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話要說:  更新完,去寫新文啦!


    ☆、晉江vip


    “魯王一係本來差點就繼承大統了。”


    謝子澄說這話的時候, 夏小喬正與他們父子三人一同坐在家中前院偏廳內。之前他們下了山坡, 各自上馬迴鎮上,說話不太方便, 就暫停了話頭,一直等到迴到家,才繼續說魯王的事。


    “當今一脈本是梁王後裔, 當年衝帝早殤, 身後無子,朝中推舉嗣皇帝時,以推舉魯王和梁王兩係者最多。但梁王與衝帝是親兄弟, 魯王一脈傳了幾輩,與皇室正統已經遠得很了,所以最後衝帝皇後做主,選了梁王第二子為嗣子繼位, 就是當今和那昏君廢帝的父皇桓帝。魯王一係因此大不服氣。”


    夏小喬雖然從小讀書,但本朝之事,她父親也還是不敢多談的, 而且皇位更迭跟老百姓沒什麽關係,反正都是姓侯的, 誰當皇帝又有什麽分別?所以她對這段故事一無所知。


    謝子澄一邊喝著熱茶一邊繼續講古:“桓帝在位十七年,雖然無功、倒也無過, 魯王那邊再不服氣,也說不出什麽來,幹脆一心好好治理封地。魯地本來就豐饒, 又有兩代魯王勵精圖治,自是富庶強盛遠邁他處。早年我也曾去過魯地做生意,魯人多豪爽仁義,跟他們打交道特別暢快。”


    他說著瞥了一眼臉上有不讚同之色的兒子:“單憑亂世中能保封地百姓豐衣足食,魯王還不算有功,什麽才叫有功?”


    見謝榮民不敢爭辯,謝子澄才繼續跟夏小喬剖析魯王府作為,“有之前那樁公案在,到廢帝繼位後,任用奸佞、胡作非為,將國事搞得一團糟,魯王就心安理得看起了笑話。廢帝在位十二年,大興土木、勞民傷財,朝中小人當道、政令不行,地方更是烏煙瘴氣,隻知魚肉百姓,終於因八年前一場大旱爆發了民亂。”


    其實那年旱災嚴峻,不隻中原之地遭災、顆粒無收,就是魯地也一樣旱得土地幹涸、秧苗枯死。但魯王見機極快,一看旱情不緩解,立刻安排屬官想辦法引水灌溉,拯救了許多良田,同時在合適的時候開倉放糧,幾個受災嚴重的地方,還設了粥廠賑濟。


    兩相對比,朝廷的應對遲緩、麻木不仁,簡直活該被暴民推翻。


    估計魯王也是這個心情,所以後來劉起俊一路攻城掠地,他都按兵不動,隻守住魯地邊界,對朝廷要求出兵勤王的旨意置之不理。


    “以我之見,當時魯王不應詔勤王,其實是明智之舉。那時連朝廷都不知叛軍實力如何,且那時叛軍勢如破竹,正如潮頭兇猛,魯王避其鋒銳、守住城池並沒有錯。”


    謝榮民終於忍不住了:“便是如此,後來收複東京之時,本是前後夾擊的良機,他為何還不奉詔?”


    謝子澄理所當然迴道:“因為他有私心啊。他出兵夾擊,劉起俊必做困獸之鬥,狗急跳牆之時,咬魯王一口,就算最後真的獲勝,魯王損兵折將不說,能有什麽好處?朝廷可能讓他帶兵過東京向西麽?魯地已是最大封國,朝廷還可能給他增加封地嗎?朝廷連封賞的金銀都拿不出來,除了那個位子,你想想還有什麽能打動魯王?”


    謝榮民一臉正氣道:“為人臣子,隻顧自己利益已是不忠不義!他還肖想大位,此等大逆不道之人,還配談什麽功勞?”


    “咦?你做了幾年官,果然口氣都不同了。”謝子澄對著義憤填膺的兒子嘖嘖稱奇,“你十四五歲的時候可不是這麽說的,還說昏君無道,官府不仁,仁人誌士皆可行大義呢!”


    一直聽著不吭聲的謝榮國撲哧一聲笑了出來,謝榮民不悅的瞪了弟弟一眼,迴道:“邦有道則仕。如今上有明君聖主,中有賢臣勇將,正是當戮力同心、重整山河、恢複民生之時,魯王卻還態度曖昧、搖擺不定,其心可誅。”


    夏小喬聽到這兒忍不住插嘴:“可是外麵都說屈丞相是權臣當道,皇帝根本做不得主。魯王要是擔心自己出兵,與劉起俊兩敗俱傷,最後讓屈丞相漁翁得利、並廢掉皇帝取而代之,也說得過去啊!”


    “一派胡言!”謝榮民板著臉斥道。


    謝子澄不悅:“自家人說話,你急什麽?不能好好說話就出去!”


    謝榮民本來已經激動的站了起來,被他爹這麽一斥責,又老老實實坐了迴去。


    夏小喬忍笑,伸手給謝子澄續了杯茶,“叔父,您繼續說。”


    “大郎的話原也沒錯,魯王是皇室子孫,卻隻計較個人得失,當然有過。而且他錯失良機,如今大勢早就不在他這頭,他再怎麽籌謀,也難以魯地一隅抗衡朝廷正統,除非劉起俊肯把手上地盤和人馬拱手相讓。”


    但這顯然不可能。夏小喬又問:“這麽說來,三方之中,還是朝廷占著上風?”


    謝子澄點頭:“無論從土地還是民望、名分來說,朝廷顯然都占著上風,而且朝廷畢竟有法度,戰後治理也更得心應手。以前朝廷無力與叛軍決戰,一是沒錢,二是沒人,可笑的是叛軍那幾年竟然也沒抓住機會,現在被迫要與朝廷決戰,又死了大將,恐怕劉起俊日子不好過。”


    他講起三方來頭頭是道,且如夏小喬想的一樣,比較客觀中立,沒有美化任何一方,也沒非得往誰身上潑髒水。但夏小喬聽到這裏,反而覺得沒什麽是需要自己做的了,隻看朝廷和劉起俊決戰就是。


    不過,“屈丞相和皇帝之間到底……”


    謝子澄一笑,看向大兒子,“這個叫大郎來說吧,他是皇上親信,又受教於屈丞相,他看的比別人清楚。”


    真叫謝榮民說了,他反而有些躊躇,半晌才道:“當年父親送我去鞍前馬後服侍丞相,不久劉起俊第二次進攻潼關,我就隨丞相出征了。那時陛下還是魏王,封地就在距離潼關兩百裏外的安邑。”


    郯國仿漢製,宗室封王建國,在封地內有一定的特權,可自行治理封地內的百姓,收取一定賦稅。不過就像漢景帝要削藩、收攏權力一樣,之前的皇帝也多次削藩、限製王府衛隊人數,到民亂起時,還能真正稱得上封國的藩王領地,也就剩魯越兩國了。


    當今皇帝侯晟與廢帝是異母兄弟,能封到離京城不遠的安邑去,已經是廢帝看他老實聽話,封地自然就不會再大,不過五個縣而已。


    五個縣養一個藩王,在夏小喬看來,已經很奢侈了,但王府畢竟不是尋常人家,還要養屬官和衛隊,既然財力有限,當時的魏王手下自然是沒有多少人可用的。


    “陛下得知潼關危急,親自率領王府衛隊一千人、加緊急征調的義勇五百人馳援潼關,與我們並肩苦戰數月,才擊退叛軍。”


    夏小喬聽著聽著,忽然覺得哪裏不對勁,插嘴問道:“你們皇帝陛下今年到底多大年紀?怎麽外麵都說他是小皇帝,你又說他八年前就能帶兵馳援……”


    “不是八年前,劉起俊第二次進攻潼關是六年前的事,那時陛下十五歲。”


    這麽說皇帝今年已經二十一了,既不是陳義明說的小皇帝,也不是張大海說的十八、九歲,想到張大海,夏小喬又想到另一個問題:“皇帝都這麽大了,還沒成親?”


    這本是一個很平常的問題,但謝榮民聽了,臉色就是一變,反問:“你怎麽知道皇上沒成親?”


    謝子澄忽然插嘴:“二郎去問問你娘,中午吃什麽。再去看看管家把施舍的米糧準備好了沒有,要是備得了,你下午就跟著一起去辦這事。”


    被趕出去不叫聽的謝榮國不太樂意,但他不敢違逆父親的意思,隻能應聲離去。


    “行了,你也不用為尊者諱,再遮遮掩掩,以為這些事情沒傳出長安城去。”謝子澄說了兒子一句,然後轉頭看向夏小喬,“當年宗正寺其實在太後授意下給皇上定了王妃,隻是還沒等過門,就鬧了民亂,之後再沒有提起這事來。”


    等到屈政亮立了大功,帶著魏王聲勢浩大的迴到京城時,那位沒過門的王妃已經病死了。後來就是廢帝再立、整頓朝綱、操練軍隊、收複雒陽,一件一件的忙,無論是屈政亮,還是皇帝自己,都沒想起立後的事。


    “那些流言都是小人中傷!丞相哪有功夫理這些事情?又有什麽必要攔著陛下立後?”謝榮民說到這裏,聲音都提高了,可見是真的為屈政亮鳴不平。


    夏小喬卻忽然想起宣謀說的話,就笑道:“是啊,我也覺得這是有人故意挑撥君臣關係。屈丞相要是真的想扶持傀儡皇帝,早勸著皇帝成親生子,然後再立小皇帝多好。”


    謝榮民被她這番大逆不道的話驚得張口結舌,半天說不出話來。


    謝子澄卻笑了笑,然後神色凝重的說:“如今流言洶洶,丞相固然是無暇理會,也不便自證,皇上卻……。他一直推辭立後,難保不是……”說著不覺搖頭,“大郎,你此番跟隨丞相與劉起俊決戰,若是得勝,就不要再迴朝了,能留在商都駐守最好,若是不成,就辭官吧。”


    謝榮民更震驚了:“爹的意思是?”


    “戰時尚且如此,到天下太平了,還不知怎樣呢。你說得對,邦有道則仕,無道則隱。小喬,叔父正好有一件大事要與你商議。”


    夏小喬暗叫一聲不好,這時候突然衝出去跑了,是不是不太禮貌?!


    作者有話要說:  怎麽這兩天留言的小夥伴越發少了……


    ☆、晉江vip


    謝榮民心思一轉, 也知道他爹要說什麽了, 當下一臉視死如歸的站起身,說:“我得盡快趕去潁川, 先出去安排一下。”


    夏小喬趕忙說:“謝大哥留步,有幾件事,我覺得應該跟你說。”


    謝榮民本來就有話要問她, 聽她主動提起, 就點點頭,然後看向父親,說:“爹, 那我們先出去談了。”


    謝子澄也知道兒子一直憋著想問夏小喬有關魯王和陳義明之間的勾當,就點點頭,同意他們先談。


    兩個年輕人鬆一口氣,一前一後出了偏廳, 到外麵老槐樹下,夏小喬主動開口說:“前些天夜半無事,我趁著天好觀星, 偶然見到客星犯紫微,恐怕你們皇帝身邊要出事端, 你最好傳訊給大內侍衛,嚴加防範。”


    謝榮民一愣:“你還懂觀星?”


    “家師博學多才, 占星望氣、布陣製符皆有涉獵,我雖然隻學了個皮毛,但客星犯紫微還是不會看錯的。而且陳義明去見魯王, 確實在籌劃一件大事,我因不想參與,就沒有探聽這些,但是傅一平開口就猜他們要行刺皇帝。”


    謝榮民麵色凝重:“你說傅一平與彭春陽切磋過,那麽勝負如何?”


    “自然是彭道長輕鬆取勝。傅一平的身手大概與苗長青不相上下,他若是不理俗事、潛心練功,過個十幾年,也許能逼彭道長用盡全力。”


    謝榮民臉色更難看了:“我們收到消息,彭春陽正一路西行,莫非……”


    “你怕他出手?他不會的,他想做的是國師,不是殺手。哪一個國師會親自動手行刺殺之事?不過他門下弟子就不一定了,若是魯王開口,沒準他要安排徒弟出手的。”


    夏小喬又把當日在魯王府見到的幾個武林人士的情況講給了謝榮民聽,“彭道長是和我們一道去商都的。傅一平問過陳義明,是不是鄭王也想招攬老道,陳義明說此事不可能辦到,他們也不打這個主意,請老道去,主要還是為了給鄭王的小兒子看病。”


    謝榮民沉吟片刻,又問:“傅一平果真是傅逢春的兒子?”


    “應該是吧。彭道長從功夫上看出來的,這應該做不得假。”


    “他有沒有提過傅逢春現在是活著還是死了?他今年多大?”


    “他說他二十一,但沒提過他父親是生是死,別人也沒問過。”


    “二十一?”謝榮民轉身繞著樹轉圈,“怎麽會是二十一?至少應該二十三才對得上……”


    夏小喬好奇問道:“對得上什麽?”


    謝榮民站定了看向她,欲言又止,夏小喬自己思索了一會兒,突然想起當日魯王脫口而出的一句話,頓時眼睛一亮,說:“你懷疑他是湖陽公主生的?可他說不是,他說他母親已經死了,不知道湖陽公主是誰。”


    “他這麽說的?”謝榮民先是鬆了一口氣,繼而又搖頭:“那他就不可能是傅逢春的兒子。”


    “你為何如此肯定?”


    “既然你已聽說傅逢春與湖陽公主的事情,那我也沒什麽好隱瞞的。當初傅逢春仗著武藝高強,將皇宮大內當成他展示輕功的絕佳場所,數次潛入,那時宮中侍衛還沒有武林中人,自然察覺不到,他就這麽來去自如,引誘得湖陽公主失身於他,還數次把湖陽公主帶出去玩耍。”


    公然把公主帶出去,她身邊又不是真的全是死人,自然很快就被人察覺、報了上去。桓帝聽說,自是大怒,命人將公主另換了宮殿軟禁,在公主居所設了埋伏捉拿大膽逆賊。


    “那次他仗著武藝高強,提前知覺,並沒被抓,但還是中了一箭。之後宮中加強戒備,還另遴選了信得過的武林人士入禁軍,他幾次犯禁都被察覺,雖然也並沒捉到,但再沒能潛入後宮。”


    公主被軟禁起來,一開始還鬧絕食,桓帝當時氣急,欲要賜死這個丟盡了皇室顏麵的女兒,卻因湖陽公主的母妃頗受桓帝寵愛,百般哀求之下,桓帝胡亂給湖陽公主選了個駙馬,打算把她嫁出去了事。


    可就在這個時候,公主身邊監視的人卻發覺她竟已身懷六甲,這下桓帝忍無可忍,真的賜下一杯毒酒,要公主自盡。


    湖陽公主的母妃聽說消息,知道再去求情已經無用,隻能派人出宮,冒險通知了傅逢春。


    夏小喬聽到這裏,對這件事的真實性很懷疑:“那個妃子怎麽知道傅逢春在哪?”


    “據說是傅逢春和公主早有約定,危難之時,可以去某地找他。湖陽公主的母妃去見公主最後一麵時,公主曾經把這個地點說出來,求母親傳訊,好叫傅逢春來救她。”


    “那後來呢?”


    後來,大內高手尾隨而至,暗器□□一同招唿,將傅逢春打得重傷垂死,要不是他一個江湖朋友及時趕到,將他救走,他就死在京城了。


    夏小喬一下子想起傅一平臉上的冷笑,和他那日跟自己說要“爭霸天下、取而代之”的話,如今看來,竟不是試探她的無心之語。


    “照你這麽說,湖陽公主人在宮中,又被賜了毒酒,應當一屍兩命才對,你為何又懷疑傅一平是湖陽公主生的孩子?等等,魯王也曾經懷疑過!”


    謝榮民冷哼:“魯王這個亂臣賊子,果然早就窺視宮禁。”又解釋,“這本就是那位太妃為了保住女兒設下的計策,拿傅逢春來保公主的命。當時傅逢春雖然還剩一口氣,但雙手手筋都被挑斷,中的毒也極為霸道,此後都無法再運真氣,與廢人無異。”


    湖陽公主被保全下來,秘密送到行宮生下一子。桓帝想把那孩子溺死免生後患,等過兩年再低調的給女兒找個駙馬,這事也就過去了。


    “奉命溺斃嬰兒的正是接生婆,她當時抱著嬰兒出去,卻許久不歸,等行宮侍衛找過去時,卻發現接生婆已經溺死在河裏,那嬰兒卻不知所蹤。”


    “所以你懷疑傅一平就是那個失蹤的嬰兒?”


    謝榮民歎了口氣:“最好不是。因為湖陽公主生完孩子,不知怎麽知道了真相,也自盡了。”


    “……”


    真是一個讓人特別不舒服、卻又說不出誰是誰非的故事,夏小喬皺著眉說:“那你多防備他吧。這個人又有心機又有本事,不定做出什麽事來呢!”


    她一邊說一邊邁步往大門外走,謝榮民不明所以,也跟了上去,聽她繼續說道:“我跟他打了幾天交道,一直摸不清他的想法。他一點也不把魯王放在眼裏,同樣並不瞧得起劉起俊,他自己說,那日偷你的錢袋,本來是想先跟你們朝廷搭上關係的。也許他隻是想找一塊踏腳石吧。”


    “別的,我也想不起什麽了。哦,對了,我這裏有點銀子,麻煩你交給叔父,替我捐出去在那石碑旁造一座廟宇吧,鎮上多有全家死絕、無人祭祀的,有了廟宇也好養和尚多多超度亡魂。”


    謝榮民本來一直用心聽夏小喬說話,誰知她說著說著就變成了捐錢造廟,不由露出啼笑皆非的表情,正要反問,對方已經直直丟過來一袋錢,他手上穩穩接住,抬頭看時,那姑娘已經施展輕功,一瞬間就去得遠了。


    “我還與人有約,就不跟叔父告辭了,勞煩你轉達一聲。來日有暇,我再去京城探望叔父和嬸嬸。多謝。”


    一字一句清晰如在耳邊,但那條人影卻如一陣煙一樣,轉瞬就被風吹散、消失無蹤了。


    夏小喬輕功高明,謝榮民是早就知道的,但她人已走遠,話音還能遠遠傳到他耳邊不散,實在駭人,這讓他不由臉色一變,心下暗忖:她年紀輕輕,怎麽內功竟如此了得!


    夏小喬一陣疾縱狂奔,不一會兒就離了德章鎮。她並不在意謝榮民怎麽想,隻是對謝子澄稍有愧意,不過比起留下來聽謝子澄提起婚事的尷尬,這點兒愧意又不算什麽了。


    謝家的恩情,就看謝榮民這死腦筋的勁兒,就不愁有她能還上的一天,所以這會兒就讓她自在的先過個年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叩仙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嵐月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嵐月夜並收藏叩仙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