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心也沒有?”
“喲,你還知道餓??”
亦洛說著就要起火,江沅忙把袍子丟給一旁的丫鬟,手臂一環攬了她的腰。靠在夫君懷中,亦洛這才又當心胎氣,深深吸了口氣,扶著江沅的手走迴暖榻邊安安穩穩地坐了,瞧著桌邊人心平氣和地數落道,“大家公子都講究早起讀書、立世,你堂堂皇子竟是成了挑腳漢!幾位哥哥大婚,哪個不是一早五更天就起來上朝,你可好,還未怎樣就睡到日上三竿!”
林偵聞言,慢條斯理地抿了一口茶,“我又不是大婚,趕著上什麽朝。”
“可真是!既不是大婚,你昨兒做什麽了??”
口不擇言,一句話說出來,亦洛的臉頰都紅。林偵笑笑,低頭輕輕轉著茶盅沿兒,沒吭聲。江沅看那沒皮沒臉還篤定的樣子十分不悅,隻道,“過幾日,我派人送沐芽往雲南去。”
“做什麽?”
“做什麽?!”亦洛聞言真是忍不得,“給你選妃的折子皇後娘娘親自遞到了皇父案頭,正月裏就要給你和瑾瑋指婚。如今你這麽不明不白地跟沐芽糾纏,瑾瑋若是知道了如何是好?”
林偵蹙了蹙眉,昨天夜裏他和芽芽還是在猜測是莊家,今兒早起姐姐口中已經是當既成事實在說,看來是大局已定。沐芽是柏茂清的女兒,這天大的秘密既然不能翻案,說出來就是禍根,林偵早就打定主意不給姐姐姐夫添亂,既然決定要拋下一切走,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奕楨,”見他不語,江沅道,“我打算把沐芽送迴我西南軍,好好安置個身份。過兩年你若果然還念著與她的情意,就接進京娶做側夫人。”
江沅說得斟詞酌句,強壓著不悅。亦洛看在眼中也過不去,沐芽在夫君心裏早就不是個尋常女孩兒,卑微的身份讓他對小丫頭生出憐惜之情,更有師生之誼在,便十分護短。昨天他一夜未眠,若不是亦洛死活攔著,這門他是砸定了。
關心則亂,江沅的這一計較,亦洛早就覺得不妥,卻是不好駁,想等七弟迴來再好好商量,誰知這一迴來一個字還沒說就把生米做成了熟飯!男人啊,何時才能揣透女人的心?
“側夫人?”此刻聽他重提,亦洛複了一句輕輕搖搖頭,“怕是不能夠了。”
“為何?”江沅問。
“今兒一早你進了宮,瑾瑋就來了。”
“哦?”兩個男人都驚訝,“她來做什麽?”
“能做什麽?”亦洛淡淡一笑,“那女孩兒眼裏、心裏藏也藏不住隻有奕楨,如今指婚就在眼前,怎能不心喜?今兒來就是來看看我,有趣兒的是原在承德時,沐芽受傷她還三天兩頭來瞧,見了也問,這一迴來竟像是沒了這個人,提都不曾提。”
想起瑾瑋那粉嫩的小臉始終帶笑,從心裏透出的喜讓整個人都多添了幾分姿色,親手服侍她吃燕窩,漱口、擦手,那麽親近,亦洛歎了口氣,“依我看,莫說什麽側夫人、什麽妾,哪怕就是做丫頭,瑾瑋也容不下沐芽。事到如今,與其興師動眾地跟沐芽弄身份,不如你兩個合計好這兩條路:一,就讓她跟著我,橫豎也是你的人,想見也能見,瑾瑋也不敢鬧到我頭上來;二,若是你二人非要分不開往一處去,就先預備好那官司,瑾瑋受了委屈可不是小事,到時候她兩個在你府裏,不怕你一日迴去不頭疼。”
女人的心思女人合計,亦洛一番話,江沅駁不出,眉頭更緊,心不甘啊,他有心送沐芽往西南軍去堂堂正正做人,卻不得不計較這兩情苦守,再看那桌邊人,此刻隻低著頭擺弄那茶盅,不應,也不駁。
“奕楨,你看呢?”
“姐姐,聖旨還沒下,此刻說這些都為時尚早。”
“你莫推,”亦洛道,“既然莊之銘能把自己的女兒放在那單子上,就絕不會讓給旁人。更況,從小看著瑾瑋長大,知書識禮、模樣俊俏,皇父也一直喜歡,無甚因由駁他。”
“姐姐,我此次山西之行收獲頗豐,諸事繁雜,正是要你與姐夫商議,至於指婚一事,待我迴到宮裏麵見皇父再做計較。若果然如此,就聽姐姐姐夫安排,如何?”
一番話也算言辭懇切,亦洛一時倒也不好再強他。可江沅看著卻覺得不對,昨兒夜裏他一身粗布衣衫趕迴來,風塵仆仆,一旦相見,兩人都把持不住,那場景江沅雖覺不妥,心裏倒也頗為他二人所動,想來若是自己與洛兒分別,隻會比他更耐不得。
抱了人就走,關門閉戶,焦渴難耐,小屋一夜經得*幾何?這般示威似地要了她該是對心頭之愛有了安置,此刻怎會一個字也不應、不駁?更況,“聽姐姐姐夫安排”?姐姐和姐夫的安排根本就是兩碼事:一個無名無分、或可一生平安相望;一個有名有份、卻可驚天動地兩敗俱傷,到底聽誰的?
難不成……
江沅正自合計,林偵已走到身邊,“姐夫,我有幾句話要跟姐姐說,能借她一刻麽?”
這一問,江沅和亦洛都是一怔,兩人麵麵相覷,亦洛道,“有什麽話你就說吧,我從不瞞他。”
“姐姐,姐夫是自家人,家事、國事從不相瞞。隻是……此事並非你我姐弟之事,斯人已去,亡者為尊,還是請姐夫先迴避。”
話到此,兩人驚詫之中已有猜測,亦洛還有些猶豫,江沅已站起身,“好,你二人說吧,我也正好往後院去看看。”
“嗯。”亦洛應了一聲,眼看著江沅往門口去,林偵忍了忍還是道,“姐夫!沐芽她……還歇著。”
江沅聞言一挑眉,咬了咬牙,心道,這還用你多費口舌??瞧那眼中血絲你小子定是一眼未合!貪吃無念,這般精壯的身子氣力彪猛,折騰到這個時候才作罷,女孩兒嬌嫩哪裏經得起??莫說今兒,明兒能見著她就是好的!
目送姐夫離去,林偵親自將門關好,這才坐到亦洛身邊,輕聲道,“姐姐,母妃是哪年哪月離開頤和軒的?”
將才提到“斯人已去”亦洛就猜到是要說那不堪迴首的往事,有些不願,“你問這個做什麽?”
“姐姐,你放心,我絕不會無事生非。”林偵耐心解釋道,“隻是當時我太小,長起來都是道聽途說,從未有個正經的說法,這些年憋著多少苦悶,趁著今兒清靜,隻你我二人,求姐姐告訴我?”
挨得近,姐弟兩個像小時候一樣同榻而坐,看著他殷殷切切,亦洛心一軟,歎了口氣,“也記不真了。當時……你還在繈褓之中,我和姐姐將過了四歲的小生辰。”
那一日,她和姐姐正圍在暖榻邊看母妃給小弟弟喂奶,突然間就天地變色。弟弟撕心裂肺的哭聲和母妃慘白的臉,像一道劈天裂地的驚雷就此刻進亦洛的心裏,夜夜夢靨,汗濕驚魂,從未有一刻忘記。
怎敢忘?那之後,她就再也沒有娘了……
母妃美,美得像那天上的月,恬靜,淡雅,瑩瑩之光;母妃疼愛,從不肯假手他人來照顧自己的孩子,她像一個小家宅院的婦人,親力親為照顧著他們姐弟三人,還有那批奏折間隙也總要轉來與他們相聚的皇父,她的夫君……
短短的四個春秋,不及記事,可亦洛卻覺得頤和軒的每一日每一夜都不曾走過,清晰得如同眼前這張英俊的臉龐,在娘親懷中牙牙學語到現在長得成人,從未變過……
二姐的恨,七弟的怨,亦洛不想觸碰,她隻想留著母妃的美,他們的家……
“姐姐?”
“……嗯,”
一提從前,姐姐就陷入沉思,這是林偵想要的也是他怕的,他需要她的迴憶,又怕這創傷太過痛苦,此刻挨在她身邊,小心翼翼,“姐姐,當時伺候母妃的人你可還記得?”
“嗯?”亦洛怔了一下,“人多,哪裏都記得。”
“不需全部,隻要在臥房近身伺候的人。”林偵不敢急切,隻輕聲引導,“你好好兒想想,近身伺候母妃、夜裏也常在咱們身邊的人,都有誰?”
“嗯……咱們沒有奶娘,有個徐嬤嬤,是隨著母妃嫁進宮的;還有幾個大宮女,叫……”亦洛想了想,搖了搖頭,“年紀太小,不記得了。”
“姐姐!”亦洛這半天猶豫,林偵的手心都攥出了汗,“事關重大,你一定要好好兒地想!一個個把名字都告訴我。”
“你這到底是要做什麽?”
“姐姐,你先莫問,時候到了我自是會告訴你,求姐姐再好好兒想想。”
看他眉頭緊擰,雖急切卻又似胸中有把握,亦洛不再多問,盡力迴想著,“我記得當年有個宮女模樣好,聲兒也好聽,小時候哄我和姐姐睡覺,一邊是母妃,一邊就是她,姐姐總霸著母妃,就是我挨著她,名字好像是叫雙月……”
“雙月?好,我記下了,還有麽?”
“還有……”亦洛正冥思苦想,忽地展了眉頭,“呀,怎的倒忘了那個!”
亦洛一麵說,一麵就起了身,林偵忙扶了。隨她進到房中從箱子底下翻出個舊首飾盒子,上頭雖也是鑲金飾銀,卻到底年代久了,打開,裏頭幾隻小女孩兒的珠花,底下有一本小冊子。
亦洛拿抽出那冊子遞給林偵,“那一日我怕,隻知道哭。後來跟二姐住到乾西所,二姐夜裏就趴在燭燈底下亂寫亂畫,直到出嫁前給了我。”
林偵接在手中打開,混亂的小孩子塗鴉畫,一個個人方頭圓腦、張牙舞爪的,旁邊的筆跡有的也似塗鴉,有的倒清秀,不像一個人寫的,“這是什麽?”
“這就是母妃被帶走那天,頤和軒的所有人。姐姐都畫了下來,後來,她就拿著這個到處走,一個個都標上了名字。”亦洛說著,頓了一下,“有的是在他們死的那天才標上的。”
林偵看著手裏的冊子,心怦怦直跳:好樣的,二姐!你是早就知道這其中有鬼,還是冥冥之中果然有天助佑……
☆、第84章 ,
隆冬的天氣冷得滴水成冰,林偵從鍾粹宮出來就把領口的扣子解開,一路頂著北風迴到四所,大力扯開身上的行頭一把丟在桌上,那貴重的朝冠眼看著骨碌碌往下滾,嚇得劉撚兒撲通跪地,雙手牢牢捧住。
端起茶盅咕咚咕咚往下灌,滾燙的銅爐熏不熱臉色,依舊是一額頭的汗。
冒汗,在昭仁殿就冒汗,到了鍾粹宮這一個時辰議事議下來,林偵隻覺得寒氣順著後脊往上升,壓不住心裏的虛火。
失算了……
今年的雪來得早,本是大吉兆,隆德帝領眾位臣子往天壇祭祖,誰知這一祭祭出一場風寒,原本隻是一件薄夾襖就過冬的萬歲爺走了這一趟竟是臥床不起,身子發虛,四肢乏力。
國不可一日無君,隆德帝親自下旨由太子監理國事,除邊疆戰況及各地災情上朝奏本外,其餘內閣議票並各地的折子均由太子處理。
這本不是什麽稀奇事,畢竟隆德帝雖病卻頭腦清楚,大事都還是要呈上龍案,而太子也並非第一次監理國事,可偏偏時機不巧。
在山西時,就九鎮補給一事林偵曾與舅父秦毅商量過,認為不能徹底隱瞞太子。一,已經大膽動了殺心,絕不會相信他能閉口不言,隱瞞隻會讓暴露的對方依然處在暗處,太子毫無防備之下一旦誤入陷阱,後果難料;二,不能翻案並不意味著要放任不管,私鹽販賣虧的是國庫,挖的是民脂,長此以往,社稷江山虧空,民不聊生事大。
遂迴到京城,林偵按照兩人商議以晉商被殺、虛開鹽票為主將九鎮案稟告給太子,暫且避下柏茂清案,畢竟,以老太傅馮堪在朝中的老辣,此事一處就應該能想到,甚而,當初他本就心存疑慮。
原本以為太子會就此嚴查軍中補給,嚴格審票,在暫時不撤換商團的情況下卡住漏洞,迂迴之中與莊士銘較量。卻不曾料到正碰上隆德帝染病,苦熬儲位多年、早就在朝中與莊士銘打起拉鋸戰的太子看到了擴展勢力的時機,以此做了交易,在年底吏部審議官員時,拿到了兩江總督並五軍都督府羽林右衛軍等幾個關鍵之位,至於九鎮補給與鹽道,根本就沒人提。
直到此時林偵才知道,在沒有坐上那把龍椅前,所有的人都是在爭□□力,百姓民生隻是個附屬品。更讓林偵感覺到寒意的是,太子如此爭奪,好像過於賣力也緊迫,為什麽?記得舅父曾說莊士銘根本不是個好財的人,打理國事也從容,從不曾為一己私利而動過國防,況且他早已位及人臣,勢力熏天,還想要什麽?
就是這個時候,在太子極隱晦的暗示下林偵看到了一個人:行走在內閣之外、監管著國庫大門,永遠都恪守臣子之道的三皇子奕栩。
林偵不敢往那邊想,可太子拚命的爭奪與防範、天下財權的把握已經都指向了那個方向。儲君之位實在太薄弱,皇帝在位時一邊教他監國,一邊又十分提防著不能放權。沒有實權在手,待到龍殯歸天,空有一頂帽子、一紙聖旨,龍袍能不能加身誰又說得準?
這一場戰爭沒有硝煙依然可能血流成河,林偵感覺到封建政//治的殘忍與身在其中的無力。雖然太子多年壓抑與隱忍,相比他的皇父缺少了帝王該有的魄力與智慧,可兩害相權取其輕,隻有太子順利繼位才能把損失降到最低。
千秋節上,隆德帝親自為皇後賀壽,並恩準了皇後的奏折,當著群臣與皇親貴戚為七皇子奕楨與首輔千金莊瑾瑋指了婚。
這是雙方合作與妥協達到頂峰的一個結果,隻是表麵的極致和睦掩不住底下更加洶湧的暗潮。今天下了早朝,太子、三皇子奕栩與林偵一道被隆德帝叫到了昭仁殿說話,議的是邊疆傳來的一個折子。
自從拔都部收羅了北方各部,大汗蘇日勒的野心日漸膨脹。這一年多來,一刻不停地征戰,如今的草原除了因是自己額吉的故鄉而保留了兩個西邊的小部落,實際上蘇日勒已經統一了草原。蒙人彪悍,身體永遠都流淌著戰鬥的血液,對中原沃土怎能不虎視眈眈?
大周要迅速加強邊疆防衛,為此應兵部之請奕栩擬票上交內閣朱批。軍情緊急,內閣很快批了下來,由兵部侍郎親自前往督防。在隆德帝麵前,三皇子奕栩提出要派一位皇子以皇父之命隨同前往:一來與邊疆軍士昭我大周天子護衛江山黎民之心,二來也讓皇弟們得以曆練。
初聞這提議,林偵覺得是在為奕楓鋪路,可毫無征兆之下,太子竟然提議讓他去,而三皇子也欣然附和。於是,隆德帝下旨:七皇子前往邊疆督防,九皇子派到五軍都督府任副將。
他被派往西北,換來奕楓留在了京畿重地。
這樣的變化,措手不及!西北之行雖然隻是短短幾個月就會調他迴來成親,可林偵覺得事到如今已無法預計到事情的走向,而太子的交代更讓人心驚:他懷疑二皇子奕栐與莊士銘勾結,希望林偵此行能有所收獲。
這水真是越趟越深,越趟越渾!雖然沒有任何證據,可林偵卻隱約感覺到莊士銘總是早太子一步在計劃,如果太子預料不錯二皇子奕栐也是他們的人,雖然在各地要職上兩方平分秋色,可那這兵權與財權的實際掌管,已經足夠威脅到太子繼位。這樣看來,太子的焦心是有道理,隻是他因為這頂儲君的帽子根本就不敢大動作部署。
靜下心來,額頭的汗冷去,手心裏又攥濕了一把。每朝每代都有權臣,首輔之位從來如是。權臣並不意味著是中飽私囊、賣國求榮的奸臣,隻是權傾朝野難免就與壓抑中的儲君成為兩股不相容的政治勢力。
莊士銘是兵部出身,一路來邊疆國防也曾盡心盡力,野心大,大得不是要篡龍位,卻是要保證延續現在的勢力,新君繼位後他莊家依然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想起柏家一百多條人命,是芽芽在這個時空的全部家人,一手遮天、草菅人命,現在提起這個“莊”字林偵就恨得牙根兒癢!更何況,還有七皇子可憐的母妃……
儲君最忌動用後宮來鏟除異己,皇帝對此不但十分反感而且高度防備。可這卻是封建帝製結構中最能四兩撥千斤、可以讓整個王朝毀於一旦又可以力挽狂瀾的地方,因為一切都握在那個九五之尊手中。
報仇伸冤也好,為國為民也罷,都到了動隆德帝的時候。
林偵起身,走近臥房中閉了門。床頭暗格中拿出一遝子紙張,落下帳簾,一張張攤開在床上,這是一個多月來他苦苦研究與追尋的結果……
山西行,深入虎穴,為林偵招來了生死之難,也招來了為他守望之人,那個他稱為舅父,實則身份極為尷尬的男人。
在探究案子的同時,林偵一半的精力與心思都在觀察眼前的這個人。他說是為了芽芽才一路跟蹤,真的僅此而已?芽芽安穩地住在公主府,他卻在千裏之外大開殺戒。若不是時刻護在左右,怎會如此準時從天而降?
秦毅,四十出頭的年紀,一頭銀絲,白如霜雪,冷若寒冰,他的心思,何須多言?
愛,是火,相愛的人能為彼此燃燒也能燒毀對方。自從開始喜歡芽芽,那刻骨的相思與咫尺天涯的痛折磨得林偵幾近瘋狂,又不得不壓抑在沉默與拒絕之中。這樣的痛苦煎熬熬出他扭曲到幾乎崇高的情感,想要她的幸福遠遠大過了自己,為此,他不惜一切。好在他最終得到了芽芽,而眼前這個男人,沒有。
林偵不敢去猜想他的痛苦,卻能理解他一生未娶的輕鬆。
朝夕相伴,那個橫在兩人之間的聯係如此痛、如此鮮活,終究避無可避。帶芽芽離開,唯一放不下的就是燕妃之謎,林偵要為自己在這個時空的母親找到答案。
當事人就在眼前,何須往別處探尋?林偵斟酌再三,終於開口問。
說起當年,秦毅已十分平靜,隻是麵對的是她的兒子,讓他多少有點不好啟齒。夜深人靜,一盞小燭,陪在林偵床邊,他自斟自飲,微醺之下方道出二十年前那不堪迴首的往事……
對於燕妃的貶罰,芽芽曾說,“深宮禁錮,能犯什麽錯啊?孩子都給他生了仨了,老夫老妻的,還能做錯什麽得罪他呢?除非是婚外情!”
當時林偵就斥她口無遮攔,畢竟這一句本身就前後矛盾。深宮禁錮如何婚外情?雖然曆史上有過僅憑一封信、一個信物就定人死罪的後宮案。在林偵看來那隻是順手推舟,與愛情無關,皇帝對妃子的一時之歡哪裏經得住一點褻瀆,哪怕就是假的也是玷汙了自己的麵子與驕傲。
“喲,你還知道餓??”
亦洛說著就要起火,江沅忙把袍子丟給一旁的丫鬟,手臂一環攬了她的腰。靠在夫君懷中,亦洛這才又當心胎氣,深深吸了口氣,扶著江沅的手走迴暖榻邊安安穩穩地坐了,瞧著桌邊人心平氣和地數落道,“大家公子都講究早起讀書、立世,你堂堂皇子竟是成了挑腳漢!幾位哥哥大婚,哪個不是一早五更天就起來上朝,你可好,還未怎樣就睡到日上三竿!”
林偵聞言,慢條斯理地抿了一口茶,“我又不是大婚,趕著上什麽朝。”
“可真是!既不是大婚,你昨兒做什麽了??”
口不擇言,一句話說出來,亦洛的臉頰都紅。林偵笑笑,低頭輕輕轉著茶盅沿兒,沒吭聲。江沅看那沒皮沒臉還篤定的樣子十分不悅,隻道,“過幾日,我派人送沐芽往雲南去。”
“做什麽?”
“做什麽?!”亦洛聞言真是忍不得,“給你選妃的折子皇後娘娘親自遞到了皇父案頭,正月裏就要給你和瑾瑋指婚。如今你這麽不明不白地跟沐芽糾纏,瑾瑋若是知道了如何是好?”
林偵蹙了蹙眉,昨天夜裏他和芽芽還是在猜測是莊家,今兒早起姐姐口中已經是當既成事實在說,看來是大局已定。沐芽是柏茂清的女兒,這天大的秘密既然不能翻案,說出來就是禍根,林偵早就打定主意不給姐姐姐夫添亂,既然決定要拋下一切走,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奕楨,”見他不語,江沅道,“我打算把沐芽送迴我西南軍,好好安置個身份。過兩年你若果然還念著與她的情意,就接進京娶做側夫人。”
江沅說得斟詞酌句,強壓著不悅。亦洛看在眼中也過不去,沐芽在夫君心裏早就不是個尋常女孩兒,卑微的身份讓他對小丫頭生出憐惜之情,更有師生之誼在,便十分護短。昨天他一夜未眠,若不是亦洛死活攔著,這門他是砸定了。
關心則亂,江沅的這一計較,亦洛早就覺得不妥,卻是不好駁,想等七弟迴來再好好商量,誰知這一迴來一個字還沒說就把生米做成了熟飯!男人啊,何時才能揣透女人的心?
“側夫人?”此刻聽他重提,亦洛複了一句輕輕搖搖頭,“怕是不能夠了。”
“為何?”江沅問。
“今兒一早你進了宮,瑾瑋就來了。”
“哦?”兩個男人都驚訝,“她來做什麽?”
“能做什麽?”亦洛淡淡一笑,“那女孩兒眼裏、心裏藏也藏不住隻有奕楨,如今指婚就在眼前,怎能不心喜?今兒來就是來看看我,有趣兒的是原在承德時,沐芽受傷她還三天兩頭來瞧,見了也問,這一迴來竟像是沒了這個人,提都不曾提。”
想起瑾瑋那粉嫩的小臉始終帶笑,從心裏透出的喜讓整個人都多添了幾分姿色,親手服侍她吃燕窩,漱口、擦手,那麽親近,亦洛歎了口氣,“依我看,莫說什麽側夫人、什麽妾,哪怕就是做丫頭,瑾瑋也容不下沐芽。事到如今,與其興師動眾地跟沐芽弄身份,不如你兩個合計好這兩條路:一,就讓她跟著我,橫豎也是你的人,想見也能見,瑾瑋也不敢鬧到我頭上來;二,若是你二人非要分不開往一處去,就先預備好那官司,瑾瑋受了委屈可不是小事,到時候她兩個在你府裏,不怕你一日迴去不頭疼。”
女人的心思女人合計,亦洛一番話,江沅駁不出,眉頭更緊,心不甘啊,他有心送沐芽往西南軍去堂堂正正做人,卻不得不計較這兩情苦守,再看那桌邊人,此刻隻低著頭擺弄那茶盅,不應,也不駁。
“奕楨,你看呢?”
“姐姐,聖旨還沒下,此刻說這些都為時尚早。”
“你莫推,”亦洛道,“既然莊之銘能把自己的女兒放在那單子上,就絕不會讓給旁人。更況,從小看著瑾瑋長大,知書識禮、模樣俊俏,皇父也一直喜歡,無甚因由駁他。”
“姐姐,我此次山西之行收獲頗豐,諸事繁雜,正是要你與姐夫商議,至於指婚一事,待我迴到宮裏麵見皇父再做計較。若果然如此,就聽姐姐姐夫安排,如何?”
一番話也算言辭懇切,亦洛一時倒也不好再強他。可江沅看著卻覺得不對,昨兒夜裏他一身粗布衣衫趕迴來,風塵仆仆,一旦相見,兩人都把持不住,那場景江沅雖覺不妥,心裏倒也頗為他二人所動,想來若是自己與洛兒分別,隻會比他更耐不得。
抱了人就走,關門閉戶,焦渴難耐,小屋一夜經得*幾何?這般示威似地要了她該是對心頭之愛有了安置,此刻怎會一個字也不應、不駁?更況,“聽姐姐姐夫安排”?姐姐和姐夫的安排根本就是兩碼事:一個無名無分、或可一生平安相望;一個有名有份、卻可驚天動地兩敗俱傷,到底聽誰的?
難不成……
江沅正自合計,林偵已走到身邊,“姐夫,我有幾句話要跟姐姐說,能借她一刻麽?”
這一問,江沅和亦洛都是一怔,兩人麵麵相覷,亦洛道,“有什麽話你就說吧,我從不瞞他。”
“姐姐,姐夫是自家人,家事、國事從不相瞞。隻是……此事並非你我姐弟之事,斯人已去,亡者為尊,還是請姐夫先迴避。”
話到此,兩人驚詫之中已有猜測,亦洛還有些猶豫,江沅已站起身,“好,你二人說吧,我也正好往後院去看看。”
“嗯。”亦洛應了一聲,眼看著江沅往門口去,林偵忍了忍還是道,“姐夫!沐芽她……還歇著。”
江沅聞言一挑眉,咬了咬牙,心道,這還用你多費口舌??瞧那眼中血絲你小子定是一眼未合!貪吃無念,這般精壯的身子氣力彪猛,折騰到這個時候才作罷,女孩兒嬌嫩哪裏經得起??莫說今兒,明兒能見著她就是好的!
目送姐夫離去,林偵親自將門關好,這才坐到亦洛身邊,輕聲道,“姐姐,母妃是哪年哪月離開頤和軒的?”
將才提到“斯人已去”亦洛就猜到是要說那不堪迴首的往事,有些不願,“你問這個做什麽?”
“姐姐,你放心,我絕不會無事生非。”林偵耐心解釋道,“隻是當時我太小,長起來都是道聽途說,從未有個正經的說法,這些年憋著多少苦悶,趁著今兒清靜,隻你我二人,求姐姐告訴我?”
挨得近,姐弟兩個像小時候一樣同榻而坐,看著他殷殷切切,亦洛心一軟,歎了口氣,“也記不真了。當時……你還在繈褓之中,我和姐姐將過了四歲的小生辰。”
那一日,她和姐姐正圍在暖榻邊看母妃給小弟弟喂奶,突然間就天地變色。弟弟撕心裂肺的哭聲和母妃慘白的臉,像一道劈天裂地的驚雷就此刻進亦洛的心裏,夜夜夢靨,汗濕驚魂,從未有一刻忘記。
怎敢忘?那之後,她就再也沒有娘了……
母妃美,美得像那天上的月,恬靜,淡雅,瑩瑩之光;母妃疼愛,從不肯假手他人來照顧自己的孩子,她像一個小家宅院的婦人,親力親為照顧著他們姐弟三人,還有那批奏折間隙也總要轉來與他們相聚的皇父,她的夫君……
短短的四個春秋,不及記事,可亦洛卻覺得頤和軒的每一日每一夜都不曾走過,清晰得如同眼前這張英俊的臉龐,在娘親懷中牙牙學語到現在長得成人,從未變過……
二姐的恨,七弟的怨,亦洛不想觸碰,她隻想留著母妃的美,他們的家……
“姐姐?”
“……嗯,”
一提從前,姐姐就陷入沉思,這是林偵想要的也是他怕的,他需要她的迴憶,又怕這創傷太過痛苦,此刻挨在她身邊,小心翼翼,“姐姐,當時伺候母妃的人你可還記得?”
“嗯?”亦洛怔了一下,“人多,哪裏都記得。”
“不需全部,隻要在臥房近身伺候的人。”林偵不敢急切,隻輕聲引導,“你好好兒想想,近身伺候母妃、夜裏也常在咱們身邊的人,都有誰?”
“嗯……咱們沒有奶娘,有個徐嬤嬤,是隨著母妃嫁進宮的;還有幾個大宮女,叫……”亦洛想了想,搖了搖頭,“年紀太小,不記得了。”
“姐姐!”亦洛這半天猶豫,林偵的手心都攥出了汗,“事關重大,你一定要好好兒地想!一個個把名字都告訴我。”
“你這到底是要做什麽?”
“姐姐,你先莫問,時候到了我自是會告訴你,求姐姐再好好兒想想。”
看他眉頭緊擰,雖急切卻又似胸中有把握,亦洛不再多問,盡力迴想著,“我記得當年有個宮女模樣好,聲兒也好聽,小時候哄我和姐姐睡覺,一邊是母妃,一邊就是她,姐姐總霸著母妃,就是我挨著她,名字好像是叫雙月……”
“雙月?好,我記下了,還有麽?”
“還有……”亦洛正冥思苦想,忽地展了眉頭,“呀,怎的倒忘了那個!”
亦洛一麵說,一麵就起了身,林偵忙扶了。隨她進到房中從箱子底下翻出個舊首飾盒子,上頭雖也是鑲金飾銀,卻到底年代久了,打開,裏頭幾隻小女孩兒的珠花,底下有一本小冊子。
亦洛拿抽出那冊子遞給林偵,“那一日我怕,隻知道哭。後來跟二姐住到乾西所,二姐夜裏就趴在燭燈底下亂寫亂畫,直到出嫁前給了我。”
林偵接在手中打開,混亂的小孩子塗鴉畫,一個個人方頭圓腦、張牙舞爪的,旁邊的筆跡有的也似塗鴉,有的倒清秀,不像一個人寫的,“這是什麽?”
“這就是母妃被帶走那天,頤和軒的所有人。姐姐都畫了下來,後來,她就拿著這個到處走,一個個都標上了名字。”亦洛說著,頓了一下,“有的是在他們死的那天才標上的。”
林偵看著手裏的冊子,心怦怦直跳:好樣的,二姐!你是早就知道這其中有鬼,還是冥冥之中果然有天助佑……
☆、第84章 ,
隆冬的天氣冷得滴水成冰,林偵從鍾粹宮出來就把領口的扣子解開,一路頂著北風迴到四所,大力扯開身上的行頭一把丟在桌上,那貴重的朝冠眼看著骨碌碌往下滾,嚇得劉撚兒撲通跪地,雙手牢牢捧住。
端起茶盅咕咚咕咚往下灌,滾燙的銅爐熏不熱臉色,依舊是一額頭的汗。
冒汗,在昭仁殿就冒汗,到了鍾粹宮這一個時辰議事議下來,林偵隻覺得寒氣順著後脊往上升,壓不住心裏的虛火。
失算了……
今年的雪來得早,本是大吉兆,隆德帝領眾位臣子往天壇祭祖,誰知這一祭祭出一場風寒,原本隻是一件薄夾襖就過冬的萬歲爺走了這一趟竟是臥床不起,身子發虛,四肢乏力。
國不可一日無君,隆德帝親自下旨由太子監理國事,除邊疆戰況及各地災情上朝奏本外,其餘內閣議票並各地的折子均由太子處理。
這本不是什麽稀奇事,畢竟隆德帝雖病卻頭腦清楚,大事都還是要呈上龍案,而太子也並非第一次監理國事,可偏偏時機不巧。
在山西時,就九鎮補給一事林偵曾與舅父秦毅商量過,認為不能徹底隱瞞太子。一,已經大膽動了殺心,絕不會相信他能閉口不言,隱瞞隻會讓暴露的對方依然處在暗處,太子毫無防備之下一旦誤入陷阱,後果難料;二,不能翻案並不意味著要放任不管,私鹽販賣虧的是國庫,挖的是民脂,長此以往,社稷江山虧空,民不聊生事大。
遂迴到京城,林偵按照兩人商議以晉商被殺、虛開鹽票為主將九鎮案稟告給太子,暫且避下柏茂清案,畢竟,以老太傅馮堪在朝中的老辣,此事一處就應該能想到,甚而,當初他本就心存疑慮。
原本以為太子會就此嚴查軍中補給,嚴格審票,在暫時不撤換商團的情況下卡住漏洞,迂迴之中與莊士銘較量。卻不曾料到正碰上隆德帝染病,苦熬儲位多年、早就在朝中與莊士銘打起拉鋸戰的太子看到了擴展勢力的時機,以此做了交易,在年底吏部審議官員時,拿到了兩江總督並五軍都督府羽林右衛軍等幾個關鍵之位,至於九鎮補給與鹽道,根本就沒人提。
直到此時林偵才知道,在沒有坐上那把龍椅前,所有的人都是在爭□□力,百姓民生隻是個附屬品。更讓林偵感覺到寒意的是,太子如此爭奪,好像過於賣力也緊迫,為什麽?記得舅父曾說莊士銘根本不是個好財的人,打理國事也從容,從不曾為一己私利而動過國防,況且他早已位及人臣,勢力熏天,還想要什麽?
就是這個時候,在太子極隱晦的暗示下林偵看到了一個人:行走在內閣之外、監管著國庫大門,永遠都恪守臣子之道的三皇子奕栩。
林偵不敢往那邊想,可太子拚命的爭奪與防範、天下財權的把握已經都指向了那個方向。儲君之位實在太薄弱,皇帝在位時一邊教他監國,一邊又十分提防著不能放權。沒有實權在手,待到龍殯歸天,空有一頂帽子、一紙聖旨,龍袍能不能加身誰又說得準?
這一場戰爭沒有硝煙依然可能血流成河,林偵感覺到封建政//治的殘忍與身在其中的無力。雖然太子多年壓抑與隱忍,相比他的皇父缺少了帝王該有的魄力與智慧,可兩害相權取其輕,隻有太子順利繼位才能把損失降到最低。
千秋節上,隆德帝親自為皇後賀壽,並恩準了皇後的奏折,當著群臣與皇親貴戚為七皇子奕楨與首輔千金莊瑾瑋指了婚。
這是雙方合作與妥協達到頂峰的一個結果,隻是表麵的極致和睦掩不住底下更加洶湧的暗潮。今天下了早朝,太子、三皇子奕栩與林偵一道被隆德帝叫到了昭仁殿說話,議的是邊疆傳來的一個折子。
自從拔都部收羅了北方各部,大汗蘇日勒的野心日漸膨脹。這一年多來,一刻不停地征戰,如今的草原除了因是自己額吉的故鄉而保留了兩個西邊的小部落,實際上蘇日勒已經統一了草原。蒙人彪悍,身體永遠都流淌著戰鬥的血液,對中原沃土怎能不虎視眈眈?
大周要迅速加強邊疆防衛,為此應兵部之請奕栩擬票上交內閣朱批。軍情緊急,內閣很快批了下來,由兵部侍郎親自前往督防。在隆德帝麵前,三皇子奕栩提出要派一位皇子以皇父之命隨同前往:一來與邊疆軍士昭我大周天子護衛江山黎民之心,二來也讓皇弟們得以曆練。
初聞這提議,林偵覺得是在為奕楓鋪路,可毫無征兆之下,太子竟然提議讓他去,而三皇子也欣然附和。於是,隆德帝下旨:七皇子前往邊疆督防,九皇子派到五軍都督府任副將。
他被派往西北,換來奕楓留在了京畿重地。
這樣的變化,措手不及!西北之行雖然隻是短短幾個月就會調他迴來成親,可林偵覺得事到如今已無法預計到事情的走向,而太子的交代更讓人心驚:他懷疑二皇子奕栐與莊士銘勾結,希望林偵此行能有所收獲。
這水真是越趟越深,越趟越渾!雖然沒有任何證據,可林偵卻隱約感覺到莊士銘總是早太子一步在計劃,如果太子預料不錯二皇子奕栐也是他們的人,雖然在各地要職上兩方平分秋色,可那這兵權與財權的實際掌管,已經足夠威脅到太子繼位。這樣看來,太子的焦心是有道理,隻是他因為這頂儲君的帽子根本就不敢大動作部署。
靜下心來,額頭的汗冷去,手心裏又攥濕了一把。每朝每代都有權臣,首輔之位從來如是。權臣並不意味著是中飽私囊、賣國求榮的奸臣,隻是權傾朝野難免就與壓抑中的儲君成為兩股不相容的政治勢力。
莊士銘是兵部出身,一路來邊疆國防也曾盡心盡力,野心大,大得不是要篡龍位,卻是要保證延續現在的勢力,新君繼位後他莊家依然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想起柏家一百多條人命,是芽芽在這個時空的全部家人,一手遮天、草菅人命,現在提起這個“莊”字林偵就恨得牙根兒癢!更何況,還有七皇子可憐的母妃……
儲君最忌動用後宮來鏟除異己,皇帝對此不但十分反感而且高度防備。可這卻是封建帝製結構中最能四兩撥千斤、可以讓整個王朝毀於一旦又可以力挽狂瀾的地方,因為一切都握在那個九五之尊手中。
報仇伸冤也好,為國為民也罷,都到了動隆德帝的時候。
林偵起身,走近臥房中閉了門。床頭暗格中拿出一遝子紙張,落下帳簾,一張張攤開在床上,這是一個多月來他苦苦研究與追尋的結果……
山西行,深入虎穴,為林偵招來了生死之難,也招來了為他守望之人,那個他稱為舅父,實則身份極為尷尬的男人。
在探究案子的同時,林偵一半的精力與心思都在觀察眼前的這個人。他說是為了芽芽才一路跟蹤,真的僅此而已?芽芽安穩地住在公主府,他卻在千裏之外大開殺戒。若不是時刻護在左右,怎會如此準時從天而降?
秦毅,四十出頭的年紀,一頭銀絲,白如霜雪,冷若寒冰,他的心思,何須多言?
愛,是火,相愛的人能為彼此燃燒也能燒毀對方。自從開始喜歡芽芽,那刻骨的相思與咫尺天涯的痛折磨得林偵幾近瘋狂,又不得不壓抑在沉默與拒絕之中。這樣的痛苦煎熬熬出他扭曲到幾乎崇高的情感,想要她的幸福遠遠大過了自己,為此,他不惜一切。好在他最終得到了芽芽,而眼前這個男人,沒有。
林偵不敢去猜想他的痛苦,卻能理解他一生未娶的輕鬆。
朝夕相伴,那個橫在兩人之間的聯係如此痛、如此鮮活,終究避無可避。帶芽芽離開,唯一放不下的就是燕妃之謎,林偵要為自己在這個時空的母親找到答案。
當事人就在眼前,何須往別處探尋?林偵斟酌再三,終於開口問。
說起當年,秦毅已十分平靜,隻是麵對的是她的兒子,讓他多少有點不好啟齒。夜深人靜,一盞小燭,陪在林偵床邊,他自斟自飲,微醺之下方道出二十年前那不堪迴首的往事……
對於燕妃的貶罰,芽芽曾說,“深宮禁錮,能犯什麽錯啊?孩子都給他生了仨了,老夫老妻的,還能做錯什麽得罪他呢?除非是婚外情!”
當時林偵就斥她口無遮攔,畢竟這一句本身就前後矛盾。深宮禁錮如何婚外情?雖然曆史上有過僅憑一封信、一個信物就定人死罪的後宮案。在林偵看來那隻是順手推舟,與愛情無關,皇帝對妃子的一時之歡哪裏經得住一點褻瀆,哪怕就是假的也是玷汙了自己的麵子與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