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來到北地也快兩年了,這裏的工業已經初具規模,上下遊產業鏈基本可以銜接。rnn


    封天抽出兩天的時間,他要到一些工業基地視察,順便也要解決一些技術問題。


    雖說工業門類很多,封天也不是萬能的,可他的見識無人可比,遇到過不去的坎,隻需他指點一下,那些技術人員很快就找到了解決的辦法。


    北地的工業之所以發展的快,無外乎借助美國的經濟危機,趁價格便宜的時候,完整地把美國的企業搬到了北地,甚至連原來的雇員也一起挖過來。


    從美國引進的項目中,肯定有一些缺項,好在有威廉這個容克答應封天,他負責彌補產業鏈的空缺。


    這個時機把握的很好,應該說封天是幸運的。


    北地工業中,一部分是把原奉天的企業整體搬過來,如迫擊炮廠、兵工廠、小型鋼廠以及普通的民用工業,這部分工業所有權歸北地政府。


    應該說,張作霖攥下的家底不在亞洲也算是數一數二的,要不然東北也不會達到與日倭的雞地痞p相當的經濟總量。


    第二部分是從美國購買的企業,其中有一部分是政府所有,一部分為封天個人所有,還有一些是封天與威廉和約翰合作的股份製企業。


    當然,這其中封天的份額最大,其他人的股份很小。


    封天的投資項目是有選擇的,比如石油化工項目,這在中國還是稀缺的項目,當這個項目一開始運行的時候,無疑成了支柱產業,幾乎成為壟斷工業。


    以前中國所有的燃料以及化工原材料都必須進口,價格必然昂貴,封天一出手便打斷了大英帝國一手遮天的局麵。


    想打價格戰嗎?


    來啊,看看我怕不怕你?


    大英帝國的產品要遠涉重洋,先不說人力成本,運輸成本算不算呀?


    所以,凡是使用石油產品的用戶都得到了實惠,大英帝國既不敢與北地企業打價格戰,又不能讓自己的價格高太多,隻是略高一點,利潤嘛,那是慘不忍睹。


    大英帝國能堅持多久,外界不知道,反正不好受。


    封天的企業在北地,大英帝國的勢力夠不到,他們隻能捏著鼻子認倒黴。


    至於封天的絲襪產品,那絕對是壟斷產品,獨此一家別無分號。


    大英帝國以及西方那些資本家們眼饞的很,可惜,隻能在心裏酸溜溜的,眼睜睜地看著封天發大財。


    封天所在的企業主要投向高端行業,先進的軍工產品、電子行業、高端機械行業,發動機以及光學產品,涉獵的內容很廣泛。


    玉龍集團內部設立了科研機構,那些從歐洲來的科學家幾乎都集中在這些機構內。


    科學機構如此重要,為什麽不放在政府部門裏呢?


    說實話,封天也有私心,他不想讓這些超時代的技術擴散,即便是現在的研究項目,他也會有選擇地、根據實際需要往前推進。


    太超前了不好,他要做的隻需要領先。


    與別人不同,封天心中對科技領域有完整的認識,從低端到高端的演化也一清二楚。


    科技研究有許多項目組,一些內容看似不相關,如果需要的話,封天會將這些看似不相關的項目結合起來,那就是一項重大突破。


    甚至,一些項目的研究成果出來了,卻沒有繼續深入,而是被叫停,並把這些成果封存。


    不錯,封天主需要他們做到這一步,作為科技項目的積累保存下來。


    至於什麽時候需要拿出來,大概除了封天,誰也不知道。


    封天心中有數,飯要一口口的吃,不能一步登天。


    話說,雖然封天知道有原子彈、導彈這些大殺器,完整的理論封天或許不知道,一些關鍵性的建議,封天還是可以拿出來的。


    別忘了那些科學瘋子的能力,隻要封天在某個關鍵點上提示一下,不知道會少走多少彎路。


    但是,就算在理論上有所突破,北地的工業基礎能製造出來嗎?


    一切都在於時間的積累,慢慢地接近封天需要的節點,到時候自然水到渠成。


    封天現在想要製造的武器,無外乎是二戰時期陸軍使用的車輛、坦克、大炮、槍械、通信產品、雷達以及蘇聯時期的多管火箭炮而已,空軍的裝備主要研製單翼飛機,而且還是亞音速戰機。


    現在要製造出超音速飛機,恐怕飛行員都是問題。


    不著急,一切都要按照秩序,慢慢來。


    與普通工業不同,這些高科技項目都安排在大山深處的秘密基地裏,包括一些科研機構。


    這裏的工人、技術人員都是經過層層選拔,是整個北地工業中最優秀分子。


    在秘密基地裏察看了一番,封天很滿意。


    他要做到心中有數,要掌握北地工業的進程和規模,心中盤算著自己的打算,製定自己的發展計劃。


    德國人帶來了工業設備和技術,手把手地為中國技術人員和工人傳授技術,同時,他們也將德國人的敬業精神傳遞到這些產業工人身上。


    先進而精良的德國技術,離不開敬業精神,這是一個優良的傳統。


    這種精神,必須要在國人的心中紮根。


    社會怕什麽?


    最怕浮躁!


    工匠精神不是靠嘴說出來的,是幹出來滴!


    一個浮躁的、喧囂的社會,很難說會在正確的道路上發展。


    變革,的確會帶來飛躍發展,但是,大多數變革會走上歧路。


    貪婪、急於求成,變革往往伴隨著浮躁。


    於是,變革的初衷,被人們忘卻,從而走上混亂。


    等見到自己不想見到的結果,再想著扭轉,卻要花費不知多大的代價。


    封天需要沉穩,需要敬業,在沉穩中,追求變革和發展,實現自己的大工業夢想。


    當敬業精神形成一種潮流,一種慣性的時候,北地的將來不知會湧現出多少優秀的技術人員、優秀的技術工人和產業大軍。


    到那時,封天奇的大工業計劃,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


    在這座大山裏,一來到北地的時候就開始準備,封天選擇好了一處極其隱蔽,條件極好的區域,工程兵夜以繼夜地施工,建設了一處秘密工業基地。


    在大山裏的秘密基地建成之時,山外麵的工業,已成規模。


    封天從山外這些工業基地裏一批一批地挑選優秀的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逐步擴充秘密基地的工業。


    要知道,一個優秀的技術人員和優秀的技術工人,不是一天成長起來的,也不是隨便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優秀的技術工人。


    優秀的技術工人,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也需要時間的考驗。


    封天要從千百人中,優中選優,挑選他需要的人才。


    奇跡就會在大山裏產生,一個全新的工業體係就會誕生,而將來的世界格局,必將為之改變。


    封天這一次來秘密基地,除了視察之外,還要解決一些技術問題,比如,課題組目前研發的一款機槍就遇到了問題。


    德國工程師漢斯拿出來草圖對奉天說:“封將軍,按照這張草圖,課題組做了充分的研究,一致認為這不可能製造出來。當然,如果非要製造,恐怕也是廢品,達不到理想的效果。”


    其實,這款機槍草圖是封天把二戰時期德國製造的42型機槍照搬過來的。


    這是一款由德國製造的、被譽為二戰時期最好的機槍,德國人驕傲地稱之為“德意誌軍魂之利刃”。


    而盟軍士兵,尤其是那些到處不可一世、飛揚跋扈的美國大兵卻被它搞得意誌消沉、無心戀戰、士氣低下,視其為“步兵的噩夢”。


    它就是被輕武器評論家用三個最高級的形容詞詞組:“最短的時間,最低的成本,但卻是最出色的武器”來描述的42機槍。


    一戰結束後,鑒於以馬克沁機槍為代表的水冷式重機槍強大的殺傷力,在凡爾賽條約中明確規定戰敗的德國不許製造、裝備水冷式的重機槍。


    這對於不甘心失敗、一直想複仇的德國人來說無疑是一種桎梏。


    於是,在夾縫裏求生存的德國人在這場“限製與反限製”的鬥爭中隻能另辟蹊徑。


    42機槍最大的特色就是大量采用衝鉚件,大大地提高了武器的生產效率,這在機械製造史上尚屬首創。


    正因為如此,42機槍一麵世,盟軍諜報人員的報告幾乎都是千篇一律:“德國人不行了,沒有原料了,生產出這麽簡單粗糙的機槍就是鐵證。”


    其實,這並不是資源衰竭的德國人所做的“垂死掙紮”,而恰恰是機械生產製造方麵的一次天才突破,它對於降低成本和減輕武器重量具有不可估量的意義,因此在當今的機械製造中大量使用衝壓件已是十分尋常普遍的事了。


    最終結果是,盟軍隻能在戰場上去體會它的威力了。


    1942年秋,在北非的卡賽林山口一役中,沒有什麽戰鬥經驗的年輕美國大兵們麵對42冰雹般傾瀉的子彈驚呆了,而那撕裂亞麻布一樣“哧啦哧啦”的聲音同樣給他們留下了恐怖的印象


    封天不會親手製造,但是,他知道問題的關鍵點。


    麵對漢斯的發問,封天笑了笑,說:“漢斯先生,你可以嚐試一下衝鉚件。”


    漢斯以及在場的德國工程師、中國工程師都是眼前一亮,這的確是個解決的辦法啊。


    就這樣簡單,一句話把難題迎刃而解。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屠夫兇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道俯臥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道俯臥撐並收藏屠夫兇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