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萬物,萬象萬人,誰又不是其中的過客?
非彼無我,非我無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為使。
沒有我的對應麵,就沒有我本身,沒有我本身就沒有辦法呈現我的對應麵,這樣的認識也就接近於事物的本質,然而卻不知道這一切受什麽所驅使。
所以太乙是參透了“我為吾”,但他又不能把這個“我”是誰告訴別人,因為各人都是自我的真宰,沒有參悟透自己之前,去參悟別人的,最後的結果,好一點的無非是什麽也得不到,壞一點的,或許就會成為別人的影子了。
“幻化人們,就是道家....”
從一開始,道家的名詞仿佛就不存在於世間,當然窮天對應老聃,南華對應莊周,子列子去過化人的宮殿,是天門上仙壺子的親弟子,一切都是如夢似幻,看似分裂而沒有聯係。
但名諱不可輕易言,到最後,幻化人們從青史中重新浮現的那些名諱,也證實了,道家確實就是他們。
自己主動抹去了自己的人們。
那是一群道者,或許早就應該有所明悟,從第一個幻化人出現,幻化世間的時候,無數的幻化人就組成了所謂的道家。
但這個道家,本身也是臆想之中的產物,他們來自於道的缺陷.....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道生一,是為元始天道,無形無相,自伏羲竊取仙法之後,道降為一,是落下乘之境。
道生二,倏忽二帝開混沌,青龍死而道分,再降一格。
於是,隨著文字的誕生,有了道,器,名!
這就是道生三!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神道難摹,精言不能追其極;形器易寫,壯辭可得喻其真。
形,指的是萬物的相,未曾形成而不可描述的,歸於道的範疇,已經形成而有外相的則歸與器的範疇,然後再賦予它們名字,正如清靜經中所言一般“強名曰道”。
而老聃的道德經已經說了一些重要的東西,道可道而非恆道,道如果可以言說,那就不是永恆常在的道,名可名非恆名,名如果可以說得出口,那也不是永恆常在的名。
那輪青陽升起,天道的火焰席卷了這片天地,殘夢之中的乾坤迅速凋敝,帝辰放下手掌,日月星辰就向著程知遠墜落下來,帝辰伸出手指,萬裏山河就坍縮在一處,在幻化之世,沒有什麽是不可以發生的!
然而無論是麵對怎麽樣的幻化之世,程知遠的形與體,總是先會消失,而後又與已經被幻化掉的天地完整如一的出現,帝辰開始焦躁,他看了許久,驚唿起來。
反以相天。
以自己的力量來反哺天地,精神與其融合為一,這是程知遠所悟出的精神中的第六境界。
帝辰收手,幻化的冬雷夏火全都消失,趙國天空上,三麵星盤降臨,紫薇垣,太微垣,天市垣,數道星辰化為流火,於是人間的四季消失,每一顆流火落下,人間的天氣便會發生一次改變。
他舉起右手,巨大的星象化為一隻巨掌,然後大地上湧起山川,九天的銀河化為霹靂!
“程夫子,你知道我們是怎麽來的.....不,或者說,那些幻化人是怎麽出現的?”
“想必你也已經理解了一些....你把我們的名字重新拉迴了世間,所以不要怪我們來竊取你的故土與記憶,實在是,這是你自己咎由自取。”
“反以相天,反者道之動....你參悟了老聃的道理,或者說,天下的道理都是一樣的,有共通的地方,隻看從何處切入,就像是看到離堅白一樣....”
帝辰的眼中,程知遠的身後,有一片巨大的白色牆壁。
那是所有見證大道之人,在接近大道者眼中,都會出現的一個景色,世間見過離堅白的人寥寥可數。
“道是世間最公平的東西,有些人生如蜉蝣般渺小,卻也能朝聞道而夕可死,道不以他們凡人之軀而摒棄,反而給予他們希望,而對於苦苦追求大道的人們,卻以‘求而求不得’為理由,說他們是落入了下乘。”
帝辰的身上,龍影咆哮,而程知遠的邊上,小嬴政忽然開始長大,直至七八歲的模樣,停止了生長,保持著龍人的形態,雙眼之中充斥著混沌的氣息,直勾勾的看著帝辰所在的方向。
“我要殺了你,也要殺了那個孩子。”
帝辰對程知遠說著:“張儀都不會管了,他欠了我一個大的人情,那一世是我借給他的,雷書幻化之秘,他本來是看不到的,但我給他了。”
“而換來的,就是這一次的機會,龍之第十子!”
“我是第十子,他也是第十子,你畫出了他,但他又不是幻化人,於是我就要殺了你們,二子爭鬥,隻有一個人能活下來。”
帝辰對程知遠道:“夫子大概也能了解和明白了,這是道與器的爭鬥了,你如果有機會遇到太上,他肯定會告訴你,真正的世間,無非就是這樣的了。”
程知遠:“請講。”
帝辰:“反者道之動也,弱者道之用也,完滿的東西,要去掉一塊才能使用,這樣才可以推廣開來,你追求那個道的名字,就會失去那個道。你追求賢,你會失去實際的賢,你追求孝,就會失去真正的孝。你強行去壓迫那個名字定義的指標,隻會讓名字的語義本身發生改變,並不會解決問題本身。”
“所以世間上很多事情,都是在幻化和真實之間互相交錯的,伏羲的錯誤在於使得文字記述了青史,打破了道、器、名三者的平衡,他做到了,用名來約束道與器,於是道與器都落入下乘為名所驅使,而他也成為了世間至高的兩個人之一.....”
“名字命也,幽冥也。”
“為什麽世人找不到他,其實世人又何須找他?”
帝辰這句話,是說給鈞天道尊聽的。
那是在嘲笑他,說他宛如一個愚蠢者,但是鈞天道尊沒有反駁的意思,因為他實在不敢相信,帝辰口中的事情,是真實的,這與他觀測到的,是完全相悖的。
非彼無我,非我無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為使。
沒有我的對應麵,就沒有我本身,沒有我本身就沒有辦法呈現我的對應麵,這樣的認識也就接近於事物的本質,然而卻不知道這一切受什麽所驅使。
所以太乙是參透了“我為吾”,但他又不能把這個“我”是誰告訴別人,因為各人都是自我的真宰,沒有參悟透自己之前,去參悟別人的,最後的結果,好一點的無非是什麽也得不到,壞一點的,或許就會成為別人的影子了。
“幻化人們,就是道家....”
從一開始,道家的名詞仿佛就不存在於世間,當然窮天對應老聃,南華對應莊周,子列子去過化人的宮殿,是天門上仙壺子的親弟子,一切都是如夢似幻,看似分裂而沒有聯係。
但名諱不可輕易言,到最後,幻化人們從青史中重新浮現的那些名諱,也證實了,道家確實就是他們。
自己主動抹去了自己的人們。
那是一群道者,或許早就應該有所明悟,從第一個幻化人出現,幻化世間的時候,無數的幻化人就組成了所謂的道家。
但這個道家,本身也是臆想之中的產物,他們來自於道的缺陷.....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道生一,是為元始天道,無形無相,自伏羲竊取仙法之後,道降為一,是落下乘之境。
道生二,倏忽二帝開混沌,青龍死而道分,再降一格。
於是,隨著文字的誕生,有了道,器,名!
這就是道生三!
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神道難摹,精言不能追其極;形器易寫,壯辭可得喻其真。
形,指的是萬物的相,未曾形成而不可描述的,歸於道的範疇,已經形成而有外相的則歸與器的範疇,然後再賦予它們名字,正如清靜經中所言一般“強名曰道”。
而老聃的道德經已經說了一些重要的東西,道可道而非恆道,道如果可以言說,那就不是永恆常在的道,名可名非恆名,名如果可以說得出口,那也不是永恆常在的名。
那輪青陽升起,天道的火焰席卷了這片天地,殘夢之中的乾坤迅速凋敝,帝辰放下手掌,日月星辰就向著程知遠墜落下來,帝辰伸出手指,萬裏山河就坍縮在一處,在幻化之世,沒有什麽是不可以發生的!
然而無論是麵對怎麽樣的幻化之世,程知遠的形與體,總是先會消失,而後又與已經被幻化掉的天地完整如一的出現,帝辰開始焦躁,他看了許久,驚唿起來。
反以相天。
以自己的力量來反哺天地,精神與其融合為一,這是程知遠所悟出的精神中的第六境界。
帝辰收手,幻化的冬雷夏火全都消失,趙國天空上,三麵星盤降臨,紫薇垣,太微垣,天市垣,數道星辰化為流火,於是人間的四季消失,每一顆流火落下,人間的天氣便會發生一次改變。
他舉起右手,巨大的星象化為一隻巨掌,然後大地上湧起山川,九天的銀河化為霹靂!
“程夫子,你知道我們是怎麽來的.....不,或者說,那些幻化人是怎麽出現的?”
“想必你也已經理解了一些....你把我們的名字重新拉迴了世間,所以不要怪我們來竊取你的故土與記憶,實在是,這是你自己咎由自取。”
“反以相天,反者道之動....你參悟了老聃的道理,或者說,天下的道理都是一樣的,有共通的地方,隻看從何處切入,就像是看到離堅白一樣....”
帝辰的眼中,程知遠的身後,有一片巨大的白色牆壁。
那是所有見證大道之人,在接近大道者眼中,都會出現的一個景色,世間見過離堅白的人寥寥可數。
“道是世間最公平的東西,有些人生如蜉蝣般渺小,卻也能朝聞道而夕可死,道不以他們凡人之軀而摒棄,反而給予他們希望,而對於苦苦追求大道的人們,卻以‘求而求不得’為理由,說他們是落入了下乘。”
帝辰的身上,龍影咆哮,而程知遠的邊上,小嬴政忽然開始長大,直至七八歲的模樣,停止了生長,保持著龍人的形態,雙眼之中充斥著混沌的氣息,直勾勾的看著帝辰所在的方向。
“我要殺了你,也要殺了那個孩子。”
帝辰對程知遠說著:“張儀都不會管了,他欠了我一個大的人情,那一世是我借給他的,雷書幻化之秘,他本來是看不到的,但我給他了。”
“而換來的,就是這一次的機會,龍之第十子!”
“我是第十子,他也是第十子,你畫出了他,但他又不是幻化人,於是我就要殺了你們,二子爭鬥,隻有一個人能活下來。”
帝辰對程知遠道:“夫子大概也能了解和明白了,這是道與器的爭鬥了,你如果有機會遇到太上,他肯定會告訴你,真正的世間,無非就是這樣的了。”
程知遠:“請講。”
帝辰:“反者道之動也,弱者道之用也,完滿的東西,要去掉一塊才能使用,這樣才可以推廣開來,你追求那個道的名字,就會失去那個道。你追求賢,你會失去實際的賢,你追求孝,就會失去真正的孝。你強行去壓迫那個名字定義的指標,隻會讓名字的語義本身發生改變,並不會解決問題本身。”
“所以世間上很多事情,都是在幻化和真實之間互相交錯的,伏羲的錯誤在於使得文字記述了青史,打破了道、器、名三者的平衡,他做到了,用名來約束道與器,於是道與器都落入下乘為名所驅使,而他也成為了世間至高的兩個人之一.....”
“名字命也,幽冥也。”
“為什麽世人找不到他,其實世人又何須找他?”
帝辰這句話,是說給鈞天道尊聽的。
那是在嘲笑他,說他宛如一個愚蠢者,但是鈞天道尊沒有反駁的意思,因為他實在不敢相信,帝辰口中的事情,是真實的,這與他觀測到的,是完全相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