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兒拿了一個火盆子過來放房裏,屋裏瞬間暖和起來,紅燭很亮。吳榮跟苗氏的臉色都很蒼白,苗氏拿了秋桐端過來的麵就食不知味的吃了起來,吳榮畢竟姓吳,在自家人這裏還是很有歸屬感的,吃起來也沒什麽心理負擔。
“你們吃完把碗放這裏,秋桐早上來收,不早了,趕緊多睡會吧。四弟明兒不是還要去學裏。”餘榕打了個哈欠,還是忍不住想起睡覺。
吳榮連忙說,“應該的,應該的。”要不是餘榕提醒,吳榮已經忘記明兒要去學裏的事情,故而越發不想讀書了,還不如跟著二哥跑船,這樣手裏也不至於沒錢。
這還是餘榕年輕不知道本地風俗,是不會讓夫妻一起睡別人房間的。餘榕迴房歎了一口氣繼續睡了,第二日早上起來看吳榮也沒去學裏,便問道:“怎麽沒去學裏?”
吳榮笑道:“三嫂,我是來告辭的。我們準備迴老家了……”話還未說完苗氏就倏地一下站了起來,“你怎麽沒跟我商量就要迴老家?”她嫁的這個男人怎麽這麽不爭氣啊,但凡爭氣一點,她也不會後悔。才來了幾個月就要打道迴府,這不是讓人笑掉大牙嗎?他到底怎麽想的啊!
這次吳榮的態度卻異常堅定,“不迴老家還能去哪兒。我不是讀書的那塊料子,你早該清楚的。若你後悔要走,我也一力承擔。”他心想苗氏爹娘雖是侯府太太的陪房,可也不能隨意出來,而且苗氏爹娘又不是隻有她一個女兒,能幫忙的有限,苗氏又能去哪兒?
果然苗氏一聽就偃旗息鼓了,她可不想被趕迴去,她爹娘都是奴才,不能做自己的主。可在京裏幫著太太做些事,手裏也未必窮,吳榮現在雖然沒錢,可是吳家二房未必就沒錢,她把吳榮惹惱了,真要她走她也走不了啊,她也丟不起那個人。
“不迴老家我們去京城吧?”苗氏直直地望著前方,眼神堅定。
吳榮為難:“去京裏我們也沒錢啊?”
苗氏見吳榮鬆口才道:“我包袱裏還有一根金釵拿出來當了吧,上邊還有紅寶石,估摸著五兩銀子是可以的。”
吳榮一聽立刻就不好了,“昨兒我賣阿虎的時候你怎麽說沒錢的?”阿虎是他的小廝,也是他的玩伴。
苗氏別開臉不做聲,餘榕看這鬧劇也看夠了,而且她們決定走她還是很舒坦的,不說二話就拿了一兩銀子給吳榮。
“嫂子這裏用錢也是緊巴巴的,實在是拿不出什麽錢來了,這一兩銀子你拿著吧。”
吳榮謝過餘榕,心裏還是有幾分感動的,隻是這些感動終究還是沒有抵過利益。他跟苗氏當天雇了船就去了京裏,本來三家一起來的,現在隻剩下餘榕一家跟三房了,實在是讓人唏噓。而跟餘榕差不多時間懷孕的蘇氏卻徹底的作上了,作的連袁氏都忍不住來餘榕這裏抱怨了。
因為吳襄出了遠門,貴兒跟秋桐都搶著做事,餘榕無聊就在織布機那裏織布或者看看吳襄留下來的書,日子過的好不愜意。
“我讓她過來看看你,她說肚子不大舒服就沒過來。”袁氏說話比較含蓄,但是實在是像抱怨一樣。
餘榕一邊織布一邊跟她道:“懷孕了不舒服也是常有的事情,您就多體諒一些。我有時候不舒服也會躺躺的。”都是為人兒媳婦的,餘榕跟蘇氏不同點就是餘榕非常自由,因為吳劉氏基本上來說是不管她的。
看餘榕穿戴的也樸素,懷了孕了還在掙錢,袁氏心裏就不大舒服了。吳劉氏不過是個清高的拎不清的人,隻看重女兒,可娶的這個兒媳婦也實在是太好了。就看這個小圓臉多有福氣啊,比起蘇氏那個瘦伶伶的身子可好多了。
貴兒在院子裏劈柴,又聽到外麵人敲門,一打開門就看到是餘鬆過來。趕忙笑著把餘鬆迎進來了,這個大舅爺很大方,每次上門都沒空著手的。
這次餘鬆是來告別的,他買了一車葛布過來,這種布透氣又便宜,卻十分難得。都是從雷州海峽那邊送過來的,他想著妹妹的孩子若是出生估計要大量用布,而吳家得用的人不多,他這個做舅舅的肯定要多留意一些。
見袁氏也在,餘鬆連忙行禮,袁氏避開迴禮,眼光望向餘鬆帶迴來的那一車布,心中更是厭惡起蘇氏來。看看人家餘榕的哥哥弟弟對她又好,而蘇氏連個娘家都沒有,袁氏就更不想迴家了。
“哥哥這麽快就要迴去了?也不留下來吃一頓飯。”餘榕抱怨。
餘鬆笑道:“下次娘跟你嫂子肯定都來的,我也來了好幾天了。小樹固然機靈,可年紀小,我怕他壓不住。”又囑咐餘榕:“這布最是透氣了,穿在身上又不粘人,下水洗一次也柔軟。你別怕用完了,我這次進了不少這個的。”
家人的拳拳心意,餘榕當然明白,“真是勞煩哥哥了。既然哥哥已經定好了車,我也不加阻攔,隻我幫哥哥做點吃食帶著,要不然到船上啃冷餅總是不好的。”
袁氏端看餘榕行事就覺得舒服,別以為家裏人就一定要對你好的,人情往來都是越走越親密。看餘榕就十分知道這個道理,得了哥哥的東西也立馬對娘家兄長貼心的很,這個三侄媳真是越看越不錯。
餘榕親自到廚房做了好幾個幹幹的肉餅,又煮了不少雞蛋,用食盒直接裝了遞給餘鬆。餘鬆心裏暖暖的,提著東西就出發了。
餘榕才轉過頭來,“三嬸要吃什麽?我讓秋桐去買?”
69.第 69 章
袁氏還真的也留下來吃飯了,言語中竟然對餘榕頗為關照, 還跟她說:“你們年紀輕不懂事, 生了孩子一定要上族譜,即便迴去再困難也要把族譜上了。你看咱們家為什麽有那麽多長工, 有許多都是無戶籍的流民就知道有身份的重要性了。”是了,要登記入戶不是那麽容易的, 所以連梁掌櫃一家寧可為奴為婢也不願意成為黑戶。
餘榕記在心裏,想著等吳襄迴來問問她是不是真的。袁氏走出門後又像換了個人似的,她覺得餘榕不錯,可吳襄跟她兒子的利益是相衝突的。即便三老爺經常跟她說, 讓吳達跟吳襄把關係搞好,日後都進官場也有個照應,可是她就是不願意吳襄出頭,這個吳家隻有自己的兒子才能出頭。
吳襄人又精, 當年吳劉氏是不讓吳襄讀書的, 是吳襄自己,那麽小的年紀就故意在老太爺那裏賣好, 才能讀上書。跟自家這個兒子一比那就是一個是臘月裏的寒梅, 一個是溫室裏的花朵。這樣的吳襄, 袁氏心裏畏懼,卻又不得不防。
經過七八天的時間,餘榕織好了兩匹布,於是讓貴兒出去試試水看能不能賣出去。畢竟這種布屬於田園小清新的,還不知道好不好賣,這也是她第一次嚐試這樣的,定價定的也不貴,二兩銀子一匹。
跟餘榕猜的差不多,兩匹布賣了四兩銀子,隻是絲線要染啊什麽的特別麻煩,新買細線成本也高。像一匹布至少要花兩三百大錢的線,外加人工費,而且在臨安生活,四兩銀子非常節省也就夠過一兩個月。
之前說過,鴻庭舍這邊住的大多都是跟吳家差不多家境的,其中隔壁住的一家正是以前草埔鎮的佟家人,他家娶的媳婦是草埔鎮開金飾店的唐小姐,當然現在這位唐小姐已經不是姑娘了,而是佟唐氏。
佟唐氏的夫家以前跟餘家的早點鋪對麵,佟家是開麵館的,後來改開飯館後被流民搶的損失嚴重。索性關了門來他兒子這裏,佟唐氏的夫君並無功名,隻是走運做了臨安這邊守城門的一個小卒子,現在他夫君也在仙鶴書院學習,準備下場的,所以一家人住在這裏。
都是鄰居,又同時湖陽縣的人,佟唐氏對餘榕又是另一番模樣了。她抱了她的兒子過來,才一歲多,已經很會說話了,佟唐氏頗為驕傲,“就是他爹爹叫他背古詩,也能背。”
“這可好,都是你們培養的好。”餘榕附和道。
佟唐氏又好奇,“再沒想到你竟然和吳家結了親。我聽說你們家現在又有船,難怪能來這裏讀書了。我們家呢?是隨緣,隨便他爹能不能考上,隻要生活的好就行了。既然大家是故舊,以後一起上街買個什麽的也方便。”
“什麽有錢,我們家一大家子人呢,不像你家相公正經有個營生,又好學。以後你是享不完的福氣。”餘榕可不想跟她一起出去,以前關係也沒那麽好,平白這麽親近也不大符合她處世的原則。
這話說的佟唐氏當然愛聽,她相公雖然是守城門,可那也是吃官家飯的人,一個月還有一兩多的俸祿。可不像吳襄隻是一個窮童生,餘榕還要織布繡花養活家裏人。
“那感情好,什麽時候我們一起去禦蝶軒看看,那裏有新上的釵子可好看了?”
餘榕不置可否的答應,其實她聽貴兒說過,佟唐氏家的條件過的也不算特別好。能夠在此處租房住還是佟家人賣了家裏的店鋪拿過來的錢,可佟唐氏並不心疼唐家,隻顧自己。但佟唐氏這個人有一點好,不跟別人撕破臉皮的,平日總是裝的大大咧咧的。
有了這個鄰居還不如沒有,老是要餘榕跟她一起買這買那的。
鍾小姐正跟她外祖家的姊妹們一起下棋,她早已忘記了要打理嫁妝的事情,一來她外祖家就各種玩玩鬧鬧的,捏了一枚棋子就道:“還是上次三哥拿的那盒墨玉的好,這個瓷做的,總有那麽點子不得意。”跟她對弈的鍾表妹沒說什麽,倒是有另一表姊不樂意道:“這也沒辦法,上我們家打秋風的人太多了,趕也趕不走,要不是如此,我們也不會連幅墨玉棋盤也要當掉。”
“阿姊?”其她姐妹連忙拉過她。
鍾小姐也氣的丟了棋子就跑掉了,方才說話的那位女子毫無所懼,“我又哪裏說的不對了。祖母寵愛姑姑也就罷了,姑姑總是我們趙家的女兒,幫襯一二也沒什麽,可她姓鍾,跟我們又有什麽關係。”自家在臨安不過做一個小官,家裏兒孫,子女都多,如今連一幅好一點的嫁妝都打不出來了,何苦養著外人。
餘奉正好幫鍾小姐外祖家算完了賬,才迴家,已然是滿臉疲憊了,又看鍾小姐哭哭啼啼的,還是耐著性子過去問她,“這是怎麽了?誰欺負你了不成?”
“相公,我們搬家吧!”鍾小姐也說不出個所以然,隻是鬧著要搬家。
可搬家這件事,餘奉不想,在臨安租房子多貴啊!他們兩口子住在這裏多好,吃穿不愁,每月還有月例拿。不過就是受人白眼罷了,以後一朝成名了,那些人態度肯定又不一般。
“你們吃完把碗放這裏,秋桐早上來收,不早了,趕緊多睡會吧。四弟明兒不是還要去學裏。”餘榕打了個哈欠,還是忍不住想起睡覺。
吳榮連忙說,“應該的,應該的。”要不是餘榕提醒,吳榮已經忘記明兒要去學裏的事情,故而越發不想讀書了,還不如跟著二哥跑船,這樣手裏也不至於沒錢。
這還是餘榕年輕不知道本地風俗,是不會讓夫妻一起睡別人房間的。餘榕迴房歎了一口氣繼續睡了,第二日早上起來看吳榮也沒去學裏,便問道:“怎麽沒去學裏?”
吳榮笑道:“三嫂,我是來告辭的。我們準備迴老家了……”話還未說完苗氏就倏地一下站了起來,“你怎麽沒跟我商量就要迴老家?”她嫁的這個男人怎麽這麽不爭氣啊,但凡爭氣一點,她也不會後悔。才來了幾個月就要打道迴府,這不是讓人笑掉大牙嗎?他到底怎麽想的啊!
這次吳榮的態度卻異常堅定,“不迴老家還能去哪兒。我不是讀書的那塊料子,你早該清楚的。若你後悔要走,我也一力承擔。”他心想苗氏爹娘雖是侯府太太的陪房,可也不能隨意出來,而且苗氏爹娘又不是隻有她一個女兒,能幫忙的有限,苗氏又能去哪兒?
果然苗氏一聽就偃旗息鼓了,她可不想被趕迴去,她爹娘都是奴才,不能做自己的主。可在京裏幫著太太做些事,手裏也未必窮,吳榮現在雖然沒錢,可是吳家二房未必就沒錢,她把吳榮惹惱了,真要她走她也走不了啊,她也丟不起那個人。
“不迴老家我們去京城吧?”苗氏直直地望著前方,眼神堅定。
吳榮為難:“去京裏我們也沒錢啊?”
苗氏見吳榮鬆口才道:“我包袱裏還有一根金釵拿出來當了吧,上邊還有紅寶石,估摸著五兩銀子是可以的。”
吳榮一聽立刻就不好了,“昨兒我賣阿虎的時候你怎麽說沒錢的?”阿虎是他的小廝,也是他的玩伴。
苗氏別開臉不做聲,餘榕看這鬧劇也看夠了,而且她們決定走她還是很舒坦的,不說二話就拿了一兩銀子給吳榮。
“嫂子這裏用錢也是緊巴巴的,實在是拿不出什麽錢來了,這一兩銀子你拿著吧。”
吳榮謝過餘榕,心裏還是有幾分感動的,隻是這些感動終究還是沒有抵過利益。他跟苗氏當天雇了船就去了京裏,本來三家一起來的,現在隻剩下餘榕一家跟三房了,實在是讓人唏噓。而跟餘榕差不多時間懷孕的蘇氏卻徹底的作上了,作的連袁氏都忍不住來餘榕這裏抱怨了。
因為吳襄出了遠門,貴兒跟秋桐都搶著做事,餘榕無聊就在織布機那裏織布或者看看吳襄留下來的書,日子過的好不愜意。
“我讓她過來看看你,她說肚子不大舒服就沒過來。”袁氏說話比較含蓄,但是實在是像抱怨一樣。
餘榕一邊織布一邊跟她道:“懷孕了不舒服也是常有的事情,您就多體諒一些。我有時候不舒服也會躺躺的。”都是為人兒媳婦的,餘榕跟蘇氏不同點就是餘榕非常自由,因為吳劉氏基本上來說是不管她的。
看餘榕穿戴的也樸素,懷了孕了還在掙錢,袁氏心裏就不大舒服了。吳劉氏不過是個清高的拎不清的人,隻看重女兒,可娶的這個兒媳婦也實在是太好了。就看這個小圓臉多有福氣啊,比起蘇氏那個瘦伶伶的身子可好多了。
貴兒在院子裏劈柴,又聽到外麵人敲門,一打開門就看到是餘鬆過來。趕忙笑著把餘鬆迎進來了,這個大舅爺很大方,每次上門都沒空著手的。
這次餘鬆是來告別的,他買了一車葛布過來,這種布透氣又便宜,卻十分難得。都是從雷州海峽那邊送過來的,他想著妹妹的孩子若是出生估計要大量用布,而吳家得用的人不多,他這個做舅舅的肯定要多留意一些。
見袁氏也在,餘鬆連忙行禮,袁氏避開迴禮,眼光望向餘鬆帶迴來的那一車布,心中更是厭惡起蘇氏來。看看人家餘榕的哥哥弟弟對她又好,而蘇氏連個娘家都沒有,袁氏就更不想迴家了。
“哥哥這麽快就要迴去了?也不留下來吃一頓飯。”餘榕抱怨。
餘鬆笑道:“下次娘跟你嫂子肯定都來的,我也來了好幾天了。小樹固然機靈,可年紀小,我怕他壓不住。”又囑咐餘榕:“這布最是透氣了,穿在身上又不粘人,下水洗一次也柔軟。你別怕用完了,我這次進了不少這個的。”
家人的拳拳心意,餘榕當然明白,“真是勞煩哥哥了。既然哥哥已經定好了車,我也不加阻攔,隻我幫哥哥做點吃食帶著,要不然到船上啃冷餅總是不好的。”
袁氏端看餘榕行事就覺得舒服,別以為家裏人就一定要對你好的,人情往來都是越走越親密。看餘榕就十分知道這個道理,得了哥哥的東西也立馬對娘家兄長貼心的很,這個三侄媳真是越看越不錯。
餘榕親自到廚房做了好幾個幹幹的肉餅,又煮了不少雞蛋,用食盒直接裝了遞給餘鬆。餘鬆心裏暖暖的,提著東西就出發了。
餘榕才轉過頭來,“三嬸要吃什麽?我讓秋桐去買?”
69.第 69 章
袁氏還真的也留下來吃飯了,言語中竟然對餘榕頗為關照, 還跟她說:“你們年紀輕不懂事, 生了孩子一定要上族譜,即便迴去再困難也要把族譜上了。你看咱們家為什麽有那麽多長工, 有許多都是無戶籍的流民就知道有身份的重要性了。”是了,要登記入戶不是那麽容易的, 所以連梁掌櫃一家寧可為奴為婢也不願意成為黑戶。
餘榕記在心裏,想著等吳襄迴來問問她是不是真的。袁氏走出門後又像換了個人似的,她覺得餘榕不錯,可吳襄跟她兒子的利益是相衝突的。即便三老爺經常跟她說, 讓吳達跟吳襄把關係搞好,日後都進官場也有個照應,可是她就是不願意吳襄出頭,這個吳家隻有自己的兒子才能出頭。
吳襄人又精, 當年吳劉氏是不讓吳襄讀書的, 是吳襄自己,那麽小的年紀就故意在老太爺那裏賣好, 才能讀上書。跟自家這個兒子一比那就是一個是臘月裏的寒梅, 一個是溫室裏的花朵。這樣的吳襄, 袁氏心裏畏懼,卻又不得不防。
經過七八天的時間,餘榕織好了兩匹布,於是讓貴兒出去試試水看能不能賣出去。畢竟這種布屬於田園小清新的,還不知道好不好賣,這也是她第一次嚐試這樣的,定價定的也不貴,二兩銀子一匹。
跟餘榕猜的差不多,兩匹布賣了四兩銀子,隻是絲線要染啊什麽的特別麻煩,新買細線成本也高。像一匹布至少要花兩三百大錢的線,外加人工費,而且在臨安生活,四兩銀子非常節省也就夠過一兩個月。
之前說過,鴻庭舍這邊住的大多都是跟吳家差不多家境的,其中隔壁住的一家正是以前草埔鎮的佟家人,他家娶的媳婦是草埔鎮開金飾店的唐小姐,當然現在這位唐小姐已經不是姑娘了,而是佟唐氏。
佟唐氏的夫家以前跟餘家的早點鋪對麵,佟家是開麵館的,後來改開飯館後被流民搶的損失嚴重。索性關了門來他兒子這裏,佟唐氏的夫君並無功名,隻是走運做了臨安這邊守城門的一個小卒子,現在他夫君也在仙鶴書院學習,準備下場的,所以一家人住在這裏。
都是鄰居,又同時湖陽縣的人,佟唐氏對餘榕又是另一番模樣了。她抱了她的兒子過來,才一歲多,已經很會說話了,佟唐氏頗為驕傲,“就是他爹爹叫他背古詩,也能背。”
“這可好,都是你們培養的好。”餘榕附和道。
佟唐氏又好奇,“再沒想到你竟然和吳家結了親。我聽說你們家現在又有船,難怪能來這裏讀書了。我們家呢?是隨緣,隨便他爹能不能考上,隻要生活的好就行了。既然大家是故舊,以後一起上街買個什麽的也方便。”
“什麽有錢,我們家一大家子人呢,不像你家相公正經有個營生,又好學。以後你是享不完的福氣。”餘榕可不想跟她一起出去,以前關係也沒那麽好,平白這麽親近也不大符合她處世的原則。
這話說的佟唐氏當然愛聽,她相公雖然是守城門,可那也是吃官家飯的人,一個月還有一兩多的俸祿。可不像吳襄隻是一個窮童生,餘榕還要織布繡花養活家裏人。
“那感情好,什麽時候我們一起去禦蝶軒看看,那裏有新上的釵子可好看了?”
餘榕不置可否的答應,其實她聽貴兒說過,佟唐氏家的條件過的也不算特別好。能夠在此處租房住還是佟家人賣了家裏的店鋪拿過來的錢,可佟唐氏並不心疼唐家,隻顧自己。但佟唐氏這個人有一點好,不跟別人撕破臉皮的,平日總是裝的大大咧咧的。
有了這個鄰居還不如沒有,老是要餘榕跟她一起買這買那的。
鍾小姐正跟她外祖家的姊妹們一起下棋,她早已忘記了要打理嫁妝的事情,一來她外祖家就各種玩玩鬧鬧的,捏了一枚棋子就道:“還是上次三哥拿的那盒墨玉的好,這個瓷做的,總有那麽點子不得意。”跟她對弈的鍾表妹沒說什麽,倒是有另一表姊不樂意道:“這也沒辦法,上我們家打秋風的人太多了,趕也趕不走,要不是如此,我們也不會連幅墨玉棋盤也要當掉。”
“阿姊?”其她姐妹連忙拉過她。
鍾小姐也氣的丟了棋子就跑掉了,方才說話的那位女子毫無所懼,“我又哪裏說的不對了。祖母寵愛姑姑也就罷了,姑姑總是我們趙家的女兒,幫襯一二也沒什麽,可她姓鍾,跟我們又有什麽關係。”自家在臨安不過做一個小官,家裏兒孫,子女都多,如今連一幅好一點的嫁妝都打不出來了,何苦養著外人。
餘奉正好幫鍾小姐外祖家算完了賬,才迴家,已然是滿臉疲憊了,又看鍾小姐哭哭啼啼的,還是耐著性子過去問她,“這是怎麽了?誰欺負你了不成?”
“相公,我們搬家吧!”鍾小姐也說不出個所以然,隻是鬧著要搬家。
可搬家這件事,餘奉不想,在臨安租房子多貴啊!他們兩口子住在這裏多好,吃穿不愁,每月還有月例拿。不過就是受人白眼罷了,以後一朝成名了,那些人態度肯定又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