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娟癟著嘴出去。
下午她生了一場悶氣,氣著氣著就想吐了,小丫頭請了府醫過來看,原來是有了身子了。吳襄聽說了,還特地給吳榮一天假讓吳榮陪陪餘娟。
吳榮盼孩子也是盼了好幾年了,現在看餘娟小臉在紅色的被子下麵顯得越發煞白,頗有些心疼。
“今日特地迴來陪你的。我跟三嫂說了,再替你這裏撥個下人過來,要吃什麽要喝什麽盡管跟三嫂說。”吳榮還記得那個時候他跟苗秋紋被騙了,是三嫂餘氏拿了銀子給他,他感激至今。所以他對餘榕印象最好,平日吃穿用度無一不妥帖,比起餘娟跟苗秋紋都稱職許多,所以他對餘榕很放心。
吳榮其實長的也極為端正,說話很有少年人的感覺,很能激發女人的母性。餘娟尤甚,他雖然對吳榮沒什麽愛戀之情,可是卻很喜歡他身上的那種勃勃生機。
“我曉得的,你若是忙的話先去忙去,我這裏不用你管。”她努力學餘榕的語氣,畢竟在她眼裏,餘榕可是連吳襄都拿下了。
可此時餘榕卻有些生氣,“你是說你以前就認得薑小姐,還……”
“不不不,我們沒什麽的,我那時去西北,正好她要嫁去西北,我們運輸的貨都在後頭走。我正跟家裏生悶氣,她也出來散心,就說了幾句話而已。我也是守禮之人,心裏覺得不大妥當,畢竟孤男寡女,所以就避開了,這才跟你哥哥的鏢隊遇上。”那個時候他還年輕,薑小姐相貌豔麗,很好相處又善解人意,若說他不動心,那是假的。可那都是一瞬間的,他聽說了薑小姐的苦悶,知道她並不願意嫁到西北,她代替她的從姐嫁過去的。他很同情他,想到他也是做什麽事情都要以吳慈柔為先,倆人說了些心裏話,後來他知道不對就走了。
餘榕皺眉:“她現在和離歸宗了,有沒有跟你再次聯絡?”以前的事情那就算了,畢竟以前吳襄也隻是個未婚小青年,而且沒什麽實質性的接觸,那就算了,可現在?
作者有話要說: 本文一百章了,撒花慶祝。
第101章
吳襄尷尬道:“她昨兒有差人過來, 我沒去, 後來出來的時候她又追上來?我都沒理會她的。”少年時期總有種英雄主義, 吳襄也不例外,可是他又是很理智的, 沒有再發展下去, 斷然拒絕要帶薑小姐走。既然以前沒有做的事情, 現在他也不想了,隻是碰上了後怕薑小姐對餘榕不利, 所以才說出來。
像他這樣的寒門子弟, 做事小心謹慎, 隻要有一點不利, 他就會先猜想,謀定而後動。有青雲梯誰都想上,可吳襄這個人野心是有,但也不想靠女人。況且他對餘榕情投意合,那等停妻再娶的事情他是絕對做不出來的。
餘榕摸了摸肚子, 鬆了一口氣:“我說她怎麽對我這樣。不過,也沒事, 你要是真有二心, 我就帶著孩子自己過。我可不是別人,相公在外胡搞亂搞還要忍,我是忍不了的。”
吳襄摸了摸她的肚子,嚴肅道:“你呀,好生養胎, 我就是死了也隻為你不為別人。”
娶高門女真的好嗎?還不如餘榕這樣,兩夫妻相濡以沫,有商有量,很多東西一旦摻雜了利益那就變了。
“隻為我?”餘榕伸出一根指頭點了點他的頭,故意裝刁蠻的樣子道:“要是不為我怎麽辦?”
夫妻倆都笑了起來,吳襄才鬆了一口氣。有這麽個善解人意的妻子可真好,這樣就不會經常有誤會也解不開,從而徒生煩惱。
餘娟頭次懷孕反應很大,餘榕讓府醫過來看了好幾次,說是要好好養著才行。餘榕也漸漸的把薑家的事情沒怎麽放在心上了,而餘榕自己也大著肚子,把年過完身子就好了許多了。凱裏縣聽說又調了一個縣令過來,之前那位縣令被革職了,也不知道那位有趣的王夫人怎麽樣了?
吳襄的茶引子因為此次芽茶的關係,打開了銷路,吳襄才稍微放下心來。但祭祀的事情還是縈繞在他的頭上,總不可能每次都去偷人吧,根本性的問題還是得廢除這樣的傳統,可他卻一時沒有思緒。
“還不快睡,明兒還得早起,你餓不餓?”餘榕看在燈下已經坐了許久的吳襄。
吳襄這才迴過神來,摟住餘榕:“我不餓,在想事情。”
神女縣的老百姓因為政令得當,有了個豐收年。吳襄第二年開始招人修路修橋,對於老百姓來說做徭役,之前都是被剝削。可吳襄就想辦法,不給錢,但三餐管飽,一家出一個人就行。神女縣多山,山路崎嶇,太閉塞的地方無論發生慘絕人寰的事情,外麵也不會知道。
他幾乎天天在外麵奔波,餘榕在家裏養胎帶孩子,中秋之前收到宣氏來信。秋桐自認是餘家陪嫁來的丫頭,打趣了一句:“舅太太跟您還是這樣親熱。”
餘榕也喜道,“秋桐,我嫂嫂生了個兒子。快,你讓貴兒把東西挑好了,找認識的人把東西帶過去。”宣氏進門幾年就生了個女兒,張氏明裏暗裏都急,餘榕哪怕覺得還好,可每次收到嫂子來信,總是覺得她唄愁緒圍繞著,現在好了,總算是圓滿了。
敬天跑迴來先跟餘榕請安,他最近養了兩隻小烏龜,所以有事沒事總是往院子裏跑。
張媽又拿了張請柬過來,這是薑知州要卸任了,聽說要調新的知州來,所以請各知縣過去交代問題。說不定做的好的知縣還能得到賞識,餘榕不敢耽擱,找了吳榮來跟他說了情況,吳榮看了一眼餘榕沒做聲。
吳襄拿了請柬,換好了衣服,見餘榕還在睡覺,親了她幾下才去。
薑知州保養的很不錯,至少比他夫人看起來年輕許多了,他很頭痛,自家這個女兒怎麽就這麽軸?
吳襄又叫了一遍:“知州大人。”
薑知州這才迴過神來,笑道:“人老了就愛走神,你別介意。”
“您真是精壯能幹的時候,我們比您可差遠了。”隨口奉承一句,吳襄可真的不知道這位知州大人單獨喊自己來做什麽。
薑知州暗示:“我如今已近暮年,可家裏煩心事不少。”
可吳襄隻笑笑,完全不接茬,薑知州也知道他是個聰明人,便再也沒提一句其她的話。他女兒想嫁吳襄,首先得吳襄肯,這個事情才好辦,若是不肯,那光天化日朗朗乾坤,萬萬沒有奪人夫的道理,再者吳襄還是朝廷命官。
等迴到後院,薑夫人已經把大件都收起來了,看薑知州臉色不好,便嗤笑一聲:“再疼她,也不能做這個事情。我找人查了吳襄跟餘氏,那不是好惹的,吳襄為了餘氏可是連親娘都不理的,更何況是我們家閨女。”薑夫人是個十分重規矩的人,若不是前幾年薑知州任上犯了事,也不會被長房威脅把女兒嫁過去,現在女兒歸宗了,卻一門心思想嫁給有婦之夫。若不是她覺得太對不起女兒了,連試探都不會試探了。
薑知州走後,也調任了新的知州,姓江。是江河湖海的江,跟江大人的薑不一樣。
吳襄在知州府認識了幾個人,所以消息靈通許多,“這一位是鎮國公府的嫡次子,任知州就是走個過場。”就是撈政治資本了。
餘榕笑道:“不管是誰,反正咱們做好咱們自己的就行。”
餘榕在中秋節過後也發動了,這次卻又生了兒子,張媽等人經驗豐富,畢竟已經伺候過一次了。餘榕自己也更懂得照顧自己,所以她對自己這第二個兒子是很熟門熟路照顧的。敬哥兒也是天天來看弟弟,春草幾個不敢分心。
下麵的屬官或者商婦們各有表示,這樣的喜禮,隻要不送的太過分了,一般都會收的。餘榕看有許多玩具或者小手鐲這樣的,一一讓秋桐收起來。
她這些日子在坐月子,可是外麵的消息一點不敢落下,“你是說祭司犯了事,已經交往有司衙門了。”祭司在苗人這裏那是很大的象征,可是偏偏有苗人狀告祭司侵占田地做法不說,還把眾人交的供品全部私吞了,更告他殘害長老。。
其實像這種事情,本來內部處理就可以了,可是這對兄弟也是大有來頭。他們的父親是長老,本來可以當上祭司的,卻被現任祭司打壓,最後死的不明不白。兩兄弟伺機而動,找到機會就在大庭廣眾之下告了祭司。
“是,咱們三爺說,這事還得上官處理。他雖然是父母官,可茲事體大。”秋桐一邊說一邊確認,生怕自己遺漏。
餘榕挑眉:“那就好了。”
秋桐小聲道:“終於不再作孽了。”她是餘榕的貼身丫頭,貴兒又是吳襄最信任的小廝,可以說兩夫妻跟吳襄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祭司的事情她也很氣憤,但無可奈何,縣衙現在雖然裏裏外外已經換成她們的人了。可是隻要一出街口,那就是苗人的天下,前有金縣丞在幫襯,後有楊監生照看。
可楊監生這個人不好說,這次的事情他私下幫了大忙,隻是吳襄無法口頭表揚他,隻能夠在他的考評裏麵寫了優。若是能夠讓金縣丞下去,把楊監生調上來,吳襄也是願意運作一番的,當官當的可是朝廷命官,那可不是金家的官。
這件事情驚動了知州,他親自過來了,正好餘榕在月子裏,隻要讓張媽看著一些。因為餘娟那邊也就是這一兩個月的事情,也不能放鬆。
江知州長的很年輕,二甲頭名,是個允文允武的青年。見吳襄巨細無遺的把事情說了後,他沉吟一下,“這事也不能老是拖著不解決。”前任薑知州官場老油條,所有的事情隻要不鬧大,他就不會說什麽。
可江知州年輕氣盛,能夠來這裏就代表他想要做政績,又有什麽比這個更好。吳襄勢單力薄不敢接,可運籌帷幄十分好,他隻要略微安排就行,能做的出成績,才能更好的往上麵爬。
下午她生了一場悶氣,氣著氣著就想吐了,小丫頭請了府醫過來看,原來是有了身子了。吳襄聽說了,還特地給吳榮一天假讓吳榮陪陪餘娟。
吳榮盼孩子也是盼了好幾年了,現在看餘娟小臉在紅色的被子下麵顯得越發煞白,頗有些心疼。
“今日特地迴來陪你的。我跟三嫂說了,再替你這裏撥個下人過來,要吃什麽要喝什麽盡管跟三嫂說。”吳榮還記得那個時候他跟苗秋紋被騙了,是三嫂餘氏拿了銀子給他,他感激至今。所以他對餘榕印象最好,平日吃穿用度無一不妥帖,比起餘娟跟苗秋紋都稱職許多,所以他對餘榕很放心。
吳榮其實長的也極為端正,說話很有少年人的感覺,很能激發女人的母性。餘娟尤甚,他雖然對吳榮沒什麽愛戀之情,可是卻很喜歡他身上的那種勃勃生機。
“我曉得的,你若是忙的話先去忙去,我這裏不用你管。”她努力學餘榕的語氣,畢竟在她眼裏,餘榕可是連吳襄都拿下了。
可此時餘榕卻有些生氣,“你是說你以前就認得薑小姐,還……”
“不不不,我們沒什麽的,我那時去西北,正好她要嫁去西北,我們運輸的貨都在後頭走。我正跟家裏生悶氣,她也出來散心,就說了幾句話而已。我也是守禮之人,心裏覺得不大妥當,畢竟孤男寡女,所以就避開了,這才跟你哥哥的鏢隊遇上。”那個時候他還年輕,薑小姐相貌豔麗,很好相處又善解人意,若說他不動心,那是假的。可那都是一瞬間的,他聽說了薑小姐的苦悶,知道她並不願意嫁到西北,她代替她的從姐嫁過去的。他很同情他,想到他也是做什麽事情都要以吳慈柔為先,倆人說了些心裏話,後來他知道不對就走了。
餘榕皺眉:“她現在和離歸宗了,有沒有跟你再次聯絡?”以前的事情那就算了,畢竟以前吳襄也隻是個未婚小青年,而且沒什麽實質性的接觸,那就算了,可現在?
作者有話要說: 本文一百章了,撒花慶祝。
第101章
吳襄尷尬道:“她昨兒有差人過來, 我沒去, 後來出來的時候她又追上來?我都沒理會她的。”少年時期總有種英雄主義, 吳襄也不例外,可是他又是很理智的, 沒有再發展下去, 斷然拒絕要帶薑小姐走。既然以前沒有做的事情, 現在他也不想了,隻是碰上了後怕薑小姐對餘榕不利, 所以才說出來。
像他這樣的寒門子弟, 做事小心謹慎, 隻要有一點不利, 他就會先猜想,謀定而後動。有青雲梯誰都想上,可吳襄這個人野心是有,但也不想靠女人。況且他對餘榕情投意合,那等停妻再娶的事情他是絕對做不出來的。
餘榕摸了摸肚子, 鬆了一口氣:“我說她怎麽對我這樣。不過,也沒事, 你要是真有二心, 我就帶著孩子自己過。我可不是別人,相公在外胡搞亂搞還要忍,我是忍不了的。”
吳襄摸了摸她的肚子,嚴肅道:“你呀,好生養胎, 我就是死了也隻為你不為別人。”
娶高門女真的好嗎?還不如餘榕這樣,兩夫妻相濡以沫,有商有量,很多東西一旦摻雜了利益那就變了。
“隻為我?”餘榕伸出一根指頭點了點他的頭,故意裝刁蠻的樣子道:“要是不為我怎麽辦?”
夫妻倆都笑了起來,吳襄才鬆了一口氣。有這麽個善解人意的妻子可真好,這樣就不會經常有誤會也解不開,從而徒生煩惱。
餘娟頭次懷孕反應很大,餘榕讓府醫過來看了好幾次,說是要好好養著才行。餘榕也漸漸的把薑家的事情沒怎麽放在心上了,而餘榕自己也大著肚子,把年過完身子就好了許多了。凱裏縣聽說又調了一個縣令過來,之前那位縣令被革職了,也不知道那位有趣的王夫人怎麽樣了?
吳襄的茶引子因為此次芽茶的關係,打開了銷路,吳襄才稍微放下心來。但祭祀的事情還是縈繞在他的頭上,總不可能每次都去偷人吧,根本性的問題還是得廢除這樣的傳統,可他卻一時沒有思緒。
“還不快睡,明兒還得早起,你餓不餓?”餘榕看在燈下已經坐了許久的吳襄。
吳襄這才迴過神來,摟住餘榕:“我不餓,在想事情。”
神女縣的老百姓因為政令得當,有了個豐收年。吳襄第二年開始招人修路修橋,對於老百姓來說做徭役,之前都是被剝削。可吳襄就想辦法,不給錢,但三餐管飽,一家出一個人就行。神女縣多山,山路崎嶇,太閉塞的地方無論發生慘絕人寰的事情,外麵也不會知道。
他幾乎天天在外麵奔波,餘榕在家裏養胎帶孩子,中秋之前收到宣氏來信。秋桐自認是餘家陪嫁來的丫頭,打趣了一句:“舅太太跟您還是這樣親熱。”
餘榕也喜道,“秋桐,我嫂嫂生了個兒子。快,你讓貴兒把東西挑好了,找認識的人把東西帶過去。”宣氏進門幾年就生了個女兒,張氏明裏暗裏都急,餘榕哪怕覺得還好,可每次收到嫂子來信,總是覺得她唄愁緒圍繞著,現在好了,總算是圓滿了。
敬天跑迴來先跟餘榕請安,他最近養了兩隻小烏龜,所以有事沒事總是往院子裏跑。
張媽又拿了張請柬過來,這是薑知州要卸任了,聽說要調新的知州來,所以請各知縣過去交代問題。說不定做的好的知縣還能得到賞識,餘榕不敢耽擱,找了吳榮來跟他說了情況,吳榮看了一眼餘榕沒做聲。
吳襄拿了請柬,換好了衣服,見餘榕還在睡覺,親了她幾下才去。
薑知州保養的很不錯,至少比他夫人看起來年輕許多了,他很頭痛,自家這個女兒怎麽就這麽軸?
吳襄又叫了一遍:“知州大人。”
薑知州這才迴過神來,笑道:“人老了就愛走神,你別介意。”
“您真是精壯能幹的時候,我們比您可差遠了。”隨口奉承一句,吳襄可真的不知道這位知州大人單獨喊自己來做什麽。
薑知州暗示:“我如今已近暮年,可家裏煩心事不少。”
可吳襄隻笑笑,完全不接茬,薑知州也知道他是個聰明人,便再也沒提一句其她的話。他女兒想嫁吳襄,首先得吳襄肯,這個事情才好辦,若是不肯,那光天化日朗朗乾坤,萬萬沒有奪人夫的道理,再者吳襄還是朝廷命官。
等迴到後院,薑夫人已經把大件都收起來了,看薑知州臉色不好,便嗤笑一聲:“再疼她,也不能做這個事情。我找人查了吳襄跟餘氏,那不是好惹的,吳襄為了餘氏可是連親娘都不理的,更何況是我們家閨女。”薑夫人是個十分重規矩的人,若不是前幾年薑知州任上犯了事,也不會被長房威脅把女兒嫁過去,現在女兒歸宗了,卻一門心思想嫁給有婦之夫。若不是她覺得太對不起女兒了,連試探都不會試探了。
薑知州走後,也調任了新的知州,姓江。是江河湖海的江,跟江大人的薑不一樣。
吳襄在知州府認識了幾個人,所以消息靈通許多,“這一位是鎮國公府的嫡次子,任知州就是走個過場。”就是撈政治資本了。
餘榕笑道:“不管是誰,反正咱們做好咱們自己的就行。”
餘榕在中秋節過後也發動了,這次卻又生了兒子,張媽等人經驗豐富,畢竟已經伺候過一次了。餘榕自己也更懂得照顧自己,所以她對自己這第二個兒子是很熟門熟路照顧的。敬哥兒也是天天來看弟弟,春草幾個不敢分心。
下麵的屬官或者商婦們各有表示,這樣的喜禮,隻要不送的太過分了,一般都會收的。餘榕看有許多玩具或者小手鐲這樣的,一一讓秋桐收起來。
她這些日子在坐月子,可是外麵的消息一點不敢落下,“你是說祭司犯了事,已經交往有司衙門了。”祭司在苗人這裏那是很大的象征,可是偏偏有苗人狀告祭司侵占田地做法不說,還把眾人交的供品全部私吞了,更告他殘害長老。。
其實像這種事情,本來內部處理就可以了,可是這對兄弟也是大有來頭。他們的父親是長老,本來可以當上祭司的,卻被現任祭司打壓,最後死的不明不白。兩兄弟伺機而動,找到機會就在大庭廣眾之下告了祭司。
“是,咱們三爺說,這事還得上官處理。他雖然是父母官,可茲事體大。”秋桐一邊說一邊確認,生怕自己遺漏。
餘榕挑眉:“那就好了。”
秋桐小聲道:“終於不再作孽了。”她是餘榕的貼身丫頭,貴兒又是吳襄最信任的小廝,可以說兩夫妻跟吳襄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祭司的事情她也很氣憤,但無可奈何,縣衙現在雖然裏裏外外已經換成她們的人了。可是隻要一出街口,那就是苗人的天下,前有金縣丞在幫襯,後有楊監生照看。
可楊監生這個人不好說,這次的事情他私下幫了大忙,隻是吳襄無法口頭表揚他,隻能夠在他的考評裏麵寫了優。若是能夠讓金縣丞下去,把楊監生調上來,吳襄也是願意運作一番的,當官當的可是朝廷命官,那可不是金家的官。
這件事情驚動了知州,他親自過來了,正好餘榕在月子裏,隻要讓張媽看著一些。因為餘娟那邊也就是這一兩個月的事情,也不能放鬆。
江知州長的很年輕,二甲頭名,是個允文允武的青年。見吳襄巨細無遺的把事情說了後,他沉吟一下,“這事也不能老是拖著不解決。”前任薑知州官場老油條,所有的事情隻要不鬧大,他就不會說什麽。
可江知州年輕氣盛,能夠來這裏就代表他想要做政績,又有什麽比這個更好。吳襄勢單力薄不敢接,可運籌帷幄十分好,他隻要略微安排就行,能做的出成績,才能更好的往上麵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