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通過對韓小滿的接觸了解,一初大師同樣也確定了韓小滿具備了悲天憫人的慈悲心壞。
輔佐這樣的真命天子,值得全力以赴!
自己帶著前朝血脈蓮淨,歸隱嵩山三十載,如今也該不辱使命的翱翔九天了!
“是,師傅!”蓮淨聖潔如玉的麵容,無波無瀾。
“你自己的身份,為師早已告訴你,你選擇了皈依佛門,放下前塵,為師為你感到高興。
但為師現在卻不得不為了天下蒼生,親手將你送入紅塵,韓小滿不僅僅是真命天子,其實也是你的親侄女。”
一初大師的聲音裏透著深遠的味道,蓮淨的身世,甚為隱秘。
元帝的兄長為了奪位,安排了他自己的庶女入宮,勾引元帝,試圖給他戴上亂倫的罪名。
可惜元帝當時寵愛皇後一人,旁人難以靠近一分,隻是在皇後懷孕期間,元帝身邊的人,終究被人收買,元帝被下藥之下,不得不被人埋下了這樣的暗裝。
大怒的元帝,差點將身邊伺候的人全部處死,也差點清空後宮,卻因此,得罪了太多世家貴族。
元後為了緩和君臣劍拔弩張的關係,強逼元帝選秀,自此,帝後不和。
而元帝的兄長,將承了雨露懷孕的庶女偷偷放在府中,等到臨盆之際,才高調送到了元後麵前。
元帝大怒,當場就要下令處死正在生養的女人。元後全力阻攔了元帝的這番暴怒,雖然如此,也隻是保住的孩子一命,女子在生養的時候,年紀過小,血崩而亡。
元後死命懇求元帝,才讓人抱走了啼哭的嬰兒,而這個嬰兒便是蓮淨。
蓮淨在聽到韓小滿是自己親侄女的時候,一向無波無瀾的聖潔麵容,有了驚詫,漸而微微露出了仙人般的微笑。
原來如此,難怪自己看到她的時候,會感到愉悅!
方貴羅順兩人在韓小滿迴來說到馬上準備下一季水稻的時候,沒有人懷疑韓小滿的話,因為他們也聽到了這股來勢洶湧的輿論。
沒有費太多口舌,本就信奉菩薩的兩村的人,加上信服韓小滿,是以,當天兩個村的人,半點不耽誤的就開始了準備稻種孵芽。
韓小滿的稻種是在兩個村子買的,孵芽也是由兩個村裏人幫著孵芽的。
韓小滿在縣郊擁有兩千畝水田的事,讓兩個村的人都感到了興奮,果然,韓大小姐,不愧是會當家的大家主。
照這樣下去,就是不依靠玉清當官,韓大小姐,也一樣能帶著全村人過上好日子!
若是能多出一季水稻來,當然比種冬麥強多了,更何況如今的鬼天氣,誰心裏都打鼓,明年的冬麥能有收成麽?
此時的縣尊吳培海,自然也聽到了這來勢洶湧的輿論,吃驚之餘,也不禁抬頭看天,深深的思量起來。
這一次,自己無意中在災年豐收,得罪太多同僚。本想豪賭一次,普及教化,要麽成功,名垂青史,要麽失敗,傾家蕩產。
可自己還是沒有想到,在這樣的情況下,無意中又攪和了太孫的好事,時局變幻莫測,太孫雖然也岌岌可危,但他若想泄憤於自己,自己根本就難逃出生天。
之前自己倒是想著有穆宗明頂在自己前麵的,可惜,自己還是相差了,若是太孫沒有能力掰動穆宗明,也隻有拿自己出氣了!
怕是現在太孫連玉清都不敢輕易掰動了,既然自己已經豪賭了一次,何妨再賭?天生自己早已沒有退路!
想到這的吳培海,臉色慎重的傳了黃師爺。
“邀請一初大師,本縣要設壇問天!”
既然外麵瘋傳是菩薩執意,自己這個縣尊便見一見嵩山寺的一初大師,本縣雖然尊的是孔孟,但慶武皇上都如此信奉高僧,自己這個小小臣子,如何不能效仿?
第二天,全縣的百姓,大多數都湧向了縣城,觀看縣尊主持的開壇問天。
一初帶上帶上蓮淨,踏上了祭壇最高處,虔誠拜佛。縣尊緊跟其後,再其後便是地方小官小吏,最後便是寧陽有頭有臉的士紳賈商,韓小滿跟韓承兩人有幸被縣尊緊急邀請了過來捧場。
韓承看著四周一眼看不到邊的人群,實在是難以描述內心的糾結。
韓承知道這件事,自己的女兒功不可沒,但事情發展到現在,卻不是自己女兒能左右的了!
一初大師也許在好賭一個可以進宮的機會,吳培海呢?
難道是因為他免費教化的豪賭,叫他感到了後退無路,才豁出去再賭一場?
可免費教化的豪賭,最差不過罷官,若是賭再種一季水稻,失去的也許不僅僅是罷官,而是誅殺啊!
要知道不論是哪一個朝代,地方父母,第一要務,便是兩稅,吳培海如此,乃是地方官的大忌啊!
明年即使因為天災沒有了夏稅,也不會有人怪罪於地方官,但若是有了人為的因素幹擾了夏稅,誰也沒有辦法給你脫罪!
“夏閣老,這兩天為了這一季的秋稅,朝廷意見分成了兩派,你至今沒有表態,你也說說吧!”
六十來歲的慶武帝,不冷不熱的看向自己的臣子。
哼,夏以純,你想兩邊都不得罪?朕怎麽可能允許你左右逢源?若不然,你這個首輔之位也不要占了!
“迴稟皇上,三年前,我朝才修正了兩稅,言明官田不納稅,民田納稅三成,軍戶的屯田,納稅兩成。遇旱遇浶遇蝗災,可酌情減免民田屯田兩稅。”
夏以純不卑不亢的迴答著皇上的問話。
身為首輔,自然也深深擔憂天下糧倉,擔憂食不果腹的百姓,會不會不得不成為流民,甚至成為危害一方的土匪,更甚至索性揭竿而起。
但即便深深擔心這些,也絕沒有想過這樣荒唐的諫言。
這些吃著山珍海味的勳貴們,竟然給皇上上折子,諫言加賦所有沒有欠收的地區,補貼其他受災地方。
看起來似乎有道理,可政令竟然可以如此隨意的更改麽?想加稅就加稅,想加多少稅就加多少稅?
這些勳貴們,一張口竟然就要加那些地方三成秋稅,三成加三成,辛勞半年的百姓,隻留下四成的口糧。
看似百姓還有口吃的,可真正有口吃的人,並沒有多少!天下大多數的良田,不是在士紳勳貴手裏,就是在地主手裏,種田的大多數人還是佃戶。
佃戶們被朝廷強行征稅六成之後,地主們難道就不要佃戶交租子了麽?這些勳貴是覺得好日子過膩了,想逼天下佃戶們都造反麽?
若是拋開自己家族,夏以純甚至覺得此時此刻,應該將天下官田充以納稅,這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
可惜自己也明白,官田這樣的集體,不是自己一個人能撬動的,甚至連自己的家族,也早已成為了這一集體當中,自己都沒有立場說官田什麽。
☆、145 歸來
哪怕自己是純臣之首,自己也無法站出來直指官田,隻因為每一個純臣的家族,也都是依靠官田養家的。
可便是這樣,自己也無法開口,將這個重擔,不負責任的推卸到本就辛苦艱難的百姓身上。
“哼,難道你身為首輔,竟然對此束手無策?”
皇上大怒,叫你表態得罪人,你倒是曉得鑽空子呢,三年前朕若是知道會有這麽多地方受災,朕早就這麽加稅了!
豐收的農戶,存著那麽多口糧幹什麽?造反麽?隻有讓這些賤民,餓不死,吃不飽,才沒有力氣造反,不然朕這麽籠絡你們士紳學子幹什麽?
“迴稟皇上,臣自從旱情開始,也常常夜不能寐,擔心天下百姓無以為糧。秋收以來,慶武十八個省中,晉中省,南林省,山丹省,受災最重,這一次的秋收根本難以完成。
難能可貴的是,晉中省臨汾府下麵三個縣,沙坪縣,寧陽縣,和順縣,三個縣在如此重災區當中,保持了往年的豐收。
如今首當其衝,要接濟的就是這三個省,其餘十五省,豐收的有五個,欠收的有六個,餘下的也是損失過半的。
以微臣之見,在旱災之年,能獲得豐收的地方,當以嘉獎,同時也鼓勵豐收的地方賈商,捐贈錢糧賑災。
而受災嚴重的地區,賈商更是要出錢出糧,哪怕全部出了也是該的,若不然餓極了的百姓,一旦成為流民,對這些地方的賈商來說,也是一大危害!”
夏以純感覺自己被皇上不悅,雖然明明知道皇上要自己表態得罪人,但自己依舊不想成全了那些勳貴們。
哼,全國的賈商,數的上來的,誰家背後不是這些勳貴?你們舍不得錢就加賦百姓,殊不知眼前的這位皇上,對付起來賈商,可是眼都不眨的!
皇上臉色不善,哼!還以為你一直龜縮不肯表態是不想得罪人,誰知道你竟然如此的不識抬舉,把目光都盯著自己的兒子孫子呢!
慶武皇帝土匪出身,登基後,建立龐大的後宮,生出了上百的兒子,上百的孫子。
在慶武帝眼裏,將自己的兒子孫子散到慶武各地,慶武的江山,自然穩穩的被掌控在手裏。
雖然自己打殺那麽多前朝賈商,但慶武如今的賈商,哪個不是自家的?也就是那些不起眼的小商,自家兒子孫子,沒那個眼角看罷了。
“既然愛卿如此諫言,明天早朝,百官一起再議吧!”
朕正好也要看看,吃著自己喝著自己的這些士子們,有多少人把眼光放到了自己兒子孫子身上的!
“玉清,我剛剛收到兩個消息,皇上有意要在這一季,給沒有受災的百姓加賦三成。
本來晉中省是在免賦之列的,但晉中省中的寧陽縣,沙坪縣,和順縣,卻被單獨列出來,不但不會免賦,還要加賦三成。
為了這件事,朝廷分成了兩派,士子堅決反對加賦,擁護首輔夏閣老主見,要求賈商捐贈錢糧。
但勳貴們沒有一個人肯答應,堅持要這些豐收的地方加賦三成,貼補受災地區百姓。
玉清,對這個消息,你怎麽看?”
“老師,肆意加賦百姓不可取,強加給賈商,也不是辦法,慶武如今隻要是有臉麵的賈商,背後都有勳貴支持,這些皇子皇孫們大量吃幹股的現象,比比皆是。
不僅僅有識之士可以預見,怕是皇上也是知道的。
百姓食不果腹,而這些皇子皇孫們還想著讓百姓再少吃一些,再少穿一些,我隻能對此失望,卻沒有絲毫的辦法。
除非天變了心意!”
柳玉清這段日子,跟穆宗明幾乎是朝夕相處,不僅僅跟著穆宗明一起學習,更是跟著他觀看他處理政務。
柳玉清深深感覺到,穆宗明對自己的信任跟栽培,穆宗明此人,看起來是純臣,對皇上忠心耿耿,但事實上,柳玉清還是分辨出來,他效忠的是天下百姓,而不是皇上。
是以,自己也迴給他如此兩意的話!
天變,既可以是如此異常天氣轉變讓百姓有個豐收年,也可以是皇上換了人或者換了想法。
“玉清,你還年輕,激進了啊!天才變三十年,若是按照曆史發展來看,一個朝代的滅亡,一般最少也要曆經兩代。
每一次朝代更迭,最苦的還是百姓,倒不如從幾百個龍子龍孫當中,暗地裏挑選一個胸懷天下的,隻是為師也不得不承認,目前為師還沒有觀察到啊。
海,扯遠了,這件事,我身在這個位置上,也不得不卷進去表態,你以為我應該如何表態?”
穆宗明經過這段時間,早已將柳玉清當成是自己親兒子一樣栽培,跟玉清的對話,也不再遮遮掩掩。
隨著跟玉清的深交,穆宗明驚奇的發覺,玉清對政務簡直有如神通,如此良材,簡直千年不遇啊!
“老師身為士子,自然得站在士子陣營,如此才能不起眼!天高皇帝遠的,那邊就是震怒,也有京城的大人們頂著。若不然站到了勳貴立場,老師可是鶴立雞群了!”
柳玉清對現在的帝王家族,簡直半點好感也無,若非得知後麵發生奪嫡戰爭,禍及大半江山,自己連官場都不願意踏足。
隻願意早些帶著家人,去端木靖的後方吧!穆宗明老師,看起來對慶武也沒有太多執著,倒也是好事。
“哈哈哈!你年輕輕的,倒是個滑頭,我隻是可憐天下百姓,太難太難啊!
不說這個了,另外一個消息,還是寧陽那邊的,這是寧陽縣尊吳培海的事。
沒有想到,這個吳培海還真是敢想敢做的,竟然默不作聲的就在寧陽開展起來免費教化男女孩童的創舉。
這還不算,吳培海在如此異常的天氣裏,邀請了嵩山寺的一初大師,設壇問天,結果,你知道吳培海下了什麽命令麽?
輔佐這樣的真命天子,值得全力以赴!
自己帶著前朝血脈蓮淨,歸隱嵩山三十載,如今也該不辱使命的翱翔九天了!
“是,師傅!”蓮淨聖潔如玉的麵容,無波無瀾。
“你自己的身份,為師早已告訴你,你選擇了皈依佛門,放下前塵,為師為你感到高興。
但為師現在卻不得不為了天下蒼生,親手將你送入紅塵,韓小滿不僅僅是真命天子,其實也是你的親侄女。”
一初大師的聲音裏透著深遠的味道,蓮淨的身世,甚為隱秘。
元帝的兄長為了奪位,安排了他自己的庶女入宮,勾引元帝,試圖給他戴上亂倫的罪名。
可惜元帝當時寵愛皇後一人,旁人難以靠近一分,隻是在皇後懷孕期間,元帝身邊的人,終究被人收買,元帝被下藥之下,不得不被人埋下了這樣的暗裝。
大怒的元帝,差點將身邊伺候的人全部處死,也差點清空後宮,卻因此,得罪了太多世家貴族。
元後為了緩和君臣劍拔弩張的關係,強逼元帝選秀,自此,帝後不和。
而元帝的兄長,將承了雨露懷孕的庶女偷偷放在府中,等到臨盆之際,才高調送到了元後麵前。
元帝大怒,當場就要下令處死正在生養的女人。元後全力阻攔了元帝的這番暴怒,雖然如此,也隻是保住的孩子一命,女子在生養的時候,年紀過小,血崩而亡。
元後死命懇求元帝,才讓人抱走了啼哭的嬰兒,而這個嬰兒便是蓮淨。
蓮淨在聽到韓小滿是自己親侄女的時候,一向無波無瀾的聖潔麵容,有了驚詫,漸而微微露出了仙人般的微笑。
原來如此,難怪自己看到她的時候,會感到愉悅!
方貴羅順兩人在韓小滿迴來說到馬上準備下一季水稻的時候,沒有人懷疑韓小滿的話,因為他們也聽到了這股來勢洶湧的輿論。
沒有費太多口舌,本就信奉菩薩的兩村的人,加上信服韓小滿,是以,當天兩個村的人,半點不耽誤的就開始了準備稻種孵芽。
韓小滿的稻種是在兩個村子買的,孵芽也是由兩個村裏人幫著孵芽的。
韓小滿在縣郊擁有兩千畝水田的事,讓兩個村的人都感到了興奮,果然,韓大小姐,不愧是會當家的大家主。
照這樣下去,就是不依靠玉清當官,韓大小姐,也一樣能帶著全村人過上好日子!
若是能多出一季水稻來,當然比種冬麥強多了,更何況如今的鬼天氣,誰心裏都打鼓,明年的冬麥能有收成麽?
此時的縣尊吳培海,自然也聽到了這來勢洶湧的輿論,吃驚之餘,也不禁抬頭看天,深深的思量起來。
這一次,自己無意中在災年豐收,得罪太多同僚。本想豪賭一次,普及教化,要麽成功,名垂青史,要麽失敗,傾家蕩產。
可自己還是沒有想到,在這樣的情況下,無意中又攪和了太孫的好事,時局變幻莫測,太孫雖然也岌岌可危,但他若想泄憤於自己,自己根本就難逃出生天。
之前自己倒是想著有穆宗明頂在自己前麵的,可惜,自己還是相差了,若是太孫沒有能力掰動穆宗明,也隻有拿自己出氣了!
怕是現在太孫連玉清都不敢輕易掰動了,既然自己已經豪賭了一次,何妨再賭?天生自己早已沒有退路!
想到這的吳培海,臉色慎重的傳了黃師爺。
“邀請一初大師,本縣要設壇問天!”
既然外麵瘋傳是菩薩執意,自己這個縣尊便見一見嵩山寺的一初大師,本縣雖然尊的是孔孟,但慶武皇上都如此信奉高僧,自己這個小小臣子,如何不能效仿?
第二天,全縣的百姓,大多數都湧向了縣城,觀看縣尊主持的開壇問天。
一初帶上帶上蓮淨,踏上了祭壇最高處,虔誠拜佛。縣尊緊跟其後,再其後便是地方小官小吏,最後便是寧陽有頭有臉的士紳賈商,韓小滿跟韓承兩人有幸被縣尊緊急邀請了過來捧場。
韓承看著四周一眼看不到邊的人群,實在是難以描述內心的糾結。
韓承知道這件事,自己的女兒功不可沒,但事情發展到現在,卻不是自己女兒能左右的了!
一初大師也許在好賭一個可以進宮的機會,吳培海呢?
難道是因為他免費教化的豪賭,叫他感到了後退無路,才豁出去再賭一場?
可免費教化的豪賭,最差不過罷官,若是賭再種一季水稻,失去的也許不僅僅是罷官,而是誅殺啊!
要知道不論是哪一個朝代,地方父母,第一要務,便是兩稅,吳培海如此,乃是地方官的大忌啊!
明年即使因為天災沒有了夏稅,也不會有人怪罪於地方官,但若是有了人為的因素幹擾了夏稅,誰也沒有辦法給你脫罪!
“夏閣老,這兩天為了這一季的秋稅,朝廷意見分成了兩派,你至今沒有表態,你也說說吧!”
六十來歲的慶武帝,不冷不熱的看向自己的臣子。
哼,夏以純,你想兩邊都不得罪?朕怎麽可能允許你左右逢源?若不然,你這個首輔之位也不要占了!
“迴稟皇上,三年前,我朝才修正了兩稅,言明官田不納稅,民田納稅三成,軍戶的屯田,納稅兩成。遇旱遇浶遇蝗災,可酌情減免民田屯田兩稅。”
夏以純不卑不亢的迴答著皇上的問話。
身為首輔,自然也深深擔憂天下糧倉,擔憂食不果腹的百姓,會不會不得不成為流民,甚至成為危害一方的土匪,更甚至索性揭竿而起。
但即便深深擔心這些,也絕沒有想過這樣荒唐的諫言。
這些吃著山珍海味的勳貴們,竟然給皇上上折子,諫言加賦所有沒有欠收的地區,補貼其他受災地方。
看起來似乎有道理,可政令竟然可以如此隨意的更改麽?想加稅就加稅,想加多少稅就加多少稅?
這些勳貴們,一張口竟然就要加那些地方三成秋稅,三成加三成,辛勞半年的百姓,隻留下四成的口糧。
看似百姓還有口吃的,可真正有口吃的人,並沒有多少!天下大多數的良田,不是在士紳勳貴手裏,就是在地主手裏,種田的大多數人還是佃戶。
佃戶們被朝廷強行征稅六成之後,地主們難道就不要佃戶交租子了麽?這些勳貴是覺得好日子過膩了,想逼天下佃戶們都造反麽?
若是拋開自己家族,夏以純甚至覺得此時此刻,應該將天下官田充以納稅,這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
可惜自己也明白,官田這樣的集體,不是自己一個人能撬動的,甚至連自己的家族,也早已成為了這一集體當中,自己都沒有立場說官田什麽。
☆、145 歸來
哪怕自己是純臣之首,自己也無法站出來直指官田,隻因為每一個純臣的家族,也都是依靠官田養家的。
可便是這樣,自己也無法開口,將這個重擔,不負責任的推卸到本就辛苦艱難的百姓身上。
“哼,難道你身為首輔,竟然對此束手無策?”
皇上大怒,叫你表態得罪人,你倒是曉得鑽空子呢,三年前朕若是知道會有這麽多地方受災,朕早就這麽加稅了!
豐收的農戶,存著那麽多口糧幹什麽?造反麽?隻有讓這些賤民,餓不死,吃不飽,才沒有力氣造反,不然朕這麽籠絡你們士紳學子幹什麽?
“迴稟皇上,臣自從旱情開始,也常常夜不能寐,擔心天下百姓無以為糧。秋收以來,慶武十八個省中,晉中省,南林省,山丹省,受災最重,這一次的秋收根本難以完成。
難能可貴的是,晉中省臨汾府下麵三個縣,沙坪縣,寧陽縣,和順縣,三個縣在如此重災區當中,保持了往年的豐收。
如今首當其衝,要接濟的就是這三個省,其餘十五省,豐收的有五個,欠收的有六個,餘下的也是損失過半的。
以微臣之見,在旱災之年,能獲得豐收的地方,當以嘉獎,同時也鼓勵豐收的地方賈商,捐贈錢糧賑災。
而受災嚴重的地區,賈商更是要出錢出糧,哪怕全部出了也是該的,若不然餓極了的百姓,一旦成為流民,對這些地方的賈商來說,也是一大危害!”
夏以純感覺自己被皇上不悅,雖然明明知道皇上要自己表態得罪人,但自己依舊不想成全了那些勳貴們。
哼,全國的賈商,數的上來的,誰家背後不是這些勳貴?你們舍不得錢就加賦百姓,殊不知眼前的這位皇上,對付起來賈商,可是眼都不眨的!
皇上臉色不善,哼!還以為你一直龜縮不肯表態是不想得罪人,誰知道你竟然如此的不識抬舉,把目光都盯著自己的兒子孫子呢!
慶武皇帝土匪出身,登基後,建立龐大的後宮,生出了上百的兒子,上百的孫子。
在慶武帝眼裏,將自己的兒子孫子散到慶武各地,慶武的江山,自然穩穩的被掌控在手裏。
雖然自己打殺那麽多前朝賈商,但慶武如今的賈商,哪個不是自家的?也就是那些不起眼的小商,自家兒子孫子,沒那個眼角看罷了。
“既然愛卿如此諫言,明天早朝,百官一起再議吧!”
朕正好也要看看,吃著自己喝著自己的這些士子們,有多少人把眼光放到了自己兒子孫子身上的!
“玉清,我剛剛收到兩個消息,皇上有意要在這一季,給沒有受災的百姓加賦三成。
本來晉中省是在免賦之列的,但晉中省中的寧陽縣,沙坪縣,和順縣,卻被單獨列出來,不但不會免賦,還要加賦三成。
為了這件事,朝廷分成了兩派,士子堅決反對加賦,擁護首輔夏閣老主見,要求賈商捐贈錢糧。
但勳貴們沒有一個人肯答應,堅持要這些豐收的地方加賦三成,貼補受災地區百姓。
玉清,對這個消息,你怎麽看?”
“老師,肆意加賦百姓不可取,強加給賈商,也不是辦法,慶武如今隻要是有臉麵的賈商,背後都有勳貴支持,這些皇子皇孫們大量吃幹股的現象,比比皆是。
不僅僅有識之士可以預見,怕是皇上也是知道的。
百姓食不果腹,而這些皇子皇孫們還想著讓百姓再少吃一些,再少穿一些,我隻能對此失望,卻沒有絲毫的辦法。
除非天變了心意!”
柳玉清這段日子,跟穆宗明幾乎是朝夕相處,不僅僅跟著穆宗明一起學習,更是跟著他觀看他處理政務。
柳玉清深深感覺到,穆宗明對自己的信任跟栽培,穆宗明此人,看起來是純臣,對皇上忠心耿耿,但事實上,柳玉清還是分辨出來,他效忠的是天下百姓,而不是皇上。
是以,自己也迴給他如此兩意的話!
天變,既可以是如此異常天氣轉變讓百姓有個豐收年,也可以是皇上換了人或者換了想法。
“玉清,你還年輕,激進了啊!天才變三十年,若是按照曆史發展來看,一個朝代的滅亡,一般最少也要曆經兩代。
每一次朝代更迭,最苦的還是百姓,倒不如從幾百個龍子龍孫當中,暗地裏挑選一個胸懷天下的,隻是為師也不得不承認,目前為師還沒有觀察到啊。
海,扯遠了,這件事,我身在這個位置上,也不得不卷進去表態,你以為我應該如何表態?”
穆宗明經過這段時間,早已將柳玉清當成是自己親兒子一樣栽培,跟玉清的對話,也不再遮遮掩掩。
隨著跟玉清的深交,穆宗明驚奇的發覺,玉清對政務簡直有如神通,如此良材,簡直千年不遇啊!
“老師身為士子,自然得站在士子陣營,如此才能不起眼!天高皇帝遠的,那邊就是震怒,也有京城的大人們頂著。若不然站到了勳貴立場,老師可是鶴立雞群了!”
柳玉清對現在的帝王家族,簡直半點好感也無,若非得知後麵發生奪嫡戰爭,禍及大半江山,自己連官場都不願意踏足。
隻願意早些帶著家人,去端木靖的後方吧!穆宗明老師,看起來對慶武也沒有太多執著,倒也是好事。
“哈哈哈!你年輕輕的,倒是個滑頭,我隻是可憐天下百姓,太難太難啊!
不說這個了,另外一個消息,還是寧陽那邊的,這是寧陽縣尊吳培海的事。
沒有想到,這個吳培海還真是敢想敢做的,竟然默不作聲的就在寧陽開展起來免費教化男女孩童的創舉。
這還不算,吳培海在如此異常的天氣裏,邀請了嵩山寺的一初大師,設壇問天,結果,你知道吳培海下了什麽命令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