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漢族,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定遠)人,中國東漢末年傑出戰略家、外交家。


    魯肅活了四十五歲,早逝,在任五年的大都督就死了,大概跟周瑜同樣的病,心病,抑鬱而終,或者被謀殺。


    江東兵馬大總管,大都督這個位置是非常不好幹的,國策經常會轉變和調整,為什麽魯肅這麽一個有能力的人,也會抑鬱而終。


    我的猜測是被犧牲,活著不待見,經常被指責政治錯誤,死了可能保全家族利益,活著不如死的情況。


    魯肅是一名商人,後定居巢縣,做過居巢令。


    魯肅富賈一方,算得上土地主,家財萬貫,人緣也比較好,為人豪爽,有一次孫策來借糧,魯肅找著一屯,這屯糧草給你,非常的大方和有遠見。


    魯肅是怎麽進入孫權的視線的,魯肅是被周瑜推薦給孫權的,魯肅為什麽會得到孫權的親昧,魯肅這個人會算帳。


    赤壁大戰之前,魯肅是主戰的,也勸孫權聯劉抗曹,他是孫劉聯盟的主張者和發動者,正是因為魯肅,孫劉才能聯盟,大敗曹操,快速的穩定了荊州局麵,做到了聯合防線,十餘年成功抵抗住了曹操的數次南征。


    魯肅提出什麽樣的政治主張,孫權如此重用魯肅?


    我們首先要看繼位後的孫權有什麽想法?


    第一步:提高自己的名望,坐穩江東之主的位置,穩定孫氏集團在江東的統治地位。


    第二步:攻打黃祖,為父報仇。


    第三步:入侵荊州,占距荊州,擴展地盤,收複交州,擁三州之地,割據一方稱王稱霸。


    這三步走,需要多久時間,孫權心裏沒有底的。


    做皇帝夢,那是想都不敢想的。


    魯肅是最早提出三分天下的人,比諸葛亮的三分天下還要早個五六年,魯肅的三分天下是怎麽樣的呢?


    荊州劉表,江東孫權,北方曹操,三分天下。


    地盤怎麽劃分呢?


    劉表荊州,孫權揚州,交州,益州,曹操是整個北方七個州,一個益州可以頂三個州,聯合劉表實力跟曹操差不多的。


    這個策略後來改了份模樣變成劉備,孫權,曹操三分天下,江東的魯肅看出來了,荊州的諸葛亮也看出來了,難道曹操看不出來,沒聽過什麽流言,或者手下頂級的謀士給他放過話之類的。


    曹操可能知道他們想三分天下,而曹操的想法,先三分後二分,楚漢相爭,自己死後,幾十年後滅掉蜀漢政權。


    這孫權就是一個多餘的,本來曹操想收拾孫權,把劉備趕到益州去,楚漢相爭了,結局完美了。


    但是曹操手的謀士,將領希望三分天下,大家經常有仗打,有軍功撈,誰也不敢保證能活多久,能不能拿下益州。


    大家都看出來了,不過魯肅的國策,孫權稱帝後講出來的,劉備稱帝後諸葛亮的隆中對也流傳出來了。


    曹魏那邊的人看不出來,曹魏是代天征伐不臣,看得出來也不能說,那是大逆不道。


    魯肅沒有什麽特殊的,很多人都能看得到三分天下的格局,這是仕家的利益訴求。


    作為一個江東國策的製訂者,能讓孫權扛住曹操數次征伐,這樣的國策是不是很力害,有人說為什麽將荊南四郡給劉備,自己占領不好嗎?


    第一點:沒有名義,並不是占領了一塊地盤,就是你的土地,這土地是國有的,歸朝廷所有,你是不能強占的。


    第二點:沒有正義,你找什麽借口攻取荊南四郡?


    第三點:沒有民心,老百姓不服你,你沒有樹恩立信於這個地方,憑什麽給你當百姓。


    交州為什麽這麽容易收複?


    交州這塊地盤,曹操夠不著,荊州不同,曹操來攻打,首先給孫權列個罪狀,策反將領,荊州就會發生動亂,孫權兩麵受敵,就容易滅亡,其次拿個燙手山芋,不如丟給在荊州名望高的劉備。


    劉備得了益州後,為什麽孫權又攻打荊州,奪取荊南四郡,孫權政治賭博,他想有身之年做出點成就,奪了荊州後,孫權馬上向曹丕稱臣,曹丕要什麽給什麽,曹丕稱帝不久,並不想對外發動戰爭,孫權打準了時機,假如曹丕聯合劉備攻打孫權,東吳就滅亡了。


    曹丕不幹,非常蠢,劉備說,這曹丕不是一般的蠢,諸葛亮的才能勝他十倍,不是沒一點道理的,曹操怎麽選這麽個玩意當皇帝。


    魯肅的曆史形象是怎麽樣的?


    老實人巴結的人,沒有什麽智慧,每次跑去找劉備要荊州,劉備一哭,魯肅就歎氣迴去了。


    諸葛亮的配角,襯托諸葛亮的英明才智。


    魯肅是怎麽樣人呢?和諸葛亮的大哥諸葛謹是世交,是諸葛亮的長輩,諸葛亮非常尊重他。


    荊州是怎麽一個情況呢?


    周瑜取南郡,劉備以荊州刺史劉琦的名義取了荊南四郡,曹操在譙縣練水軍的時候,孫權擔心曹操再次南征,與劉備聯姻,把南郡借給劉備聯合防守,相互支援。


    劉備入川後,孫權的第一動作是將孫尚香接迴去了,劉備的兒子被趙雲劫下來了。


    劉備得成都後,孫權叫魯肅去討了一迴,劉備迴複是你再緩一緩,我還有幾個郡沒打下來,我和曹操在漢中正在開戰,這個時候還荊州給你不是好時機。


    為什麽不是好時機?假如劉備在漢中之爭失利,關羽從荊州出兵攻打曹操,不管是圍魏救趙,還是二路出兵都是一個好的選擇,劉備這個時候不能還荊州這個戰略位置。


    孫權這個人暴躁脾氣,座穩江東之主的位置後,本性就露出來了,要荊州無果後,孫權馬上叫呂蒙,甘寧出兵攻打荊南四郡,三個月不到,長沙,零陵,桂陽三郡被拿下。


    劉備這下著急了,馬上調兵與孫權對峙,仗也沒打起來,最後達成協議,一人讓一半,孫權打下來的拿一郡來換江夏郡,麵子上就算過去了。


    這孫劉聯盟也算是進入了冷戰的冰點時期,孫權見劉備拿下了漢中,曹操失利退出漢中之爭,孫權更座不住了,呂蒙來了招白衣渡江,一次性把關羽大本營給端了,關羽後路一失,直接導致敗走麥城,被潘璋拿了腦袋。


    孫權第一次攏魯肅賣周瑜,第二次攏呂蒙賣魯肅,第三次是攏陸遜直接賣了呂蒙。


    周瑜國策製訂線路是拿下荊州,入西川,魯肅說你攻打個江夏用了八年都打不下來,荊南四郡你要多久拿得下來,需要多少兵力去守,去平叛亂,你有能力搞得定嗎?


    當時的情況孫權還真搞不定,那什麽時候孫權搞得定了呢?


    收複了交州,擁兩州之地,財大氣粗,曹操連續南征了三次,都被守住了,這個時候孫權開始自大了,開始想起周瑜的戰略,是不是當初用周瑜的戰略作為國策,現在自己不是多了荊州,益州嗎,那個賣草鞋的劉備是個什麽東西,白送了他一個荊州,最可恨的跑益州去了,自己的大蛋糕給了劉備這個小鱉三搶了,非常的悔恨。


    呂蒙每次提起這個事情的時候,孫權就悔恨,就想哭,假如當初我再堅持一下,這一半的天下都是我的,現在又製造出了一個強大的敵人,益州劉璋好收拾,這益州劉備就不好收拾了,當初周瑜叫我不要養虎為患我不聽,結果真養虎為患了,都怪這個魯肅。


    魯肅去成都要荊州沒要到,迴來後就被孫權一陣冷言相諷。


    冷落魯肅,重用呂蒙,魯肅很清楚自己就像茅坑裏的草稿紙,用完擦了屁股,是時候扔掉了,自己引退是沒有辦法退的,你荊州借出去的,你得要迴來。


    魯肅麵臨當初周瑜的困境,現在呂蒙又來將自己了,這個主公好像根本不念什麽舊情,心中積鬱,一病不起,沒多久就死了。


    有人說魯肅做了一輩子買賣,最虧的就是把荊州借給劉備沒要迴來。


    洽洽相反,魯肅這個買賣為孫氏集團守住了江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當時的孫權,消化不了荊州,守不住江東,魯肅的國策非常正確,隻是跟錯了主公,或者說這是東吳的一個特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群英風雲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銀河看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銀河看客並收藏三國群英風雲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