當犯人看著。
要是把她和燕青都帶去呢?兩個人都是“領隊”,享有同等的決策權,遇到什麽事,拍板之前難道還當著別人的麵商量一番不成?
因此不如讓燕青去領導剩下的人馬。武鬆有自信,也不缺他那一份武力。況且小乙哥懂人情世故,要在魚龍混雜的大都市裏順利落腳,是他發揮特長的時候。
燕青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笑道:“大哥放心,我們就去那個王員外家,等你們迴來吃晚飯。”
武鬆笑笑,大言不慚地迴:“午飯也給我預備著。”
又裝逼。潘小園看他一眼,心裏頭悄悄樂一聲。
大夥隨即兵分兩路。燕青帶人去住店安置,武鬆帶著潘小園轉而往北,去拜風門的山頭。大家互相囑咐兩句,都知道武鬆是不太可能吃虧的,輕輕鬆鬆地道別。
潘小園這才輕聲跟武鬆說話:“你方才在小乙哥跟前接什麽大名府的話啊?”
武鬆不解:“怎麽了,開個玩笑。”
一句話說過,也知道她為什麽敏感了。人家燕青好好的在大名府住著,轉眼讓“梁山賊寇”燒了家園,帶上了山,雖說是他自願落草,眼下混得不錯,那賣身契多半也隨著付之一炬,但畢竟故土難忘,哪能隨便開大名府的玩笑呢?
在這方麵,武鬆畢竟心思粗糙了些。但他隨即說:“燕青沒那麽小心眼,又不會怪。”
潘小園忙道:“那是,那是自然。”
提醒他一句,就此打住,不然就成挑撥他兄弟關係了。
不過除了這事,她也沒太多說話的心思。眼前的一切新鮮有趣,單是新宋門大街這一帶,就把陽穀縣最繁榮的縣衙廣場比到了塵埃裏。武鬆是見識過東京城的,此時不慌不忙地帶著她穿過擁擠的人群,對旁邊的喧嘩熱鬧一概不感興趣,隻是偶爾掃一眼混在人群中的官兵——大多也在閑聊、喝茶、看熱鬧。
自己好歹也是見識過後世的人山人海的,潘小園覺得不能被他比下去。眼花繚亂的還沒來得及多瞧,旁邊有人湊上來了。
是抬轎子的。其中一個領頭的笑嘻嘻地拉生意:“這位官人,舍得讓你家娘子在外麵踏風塵走路?不如乘小人的轎子,你們去哪兒?”
武鬆本能一揮手,就要解釋“這不是我娘子”,潘小園在後麵一拉他衣襟。費那口舌做什麽。
隨口問:“去北邊舊封丘門,要多少錢?”隻是了解一下首都物價。
那抬轎子的一聽她口音,就明白不是本地人,笑嘻嘻道:“喲,那可遠。不過今兒開市第一單,小人給你們個好價錢。”說著手一比,兩根手指頭。
潘小園一驚:“二百?”
那轎夫笑道:“娘子不常進城吧?咱們東京什麽都得貴一點兒,你去問問別家,遮莫都得二百五起,哪裏找小人這般價!”
潘小園笑了。欺負我們外地人不成?
拉拉武鬆,“咱走,我又不是小腳。”
那轎夫開始還追著武鬆,這會子也看明白了這倆人誰管錢,轉而追著潘小園,叫道:“噯,娘子別走,給你們一百八……一百六……”
潘小園尋思片刻。其實轎子的價格倒沒她想的那麽離譜,隻比陽穀縣貴一點點。記得當年不小心上了西門慶的轎子,坐上去就後悔了:幾個轎夫走在街上神氣十足,旁邊升鬥小民紛紛讓路,完全是五星級待遇。
可東京就不一樣了,大小轎子遍地走,經常還得跟行人車馬搶路。究其原因,大約還是因為經濟發達。在陽穀縣,轎子屬於稀缺奢侈品,隻有官宦人家才會需求,價錢便水漲船高;而在這裏,算是個正常商品,有競爭,價格自然高不到哪兒去。
她犯了職業病,正分析著,聽武鬆說話了,聲音有點猶豫:“舊封丘門確實挺遠,要走半個城,咱們也不缺錢。”
潘小園趕緊搖頭笑道:“不,我可不願意悶在裏頭,我還想看景兒呢。”
坐轎子有什麽意思,跟他並肩走路聊天多愜意。東京城民風比陽穀縣開放許多,雖有一頂頂小轎穿梭街頭,但也不乏妙齡婦女拋頭露麵在街上走,不缺她一個。
那轎夫眼見沒指望,搖搖頭,去拉別的生意了。
武鬆大約也明白她心思,朝她一笑,也不多說什麽。可沒走兩步,又被堵住了。
“官人是去舊封丘門的?上車唄!一人二十錢!”
潘小園抬頭一看,隻見路上一個敞篷小騾車兒,上麵載著幾捆新鮮蘿卜,還坐著兩三個百姓,有男有女。其中兩個人給那車夫付一把錢,跳下車走了,便又空出來兩個位子。那趕車的正朝武鬆招手呢。
武鬆一見,拉拉潘小園袖子,大步過去,笑道:“咱們坐車。”
潘小園樂了。今日長見識,古代版的拚順風車。
那趕車的把潘小園拉上去,見小娘子嬌怯怯的,還特意找出個藤編坐墊給她。然後武鬆跳上車,那車明顯往下一沉,前麵的騾子噴出一口粗氣。
那趕車的心疼地拍拍騾子腦袋,改口:“官人對不住,你得給三十。”
潘小園笑道:“他哪有那麽重!二十五!”
武鬆輕聲笑道:“這麽便宜,就別講價了。”抬頭對那車夫說:“放心,不少你的。”
袖子裏掏出一把錢,先付為敬。那車夫眼睛樂得沒縫,連聲道謝。
小鞭子一揮,騾車慢慢開動。武鬆和潘小園雖然占了兩人的空位,但武鬆人高馬大的,車子一晃,不免擠著旁邊那位,連忙道聲歉。潘小園悄悄把他往自己身邊拉一拉。
路邊的小商鋪慢慢倒退,一副副神色各異的麵孔擦肩而過,潘小園舍不得眨眼睛。高高低低的招牌布幡,甚至有內置燈燭的燈箱廣告。李慶家當鋪、一窟鬼茶坊、張家油餅、醜婆婆藥鋪、孫好手饅頭、橋西賈家瓠羹、黃胖家乳酪,一個個都得是紅遍一時的注冊商標;進了舊宋門內城,便是第二甜水巷,更是人來車往,駢肩疊跡:稅務局、酒肆、靴店、巷陌路口的香飲店、鮮切花店、觀音院、冥紙鋪、烤餅爐、老孫家羊肉鋪,一個挨著一個,裏麵都是人滿為患,忙得熱火朝天。
寬闊的街道兩側,是鋪著磚石的排水溝渠。路上的流動攤販更是數不勝數:送外賣的、剃頭修麵的、搖旗算命的、販馬販鷹的、鬥茶鬥雞的。兩個耍把式賣藝的爭地盤,扭打在一起,醜態畢現,三五十人圍著起哄笑鬧,也沒人管。
武鬆和潘小園目不轉睛盯著打架那兩個人,再互相看一眼,眼中都是一個意思:武功這麽爛,還敢當街丟人現眼?
那趕騾車的知道兩位客人不是本地,隻以為他們心慌害怕,半是自豪,半是賣弄,笑道:“客人莫慌,城裏熱鬧,成天有些小打小鬧,不新鮮!”
再拐一個彎,車子直奔北去,遠遠的看到個路東矗立著一座高樓大廈,足有五六層,飛橋欄檻,珠簾繡額,繡旆相招,掩翳天日,裏麵絲竹悅耳,歡聲笑語直飄下來。
那趕車的笑著介紹:“這是咱東京城最大的白礬樓,小的辛苦趕一年車,能去裏頭吃頓酒。”
潘小園讚歎兩句,好奇問道:“怎的這樓,底下三層都是陽台,四層五層卻連窗子都沒一扇?”
那趕車的指著另一邊,笑道:“娘子你看,對麵是什麽?”
潘小園扭頭一看,路西隔街高牆朱門,還守著不少精神筆挺的保鏢。猶豫著問:“這是……誰家的大宅子?”
那趕車的哈哈大笑:“白礬樓五樓的窗子要是開了,官家的一舉一動,今兒幸了哪個娘娘,明兒罵了哪個大臣,可都讓咱們小老百姓看見嘍!”
潘小園:“……”
書法家皇帝竟然如此親民,隱私都難以得到保障。
他就沒聽說過山東梁山泊的土匪好漢們,整天念叨著“殺去東京,奪了鳥位”?隻可惜李逵李大哥沒見過東京大內這麽寒酸的樣兒,否則隻怕早就揣著板斧下山了。
扭頭看看大內,又迴頭看看白礬樓,心潮澎湃。此前她一切對於“開酒樓”的憧憬,都比不上這座現實酒樓對她的震撼。生意做到這份上,不枉一生了。
一眨眼的工夫,大內皇宮就過去了。潘小園意猶未盡地眺望一番,忽然餘光一瞥,整個人僵住了。
視野裏出現一座勻稱挺拔的褐色佛塔,在溫和的冬日陽光下熠熠生輝。
不由自主地脫口而出:“開封鐵塔!”
那趕車的聽了,笑道:“娘子說得差了,這是開寶寺塔,不是鐵的,是琉璃磚。”
潘小園捂著臉,簡直想原地跳一圈,心裏說:“在後世我們管它叫鐵塔,門票四十塊人民幣,學生半價。”
武鬆見她驚喜讚歎的模樣,也忍不住笑,低聲提醒一句:“別忘了我們是來幹什麽的。”
潘小園“嗯”一聲,強迫自己平靜下來。今天這趟車,不是開封一日遊,而是要去北外城的風門拜山頭。他們手裏還拿著武鬆的半輩子積蓄,此次談判的成果,直接影響著此後她在東京的發展前途。
再往遠了說,她是來給梁山建立暗樁的。既要隱姓埋名,又要爭取打入上流社會,探聽朝廷“剿匪”的風向。任重而道遠,初始團隊隻有八個人,起始資金隻有一千貫,怕是還不夠在剛才那個白礬樓包一夜場的。
更別提……偷眼看看武鬆,兩人身上還有個不能多說的重擔。宋金之盟,江湖密信,周老先生的囑托。
心裏一平靜,再看周圍的市井風情,就顯得沒那麽吸引人,多了些置身事外的冷靜。
此時騾車沿馬行街往北,過了大內,街上便又多了不少亂象:抱大腿的乞丐神出鬼沒,年輕婦人蓬頭垢麵,抱著小孩跪在十字路口,逢人便磕頭,麵前一張寫滿辛酸故事的紙,上麵壓著個小破碗,碗裏寥寥幾個錢;一個穿得破破爛爛的小夥子,剛剛被從大宅院門口打出來,倒在街上哭鬧撒潑,一堆人圍著看。
街角的“望火樓”——相當於巡邏警戒的消防局——此時空無一人,樓裏胡亂堆著水缸水盆。
李慶家襆頭店門口,讓幾個明顯是混混潑皮的漢子圍住,其中一個手伸出來,大約是在討保護費;而街道另一邊,幾個無所事事的巡邏士兵對此視而不見,反而圍在一起非法賭錢,軍容不整,醜態百出。聽到騾車駛過的聲音,幾個兵卒抬頭一看,見車上坐著個俏麗小婦人,麵前沒遮沒擋的,都是眼睛一亮,肆無忌憚地盯著她看,其中一個吹了聲口哨。
武鬆輕輕瞪了一眼過去,幾人才噤聲,嘻嘻笑著圍在一起,不知討論什麽。
武鬆說:“那好!今日出發進城,直接去拜山頭。地址呢?”
燕青從袖子裏掏出一張紙條,便是昨天那“貨郎”寫下的轉讓酒店的位置。當時沒多在意,差點就隨手扔了。
武鬆將紙條展開來,隻見上麵工工整整地寫著一行字,讀出來:“馬行街北去舊封丘門外襖廟斜街州北瓦子對麵九曲子周家便是”。
武鬆大喘一口氣,冷笑著評論:“瓦子對麵,看來這風門還挺愛熱鬧嘛。”
東京開封府分為內外兩城,汴河是貫穿東西的主要水係。這還沒到外城的東水門,陽光初升,薄霧散去,露出那河麵上鱗次櫛比的大小船隻,趨朝入市之人,大都是趕早進城賣貨運貨的。有的升帆,有的搖櫓,河麵上嘈雜一片,像是飄著一層立體透明的市井風情畫。艄公纖夫喊著號子,相熟的生意人站在船舷上打招唿,甚至有從水路運來的雞鴨羊兔,一籠一籠的色彩繽紛,好不熱鬧。叫賣聲此起彼伏,早點、湯茶從岸上遞到船上,叮叮當當的銅錢過手。那船行過數丈,吃剩下的空碗空筷子,便又有專人負責收走
河麵上的味道也是一步一換:有時是禽畜的騷味、活魚腥味,有時又換成淡淡的香料味,有時是茶湯和炊煙交織在一起;有時是新鮮蔬菜水果的清香;偶爾出現繚繞的檀香味道,那是趕早去城外各寺廟的善男信女;再就是一陣一陣的脂粉香,大戶人家的精致畫舫,紅綠描邊,不知藏了多少會唱的黃鶯、會舞的蝴蝶。
潘小園不得不承認,就算是在上輩子上個時代,也很少見到如此人稠物穰的繁華都市。眼睛不夠用,新鮮東西應接不暇。她覺得自己在身為“梁山土匪”,見過的金珠寶貝、稀罕物件也不算少了,但今日一見,單是那些船上露在外麵的少部分貨品,依然有很多叫不上名字。
這會子水道擁擠,水麵上又沒有交通規則,慢慢的就開始堵上了,一艘艘大小船隻變成了水上蝸牛,艱難地左衝右突,穿梭往來。突然,幾十艘船同時微微一震,徹底停住了,汴河變成了大船塢。
一陣此起彼伏的唉聲歎氣。有人大聲催兩句,更多人是耐心等待。有幾艘船甚至開始拋錨了。看來大夥對這“堵船”現象都是司空見慣。
潘小園慶幸自己一行人選擇了可靠的雙腿。要知道臨汴河的時候,有好幾艘船的艄公過來拉生意,要讓他們走水路呢。
沿著新宋門大街進城,那城門三重門洞,四麵垛口,歇山頂,青磚牆,極為威嚴氣派——據說這還是外城城門中不太起眼的一個。大路旁邊植著成排高樹,此時樹葉落盡,像是一個個巨人守衛。一排小攤小販靠著城牆做生意,在牆上掛滿了吃食、布藝、雜物,倒把城牆當成店鋪的一部分了。
孫雪娥、鄆哥、貞姐她們,過去何曾經曆過這種陣勢,說是做夢吧,夢裏都沒麽磅礴的想象力。直接成了劉姥姥掉進大觀園,左顧右盼,隻恨沒多生一雙眼睛。
門口十幾個守兵靠牆站,懶懶散散互相聊天,麵對湧入城門的芸芸眾生,哪有工夫一一盤查,看順眼的直接揮手放過,看見奇形怪狀的,才上去象征性地問上幾句。
潘小園一行人數量多,又帶輛車,免不得也被簡單盤問一番。燕青早有準備,幾句精心設計的台詞說過,就被不耐煩地打斷了,推推搡搡讓他們進去。
大家麵不改色地通過城門。周通這才低聲評論一句:“怎的還沒咱們梁山的關卡嚴呢?”
抬手往上指指。隻見高大的城樓上,不僅有持弓巡邏的兵卒,還有百姓上去登高看景的,指指點點,聊天說話,軍民和諧,其樂融融。
燕青嗤的一笑,也低聲迴:“這年頭官兵都是混日子,哪有不懈怠的?梁山泊賊寇,眼睜睜的放進去了。東京還算好的,大哥是沒見過我們大名府的守兵……”
武鬆笑道:“大名府的守兵?可不是嗎,見我就跑了。”
第153章 1129.10
但凡混江湖的大哥大姐們,不論本事如何,講究的是互相給麵子。畢竟天下之大,不論混出什麽名堂,對於多數人來說,都隻停留在“久聞大名如雷貫耳”的階段。真人尊顏如何,江湖上道聽途說,也不見得太準確。譬如宋江在清風山被當做路人捉去,倘若不是“無意中”透露出自己姓名,早就被燉成了人肉心肝下水湯,進了燕順王矮虎的尊胃了。
因此名氣很要緊,名頭是萬萬墮不得的。對於盤踞在各地的地頭蛇,大夥講究個入鄉隨俗,到一個山頭,守一個山頭的規矩,給足對方麵子。
過去在梁山占山為王,當之無愧的山東老大,任憑哪路黑道兄弟經過,都免不得拜山送禮,在那“替天行道”的大旗下麵,表達對梁山事業從物質到精神上的全心支持。
而現在,風水輪流轉,倒要梁山好漢去拜別人的山頭,雖然知道是十分合理且必要的,但大夥以前霸道慣了,免不得有些憤憤不平的憋屈感。
還好一隊人裏不缺老江湖。武鬆當即調兵遣將:“燕兄弟,你帶著其他人,先找客店安頓下來。我記得東水門內有久住王員外家,還算幹淨。要是那家客滿,就去北邊嶽廟等候。我和……六娘,我們一起去見識見識那群騙子。”
最後一句話,咬得有點猶豫。雖然知道其他人定然沒意見,但無論如何也算是個“任人唯親”。潘小園臉上微微一紅,決定這次不跟他唱反調。
不過他有他的考量。倘若大夥一起行動,未免給對方傳達一個如臨大敵的訊號,讓人看得輕了,況且若是萬一出事,連個接應報訊的都沒有。
因此少數領頭的出麵即可。剩下一隊人也需要個靠譜的領導。潘小園和燕青都是拿主意的,倘若他點了燕青一起,兩個人加起來的做生意天分,不及潘小園的一根手指頭--其中一大半都是燕青拖的後腿--人家難免起疑。
再說,他可還沒忘,潘小園眼下是“戴罪之身”,雖然這個秘密並沒有和其他同伴們說知,但他自己心裏有數,得好好把她當犯人看著。
要是把她和燕青都帶去呢?兩個人都是“領隊”,享有同等的決策權,遇到什麽事,拍板之前難道還當著別人的麵商量一番不成?
因此不如讓燕青去領導剩下的人馬。武鬆有自信,也不缺他那一份武力。況且小乙哥懂人情世故,要在魚龍混雜的大都市裏順利落腳,是他發揮特長的時候。
燕青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笑道:“大哥放心,我們就去那個王員外家,等你們迴來吃晚飯。”
武鬆笑笑,大言不慚地迴:“午飯也給我預備著。”
又裝逼。潘小園看他一眼,心裏頭悄悄樂一聲。
大夥隨即兵分兩路。燕青帶人去住店安置,武鬆帶著潘小園轉而往北,去拜風門的山頭。大家互相囑咐兩句,都知道武鬆是不太可能吃虧的,輕輕鬆鬆地道別。
潘小園這才輕聲跟武鬆說話:“你方才在小乙哥跟前接什麽大名府的話啊?”
武鬆不解:“怎麽了,開個玩笑。”
一句話說過,也知道她為什麽敏感了。人家燕青好好的在大名府住著,轉眼讓“梁山賊寇”燒了家園,帶上了山,雖說是他自願落草,眼下混得不錯,那賣身契多半也隨著付之一炬,但畢竟故土難忘,哪能隨便開大名府的玩笑呢?
在這方麵,武鬆畢竟心思粗糙了些。但他隨即說:“燕青沒那麽小心眼,又不會怪。”
潘小園忙道:“那是,那是自然。”
提醒他一句,就此打住,不然就成挑撥他兄弟關係了。
不過除了這事,她也沒太多說話的心思。眼前的一切新鮮有趣,單是新宋門大街這一帶,就把陽穀縣最繁榮的縣衙廣場比到了塵埃裏。武鬆是見識過東京城的,此時不慌不忙地帶著她穿過擁擠的人群,對旁邊的喧嘩熱鬧一概不感興趣,隻是偶爾掃一眼混在人群中的官兵——大多也在閑聊、喝茶、看熱鬧。
自己好歹也是見識過後世的人山人海的,潘小園覺得不能被他比下去。眼花繚亂的還沒來得及多瞧,旁邊有人湊上來了。
是抬轎子的。其中一個領頭的笑嘻嘻地拉生意:“這位官人,舍得讓你家娘子在外麵踏風塵走路?不如乘小人的轎子,你們去哪兒?”
武鬆本能一揮手,就要解釋“這不是我娘子”,潘小園在後麵一拉他衣襟。費那口舌做什麽。
隨口問:“去北邊舊封丘門,要多少錢?”隻是了解一下首都物價。
那抬轎子的一聽她口音,就明白不是本地人,笑嘻嘻道:“喲,那可遠。不過今兒開市第一單,小人給你們個好價錢。”說著手一比,兩根手指頭。
潘小園一驚:“二百?”
那轎夫笑道:“娘子不常進城吧?咱們東京什麽都得貴一點兒,你去問問別家,遮莫都得二百五起,哪裏找小人這般價!”
潘小園笑了。欺負我們外地人不成?
拉拉武鬆,“咱走,我又不是小腳。”
那轎夫開始還追著武鬆,這會子也看明白了這倆人誰管錢,轉而追著潘小園,叫道:“噯,娘子別走,給你們一百八……一百六……”
潘小園尋思片刻。其實轎子的價格倒沒她想的那麽離譜,隻比陽穀縣貴一點點。記得當年不小心上了西門慶的轎子,坐上去就後悔了:幾個轎夫走在街上神氣十足,旁邊升鬥小民紛紛讓路,完全是五星級待遇。
可東京就不一樣了,大小轎子遍地走,經常還得跟行人車馬搶路。究其原因,大約還是因為經濟發達。在陽穀縣,轎子屬於稀缺奢侈品,隻有官宦人家才會需求,價錢便水漲船高;而在這裏,算是個正常商品,有競爭,價格自然高不到哪兒去。
她犯了職業病,正分析著,聽武鬆說話了,聲音有點猶豫:“舊封丘門確實挺遠,要走半個城,咱們也不缺錢。”
潘小園趕緊搖頭笑道:“不,我可不願意悶在裏頭,我還想看景兒呢。”
坐轎子有什麽意思,跟他並肩走路聊天多愜意。東京城民風比陽穀縣開放許多,雖有一頂頂小轎穿梭街頭,但也不乏妙齡婦女拋頭露麵在街上走,不缺她一個。
那轎夫眼見沒指望,搖搖頭,去拉別的生意了。
武鬆大約也明白她心思,朝她一笑,也不多說什麽。可沒走兩步,又被堵住了。
“官人是去舊封丘門的?上車唄!一人二十錢!”
潘小園抬頭一看,隻見路上一個敞篷小騾車兒,上麵載著幾捆新鮮蘿卜,還坐著兩三個百姓,有男有女。其中兩個人給那車夫付一把錢,跳下車走了,便又空出來兩個位子。那趕車的正朝武鬆招手呢。
武鬆一見,拉拉潘小園袖子,大步過去,笑道:“咱們坐車。”
潘小園樂了。今日長見識,古代版的拚順風車。
那趕車的把潘小園拉上去,見小娘子嬌怯怯的,還特意找出個藤編坐墊給她。然後武鬆跳上車,那車明顯往下一沉,前麵的騾子噴出一口粗氣。
那趕車的心疼地拍拍騾子腦袋,改口:“官人對不住,你得給三十。”
潘小園笑道:“他哪有那麽重!二十五!”
武鬆輕聲笑道:“這麽便宜,就別講價了。”抬頭對那車夫說:“放心,不少你的。”
袖子裏掏出一把錢,先付為敬。那車夫眼睛樂得沒縫,連聲道謝。
小鞭子一揮,騾車慢慢開動。武鬆和潘小園雖然占了兩人的空位,但武鬆人高馬大的,車子一晃,不免擠著旁邊那位,連忙道聲歉。潘小園悄悄把他往自己身邊拉一拉。
路邊的小商鋪慢慢倒退,一副副神色各異的麵孔擦肩而過,潘小園舍不得眨眼睛。高高低低的招牌布幡,甚至有內置燈燭的燈箱廣告。李慶家當鋪、一窟鬼茶坊、張家油餅、醜婆婆藥鋪、孫好手饅頭、橋西賈家瓠羹、黃胖家乳酪,一個個都得是紅遍一時的注冊商標;進了舊宋門內城,便是第二甜水巷,更是人來車往,駢肩疊跡:稅務局、酒肆、靴店、巷陌路口的香飲店、鮮切花店、觀音院、冥紙鋪、烤餅爐、老孫家羊肉鋪,一個挨著一個,裏麵都是人滿為患,忙得熱火朝天。
寬闊的街道兩側,是鋪著磚石的排水溝渠。路上的流動攤販更是數不勝數:送外賣的、剃頭修麵的、搖旗算命的、販馬販鷹的、鬥茶鬥雞的。兩個耍把式賣藝的爭地盤,扭打在一起,醜態畢現,三五十人圍著起哄笑鬧,也沒人管。
武鬆和潘小園目不轉睛盯著打架那兩個人,再互相看一眼,眼中都是一個意思:武功這麽爛,還敢當街丟人現眼?
那趕騾車的知道兩位客人不是本地,隻以為他們心慌害怕,半是自豪,半是賣弄,笑道:“客人莫慌,城裏熱鬧,成天有些小打小鬧,不新鮮!”
再拐一個彎,車子直奔北去,遠遠的看到個路東矗立著一座高樓大廈,足有五六層,飛橋欄檻,珠簾繡額,繡旆相招,掩翳天日,裏麵絲竹悅耳,歡聲笑語直飄下來。
那趕車的笑著介紹:“這是咱東京城最大的白礬樓,小的辛苦趕一年車,能去裏頭吃頓酒。”
潘小園讚歎兩句,好奇問道:“怎的這樓,底下三層都是陽台,四層五層卻連窗子都沒一扇?”
那趕車的指著另一邊,笑道:“娘子你看,對麵是什麽?”
潘小園扭頭一看,路西隔街高牆朱門,還守著不少精神筆挺的保鏢。猶豫著問:“這是……誰家的大宅子?”
那趕車的哈哈大笑:“白礬樓五樓的窗子要是開了,官家的一舉一動,今兒幸了哪個娘娘,明兒罵了哪個大臣,可都讓咱們小老百姓看見嘍!”
潘小園:“……”
書法家皇帝竟然如此親民,隱私都難以得到保障。
他就沒聽說過山東梁山泊的土匪好漢們,整天念叨著“殺去東京,奪了鳥位”?隻可惜李逵李大哥沒見過東京大內這麽寒酸的樣兒,否則隻怕早就揣著板斧下山了。
扭頭看看大內,又迴頭看看白礬樓,心潮澎湃。此前她一切對於“開酒樓”的憧憬,都比不上這座現實酒樓對她的震撼。生意做到這份上,不枉一生了。
一眨眼的工夫,大內皇宮就過去了。潘小園意猶未盡地眺望一番,忽然餘光一瞥,整個人僵住了。
視野裏出現一座勻稱挺拔的褐色佛塔,在溫和的冬日陽光下熠熠生輝。
不由自主地脫口而出:“開封鐵塔!”
那趕車的聽了,笑道:“娘子說得差了,這是開寶寺塔,不是鐵的,是琉璃磚。”
潘小園捂著臉,簡直想原地跳一圈,心裏說:“在後世我們管它叫鐵塔,門票四十塊人民幣,學生半價。”
武鬆見她驚喜讚歎的模樣,也忍不住笑,低聲提醒一句:“別忘了我們是來幹什麽的。”
潘小園“嗯”一聲,強迫自己平靜下來。今天這趟車,不是開封一日遊,而是要去北外城的風門拜山頭。他們手裏還拿著武鬆的半輩子積蓄,此次談判的成果,直接影響著此後她在東京的發展前途。
再往遠了說,她是來給梁山建立暗樁的。既要隱姓埋名,又要爭取打入上流社會,探聽朝廷“剿匪”的風向。任重而道遠,初始團隊隻有八個人,起始資金隻有一千貫,怕是還不夠在剛才那個白礬樓包一夜場的。
更別提……偷眼看看武鬆,兩人身上還有個不能多說的重擔。宋金之盟,江湖密信,周老先生的囑托。
心裏一平靜,再看周圍的市井風情,就顯得沒那麽吸引人,多了些置身事外的冷靜。
此時騾車沿馬行街往北,過了大內,街上便又多了不少亂象:抱大腿的乞丐神出鬼沒,年輕婦人蓬頭垢麵,抱著小孩跪在十字路口,逢人便磕頭,麵前一張寫滿辛酸故事的紙,上麵壓著個小破碗,碗裏寥寥幾個錢;一個穿得破破爛爛的小夥子,剛剛被從大宅院門口打出來,倒在街上哭鬧撒潑,一堆人圍著看。
街角的“望火樓”——相當於巡邏警戒的消防局——此時空無一人,樓裏胡亂堆著水缸水盆。
李慶家襆頭店門口,讓幾個明顯是混混潑皮的漢子圍住,其中一個手伸出來,大約是在討保護費;而街道另一邊,幾個無所事事的巡邏士兵對此視而不見,反而圍在一起非法賭錢,軍容不整,醜態百出。聽到騾車駛過的聲音,幾個兵卒抬頭一看,見車上坐著個俏麗小婦人,麵前沒遮沒擋的,都是眼睛一亮,肆無忌憚地盯著她看,其中一個吹了聲口哨。
武鬆輕輕瞪了一眼過去,幾人才噤聲,嘻嘻笑著圍在一起,不知討論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