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娟也隻能如此了,可惜她運氣不好,走了一天都沒哪個大戶人家願意花幾十兩去買她的香芋冰的,她不禁懷疑怎麽種田文上的人隨便做個什麽小吃就有人買,她好不容易琢磨出來的卻無人問津。像張氏她們隨便賣點便宜的東西還能開店,難道她真的是運氣不好?
秦雪梅對餘娟是很感激的,這次做香芋冰就是秦雪梅掏錢出來的,雖然沒有賣成功,但秦雪梅依然支持小姑子。
第37章
餘榕一行人雇了一輛車,餘鬆跟餘老三在外麵趕車,其他人坐在裏麵說笑。餘樹也想出去,卻被張氏按住,“你小人家吹不得風,快坐好。最近林夫子那兒還好吧?”
提起這個餘樹就鬱悶,“也不大管我,秀才娘子還好有時候給點東西給我吃。最近又聽說子瑜哥哥要到湖陽縣讀書了,他們家現在在忙這個,聽說旁人家裏都跟著書僮,秀才娘子也想找個書僮伺候子瑜哥哥。”餘樹對林子瑜是很羨慕的,畢竟林子瑜讀書很厲害,可他就不行了。
王雪表示很驚訝,畢竟她也在村裏生活了小半年了,也知道林家的情況,“這請書僮的事,恐怕林家也請不起吧,我聽說她們家隻是有租子,而且都是些口糧,讀書也才勉強夠,怎麽能請得起書僮。”就是張氏請幫忙的人,還不是請下人,一個月都要給四百文。就別提書僮了,可能一個月三四百文跑不掉的。
“書僮的事情也是很簡單的”張氏很清楚裏麵的門道,“佃戶人家兒子多,給幾口吃喝怕是許多人都想跟著去。”
還有這茬,餘榕很久沒在村裏生活過了,也不是很懂這些。
從草埔鎮到湖陽縣倒也不算遠,一路上說說笑笑,王雪跟餘榕都是女孩子,嘰嘰喳喳的好不熱鬧。餘樹眼尖,一下就看到官道旁邊的一些難民,張氏歎了口氣,“這估摸著又是從其他地方逃難過來的。”
可多看了一會兒就覺得不對勁了,剛開始隻有幾個,結果越到縣城人越多。餘鬆專門進來道:“河北大旱,聽說許多人都是逃難過來的,還有株洲瘟疫,隻是沒想到人這麽多。”王雪一個小姑娘有些害怕,張氏見餘榕麵上平靜,心中覺得女兒處變不驚。
當然這也隻是路上的一個小插曲,一行人到了湖陽縣後,餘鬆去找了他平常常住的客店。租了兩間中等房。女眷們一間,男人們一間。
湖陽縣當然比草埔鎮還大,吃的喝的穿的用的都多,跟著爹媽出來當然不用自己花錢了。王雪也跟著沾光,吃好吃的好玩的,也總有她的一份。因為聽說晚上有一場從京裏的戲班子,對於餘榕來說沒什麽興趣,但是對於其他如餘老三這樣的人來說那就真的是再大的喜事了,就連餘鬆都躍躍欲試。
餘樹跟餘鬆哥倆在前麵走,張氏跟餘老三也在竊竊私語,餘鬆跟王雪姐妹二人對街邊賣的風車或者梳妝匣子都很感興趣。湖陽縣的人家都不算窮,許多人租的船在看戲,餘榕等人沒那個閑錢,但是來的早很快就買好了小食,像炒的蠶豆,還有花生這些,又香又方便,張氏也舍得買。
人越來越多,戲台子搭的又高,大家說說笑笑好不熱鬧。餘榕是聽不懂的,張氏倒是看過這出戲,還找餘老三討論,“這不是滿芴床,這戲熱鬧、好看,果然是從京裏來的班子,就是不一樣。”
“你看那個小家夥翻跟鬥翻的可真好。”餘樹連連讚歎。
餘鬆看了一眼沉浸在戲裏的家人,默默的退到另外一處找那人說了話,這才過來。隻可惜這個過程誰也沒有發現,就連餘榕也努力踮腳在看熱鬧。餘樹扯著餘榕的袖子說要出去吃餛飩,餘榕就不同意,“這裏人這麽多,不見了怎麽辦?你且忍忍,等會兒我們去夜市吃。”
“是啊,是啊,六弟快別淘氣。”王雪也就一旁勸著。
餘樹蔫蔫的,但一看到有大鬧天宮出來,連忙又伸起脖子看。小孩子就是忘性大,餘榕看著弟弟一頭濃密的頭發,黑亮的很,忍不住摸了幾下。
看完戲一家人又到夜市吃了胡餅餛飩,隻把個肚子撐的走不動道兒了,再慢吞吞的走迴去。餘樹昏昏欲睡,餘榕拉著他,王雪則興奮過頭,憋著一肚子話要跟餘榕說。
隻說到了客店門口,一家人準備進去的時候,卻見大廳燈火通明的。原來是吳家送嫁的人今天迴來,正好晚上沒地方住,便選了這個落腳處。他們家主子下人的一起倒有七八個了,掌櫃的正在安排,吳家的人都住了上房。餘鬆因為上次的事情認得吳襄便上去打招唿,吳襄倒也客氣的很。
餘榕看了吳襄一眼,又想起鍾小姐,還是覺得無解。但餘榕很懂男女大防,帶上王雪就上去了,王雪小姑娘家家的,還想著路上賣的那個梳妝匣,還纏著餘榕說話,說著說著倆人就睡著了。
等第二日起床,餘鬆帶家裏人準備到外麵吃早餐,吳家下人在外麵就吵起來了,張氏連忙讓眾人趕緊出去吃東西。餘樹偷偷跟餘榕道:“那位吳公子跟他哥哥吵架了,說他哥哥假公濟私什麽的。”
鬧的這樣不愉快,連這種話都說的出來,看來吳家的水也很深。
玩好了,也吃好了,張氏跟餘老三惦記生意,畢竟多停一日,家中就少了錢。而且家裏要用錢的地方太多了,餘鬆也無奈,趕著車送大家迴去。到了草埔,餘鬆的店卻是關著的,餘榕不免覺得奇怪。
“哥,怎麽小魚不在嗎?店咋沒開的?”
餘鬆不在意道:“是我讓小魚去辦點事情,過幾天就迴來了。”
但是過了好幾天小魚都沒迴來,餘鬆鋪子都貼出招工的告示了,餘鬆卻道:“小魚家裏人來尋他了,我就放了他奴籍。”小魚就仿佛一下子蒸發了,餘榕不便相問,隻是偶爾去鋪子看到同樣年紀的夥計,不免有些愣神,那個天天搶自己做的飯,說話機靈的孩子竟然還沒來得及告別就走了。
餘家早點鋪的生意越來越好了,還有人從湖陽專門來吃包子的,而餘榕也隻從旁給一點建議,比如說湯包或者其他的,但她沒嚐試過,但張氏手藝精湛,十分願意嚐試,準備冬天推出湯包這個種類。
“臨安府的特產就有這個,隻是那是府城,我們去不得的。所以娘能做出來真的是不容易。”餘榕由衷的讚歎。
幸虧張氏不怕辛苦,成日敢嚐試新東西,要不然這湯包的事情也成不了。
生意太好了,餘榕也跟著去幫忙,這天季雙兒沒事站在餘榕店裏跟她說話,“你們上次去湖陽看戲了?好看不?”
“好看啊,我們家小樹還說你家單郎沒來,那家夥,小男孩可能喜歡看。大鬧天宮什麽的,京裏來的戲班子呢!”餘榕也不好意思說自己對聽戲毫無感覺,因為那實在是太不合群了,恐怕還被人說奇怪。
倆人正說著話,唐小姐喜氣洋洋的過來跟餘榕和季雙兒道:“正好你們在,蘇家大小姐出嫁說是邀姐妹們多聚聚,你們去不?”
季雙兒一聽說是蘇家的,當然不會去,遂搖頭,“我不去了,也不大熟。”餘榕知道季雙兒的親事就是被蘇家搶了,也搖頭說不去。唐小姐也不在意說說就走了。
餘榕看到她落寞的背影不再說話,這種事情旁人也勸不了,或許等季雙兒自己想通了才行吧!在現階段唐小姐和蘇大小姐都是贏家,唐小姐嫁到臨安去,蘇大小姐又嫁到湖陽去,而季雙兒卻還無人問津。
“大姑咋來了?”餘榕剛端了包子出來,就看餘大姑從螺車上下來。
“讓我好找啊!”餘大姑看著客人很多,臉上就笑開了花,以前她看不起的張氏掛著裝錢的袋子,餘大姑瞬間覺得有麵子了。
“大妹來了,稀客啊!”張氏一邊收錢一邊招唿客人。
餘大姑也不像以往那樣嫌七嫌八的,反而殷勤的收碗,打湯,手腳麻利的很。渾然不是那個迴了娘家的姑奶奶做派,看起來餘大姑能嫁到禦橋鎮上,這麽多年比妹妹餘二姑過的好,也確實有她的優點。
上午生意結束後,張氏也大方,在隔壁季雙兒家的客棧定了一桌,餘大姑還陪著張氏閑話家常。餘大姑提起孫芸芸的婚事,不免精神大振,“請三哥跟三嫂一定要去,其他都是其次的,也是給我這個妹妹充充臉。再說榕榕年紀也不小了,你們夫妻倆也該操操心。”
餘大姑對長房跟其他房還是不大相同的,長房有了餘奉,那就甩其他房頭一大截了。而且餘奉還跟鍾家結了親家,前途更是不可限量,她跟餘桃說的那家親事也是因為唐安看中了餘奉這個童生的身份,要不然就憑餘桃一個農家女怎麽可能會嫁的那麽好?
可餘榕雖然也是侄女,她是存著比較的心的,絕對不能讓餘榕超過自己的女兒。所以她不會主動介紹,但餘榕若嫁的好,那是憑餘榕自己的本事,她這個做姑姑的也要跟著沾光,她也喜歡有本事的人啊。
張氏也是頭一次知道這個大姑子說話這樣的風趣,直到餘大姑走了,張氏才笑著搖頭,“以前人家說有錢能使鬼推磨我還不相信,現在我可信了,不僅僅是鬼推磨,還可以讓鐵樹開花。”
第38章
可餘大姑有一句話說的不錯,女兒今年也要及笄了,即便嫁人之事不用操之過急,可是好人家也不多,正好也讓別人知道吾家有女初長成。因此張氏也開始緊張起來,她對餘榕說:“這幾日你不必來幫忙,以免曬黑了,你哥哥鋪子裏那些紫羅蘭粉還有口脂你多用些。你大姑既然能幫餘桃說了那門好親事,雖不至於幫你也說個好人家,但至少也讓旁人知道你。”
“我知曉了,既如此,我不如這些日子繡些荷包拿出去,給相好的姊妹們也好。”餘榕能拿得出手的就是這手繡活了。
張氏卻笑道:“人人都知道你的繡活好,若是你拿這繡活不免沒什麽心意。你哥哥上次說起湖陽縣的客棧那糕點好吃,我便多買了一些,且琢磨的差不多,反正不怕浪費食物,也不算特別難。”
“您說的可是蝴蝶酥?”餘榕問道。
張氏點頭。
這蝴蝶酥是從廣府那邊傳過來的,金黃色的似蝴蝶一般,入口甜酥,由於餘榕減肥也就吃過一兩次。可張氏如此用心待她,怎麽讓餘榕不能感動,她拉著張氏袖子撒嬌,“娘一心為我,可女兒怕自己太笨了?”
秦雪梅對餘娟是很感激的,這次做香芋冰就是秦雪梅掏錢出來的,雖然沒有賣成功,但秦雪梅依然支持小姑子。
第37章
餘榕一行人雇了一輛車,餘鬆跟餘老三在外麵趕車,其他人坐在裏麵說笑。餘樹也想出去,卻被張氏按住,“你小人家吹不得風,快坐好。最近林夫子那兒還好吧?”
提起這個餘樹就鬱悶,“也不大管我,秀才娘子還好有時候給點東西給我吃。最近又聽說子瑜哥哥要到湖陽縣讀書了,他們家現在在忙這個,聽說旁人家裏都跟著書僮,秀才娘子也想找個書僮伺候子瑜哥哥。”餘樹對林子瑜是很羨慕的,畢竟林子瑜讀書很厲害,可他就不行了。
王雪表示很驚訝,畢竟她也在村裏生活了小半年了,也知道林家的情況,“這請書僮的事,恐怕林家也請不起吧,我聽說她們家隻是有租子,而且都是些口糧,讀書也才勉強夠,怎麽能請得起書僮。”就是張氏請幫忙的人,還不是請下人,一個月都要給四百文。就別提書僮了,可能一個月三四百文跑不掉的。
“書僮的事情也是很簡單的”張氏很清楚裏麵的門道,“佃戶人家兒子多,給幾口吃喝怕是許多人都想跟著去。”
還有這茬,餘榕很久沒在村裏生活過了,也不是很懂這些。
從草埔鎮到湖陽縣倒也不算遠,一路上說說笑笑,王雪跟餘榕都是女孩子,嘰嘰喳喳的好不熱鬧。餘樹眼尖,一下就看到官道旁邊的一些難民,張氏歎了口氣,“這估摸著又是從其他地方逃難過來的。”
可多看了一會兒就覺得不對勁了,剛開始隻有幾個,結果越到縣城人越多。餘鬆專門進來道:“河北大旱,聽說許多人都是逃難過來的,還有株洲瘟疫,隻是沒想到人這麽多。”王雪一個小姑娘有些害怕,張氏見餘榕麵上平靜,心中覺得女兒處變不驚。
當然這也隻是路上的一個小插曲,一行人到了湖陽縣後,餘鬆去找了他平常常住的客店。租了兩間中等房。女眷們一間,男人們一間。
湖陽縣當然比草埔鎮還大,吃的喝的穿的用的都多,跟著爹媽出來當然不用自己花錢了。王雪也跟著沾光,吃好吃的好玩的,也總有她的一份。因為聽說晚上有一場從京裏的戲班子,對於餘榕來說沒什麽興趣,但是對於其他如餘老三這樣的人來說那就真的是再大的喜事了,就連餘鬆都躍躍欲試。
餘樹跟餘鬆哥倆在前麵走,張氏跟餘老三也在竊竊私語,餘鬆跟王雪姐妹二人對街邊賣的風車或者梳妝匣子都很感興趣。湖陽縣的人家都不算窮,許多人租的船在看戲,餘榕等人沒那個閑錢,但是來的早很快就買好了小食,像炒的蠶豆,還有花生這些,又香又方便,張氏也舍得買。
人越來越多,戲台子搭的又高,大家說說笑笑好不熱鬧。餘榕是聽不懂的,張氏倒是看過這出戲,還找餘老三討論,“這不是滿芴床,這戲熱鬧、好看,果然是從京裏來的班子,就是不一樣。”
“你看那個小家夥翻跟鬥翻的可真好。”餘樹連連讚歎。
餘鬆看了一眼沉浸在戲裏的家人,默默的退到另外一處找那人說了話,這才過來。隻可惜這個過程誰也沒有發現,就連餘榕也努力踮腳在看熱鬧。餘樹扯著餘榕的袖子說要出去吃餛飩,餘榕就不同意,“這裏人這麽多,不見了怎麽辦?你且忍忍,等會兒我們去夜市吃。”
“是啊,是啊,六弟快別淘氣。”王雪也就一旁勸著。
餘樹蔫蔫的,但一看到有大鬧天宮出來,連忙又伸起脖子看。小孩子就是忘性大,餘榕看著弟弟一頭濃密的頭發,黑亮的很,忍不住摸了幾下。
看完戲一家人又到夜市吃了胡餅餛飩,隻把個肚子撐的走不動道兒了,再慢吞吞的走迴去。餘樹昏昏欲睡,餘榕拉著他,王雪則興奮過頭,憋著一肚子話要跟餘榕說。
隻說到了客店門口,一家人準備進去的時候,卻見大廳燈火通明的。原來是吳家送嫁的人今天迴來,正好晚上沒地方住,便選了這個落腳處。他們家主子下人的一起倒有七八個了,掌櫃的正在安排,吳家的人都住了上房。餘鬆因為上次的事情認得吳襄便上去打招唿,吳襄倒也客氣的很。
餘榕看了吳襄一眼,又想起鍾小姐,還是覺得無解。但餘榕很懂男女大防,帶上王雪就上去了,王雪小姑娘家家的,還想著路上賣的那個梳妝匣,還纏著餘榕說話,說著說著倆人就睡著了。
等第二日起床,餘鬆帶家裏人準備到外麵吃早餐,吳家下人在外麵就吵起來了,張氏連忙讓眾人趕緊出去吃東西。餘樹偷偷跟餘榕道:“那位吳公子跟他哥哥吵架了,說他哥哥假公濟私什麽的。”
鬧的這樣不愉快,連這種話都說的出來,看來吳家的水也很深。
玩好了,也吃好了,張氏跟餘老三惦記生意,畢竟多停一日,家中就少了錢。而且家裏要用錢的地方太多了,餘鬆也無奈,趕著車送大家迴去。到了草埔,餘鬆的店卻是關著的,餘榕不免覺得奇怪。
“哥,怎麽小魚不在嗎?店咋沒開的?”
餘鬆不在意道:“是我讓小魚去辦點事情,過幾天就迴來了。”
但是過了好幾天小魚都沒迴來,餘鬆鋪子都貼出招工的告示了,餘鬆卻道:“小魚家裏人來尋他了,我就放了他奴籍。”小魚就仿佛一下子蒸發了,餘榕不便相問,隻是偶爾去鋪子看到同樣年紀的夥計,不免有些愣神,那個天天搶自己做的飯,說話機靈的孩子竟然還沒來得及告別就走了。
餘家早點鋪的生意越來越好了,還有人從湖陽專門來吃包子的,而餘榕也隻從旁給一點建議,比如說湯包或者其他的,但她沒嚐試過,但張氏手藝精湛,十分願意嚐試,準備冬天推出湯包這個種類。
“臨安府的特產就有這個,隻是那是府城,我們去不得的。所以娘能做出來真的是不容易。”餘榕由衷的讚歎。
幸虧張氏不怕辛苦,成日敢嚐試新東西,要不然這湯包的事情也成不了。
生意太好了,餘榕也跟著去幫忙,這天季雙兒沒事站在餘榕店裏跟她說話,“你們上次去湖陽看戲了?好看不?”
“好看啊,我們家小樹還說你家單郎沒來,那家夥,小男孩可能喜歡看。大鬧天宮什麽的,京裏來的戲班子呢!”餘榕也不好意思說自己對聽戲毫無感覺,因為那實在是太不合群了,恐怕還被人說奇怪。
倆人正說著話,唐小姐喜氣洋洋的過來跟餘榕和季雙兒道:“正好你們在,蘇家大小姐出嫁說是邀姐妹們多聚聚,你們去不?”
季雙兒一聽說是蘇家的,當然不會去,遂搖頭,“我不去了,也不大熟。”餘榕知道季雙兒的親事就是被蘇家搶了,也搖頭說不去。唐小姐也不在意說說就走了。
餘榕看到她落寞的背影不再說話,這種事情旁人也勸不了,或許等季雙兒自己想通了才行吧!在現階段唐小姐和蘇大小姐都是贏家,唐小姐嫁到臨安去,蘇大小姐又嫁到湖陽去,而季雙兒卻還無人問津。
“大姑咋來了?”餘榕剛端了包子出來,就看餘大姑從螺車上下來。
“讓我好找啊!”餘大姑看著客人很多,臉上就笑開了花,以前她看不起的張氏掛著裝錢的袋子,餘大姑瞬間覺得有麵子了。
“大妹來了,稀客啊!”張氏一邊收錢一邊招唿客人。
餘大姑也不像以往那樣嫌七嫌八的,反而殷勤的收碗,打湯,手腳麻利的很。渾然不是那個迴了娘家的姑奶奶做派,看起來餘大姑能嫁到禦橋鎮上,這麽多年比妹妹餘二姑過的好,也確實有她的優點。
上午生意結束後,張氏也大方,在隔壁季雙兒家的客棧定了一桌,餘大姑還陪著張氏閑話家常。餘大姑提起孫芸芸的婚事,不免精神大振,“請三哥跟三嫂一定要去,其他都是其次的,也是給我這個妹妹充充臉。再說榕榕年紀也不小了,你們夫妻倆也該操操心。”
餘大姑對長房跟其他房還是不大相同的,長房有了餘奉,那就甩其他房頭一大截了。而且餘奉還跟鍾家結了親家,前途更是不可限量,她跟餘桃說的那家親事也是因為唐安看中了餘奉這個童生的身份,要不然就憑餘桃一個農家女怎麽可能會嫁的那麽好?
可餘榕雖然也是侄女,她是存著比較的心的,絕對不能讓餘榕超過自己的女兒。所以她不會主動介紹,但餘榕若嫁的好,那是憑餘榕自己的本事,她這個做姑姑的也要跟著沾光,她也喜歡有本事的人啊。
張氏也是頭一次知道這個大姑子說話這樣的風趣,直到餘大姑走了,張氏才笑著搖頭,“以前人家說有錢能使鬼推磨我還不相信,現在我可信了,不僅僅是鬼推磨,還可以讓鐵樹開花。”
第38章
可餘大姑有一句話說的不錯,女兒今年也要及笄了,即便嫁人之事不用操之過急,可是好人家也不多,正好也讓別人知道吾家有女初長成。因此張氏也開始緊張起來,她對餘榕說:“這幾日你不必來幫忙,以免曬黑了,你哥哥鋪子裏那些紫羅蘭粉還有口脂你多用些。你大姑既然能幫餘桃說了那門好親事,雖不至於幫你也說個好人家,但至少也讓旁人知道你。”
“我知曉了,既如此,我不如這些日子繡些荷包拿出去,給相好的姊妹們也好。”餘榕能拿得出手的就是這手繡活了。
張氏卻笑道:“人人都知道你的繡活好,若是你拿這繡活不免沒什麽心意。你哥哥上次說起湖陽縣的客棧那糕點好吃,我便多買了一些,且琢磨的差不多,反正不怕浪費食物,也不算特別難。”
“您說的可是蝴蝶酥?”餘榕問道。
張氏點頭。
這蝴蝶酥是從廣府那邊傳過來的,金黃色的似蝴蝶一般,入口甜酥,由於餘榕減肥也就吃過一兩次。可張氏如此用心待她,怎麽讓餘榕不能感動,她拉著張氏袖子撒嬌,“娘一心為我,可女兒怕自己太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