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曾經說過,公孫龍子是“困百家之智,窮眾口之辯”,是詭辯及邏輯學的集大成之人。
儒家的道理不能束縛他,所以他脫離了七十二聖人,自立門戶,繼往聖之學說。
而惠施,仙人天下,都曾經受到過他的啟發,所以才有了那惠子十題,和天下二十一問。
程知遠的話說完之後,整個人的精神都緊繃起來!
“剛剛,怎麽迴事?”
那種劇烈的違和感,讓這天下十數位頂尖人物,全都有所察覺!
“不能否定。”
太乙對程知遠道:“不能否定自己的存在,剛剛因為你的否定,有一道歲月消失了。”
程知遠不知道該說什麽,這種情況,從沒有遇到過。
田穰苴更是不明所以,眼神有些渾噩。
“桑葉落在你的身上,所以你才被我選中,或許是風所吹拂,也或許是緣法所至。”
太乙對程知遠道:“不是什麽大事情,因為你的否定,一道來自百骸中的虛幻歲月消亡了,或許有人會因此而墜迴夢幻,但這無關緊要。”
程知遠想到了惡來,此時神色凝重下來。
看來闖禍了。
太乙過了三個唿吸,此時道:“現在,沒有事情了。”
田穰苴:“為什麽會發生如此荒唐的事情?”
太乙:“因為堅固的石頭和白色的石頭不會共存,人間是堅固的石頭,用手去摸,是有形有實質的。”
“而白色的石頭是用眼睛去看,既然否定了,也就看不到了,也就是無形而歸於夢幻。”
“所以我說,你們還僅僅是看的到近處,看不到更深層次的恐怖。”
“有意思嗎,這就是人間,道理這種東西,是世間萬物構築與存在的基石,確切的固定在歲月之中,有些是露出來的石頭,但更多的則是暗礁。”
程知遠在此時倒是理解了。
既是唯物的,也是唯心的,就像是正反兩麵,所謂的堅固的石頭,和白色的石頭……
這是對真實與夢幻之間的關係,更進一步的清晰闡述。
太乙又對田穰苴道:“背對大道之人的行為是荒謬的嗎?”
田穰苴皺眉:“荒謬且荒唐,若觸之不知,見之不明,便不去觸見……那不若自廢七竅?”
太乙:“你說對了,這正是自廢七竅,因為道本就是看不見而摸不著的。”
“你們所知曉的一切,關於道的東西,都是道的一種‘客觀’體現而已。”
“而眾生對它的認知,則是主觀的。”
“它不以你的意誌而確定是否存在,它一直都在這裏,主觀反映客觀,客觀要迴應主觀,於是道就會出現某種‘寄托’的形式。”
“但也有不真實的反映,這就是假象,至於相對於人間來說,即百骸幻境!”
太乙去過程知遠的世間,所以很多描述,他用起來得心應手。
“青史中,看過大道者屈指可數,但如我一般,看見了,不代表能夠觸及,看得見白色的石頭,但是你知道這個石頭是堅固還是不堅固嗎?”
“它或許是一塊,長得像石頭的……泥巴。”
太乙的這個描述,讓程知遠和田穰苴都很認同。
“在青史中,看過大道的,自伏羲時起,伏羲算是一個,黃帝算是一個,而後,堯舜未曾見,是神禹見到了……”
“神禹,並不是大禹,我指的,是那位塗山之會後的,已經成為素王化身的人。”
太乙並不知道玉帛的秘密,但是他知道塗山大會之後,大禹成為了素王化身的古老事件。
“啟雖然是聖皇,但他沒有見到大道;湯得到了上天的指引,但他也沒有。”
“武丁也沒有見到。”
“周穆王,見到了。”
萬古匆匆,見到大道者,拋開道尊們,算上太乙,居然不過隻有寥寥四人!
“大道不是那麽容易窺視的,千古成追憶,我這一路走來,曆經多少變化,是你們這些小輩所不能知道的。”
“仙人‘應帝王’,曾經說過有一個故事,那就是耳熟能詳,常常被各國說客拿來使用的混沌開七竅的故事。”
“混沌之死,也是你們眼中所見的‘客觀’的事情,那它應該是真的死了。”
“但事實上,混沌即為蒙昧,蒙昧通了七竅,那叫做鴻洞,是相連無形之相。”
“於是,混沌,便得道了。死,未必是你所理解的死。”
太乙的聲音,迴蕩在這片山野,萬物之中,不願意修行的百獸,都能聽見,但是那些躲藏起來,希望能偷聽三位聖尊論道的那些靈怪,卻此時都陷入茫然之中。
它們聽不到,什麽也聽不到。即使努力的去聽,最後所能聽見的,也隻有一大片嘈雜無序,幾乎讓它們癲狂的詭異聲響。
道就是這樣,有的時候,越是渴望,越是會陷入一種盲區,那是因為心不澄澈,距離精神的空無姿態,還差的很遠。
程知遠思考了很多,對太乙問道:“感謝你的教誨,但是關於你的道標之法,如果我變得極強,你成功見到了大道,並且成道,那你會變成什麽?我又會怎麽樣?”
太乙問道:“這影響你的什麽決定嗎?”
程知遠認真,微微點頭:“不錯,若我有大損,那在你成道之時,我必然對你出劍。”
田穰苴沉默不語,他是東皇太一的分身,也是化身,而程知遠亦是太乙的道標,枷鎖存在於每個人身上,而此時田穰苴不明白,程知遠的底氣來自何方。
“不安其昧而樂其明,是猶夕蛾去暗,赴燈而死。”
程知遠的聲音,打斷了田穰苴的思索!
“我不介意助你成道,但我若將有大損,我便向你出劍。”
程知遠對太乙道:“因為你對我雖有半點授法之恩,卻也有一道殺身之怨!”
“我未必願來,然而那時卻由不得我。”
太乙注視著程知遠。
“我相信你會達到那個水準的,因為我要成道,就必須要讓你成長,我的時間就是你的歲月。”
“或許那個時候,我們的差距已經微乎其微。”
太乙一唿一吸,動靜之間,天地內六氣流轉,化為風雲黃昏。
“我所求證之道,凡拋棄者,凡知曉處,凡一切種種……”
“我就像是一個等著摘花的人,而你坐在了我的位置上,那個位置,是我曾經看花的位置。”
“於是,我成功了。”
“我破城而去,得成大道,把白玉京的石頭人們都甩在身後,讓山君們發出痛苦的唿喊。”
“而你……”
太乙指向程知遠。
“你將成為下一個摘花人,看花人的位置空出來,不能彌補,你就永遠不能得見大道。”
“你的一切都受束於此間,形體和精神降於塵埃中。”
“這是一個……詛咒,是我留給你的詛咒,但對於你來說,也是福祉吧。”
儒家的道理不能束縛他,所以他脫離了七十二聖人,自立門戶,繼往聖之學說。
而惠施,仙人天下,都曾經受到過他的啟發,所以才有了那惠子十題,和天下二十一問。
程知遠的話說完之後,整個人的精神都緊繃起來!
“剛剛,怎麽迴事?”
那種劇烈的違和感,讓這天下十數位頂尖人物,全都有所察覺!
“不能否定。”
太乙對程知遠道:“不能否定自己的存在,剛剛因為你的否定,有一道歲月消失了。”
程知遠不知道該說什麽,這種情況,從沒有遇到過。
田穰苴更是不明所以,眼神有些渾噩。
“桑葉落在你的身上,所以你才被我選中,或許是風所吹拂,也或許是緣法所至。”
太乙對程知遠道:“不是什麽大事情,因為你的否定,一道來自百骸中的虛幻歲月消亡了,或許有人會因此而墜迴夢幻,但這無關緊要。”
程知遠想到了惡來,此時神色凝重下來。
看來闖禍了。
太乙過了三個唿吸,此時道:“現在,沒有事情了。”
田穰苴:“為什麽會發生如此荒唐的事情?”
太乙:“因為堅固的石頭和白色的石頭不會共存,人間是堅固的石頭,用手去摸,是有形有實質的。”
“而白色的石頭是用眼睛去看,既然否定了,也就看不到了,也就是無形而歸於夢幻。”
“所以我說,你們還僅僅是看的到近處,看不到更深層次的恐怖。”
“有意思嗎,這就是人間,道理這種東西,是世間萬物構築與存在的基石,確切的固定在歲月之中,有些是露出來的石頭,但更多的則是暗礁。”
程知遠在此時倒是理解了。
既是唯物的,也是唯心的,就像是正反兩麵,所謂的堅固的石頭,和白色的石頭……
這是對真實與夢幻之間的關係,更進一步的清晰闡述。
太乙又對田穰苴道:“背對大道之人的行為是荒謬的嗎?”
田穰苴皺眉:“荒謬且荒唐,若觸之不知,見之不明,便不去觸見……那不若自廢七竅?”
太乙:“你說對了,這正是自廢七竅,因為道本就是看不見而摸不著的。”
“你們所知曉的一切,關於道的東西,都是道的一種‘客觀’體現而已。”
“而眾生對它的認知,則是主觀的。”
“它不以你的意誌而確定是否存在,它一直都在這裏,主觀反映客觀,客觀要迴應主觀,於是道就會出現某種‘寄托’的形式。”
“但也有不真實的反映,這就是假象,至於相對於人間來說,即百骸幻境!”
太乙去過程知遠的世間,所以很多描述,他用起來得心應手。
“青史中,看過大道者屈指可數,但如我一般,看見了,不代表能夠觸及,看得見白色的石頭,但是你知道這個石頭是堅固還是不堅固嗎?”
“它或許是一塊,長得像石頭的……泥巴。”
太乙的這個描述,讓程知遠和田穰苴都很認同。
“在青史中,看過大道的,自伏羲時起,伏羲算是一個,黃帝算是一個,而後,堯舜未曾見,是神禹見到了……”
“神禹,並不是大禹,我指的,是那位塗山之會後的,已經成為素王化身的人。”
太乙並不知道玉帛的秘密,但是他知道塗山大會之後,大禹成為了素王化身的古老事件。
“啟雖然是聖皇,但他沒有見到大道;湯得到了上天的指引,但他也沒有。”
“武丁也沒有見到。”
“周穆王,見到了。”
萬古匆匆,見到大道者,拋開道尊們,算上太乙,居然不過隻有寥寥四人!
“大道不是那麽容易窺視的,千古成追憶,我這一路走來,曆經多少變化,是你們這些小輩所不能知道的。”
“仙人‘應帝王’,曾經說過有一個故事,那就是耳熟能詳,常常被各國說客拿來使用的混沌開七竅的故事。”
“混沌之死,也是你們眼中所見的‘客觀’的事情,那它應該是真的死了。”
“但事實上,混沌即為蒙昧,蒙昧通了七竅,那叫做鴻洞,是相連無形之相。”
“於是,混沌,便得道了。死,未必是你所理解的死。”
太乙的聲音,迴蕩在這片山野,萬物之中,不願意修行的百獸,都能聽見,但是那些躲藏起來,希望能偷聽三位聖尊論道的那些靈怪,卻此時都陷入茫然之中。
它們聽不到,什麽也聽不到。即使努力的去聽,最後所能聽見的,也隻有一大片嘈雜無序,幾乎讓它們癲狂的詭異聲響。
道就是這樣,有的時候,越是渴望,越是會陷入一種盲區,那是因為心不澄澈,距離精神的空無姿態,還差的很遠。
程知遠思考了很多,對太乙問道:“感謝你的教誨,但是關於你的道標之法,如果我變得極強,你成功見到了大道,並且成道,那你會變成什麽?我又會怎麽樣?”
太乙問道:“這影響你的什麽決定嗎?”
程知遠認真,微微點頭:“不錯,若我有大損,那在你成道之時,我必然對你出劍。”
田穰苴沉默不語,他是東皇太一的分身,也是化身,而程知遠亦是太乙的道標,枷鎖存在於每個人身上,而此時田穰苴不明白,程知遠的底氣來自何方。
“不安其昧而樂其明,是猶夕蛾去暗,赴燈而死。”
程知遠的聲音,打斷了田穰苴的思索!
“我不介意助你成道,但我若將有大損,我便向你出劍。”
程知遠對太乙道:“因為你對我雖有半點授法之恩,卻也有一道殺身之怨!”
“我未必願來,然而那時卻由不得我。”
太乙注視著程知遠。
“我相信你會達到那個水準的,因為我要成道,就必須要讓你成長,我的時間就是你的歲月。”
“或許那個時候,我們的差距已經微乎其微。”
太乙一唿一吸,動靜之間,天地內六氣流轉,化為風雲黃昏。
“我所求證之道,凡拋棄者,凡知曉處,凡一切種種……”
“我就像是一個等著摘花的人,而你坐在了我的位置上,那個位置,是我曾經看花的位置。”
“於是,我成功了。”
“我破城而去,得成大道,把白玉京的石頭人們都甩在身後,讓山君們發出痛苦的唿喊。”
“而你……”
太乙指向程知遠。
“你將成為下一個摘花人,看花人的位置空出來,不能彌補,你就永遠不能得見大道。”
“你的一切都受束於此間,形體和精神降於塵埃中。”
“這是一個……詛咒,是我留給你的詛咒,但對於你來說,也是福祉吧。”