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氏又細細問了張媽坐月子,下奶的事情,見餘榕氣色實在是很好,便給了張媽五十個大子兒的打賞。下人們退下了,娘幾個才講心裏話,張氏急道:“我的小祖宗,他這麽小你怎麽就帶迴來了?姑爺一個男人不知道,你怎麽也不多操點心?”孩子可是女人的立身之本,張氏雖是個農婦,但她也有自己的一套。
像吳家那樣的人家,因為人丁興旺,所以不敢有人覬覦吳家。可鍾家子弟單薄,這不鍾家的祖宅都快保不住了,可吳家卻越來越興旺了。吳襄是個有大才的,而且不是吃虧的人,女兒要抓住男人的心,還是得生兒子是正道。
所以看女兒帶著這麽小的孩子到處跑,難免有些生氣。
餘榕也無奈:“今年要上族譜,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而且相公還得拿明年的束脩,不迴來怎麽行?”明年又是一大筆錢,這些錢還要迴來拿才行。
這也是事實,讀書要花的錢可不少。張氏有心讚助女兒,可是又看兒媳婦在這裏,隻道:“那你也不該讓他出來吹風。”
說是這麽說,張氏生怕招待不好女兒,又讓梁婷出去買菜,宣氏也不是那麽沒有眼色的人,她說要出去做飯。留下張氏跟餘榕說話,張氏從家裏找了十兩銀子出來遞給餘榕,餘榕剛想拒絕,張氏就道:“你若是現在手頭寬鬆,我也不會這樣。隻是你們現在哪一樣都要花錢,聽著,這錢是給我的小孫孫用的。現在家裏的生意也慢慢好了起來,我現在也享你哥哥的福了。”
餘榕這才收下,她不好意思道:“那我就收下了。”她對吳襄有足夠的信心,吳襄這個人手不釋卷,倒不是說吳襄有多麽好學,但他的上進心是真的強。
日後吳襄出息了,娘家做生意也有個依靠,畢竟靠餘奉那實在是靠不住。商人地位極低,這也是盡管錢氏看不起讀書人,還還不敢提議廢除家裏讀書的支出,因為隻要有人中了至少是秀才,家裏的苛捐雜稅都不用再繳了。吳家有那麽多地,這可都是實打實的要交很多的。
當然了,餘榕也頗會做人,跟張氏和宣氏一人送了一條珍珠項鏈,另附珍珠手串。這是吳襄去太湖唯一的收獲了,女人哪有不愛美的,張氏立即就戴上了。而宣氏把手串戴上,項鏈準備放著。
中午開飯,餘榕久違的跟親人們坐在一起,無拘無束的。餘老三依然沒怎麽變,做爹爹的都沉默,可對兒女的心都是一樣的。餘老三笑道:“今年你娘做了好了醃菜,你們到時候多搬點去。在臨安可是買什麽都貴。”女兒嫁的好,餘老三也與有榮焉,但是他不如張氏心細,如果張氏不吩咐他,他就想不起來。隻有張氏吩咐他,他才記得。
可頭一次這麽關心人,餘榕笑道:“多謝爹了,我可不跟家裏客氣。我要一小壇也就夠了,多了拿不了。”
席間,餘樹主動坐在餘榕旁邊,他也想去臨安去看姐姐,他期盼的看著餘鬆道:“哥,下次跑貨我跟你一起去,我也想去看阿姐。”
“胡鬧,你哥哥走了,你要留下來看店,等你年紀大一點了,自然放你出去。”張氏瞪了餘樹一眼。
餘樹也不惱,半大孩子總是想著外麵的世界,不甘於被困在這一方小地方。他轉眼又來求餘榕:“阿姐,要不你這次就帶我去吧?我也想跑貨,老是要哥哥去,哥哥跟嫂子相處的時間都少了。”
宣氏也道:“你小孩子家家的亂說話。”他把這個小叔子當弟弟看的,餘樹年紀小,可是記憶力很好。基本上見過的人都不會忘記,做生意又靈活,天生做生意的料子。餘鬆現在都少不了他。
張氏做的雞蛋肉卷很好吃,餘榕一口氣夾了兩個,宣氏索性端到餘榕麵前,這下張氏對宣氏這個兒媳婦更滿意了。餘榕吃了一口才道:“上次相公也說娘做的這個好吃,可惜我怎麽都做不出那個味兒。娘可不能藏私要教我。”
張氏笑道:“這又值什麽。”她舀了一碗鯽魚湯給餘榕:“多喝點這個,你不愛腥味,我專門去腥了。”
在自家吃飯就是好,餘榕吃完飯,宣氏又讓丫頭們去洗碗。一家人坐在一起說話,餘樹不想去店裏也想留下,卻被餘榕趕走了:“你快去幫忙,我過幾天又要迴來,這幾天生意正是好的時候,可不能耽擱生意。”餘樹才依依不舍的走了,餘鬆跟餘老三也要去店裏忙,反正晚上餘榕吃了晚飯再走,還可以在一起說話。
餘榕一邊喂奶,張氏看到就笑眯眯的對宣氏說:“一看這孩子就是勁兒大。”宣氏很是羨慕,她也成親了好幾個月了,可肚子卻一點消息都沒有。
敬天小寶寶吃完奶,就由秋桐抱了下去。張氏正準備跟餘榕說話,卻見季雙兒過來了,她今天正好迴娘家,聽說餘榕迴來了,連忙過來了。畢竟是閨中密友,餘榕見她臉色不大好,連忙問道:“你這是怎麽了?”
原來季雙兒跟蘇氏是一樣的情況,季雙兒嫁到李家去,生了孩子後就由婆婆帶著。剛開始她還感恩,後來卻發現不對勁了。她要看一眼自己的孩子都難的很,而且要找各種理由,可在外麵誰不說她的婆婆好。
餘榕隻能安慰他:“等孩子大一些了,你跟他可是血緣的娘倆,自然比祖母要親熱。”
季雙兒沮喪道:“是啊,我娘也是這麽勸我的。”她娘的意思是天下的婆媳都是有齷齪的,多年的媳婦才能熬成婆。
她倆在院子裏說話,張氏正好在跟宣氏洗頭發,宣氏有點少白頭,張氏找了人配了方子幫洗頭。又怕小丫頭不會弄,便親自來。季雙兒硬生生的別開眼,都說她婆婆好,可是跟張氏比起來還真不如張氏這個做婆婆的。
“你相公是怎麽說的?”餘榕問道。
季雙兒搖頭:“這話又怎麽跟相公說,他是肯定不相信的。”她的婆婆除了在孩子的這件事情上之外,其他的都對她沒的挑。她相公也看在心裏,而且現在婆婆還拿了私房錢給她們用,這話要是說出口,別人肯定要說她沒良心了。
她又不像餘榕可以跟吳襄兩口子出去住,還隔的那麽遠,根本管不著她。她們祖祖輩輩都在這裏,丈夫也不愛讀書,不過是本分些的老實人而已。
季雙兒到底不能多坐,耽誤了迴家的時間也不好,她還打算今天趁這個晚迴去的空擋去看一下兒子的。餘榕還未來得及跟她多說話,見她來去匆匆的,也不好再留她了。
第81章
還沒到晚飯時間吳襄就過來了, 他騎著馬過來的, 一下馬就把韁繩扔給貴兒。餘榕正在吃張氏烤的紅薯, 看他直接進來了,宣氏眼前一亮,她是頭次見到這位妹夫, 還真是個美男子。吳襄態度不算是平易近人的,但對餘榕那是真的如春風般溫暖。
他先見過張氏跟宣氏:“娘, 嫂嫂好。”
張氏一喜,“聽阿榕說你要遲些來的, 怎麽這麽早就過來了?”女婿能提前過來,也說明他親這個嶽家, 對女兒足夠重視。
吳襄笑道:“跟朋友喝了點酒,想著早點來娘這邊,就辭了他過來的。您最近身體可還好?”一句話就讓張氏覺得女婿好了,絮絮叨叨的又要出去買菜。餘榕把手上的紅薯遞給他:“你嚐嚐,是娘烤的, 可甜了。”
吳襄接過,他看餘榕臉在灶膛顯的紅紅的, 想摸她的臉來著,因宣氏在一旁,隻得收迴手來。還是接過餘榕的紅薯,要去鋪子裏麵找餘鬆說話,宣氏連忙說餘鬆在沿河那邊,吳襄就又出去了。畢竟草埔不像在臨安, 有長輩在,即便是夫妻也不能太親密了。
“大嫂,你們鳳安縣的糧長可是由黃家人在做?”餘榕問宣氏。
宣氏家裏是開米店的,而且在縣城開,她的兄弟還運米去北邊賣,生意不說很多,但也不小。宣氏又是家中長女,知道的也多一些:“也不一定,我們本地的姚家很黃家一直換著做。不過聽說最近姚家犯了事,黃家就是糧長了。”
吳慈柔嫁的正是姚家的人,而黃家是鳳安縣本地的士紳,很有名望的人。姚家家大業大的,又有本家在京裏做侯爺,每年說是糧長輪流做,可是大部分時間姚家不是做糧長就是做副糧長,地位是一點兒都沒變。
“姚家犯了事?實不相瞞,我有個小姑子就是嫁到姚家四房去了。”餘榕道。
宣氏知道的也不多,這都是她哥哥跟她寫信過來說的,她遂跟餘榕道:“京裏的侯爺出了事了。我們家跟黃家有親戚關係,黃家的人跟我哥哥說的。黃家有個兒子在京裏做翰林,這下傳出京裏的事情,恐怕也不假了。”
這就麻煩了,餘榕也不是什麽聰明絕頂的人,隻能跟吳襄先商量看是什麽意思了。
“要不要我再寫信問問我哥哥?”宣氏一看餘榕的臉色,怕真是遇到什麽事情了。
餘榕感激道:“多謝嫂子了。”
在娘家吃完晚飯,餘榕依依不舍的上了馬車,吳襄本來想在外邊騎馬的。被餘榕招了進來,遂把下午宣氏跟她說的事情跟吳襄說了一遍。他們這些學子本來都準備入仕的,這些事吳襄因為迴家了就不大清楚了。
“可惜這個月的邸報我還未拿到。暫且先不用著急,這事沒弄清楚,若是貿然告訴吳榮等人。他們必定以為我們阻了他們的前程,或者是因為我們的話沒去,到時候又沒事,那就更不好了。”吳家幾房關係不和睦,吳襄對吳家沒多大感情,他也實在是了解吳家人。
不過吳榮倆口子做的更絕,也不知道是不是怕吳襄不同意,連夜就已經去鳳安縣了。難怪今天餘榕要出門子的時候,錢氏那麽好說話。
吳襄跟餘榕對視一眼沒做聲。
第二日早上起來開始融雪,葫蘆過來各房說不必去請安,吳老太太要休息了。今天的葫蘆卻冷淡的很,想必知道吳襄不做副糧長了,索性沒什麽指望了。冒著風寒,吳老爺迴來了。吳老爺得了倆個男孫喜不自勝。
他手裏卻掏不出一分錢來,連林氏這麽畏縮懦弱的人都擺起了臉子。哪有這樣的公公婆婆,這麽大的家業,生了孫子都沒表示。吳劉氏全當沒看到,而吳老爺尷尬的很。吳襄的嫡親兄長吳通也氣不過,可他們倆口子都懦弱的很,不敢說話。
餘榕這個做兒媳婦的也沒做聲,吳襄嘲笑道:“不知道的還以為我們家姓姚了,什麽都給姚吳氏,日後您二老幹脆問問姚吳氏,是不是咱們吳家的錢都要給她。”
像吳家那樣的人家,因為人丁興旺,所以不敢有人覬覦吳家。可鍾家子弟單薄,這不鍾家的祖宅都快保不住了,可吳家卻越來越興旺了。吳襄是個有大才的,而且不是吃虧的人,女兒要抓住男人的心,還是得生兒子是正道。
所以看女兒帶著這麽小的孩子到處跑,難免有些生氣。
餘榕也無奈:“今年要上族譜,也是沒辦法的事情。而且相公還得拿明年的束脩,不迴來怎麽行?”明年又是一大筆錢,這些錢還要迴來拿才行。
這也是事實,讀書要花的錢可不少。張氏有心讚助女兒,可是又看兒媳婦在這裏,隻道:“那你也不該讓他出來吹風。”
說是這麽說,張氏生怕招待不好女兒,又讓梁婷出去買菜,宣氏也不是那麽沒有眼色的人,她說要出去做飯。留下張氏跟餘榕說話,張氏從家裏找了十兩銀子出來遞給餘榕,餘榕剛想拒絕,張氏就道:“你若是現在手頭寬鬆,我也不會這樣。隻是你們現在哪一樣都要花錢,聽著,這錢是給我的小孫孫用的。現在家裏的生意也慢慢好了起來,我現在也享你哥哥的福了。”
餘榕這才收下,她不好意思道:“那我就收下了。”她對吳襄有足夠的信心,吳襄這個人手不釋卷,倒不是說吳襄有多麽好學,但他的上進心是真的強。
日後吳襄出息了,娘家做生意也有個依靠,畢竟靠餘奉那實在是靠不住。商人地位極低,這也是盡管錢氏看不起讀書人,還還不敢提議廢除家裏讀書的支出,因為隻要有人中了至少是秀才,家裏的苛捐雜稅都不用再繳了。吳家有那麽多地,這可都是實打實的要交很多的。
當然了,餘榕也頗會做人,跟張氏和宣氏一人送了一條珍珠項鏈,另附珍珠手串。這是吳襄去太湖唯一的收獲了,女人哪有不愛美的,張氏立即就戴上了。而宣氏把手串戴上,項鏈準備放著。
中午開飯,餘榕久違的跟親人們坐在一起,無拘無束的。餘老三依然沒怎麽變,做爹爹的都沉默,可對兒女的心都是一樣的。餘老三笑道:“今年你娘做了好了醃菜,你們到時候多搬點去。在臨安可是買什麽都貴。”女兒嫁的好,餘老三也與有榮焉,但是他不如張氏心細,如果張氏不吩咐他,他就想不起來。隻有張氏吩咐他,他才記得。
可頭一次這麽關心人,餘榕笑道:“多謝爹了,我可不跟家裏客氣。我要一小壇也就夠了,多了拿不了。”
席間,餘樹主動坐在餘榕旁邊,他也想去臨安去看姐姐,他期盼的看著餘鬆道:“哥,下次跑貨我跟你一起去,我也想去看阿姐。”
“胡鬧,你哥哥走了,你要留下來看店,等你年紀大一點了,自然放你出去。”張氏瞪了餘樹一眼。
餘樹也不惱,半大孩子總是想著外麵的世界,不甘於被困在這一方小地方。他轉眼又來求餘榕:“阿姐,要不你這次就帶我去吧?我也想跑貨,老是要哥哥去,哥哥跟嫂子相處的時間都少了。”
宣氏也道:“你小孩子家家的亂說話。”他把這個小叔子當弟弟看的,餘樹年紀小,可是記憶力很好。基本上見過的人都不會忘記,做生意又靈活,天生做生意的料子。餘鬆現在都少不了他。
張氏做的雞蛋肉卷很好吃,餘榕一口氣夾了兩個,宣氏索性端到餘榕麵前,這下張氏對宣氏這個兒媳婦更滿意了。餘榕吃了一口才道:“上次相公也說娘做的這個好吃,可惜我怎麽都做不出那個味兒。娘可不能藏私要教我。”
張氏笑道:“這又值什麽。”她舀了一碗鯽魚湯給餘榕:“多喝點這個,你不愛腥味,我專門去腥了。”
在自家吃飯就是好,餘榕吃完飯,宣氏又讓丫頭們去洗碗。一家人坐在一起說話,餘樹不想去店裏也想留下,卻被餘榕趕走了:“你快去幫忙,我過幾天又要迴來,這幾天生意正是好的時候,可不能耽擱生意。”餘樹才依依不舍的走了,餘鬆跟餘老三也要去店裏忙,反正晚上餘榕吃了晚飯再走,還可以在一起說話。
餘榕一邊喂奶,張氏看到就笑眯眯的對宣氏說:“一看這孩子就是勁兒大。”宣氏很是羨慕,她也成親了好幾個月了,可肚子卻一點消息都沒有。
敬天小寶寶吃完奶,就由秋桐抱了下去。張氏正準備跟餘榕說話,卻見季雙兒過來了,她今天正好迴娘家,聽說餘榕迴來了,連忙過來了。畢竟是閨中密友,餘榕見她臉色不大好,連忙問道:“你這是怎麽了?”
原來季雙兒跟蘇氏是一樣的情況,季雙兒嫁到李家去,生了孩子後就由婆婆帶著。剛開始她還感恩,後來卻發現不對勁了。她要看一眼自己的孩子都難的很,而且要找各種理由,可在外麵誰不說她的婆婆好。
餘榕隻能安慰他:“等孩子大一些了,你跟他可是血緣的娘倆,自然比祖母要親熱。”
季雙兒沮喪道:“是啊,我娘也是這麽勸我的。”她娘的意思是天下的婆媳都是有齷齪的,多年的媳婦才能熬成婆。
她倆在院子裏說話,張氏正好在跟宣氏洗頭發,宣氏有點少白頭,張氏找了人配了方子幫洗頭。又怕小丫頭不會弄,便親自來。季雙兒硬生生的別開眼,都說她婆婆好,可是跟張氏比起來還真不如張氏這個做婆婆的。
“你相公是怎麽說的?”餘榕問道。
季雙兒搖頭:“這話又怎麽跟相公說,他是肯定不相信的。”她的婆婆除了在孩子的這件事情上之外,其他的都對她沒的挑。她相公也看在心裏,而且現在婆婆還拿了私房錢給她們用,這話要是說出口,別人肯定要說她沒良心了。
她又不像餘榕可以跟吳襄兩口子出去住,還隔的那麽遠,根本管不著她。她們祖祖輩輩都在這裏,丈夫也不愛讀書,不過是本分些的老實人而已。
季雙兒到底不能多坐,耽誤了迴家的時間也不好,她還打算今天趁這個晚迴去的空擋去看一下兒子的。餘榕還未來得及跟她多說話,見她來去匆匆的,也不好再留她了。
第81章
還沒到晚飯時間吳襄就過來了, 他騎著馬過來的, 一下馬就把韁繩扔給貴兒。餘榕正在吃張氏烤的紅薯, 看他直接進來了,宣氏眼前一亮,她是頭次見到這位妹夫, 還真是個美男子。吳襄態度不算是平易近人的,但對餘榕那是真的如春風般溫暖。
他先見過張氏跟宣氏:“娘, 嫂嫂好。”
張氏一喜,“聽阿榕說你要遲些來的, 怎麽這麽早就過來了?”女婿能提前過來,也說明他親這個嶽家, 對女兒足夠重視。
吳襄笑道:“跟朋友喝了點酒,想著早點來娘這邊,就辭了他過來的。您最近身體可還好?”一句話就讓張氏覺得女婿好了,絮絮叨叨的又要出去買菜。餘榕把手上的紅薯遞給他:“你嚐嚐,是娘烤的, 可甜了。”
吳襄接過,他看餘榕臉在灶膛顯的紅紅的, 想摸她的臉來著,因宣氏在一旁,隻得收迴手來。還是接過餘榕的紅薯,要去鋪子裏麵找餘鬆說話,宣氏連忙說餘鬆在沿河那邊,吳襄就又出去了。畢竟草埔不像在臨安, 有長輩在,即便是夫妻也不能太親密了。
“大嫂,你們鳳安縣的糧長可是由黃家人在做?”餘榕問宣氏。
宣氏家裏是開米店的,而且在縣城開,她的兄弟還運米去北邊賣,生意不說很多,但也不小。宣氏又是家中長女,知道的也多一些:“也不一定,我們本地的姚家很黃家一直換著做。不過聽說最近姚家犯了事,黃家就是糧長了。”
吳慈柔嫁的正是姚家的人,而黃家是鳳安縣本地的士紳,很有名望的人。姚家家大業大的,又有本家在京裏做侯爺,每年說是糧長輪流做,可是大部分時間姚家不是做糧長就是做副糧長,地位是一點兒都沒變。
“姚家犯了事?實不相瞞,我有個小姑子就是嫁到姚家四房去了。”餘榕道。
宣氏知道的也不多,這都是她哥哥跟她寫信過來說的,她遂跟餘榕道:“京裏的侯爺出了事了。我們家跟黃家有親戚關係,黃家的人跟我哥哥說的。黃家有個兒子在京裏做翰林,這下傳出京裏的事情,恐怕也不假了。”
這就麻煩了,餘榕也不是什麽聰明絕頂的人,隻能跟吳襄先商量看是什麽意思了。
“要不要我再寫信問問我哥哥?”宣氏一看餘榕的臉色,怕真是遇到什麽事情了。
餘榕感激道:“多謝嫂子了。”
在娘家吃完晚飯,餘榕依依不舍的上了馬車,吳襄本來想在外邊騎馬的。被餘榕招了進來,遂把下午宣氏跟她說的事情跟吳襄說了一遍。他們這些學子本來都準備入仕的,這些事吳襄因為迴家了就不大清楚了。
“可惜這個月的邸報我還未拿到。暫且先不用著急,這事沒弄清楚,若是貿然告訴吳榮等人。他們必定以為我們阻了他們的前程,或者是因為我們的話沒去,到時候又沒事,那就更不好了。”吳家幾房關係不和睦,吳襄對吳家沒多大感情,他也實在是了解吳家人。
不過吳榮倆口子做的更絕,也不知道是不是怕吳襄不同意,連夜就已經去鳳安縣了。難怪今天餘榕要出門子的時候,錢氏那麽好說話。
吳襄跟餘榕對視一眼沒做聲。
第二日早上起來開始融雪,葫蘆過來各房說不必去請安,吳老太太要休息了。今天的葫蘆卻冷淡的很,想必知道吳襄不做副糧長了,索性沒什麽指望了。冒著風寒,吳老爺迴來了。吳老爺得了倆個男孫喜不自勝。
他手裏卻掏不出一分錢來,連林氏這麽畏縮懦弱的人都擺起了臉子。哪有這樣的公公婆婆,這麽大的家業,生了孫子都沒表示。吳劉氏全當沒看到,而吳老爺尷尬的很。吳襄的嫡親兄長吳通也氣不過,可他們倆口子都懦弱的很,不敢說話。
餘榕這個做兒媳婦的也沒做聲,吳襄嘲笑道:“不知道的還以為我們家姓姚了,什麽都給姚吳氏,日後您二老幹脆問問姚吳氏,是不是咱們吳家的錢都要給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