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家幾房之前沒分家,所以不用人情往來,可如今分了家,趙氏又生了兒子,張氏肯定也要表示一番的,於是問起,“,二哥,娃兒的洗三還做嗎?”
餘老二搖頭,張氏從錢盒子裏拿了十個大子給餘老三,“我們怕是不迴去過年了,這錢就當是我給小侄子的。”餘老二接下了,餘娟才笑眯眯的拉著他爹走了,走在路上她便道:“我看不如讓三嬸教我做鍋貼,我也去賣,我看她們生意倒是很好。”
“這哪成?你三嬸是因為她們家以前就是靠這個討生活的,以前你奶讓她去掙錢養餘奉,她都不去,更何況是教你?”
餘娟聽了有幾分不滿。
“那咱們等會兒要來三叔他們那兒吃飯嗎?”餘娟也想知道她們住的怎麽樣?
餘老二一向忠厚老實,並不想占兄弟的便宜,他道:“我們還是迴去吧!等開年我去求吳大地主看能不能佃幾畝田種。”對於莊稼人來說糧食還是最重要的。
第19章
餘鬆去了三天,等第三天終於迴來了,他用大包袱進了很多貨迴來。比如俏皮的糖人,或者紅頭繩,還有針頭線腦的七七八八的。餘榕驚唿,“這些東西花了不少錢吧?”可餘鬆卻道:“這統共不過花了不到一百文,可我若是出手去賣,那賺的錢可就不一定了。”
這麽多東西隻一百文,餘榕笑道:“哥哥這是摸清門道了不是?”
“正是,湖陽縣有專門做批發的地方,東西都特別便宜,就是不耐用罷了。”餘鬆笑道,又記起妹妹托付他的事情,連忙道:“縣裏有成衣鋪還有專門的布匹店,一向不用外人的,恐怕你的布難賣。而且繡樣的話想賣個好價錢也得要找大戶人家才是,但大戶人家又什麽人用不到,而且她們找的都是有好的鋪子才行,但我也看到有寄賣的。”
餘榕便道:“正是如此,我才說哥哥若是開個鋪子,那我就把布寄賣就可以了。”
“貿然開鋪子若是賠了就不好了,我等會去買了擔架,這幾天先去附近城郊轉轉,你哥還沒做過生意呢?”
餘榕便跟張氏說想在家做些頭花或者做些荷包什麽的給餘鬆去賣,正好餘鬆迴來替餘榕去攤子上,張氏便同意了。餘榕手很快,隻需要一些鐵絲她紮好了,成本不過兩三文,賣價至少十文以上。等餘鬆迴來,餘榕都已經做好了七八枝。而且花樣很新穎,在餘鬆看來,比湖陽縣的人做的還好。
連做了幾天,餘鬆又去草埔進了點東西,這才挑著擔子出門。張氏慈母心腸,做了容易儲存的餅,餘榕讓他別去太遠,餘鬆隻點頭說好。
對於餘鬆,餘榕一直抱持著心疼的態度,餘鬆小時候就被送到山裏學木匠,不知道吃了多少苦,現下好容易迴來,又要四處奔波。可這個世道便是如此,要想過的像個人樣,就得努力,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還好餘鬆迴來的時候擔架上空了一些,他高興道:“妹妹做的那幾枝頭花可真好,就是咱們擺攤的對門那家的小姐全買了。我去了附近郊區一些的地方,那紅頭繩賣的多,還有帕子也是,素帕子最好賣。還有麻糖,針線也賣的不錯,隻是想著今日是除夕,我不好走遠了,便迴來了。”
“也算是開門紅了,過年哥哥便不出去了吧!幾時去尋摸些木料,你也可以做迴本行才是。”
見妹妹如此為自己著想,餘鬆摸摸頭,“我先做貨郎試試,總不能拿家裏這點子錢吧!”
張氏端菜上桌,聽到兒子這樣說,不由得眼睛一瞪,“瞧你說的,我跟你爹現在還在掙錢,也算掙的可以糊口了,你早日做自己的事才是正經。”
“娘,我也得先去周邊看看,哪裏木料好,這生意怎麽做才行。要不然開個店放那裏虧本怎麽辦?”餘鬆以前跟著師傅做事,可師傅就是師傅,不會做出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事情,許多做工的事,餘鬆還得自己咂摸。
團圓飯吃的很豐盛,餘老三跟張氏都喜極而泣,他們夫妻二人算是苦盡甘來,至少不用像以前,多吃一塊肉都要被餘老太罵。餘樹緊緊挨著餘榕坐,看看這個又看看那個,餘榕站起來對餘老三跟張氏道:“爹和娘這樣辛苦都是為了我們,祝願我們一年會比一年好。”
張氏含淚拍了拍餘榕的頭,“看到你們這麽懂事,娘就很欣慰了。”
可餘家老屋的人就過的不是那麽好了,因為賣了田地,餘老頭心情不大好。即便是一年中最為重視的日子,餘家老屋也不過三個菜,餘老太把一個炒雞蛋塞到餘蓓嘴裏,“蓓蓓快吃。”餘蓓笑眯眯的吃了進去。
餘梅盯她盯的眼睛都快滴血了,她真想趕緊嫁出去算了,在家裏受窮,可想起母親李氏的話,她還是忍了下來。餘蓓挑釁的看了餘梅一眼,怎麽有那麽蠢的人?擺臉色給誰看?日後餘奉出息了,享福的還不是他。
李氏拉了餘梅一下,“這麽大的姑娘怎麽不知道做事?那麽懶以後可怎麽辦?別以為現在有人寵著你就無法無天了。”意有所指的話李氏以前也不想說,可她家奉兒還什麽都沒吃,憑什麽讓餘蓓個丫頭片子吃,而且老五又懶又饞,老五媳婦又是個天天抱著肚子不出屋子的人,指望他們能幹什麽?
餘老太不滿的看了李氏一眼,“嚷嚷什麽?奉兒還得讀書呢,你吵什麽,沒得讓人笑話。”
李氏帶著一肚子氣迴房,小李氏看婆婆迴來,連忙道:“娘,今年要不要去吳家送節禮?”餘奉跟吳家還有鍾家交好,偏生那兩家都是鄉紳,條件比自家好多了,能夠跟這兩家交好,日後餘奉去臨安讀書那也不愁什麽了。
李氏咬牙,“要準備的,初二咱們一起迴家吧!”
大年初一走親戚的人很多,餘榕在家繡荷包,張氏依然跟餘老三倆人一起賣早點。餘鬆便進了一些便宜的糕點用油紙包好,有些人走親戚來不及買禮品總會在街上買的。倒是餘樹這幾日跟對門客棧的小兒子在一起玩,那小兒子年紀跟餘樹差不多,卻已經上了幾年學了。張氏有意讓餘樹跟這個小兒子一起玩。
誰知道餘樹倒真是十分聰明,雖不至於過目不忘,但是教過幾遍便都記住了。張氏喜出望外,她也不指望兒子中狀元什麽的,隻要兒子能識得字就好,若能中個秀才什麽的那就是天大的喜事了。
可兒子這樣爭氣,張氏的心也不免活動起來,倒是餘榕道:“能學得好,固然好,若是咱們給他那樣大的壓力,若他學不好,恐怕也不好,他如今也快十歲了,您可別露了口風出來。”
“你說的是,娘也不是你奶,不會因為你弟弟就讓你哥跟你都掛著。還是順其自然的好,要不然家裏若是無錢,他怕是也會責怪我們。”張氏歎道。
第20章
這點餘榕是相信的,張氏並不是個餘老太式的人物,她在她盡可能的範圍內還是做的非常公平的。即便是過年,餘家三房都在出攤,每每辛苦之時看到自己掙的錢也就不算什麽了,不過之後生意就還好了,每日四五百文是常態。
張氏惦記著家裏的地怕被旁人占了,於是請了人拉了石頭把家裏圍好,花了也差不多一兩銀子,不過她們算是放心了。而餘老太看到張氏帶人迴來弄了石頭想過去,張氏直接放下石頭,又去餘老太那兒,“娘,您老最近還好?”
“過的好不好的,還得看兒女們有沒有孝心。”餘老太不滿道。
張氏笑道:“也是,大哥大嫂雖說讓您賣了田,也不跟我們兄弟分田,可大哥大嫂孝敬您啊!還有老五家的,既孝順又聰明,這生個大胖小子,日後還不是咱們老餘家的驕傲。以後就指著他們孝敬您了。”
畢竟分家分出去了,張氏頗為潑辣,但為人做事很大方。不說其他的,鄉親們要是去草埔,吃個早點什麽的,張氏都不會收錢,還會讓她們放東西什麽的,有時候還經常會幫人叫車,不過是些小恩小惠。旁人見了還跟餘老太說:“他們做生意可辛苦了,幾個孩子都在攤子上忙的很,又沒田又沒地的看著也可憐。”
鄉下人也羨慕張氏進賬不少,可是餘家三房的辛苦那也是不可想象的。餘鬆每日天不亮就挑著擔子附近城郊或者更鄉下的地方走個遍,餘榕每日早上跟哥哥做好飯菜,又用暖瓶裝好熱水。餘榕怕哥哥太過辛苦,“這錢也是賺不完的,若是把身體搞虧了,那就不太好了。哥哥今日就到家休息,等會兒我去集市裏麵買點豬骨頭給你補補。”
“我就聽妹妹的吧!”餘鬆笑笑,看來看去還是家裏舒服,他又十分佩服妹妹,弱質女流,竟然存下十多兩銀子,若不是妹妹,他們一家哪裏能立的起來。
餘榕看餘鬆睡下,先去攤子上幫忙,這幾天生意一般,畢竟小吃攤再多也就那樣,還幸好草埔的人不少。隻是這樣好的地方,難免有人看不下去要欺生,餘榕去的時候,之前租給她們的老板正好在那兒跟張氏道:“我把錢退給你們,你們自去找地方做生意。”張氏等人在草埔就是生人,旁人見你生意好,難免不眼紅。
張氏氣不過,也無其他辦法,餘榕幹脆建議道:“我見那客棧旁邊有個鋪麵,雖說不大,但我們盤下來做早餐,也可以多做些種類。”
做小生意的都是這樣艱辛的,張氏也咬牙同意了,對門客棧的東家是一對老夫妻。他們夫妻有子女,女孩兒年已及笄,兒子跟餘樹差不多大。這對老夫妻在草埔也算是地頭蛇了,張氏帶著餘榕一起先找了掌櫃,掌櫃也知道張家這一家人也不是池中物。
出來接待的卻是東家的女兒,姓季名雙雙,長的微黑,相貌普通,人倒是很好,頗有幾分古道熱腸。
“季小姐好。”餘榕連忙道。
“快別這樣,我算是個什麽小姐,你們可是為了賃鋪子而來的?”她開門見山的說,張氏倒是很有好感,餘榕也笑了笑。
張氏便道:“我也就不拐彎抹角了,季小姐也知道我們家的狀況的,負擔又重,本來弄個小攤子掙點錢糊口的,現下又這樣,我們也實在是沒得辦法了。所以想問問季小姐租金如何?”
季雙兒沉吟一下,“實不相瞞,我們這個地方也是個好地方。租金一年一付,大概二兩半錢,若是可以,你們先去看看店麵。”
張氏和餘榕對視一眼,張氏則道:“季小姐先帶我們去看看店鋪吧,等我們迴去再跟榕兒她爹商量看看。您也知道我們家的情況,我家也不是跟您訴苦,若是可以明日自然會給答複。”張氏實在是個爽快的婦人,季雙兒聽了好感好了很多。
餘老二搖頭,張氏從錢盒子裏拿了十個大子給餘老三,“我們怕是不迴去過年了,這錢就當是我給小侄子的。”餘老二接下了,餘娟才笑眯眯的拉著他爹走了,走在路上她便道:“我看不如讓三嬸教我做鍋貼,我也去賣,我看她們生意倒是很好。”
“這哪成?你三嬸是因為她們家以前就是靠這個討生活的,以前你奶讓她去掙錢養餘奉,她都不去,更何況是教你?”
餘娟聽了有幾分不滿。
“那咱們等會兒要來三叔他們那兒吃飯嗎?”餘娟也想知道她們住的怎麽樣?
餘老二一向忠厚老實,並不想占兄弟的便宜,他道:“我們還是迴去吧!等開年我去求吳大地主看能不能佃幾畝田種。”對於莊稼人來說糧食還是最重要的。
第19章
餘鬆去了三天,等第三天終於迴來了,他用大包袱進了很多貨迴來。比如俏皮的糖人,或者紅頭繩,還有針頭線腦的七七八八的。餘榕驚唿,“這些東西花了不少錢吧?”可餘鬆卻道:“這統共不過花了不到一百文,可我若是出手去賣,那賺的錢可就不一定了。”
這麽多東西隻一百文,餘榕笑道:“哥哥這是摸清門道了不是?”
“正是,湖陽縣有專門做批發的地方,東西都特別便宜,就是不耐用罷了。”餘鬆笑道,又記起妹妹托付他的事情,連忙道:“縣裏有成衣鋪還有專門的布匹店,一向不用外人的,恐怕你的布難賣。而且繡樣的話想賣個好價錢也得要找大戶人家才是,但大戶人家又什麽人用不到,而且她們找的都是有好的鋪子才行,但我也看到有寄賣的。”
餘榕便道:“正是如此,我才說哥哥若是開個鋪子,那我就把布寄賣就可以了。”
“貿然開鋪子若是賠了就不好了,我等會去買了擔架,這幾天先去附近城郊轉轉,你哥還沒做過生意呢?”
餘榕便跟張氏說想在家做些頭花或者做些荷包什麽的給餘鬆去賣,正好餘鬆迴來替餘榕去攤子上,張氏便同意了。餘榕手很快,隻需要一些鐵絲她紮好了,成本不過兩三文,賣價至少十文以上。等餘鬆迴來,餘榕都已經做好了七八枝。而且花樣很新穎,在餘鬆看來,比湖陽縣的人做的還好。
連做了幾天,餘鬆又去草埔進了點東西,這才挑著擔子出門。張氏慈母心腸,做了容易儲存的餅,餘榕讓他別去太遠,餘鬆隻點頭說好。
對於餘鬆,餘榕一直抱持著心疼的態度,餘鬆小時候就被送到山裏學木匠,不知道吃了多少苦,現下好容易迴來,又要四處奔波。可這個世道便是如此,要想過的像個人樣,就得努力,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還好餘鬆迴來的時候擔架上空了一些,他高興道:“妹妹做的那幾枝頭花可真好,就是咱們擺攤的對門那家的小姐全買了。我去了附近郊區一些的地方,那紅頭繩賣的多,還有帕子也是,素帕子最好賣。還有麻糖,針線也賣的不錯,隻是想著今日是除夕,我不好走遠了,便迴來了。”
“也算是開門紅了,過年哥哥便不出去了吧!幾時去尋摸些木料,你也可以做迴本行才是。”
見妹妹如此為自己著想,餘鬆摸摸頭,“我先做貨郎試試,總不能拿家裏這點子錢吧!”
張氏端菜上桌,聽到兒子這樣說,不由得眼睛一瞪,“瞧你說的,我跟你爹現在還在掙錢,也算掙的可以糊口了,你早日做自己的事才是正經。”
“娘,我也得先去周邊看看,哪裏木料好,這生意怎麽做才行。要不然開個店放那裏虧本怎麽辦?”餘鬆以前跟著師傅做事,可師傅就是師傅,不會做出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事情,許多做工的事,餘鬆還得自己咂摸。
團圓飯吃的很豐盛,餘老三跟張氏都喜極而泣,他們夫妻二人算是苦盡甘來,至少不用像以前,多吃一塊肉都要被餘老太罵。餘樹緊緊挨著餘榕坐,看看這個又看看那個,餘榕站起來對餘老三跟張氏道:“爹和娘這樣辛苦都是為了我們,祝願我們一年會比一年好。”
張氏含淚拍了拍餘榕的頭,“看到你們這麽懂事,娘就很欣慰了。”
可餘家老屋的人就過的不是那麽好了,因為賣了田地,餘老頭心情不大好。即便是一年中最為重視的日子,餘家老屋也不過三個菜,餘老太把一個炒雞蛋塞到餘蓓嘴裏,“蓓蓓快吃。”餘蓓笑眯眯的吃了進去。
餘梅盯她盯的眼睛都快滴血了,她真想趕緊嫁出去算了,在家裏受窮,可想起母親李氏的話,她還是忍了下來。餘蓓挑釁的看了餘梅一眼,怎麽有那麽蠢的人?擺臉色給誰看?日後餘奉出息了,享福的還不是他。
李氏拉了餘梅一下,“這麽大的姑娘怎麽不知道做事?那麽懶以後可怎麽辦?別以為現在有人寵著你就無法無天了。”意有所指的話李氏以前也不想說,可她家奉兒還什麽都沒吃,憑什麽讓餘蓓個丫頭片子吃,而且老五又懶又饞,老五媳婦又是個天天抱著肚子不出屋子的人,指望他們能幹什麽?
餘老太不滿的看了李氏一眼,“嚷嚷什麽?奉兒還得讀書呢,你吵什麽,沒得讓人笑話。”
李氏帶著一肚子氣迴房,小李氏看婆婆迴來,連忙道:“娘,今年要不要去吳家送節禮?”餘奉跟吳家還有鍾家交好,偏生那兩家都是鄉紳,條件比自家好多了,能夠跟這兩家交好,日後餘奉去臨安讀書那也不愁什麽了。
李氏咬牙,“要準備的,初二咱們一起迴家吧!”
大年初一走親戚的人很多,餘榕在家繡荷包,張氏依然跟餘老三倆人一起賣早點。餘鬆便進了一些便宜的糕點用油紙包好,有些人走親戚來不及買禮品總會在街上買的。倒是餘樹這幾日跟對門客棧的小兒子在一起玩,那小兒子年紀跟餘樹差不多,卻已經上了幾年學了。張氏有意讓餘樹跟這個小兒子一起玩。
誰知道餘樹倒真是十分聰明,雖不至於過目不忘,但是教過幾遍便都記住了。張氏喜出望外,她也不指望兒子中狀元什麽的,隻要兒子能識得字就好,若能中個秀才什麽的那就是天大的喜事了。
可兒子這樣爭氣,張氏的心也不免活動起來,倒是餘榕道:“能學得好,固然好,若是咱們給他那樣大的壓力,若他學不好,恐怕也不好,他如今也快十歲了,您可別露了口風出來。”
“你說的是,娘也不是你奶,不會因為你弟弟就讓你哥跟你都掛著。還是順其自然的好,要不然家裏若是無錢,他怕是也會責怪我們。”張氏歎道。
第20章
這點餘榕是相信的,張氏並不是個餘老太式的人物,她在她盡可能的範圍內還是做的非常公平的。即便是過年,餘家三房都在出攤,每每辛苦之時看到自己掙的錢也就不算什麽了,不過之後生意就還好了,每日四五百文是常態。
張氏惦記著家裏的地怕被旁人占了,於是請了人拉了石頭把家裏圍好,花了也差不多一兩銀子,不過她們算是放心了。而餘老太看到張氏帶人迴來弄了石頭想過去,張氏直接放下石頭,又去餘老太那兒,“娘,您老最近還好?”
“過的好不好的,還得看兒女們有沒有孝心。”餘老太不滿道。
張氏笑道:“也是,大哥大嫂雖說讓您賣了田,也不跟我們兄弟分田,可大哥大嫂孝敬您啊!還有老五家的,既孝順又聰明,這生個大胖小子,日後還不是咱們老餘家的驕傲。以後就指著他們孝敬您了。”
畢竟分家分出去了,張氏頗為潑辣,但為人做事很大方。不說其他的,鄉親們要是去草埔,吃個早點什麽的,張氏都不會收錢,還會讓她們放東西什麽的,有時候還經常會幫人叫車,不過是些小恩小惠。旁人見了還跟餘老太說:“他們做生意可辛苦了,幾個孩子都在攤子上忙的很,又沒田又沒地的看著也可憐。”
鄉下人也羨慕張氏進賬不少,可是餘家三房的辛苦那也是不可想象的。餘鬆每日天不亮就挑著擔子附近城郊或者更鄉下的地方走個遍,餘榕每日早上跟哥哥做好飯菜,又用暖瓶裝好熱水。餘榕怕哥哥太過辛苦,“這錢也是賺不完的,若是把身體搞虧了,那就不太好了。哥哥今日就到家休息,等會兒我去集市裏麵買點豬骨頭給你補補。”
“我就聽妹妹的吧!”餘鬆笑笑,看來看去還是家裏舒服,他又十分佩服妹妹,弱質女流,竟然存下十多兩銀子,若不是妹妹,他們一家哪裏能立的起來。
餘榕看餘鬆睡下,先去攤子上幫忙,這幾天生意一般,畢竟小吃攤再多也就那樣,還幸好草埔的人不少。隻是這樣好的地方,難免有人看不下去要欺生,餘榕去的時候,之前租給她們的老板正好在那兒跟張氏道:“我把錢退給你們,你們自去找地方做生意。”張氏等人在草埔就是生人,旁人見你生意好,難免不眼紅。
張氏氣不過,也無其他辦法,餘榕幹脆建議道:“我見那客棧旁邊有個鋪麵,雖說不大,但我們盤下來做早餐,也可以多做些種類。”
做小生意的都是這樣艱辛的,張氏也咬牙同意了,對門客棧的東家是一對老夫妻。他們夫妻有子女,女孩兒年已及笄,兒子跟餘樹差不多大。這對老夫妻在草埔也算是地頭蛇了,張氏帶著餘榕一起先找了掌櫃,掌櫃也知道張家這一家人也不是池中物。
出來接待的卻是東家的女兒,姓季名雙雙,長的微黑,相貌普通,人倒是很好,頗有幾分古道熱腸。
“季小姐好。”餘榕連忙道。
“快別這樣,我算是個什麽小姐,你們可是為了賃鋪子而來的?”她開門見山的說,張氏倒是很有好感,餘榕也笑了笑。
張氏便道:“我也就不拐彎抹角了,季小姐也知道我們家的狀況的,負擔又重,本來弄個小攤子掙點錢糊口的,現下又這樣,我們也實在是沒得辦法了。所以想問問季小姐租金如何?”
季雙兒沉吟一下,“實不相瞞,我們這個地方也是個好地方。租金一年一付,大概二兩半錢,若是可以,你們先去看看店麵。”
張氏和餘榕對視一眼,張氏則道:“季小姐先帶我們去看看店鋪吧,等我們迴去再跟榕兒她爹商量看看。您也知道我們家的情況,我家也不是跟您訴苦,若是可以明日自然會給答複。”張氏實在是個爽快的婦人,季雙兒聽了好感好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