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在冬天開了花,綻了一樹的粉骨朵兒,沒有春日濃密茂盛的綠陪襯,瑟瑟的粉嫩。這是所謂的吉兆?奕楓看著隻覺得像一個穿著夏紗的女孩兒站在冬日冷風裏,背景是遠處一株枯枝的老槐,更顯得那花樹詭異的靈立。
迴手撿起那盅茶,就著冉冉的水汽正要低頭抿,小宮女一拳正好敲在膝蓋的傷處,疼得他一蹙眉,手一顫,熱茶撲了一點在手上,這半日心裏的一股燥火終是躥了起來,奕楓丟了茶盅對腳邊喝道,“滾。”
鏡子前比量衣裳的尹妃聽到聲響迴頭,不待她開口,身旁服侍的常嬤嬤忙走了過來,衝那小宮女斥道,“真是越發的不知用心!長那眼睛是做什麽使的?”又衝兩邊道,“這等粗笨的東西不趕緊攆到後頭去還等什麽?”
那宮女早已嚇懵了,不待哭出聲就被架起來拖了出去。收拾幹淨這邊,常嬤嬤又彎腰在奕楓身邊,關切道,“殿下,可傷得狠?奴婢這就叫人傳太醫去。”
奕楓不耐地擺擺手,常嬤嬤便很識趣地住了口。
尹妃轉過身,對身邊吩咐道,“去,拿那瓶梅花清露來。”
“是。”
宮女取了清露來,尹妃走到貴妃榻旁娘兒兩個並排坐了,把清露遞到奕楓手中,又伸手輕輕摸著他膝頭,“迴去讓人好好兒給你揉揉。”
“嗯。”
聽他悶悶地哼了一聲,尹妃歎了口氣,“讓你莫要逞強,偏不聽,這才下了校場就又傷著了。”
“一點小傷而已,母妃切莫告訴皇父。”
“怎麽?是怕皇上掛記,還是怕他不許你下校場,隻許讀書?”
奕楓挑了挑眉,終究沒駁出來,訕訕地笑笑,又纏道,“母妃最知道兒子了,哪能一日什麽也不做隻坐那兒讀書?豈不要悶死了?三哥、五哥好靜,讀書算是本事;八哥討了巧學畫也算本事,偏我這一身功夫倒不是了麽?”
“哪個敢說不是?”尹妃笑,“我聽說那威風凜凜的鎮西王迴來騎射也比不得我兒。”
奕楓想起那一日校場的較量,九門提督並鎮西大將軍都敗在他手下,得意地笑了,“那一日若不是我腰還不利落,兵刃也不會輸給二哥。如今我下去,禁衛軍裏那個不知!”
“皇上他,也知道。”尹妃柔聲道,“你自小就耐得苦,又極靈性,小的時候這些年長的皇兄們就比不過,大了哪裏敢比?若非如此,皇上也不會單許你一個往禁衛軍校場去。隻是,這聖賢之書麽,總得讀,雖不說能像你三哥一樣做東閣大學士,可好歹也把功課應付過去。”
“怎的不是?哪裏落過?”奕楓煩不勝煩,“文華殿的功課雖說我不如八哥讀得好,可也沒差什麽。自從那個西洋來的師傅開了西方算學與格致之學,整日算啊畫的,我就頭昏腦脹!”
“昨兒你三哥過來請安也跟我說起過,”尹妃道,“說是什麽大不列顛國來的,叫伯倫特的,在咱們大周住了十多年,可這話還是說不利落。”
“說的就是!”奕楓立即道,“母妃,您說,這話都不利落還指望他能教出什麽好來?可皇父倒覺著這西方格致之學大有意思。”
“說的也是。”尹妃點點頭,轉而又道,“皇上也是想讓你們多見識一些,哪裏就當真把那西洋的東西當正經學問了。你把功課應付……”
“母妃!我學不來!皇父要罰就罰吧,橫豎我都……”
“皇兒!”
尹妃忽地冷了語聲,奕楓一怔,“母妃……”
尹妃抬眼,常嬤嬤立刻會意,將房中侍立的宮人都打發了出去,又親自往簾子跟前兒掩了門。
“楓兒,從前你怎樣,母妃從不過問,知道我兒的本事。皇上又何嚐不是?責罰你也不過是背幾篇文章抄抄書,一句重話也難得有,哪裏當真怎樣?可如今不同,你再不可由著性子了。”
奕楓聞言蹙了蹙眉,“怎麽?是為著他出來了麽?”
一個“他”字,尹妃長長籲了口氣,幽幽道,“是為著他出來了。”
“母妃!”奕楓有些不耐,“他算個什麽東西?陰祟、多疑、驕橫、暴戾,從小就不是個好的!多少年前皇父就看不得他了,這一關三年,倒成氣候了不成?從前我小,還怕他幾分,那日交泰殿中,他一個字都沒敢出,依我看,早關廢了!”
“你呀。”尹妃看著奕楓,無奈地搖搖頭,好一陣子才開口道,“這事原本不該與你說,連你三哥我都不曾明言。那老七……不是被皇上處置幽禁的。”
“您說什麽?”奕楓驚得瞪了眼睛,“那這幾年他……”
“亦沁和親前,他深夜大鬧昭仁殿觸犯龍顏,皇上將他狠狠責打了一頓。亦沁走後,他再不出來見人,像死了一樣,對誰都不理不睬,聖旨聖諭都敢不聽,自己禁了足。”
“啊?竟是如此麽?”奕楓更覺驚訝,三年前他隻記得那陰沉的七哥忽然有一日就不見了,原本平日就躲著他走,這一來,奕楓樂得不見他,卻不知這其中還有如此隱秘。
“後來,皇上擔心他在北五所礙到你和奕檸,這才將他禁在了頤和軒。”
清淡的語氣把尹妃埋藏在心中的隱憂稀釋成了一杯家長裏短的水,畢竟她不能說當年的九五之尊是怎樣為了一個逆子氣得嘔血,卻又舍不得痛下殺手;不能說那逆子是怎樣一心求死地欺君犯上,依然沒有得到任何懲罰;更不能說,這頤和軒的囚禁始終是她心頭的一根毒刺……
“這麽說來,還是皇父禁了他。”想起那日交泰殿中那人被冷落一旁,連臉色都不敢變一下的懦弱,奕楓有些不以為然。
“楓兒,”尹妃道,“你呀,凡事要往深處多想幾分。皇上若果然有心禁他,沒有解禁的諭令,這千秋節他能說來就來?”
那一日得知宗人府的禮令下到了頤和軒,七皇子奕楨要出席千秋節,尹妃徹夜難眠,此刻卻不知怎樣才能點醒自己的兒子。
“母妃,您太瞧得起他了。”奕楓勸道,“皇父是仁明之君,以德行曉服天下,怎會與他這麽個逆子小人計較?去年皇後娘娘整壽千秋,還曾大赦天下,更況本族皇子?不論因由如何,禁了這些年,他也該識些趣,更況,當初不過是年少張狂,又並未有什麽謀逆犯上之錯,不至幽禁至死,皇父適機將他放出來是明智之舉。”
奕楓的話處處在理,尹妃怕說多了引他生疑,隻得叮囑道,“楓兒,這老七與旁的兄弟不同,他心思重、心腸狠,從前連太子爺都要讓他三分,他若是一輩子被禁,不說什麽公與不公,是大家的福氣。你莫當他出來就會安生,若是見皇上這麽疼愛你,怕他心生嫉恨,於你不利。”
“他能把我怎樣?”奕楓笑,“三年前我年紀小,他尚不能奈我何,更況今日?不管他當初是怎麽進去的,橫豎是一方小院關了三年,還能就此生出三頭六臂不成?”
尹妃聞言苦笑笑,眼前這意氣風發的兒郎早已不計兒時之嫌,可她卻清楚地記得當年年僅六歲的奕楓與老七玩耍,失手將他額頭打破,惹得皇上大怒,將小奕楓罰跪了一天一夜直到暈倒,而他卻守護在老七床頭,也是一天一夜;而幾年後,校場之上,老七將矮他一個頭的奕楓跪在身下打得口鼻出血,皇上卻隻是罵了兩句就了事了……
“母妃,”看尹妃依舊憂心忡忡,奕楓安慰道,“不瞞母妃說,私下我還見過他一麵。”
“哦?在哪兒?”
“頤和軒西小院。”
“怎麽?”尹妃驚道,“你去找他了?”
“哦,那日我與八哥在東院裏閑走,一不留神誤了時辰。”說起那一晚,奕楓不得不斟詞酌句,“迴來時角門上了鎖。沒法子,隻能去找他拿鑰匙。”
“他怎樣?”尹妃急問。
“不曾怎樣。”迴憶起當時,奕楓也覺意外,“當時他正在房裏看書,見我們去了倒也驚奇,可也沒問什麽,隻取了鑰匙將我和八哥送出角門。人不得勢,果然毛兒順些,不像從前總是擰著眉,兇巴巴的,這會子瞧著麵貌都不大一樣了,好看多了。”
“哦……”尹妃輕輕蹙了眉,“楓兒,母妃隻是提點你警醒些,這幾年他沒有師傅教導,即便就是自己日日讀書也不能怎樣。這一出來,人情也遲誤,往後你要處處強過他才是。反被他超了,皇上那裏可說不得嘴。你可明白?”
“我知道啦,文章要比他下去,校場要打他下去。”奕楓笑道,“母妃莫再操心兒子了,這海棠花宴,趕緊預備吧。”
提起海棠花,尹妃也笑了,“正是。難得我翊坤宮設宴,皇上昨兒過來還說,後兒若是他能早些批完奏折,也要過來賞花。“
說著尹妃站起身又到了鏡子跟前兒,看著身上的衣裳又不滿意,“瞧瞧這眼色,烏突突的,哪有個喜慶的樣子。一會兒那司衣的女孩兒來了,讓她拿迴去重做。”說著,尹妃又看向奕楓,“楓兒,你如何知道那個碧苓?”
“哦,給我那兒送過幾次東西。將才母妃說要改衣裳,兒子想起她倒是個利落的,必是能傳得清楚,就叫了她。”
“嗯。”
尹妃沒再追究,又去看衣裳。
奕楓迴過頭,嘴角一彎,笑了。自那一日得知了八哥的秘密,他就護得死緊,莫說叫碧苓來給瞧瞧,就連奕楓想往司衣司去都不許。這一迴,應著母妃的名義叫了跟前兒來要瞧個仔細,看他還怎麽護!
一仰身,靠在貴妃榻上,枕了雙臂看那詭異的海棠骨朵兒,隻等著八哥的心上人……
作者有話要說:
謝謝親愛滴ii,雷雷收到!
☆、乳犢不怕虎
出尚服局過養性門,穿東筒子夾道過東六宮,這一路,沐芽走得極小心。
來往到處都是宮人,大周稱有品階的太監為內臣,像朝中大臣一樣有朝冠,身著青紅不等的曳撒。尤其是穿紅色曳撒的內臣稱為“穿紅近侍”,都是十分得勢的大太監,衣著光鮮尊貴,在宮中行走,四平八穩,儼然這座宮殿的主人。
每個人腦袋上的頭銜都能壓死沐芽,所以她走得極端莊,心裏再急,急得額頭冒汗也不敢跑起一步,每逢前頭有人,就得遠遠駐足,靠牆候立。
穿過冬日冷清的禦花園出西六宮,翊坤宮就在不遠處了,沐芽深深吸了口氣……
“翊”,輔佐之意,翊坤,不言而喻。六宮之首,緊挨著坤寧宮的隆福門,與皇後咫尺之遙,是本朝唯一的皇貴妃尹妃的寢宮。
聽說隆德帝不惑之年後再沒有納娶新的嬪妃,連寂寞無聊、一時興起隨便睡一晚的女人都沒有。乾清宮昭仁殿內經常挑燈夜讀,批閱奏折,在封建古國算是一位十分勤勵、不貪女色的皇帝。這讓他的子嗣們沒有混雜的血液、個個都出身尊貴,也讓這嬪妃中唯一的皇貴妃顯得十分出挑。
關於這位尹妃,沐芽聽聞不但她娘家是三朝元老、位高權重,本人也是知書識禮、十分美貌。司衣處有兩位女官專門服侍她,雖已年屆四旬,一年四季的衣裙依然是最鮮豔的顏色、最新鮮的花樣,即便如此,這大年下的依然不夠。
前幾天說是她窗前的一株西府海棠接了滿樹的花骨朵,寒冬臘月出了這樣的奇景,被評說為大吉之兆。隆德帝大喜,賜下一對玉如意並紅綾裹樹,尹妃也借機要在翊坤宮開一個海棠宴。這也是為什麽碧苓會被借來給她趕衣裳的原因。
這不能是一個好伺候的女人,沐芽暗想,一定要把耳朵豎起來,把她的要求都聽清楚,仔仔細細地傳給碧苓。
來到翊坤宮外,沐芽報上了司衣司的名號,不一會兒就有小宮女將她引了進去。一進宮門,沐芽就看到了那株大吉的西府海棠,枝杈綻開很大,托成倒傘狀,粉嫩的骨朵紮了滿樹。寒風裏,花下簇擁的葉子綠得發黑,襯得花色那麽淡,那麽伶俐,清冷的日頭下近似白花,若不是樹上那大紅的綾子添上了色彩,枯枝上便是縞素淒淒,看得人後脊生涼。
翊坤宮正殿麵闊五間,黃琉璃瓦歇山頂,五蝠捧壽裙板隔扇門,步步錦玻璃支摘窗;梁枋上繪有蘇式彩畫,精描細繪,生動鮮豔,比廊下那真實的生命養眼許多。
沒有讓她在外頭多等,沐芽很快就被帶進正殿中。第一次來到貴妃娘娘的寢宮,撲麵煦暖,花香襲人。坐北朝南金色地平寶座,背靠四季錦繡翠玉屏風;兩旁是五彩團雲扇,手邊是花梨高幾;透雕藤蘿鬆纏枝落地罩隔出東西兩廂,上掛紫羅蘭織金帳,帳邊紫檀蓮花幾上緩緩流淌著玫瑰香霧,仙境一般。
這房裏,女人的膩軟香柔幾乎要滲進人的骨頭縫裏,沐芽不由悄悄歎道,有道是媚骨生香,果然,果然。
“進來吧。”
西廂暖閣裏傳出慵懶的一聲,沐芽低頭小心翼翼地走了進去,跪在當地,“奴婢叩見尹妃娘娘,娘娘萬福金安。”
女孩兒的聲音帶著外頭清新的涼氣,入在耳中清淩淩的,奕楓轉過了頭……
門邊跪著一個小宮女,瘦削的肩膀,嬌小的身型,此刻低著頭,一樣的宮女衣裙,領口略挖,曝出雪白的脖頸;頭上兩隻丫鬟髻紮著水紅的頭繩各墜著兩顆小珠子垂在耳邊,襯著那白淨透亮的臉頰活像剛剛洗出的蓮藕帶著水珠兒。奕楓看得心裏發笑,八哥就看上這麽個小東西?
“把這衣裳拿迴去吧,重做。”
什麽??頭頂一句輕描淡寫的,娘娘的語聲膩得人骨頭發酥,可沐芽卻為此打了個冷顫。這衣裙是專為海棠宴而做,前前後後預備了足有半個多月,後天就是正日子了,這時候娘娘你老人家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要徹底返工,且不說從選色到麵料再到衣、裳、中單、蔽膝以及披肩樣式的搭配,就算是一切都選定單是人工就是怎樣的繁瑣?還要餘出一天來給你老人家試穿,統共剩下一天一夜的時間,哪裏來得及?
“娘娘,不知這衣裳哪裏不合娘娘心思,奴婢迴去好細細兒地說給姐姐們。”
這一句小丫頭問得小心翼翼,可意思卻是開了個大口。奕楓不覺輕輕挑了下眉,心道她可是剛進宮麽?不知道這後宮之中若非已然得勢的宮人,都懂得“隻應不問”的規矩?這會子主子說重做,你不麻溜兒地迴去稟報司衣女官來伺候竟是還敢問哪裏不好?待會兒娘娘真說出不好來,你如何應對?應對不得,又如何迴去迴話?這不是自己找不痛快麽?
“若說這不合心思,我倒有話問了。”尹妃悠悠然道,“海棠,佳樹奇彩,可謂道‘雪綻霞鋪錦水頭,占春顏色最風流’。皇上那一日亦道:果然可見蓬萊之景。如此吉祥之賀,你們倒預備了這烏突突的顏色,不知道的還當我哪裏不適宜,可是這冬日的冷壓不住麽?還有這樣式,原說禮服過重,特地選了雲衫褙子,要的就是個親和隨意,那這袖子為何又寬了出來?不倫不類,你說,可適宜?”
奕楓蹙了蹙眉,對一個不識字的小宮女母妃竟吟起了詩,這話她哪裏還敢接,還不得嚇死?畢竟是八哥的人,奕楓覺著怎麽也得護一下,豈料他剛要起身,那小丫頭竟然鬥膽搭了話,“娘娘,司衣姑姑和姐姐們預備這衣裳的時候奴婢一直在跟前兒學著,於這衣裳的麵料、色底子、走的樣子略知道些,可容奴婢迴娘娘的話?”
這一來,房中都靜了靜,尹妃噎了一下,迴過頭笑了,“哦?是麽?你倒知道麽?”
母妃這樣的聲調,奕楓甚是熟悉,挑起的聲兒刻意柔和那裏頭分明已是壓了火。
“奴婢不敢,”沐芽應著,抬起了頭,看著尹妃那張精描細畫、雍容華貴的臉虔誠道,“娘娘容稟。”
奕楓原要說話,一眼看過去,不覺怔了一下:那抬起的小臉上,一雙眼睛像翻起了彎彎的小蒲扇,絨絨的遮掩下亮晶晶的眸,鼻梁直直的、小鼻頭尖尖翹翹,水白透亮的皮兒一路來冷風吹出腮邊兩朵粉粉的顏色,像窗外那沒綻開的小海棠骨朵,嫩嫩的唇瓣正是那花芯尖尖,粉嘟嘟的,像一顆還未熟透的海棠果兒。好精致的一個小人兒……
“娘娘,這褙子取的是雲霏千羽織金妝花緞,繡的是雨後初晴海棠新綻圖。這緞子叫起來名字生,因它並非在宮外采買,而是司衣姐姐親手織成,使的是司衣掌領新近研磨的手法:緯紗浮雲長線織鳥雀紋。這手法織出的緞子似鳥兒的羽毛,外頭點水光滑,底子裏似冬天兔子肚子下最軟的絨兒。這手法尚未傳至民間,宮裏也不曾都傳授。隻在千秋節上掌領姑姑為皇後娘娘織過一條霞帔,這般大麵織錦做成衣裳料子是頭一遭兒。”
說著,沐芽從身邊宮女手中接過了那衣裳,跪行到尹妃身邊高高舉起,“娘娘,您再摸摸。這緞子取‘雲霏千羽’為名就是因著摸在手中似天邊雲絲,涼涼的,滑滑的;穿在身上,薄似雲羽最貼身段,裏頭卻是鳥兒絨,極暖和的。”
小丫頭一個字一個字說得清清楚楚,一個磕絆都不打,小聲兒老老實實的,不覺得口舌如簧、過於伶俐,倒顯得十分誠懇,把這一方緞子說得似那天上的雲霞一般,有聲有色,讓人不得不信,又心生罕意。
尹妃那原本染了慍色的眉頭也有了新奇之色,就連身邊的常嬤嬤都借機給娘娘展看伸了手過來摸,口中道,“娘娘,昨兒送過來老奴就覺著這料子單薄,生怕娘娘受寒,倒沒想著還是這麽著。”
“嗯,”尹妃輕輕撫摸著,“昨兒上身試了一會子就覺得裏頭的襖兒厚了。”
“真是稀罕!”得了主子的應,常嬤嬤一張老臉越發笑開了花,“娘娘,那司衣掌領叫莫雲的,聽說也是大家千金,知書識禮,難怪有這本事。”說著,頓了一下,“也有心,最想得著娘娘您。”
“嗯,”這一句讓尹妃微微地點了點頭,心裏很滿意自己是這緞子第一個上身的人,轉而對跪在地上的沐芽語聲也柔緩了些,“料子倒是好的,可這顏色,烏突突,沒個喜慶,不是糟踐了?又怎麽說?”
“娘娘,這顏色取意‘雨後初晴’、‘海棠新綻’。”沐芽舉著那衣裳又應道,“娘娘,聽聞娘娘是金陵人,海棠初綻多在早春,想那時的江南雨綿綿如絲,遮了油傘都聽不到雨聲。雨後怎會乍晴?日頭總是遠遠地撥開雲,水汽散不盡,折出水珠兒泛在湖麵上,輕霧繚繞,起了煙一般;遂這底色選的便是薄煙水紗。臘月海棠是奇景,司衣姐姐也特地來瞧過,用雲絲線調的色,調的就是漸生漸沒的海棠冰紅,花朵隻織在褙子的領口和肩背處,隻這一處著色。”
說著,沐芽將衣裳打開,“娘娘,您看,正是因著這底色的幽淺才將這冬日的海棠托了出來,想那煙雨初晴的湖麵上,薄薄的日頭照得水霧朦朦,若是對岸花紅柳綠反倒亂了景致,不如這一枝清秀,似一筆點睛,雨霧天地都亮在這一處,最顯臘月海棠之珍。似今日這雲遮日的天,不正合?”
迴手撿起那盅茶,就著冉冉的水汽正要低頭抿,小宮女一拳正好敲在膝蓋的傷處,疼得他一蹙眉,手一顫,熱茶撲了一點在手上,這半日心裏的一股燥火終是躥了起來,奕楓丟了茶盅對腳邊喝道,“滾。”
鏡子前比量衣裳的尹妃聽到聲響迴頭,不待她開口,身旁服侍的常嬤嬤忙走了過來,衝那小宮女斥道,“真是越發的不知用心!長那眼睛是做什麽使的?”又衝兩邊道,“這等粗笨的東西不趕緊攆到後頭去還等什麽?”
那宮女早已嚇懵了,不待哭出聲就被架起來拖了出去。收拾幹淨這邊,常嬤嬤又彎腰在奕楓身邊,關切道,“殿下,可傷得狠?奴婢這就叫人傳太醫去。”
奕楓不耐地擺擺手,常嬤嬤便很識趣地住了口。
尹妃轉過身,對身邊吩咐道,“去,拿那瓶梅花清露來。”
“是。”
宮女取了清露來,尹妃走到貴妃榻旁娘兒兩個並排坐了,把清露遞到奕楓手中,又伸手輕輕摸著他膝頭,“迴去讓人好好兒給你揉揉。”
“嗯。”
聽他悶悶地哼了一聲,尹妃歎了口氣,“讓你莫要逞強,偏不聽,這才下了校場就又傷著了。”
“一點小傷而已,母妃切莫告訴皇父。”
“怎麽?是怕皇上掛記,還是怕他不許你下校場,隻許讀書?”
奕楓挑了挑眉,終究沒駁出來,訕訕地笑笑,又纏道,“母妃最知道兒子了,哪能一日什麽也不做隻坐那兒讀書?豈不要悶死了?三哥、五哥好靜,讀書算是本事;八哥討了巧學畫也算本事,偏我這一身功夫倒不是了麽?”
“哪個敢說不是?”尹妃笑,“我聽說那威風凜凜的鎮西王迴來騎射也比不得我兒。”
奕楓想起那一日校場的較量,九門提督並鎮西大將軍都敗在他手下,得意地笑了,“那一日若不是我腰還不利落,兵刃也不會輸給二哥。如今我下去,禁衛軍裏那個不知!”
“皇上他,也知道。”尹妃柔聲道,“你自小就耐得苦,又極靈性,小的時候這些年長的皇兄們就比不過,大了哪裏敢比?若非如此,皇上也不會單許你一個往禁衛軍校場去。隻是,這聖賢之書麽,總得讀,雖不說能像你三哥一樣做東閣大學士,可好歹也把功課應付過去。”
“怎的不是?哪裏落過?”奕楓煩不勝煩,“文華殿的功課雖說我不如八哥讀得好,可也沒差什麽。自從那個西洋來的師傅開了西方算學與格致之學,整日算啊畫的,我就頭昏腦脹!”
“昨兒你三哥過來請安也跟我說起過,”尹妃道,“說是什麽大不列顛國來的,叫伯倫特的,在咱們大周住了十多年,可這話還是說不利落。”
“說的就是!”奕楓立即道,“母妃,您說,這話都不利落還指望他能教出什麽好來?可皇父倒覺著這西方格致之學大有意思。”
“說的也是。”尹妃點點頭,轉而又道,“皇上也是想讓你們多見識一些,哪裏就當真把那西洋的東西當正經學問了。你把功課應付……”
“母妃!我學不來!皇父要罰就罰吧,橫豎我都……”
“皇兒!”
尹妃忽地冷了語聲,奕楓一怔,“母妃……”
尹妃抬眼,常嬤嬤立刻會意,將房中侍立的宮人都打發了出去,又親自往簾子跟前兒掩了門。
“楓兒,從前你怎樣,母妃從不過問,知道我兒的本事。皇上又何嚐不是?責罰你也不過是背幾篇文章抄抄書,一句重話也難得有,哪裏當真怎樣?可如今不同,你再不可由著性子了。”
奕楓聞言蹙了蹙眉,“怎麽?是為著他出來了麽?”
一個“他”字,尹妃長長籲了口氣,幽幽道,“是為著他出來了。”
“母妃!”奕楓有些不耐,“他算個什麽東西?陰祟、多疑、驕橫、暴戾,從小就不是個好的!多少年前皇父就看不得他了,這一關三年,倒成氣候了不成?從前我小,還怕他幾分,那日交泰殿中,他一個字都沒敢出,依我看,早關廢了!”
“你呀。”尹妃看著奕楓,無奈地搖搖頭,好一陣子才開口道,“這事原本不該與你說,連你三哥我都不曾明言。那老七……不是被皇上處置幽禁的。”
“您說什麽?”奕楓驚得瞪了眼睛,“那這幾年他……”
“亦沁和親前,他深夜大鬧昭仁殿觸犯龍顏,皇上將他狠狠責打了一頓。亦沁走後,他再不出來見人,像死了一樣,對誰都不理不睬,聖旨聖諭都敢不聽,自己禁了足。”
“啊?竟是如此麽?”奕楓更覺驚訝,三年前他隻記得那陰沉的七哥忽然有一日就不見了,原本平日就躲著他走,這一來,奕楓樂得不見他,卻不知這其中還有如此隱秘。
“後來,皇上擔心他在北五所礙到你和奕檸,這才將他禁在了頤和軒。”
清淡的語氣把尹妃埋藏在心中的隱憂稀釋成了一杯家長裏短的水,畢竟她不能說當年的九五之尊是怎樣為了一個逆子氣得嘔血,卻又舍不得痛下殺手;不能說那逆子是怎樣一心求死地欺君犯上,依然沒有得到任何懲罰;更不能說,這頤和軒的囚禁始終是她心頭的一根毒刺……
“這麽說來,還是皇父禁了他。”想起那日交泰殿中那人被冷落一旁,連臉色都不敢變一下的懦弱,奕楓有些不以為然。
“楓兒,”尹妃道,“你呀,凡事要往深處多想幾分。皇上若果然有心禁他,沒有解禁的諭令,這千秋節他能說來就來?”
那一日得知宗人府的禮令下到了頤和軒,七皇子奕楨要出席千秋節,尹妃徹夜難眠,此刻卻不知怎樣才能點醒自己的兒子。
“母妃,您太瞧得起他了。”奕楓勸道,“皇父是仁明之君,以德行曉服天下,怎會與他這麽個逆子小人計較?去年皇後娘娘整壽千秋,還曾大赦天下,更況本族皇子?不論因由如何,禁了這些年,他也該識些趣,更況,當初不過是年少張狂,又並未有什麽謀逆犯上之錯,不至幽禁至死,皇父適機將他放出來是明智之舉。”
奕楓的話處處在理,尹妃怕說多了引他生疑,隻得叮囑道,“楓兒,這老七與旁的兄弟不同,他心思重、心腸狠,從前連太子爺都要讓他三分,他若是一輩子被禁,不說什麽公與不公,是大家的福氣。你莫當他出來就會安生,若是見皇上這麽疼愛你,怕他心生嫉恨,於你不利。”
“他能把我怎樣?”奕楓笑,“三年前我年紀小,他尚不能奈我何,更況今日?不管他當初是怎麽進去的,橫豎是一方小院關了三年,還能就此生出三頭六臂不成?”
尹妃聞言苦笑笑,眼前這意氣風發的兒郎早已不計兒時之嫌,可她卻清楚地記得當年年僅六歲的奕楓與老七玩耍,失手將他額頭打破,惹得皇上大怒,將小奕楓罰跪了一天一夜直到暈倒,而他卻守護在老七床頭,也是一天一夜;而幾年後,校場之上,老七將矮他一個頭的奕楓跪在身下打得口鼻出血,皇上卻隻是罵了兩句就了事了……
“母妃,”看尹妃依舊憂心忡忡,奕楓安慰道,“不瞞母妃說,私下我還見過他一麵。”
“哦?在哪兒?”
“頤和軒西小院。”
“怎麽?”尹妃驚道,“你去找他了?”
“哦,那日我與八哥在東院裏閑走,一不留神誤了時辰。”說起那一晚,奕楓不得不斟詞酌句,“迴來時角門上了鎖。沒法子,隻能去找他拿鑰匙。”
“他怎樣?”尹妃急問。
“不曾怎樣。”迴憶起當時,奕楓也覺意外,“當時他正在房裏看書,見我們去了倒也驚奇,可也沒問什麽,隻取了鑰匙將我和八哥送出角門。人不得勢,果然毛兒順些,不像從前總是擰著眉,兇巴巴的,這會子瞧著麵貌都不大一樣了,好看多了。”
“哦……”尹妃輕輕蹙了眉,“楓兒,母妃隻是提點你警醒些,這幾年他沒有師傅教導,即便就是自己日日讀書也不能怎樣。這一出來,人情也遲誤,往後你要處處強過他才是。反被他超了,皇上那裏可說不得嘴。你可明白?”
“我知道啦,文章要比他下去,校場要打他下去。”奕楓笑道,“母妃莫再操心兒子了,這海棠花宴,趕緊預備吧。”
提起海棠花,尹妃也笑了,“正是。難得我翊坤宮設宴,皇上昨兒過來還說,後兒若是他能早些批完奏折,也要過來賞花。“
說著尹妃站起身又到了鏡子跟前兒,看著身上的衣裳又不滿意,“瞧瞧這眼色,烏突突的,哪有個喜慶的樣子。一會兒那司衣的女孩兒來了,讓她拿迴去重做。”說著,尹妃又看向奕楓,“楓兒,你如何知道那個碧苓?”
“哦,給我那兒送過幾次東西。將才母妃說要改衣裳,兒子想起她倒是個利落的,必是能傳得清楚,就叫了她。”
“嗯。”
尹妃沒再追究,又去看衣裳。
奕楓迴過頭,嘴角一彎,笑了。自那一日得知了八哥的秘密,他就護得死緊,莫說叫碧苓來給瞧瞧,就連奕楓想往司衣司去都不許。這一迴,應著母妃的名義叫了跟前兒來要瞧個仔細,看他還怎麽護!
一仰身,靠在貴妃榻上,枕了雙臂看那詭異的海棠骨朵兒,隻等著八哥的心上人……
作者有話要說:
謝謝親愛滴ii,雷雷收到!
☆、乳犢不怕虎
出尚服局過養性門,穿東筒子夾道過東六宮,這一路,沐芽走得極小心。
來往到處都是宮人,大周稱有品階的太監為內臣,像朝中大臣一樣有朝冠,身著青紅不等的曳撒。尤其是穿紅色曳撒的內臣稱為“穿紅近侍”,都是十分得勢的大太監,衣著光鮮尊貴,在宮中行走,四平八穩,儼然這座宮殿的主人。
每個人腦袋上的頭銜都能壓死沐芽,所以她走得極端莊,心裏再急,急得額頭冒汗也不敢跑起一步,每逢前頭有人,就得遠遠駐足,靠牆候立。
穿過冬日冷清的禦花園出西六宮,翊坤宮就在不遠處了,沐芽深深吸了口氣……
“翊”,輔佐之意,翊坤,不言而喻。六宮之首,緊挨著坤寧宮的隆福門,與皇後咫尺之遙,是本朝唯一的皇貴妃尹妃的寢宮。
聽說隆德帝不惑之年後再沒有納娶新的嬪妃,連寂寞無聊、一時興起隨便睡一晚的女人都沒有。乾清宮昭仁殿內經常挑燈夜讀,批閱奏折,在封建古國算是一位十分勤勵、不貪女色的皇帝。這讓他的子嗣們沒有混雜的血液、個個都出身尊貴,也讓這嬪妃中唯一的皇貴妃顯得十分出挑。
關於這位尹妃,沐芽聽聞不但她娘家是三朝元老、位高權重,本人也是知書識禮、十分美貌。司衣處有兩位女官專門服侍她,雖已年屆四旬,一年四季的衣裙依然是最鮮豔的顏色、最新鮮的花樣,即便如此,這大年下的依然不夠。
前幾天說是她窗前的一株西府海棠接了滿樹的花骨朵,寒冬臘月出了這樣的奇景,被評說為大吉之兆。隆德帝大喜,賜下一對玉如意並紅綾裹樹,尹妃也借機要在翊坤宮開一個海棠宴。這也是為什麽碧苓會被借來給她趕衣裳的原因。
這不能是一個好伺候的女人,沐芽暗想,一定要把耳朵豎起來,把她的要求都聽清楚,仔仔細細地傳給碧苓。
來到翊坤宮外,沐芽報上了司衣司的名號,不一會兒就有小宮女將她引了進去。一進宮門,沐芽就看到了那株大吉的西府海棠,枝杈綻開很大,托成倒傘狀,粉嫩的骨朵紮了滿樹。寒風裏,花下簇擁的葉子綠得發黑,襯得花色那麽淡,那麽伶俐,清冷的日頭下近似白花,若不是樹上那大紅的綾子添上了色彩,枯枝上便是縞素淒淒,看得人後脊生涼。
翊坤宮正殿麵闊五間,黃琉璃瓦歇山頂,五蝠捧壽裙板隔扇門,步步錦玻璃支摘窗;梁枋上繪有蘇式彩畫,精描細繪,生動鮮豔,比廊下那真實的生命養眼許多。
沒有讓她在外頭多等,沐芽很快就被帶進正殿中。第一次來到貴妃娘娘的寢宮,撲麵煦暖,花香襲人。坐北朝南金色地平寶座,背靠四季錦繡翠玉屏風;兩旁是五彩團雲扇,手邊是花梨高幾;透雕藤蘿鬆纏枝落地罩隔出東西兩廂,上掛紫羅蘭織金帳,帳邊紫檀蓮花幾上緩緩流淌著玫瑰香霧,仙境一般。
這房裏,女人的膩軟香柔幾乎要滲進人的骨頭縫裏,沐芽不由悄悄歎道,有道是媚骨生香,果然,果然。
“進來吧。”
西廂暖閣裏傳出慵懶的一聲,沐芽低頭小心翼翼地走了進去,跪在當地,“奴婢叩見尹妃娘娘,娘娘萬福金安。”
女孩兒的聲音帶著外頭清新的涼氣,入在耳中清淩淩的,奕楓轉過了頭……
門邊跪著一個小宮女,瘦削的肩膀,嬌小的身型,此刻低著頭,一樣的宮女衣裙,領口略挖,曝出雪白的脖頸;頭上兩隻丫鬟髻紮著水紅的頭繩各墜著兩顆小珠子垂在耳邊,襯著那白淨透亮的臉頰活像剛剛洗出的蓮藕帶著水珠兒。奕楓看得心裏發笑,八哥就看上這麽個小東西?
“把這衣裳拿迴去吧,重做。”
什麽??頭頂一句輕描淡寫的,娘娘的語聲膩得人骨頭發酥,可沐芽卻為此打了個冷顫。這衣裙是專為海棠宴而做,前前後後預備了足有半個多月,後天就是正日子了,這時候娘娘你老人家上嘴唇一碰下嘴唇就要徹底返工,且不說從選色到麵料再到衣、裳、中單、蔽膝以及披肩樣式的搭配,就算是一切都選定單是人工就是怎樣的繁瑣?還要餘出一天來給你老人家試穿,統共剩下一天一夜的時間,哪裏來得及?
“娘娘,不知這衣裳哪裏不合娘娘心思,奴婢迴去好細細兒地說給姐姐們。”
這一句小丫頭問得小心翼翼,可意思卻是開了個大口。奕楓不覺輕輕挑了下眉,心道她可是剛進宮麽?不知道這後宮之中若非已然得勢的宮人,都懂得“隻應不問”的規矩?這會子主子說重做,你不麻溜兒地迴去稟報司衣女官來伺候竟是還敢問哪裏不好?待會兒娘娘真說出不好來,你如何應對?應對不得,又如何迴去迴話?這不是自己找不痛快麽?
“若說這不合心思,我倒有話問了。”尹妃悠悠然道,“海棠,佳樹奇彩,可謂道‘雪綻霞鋪錦水頭,占春顏色最風流’。皇上那一日亦道:果然可見蓬萊之景。如此吉祥之賀,你們倒預備了這烏突突的顏色,不知道的還當我哪裏不適宜,可是這冬日的冷壓不住麽?還有這樣式,原說禮服過重,特地選了雲衫褙子,要的就是個親和隨意,那這袖子為何又寬了出來?不倫不類,你說,可適宜?”
奕楓蹙了蹙眉,對一個不識字的小宮女母妃竟吟起了詩,這話她哪裏還敢接,還不得嚇死?畢竟是八哥的人,奕楓覺著怎麽也得護一下,豈料他剛要起身,那小丫頭竟然鬥膽搭了話,“娘娘,司衣姑姑和姐姐們預備這衣裳的時候奴婢一直在跟前兒學著,於這衣裳的麵料、色底子、走的樣子略知道些,可容奴婢迴娘娘的話?”
這一來,房中都靜了靜,尹妃噎了一下,迴過頭笑了,“哦?是麽?你倒知道麽?”
母妃這樣的聲調,奕楓甚是熟悉,挑起的聲兒刻意柔和那裏頭分明已是壓了火。
“奴婢不敢,”沐芽應著,抬起了頭,看著尹妃那張精描細畫、雍容華貴的臉虔誠道,“娘娘容稟。”
奕楓原要說話,一眼看過去,不覺怔了一下:那抬起的小臉上,一雙眼睛像翻起了彎彎的小蒲扇,絨絨的遮掩下亮晶晶的眸,鼻梁直直的、小鼻頭尖尖翹翹,水白透亮的皮兒一路來冷風吹出腮邊兩朵粉粉的顏色,像窗外那沒綻開的小海棠骨朵,嫩嫩的唇瓣正是那花芯尖尖,粉嘟嘟的,像一顆還未熟透的海棠果兒。好精致的一個小人兒……
“娘娘,這褙子取的是雲霏千羽織金妝花緞,繡的是雨後初晴海棠新綻圖。這緞子叫起來名字生,因它並非在宮外采買,而是司衣姐姐親手織成,使的是司衣掌領新近研磨的手法:緯紗浮雲長線織鳥雀紋。這手法織出的緞子似鳥兒的羽毛,外頭點水光滑,底子裏似冬天兔子肚子下最軟的絨兒。這手法尚未傳至民間,宮裏也不曾都傳授。隻在千秋節上掌領姑姑為皇後娘娘織過一條霞帔,這般大麵織錦做成衣裳料子是頭一遭兒。”
說著,沐芽從身邊宮女手中接過了那衣裳,跪行到尹妃身邊高高舉起,“娘娘,您再摸摸。這緞子取‘雲霏千羽’為名就是因著摸在手中似天邊雲絲,涼涼的,滑滑的;穿在身上,薄似雲羽最貼身段,裏頭卻是鳥兒絨,極暖和的。”
小丫頭一個字一個字說得清清楚楚,一個磕絆都不打,小聲兒老老實實的,不覺得口舌如簧、過於伶俐,倒顯得十分誠懇,把這一方緞子說得似那天上的雲霞一般,有聲有色,讓人不得不信,又心生罕意。
尹妃那原本染了慍色的眉頭也有了新奇之色,就連身邊的常嬤嬤都借機給娘娘展看伸了手過來摸,口中道,“娘娘,昨兒送過來老奴就覺著這料子單薄,生怕娘娘受寒,倒沒想著還是這麽著。”
“嗯,”尹妃輕輕撫摸著,“昨兒上身試了一會子就覺得裏頭的襖兒厚了。”
“真是稀罕!”得了主子的應,常嬤嬤一張老臉越發笑開了花,“娘娘,那司衣掌領叫莫雲的,聽說也是大家千金,知書識禮,難怪有這本事。”說著,頓了一下,“也有心,最想得著娘娘您。”
“嗯,”這一句讓尹妃微微地點了點頭,心裏很滿意自己是這緞子第一個上身的人,轉而對跪在地上的沐芽語聲也柔緩了些,“料子倒是好的,可這顏色,烏突突,沒個喜慶,不是糟踐了?又怎麽說?”
“娘娘,這顏色取意‘雨後初晴’、‘海棠新綻’。”沐芽舉著那衣裳又應道,“娘娘,聽聞娘娘是金陵人,海棠初綻多在早春,想那時的江南雨綿綿如絲,遮了油傘都聽不到雨聲。雨後怎會乍晴?日頭總是遠遠地撥開雲,水汽散不盡,折出水珠兒泛在湖麵上,輕霧繚繞,起了煙一般;遂這底色選的便是薄煙水紗。臘月海棠是奇景,司衣姐姐也特地來瞧過,用雲絲線調的色,調的就是漸生漸沒的海棠冰紅,花朵隻織在褙子的領口和肩背處,隻這一處著色。”
說著,沐芽將衣裳打開,“娘娘,您看,正是因著這底色的幽淺才將這冬日的海棠托了出來,想那煙雨初晴的湖麵上,薄薄的日頭照得水霧朦朦,若是對岸花紅柳綠反倒亂了景致,不如這一枝清秀,似一筆點睛,雨霧天地都亮在這一處,最顯臘月海棠之珍。似今日這雲遮日的天,不正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